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832B -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832B
CN107615832B CN201580080456.6A CN201580080456A CN107615832B CN 107615832 B CN107615832 B CN 107615832B CN 201580080456 A CN201580080456 A CN 201580080456A CN 107615832 B CN107615832 B CN 107615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x
timer
length
subframe
short t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4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832A (zh
Inventor
权威
苗金华
杨晓东
张戬
李秉肇
胡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DRX实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其中,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根据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短TTI子帧的编号执行DRX,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短TTI下实现DRX,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架构中,标准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是1ms,TTI是指在无线链路中的一个独立解码传输的长度。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数据业务都要求低时延,因而引入了短TTI的概念。经研究分析表明,当采用短TTI(例如TTI为0.5ms)时,能够降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处理时延,且能够提高网络和终端的吞吐量。采用短TTI指的是基站或终端使用较短(小于1ms)的时间单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在LTE系统中,上下行数据的传输由基站负责控制,当基站确定调度某个终端时,将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通知终端在何种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终端监听下行控制信道,当检测到包含自己的调度信息时,根据下行控制信道的指示完成数据的发送(上行)或接收(下行)。在激活状态下,由于终端不确定基站何时对其进行调度,因此一种常见的工作模式为:终端连续监听下行控制信道,对每个包含下行控制信道的子帧都进行解析,以判断是否被调度。这种工作方式在终端涉及到的数据量较大,可能被频繁调度的情况下能获得较高的效率,然而对某些业务而言,数据的到达频率较低,导致终端被调度的次数也较小,如果终端仍然连续监听下行控制信道,无疑会增加其耗电量。为了解决耗电问题,LTE系统采用了DRX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终端周期性的对下行控制信道进行监听,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只提供了TTI为标准TTI(即TTI为1ms)时实现DRX的解决方案,没有提供当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在短TTI下实现DRX,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所述短TTI子帧帧号执行DRX,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DRX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传输的所述短TTI子帧为所述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接收DRX的实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
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所述短TTI子帧帧号执行DRX,其中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连续接收DRX的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根据所述终端支持传输的所述短TTI子帧为所述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第一收发器,其中第一处理器调用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
控制第一收发器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短TTI子帧的帧号执行DRX,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控制第一收发器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第二收发器,其中第二处理器调用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
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控制第二收发器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器在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控制第二收发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四种、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会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终端的接收单元接收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处理单元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及短TTI子帧的编号执行DRX,而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而现有标准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终端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终端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站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站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DRX实现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DRX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采用短TTI(TTI小于1ms)时,能够降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处理时延,且能够提高网络和终端的吞吐量,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提供当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因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在短TTI下实现DRX,从而降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处理时延,提高网络和终端的吞吐量,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请参阅图1,本发明终端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其中,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处理单元102,用于根据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短TTI子帧帧号执行DRX,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另外,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103,用于在接收单元101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之前,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接入网络时,发送单元103可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基站根据该通知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或者基站根据预存的终端的相关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长度的取值可以在0~1ms之间,例如0.5ms、0.8ms。在确定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之后,基站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接收单元101接收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
DRX配置信息中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定时长度、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其中,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周期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的具体值相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以短TTI子帧为参数进行计数。
其中,长TTI子帧的长度可以为现有标准TTI的长度,即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当然,长TTI子帧的长度也可以为小于1ms的其他值,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长TTI子帧的长度。
