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9673B -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9673B
CN107659673B CN201610597401.9A CN201610597401A CN107659673B CN 107659673 B CN107659673 B CN 107659673B CN 201610597401 A CN201610597401 A CN 201610597401A CN 107659673 B CN107659673 B CN 107659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tionship
link
parameter
relation
session negot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74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9673A (zh
Inventor
王蛟
陈诚
孟锐
杨飞
唐廷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74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6986 priority patent/WO201801889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9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9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9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30Managing network names, e.g. use of aliases or nicknames
    • H04L61/3015Name registration, generation or ass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61Pools of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问题;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进行会话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Description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网络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包括两层含义:设备的身份标识(Identity,ID)和设备的位置标识(Locator)。当设备是一个经常移动的设备时,设备的IP地址会随着移动发生变化,导致发送至设备的原IP地址的报文无法送达到该设备。为此,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位置标识/身份标识分离技术。
在位置标识/身份标识分离技术中,基于单独的身份标识在会话中标识设备的身份,基于位置标识进行报文传输。当设备发生移动时,身份标识保持不变,位置标识根据接入位置发生更新即可。当设备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时,可为每个位置标识分别配置不同的IP地址。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分离技术包括主机身份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位置标识/身份标识分离协议(Locator/ID SeparationProtocol,LISP)和SHIM6等。例如HIP多接口的实现过程如下:请参考图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协商确认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当第一设备检测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发生变化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更新报文,该更新报文中携带有ESP_INFO参数,LOCATOR_SET参数、SEQ参数和DIFFIE_HELLMAN参数;其中,ESP_INFO参数包含安全连接的Internet协议安全性的上下文索引;LOCATOR_SET参数包含有变化后的位置标识;SEQ参数包含更新报文的序列号;DIFFIE_HELLMAN参数用于生成共享密钥。第二设备接收到更新报文后,对更新报文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将第二设备中与第一设备通信的位置标识更新为变化后的位置标识,并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报文;响应报文中携带有ESP_INFO参数、SEQ参数、ACK参数、DIFFIE_HELLMAN参数和ECHO_REQUEST参数;其中,ACK参数用于表示确认信号;ECHO_REQUEST参数包含随机数,该随机数用于实现对变化后的位置标识的有效性验证。第一设备接收到响应报文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确认报文,该确认报文中携带有ACK参数和ECHO_RESPONSE参数;其中,若ECHO_RESPONSE参数中携带有随机数,则说明变化后的位置标识验证有效。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后续的通信过程中使用变化后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HIP协议仅能够更新第一设备的位置标识,当第一设备具有多个可用的位置标识时,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设备是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由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由于会话协商响应是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生成的,而关系参数是指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因此,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密切相关,这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问题,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进行会话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关系参数协商得到不同的协商结果,并根据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或负载分担关系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还包括对应的使用参数,该使用参数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使用关系,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和使用参数共同协商,得到协商结果,并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使得第二设备更加明确第一设备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有不同的关系参数时,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与不同的关系参数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达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根据不同的关系参数实现对应通信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根据不同的关系参数与第二设备协商建立对应的链路,并根据建立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达到了第一设备灵活应用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检测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所述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再次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步骤。
综上所述,第一设备在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发生变化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达到了节省网络资源的效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由于会话协商响应是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生成的,而关系参数是指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进行会话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关系参数协商得到不同的协商结果,并根据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或负载分担关系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还包括对应的使用参数,该使用参数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使用关系,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和使用参数共同协商,得到协商结果,并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使得第二设备更加明确第一设备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主链路对信息和所述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单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单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或,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有不同的关系参数时,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与不同的关系参数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达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根据不同的关系参数实现对应通信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当第一设备根据不同的关系参数与第二设备协商建立对应的链路,并根据建立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达到了第一设备灵活应用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装置,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中,所述设备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单元,该至少一个单元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设备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单元,该至少一个单元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如上第三方面所述的设备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设备如上第四方面所述的设备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HIP多接口实现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协商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协商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协商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协商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还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协商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20和第二设备140。
