CN107664776A -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776A
CN107664776A CN201711013138.5A CN201711013138A CN107664776A CN 107664776 A CN107664776 A CN 107664776A CN 201711013138 A CN201711013138 A CN 201711013138A CN 107664776 A CN107664776 A CN 107664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seismic
karst
thickness
wea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31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晓峰
张明
甘利灯
李凌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31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4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建立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本发明能够更加充分地应用地震属性信息,提高岩溶储层的横向预测精度;本发明通过不同厚度储层的地震正演建立储层厚度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指导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实现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的定量预测。

Description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古岩溶普遍发育,是主要产气层之一。然而,岩溶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距离相离很近岩溶发育程度有时也会差异很大,反映了储层横向变化快。强烈的储层非均质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岩溶油气藏的勘探,当前岩溶储层的预测是碳酸盐岩岩溶油气藏勘探面临的难题。
早期岩溶储层预测多数基于构造和断裂,利用构造和岩溶的相关性进行储层预测。近年来,基于地震剖面的地震相解释成为岩溶储层预测的主要方法,即根据已知井和其井旁地震道的反射特征对比统计分析,总结得出不同类型储层所对应的不同地震波形特征,建立和划分相应的相带,用于储层预测。这些储层预测方法缺乏岩石物理基础、预测结果受解释人员经验影响、多解性较强,基本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储层预测精度不足,不能满足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勘探开发的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岩溶储层定量预测和多解性较强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建立楔状岩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
获取地震数据包括获取偏移后的地震数据和风化壳顶面的时间构造层位;
获取测井数据包括获取风化壳顶面的上和下层段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测井数据计算波阻抗曲线;
统计分析风化壳顶面的上覆地层(盖层)、下伏地层(碳酸盐岩地层)和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具体地,首先,在风化壳顶面的上、下的地层中,选取多个取样深度对所述波阻抗曲线进行取值,得到所述多个波阻抗数据;
其次,对所述多个波阻抗数据,按照所述三种地层类型分类,分别求取各自平均波阻抗值;
所述风化壳面是一个沉积间断时间较长的不整合面。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建立楔状岩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区域地质实际钻井结果,确定楔状储层厚度变化范围值;
建立楔状储层地质模型及其对应的波阻抗模型。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建立楔状储层地质模型及其对应的波阻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沿风化壳顶面从上至下建立一个3层的地层模型,包括:
(1)紧邻风化壳顶面之下设计的一个厚度从小变大顶平底斜的楔状体岩溶储层,
(2)在风化壳顶面之上的厚度稳定、均匀的盖层地层,以及,
(3)紧邻楔状体岩溶储层之下的均匀的碳酸盐岩非储层地层;
将统计分析风化壳顶面的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和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赋值到地质模型中,得到二维楔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子波;
将所述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和地震子波进行褶积运算,合成得到地震正演剖面。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包括以下步骤:
在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选取计算时窗,提取地震属性值;
对地震属性值和储层厚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地震属性值和储层厚度的多项式拟合关系式,所述多项式拟合关系式为:
Y=anXn+an-1Xn-1+...a1X+a0
其中:Y为储层厚度,X为地震属性值,an为多项式系数。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提取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包括以下步骤:
对地震数据沿风化壳顶面的时间构造层位,在计算时窗范围内,提取待测区域的沿层地震属性;
将沿层地震属性值带入多项式拟合关系式中,计算待预测区域储层厚度值。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计算时窗的选取是通过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风化壳地震反射连续性来确定;当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地质构造简单且风化壳对应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时窗,反之选择较大的计算时窗。
上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中,优选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判断依据是:断层发育数量多少、断层间切割关系复杂程度;断层数量越多、断层间相互切割组合越困难,则该地层构造复杂,反之该地层构造简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平均波阻抗值统计模块,用于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波阻抗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
合成地震正演剖面生成模块,用于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多项式拟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预测储层厚度模块,用于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
