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3321A -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33321A CN107633321A CN201710712680.3A CN201710712680A CN107633321A CN 107633321 A CN107633321 A CN 107633321A CN 201710712680 A CN201710712680 A CN 201710712680A CN 107633321 A CN107633321 A CN 1076333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water
- parameter
- mining
- model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开采控制装置和数据管理模块;开采优化模拟模块用于建立地下参数模型,根据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开采控制装置用于在开采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测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数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并公布,便于工作人员查询和分析,本发明可保障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满足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用水,并预防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地下水作为重要供水水源的很多城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起了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管理和保护,对于地下水资源科学持续开采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不合理开采导致地质条件改变甚至地质环境改变的问题,以保障地下水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包括:
所述开采优化模拟模块,用于建立地下参数模型,根据所述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所述开采控制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实施所述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公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开采控制装置和数据管理模块的结合使用,使得在满足居民生活、工农业生成及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能够预防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甚至地质环境的改变的问题,保障地下水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地下参数模型包括: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
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包括: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信息;
所述基础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地下水开采历史数据。
进一步,所述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包括: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
所述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所述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所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所述实际开采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
所述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所述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
所述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
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所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所述地面沉降量和所述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采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污染物运移模型,进一步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全方位的了解地质和地下水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更加科学合理地得到开采方案,以保证地下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进一步,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所述目标函数包括供水要求量函数和供水成本函数;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地下水水位降深范围、地面沉降量范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距离范围。
进一步,所述开采控制装置包括: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和开采井控制单元;
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温、地下水电导率、开采井流量、管网压力和三相电流;
所述开采井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所述水泵的开断。
本发明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实时监测地下水相关参数,根据地下水相关参数,及时控制水泵的开断,以保证地下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进一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管理单元和信息发布单元;
所述数据管理单元,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
所述信息发布单元,用于发布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图表数据。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建立的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步骤2、实时监测实施所述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步骤3、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公布。
进一步,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步骤1.2、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所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所述实际开采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
步骤1.3、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所述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
步骤1.4、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
步骤1.5、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所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所述地面沉降量和所述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进一步,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监测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
步骤2.2、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所述水泵的开断。
进一步,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采集基础数据,保存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
步骤3.2、发布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图表数据。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开采优化模拟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开采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中步骤210的示意性框图;
图7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中步骤220的示意性框图;
图8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中步骤230的示意性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元件列表如下:
110、开采优化模拟模块,120、开采控制装置,130、数据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开采优化模拟模块110、开采控制装置120和数据管理模块130。
开采优化模拟模块,用于建立地下参数模型,根据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开采控制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实施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并公布。
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开采控制装置和数据管理模块的结合使用,可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以满足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用水。进一步,可预防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地下参数模型包括: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地下相关参数包括: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信息;基础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地下水开采历史数据。
如图2所示,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包括: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其中,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便于可视化分析;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模拟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包括趋势视图和趋势数据)。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用于根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运移过程,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包括供水要求量函数和供水成本函数,约束条件包括地下水水位降深范围、地面沉降量范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距离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三维地质模型最好基于城区水源地多年的勘察资料以及历史地质资料并采用系统平台建模工具建立。在现有资料基础上,构建符合已有资料和认识的城市含水层三维地质模型,可从不同角度对含水层进行切割分析。该模型的建立为正确评价城市地下水储层条件、深入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分析地下水动态规律、正确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另外,地下水水位降深范围的确定依赖于地面沉降量范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距离范围。
地下水流动模型是基于含水层三维结构、渗透系数、储水系数、降雨入渗、蒸发排泄等参数,构建地下水流动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校正检验后,用于模拟预测不同开采方案下、不同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从而可评价开采方案是否满足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开采利用,其中,降雨入渗参数可表示为在一年内或某几个月内的降雨入渗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定和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蒸发排泄参数可表示为在一年内或某几个月内的蒸发排泄量,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定和采集相关数据信息。
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是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及变形参数,考虑地下水开采及城市主要荷载作用下,对地面沉降(压缩沉降)量进行模拟预测,利用该模型结合其他模型,对不同开采条件、不同补给条件下、以及不同荷载作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地面变形(地面沉降)量进行模拟预测,从而分析评价地下水开采方案的合理性。