可选的,第一设备120为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单个物理设备。可选的,第一设备120为具有相同身份标识但具有各自独立的一个位置标识的一组物理设备,或者,第一设备120为具有相同身份标识但具有各自独立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一组物理设备。可选的,第一设备120为具有一个位置标识的单个移动物理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第一设备120的位置标识会发生变化。比如:第一设备120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英文: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客户终端设备(英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简称:CPE)、路由器、光传输设备、基站或者服务器等等。
第一设备120通过预先协商的一个位置标识与第二设备140进行通信。可选的,第一设备120通过预先协商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与第二设备140进行通信。
第二设备140为支持通过一个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物理设备。可选的,第二设备140为支持通过至少两个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物理设备。比如:第二设备140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UMPC、上网本、PDA、CPE。
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120为具有两个位置标识(Loc1和Loc2)的服务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设备120中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是第一设备120自身设置的,或者,是其他设备通过第一设备120与第二设备140进行通信时,其他设备设置的位置标识。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3A,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12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设备120可以包括:处理器211、通信总线212、存储器213以及通信接口214。
处理器21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Unit,缩写:CPU)。处理器2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业务数据处理。
通信接口214可以包含无线网络接口,比如以太网接口,也可以包含有线网络接口。该通信接口214用于发送会话协商请求至第二设备,以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
存储器213和通信接口214分别通过通信总线212与处理器211相连。
存储器21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该软件程序以及模块由处理器211执行。此外,该存储器213中还可以存储各类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213可存储操作系统21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程序指令22。程序指令22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21、发送模块222、接收模块223和通信模块224等。其中,获取模块221,用于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发送模块222,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是指与第一设备通过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设备。接收模块22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通信模块224,用于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21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A中所示出的该第一设备120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第一设备120的限定,本发明中的第一设备1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请参考图3B,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14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设备140可以包括:处理器311、通信总线312、存储器313以及通信接口314。
处理器31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CPU。处理器31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业务数据处理。
通信接口314可以包含无线网络接口,比如以太网接口,也可以包含有线网络接口。该通信接口314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以及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
存储器313和通信接口314分别通过通信总线312与处理器311相连。
存储器31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该软件程序以及模块由处理器311执行。此外,该存储器313中还可以存储各类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313可存储操作系统31以及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程序指令32。程序指令3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21、发送模块322和通信模块323等。其中,接收模块32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关系参数用于表示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发送模块322,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通信模块323,用于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313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SRAM,DRAM,EEPROM,EPROM,PROM,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B中所示出的该第二设备140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第二设备140的限定,本发明中的第二设备14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设备通信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中来举例说明。该设备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设备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第一设备根据当前可用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其中,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是指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时,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属性关系。
步骤4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过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时,第一设备通过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该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该会话协商请求用于向第二设备请求根据携带的关系参数协商更新通信过程中的位置标识。
步骤403,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步骤4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后,根据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生成对应的会话协商响应,该会话协商响应用于通知第一设备根据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第二设备得到了更新的位置标识。
步骤4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
步骤406,第一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根据协商后,根据会话协商响应中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问题;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进行会话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401至步骤402和步骤405至步骤4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403至步骤404和步骤4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设备通信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实施环境中来举例说明。该设备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设备检测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
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检测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
本步骤中的检测过程可以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检测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包括:第一设备检测自身在移动过程中,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因网络的切换而发生更新变化;或者,第一设备检测在通信过程中相同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中是否存在新增的位置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检测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的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包括:第一设备检测在通信过程中,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可选的,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网络状态的变化或用户需求的变化。
步骤502,若发生变化,则第一设备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当第一设备检测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发生变化,或者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发生变化时,第一设备获取发生变化后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
可选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先对关系参数中的各个关系的内容做简单介绍。
互为主备关系: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位置标识在通信过程中作为主位置标识,其余位置标识在通信过程中作为从位置标识。当用于通信过程的主位置标识发生故障或需要切换时,将从位置标识替代主位置标识,保证通信的连续性。比如:位置标识Loc1为主位置标识,位置标识Loc2为从位置标识。
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某几个位置标识在通信过程中属于同一组播组,在通信过程中,第一设备将报文通过属于同一组播组的各个位置标识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将报文以组播的方式分别发送至属于同一组播组的各个位置标识中。比如:位置标识Loc1、Loc2和Loc3属于同一组播组;位置标识Loc4和Loc5属于同一组播组。