本发明针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横向变化快、厚度预测难的问题,利用测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建立风化壳岩溶储层楔状地质模型,采用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地震属性和岩溶储层厚度的多项式方程,从机理分析岩溶储层厚度和地震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确定岩溶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从而实现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的定量预测。
本发明针对岩溶储层地质成因建立了有效的地质模型,并应用于地震数据中预测储层厚度,其关键点在于:
1)基于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成藏特点,将地质模型分三层上覆泥岩盖层、碳酸盐岩地层以及有利岩溶储层;
2)按照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溶蚀模式,设计了一个能够反映表生溶蚀作用强烈程度的顶平底斜楔形储层模型。岩溶储层主要位于风化壳面之下,随着溶蚀作用增强,溶蚀沿风化壳向下侵入越深,形成的岩溶储层越厚,因此理论储层模型为顶平底斜楔形体。
3)本方法提取地震属性采用沿风化壳面提取地震属性,而非储层底界面,可以降低层位解释、属性提取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原因是风化壳岩溶储层地质特点独特,由于不同地方风化剥蚀作用强度不同,碳酸盐岩地层改造程度和地层残留厚度不同,储层横向连续性很差,因此储层底界难以解释追踪;在接受过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后,地层快速下沉,因此风化壳之上沉积了厚度稳定、均匀的盖层地层,形成一个横向连续,岩性相对均一的“标准层”,层位解释精度更高,避免了薄层调谐的干扰,更能反映出下伏储层的横向变化特征。
4)以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结果是由已钻井进行标定得到的,由于已钻井情况千差万别,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统计规律不明显。本方法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关系式是基于楔形储层地震正演模型而来,因此变换规律明显,地质意义更明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能够更加充分地应用地震属性信息,提高岩溶储层的横向预测精度;本发明通过不同厚度储层的地震正演建立储层厚度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指导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实现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的定量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楔状储层波阻抗地质模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楔状储层地震正演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正演属性和岩溶储层厚度相关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预测厚度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的方法,本实施选取的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二叠风化壳岩溶储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具体地,从油田获取偏移后地震数据、风化壳顶面的时间构造层位和已钻井的测井数据,其中测井数据包括风化壳顶面的上和下层段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
风化壳不整合面最好沉积间断时间较长,溶蚀作用相对强烈。短周期性暴露引起的同生或准同生岩溶作用难以形成影响深度大、规模大和分布广泛的岩溶,不足以形成岩溶不整合,岩溶储层厚度小,地震识别困难。
本实施例为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二叠风化壳岩溶储层。自震旦纪至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经历了包括震旦纪末期的桐湾运动、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石炭纪末期的云南运动、中二叠世末期的云南运动、中二叠世末期的东吴运动以及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等5次大的构造运动,有利于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其中的茅口组后期的东吴运动经历了一次1-1.5Ma的构造抬升作用,这一时期的抬升导致茅口组地层暴露地表,经过大气淡水的溶蚀淋滤,使灰岩地层遭受长期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
S102,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1)基于所述获取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数据,计算波阻抗曲线。
2)对所述波阻抗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风化壳顶面的上覆地层(盖层)、下伏地层(碳酸盐岩地层)以及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具体地,首先,在风化壳顶面的上、下的地层中,选取多个取样深度对所述波阻抗曲线进行取值,得到所述多个波阻抗数据。
其次,对所述多个波阻抗数据,按照所述三种地层类型分类,分别求取各自平均波阻抗值。
在本实施例中,四川盆地的茅口组顶风化壳顶面上覆地层(盖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由灰黑、黑色的炭质泥岩、泥岩夹煤层组成。风化壳顶面下伏地层(碳酸盐岩地层)为茅口组碳酸盐岩地层,以灰色、深灰色中层-厚层灰岩为主。
选择5口已知井,在风化壳顶面附近地层中选取2000个波阻抗数据。分三种地层类型对所述2000个波阻抗数据求取每种地层类型的平均波阻抗值。最终,上覆地层二叠统龙潭组泥灰岩波阻抗为110000m/s×g/cm3,风化壳顶面下伏地层碳酸盐岩的波阻抗为170000m/s×g/cm3,有利岩溶储层的波阻抗平均值为155000m/s×g/cm3
S103,建立楔状岩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基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区域地质实际钻井结果,确定楔状储层厚度变化范围值,即岩溶储层厚度下限值和上限值。
在本实施例中,据研究区29口已有的实际钻井结果,对每口已知井分别合计计算的其实钻岩溶储层厚度值,对比所有实钻岩溶储层厚度值,求取岩溶储层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实施例中,岩溶储层厚度最小的井是gs9井,厚度为2.1米;岩溶储层厚度最大的井是mx27井,厚度为36.9米。考虑到有可能存在潜在储层更为发育的地区,本实施例中实际设计储层厚度上限值为50米,下限值为0米。如果研究区没有已知钻井或者钻井资料相对较少,可以参考附近相邻地区的钻井和地质研究成果,辅助确定岩溶储层厚度下限值和上限值。
4)沿风化壳顶面从上至下建立一个3层的地层模型。首先,紧邻风化壳顶面之下设计一个厚度从小变大顶平底斜的楔状体岩溶储层,具体的厚度值从所述岩溶储层厚度下限值按一定厚度变化间隔逐渐增加至岩溶储层厚度上限值;其次,在风化壳顶面之上为厚度稳定、均匀的盖层地层;最后,紧邻楔状体岩溶储层之下,为均匀的碳酸盐岩非储层地层。
