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2599B -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2599B
CN107662599B CN201610617531.4A CN201610617531A CN107662599B CN 107662599 B CN107662599 B CN 107662599B CN 201610617531 A CN201610617531 A CN 201610617531A CN 107662599 B CN107662599 B CN 107662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engine
vehicle
fuzzy
work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75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2599A (zh
Inventor
白东明
张培培
刘洋
许赛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75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2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2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60W2510/0676Engine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08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60W2710/0666Engine tor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8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 B60W2710/083Torq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如果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则确定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电机不但可以作为电动机对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行“削峰填谷”,而且可以作为发电机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并对发动机工作点及动力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进行调整。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属于静态控制,未考虑动态因素如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以及发动机温度等对控制参数的影响,导致未能使燃油经济性达到最优,节油效果未能充分发挥,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车辆的经济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如果所述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则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低、所述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所述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联合工况的电机转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如果所述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则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行车充电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高、所述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车辆的经济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获取模块,当所述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用于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还包括: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低、所述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所述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联合工况的电机转矩。
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与上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获取模块,当所述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用于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还包括: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行车充电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高、所述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为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为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经济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二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的控制装置、100-采集模块、200-判断模块、300-获取模块;20-车辆的控制装置、400-采集模块、500-判断模块、600-获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
步骤S102,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
步骤S103,如果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则确定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需求转矩与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联合工况的电机转矩。
也就是说,在联合驱动工况下,以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差值、发动机温度、电池放电效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发动机输出转矩修正系数为输出变量,该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即为优化后的发动机输出转矩,需求转矩与优化后的发动机输出转矩之差即为优化后的电机输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分别建立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模糊区间;建立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在联合驱动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低、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可以理解的是,在联合驱动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低、电池放电效率越高,越要减小发动机的转矩、增大电机的转矩。其中,模糊控制器的具体构建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
步骤S302,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
步骤S303,如果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则确定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需求转矩与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也就是说,在行车充电工况下,以发动机经济区下限与需求转矩的差值、发动机温度、电池充电效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发动机输出转矩修正系数为输出变量,该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即为优化后的发动机输出转矩,需求转矩与优化后的发动机输出转矩之差即为优化后的电机输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分别建立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模糊区间;建立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在行车充电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高、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可以理解的是,在行车充电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高、电池充电效率越高,越要增大发动机转矩以及电机充电转矩。其中,模糊控制器的具体构建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不同点在于结合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可以针对需要对发动机、电机进行扭矩分配的工作模式(联合驱动、行车充电),构建模糊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为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门限之差、发动机温度、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输出为发动机经济区门限(即发动机输出转矩)修正系数。经过模糊优化后,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动机经济区,进而使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首先采集车辆的行驶信号,再根据行驶信号判断车辆所处的工作模式,即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其中,如果车辆工作于联合驱动或行车充电工况,则经过各自的模糊控制器,得到优化后的转矩分配,如果车辆工作与其它模式则按照原策略进行控制,最后得到更加合理的发动机及电机的转矩输出。
进一步地,模糊优化是根据需求转矩、发动机温度、电池充放电效率对发动机、电机输出转矩分配的优化,包括联合驱动工况及行车充电工况,其各自的优化原理如上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所述。
进一步地,在此对模糊控制器的构建进行详细赘述。
其中,模糊控制器的构建是整个模糊优化控制策略的核心,主要包括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三部分。
如图6所示,输入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均可以选择典型的梯形函数。根据各输入变量的取值区间,将各输入变量分为低(L)中(M)高(H)三级,并进行适当的模糊化,即得到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输出变量为转矩修正系数,其取值为可以以1为中心的区间,取为(0.9,0.95,1,1.05,1.1)。
模糊规则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部分,其制定遵循以下原则:联合驱动模式下,发动机温度越低、电池放电效率越高,越要减小发动机的转矩、增大电机的转矩;行车充电模式下,发动机温度越高、电池充电效率越高,越要增大发动机转矩以及电机充电转矩。
模糊控制器初步构建完成后要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调整输入输出变量隶属度函数或模糊规则,最后才能得到合理的模糊控制器。将最终的模糊控制器嵌入到原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即得到模糊优化的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如表1与表2所示,表1为联合驱动工况下的部分模糊规则,表2为行车充电工况模式下的部分模糊规则。
表1
Figure GDA0002187984330000071
表2
Figure GDA000218798433000007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在现有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根据发动机温度及电池充放电效率,针对联合驱动及行车充电进行了模糊优化,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转矩分配,尤其是在联合驱动工况和行车充电工况时,通过考虑了发动机温度以及电池充放电效率对发动机经济区门限值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10,其包括:采集模块100、判断模块200和获取模块300。
具体而言,采集模块100用于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当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获取模块300用于确定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10还包括:函数建立模块(图中未具体标识)和规则建立模块(图中未具体标识)。其中,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模糊区间。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在联合驱动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低、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00还用于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需求转矩与联合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联合工况的电机转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与车辆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在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还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20,其包括:采集模块400、判断模块500和获取模块600。
