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4925B -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4925B
CN107634925B CN201610567483.2A CN201610567483A CN107634925B CN 107634925 B CN107634925 B CN 107634925B CN 201610567483 A CN201610567483 A CN 201610567483A CN 107634925 B CN107634925 B CN 107634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rier interval
frequency
carrier
subcarrier
symb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74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4925A (zh
Inventor
苟伟
毕峰
郝鹏
张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5674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49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830 priority patent/WO2018014781A1/zh
Priority to EP17830415.0A priority patent/EP3512171A4/en
Publication of CN107634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4925A/zh
Priority to US16/252,525 priority patent/US1094451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4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4925B/zh
Priority to US17/195,572 priority patent/US11374706B2/en
Priority to US17/651,419 priority patent/US11729036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其中,该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道。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发送同步信号时由于载波频点过高的而导致同步精度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3GHz之间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new radio)将会在比2G、3G、4G系统所用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上进行系统组网,目前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和国际组织认定的频段主要是3GHz~6GHz,6GHz~100GHz,这一频段基本上属于厘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研究表明,频率在6G~100GHz之间,特别是较高频率,射频器件的相位噪声非常严重,而增加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子载波宽度可以抵抗相位噪声。高频传播特性与较低频段有明显区别,由于高频段的传播损耗明显大于低频段,高频段的覆盖一般远小于低频段的覆盖范围,较小的覆盖范围一般情况下信道的延时扩展也比较小,相应的相干带宽比在300M~3000M的低频段的相干带宽要大,子载波宽度相对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增加后仍然可以满足子载波间隔在相干带宽内这一设计要求。所以子载波间距(sub carrier spacing、简称为SCS)(等同于子载波宽度)需要根据载波的高低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可行性是存在且合理的。
相关技术中的无线NR系统覆盖了从6G一直到100G的载波频率,需要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距等基础帧结构参数来适应载波频率,也就是说各个载波频率上的帧结构设计参数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频率越接近LTE的核心频率,其子载波间隔等典型帧结构参数越接近LTE现有的参数,频率越高,其子载波间隔就越大。目前正在研究的子载波间距从15KHz、30KHz、60KHz、75KHz、120KHz一直到240KHz等或者比15KHz还要小的情况都是可能存在的。
不仅是系统在不同的频率上帧结构参数会有不同,即使NR系统在同一个载波上,其传输业务类型的不同,不同类型业务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也会有所区别,比如说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的业务强调低延时,相应的符号比eMBB更短,子载波间隔也大于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Broadband),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业务需求偏向于海量接入和深度覆盖,其子载波间隔可能远远小于eMBB业务,符号长度也比eMBB大得多。多种类型的业务复用在同一载波上,使得系统帧结构参数更加的复杂。
相关技术中还没有涉及到NR系统的同步问题,相对于LTE系统,NR系统也是需要一个特有的同步系统,用于终端的下行接入。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发送同步信号时由于载波频点过高的而导致同步精度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地,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其中,所述符号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以及16个。
可选地,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在6GHz和30GHz之间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30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按照小于6GHz频段范围,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中传输同步信号时,所述发送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所述同步信号之外的数据: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地,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且与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或小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为同步信道配置2个OFDM符号,其中,2个OFDM符号包括一个主同步序列和一个辅同步序列。
可选地,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为同步信道配置或约定主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和辅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其中,至少连续的1个或2个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至少连续的2个OFDM符号为辅同步序列,所述主同步序列和所述辅同步序列分别在各自的OFDM符号中发送或重复发送。
可选地,在所述同步信号分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时,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全向天线发送所述主同步信号;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物理定向天线发送所述主同步信号;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波束参数预编码后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其中,所述主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在基站各个扇区中发送且保持相同,所述辅同步信号用于描述以下至少之一:小区、波束、波束组。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采用全向天线在基站下属各个扇区中发送第一级同步信号,且各个扇区保持相同;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基站下属各个扇区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且各个扇区保持彼此不相同;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基站下属的扇区中在不同波束或波束组方向发送第三级同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第二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扇区,第三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波束或波束组。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当所述载波的带宽小于20M时,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一组所述同步信号;当载波的带宽大于或等于40M时,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采用频域离散发送多组所述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组数S: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051