5)将前述统计得到的上覆地层(盖层)、下伏地层(碳酸盐岩地层)和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赋值到地质模型中,得到二维楔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四川盆地某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厚度从0~50米对应的楔状储层波阻抗地质模型,茅口组风化壳顶面在1000ms。风化壳顶面之上为厚度稳定的灰泥岩地层,波阻抗为11000m/s×g/cm3;风化壳顶面之下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波阻抗平均值为155000m/s×g/cm3;最下部为碳酸盐岩非储层地层,波阻抗为170000m/s×g/cm3。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横向变化间隔为1米,图中左边第一道对应的储层厚度为0,第二道储层厚度为1米,以此类推,最右方第50道对应储层厚度为50米。
S104,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1)基于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子波;
2)将所述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和诉述地震子波进行褶积运算,合成得到相应的地震正演剖面。
在本实施例中,图3为四川盆地实施例得到的地震正演剖面,图中每一道的道号即为对应岩溶储层的厚度。图中可见,由于当岩溶储层厚度小于地震调谐厚度时,受调谐作用影响,储层底部对应宽缓微弱波谷地震反射,和储集层厚度相关性非常差。相反,地震正演剖面上风化壳面上地震反射清晰地表现出由强振幅波峰变为弱振幅波峰,其振幅值和岩溶储层厚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特征,即风化壳波峰振幅越低,对应储集层厚度越大。
S105,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首先,在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选取计算时窗,沿层提取地震属性值。
时窗选取主要通过构造复杂程度和风化壳地震反射连续性来确定。当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地质构造简单,风化壳对应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时窗,反之选择较大的计算时窗。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判断依据是,断层发育数量多少、断层间切割关系复杂程度等因素。断层数量越多、断层间相互切割组合越困难,选择较大的计算时窗。
在本实施例中,四川盆地的研究区为单斜构造,构造简单,实际地震剖面上风化壳反射连续性好,因此选择一个12ms相对较小的计算时窗。
其次,对地震属性值和储层厚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所述地震属性值(X)和所述储层厚度(Y)的多项式拟合关系式:
Y=anXn+an-1Xn-1+...a1X+a0
式中Y为储层厚度;X为地震属性值;an为多项式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沿1000ms(风化壳时间位置)12ms时窗范围内,沿层提取每道的地震均方根振幅,得到51个地震属性值。其次,按照储层厚度顺序,将储层厚度数据(Y)和对应分析得到的地震均方根振幅(X)在excel数据表中排列好。将excel数据表中的地震均方根振幅(X)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利用excel数据表自带的公式拟合工具,对X1,X2,X3,……和Y1,Y2,Y3,……,进行多项式关系拟合。
图4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正演属性和岩溶储层厚度相关关系图。图中横坐标X为提取地震振幅值,横坐标Y为储层厚度,图中散点为所述51个分析样点值。可以看出,X和Y之间并非是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试验后,确定三次多项式拟合趋势能够满足需求,具体拟合得到的公式为Y=0.00003X3-0.029X2-8.6586X+892.5,方差R2=0.986。
S106,提取沿层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厚度
对所述收集到的地震数据沿风化壳时间层位,按照前述计算时窗,提取待测区域的沿层地震属性。
将沿层地震属性值代入多项式拟合关系式中,根据所述多项式拟合关系式计算待预测区域储层厚度。
图5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预测厚度平面图,该预测厚度和已钻井符合率高,在东南部和北部具有两个相对储层发育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如图6所示,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平均波阻抗值统计模块602,用于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波阻抗模型建立模块603,用于建立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
合成地震正演剖面生成模块604,用于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多项式拟合模块605,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预测储层厚度模块606,用于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
本装置能够更加充分地应用地震属性信息,提高岩溶储层的横向预测精度;本发明通过不同厚度储层的地震正演建立储层厚度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指导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实现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的定量预测。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短暂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能够更加充分地应用地震属性信息,提高岩溶储层的横向预测精度;本发明通过不同厚度储层的地震正演建立储层厚度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指导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储层厚度预测,实现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带的定量预测。

Claims (11)

1.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建立楔状岩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地震数据包括获取偏移后的地震数据和风化壳顶面的时间构造层位;
获取测井数据包括获取风化壳顶面的上和下层段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测井数据计算波阻抗曲线;
统计分析风化壳顶面的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和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楔状岩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区域地质实际钻井结果,确定楔状储层厚度变化范围值;