污染物运移模型是在地下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污染物随地下水的流动而运移、污染物由于其浓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扩散运移机制,对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预测,从而研究含水层受污染的可能性,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主要有两种方式:对流作用(含水层孔隙平均流速引起的污染物迁移)和水动力弥散作用(过水断面处单个空隙流速与断面平均空隙流速的差异、分子扩散引起的污染物迁移)。
采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污染物运移模型,进一步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全方位的了解地质和地下水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更加科学合理地得到开采方案,以保证地下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开采控制装置包括: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和开采井控制单元。
其中,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地下水开采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温、地下水电导率、开采井流量、管网压力和三相电流。开采井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水泵的开断。
实时监测地下水相关参数,根据地下水相关参数,及时控制水泵的开断,以保证地下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采。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可包括控制性关键水位,控制性关键水位是用来表征地下水所处状态的,因此划分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地下水所处状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地下水系统特征等因素。总体来讲,确定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时需要考虑和遵循符合自然规律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与可能兼顾的原则、适时调整的原则。为确保地下水的各种功能均能正常发挥作用,以各控制性管理分区地下水多年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地下水保护与管理目标为确定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的主要依据。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管理分区的特点和管理需求等,分别提出其相应的控制性关键水位的确定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确定其控制性关键水位的方法主要包括:地下水均衡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模型等。
另外,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可包括预设的地下水水位最小值、预设的管网压力最小值、预设的管网压力最大值、预设的电流最大值和预设的电流最小值。开采井控制装置根据地下水参数控制开采井的开采,具体包括:采集地下水参数监测单元监测到的地下水水位,对比地下水水位和预设的地下水水位最小值,当地下水水位小于地下水水位最小值时,关闭开采井的水泵,当地下水水位大于地下水水位最小值时,开启开采井的水泵;采集地下水参数监测单元监测到的管网压力,对比管网压力、预设的管网压力最小值和预设的管网压力最大值,当管网压力小于管网压力最小值时,开启开采井的水泵,当管网压力大于管网压力最大值时,关闭开采井的水泵;采集地下水参数监测单元监测到的三相电流,对比三相电流、预设的电流最大值和预设的电流最小值,当三相电流中的任一相电流大于电流最大值或三相电流中的任一相电流小于电流最小值时,关闭水泵,否则,开启水泵。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管理单元和信息发布单元。
数据管理单元,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并根据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信息发布单元,用于发布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基础数据和图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在城市基础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气象等方面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地下水开采历史数据和水文监测、地下水监测等。对于空间数据,按照比例尺和要素类别,分图层和图幅来进行组织性的管理,对于属性数据按照属性类型进行组织管理。
实施例五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200,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210、根据建立的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步骤220、实时监测实施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步骤230、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并公布。
需要说明的是,地下参数模型包括: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地下相关参数包括: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信息;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在城市基础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钻孔、气象等方面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地下水开采历史数据和水文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步骤210包括:
步骤211、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步骤212、根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
步骤213、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
步骤214、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
步骤215、根据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步骤220包括:
步骤221、监测地下水开采参数。
步骤222、根据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水泵的开断。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步骤230包括:
步骤231、采集基础数据,保存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并根据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
步骤232、发布地下相关参数、地下水开采参数、基础数据和图表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开采控制装置和数据管理模块;
所述开采优化模拟模块,用于建立地下参数模型,根据所述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所述开采控制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实施所述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公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参数模型包括: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流动模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
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包括: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地面沉降量和污染物迁移过程信息;
所述基础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地下水开采历史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采优化模拟模块包括: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和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
所述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所述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所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所述实际开采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
所述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所述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
所述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单元,用于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
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所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所述地面沉降量和所述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所述目标函数包括供水要求量函数和供水成本函数;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地下水水位降深范围、地面沉降量范围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距离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采控制装置包括: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和开采井控制单元;
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包括: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温、地下水电导率、开采井流量、管网压力和三相电流;
所述开采井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所述水泵的开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管理单元和信息发布单元;
所述数据管理单元,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保存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
所述信息发布单元,用于发布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图表数据。
7.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根据建立的地下参数模型,预测地下相关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步骤2、实时监测实施所述开采方案时的地下水开采参数,并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开采井中水泵的开断;
步骤3、采集基础数据,保存管理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公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根据水源勘查资料信息和地质历史资料信息,建立含水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步骤1.2、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渗透系数、所述含水层的储水系数、降雨入渗量和蒸发排泄量,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并根据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所述实际开采约束条件,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
步骤1.3、根据地层岩性力学参数、变形参数、地下水开采荷载和城市荷载,建立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并根据所述地面沉降量预测模型、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实际开采约束条件,预测地面沉降量;
步骤1.4、根据扩散运移机制和所述地下水流动模型,建立污染物运移模型,预测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
步骤1.5、根据所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所述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信息、所述地面沉降量和所述污染物运移过程信息,建立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优化模型,优化供水成本,得到所述供水成本对应的开采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监测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
步骤2.2、根据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预设地下水开采参数,控制所述水泵的开断。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采集基础数据,保存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并根据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和所述基础数据,制作图表数据并保存;
步骤3.2、发布所述地下相关参数、所述地下水开采参数、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图表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2680.3A CN107633321B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2680.3A CN107633321B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33321A true CN107633321A (zh) | 2018-01-26 |