负载分担关系: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标识在通信过程中各自分担对应的负载传输。比如:位置标识Loc1分担通信过程中的60%的数据传输;位置标识Loc2分担通信过程中的40%的数据传输。
相互独立关系: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都可以分别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各个位置标识之间无相互依赖关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检测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和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均未发生变化,则第一设备不执行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步骤。
步骤5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过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时,第一设备通过预先协商的位置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该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该会话协商请求用于向第二设备请求根据携带的关系参数协商更新通信过程中的位置标识。
可选的,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包含有携带关系参数的一个报文;或者,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包含有携带关系参数的多个报文。
比如:第一设备将位置标识Loc1和位置标识Loc2之间的互为主备关系的关系参数、位置标识Loc1和位置标识Loc3之间的负载分担关系的关系参数携带在报文1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包含有报文1。又比如:第一设备将位置标识Loc1和位置标识Loc2之间的互为主备关系的关系参数携带在报文2中,将位置标识Loc1和位置标识Loc3之间的负载分担关系的关系参数携带在报文3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包含有报文2和报文3。
可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字段利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报文头中的Option字段的扩展字段,或者,利用自定义消息的Payload字段。
步骤504,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并获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
步骤505,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后,根据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生成对应的会话协商响应,该会话协商响应用于通知第一设备根据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第二设备得到了更新的位置标识。
步骤506,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获取会话协商响应中第二设备更新的位置标识,将第二设备更新的位置标识作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协商后的位置标识。
步骤507,第一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根据协商后,根据会话协商响应中第二设备更新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HIP协议无法同时灵活应用第一设备的多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无法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问题;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进行会话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另外,第一设备在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发生变化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达到了节省网络资源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本实施例中仅以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进行举例说明,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还可以根据网络和/或用户需要进行自定义设置。本实施例中对关系参数的具体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补充说明的另一点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501至步骤503和步骤506至步骤5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504至步骤505和步骤5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针对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不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商生成不同的协商结果,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具体的协商过程请参见如下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
当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过程(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3至步骤507)的具体实现步骤请参考图6所示:
步骤6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时,第一设备将获取到的互为主备关系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两种实现方式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其中,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时,第一设备确定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将获取到的关系参数和确定出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将第一使用参数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可以便于第二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有利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进行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中预先默认将当前进行通信的位置标识作为主位置标识,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有关系参数;以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时,将当前进行通信的位置标识确定为主位置标识,将关系参数中其他的位置标识确定为从位置标识。比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有(Loc1,Loc2,MS)其中,Loc1和Loc2表示第一设备具有的两个位置标识,MS表示Loc1和Loc2之间互为主备关系。
步骤6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针对步骤601中的两种实现方式,在步骤602中也存在对应的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中预先默认将当前进行通信的位置标识作为主位置标识,则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步骤603,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建立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后,获取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确定出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根据确定的主位置标识建立主链路对信息,根据确定的从位置标识建立备链路对信息。
比如:第一设备具有的位置标识为Loc1和Loc2,其中Loc1为主位置标识,Loc2为从位置标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通信时被分配的位置标识为Loc8,则第二设备建立的主链路对信息为(Loc1,Loc8),备链路对信息为(Loc2,Loc8)。
步骤6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建立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后,将建立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携带在会话协商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通知第一设备自身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建立了对应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6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一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响应后,获取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将获取到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作为本次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606,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主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后,根据主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主链路,根据备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备链路。第一设备在主链路和备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主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主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设备根据主链路对信息与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根据备链路对信息与第一设备建立备链路。第二设备在主链路和备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主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607,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第一设备根据建立的备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主链路出现故障可以包括:网络切换或用户需要导致位置标识的切换从而导致主链路出现故障。
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第一设备使用备链路替代主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第二设备根据建立的备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如下子步骤实现:
第一步,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会话更新请求,该会话更新请求中携带有从位置标识。比如:会话更新请求为(Loc2),其中,Loc2为从位置标识。
第二步,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会话更新请求,向第一设备发送会话更新响应,该会话更新响应中携带有备链路对信息。
