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6666A -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6666A
CN107646666A CN201610590555.5A CN201610590555A CN107646666A CN 107646666 A CN107646666 A CN 107646666A CN 201610590555 A CN201610590555 A CN 201610590555A CN 107646666 A CN107646666 A CN 107646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raise
test
adaptability
hybrid maize
authentic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0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波
李春华
芮体江
杨晓云
彭识
王灿星
李朝凤
李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905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66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6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6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筛选试验品种。步骤2:设置5个海拔试验点。步骤3:选择试验地点。步骤4:设计试验小区,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步骤5:鉴评专家组田间鉴评进行,在玉米乳熟至成熟期到田间鉴评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确定适宜种植区域。步骤6:试验记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记录,并整理形成年终总结报告。步骤7:试验结果分析上报。步骤8:年终鉴评。本发明能鉴评出在相应生态区域推广种植的优质品种,鉴定试验由主持单位、承试单位和鉴评专家组共同完成,实行了科学合理的试验管理,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Description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品种适应性鉴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是在同一个海拔点进行品种的适应性鉴定,鉴定由试验承担者完成,鉴定内容包括:生育期、幼苗性状、成株性状、抗病抗倒伏情况、产量情况等。
现有技术的缺点:一是只在一个海拔点进行鉴定,不能充分体现品种的适应区域;二是整个鉴定由试验承担者完成,不能充分体现鉴定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结合气候类型多样、生态条件复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滞后的实际,能客观公正地鉴定出在相应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的优质品种,促进良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杂交玉米良种推广步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试验品种。
步骤2:设置5个海拔试验点。
步骤3:选择试验地点。
步骤4:设计试验小区,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
步骤5:鉴评专家组田间鉴评进行,在玉米乳熟至成熟期到田间鉴评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确定适宜种植区域。
步骤6:试验记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记录,并整理形成年终总结报告。
步骤7:试验结果分析上报:每点试验结束后,承试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经本人签字并盖单位公章后,按时间要求提交到主持单位。
步骤8:年终鉴评:主持单位负责人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进行试验情况总结汇报,鉴评专家组进行鉴评,确定品种的适应性,按“品种推荐标准”推荐新品种,并出具专家评定推广意见,最后由公证人员进行品种编号现场解码。
上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5个海拔试验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1100-1400米、1400-1700米、1700-2100米、2100-2300米及2400米以上。
上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
步骤4.1:对照品种设在位于中间的试验小区内,每个品种等行距种植,所述的试验小区的面积为60平方米,每个试验小区的植行数为5~10行,行距80厘米。
步骤4.2:实收试验小区中间3~8行计产,设置不少于2行的保护区。
步骤4.3:设2个对照,其中一个CK1为晚熟种,另一个CK2为中早熟种,试验密度为3500~4000株/亩。
上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6中,记录的内容包括:包括出苗期、整齐度、幼苗长势、叶片颜色及综合评价的幼苗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的物候期、包括株型、株高、穗位、成株整齐度、倒伏和倒折的植株性状、包括花药颜色、苞叶长短和花丝颜色的品种主要特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包括穗长、穗型、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粒色、粒型、轴色、单株有效穗、百粒重、出籽率和单穗粒重的穗部性状及包括小区实收产量、折亩产、比CK1±和比CK2±产量。
上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8中,所述的品种推荐的标准为:根据品种表现,淘汰田间表现差、高感病害的品种,最后根据产量汇总总结,确定该品种适宜区域,以增产5%以上作为品种的推荐标准。产量较对照种减产的参试品种在该试点所代表的县区内不得推广,较对照减产点次达60%的品种不得推广。