另外,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仍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也不变。
例如,无论采用长TTI还是短TTI,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都为10ms,假设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若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20个短TTI子帧的长度,若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10个长TTI子帧的长度。
对于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其定时长度也是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即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改变了。例如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8个长TTI子帧的长度(即8ms),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变为8个短TTI子帧的长度(即4ms)。
而终端侧,短TTI子帧是以短TTI进行编号的,短TTI子帧的长度与短TTI的长度相同,例如均为0.5ms。在接收单元101接收到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之后,处理单元102根据DRX配置信息执行DRX。
具体地,处理单元102执行DRX的过程可如下:
当采用短DRX周期时,如果短TTI子帧(shortenSubframe)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短TTI子帧的帧号]mod(短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mod(短DRX周期长度),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其中,SFN为系统帧号,系统帧号可由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及盲检结果确定;drxStartOffset为DRX起始偏移量,即在一个DRX环中从第几个短TTI子帧开启onduration Timer。
当采用长DRX周期时,如果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短TTI子帧的帧号]mod(长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
另外,也可以在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上述条件,且时刻刚好是整数时刻的时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以便于终端统计数据。例如,当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时,可以在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上述条件,且帧号为偶数时开启onduration Timer,这样监听开始的时刻刚好在整数时刻(如1ms、2ms处)。
在onduration Timer开启监听PDCCH期间,如果终端收到HARQ初始传输的控制信令,则打开drx-InactivityTimer,以延长监听时间;同时打开HARQ RTT Timer,使终端有可能在下次重传到来前不监听PDCCH,即在drx-InactivityTimer超时之后,在HARQ RTTTimer超时之前,终端不监听PDCCH。如果对应HARQ进程中的数据在前一次HARQ传输后解码不成功(如终端反馈否定应答NACK),则在HARQ RTT Timer超时后,终端打开drx-RetransmissionTimer,继续监听PDCCH。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和drx-RetransmissionTimer中,有任何一个定时器开启运行,终端都将监听PDCCH。
本实施例中,基站会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终端的接收单元接收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处理单元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及短TTI子帧的编号执行DRX,而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而现有标准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因而,本实施例提供了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将短TTI应用于DRX的场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短TTI应用于其他场景。为便于描述,可以将下面所提到的短TTI的时长均默认为长TTI时长的一半,即0.5ms。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
第一,可将短TTI应用于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场景。在长TTI下,对于下行数据,在子帧的帧号满足如下公式时可在该子帧处获得SPS相应的资源分配,并激活相应的SPS传输:
(10*SFN+长TTI子帧的帧号)=[(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modulo 10240。
其中,SFN为系统帧号,N为所配置的半静态调度能够持续的周期个数,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为半静态调度的下行周期长度,即多久出现一次半静态调度资源,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为终端接收到指示上/下行SPS激活的PDCCH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号。
对于上行数据,在子帧的帧号满足如下公式时可在该子帧处获得SPS相应的资源分配,并激活相应的SPS传输:
(10*SFN+长TTI子帧的帧号)=[(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 2)]modulo 10240。其中,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为半静态调度的上行周期长度,Subframe_Offset为子帧偏移量。
在长TTI下,一个SFN循环中共存在10240个长TTI子帧。在短TTI下,由于短TTI子帧的长度为长TTI子帧长度的一半,要保持整个SFN循环长度不变,则需要包含20480个短TTI子帧。同样的,原来一个SFN中包含10个长TTI子帧,在使用短TTI子帧时,如要保持SFN长度不变,则一个SFN中需要包含20个短TTI子帧。
对应地,在使用短TTI子帧之后,上下行获得SPS相应的资源分配并激活相应的SPS传输的位置确定公式可如下:
下行:(20*SFN+短TTI子帧的帧号)=[(2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modulo 20480。
上行:(20*SFN+短TTI子帧的帧号)=[(2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 2)]modulo 20480。
第二,对于使用子帧进行计数的一些场景中,如果改用短TTI子帧进行计数,对应子帧的数量就要做相应的扩展。例如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中的两个定时器periodicBSR-Timer、retxBSR-Timer,物理(Physical,PHY)层,媒介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RRC层子帧计数等,子帧的数量都要进行相应的扩展。
具体地,例如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短TTI子帧,则需要对对应子帧的数量做相应的扩展。在该过程中,终端首先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Channel,RACH)向基站发送一个携带有前导序列的消息一(Msg1),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Msg1之后,会向终端返回的消息二(Msg2),终端接收Msg2的过程需要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来做索引,这个RNTI的计算方式是:
RA-RNTI=1+t_id+10*f_id;
其中t_id表示发送携带前导序列Msg1的时刻的第一个子帧编号,而f_id表示频域上的编号;由于t_id是子帧编号,因此如果是使用短TTI的话,这个编号的范围就要对应扩大,例如原来的编号范围为0≤t_id<10,现在的范围就应该是0≤t_id<20。
同时,终端接收Msg2是在一个时间窗口内,这个时间窗口开始于终端发送Msg1后的第三个子帧,长度为ra-ResponseWindowSize,如果采用短TTI子帧计数,用于表示这个时间窗口长度的子帧数量就需要扩展一倍。
对于竞争方式的随机接入,终端接收到Msg2之后,还需要向基站发送消息三(Msg3),只有当终端接收到基站返回的消息四(Msg4)之后,终端才认为已经成功接入网络。而在发送Msg3之后,等待接收Msg4的过程中,需要用到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这个定时器,如果使用短TTI子帧,用于表示这个定时器时长的子帧数量就需要扩展一倍。
第三,如果采用短TTI,且保持SFN长度不变,则需要扩展SFN中子帧的计数,这样基站侧就需要两种广播SFN的机制,可以兼容支持短TTI的终端及支持长TTI的终端。另外一种方式是,支持短TTI的终端独立存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只需要一种广播SFN的机制即可。
第四,本实施例提供了在短TTI下实现DRX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本实施例中,在短TTI下定义下行侦听PDCCH的短TTI子帧,即shortenPdcchSubframe,shortenPdcchSubframe同样按照短TTI进行编号,但该短TTI子帧只能是下行子帧。
当采用短DRX周期时,如果shortenPdcchSubframe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shortenPdcchSubframe的帧号]mod(短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mod(短DRX周期长度),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