CN107633321B CN107633321B (zh) | 2021-10-22 |
Family
ID=6110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12680.3A Active CN107633321B (zh) | 2017-08-18 | 2017-08-18 |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33321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3416A (zh) * | 2019-04-23 | 2019-08-23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地下水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706127A (zh) * | 2019-10-17 | 2020-01-17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水源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方法 |
CN110807608A (zh) * | 2019-11-19 | 2020-02-18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
CN112102488A (zh) * | 2020-09-17 | 2020-12-18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地下水资源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测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
CN112734162A (zh) * | 2021-03-04 | 2021-04-30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采煤工作面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评价方法 |
CN112859184A (zh) * | 2021-01-11 | 2021-05-28 | 河北掌慧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流场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4820969A (zh) * | 2022-04-21 | 2022-07-29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
CN116026284A (zh) * | 2023-02-14 | 2023-04-28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一种多功能分层标测量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16867Y (zh) * | 2005-08-29 | 2006-09-13 | 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地下水采集限量及收费控制装置 |
CN102156779A (zh) * | 2011-04-13 | 2011-08-17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地下水流仿真与预测分析方法 |
CN104091063A (zh) * | 2014-07-01 | 2014-10-08 |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 一种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地下水控制水位的方法 |
CN106600035A (zh) * | 2016-11-08 | 2017-04-26 | 北京师范大学 | 基于污染物迁移模拟的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方法 |
-
2017
- 2017-08-18 CN CN201710712680.3A patent/CN1076333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16867Y (zh) * | 2005-08-29 | 2006-09-13 | 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地下水采集限量及收费控制装置 |
CN102156779A (zh) * | 2011-04-13 | 2011-08-17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地下水流仿真与预测分析方法 |
CN104091063A (zh) * | 2014-07-01 | 2014-10-08 |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 一种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地下水控制水位的方法 |
CN106600035A (zh) * | 2016-11-08 | 2017-04-26 | 北京师范大学 | 基于污染物迁移模拟的水源地水质安全预警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朱锋: "北京西山奥陶系岩溶水数值模拟及地下水开采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3416A (zh) * | 2019-04-23 | 2019-08-23 |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地下水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706127A (zh) * | 2019-10-17 | 2020-01-17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水源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方法 |
CN110706127B (zh) * | 2019-10-17 | 2022-03-25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水源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方法 |
CN110807608A (zh) * | 2019-11-19 | 2020-02-18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
CN110807608B (zh) * | 2019-11-19 | 2022-06-21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一种上铀下煤资源叠置区资源开采规划评价技术方法 |
CN112102488A (zh) * | 2020-09-17 | 2020-12-18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地下水资源三维可视化动态监测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
CN112859184A (zh) * | 2021-01-11 | 2021-05-28 | 河北掌慧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水流场监测系统及方法 |
CN112734162A (zh) * | 2021-03-04 | 2021-04-30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采煤工作面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评价方法 |
CN114820969A (zh) * | 2022-04-21 | 2022-07-29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
CN116026284A (zh) * | 2023-02-14 | 2023-04-28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一种多功能分层标测量方法 |
CN116026284B (zh) * | 2023-02-14 | 2024-03-08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 一种多功能分层标测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33321B (zh) | 2021-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33321A (zh) | 一种地下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
Zhou et al. | A review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 |
Ahmed et al. | Groundwater flow modelling of Yamuna-Krishni interstream, a part of central Ganga Plain Uttar Pradesh | |
CA2691241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ilfield simulation operations | |
Best et al. | Quantifying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high-volume water extrac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during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Marcellus Shale, NY | |
Bonomi |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3D modeling of textural variations in heterogeneous, unconsolidated aquifer media: application to the Milan plain | |
Gill et al. | Using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methods to inform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in a volcanic landscape, Victoria, Australia | |
Sasidharan et al. | Comparison of recharge from drywells and infiltration basins: A modeling study | |
Zhou et al. | GIS-based spatial and temporal prediction system development for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hazard mitigation | |
Yihdego et al. | Mine water suppl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response to the designed demand in a desert region, central Saudi Arabia | |
Moutsopoulos et al. |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using surface pumps: optimiza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and the tabu search method | |
Rozos et al. | A multicell karstic aquifer model with alternative flow equations | |
Wu et al. | Coal mine wat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odels and field application in North China | |
Roadcap et al. | Meeting east-central Illinois water needs to 2050: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Mahomet Aquifer and surface reservoirs | |
Pokrajac | Interrelation of wastewater and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the city of Bijeljina in Bosnia | |
Chen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Jiangxiang reservoir immersion on corp and residential areas | |
Abrams et al. | Developing potentiometric surfaces and flow fields with a head‐specified MODFLOW model | |
Elkrail et al. |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of Gash river Basin, Sudan | |
Liu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ine water drainage and recharge: A case study of Wutongzhuang coal mine in Heibei Province, China | |
Wilson et al. | Hydrogeology and ground-water availability in southwest McLean and Southeast Tazewell Counties Part 2: Aquifer modeling and final report | |
Pokrajac et al. | Advanced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for Urban Groundwater Management-UGROW: UNESCO-IHP | |
Bekesi et al. |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unsaturated zone on aquifer vulnerability, Manawatu region, New Zealand | |
Tesfaye | Steady-state groundwater flow and contaminant transport modelling of Akaki wellfield and its surrounding catchment (Addis Ababa, Ethiopia) | |
Perez et al. | Replacing the groundwater supply by a surface source: effects on the aquifer in Santo Tomé city (Argentina) | |
García‐Gil et al. | Application Theme 3–Geothermal Heating and Cool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