本发明能鉴评出在相应生态区域推广种植的优质品种,鉴定试验由主持单位、承试单位和鉴评专家组共同完成,实行了科学合理的试验管理,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试验品种。
步骤2:设置5个海拔试验点。
步骤3:选择试验地点。选择有区域代表性、土质较好、土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照好、前作一致、交通方便的地块作试验地。
步骤4:设计试验小区,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
步骤5:相关专家6~9名组成鉴评专家组田间鉴评进行,在玉米乳熟至成熟期到田间鉴评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等,确定适宜种植区域。在抗病性方面鉴定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和穗粒腐病,其中一种病害达到高感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
步骤6:试验记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记录,并整理形成年终总结报告。
步骤7:试验结果分析上报:每点试验结束后,承试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经本人签字并盖单位公章后,按时间要求提交到主持单位。
步骤8:年终鉴评:主持单位负责人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进行试验情况总结汇报,鉴评专家组进行鉴评,确定品种的适应性,按“品种推荐标准”推荐新品种,并出具专家评定推广意见,最后由公证人员进行品种编号现场解码。
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5个海拔试验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1100-1400米、1400-1700米、1700-2100米、2100-2300米及2400米以上。
在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
步骤4.1:对照品种设在位于中间的试验小区内,每个品种等行距种植,所述的试验小区的面积为60平方米,每个试验小区的植行数为5~10行,行距80厘米。
步骤4.2:实收试验小区中间3~8行计产,设置不少于2行的保护区。
步骤4.3:设2个对照,其中一个CK1为晚熟种,另一个CK2为中早熟种,试验密度为3500~4000株/亩。
在所述的步骤6中,记录的内容包括:幼苗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期、整齐度、幼苗长势、叶片颜色及综合评价)、物候期(包括: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植株性状(包括:株型、株高、穗位、成株整齐度、倒伏和倒折)、品种主要特征(包括:花药颜色、苞叶长短和花丝颜色)、抗病性(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穗部性状(包括:穗长、穗型、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粒色、粒型、轴色、单株有效穗、百粒重、出籽率和单穗粒重)和产量(包括:小区实收产量、折亩产、比CK1±和比CK2±)。
在所述的步骤8中,所述的品种推荐的标准为:根据品种表现,淘汰田间表现差、高感病害的品种,最后根据产量汇总总结,确定该品种适宜区域,以增产5%以上作为品种的推荐标准。产量较对照种减产的参试品种在该试点所代表的县区内不得推广,较对照减产点次达60%的品种不得推广。
实施例:在云南省进行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
主持单位:主持单位为丽江市种子管理站,项目主持人为×××。
承试单位:承试单位为5个,分别是华坪县种子管理站、永胜县种子管理站、宁蒗县种子管理站、玉龙县种子管理站和古城区种子管理站,每家派一名承试人。
参试品种要求:①申请参加试验的品种,必须是已通过云南省审定(中北部组及高海拔山区组)、或云南省内相邻州市滇特审的品种,相邻省份审定品种不予受理。②种子质量应为国标二级良种,并一律不得进行包衣等任何种子处理。③参试品种要求一次提供5kg,除试验用种外,备份留样0.5kg,到品种成功推广时,比对其真实性。
试验海拔设置:试验拔设置5个试验点,即:华坪县荣将镇膏泽村海拔1200米、永胜县程海镇季官村海拔1582米、玉龙县巨甸镇阿瓦村海拔1860米、宁蒗县大兴镇东红村海拔2280米和古城区金山镇三元村海拔2400米各设一点。
试验地选择:选择有区域代表性、土质较好、土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照好、前作一致、交通方便的地块作试验地。
小区设计: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对照品种设在中间一个小区,等行距种植,小区面积60平方米,植行数为5~10行,行距80厘米,实收小区中间3~8行计产,设不少于2行的保护区。设2个对照,CK1为晚熟种,CK2为中早熟种。试验密度为3500~4000株/亩。
田间鉴评:由市农业局选派9名专家组成鉴评专家组,在玉米乳熟至成熟期到田间鉴评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等,确定适宜种植区域。抗病性方面鉴定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和穗粒腐病,其中一种病害达到高感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
试验记录:试验承担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记录如下项目,并整理形成年终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幼苗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期、整齐度、幼苗长势、叶片颜色及综合评价)、物候期(包括: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植株性状(包括:株型、株高、穗位、成株整齐度、倒伏和倒折)、品种主要特征(包括:花药颜色、苞叶长短和花丝颜色)、抗病性(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穗部性状(包括:穗长、穗型、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粒色、粒型、轴色、单株有效穗、百粒重、出籽率和单穗粒重)和产量(包括:小区实收产量、折亩产、比CK1±和比CK2±)。