其中,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052
表示向下取整,M为所述载波的带宽,K为一组同步信号对应的带宽,其中,一组同步信号对应的带宽为20MHz或40MHz;所述发送端采用间隔带宽K发送S组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S组同步信号中的每组同步信号中第一级同步信号保持相同,第二级同步信号不同或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级同步信号不同是序列相同的第二级同步信号的频域不同,且使用不同的波束参数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第二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以下至少之一:扇区、波束、波束组。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所述发送端在所述载波的频域发送一个第一级同步信号和多个第二级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包括:所述发送端采用一个OFDM符号发送第一级同步信号,采用多个OFDM符号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其中,所述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或等间隔的,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每个OFDM符号采用预定的波束参数进行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
可选地,发送所述第一级同步信号和发送所述第二级同步信号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可选地,在与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小于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使用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采用间隔带宽K发送S组同步信号包括:对于载波从低频端向高频端或从高频端向低频端,在位于每K带宽的中心资源中配置发送一组同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端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所述接收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数量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以及240KHz。
可选地,所述OFDM符号数量包括以下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16个。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所述接收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数量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包括:
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所述接收端采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载波中接收同步信号的,所述接收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所述同步信号之外的其他数据: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包括:所述接收端在频域资源上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所述接收端确定同步信号占用2个OFDM符号,其中,一个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一个OFDM符号为辅同步序列。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所述接收端确定同步信号的主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和辅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其中,至少2个连续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至少连续的2个符号为辅同步序列,所述主同步序列和所述辅同步序列分别在各自的OFDM符号中重复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装置,包括:配置模块,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260KHz。
可选地,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其中,所述符号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以及16个。
可选地,配置模块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在6GHz和30GHz之间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第四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30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OFDM符号;
第五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同步信号的接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数量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地,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以及240KHz。
可选地,所述OFDM符号数量包括以下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16个。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传输系统,包括:包括发送端、接收端,所述发送端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载波的频段范围;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数量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
通过本发明,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由于在发送同步信号使,是依据载波的频段范围,不同的频段范围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发送同步信号时由于载波频点过高的而导致同步精度过低的问题,提高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同步精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符号信息;本实施例中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位置和/或OFDM数量;
步骤S104,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
通过上述步骤,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由于在发送同步信号使,是依据载波的频段范围,不同的频段范围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发送同步信号时由于载波频点过高的而导致同步精度过低的问题,提高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同步精度。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发送端可以为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和符号位置,其中,符号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以及16个。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多种方案,在此进行举例说明,包括:
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在6GHz和30GHz之间时,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30GHz时,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符号。
可选的,发送端按照小于6GHz频段范围,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中传输同步信号时,发送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同步信号之外的数据: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的,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且与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相同或不同。其中,所述与同步信道所在OFDM符号中的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的子载波间隔不同时,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小于非同步信道的频域资源使用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的,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或小于6GHz时,在载波上为同步信道配置2个OFDM符号,其中,2个OFDM符号包括一个主同步序列和一个辅同步序列。