当采用长DRX周期时,如果shortenPdcchSubframe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shortenPdcchSubframe的帧号]mod(长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
后续的处理过程与前述实施例在短TTI下使用shortenSubframe实现DRX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可将短TTI应用于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场景。具体过程可如下:
步骤一,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发送预配置的短TTI MBMS资源,预配置的短TTIMBMS资源包括物理层控制信道资源,物理层数据信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基于时分的或基于频分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预配置的短TTI MBMS资源是终端与基站共知的,则不需要步骤一,直接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基站将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配置为短TTI工作模式。
步骤三,基站将该终端配置为MBMS业务。
步骤四,基站通过短TTI的工作方式向终端发送MBMS数据。
具体短TTI的工作模式可以为使用短TTI子帧等,即进行MBMS业务传输时,使用较短的TTI子帧。
第六,可将短TTI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场景。在现有D2D通信技术中,都是使用长TTI(即TTI为1ms)进行通信,为了节省时延,可以在D2D场景中使用短TTI进行通信。使用短TTI进行通信时,终端如何获知其他D2D终端的短TTI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具体可如下:
步骤一,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一发送预配置的D2D资源池。预配置的D2D资源池包括物理层控制信道资源池,物理层数据信道资源池,终端可以使用该资源池进行通信过程或发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预配置的D2D资源池是终端与基站共知的,则不需要步骤一,直接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基站将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一配置为短TTI工作模式。
步骤三,终端一获取终端二(或其他D2D终端)的短TTI能力信息,例如终端二是否支持短TTI工作方式,或终端二的短TTI的配置信息(比如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时频域资源位置等)。
可选的,获取终端二的短TTI能力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终端一根据基站发送的RRC信令获取;或终端一从核心网获取终端二的短TTI能力信息;或终端一通过终端二的组播消息获取终端二的短TTI能力信息;或终端一向其他D2D终端发送探测终端二能力的请求,终端一根据其他终端的反馈结果获知终端二的短TTI能力。
步骤四,终端一使用短TTI的工作方式向终端二发送D2D数据。可选的,终端二可预先获知终端一的工作模式为短TTI,以方便终端二根据终端一的TTI长度进行数据接收或数据反馈。具体终端二获知终端一的工作模式的方式可以包括:根据基站向终端二发送的RRC信令获知,或终端二由核心网获知终端一的工作模式;或终端二通过读取终端一发送的组播消息获知终端一的工作模式,或终端二直接向终端一发送工作模式获知请求,根据终端一的反馈信息或终端一在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使用短TTI的控制信息等获知。具体短TTI的工作方式可以为使用新的子帧长度进行数据的收发;或者控制信道采用短TTI,而数据信道采用长TTI;或控制信道采用长TTI,而数据信道采用短TTI;或发送和接收过程中使用不同的TTI长度。
请参阅图2,本发明终端另一实施例包括第一存储器201,第一处理器202及第一收发器203,其中第一处理器202调用第一存储器201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
控制第一收发器203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短TTI子帧的帧号执行DRX,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可选地,第一处理器202还用于在控制第一收发器203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203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可选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可选地,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可选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可选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
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发送单元302,用于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另外,本实施例的基站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303,用于确定单元301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接入网络时,终端可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接收单元303接收该能力通知消息,确定单元301根据该能力通知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或者确定单元301根据预存的终端的相关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长度的取值可以在0~1ms之间,例如0.5ms、0.8ms。在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后,发送单元302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DRX配置信息中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定时长度、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其中,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周期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的具体值相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以短TTI子帧为参数进行计数。
其中,长TTI子帧的长度可以为现有标准TTI的长度,即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当然,长TTI子帧的长度也可以为小于1ms的其他值,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长TTI子帧的长度。
另外,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仍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也不变。
例如,无论采用长TTI还是短TTI,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都为10ms,假设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若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20个短TTI子帧的长度,若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10个长TTI子帧的长度。
对于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其定时长度也是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即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改变了。例如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8个长TTI子帧的长度(即8ms),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变为8个短TTI子帧的长度(即4ms)。
而终端侧,短TTI子帧是以短TTI进行编号的,短TTI子帧的长度与短TTI的长度相同,例如均为0.5ms。在终端接收到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之后,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执行DRX。具体执行DRX的过程可参阅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4,本发明基站另一实施例包括第二存储器401,第二处理器402及第二收发器403,其中第二处理器402调用第二存储器401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
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控制第二收发器403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可选地,第二处理器402在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控制第二收发器403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可选地,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
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可选地,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
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可选地,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