第三步,第一设备根据建立的备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互为主备关系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互为主备关系与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建立的主链路进行通信,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备链路进行通信保证了通信的连续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601和步骤605至步骤6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602至步骤604和步骤606至步骤6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当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过程(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3至步骤507)的具体实现步骤请参考图7所示:
步骤7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时,第一设备将获取到的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比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有(Loc1,Loc2,Loc3,ML)其中,Loc1、Loc2和Loc3表示第一设备具有的三个位置标识,ML表示Loc1、Loc2和Loc3之间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
步骤7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步骤703,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建立单链路对信息。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后,获取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确定出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的位置标识,根据确定的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的各个位置标识建立单链路对信息。
可选的,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后,获取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确定出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的各个位置标识,根据确定的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的各个位置标识建立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步骤7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单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建立单链路对信息后,将建立的单链路对信息携带在会话协商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通知第一设备自身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建立了对应的单链路对信息,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单链路对信息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可选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建立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将建立的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携带在会话协商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通知第一设备自身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建立了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7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一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响应后,获取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将获取到的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作为本次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706,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单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单链路对信息后,根据单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单链路。第一设备在单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单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根据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第一设备在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单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可选的,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与第一设备建立单链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建立的单链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进行通信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701和步骤705至步骤7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702至步骤704和步骤7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当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负载分担关系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过程(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3至步骤507)的具体实现步骤请参考图8所示:
步骤8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负载分担关系时,第一设备将获取到的负载分担关系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两种实现方式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其中,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负载分担关系时,第一设备确定出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将获取到的关系参数和确定出的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将第二使用参数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可以便于第二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有利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进行通信。比如:第二使用参数包括(Loc1,80%,Loc2,20%),说明Loc1分担了80%的负载数据传输;Loc2分担了20%的负载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中预先默认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有关系参数;以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时,将确定出携带的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比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有(Loc1,Loc2,LB)其中,Loc1和Loc2表示第一设备具有的两个位置标识,LB表示Loc1和Loc2之间负载分担关系。
步骤8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针对步骤801中的两种实现方式,在步骤802中也存在对应的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中预先默认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则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步骤803,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后,获取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确定出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根据确定的各个位置标识所分担的负载比例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比如:第一设备具有的位置标识为Loc1和Loc2,其中Loc1分担80%负载数据传输,Loc2分担20%负载数据传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通信时被分配的位置标识为Loc8,则第二设备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包括:(Loc1,Loc8)和(Loc2,Loc8)。
步骤8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将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携带在会话协商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通知第一设备自身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建立了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8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一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响应后,获取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将获取到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作为本次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806,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根据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第一设备在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负载分担关系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负载分担关系与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进行通信。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801和步骤805至步骤8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802至步骤804和步骤8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当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相互独立关系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过程(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3至步骤507)的具体实现步骤请参考图9所示:
步骤9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当第一设备获取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相互独立关系时,第一设备将获取到的相互独立关系携带在会话协商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比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有(Loc1,Loc2,IN)其中,Loc1和Loc2表示第一设备具有的两个位置标识,IN表示Loc1和Loc2之间属于相互独立关系。