可选的,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为同步信道配置或约定主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和辅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其中,至少连续的1个或2个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至少连续的2个OFDM符号为辅同步序列,所述主同步序列和所述辅同步序列分别在各自的OFDM符号中发送或重复发送。
可选的,在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时,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
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全向天线发送所述主同步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全向天线是指不使用基带波束参数进行预编码发送。辐射范围广;
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物理定向天线发送所述主同步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物理定向天线是指使用基带波束参数进行预编码发送,以增加信号强度和抗干扰能力;
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或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波束参数预编码后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
其中,所述主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在基站各个扇区中发送且保持相同,所述辅同步信号描述小区,或同时描述小区和波束(组)。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同步信号的级别分为3级时,可选的,第一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第二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扇区,第三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波束或波束组。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
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采用全向天线在基站下属各个扇区中发送第一级同步信号,且各个扇区保持同步;
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在基站下属各个扇区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且各个扇区保持彼此不同步;
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在基站下属的扇区中在不同波束或波束组方向发送第三级同步信号。
可选的,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当载波的带宽小于20M时,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一组同步信号;当载波的带宽大于或等于40M时,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采用频域离散发送多组同步信号。
可选的,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
S11,发送端采用以下公式确定同步信号的组数S: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131
其中,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132
表示向下取整,M为载波的带宽,K为一组同步信号对应的带宽,其中,一组同步信号对应的带宽为20MHz或40MHz;
S12,发送端采用间隔带宽K发送S组同步信号。
进一步的,当确定发送S组同步信号(S组可以是所有级别的或部分级别的同步信号)时,对于载波从低频端向高频端,或从高频端向低频端,每K带宽配置发送一组同步信号,且位于每K带宽的中心资源中。
可选的,所述S组同步信号中的每组同步信号中第一级同步信号保持相同,第二级同步信号不同或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级同步信号不同是序列相同的第二级同步信号的频域不同,且使用不同的波束参数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基站,第二级同步信号用于描述以下至少之一:扇区、波束、波束组,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同步信号的级别为两级。
可选的,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发送端在载波的频域发送一个第一级同步信号和多个第二级同步信号。
可选的,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包括:发送端采用一个OFDM符号发送第一级同步信号,采用多个OFDM符号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其中,多个OFDM符号是连续或等间隔的,多个OFDM符号中每个OFDM符号采用预定的波束参数进行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
可选的,发送第一级同步信号和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端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
步骤S204,接收端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步骤S206,接收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数量在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接收端可以为基站、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之一:15Khz、30KHz、60KHz、120KHz以及240KHz。OFDM符号数量包括以下之一:1个、2个、4个、6个、8个、16个。
可选的,接收端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
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
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可选的,接收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数量在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包括: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接收端采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中接收同步信号的,接收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同步信号之外的其他数据: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的,接收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包括:接收端在频域资源上采用子载波间隔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的,接收端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接收端确定同步信号占用2个OFDM符号,其中,一个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一个OFDM符号为辅同步序列。
可选的,接收端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OFDM符号信息包括: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所述接收端确定同步信号的主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和辅同步序列的OFDM符号,其中,至少2个连续OFDM符号为主同步序列,至少连续的2个符号为辅同步序列,所述主同步序列和所述辅同步序列分别在各自的OFDM符号中重复发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装置,同步信号的接收装置,同步信号的传输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30,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发送模块32,用于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可以但不限于为: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可选的,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其中,所述符号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4个、6个、8个以及16个。
可选的,配置模块还包括:第一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在6GHz和30GHz之间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第四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30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OFDM符号;第五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或8个符号。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0,用于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42,用于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接收模块44,用于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数量在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可以但不限于为:15Khz、30KHz、60KHz、120KHz以及240KHz。
