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1653B -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1653B
CN107631653B CN201610560764.5A CN201610560764A CN107631653B CN 107631653 B CN107631653 B CN 107631653B CN 201610560764 A CN201610560764 A CN 201610560764A CN 107631653 B CN107631653 B CN 107631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heat exchanger
upper header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07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1653A (zh
Inventor
赵炜
徐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filed Critical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Priority to CN2016105607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1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1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1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包括下集管、上集管和连通下集管和上集管的管束,所述管束包括一组或者多组,每组管束包括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所述相邻换热管的端部连通,使多根换热管形成串联结构,所述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的中心线是同心圆的圆弧,随着距离同心圆圆心越远,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热管,通过上述的优选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换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换热管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现有技术中的热管在换热过程中都是静止状态,仅仅依靠热管冷凝端的散热,许多发明的改进也仅仅是冷凝端的强化传热的结构的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从而解决热管换热的情况下的换热系数低及其换热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从而解决前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管,包括下集管、上集管和连通下集管和上集管的管束,所述管束包括一组或者多组,每组管束包括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所述相邻换热管的端部连通,使多根换热管形成串联结构,所述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的中心线是同心圆的圆弧,随着距离同心圆圆心越远,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作为优选,随着距离同心圆圆心越远,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作为优选,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第一下集管和上集管。
作为优选,回流管连接下集管和上集管的两侧端部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同心圆是以上集管的横截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
作为优选,下集管的内径为R1,上集管的内径为R2,换热管的外径为D,相邻换热管的中心线的距离是L,满足如下关系:
10*(R1/R2)=a-b*Ln(5*D/L),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系数,
其中17.03<a<18.12,9.15<b<10.11;
55mm<R1<100mm;95mm<R2<145mm;
25mm<D<80mm;40mm<L<120mm;
0.45<R1/R2<0.88;
0.5<D/L<0.7。
作为优选,随着R1/R2的增加,a的数值不断的增加,b的数值不断的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下集管的管径小于上集管的管径。
作为优选,下集管的内径为R1,上集管的内径为R2,则0.45<R1/R2<0.88。
作为优选,所述盘管为多个,所述多个盘管为并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及其换热管壁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首次提出了盘管式的热管结构,并且,通过设置盘管,换热流体受热后会产生体积膨胀,诱导盘管自由端产生振动。从而使得周围流体形成进一步扰流,进一步强化传热。
2)本发明对盘管换热管的管径大小以及管间距距离下集管的中心线的距离变化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热管的换热效果。
3)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优化了热管的参数的最佳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热管装置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视图。
图3是图2结构的尺寸示意图。
图中:1、下集管,2、上集管,3、盘管,4、换热管,5、回流管,6、自由端,7、自由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一种热管,包括下集管1、上集管2和连通下集管和上集管的管束,所述管束包括一组或者多组,每组管束包括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4,所述相邻换热管4的端部连通,使多根换热管4形成串联结构。
如附图1所示,所述热管,包括下集管1、上集管2、盘管3和回流管5,所述盘管3与下集管1和上集管2相连通,所述下集管1是蒸发端,所述冷凝端包括上集管2以及盘管3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流体在下集管1内吸热蒸发,经过盘管3的至少一部分和上集管2进行换热后,在上集管2内冷凝,冷凝的流体通过回流管5回到下集管1。
作为优选,盘管3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图1展示了多个盘管3。
如图1所示,上集管2位于下集管1的上部。
如图2所示,每个盘管3包括圆弧形的多根换热管4,相邻换热管4的端部连通,使多根换热管4形成串联结构,并且使得换热管4的端部形成换热管自由端6、7。
热管在进行工作时,通过上集管2以及盘管3与其他流体进行换热。其他流体可以仅仅与盘管3的一部分进行换热,例如图2中的与下集管1连接的盘管3的部分不参与换热。