试验结果分析上报:每点试验结束后,承试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经本人签字并盖单位公章后,按时间要求提交到主持单位。
年终鉴评:主持单位负责人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进行试验情况总结汇报,鉴评专家组进行鉴评,确定品种的适应性,按“品种推荐标准”推荐新品种,并出具专家评定推广意见,最后由公证人员进行品种编号现场解码。
品种推荐标准:根据品种表现,淘汰田间表现差、高感病害的品种,最后根据产量汇总总结,确定该品种适宜区域,以增产5%以上作为品种的推荐标准。产量较对照种减产的参试品种在该试点所代表的县区内不得推广,较对照减产点次达60%的品种不得推广。
在本发明中,试验管理要求如下:
①试验区封闭管理,确保试验公平公正。对参试品种进行统一编号,对试验点和供种单位一概保密,各试验点不再重新编号,以免发生错误。实行封闭管理,严禁申请单位到试点考察和打听试验结果,一经发现,取消该单位申请品种的推荐资格。
②加强田间管理,确保试验正常开展。本试验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试验管理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田间管理要及时,施肥量和田间管理一致,每一项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和测定要在一天内完成。适时早播,及时中耕除草,防虫不防病,并注意防治鸟、鼠、禽、畜等危害,确保全苗。
③实行专人负责,确保方案严格执行。承试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方案,不得随意修改。主持单位于苗期、中期和后期对承试单位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④做好试验记录,确保结论明确可靠。a、划出田间种植图,每个小区都插上统一编号牌,便于观察记载。b、出苗后一个月做好苗期小结(包括试验进行情况,试点乡、村、自然村、农户及海拔,对参试种的评定,具体执行人,存在问题等)。c、试验中出现严重的病虫危害和倒伏等异常情况及时报主持单位,受灾报废的试点,请于报废后7天内同时函告试验主持单位,同时提交田间受灾图片。d、成熟后及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及时完成试验报表。e、做好田间各重要生长期拍照,以电子文件形式按品种记录苗期、花期和收获期的图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鉴评出在相应生态区域推广种植的优质品种,鉴定试验由主持单位、承试单位和鉴评专家组共同完成,实行了科学合理的试验管理,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试验品种;
步骤2:设置5个海拔试验点;
步骤3:选择试验地点;
步骤4:设计试验小区,参试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一个小区;
步骤5:鉴评专家组田间鉴评进行,在玉米乳熟至成熟期到田间鉴评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确定适宜种植区域;
步骤6:试验记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进行记录,并整理形成年终总结报告;
步骤7:试验结果分析上报:每点试验结束后,承试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经本人签字并盖单位公章后,按时间要求提交到主持单位;
步骤8:年终鉴评:主持单位负责人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进行试验情况总结汇报,鉴评专家组进行鉴评,确定品种的适应性,按“品种推荐标准”推荐新品种,并出具专家评定推广意见,最后由公证人员进行品种编号现场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5个海拔试验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1100-1400米、1400-1700米、1700-2100米、2100-2300米及2400米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4中,还包括如下分步骤:
步骤4.1:对照品种设在位于中间的试验小区内,每个品种等行距种植,所述的试验小区的面积为60平方米,每个试验小区的植行数为5~10行,行距80厘米;
步骤4.2:实收试验小区中间3~8行计产,设置不少于2行的保护区;
步骤4.3:设2个对照,其中一个CK1为晚熟种,另一个CK2为中早熟种,试验密度为3500~4000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6中,记录的内容包括:包括出苗期、整齐度、幼苗长势、叶片颜色及综合评价的幼苗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的物候期、包括株型、株高、穗位、成株整齐度、倒伏和倒折的植株性状、包括花药颜色、苞叶长短和花丝颜色的品种主要特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包括穗长、穗型、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粒色、粒型、轴色、单株有效穗、百粒重、出籽率和单穗粒重的穗部性状及包括小区实收产量、折亩产、比CK1±和比CK2±产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8中,所述的品种推荐的标准为:根据品种表现,淘汰田间表现差、高感病害的品种,最后根据产量汇总总结,确定该品种适宜区域,以增产5%以上作为品种的推荐标准。
6.产量较对照种减产的参试品种在该试点所代表的县区内不得推广,较对照减产点次达60%的品种不得推广。
CN201610590555.5A 2016-07-26 2016-07-26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Pending CN107646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0555.5A CN107646666A (zh) 2016-07-26 2016-07-26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0555.5A CN107646666A (zh) 2016-07-26 2016-07-26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6666A true CN107646666A (zh) 2018-02-02