可选的,所述OFDM符号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1个、2个、4个、6个、8个、16个。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连续2个OFDM符号;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6GHz时,确定子载波间隔为60KHz,连续2个OFDM符号或4个OFDM符号。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的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包括发送端50、接收端52,述发送端50还包括:配置模块502,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发送模块504,用于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
接收端52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22,用于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第二确定模块524,用于依据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接收模块526,用于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数量在载波上接收同步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为非授权载波、共享授权载波中的数据传输、控制结构,是一种使用该结构进行数据传输、控制传输时具体方法。本实施例包括多个示例,用于结合具体的场景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发送端判断载波所处的频段,当频段小于或等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发送端采用约定的(例如15KHz)子载波间隔发送同步信号。当频段大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发送端采用约定的(例如60KHz或120Khz)子载波间隔发送同步信号。
接收端进行下行同步信号接收时,接收端先确定待接收载波的频段,当频段小于或等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接收端按照约定的(例如15KHz)子载波间隔接收、处理同步信号。当频段大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接收端按照约定的(例如60KHz或120KHz)子载波间隔接收、处理同步信号。
根据载波频点的不同,载波中的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以及240KHz中的一种或多种。低频点的载波可以所有的候选子载波间隔,高频点的载波只能使用较大的子载波间隔,以更好的克服高频点的子载波之间的干扰。
示例2
发送端判断载波所处的频段,当频段小于或等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发送端采用约定的OFDM符号(例如约定2个符号,一个为第一级同步信号,即主同步,一个为第二级同步信号,即辅同步)发送同步信号。当频段大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发送端采用约定的OFDM符号(例如约定为4个,至少一个符号为第一级同步信号;至少2个符号为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同步信号。例如其中两个符号为第一级同步信号,两个符号重复发送。两个符号为第二级同步信号,两个符号重复发送。具体的那些符号用于第一级同步信号,那些符号用于第二级同步信号,可以灵活约定。
接收端进行下行同步信号接收时,先确定待接收载波的频段,当频段小于或等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接收端在约定的OFDM符号数量(例如约定2个符号,一个为第一级同步信号,即主同步,一个为第二级同步信号,即辅同步)接收同步信号。当频段大于某一频点(例如6GHz)时,接收端在约定的OFDM符号数量(例如4个OFDM符号)接收同步信号。
随着同步信号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同步信号候选的OFDM符号数量包括:1个、2个、4个、6个、8个以及16个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3
基于示例2,当载波的频点越高时,例如频段为30GHz,60GHz时,发送端也可以使用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大于60KHz子载波间隔),例如120KHz的子载波间隔来发送同步信号。此时,同步信号的符号数量为16个,至少一个为第一级同步信号(一般不使用波束参数),第二级同步信号最多使用剩余的符号。也可以考虑第一级同步信号使用2个符号,彼此重复发送。第二级同步信号也使用2个符号,彼此重复发送。其余的符号继续为第二级同步信号使用,此时会有多个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多个第二级同步信号可以采用不同的波束(方向)参数(例如基带波束参数)发送。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发送,都需要事先约定对应的发送符号位置(位置也是可以理解为数量,因为所有的位置之和即为数量),和/或对应的波束参数,以便于接收端在约定的符号位置(或按照约定的波束参数)接收。
此时由于高频点的覆盖较差,可以考虑使用连续符号重复发送的方式来增加同步信号的覆盖。
接收端根据接收载波的频点,按照约定的方式接收发送的同步信号。
示例4
基于示例1、2、3,发送端在确定了同步信号的发送子载波间隔、符号位置后,发送端还需要采用下面的方式进行非同步信号的发送。
发送端在发送同步信号的符号中,对于同步信号的频域位置采用前述方式获得的子载波间隔进行发送。对于该符号中,非同步信号的频域位置的频域资源,可以采用不同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进行除同步信号之外数据的发送。
一种方式为:对于第一级同步信号,由于不使用波束参数进行发送,在第一级同步信号的符号中其他频域资源中可以发送小区级别的系统类信息,或广播类信息,也可以发送小区级别的参考信号,用于RSRP的测量。也允许发送用户数据。如果发送小级别的非同步信号的信号,那么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为小于或等于同步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对于第二级同步信号(或者是采用波束参数发送的同步信号),在第二级同步信号所在符号的其他频域资源中可以发送波束级别的系统类信息,或广播类信息,也可以发送波束级别的参考信号,用于RSRP的测量。如果发送波束级别的非同步信号的信号,那么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为小于或等于同步信号(第二级同步信号或采用波束参数发送的同步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
示例5
发送端发送同步信号时,按照同步信号分级来进行具体的发送。
同步信号如果分为2级,第一级同步信号(也是主同步信号)不采用波束参数(即不采用基带的波束参数对于同步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二级同步信号(也是辅同步信号)采用波束参数进行发送。如果第一级同步信号采用在相邻符号中重复多次发送,那么第一个符号中的第一级同步信号带有循环前缀(CP),之后的符号中第一级同步信号不带有CP。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时,如果采用在相邻符号中重复发送时,那么第一个符号中的第二级同步信号带有循环前缀,之后的每个符号中带有CP,与第一个符号的CP相同。
同步信号如果分为3级,第一级同步信号,第二级同步信号,第三级同步信号,其中第一级和第二级共同完成小区的指示,第三级完成波束或波束组的指示。此时可以认为第一级和第二级不采用波束参数发送,第三级采用波束参数发送。
分2级时,在一次同步信号发送周期内,发送端可以将第一级同步信号仅发送一次,将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多个符号。多个符号之间可以是连续的,或等间隔的。多个符号之间每个符号采用预定的波束参数进行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
如果分2级,发送端可以为第一级、第二级同步信号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发送。如果分3级,发送端可以为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同步信号使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为第三级同步信号使用不同与第一、二级的子载波间隔。
示例6
发送端按照载波带宽大小确定同步信号在频域的发送数量。
发送端确定载波的带宽小于某一数值(例如20M)带宽时,发送端在载波中频域方向发送一组同步信号。当载波的带宽大于或等于某一数值(例如40M)时,发送端在载波的频域方向发送多组同步信号。
发送端确定发送的同步信号组数S,根据下面的等式: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211
其中,
Figure GDA0002439235240000212
表示下行取整,M为载波的带宽,K为一组同步信号对应的带宽,或者K为多组同步信号之间间隔带宽,优选20MHz或40MHz。
发送端确定同一载波中,每一组同步信号中第一级同步信号保持相同,第二级同步信号保持不同或相同。其中,不同,包括不同频域第二级同步信号序列相同,但是使用不同的波束参数进行发送。
示例7
基于示例6,这里第一级同步信号在载波的频域中只发送一组,但是第二级同步信号发送仍然按照示例6中的第二级处理。
进一步的如果同步信号分为3级,那么第一级和第二级按照示例6中第一级处理,或者按照示例7中第一级处理,第三级按照示例6中第二级处理。