作为优选,不参与换热的部分是绝热端。即此时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和绝热端,其中蒸发端是下集管1,绝热端是与下集管1连接的盘管3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是冷凝端。
作为优选,仅仅将下集管1作为蒸发端,上集管2和盘管作为冷凝端,没有绝热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的热管,通过设置盘管,换热流体受热后会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形成蒸汽,而蒸汽的体积远远大于水,因此形成的蒸汽会在盘管内进行快速冲击式的流动。因为体积膨胀以及蒸汽的流动,能够诱导盘管1自由端6、7产生振动,换热管自由端6、7在振动的过程中将该振动传递至周围换热流体,流体也会相互之间产生扰动,从而使得周围的换热流体形成扰流,破坏边界层,从而实现强化传热的目的。
通过实验发现,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一直处于静置状态的热管,换热效率提高25-35%。
作为优选,所述下集管1、上集管2以及盘管3都是圆管结构。
作为优选,回流管5连接下集管1和上集管2的两侧端部的位置。这样保证流体在上集管2内的流动路径长,能够进一步增加换热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换热管4是弹性换热管。将换热管4设置弹性换热管,可以进一步增加自由端的扰流,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系数。
作为优选,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4的中心线为同心圆的圆弧。
作为优选,所述同心圆是以上集管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即盘管3的换热管4围绕着上集管2的中心线布置。
如图2所示,换热管4不是一个完整的圆,而是留出一个口部,从而形成换热管的自由端。所述口部的圆弧所在的角度为70-120度,即图3夹角b和c之和是70-120度。
作为优选,所述下集管1的管径小于上集管2的管径。
下集管的内径为R1,上集管的内径为R2,作为优选则0.45<R1/R2<0.88。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热,提高8-15%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随着距离上集管2的中心越远,相邻换热管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例如如图2所示,沿着上集管2的中心为圆心的径向方向,换热管BC之间的距离大于AB之间的距离,换热管CD之间的距离大于BC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相邻换热管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通过上述的优选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换热的热量分布的均匀性。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8-12%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随着距离上集管2的中心越远,换热管4的直径越来越大。
作为优选,换热管4的直径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通过上述的优选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换热的均匀性。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10%左右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盘管4为多个,所述多个盘管4为并联结构。
在试验中发现,下集管1、上集管2以及换热管4之间的距离关系可以对换热效率以及均匀性产生影响。如果换热管4之间距离过大,则换热效率太差,换热管4之间的距离太小,则换热管4分布太密,也会影响换热效率,集管以及换热管的管径大小影响容纳的液体或者蒸汽的体积,则对于自由端6、7的振动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换热。因此下集管1、上集管2的管径的大小与换热管4之间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
本发明是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热管的试验数据总结出的最佳的尺寸关系。从换热效果中的换热量最大出发,计算了近200种形式。所述的尺寸关系如下:
下集管的内径为R1,上集管的内径为R2,换热管的外径为D,相邻换热管的中心线的距离是L,满足如下关系:
10*(R1/R2)=a-b*Ln(5*D/L),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系数,
其中17.03<a<18.12,9.15<b<10.11;
55mm<R1<100mm;95mm<R2<145mm;
25mm<D<80mm;40mm<L<120mm;
0.45<R1/R2<0.88;优选为0.5-0.8,进一步优选为0.59<R1/R2<0.71;
0.5<D/L<0.7;优选0.58<D/L<0.66。
作为优选,17.32<a<17.72,9.45<b<9.91;
进一步优选,a=17.54,b=9.68。
作为优选,换热管的数量为3-5根,优选为3或4根。
作为优选,随着R1/R2的增加,a的数值不断的增加,b的数值不断的减小。通过这种变化,使得热管的结构参数更加优化合理,计算的数据更加准确。
下集管1和上集管2中心线的距离为320-380mm;优选为340-360mm。
作为优选,换热管的半径优选为10-40mm;优选为15-35mm,进一步优选为20-30mm。
如果相邻的换热管的直径不同,换热管的直径D取值为相邻的换热管直径的平均值。
进一步优选,同一盘管换热管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平面垂至于下集管1和上集管2的中心线形成的平面。作为优选,不同盘管换热管4的中心线形成的平面互相平行。
进一步优选,相邻盘管3之间的距离为盘管换热管4外部直径的2.8-3.6倍。相邻盘管3之间的距离是以盘管换热管4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
进一步优选,如果盘管换热管直径不同,则取同一盘管的换热管的直径的平均值来作为盘管的平均直径。例如图2所示取换热管A-D的平均值。然后相邻的两个盘管3的直径平均值来计算相邻盘管的距离。
作为优选,换热管在同一侧的自由端6、7的端部对齐,在同一个平面上,端部的延长线(或者端部所在的平面)经过下集管1的中线,如图3所示。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盘管3的内侧换热管的第一端与上集管2连接,第二端与相邻的外侧换热管一端连接,盘管3的最外侧换热管的一端与下集管1连接,相邻的换热管的端部连通,从而形成一个串联的结构。
作为优选,下集管1和上集管2的中心的连线所在的平面为竖直方向。
如图3所示,第一端6所在的平面与下集管1和上集管2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c为40-65度。
第二端7所在的平面与下集管1和上集管2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夹角b为55-65度。
通过上述优选的夹角的设计,使得自由端的振动达到最佳,从而使得换热效率达到最优。
如图2所示,盘管的换热管4为4个,换热管A、B、C、D联通。当然,不局限于四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具体连接结构与图2相同。