可选地,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RX的实现方法,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其中,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步骤502、根据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短TTI子帧的帧号执行DRX,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另外,在步骤501之前,终端还可以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接入网络时,终端可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基站根据该通知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或者基站根据预存的终端的相关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的取值可以在0~1ms之间,例如0.5ms、0.8ms。在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后,基站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通过RRC信令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
DRX配置信息中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定时长度、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其中,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周期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的具体值相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以短TTI子帧为参数进行计数。
其中,长TTI子帧的长度可以为现有标准TTI的长度,即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当然,长TTI子帧的长度也可以为小于1ms的其他值,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长TTI子帧的长度。
另外,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仍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也不变。
例如,无论采用长TTI还是短TTI,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都为10ms,假设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若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20个短TTI子帧的长度,若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10个长TTI子帧的长度。
对于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其定时长度也是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即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改变了。例如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8个长TTI子帧的长度(即8ms),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变为8个短TTI子帧的长度(即4ms)。
而终端侧,也是以短TTI的长度对短TTI子帧进行编号的,短TTI子帧的长度与短TTI的长度相同,例如均为0.5ms。在终端接收到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之后,终端根据DRX配置信息执行DRX。
具体地,终端执行DRX的过程可如下:
当采用短DRX周期时,如果短TTI子帧(shortenSubframe)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短TTI子帧的帧号]mod(短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mod(短DRX周期长度),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其中,SFN为系统帧号,系统帧号可由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及盲检结果确定;drxStartOffset为DRX起始偏移量,即在一个DRX环中从第几个短TTI子帧开启onduration Timer。
当采用长DRX周期时,如果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下述条件:
[(SFN*10)+短TTI子帧的帧号]mod(长DRX周期长度)=drxStartOffset,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
另外,也可以在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上述条件,且时刻刚好是整数时刻的时候开启onduration Timer,开始监听PDCCH,以便于终端统计数据。例如,当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时,可以在短TTI子帧的帧号满足上述条件,且帧号为偶数时开启onduration Timer,这样监听开始的时刻刚好在整数时刻(如1ms、2ms处)。
在onduration Timer开启监听PDCCH期间,如果终端收到HARQ初始传输的控制信令,则打开drx-InactivityTimer,以延长监听时间;同时打开HARQ RTT Timer,使终端有可能在下次重传到来前不监听PDCCH,即在drx-InactivityTimer超时之后,在HARQ RTTTimer超时之前,终端不监听PDCCH。如果对应HARQ进程中的数据在前一次HARQ传输后解码不成功(如终端反馈否定应答NACK),则在HARQ RTT Timer超时后,终端打开drx-RetransmissionTimer,继续监听PDCCH。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和drx-RetransmissionTimer中,有任何一个定时器开启运行,终端都将监听PDCCH。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前述装置实施例描述的其他内容,为描述简洁,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可参阅前述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基站会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终端接收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及短TTI子帧的编号执行DRX,而短TTI子帧是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因而,本实施例提供了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下面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RX的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601、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602、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另外,在步骤601之前,基站还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
具体实现中,在终端接入网络时,终端可向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基站接收该能力通知消息,基站根据该能力通知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或者基站根据预存的终端的相关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短TTI子帧的长度的取值可以在0~1ms之间,例如0.5ms、0.8ms。在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后,发送单元302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DRX配置信息中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的定时长度、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
其中,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周期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的具体值相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以短TTI子帧为参数进行计数。
其中,长TTI子帧的长度可以为现有标准TTI的长度,即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当然,长TTI子帧的长度也可以为小于1ms的其他值,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长TTI子帧的长度。
另外,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
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仍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也不变。
例如,无论采用长TTI还是短TTI,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都为10ms,假设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若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20个短TTI子帧的长度,若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则RRC信令中配置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10个长TTI子帧的长度。