采用本申请的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带宽过宽或载波频点过高的同步精度问题。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S2,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频段范围在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发送端采用子载波间隔和/或OFDM符号信息发送同步信号。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同步信道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所述发送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道;
其中,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配置或约定的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120KHz、240K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和位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数量包括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频段范围小于第一频点,则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30KHz;
频段范围大于第一频点,则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或240KHz;
其中,所述第一频点为6GH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按照小于第一频点的频段范围,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中传输同步信道时,所述发送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的数据:30KHz、60K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发送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数据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小于发送所述同步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
7.一种同步信道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
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所述接收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道;
其中,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确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确定的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120KHz以及240KHz。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和位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数量包括4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OFDM符号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频段范围小于第一频点,则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30KHz;
频段范围大于第一频点,则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或240KHz;
其中,所述第一频点为6GHz。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道,还包括:
频段范围小于第一频点时,所述接收端采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载波中接收同步信道,所述接收端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接收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的其他数据:30KHz、60KHz。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收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数据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小于接收所述同步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
13.一种同步信道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道;
其中,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配置或约定的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5KHz、30KHz、120KHz、240KHz。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其中,所述符号数量包括4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模块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第一频点,则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30KHz;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第一频点,则在所述载波上配置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或240KHz;
其中,所述第一频点为6GHz。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按照小于第一频点的频段范围,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隔在载波中传输同步信道时,所述发送模块采用以下至少之一的子载波间隔传输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的数据:30KHz、60KHz。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除所述同步信道之外数据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小于发送所述同步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
19.一种同步信道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载波的频段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确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确定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包括以下之一:15KHz、30KHz、120KHz以及240KHz。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FDM符号信息包括OFDM符号的符号数量和位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数量包括4个。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小于第一频点,则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30KHz;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频段范围大于第一频点,则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或240KHz;
其中,所述第一频点为6GHz。
23.一种同步信道的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确定载波所在的频段范围,并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发送所述同步信道;
其中,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配置或约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配置或约定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所述接收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载波的频段范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OFDM符号信息在所述载波上接收同步信道;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依据所述频段范围确定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信息:
按照所述频段范围在所述载波上确定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且所确定的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与非同步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CN201610567483.2A 2016-07-18 2016-07-18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7634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7483.2A CN107634925B (zh) 2016-07-18 2016-07-18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PCT/CN2017/092830 WO2018014781A1 (zh) 2016-07-18 2017-07-13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EP17830415.0A EP3512171A4 (en) 2016-07-18 2017-07-13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16/252,525 US10944519B2 (en) 2016-07-18 2019-01-1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17/195,572 US11374706B2 (en) 2016-07-18 2021-03-0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17/651,419 US11729036B2 (en) 2016-07-18 2022-02-1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7483.2A CN107634925B (zh) 2016-07-18 2016-07-18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4925A CN107634925A (zh) 2018-01-26