所述盘管3为多个,多个浮动盘管1分别独立连接下集管1和上集管2,即多个浮动盘管1为并联结构。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热管,包括下集管、上集管和连通下集管和上集管的管束,所述管束包括一组或者多组,每组管束包括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相邻换热管的端部连通,使多根换热管形成串联结构,所述多根圆弧形的换热管的中心线是同心圆的圆弧,所述同心圆是以上集管的横截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随着距离同心圆圆心越远,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随着距离同心圆圆心越远,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下集管和上集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回流管连接下集管和上集管的两侧端部的位置。
CN201610560764.5A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Active CN107631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0764.5A CN1076316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0764.5A CN1076316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653A CN107631653A (zh) 2018-01-26
CN107631653B true CN107631653B (zh) 2019-03-08

Family

ID=61112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0764.5A Active CN1076316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1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8042B (zh) * 2018-03-09 2019-03-05 青岛金玉大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端分布密度变化的环路热管换热器
CN110243080B (zh) * 2018-03-09 2020-08-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密度变化的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
CN108387127B (zh) * 2018-03-09 2019-04-19 青岛金玉大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环路热管换热器
CN113465427B (zh) * 2019-04-23 2022-04-26 山东大学 一种旋转对称环路热管换热装置
CN113465425B (zh) * 2019-04-23 2022-04-29 山东大学 一种管间距变大设计的镜像对称的环路热管
CN112304134B (zh) * 2019-07-30 2023-05-05 山东大学 一种旋转对称的累计温差振动环路热管
CN112304133B (zh) * 2019-07-30 2023-03-28 山东大学 一种镜像对称的水位差控制振动环路热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129A (zh) * 2009-12-10 2010-06-16 山东大学 用于弹性管束换热器强化换热的振动诱导装置
CN10295471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陕西桥上桥锅炉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集成热管
CN104791892A (zh) * 2013-10-16 2015-07-22 中北大学 一种真空管散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129A (zh) * 2009-12-10 2010-06-16 山东大学 用于弹性管束换热器强化换热的振动诱导装置
CN10295471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陕西桥上桥锅炉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集成热管
CN104791892A (zh) * 2013-10-16 2015-07-22 中北大学 一种真空管散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653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1653B (zh)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CN107631652B (zh) 一种管径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CN107664449B (zh) 一种分段加热的热管
CN106871676B (zh) 上集管截面积变化的热管
CN107664450B (zh) 一种电热盘管热管
CN107664446B (zh) 一种智能温度控制的热管
CN107664447B (zh) 一种加热装置管径变化的热管
CN108332590B (zh) 一种盘管热管
CN109990262B (zh) 一种辅助加热蒸汽发生器
CN106839841B (zh) 一种热管
CN201795711U (zh) 浮动盘管换热元件
CN106895726B (zh) 一种设置导流件的热管
Vesely et al. Design of experimental loop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N110346158A (zh) 管壳式换热器能效定量的测量方法
CN109141085A (zh) 一种热管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9506506A (zh) 一种直径优化的热管
CN104634139A (zh) 一种汽水换热套管
CN106996709B (zh) 一种下集管弯曲的热管
CN106382836B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5090407U (zh) 一种盘管式热交换装置
CN207456258U (zh) 加强安装的换热管
CN206208080U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9230381U (zh) 热媒水余热高效升级利用系统
CN110376239B (zh) 油水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能效定量的测量方法
CN207487481U (zh) 一种双联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Address after: 266100 No. 599 Jiushui East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

Address before: 266075 room 0201, block A, 75 Fuzhou South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Zhao W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