Family

ID=6112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0555.5A Pending CN107646666A (zh) 2016-07-26 2016-07-26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66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8661A (zh) * 2023-08-30 2023-10-24 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478A (zh) * 2015-03-25 2015-07-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高效鉴定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新品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478A (zh) * 2015-03-25 2015-07-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高效鉴定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新品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F_1504: "昆明市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试行)方案", 《道客巴巴》 *
张艳芬等: "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系)中海拔区域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8661A (zh) * 2023-08-30 2023-10-24 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16918661B (zh) * 2023-08-30 2024-05-14 四川聚元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芍药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ennings Rice improvement
Chang et al. Strategy and methodology of breeding rice for drought-prone areas
CN104642096B (zh) 一种油用向日葵新葵19号不育系1193a的选育方法
Khare et al. Seed technology
Artru et al. Sugar beet development under dynamic shade environments in temperate conditions
CN107046993A (zh) 一种高粱的培育方法
CN107810815B (zh) 一种新疆棉花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田间全程操作方法
CN107646666A (zh) 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的鉴定方法
Josep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Small Cardamom by ICRI: An Evaluation
Bellow Fruit tree-based agroforestry in the western highlands of Guatemala: An evaluation of tree-crop interactions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Borua et al. A study 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extent of adoption of selected technology by rural youth trained in KVK of AAU in Assam
Rutger et al. Cold tolerance of rice in California
Parimala et al. A manual on seed production and Certification
CN106962176A (zh) 一种高效大规模鉴定大豆种质对传粉昆虫吸引力的方法
Karki et al. Effect of Sowing Time on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 Quercus floribunda Lindl.
CN102487809B (zh) 一种高产多抗玉米单交种的选育方法
CN111557215A (zh) 一种成株期兼抗飞虱及srbsdv水稻品种的鉴定方法和应用
Chattopadhyay et al. Stress tolerant rice and on-farm seed production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livelihood to small and marginal farmers of Sundarbans (Indian site).
Bellalou et al. Effect of sowing date of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mother plants on germination of their seeds
McKenzie et al. Rice breeding at the California Rice Experiment Station.
Nesongano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land-use and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on tree-grass interactions in southern African savannas
Thangapandian et al. Farmer participatory varietal selection in pearl millet: Experience in vertisol tract of Southern districts of Tamil Nadu
ZUTE¹ et al. PRODUCTIVITY OF SOYBEAN VARIETIES IN ORGANIC CULTIVATION PRACTICE IN LATVIA
Pariyar et al. Effects of varieties and planting geometrie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ain-fed rice in Dailekh, Nepal.
Bai et al. Good practice: using intraspecific crop diversity to manage pests and pathogens 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ui Tijiang

Inventor after: Li Chunhua

Inventor after: Jiang Bo

Inventor after: Zhao Zhengdong

Inventor after: Jin Qinghua

Inventor after: Wang Banghua

Inventor after: Li Xiangjun

Inventor after: Li Caiyo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Bo

Inventor before: Li Chunhua

Inventor before: Rui Tij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Xiaoyun

Inventor before: Peng Shi

Inventor before: Wang Canxing

Inventor before: Li Chaofeng

Inventor before: Li Guangqing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