步骤9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
步骤903,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请求后,获取会话协商请求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确定出相互独立关系的位置标识,根据确定的相互独立关系的各个位置标识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
步骤9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二设备在建立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将建立的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携带在会话协商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用于通知第一设备自身根据接收到的关系参数和自身的性能建立了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与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是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9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第一设备在接收到会话协商响应后,获取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将获取到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作为本次协商得到的协商结果。
步骤906,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会话协商响应中携带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后,根据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与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第一设备在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建立完成后,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相互独立关系的会话协商请求,第二设备根据相互独立关系与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建立的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进行通信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901和步骤905至步骤9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902至步骤904和步骤906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在现有技术HIP多接口实现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在报文中增加用于表示至少两个位置表示之间的关系参数的参数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协商过程(图5实施例中的步骤503至步骤507),具体实现步骤如图10所示:
步骤10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更新报文,更新报文中携带有ESP_INFO参数、LOCATOR_SET参数、SEQ参数、MULTI_LOC_MODE参数和DIFFIE_HELLMAN参数。
其中,ESP_INFO参数包含安全连接的Internet协议安全性的上下文索引;LOCATOR_SET参数包含有变化后的位置标识;SEQ参数包含更新报文的序列号;MULTI_LOC_MODE参数包含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用于标识该更新报文为协商报文;DIFFIE_HELLMAN参数用于生成共享密钥。
步骤10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关系参数的更新报文。
步骤1003,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将第二设备中与第一设备通信的位置标识更新为变化后的位置标识。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更新报文后,对更新报文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获取更新报文中携带的关系参数,根据关系参数将第二设备中与第一设备通信的位置标识更新为变化后的位置标识。
步骤10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响应报文,响应报文中携带有ESP_INFO参数、SEQ参数、ACK参数、DIFFIE_HELLMAN参数和ECHO_REQUEST参数。
其中,ACK参数用于表示确认信号;ECHO_REQUEST参数包含随机数,该随机数用于实现对变化后的位置标识的有效性验证。
步骤10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第一设备接收到响应报文后,获取响应报文中携带的协商结果,并对该协商结果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生成确认报文。
步骤1006,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确认报文,确认报文中携带有ACK参数和ECHO_RESPONSE参数。
其中,若ECHO_RESPONSE参数中携带有随机数,则说明变化后的位置标识验证有效。
步骤1007,第一设备根据响应报文中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当变化后的位置标识验证有效时,第一设备根据响应报文中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对应地,第二设备根据响应报文中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方法,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关系参数的更新报文,第二设备根据关系参数生成响应报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根据响应报文中所指示的协商结果进行通信,达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根据关系参数进行协商,最终根据协商结果进行通信,可以灵活应用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各自对应的能力,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多连接通信的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1001和步骤1005至步骤10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步骤1002至步骤1004和步骤1007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设备侧的设备通信方法。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设备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为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120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该设备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112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1和步骤501至步骤502的功能。
发送单元114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2、步骤503、步骤601、步骤701、步骤801、步骤901、步骤1001和步骤1006的功能。
接收单元116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5、步骤506、步骤605、步骤705、步骤805、步骤905和步骤1005的功能。
通信单元118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6、步骤507、步骤606至步骤607、步骤706、步骤806、步骤906和步骤1007的功能。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述的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设备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为图2所示的第二设备140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该设备通信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22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3、步骤504、步骤602、步骤702、步骤802、步骤902和步骤1002的功能。
发送单元124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4、步骤505、步骤603至步骤604、步骤703至步骤704、步骤803至步骤804、步骤903至步骤904、步骤1003至步骤1004的功能。
通信单元1260,用于实现上述步骤406、步骤507、步骤606至步骤607、步骤706、步骤806、步骤906和步骤1007的功能。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述的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该设备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1320和第二设备1340;
第一设备1320如上图11实施例所示的设备通信装置;
第二设备1340如上图12实施例所示的设备通信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设备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设备是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
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所述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再次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步骤。
7.一种设备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
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主链路对信息和所述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单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单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或,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12.一种设备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设备是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协商的位置标识进行通信的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会话协商响应;
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单链路对信息或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检测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所述关系参数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则再次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之间的关系参数的步骤。
18.一种设备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关系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关系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的至少两个位置标识在通信时的属性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会话协商响应;