建立楔状储层地质模型及其对应的波阻抗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楔状储层地质模型及其对应的波阻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沿风化壳顶面从上至下建立一个3层的地层模型,包括
(1)紧邻风化壳顶面之下设计的一个厚度从小变大顶平底斜的楔状体岩溶储层,
(2)在风化壳顶面之上的厚度稳定、均匀的盖层地层,以及,
(3)紧邻楔状体岩溶储层之下的均匀的碳酸盐岩非储层地层;
将统计分析风化壳顶面的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和有利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赋值到地质模型中,得到二维楔状储层的波阻抗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子波;
将所述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和地震子波进行褶积运算,合成得到地震正演剖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包括以下步骤:
在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选取计算时窗,提取地震属性值;
对地震属性值和储层厚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地震属性值和储层厚度的多项式拟合关系式,所述多项式拟合关系式为:
Y=anXn+an-1Xn-1+...a1X+a0
其中:Y为储层厚度,X为地震属性值,an为多项式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包括以下步骤:
对地震数据沿风化壳顶面的时间构造层位,在计算时窗范围内,提取待测区域的沿层地震属性;
将沿层地震属性值带入多项式拟合关系式中,计算待预测区域储层厚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时窗的选取是通过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风化壳地震反射连续性来确定;当实际地震剖面上的地质构造简单且风化壳对应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时,选择较小的计算时窗,反之选择较大的计算时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判断依据是:断层发育数量多少、断层间切割关系复杂程度;断层数量越多、断层间相互切割组合越困难,则该地质构造复杂,反之该地质构造简单。
11.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
平均波阻抗值统计模块,用于统计盖层、碳酸盐岩地层和岩溶储层的平均波阻抗值;
波阻抗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楔状岩溶储层波阻抗模型;
合成地震正演剖面生成模块,用于合成对应所述波阻抗模型的地震正演剖面;
多项式拟合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地震正演剖面沿风化壳顶面的地震属性并对所述地震属性和储层厚度进行多项式拟合;
预测储层厚度模块,用于提取沿层地震属性并预测储层厚度。
CN201711013138.5A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664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3138.5A CN107664776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3138.5A CN107664776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776A true CN107664776A (zh) 2018-02-06

Family

ID=6109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3138.5A Pending CN107664776A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47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5609A (zh) * 2019-01-30 2019-05-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目的层与相邻层地震属性的砂体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296151A (zh) * 2020-02-21 2021-08-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暴露期岩溶储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406703A (zh) * 2021-05-31 2021-09-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预测石炭系工区地层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724A (zh) * 2007-09-14 2008-04-09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WO2011128767A2 (en) * 2010-04-16 2011-10-2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age subsurface formation features
CN10273610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约束非均质储层厚度识别系统
CN103454685A (zh) * 2013-08-09 2013-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28659A (zh) * 2012-10-12 2014-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下岩溶探测精度的方法
CN103777243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724A (zh) * 2007-09-14 2008-04-09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WO2011128767A2 (en) * 2010-04-16 2011-10-20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B.V.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age subsurface formation features
CN102736107A (zh) * 2011-04-07 2012-10-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约束非均质储层厚度识别系统
CN103728659A (zh) * 2012-10-12 2014-04-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下岩溶探测精度的方法