对于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其定时长度也是以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即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改变了。例如短TTI子帧的长度为0.5ms,在长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为8个长TTI子帧的长度(即8ms),在短TTI下,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变为8个短TTI子帧的长度(即4ms)。
而终端侧,也是以短TTI的长度对短TTI子帧进行编号的,短TTI子帧的长度与短TTI的长度相同,例如均为0.5ms。在终端接收到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之后,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执行DRX。
为描述简洁,本实施例未做详细描述的过程可参阅前述对应装置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然后根据终端支持传输的短TTI子帧为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及短TTI子帧的编号执行DRX,而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因而,本实施例提供了TTI变短之后实现DRX的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非连续接收DRX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所述短TTI子帧帧号执行DRX,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DRX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其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支持传输的所述短TTI子帧为所述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其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5.一种非连续接收DRX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
根据所述DRX配置信息、系统帧号SFN和所述短TTI子帧帧号执行DRX,其中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在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DRX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基站发送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其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7.一种非连续接收DRX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终端支持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子帧传输,所述短TTI子帧为按照短TTI进行编号的子帧,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小于1ms;
根据所述终端支持传输的所述短TTI子帧为所述终端下发DRX配置信息;
在所述确定终端支持短TTI子帧传输之前,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能力通知消息,所述能力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终端支持所述短TTI子帧传输;
其中,所述DRX配置信息中包括:DRX相关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短DRX周期长度、长DRX周期长度和DRX起始偏移量drxStartOffset;所述DRX相关定时器包括:持续定时器onDuration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Timer、DRX重传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和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HARQ RTT Timer,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定时长度的具体值对应与以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时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具体值相同;或者,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持续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非激活定时器的定时长度、DRX重传定时器的定时长度均以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或者,
所述DRX配置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的定时长度以所述短TTI子帧的长度为参数,在所述短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短TTI子帧的数量与在长TTI下所述混合自动重传往返时间定时器包含的长TTI子帧的数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TTI子帧的长度为1ms,所述长TTI子帧为按照长TTI进行编号的子帧。
CN201580080456.6A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7615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1252 WO2016197366A1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832A CN107615832A (zh) 2018-01-19
CN107615832B true CN107615832B (zh) 2020-04-21

Family

ID=57502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456.6A Active CN107615832B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5052B2 (zh)
EP (1) EP3300434B1 (zh)
JP (1) JP2018517375A (zh)
CN (1) CN107615832B (zh)
BR (1) BR112017026672A2 (zh)
WO (1) WO20161973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20138B2 (en) * 2015-07-24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16381B2 (en) * 2015-08-21 2020-04-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880776T3 (es) * 2015-08-21 2021-11-25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WO2017052706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N116867081A (zh) 2016-02-03 2023-10-10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US10341061B2 (en) * 2016-03-30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reduc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1310809B2 (en) * 2016-05-04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a portion of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o transmit a transmission that is shorter than a dur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CN113300820A (zh) 2017-01-04 202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383142B2 (en) * 2017-01-13 2019-08-13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s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841954B2 (en) 2017-01-13 2020-11-17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of handl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20180227772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Mediatek Inc. Mechanism for Beam Reciprocity Determination and Uplink Beam Management
EP3430845B1 (en) * 2017-03-23 2020-05-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mer configuration
EP3509368A4 (en) * 2017-03-24 2019-09-25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RECEIVING A MESSAGE OF PAGING
US11239956B2 (en) * 2017-08-10 2022-02-01 Ofinno, Llc Timers for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EP3529934B1 (en) * 2017-08-10 2021-09-29 Ofinno, LLC Harq re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MX2020001526A (es) 2017-08-11 2020-03-20 5G Ip Holdings Llc Dispositivos y metodos para recepcion discontinua en radio nueva.