通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话协商响应所指示的协商结果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参数,包括:互为主备关系、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负载分担关系和相互独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一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一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主位置标识和从位置标识;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关系参数和第二使用参数的会话协商请求,所述第二使用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位置标识中的每个位置标识所对应的负载分担比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主链路对信息和备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主链路对信息和所述备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单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单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或,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根据所述关系参数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有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对信息的会话协商响应;
其中,每种链路对信息包括通信双方所对应的两个位置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互为主备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主链路和备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主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根据建立的所述备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属于同一组播的组播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单链路,根据建立的所述单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或,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负载分担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或,
若所述关系参数包括所述相互独立关系,则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每个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根据建立的每个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链路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通信。
23.一种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两个位置标识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如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所述的设备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设备如权利要求18至22任一所述的设备通信装置。
CN201610597401.9A 2016-07-26 2016-07-26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659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7401.9A CN107659673B (zh) 2016-07-26 2016-07-26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7/076986 WO2018018897A1 (zh) 2016-07-26 2017-03-16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7401.9A CN107659673B (zh) 2016-07-26 2016-07-26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9673A CN107659673A (zh) 2018-02-02
CN107659673B true CN107659673B (zh) 2019-12-17

Family

ID=61015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7401.9A Active CN107659673B (zh) 2016-07-26 2016-07-26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59673B (zh)
WO (1) WO20180188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721B (zh) * 2018-11-30 2021-06-15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内网加速方法、系统、配置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6038A1 (en) * 2002-12-18 2004-07-0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user authenti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access to mobile services
CN101662810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多业务多连接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01931611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主机身份协议实现用户移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14617A (zh) * 2010-10-29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179160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8206A (zh) * 2013-07-30 2013-1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8220A (zh) * 2013-08-23 2013-1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的虚拟重构泛在网体系架构
CN103503399A (zh) * 2010-12-22 2014-01-08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处理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6038A1 (en) * 2002-12-18 2004-07-0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user authenti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access to mobile services
CN101662810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多业务多连接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01931611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主机身份协议实现用户移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14617A (zh) * 2010-10-29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3503399A (zh) * 2010-12-22 2014-01-08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处理
CN103179160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8206A (zh) * 2013-07-30 2013-12-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8220A (zh) * 2013-08-23 2013-12-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的虚拟重构泛在网体系架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9673A (zh) 2018-02-02
WO2018018897A1 (zh)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098B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EP359203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672708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KR102392120B1 (ko) Nf 구성요소의 예외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그리고 기기
WO2012000271A1 (zh) 终端接入方法和无线通信网络
WO2017147772A1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核心网接口设备
CN106255226B (zh) 网络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75827B (zh) 一种网络切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501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20230164234A1 (en) Service continuity event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150659B (zh) 一种处理器及bfd报文传输方法
JP2013175916A5 (zh)
CN111869310A (zh) 用于执行小数据快速路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JP5039975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WO2020068412A1 (en) Advanced resource link binding management
KR102423812B1 (ko) 안정적인 분산형 M2M/IoT 서비스들의 가능화
EP3554099B1 (en) Method for resource cre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application 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no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659673B (zh) 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190581B (zh) 用于用户设备(ue)注册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32355B (zh) 一种家电网络选路方法、控制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US2016032308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anaging method
WO2023071522A1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2209012A (zh) 一种终端实现连接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13840276A (zh) 5g标识隐藏兼容配置方法、用户识别模块及终端
CN113824789A (zh) 一种通路描述符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