CN103777243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CN103454685A (zh) * 2013-08-09 2013-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戴晓峰 等: ""四川盆地中部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集层地震预测"", 《石油勘探与开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5609A (zh) * 2019-01-30 2019-05-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目的层与相邻层地震属性的砂体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296151A (zh) * 2020-02-21 2021-08-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暴露期岩溶储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406703A (zh) * 2021-05-31 2021-09-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预测石炭系工区地层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2966B (zh) 一种薄储层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7817535A (zh)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044770A (zh) 致密砂砾岩气藏储层定量预测方法
Simenson et al. Depositional 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Parshall Field and surrounding area, Mountrail County, North Dakota
Rawson Stratigraphical procedure
Al-Mudhafar Statistic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ield scale-gas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GAGD) process with uncertainty assessments
AlRassas et al. CO2 storage capacity estimation under geological uncertainty using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rocks in Shahejie Formation, block Nv32, China
Infante-Paez et al. Seismic analysis of paleotopography and stratigraphic controls on total organic carbon: Rich sweet spot distribution in the Woodford Shale, Oklahoma, USA
CN107664776A (zh) 一种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厚度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Bueno et al. Constraining uncertainty in volumetric estimation: A case study from Namorado Field, Brazil
Méndez et al. Rock type prediction and 3D modeling of clastic paleokarst fillings in deeply-buried carbonates using the Democratic Neural Networks Association technique
Reda et 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challenging structural setting of southern gulf of Suez: synergistic approach of well log analyses and 2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Cao et al. Correction of linear fracture density and error analysis using underground borehole data
Kasim et al. Machine Learning Assisted Reservoir Properties Prediction in a Brownfield Offshore Malaysia
Olson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iant Hugoton gas field, Kansas
Al-Eidan et al. Jurassic tight carbonate gas fields of North Kuwait: exploration to early development
Naseer Seismic attributes and quantitative reverse reservoir simulations of shallow-marine eocene sedimentary fairways, extensional rifting Indus onshore petroleum system, southern Pakistan: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Li et al. Multiscale Modeling of Meandering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Based on M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Minghuazhen Formation, Yangerzhuang Oilfield, Bohai Bay Basin, China
Parra et al. 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gional aquifers in Abu Dhabi onshore. Dammam, Umm Er Radhuma and Simsima formations. UAE
Chapin et al. Integrated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Pinedale tight gas field, Wyoming
La Fontaine et al. Integrated outcrop and subsurface geomodeling of the Turonian Wall Creek Member of the Frontier Formation, Powder River Basin, Wyoming, USA
Mullins et al. Aeolian Sand Dun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Is Key in Determining the “Slow-Gas Effect” during Gas Fiel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uvbiama et al. 3D Static Modelling of an offshore field in the Niger-delta
Lyu et al. Genesis,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aleokarst Subsurface River System in the Tahe Area, Tarim Basin, Western China
Alcantara et al. Coupling Numerical Dynamic Models of PTA and RTA with Detailed Geological Models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Rock Physics, Seismic Inversion and Nonlinear Techniques in Siliciclastic Reservoi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