CN107634925B true CN107634925B (zh) 2020-10-02

Family

ID=6099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7483.2A Active CN107634925B (zh) 2016-07-18 2016-07-18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944519B2 (zh)
EP (1) EP3512171A4 (zh)
CN (1) CN107634925B (zh)
WO (1) WO2018014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4925B (zh) 2016-07-18 2020-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CN107872415B (zh) * 2016-09-23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49642B (zh) 2018-02-12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9191898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
WO2020024218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tandalone sss for rrm and channel estimation enhancement
WO2021019695A1 (ja) * 2019-07-30 2021-02-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
CN112311712B (zh) * 2019-08-01 2022-0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装置
WO2021243687A1 (en) * 2020-06-05 2021-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cycle
CN113260065B (zh) * 2021-07-06 2021-09-21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发送频段的方法、处理器、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KR20230046001A (ko) * 2021-09-29 2023-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역폭에 기반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16938420A (zh) * 2022-04-08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9370B2 (en) *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17089B1 (ko) * 2008-01-03 2014-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신호 획득방법
JP2011524702A (ja) * 2008-06-19 2011-09-01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
KR101000794B1 (ko) * 2008-08-29 2010-12-13 전자부품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화 방법
CN102739594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帧参数配置和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20731B1 (ko) * 2011-08-25 2018-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파라미터 셋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9892B (zh) * 2011-08-26 2017-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关键参数设置及使用方法和装置
WO2013125887A1 (ko) * 2012-02-24 2013-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방법 및 전송 장치
JP2013187833A (ja) * 2012-03-09 2013-09-19 Ntt Docomo Inc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フレーム構成方法
KR101882953B1 (ko) * 2013-04-18 2018-07-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프레임 구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CN105099642B (zh) * 2014-05-19 2019-06-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229382B1 (en) 2014-12-02 2022-04-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on basis of hybrid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21695B2 (en) * 2016-01-08 2020-07-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for carriers
CN107634925B (zh) 2016-07-18 2020-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numerology sets;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590》;20160513;第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44519B2 (en) 2021-03-09
EP3512171A1 (en) 2019-07-17
EP3512171A4 (en) 2020-06-24
WO2018014781A1 (zh) 2018-01-25
CN107634925A (zh) 2018-01-26
US11729036B2 (en) 2023-08-15
US20220173846A1 (en) 2022-06-02
US11374706B2 (en) 2022-06-28
US20210266119A1 (en) 2021-08-26
US20190327041A1 (en)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4925B (zh) 同步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US109520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discovery signa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discovery signal
CN109391426B (zh) 资源位置的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48713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nchronous sign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8768599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7548146B (zh) 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EP309284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uard band utilization for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US10979192B2 (e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801907A (zh) 电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配置
WO2015089296A1 (en) Csi-rs based cell discovery signal
CN109923917A (zh) 用于指示数字基本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89156B (zh) 接入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WO2019183920A1 (en) Grouping of orthogonal subcarriers
KR20170050360A (ko)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의 대규모 연결성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