具体而言,采集模块400用于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判断模块500用于判断车辆当前所处工况。当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获取模块600用于确定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20还包括:函数建立模块(图中未具体标识)和规则建立模块(图中未具体标识)。其中,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模糊区间。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在行车充电工况下,发动机温度越高、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0还用于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为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需求转矩与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为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在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可以根据需求转矩与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确定最优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设置有上述实施例四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或者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五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或者设置有上述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的车辆的控制装置。该车辆由于具有了上述装置,在现有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发动机温度及电池充放电效率,针对联合驱动及行车充电进行了模糊优化,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转矩分配,尤其是在联合驱动工况和行车充电工况时,通过考虑了发动机温度以及电池充放电效率对发动机经济区门限值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转矩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达到最优的目的,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
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以及
如果所述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则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将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低、所述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所述电机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电机转矩。
3.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
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以及
如果所述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则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其中,将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行车充电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高、所述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行车充电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5.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放电效率;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以及
获取模块,当所述车辆处于联合驱动工况时,用于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将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放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放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
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低、所述电池放电效率越高,则减小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所述电机转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所述联合驱动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所述发动机经济区上限的乘积得到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得到所述联合驱动工况的电机转矩。
7.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发动机温度,并获取车辆的需求转矩和电池充电效率;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当前所处工况;以及
获取模块,当所述车辆处于行车充电工况时,用于确定所述需求转矩与预设的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对应论域空间中所属的模糊区间,以根据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
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将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作为输入变量,分别建立所述转矩差值、所述发动机温度和所述电池充电效率的隶属度函数,以将所述转矩差值、发动机温度和电池充电效率转化为模糊值,进而确定所述模糊区间;
规则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预设模糊规则,以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所述发动机转矩和所述电机转矩,其中,在所述行车充电工况下,所述发动机温度越高、所述电池充电效率越高,则增大所述发动机转矩,并且增大电机转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模糊规则和所述模糊区间确定修正系数,以在行车充电工况下,根据所述修正系数与发动机经济区下限的乘积为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并且根据所述需求转矩与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发动机转矩的差值为所述行车充电工况的电机转矩。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CN201610617531.4A 2016-07-29 2016-07-29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107662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7531.4A CN107662599B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7531.4A CN107662599B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2599A CN107662599A (zh) 2018-02-06
CN107662599B true CN107662599B (zh) 2021-01-22

Family

ID=6112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7531.4A Active CN107662599B (zh) 2016-07-29 2016-07-29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2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429A (zh) * 2019-06-14 2020-12-15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soc校正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706751B (zh) * 2021-01-13 2022-06-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的扭矩分配方法及系统、混合动力车辆
CN114426014B (zh) * 2022-01-28 2024-04-05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串联与并联模式的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8055A1 (de) * 1996-11-20 1998-06-04 Siemens Ag Antriebsstrangsteuer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1244687B (zh) * 2008-03-20 2010-04-21 上海交通大学 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56056A (zh) * 2012-01-16 2012-07-1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双模糊能量控制管理系统
CN102849062B (zh) * 2012-09-18 2015-10-1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驱动控制方法
CN203047249U (zh) * 2012-11-21 2013-07-10 长安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整车转矩分配装置
CN103587522B (zh) * 2013-12-04 2016-02-10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方法
CN104071161B (zh) * 2014-04-29 2016-06-01 福州大学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况识别及能量管控的方法
CN103935360B (zh) * 2014-05-08 2016-05-04 长春工业大学 基于并行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整车转矩分配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27637B (zh) * 2014-12-17 2017-03-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90669B (zh) * 2015-06-10 2017-12-12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2599A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0004B (zh)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功率跟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815295B (zh)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控制方法
CN102951039B (zh)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增程式电动车能量管理方法
CN102381314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2602388B (zh) 一种优化混合动力发动机怠速下工况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58363B1 (ko) 배터리의 충방전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927176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저전압 직류 변환기의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58752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方法
CN111301398B (zh) 一种cvt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47704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增程器的功率跟随控制方法
CN107662599B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车辆
CN102963353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方法
CN102431547A (zh) 一种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CN111775724B (zh) 一种增程器工作点的选取及切换方法
CN204526866U (zh) 一种汽车用三电压电源系统
CN104442798A (zh) 混合动力汽车在串联工作模式下的串联发电控制方法
CN110194064A (zh) 双电机一体化纯电动乘用车动力分配策略优化方法
KR102359578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최적 운전점 결정 방법
CN110667565A (zh) 一种智能网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协同优化能量管理方法
CN112829639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功率分配方法
CN104553740A (zh) 一种六驱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heng et al. Global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simulation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electrical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902057A (zh) 电池的再生能力控制方法
CN111845703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soc管理方法
CN105313711A (zh) 电动汽车功率跟随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