CN109413732B (zh) * 2017-08-1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计时器的计时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PL3714655T3 (pl) 2017-11-22 2023-07-10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Operacje nieciągłego odbioru pomiędzy wieloma częściami szerokości pasma
WO2020155062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下行信号的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2887066B (zh) * 2019-11-29 2023-03-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Cdrx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998219A (zh) * 2020-11-09 2023-11-03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多播和广播服务的不连续接收操作
US20220191795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904A (zh) * 2009-06-15 2012-11-2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高级载波聚合的不连续接收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4468030A (zh) * 2014-08-26 2015-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501B (zh) * 2008-03-24 2012-05-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置非连续接收周期起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67770B (zh) * 2008-04-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不连续接收非活动定时器配置方法和装置
EP2945452A1 (en) * 2010-08-13 2015-11-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KR20120111834A (ko) * 2011-04-02 2012-10-11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종셀간 간섭조정을 위한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8582527B2 (en) * 2011-07-01 2013-1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989117B2 (en) * 2011-08-16 201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dedicated-channel signaling in a CELL—FACH state
WO2013036183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base station, a base station,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ans
US20130223307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ating drx deadlock in telecommunications
US8913518B2 (en) * 2012-08-03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85573B2 (en) * 2012-10-01 2015-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DE112013000242B4 (de) * 2012-10-28 2019-10-17 Lg Electronics Inc. Betrieb mit verschiedenen Zeitgeber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4521281A (zh) * 2013-04-12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ti切换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9591618B2 (en) * 2013-05-21 2017-03-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TI switching
US10314103B2 (en) * 2013-10-04 2019-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xchanging patterns of shared resources between machine-type and human traffic
WO2016021979A1 (ko) * 2014-08-07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동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EP3282732B1 (en) * 2015-04-05 2020-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cking area update ti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75631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short tti or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4904A (zh) * 2009-06-15 2012-11-2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高级载波聚合的不连续接收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4468030A (zh) * 2014-08-26 2015-03-2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2).《3GPP TS 36.321 V12.5.0》.2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00434B1 (en) 2019-08-07
EP3300434A1 (en) 2018-03-28
CN107615832A (zh) 2018-01-19
US10485052B2 (en) 2019-11-19
US20180103504A1 (en) 2018-04-12
BR112017026672A2 (zh) 2018-08-14
WO2016197366A1 (zh) 2016-12-15
EP3300434A4 (en) 2018-06-06
JP2018517375A (ja)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832B (zh) 一种drx实现方法、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165732B2 (ja) 複数の帯域幅部分間の間欠受信動作
US11751245B2 (e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timer operation
EP3008967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7548159B (zh) 处理上行链路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CA2960215C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lte-u
JP587658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様々なタイマーによる動作
US1059444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ran device
EP3008968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10267957A1 (e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218859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监听功率节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526096B2 (en) PDCCH monitoring scheme considering EPDCCH
CN107689849B (zh) 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往返时间计时器的装置
EP3298832A1 (en) Activation of drx parameters
WO2014197998A1 (en) Self-contained data transfer channel
CN108605241B (zh) 用于被改变的tti长度的不连续接收定时器操作
CN109565380B (zh) 用于处理通信网络中的不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84348A (zh) 一种动态tdd配置的获取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36619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60026B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终端、装置以及介质
WO202320756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61B (zh) 一种drxmac控制单元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58064A (zh) 信道监测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