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3524B -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 Google Patents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3524B
CN107613524B CN201610548886.2A CN201610548886A CN107613524B CN 107613524 B CN107613524 B CN 107613524B CN 201610548886 A CN201610548886 A CN 201610548886A CN 107613524 B CN107613524 B CN 107613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channel group
time
base station
ind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88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3524A (zh
Inventor
许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5488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352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673 priority patent/WO201801066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3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3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获取在首次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更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时,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通过本发明,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所导致的数据更新准确性较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通信系统,以及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d,简称LTE-A)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想要发送数据,首先需要通知基站待传输数据的大小,即上传缓冲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Report,简称BSR),基站获取BSR后,将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大小,分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资源给UE,用于传输上述待传输数据。为了尽量减少上行无线资源的浪费,UE发送BSR是以逻辑信道组的形式上报的,其中,每个UE最多上报4个逻辑信道组的BSR。
由于现有技术中,基站只能通过UE上报的BSR获取UE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假设UE向基站传输的数据有误,根据协议规定,基站不会立即通知UE进行重传(对于FDD,基站在UE传输PDU后的第4个子帧通知UE该次传输错误,UE在收到传输错误通知后的第4个子帧将进行BSR重传),同时终端还可以进行其他新的BSR的传输,也就是说,基站将同时接收到新的BSR以及重传的BSR。如果之后传输的BSR被基站正确解析,则目前现有技术常用的手段是基站直接使用正确解析出的BSR替换基站维护的BSR(即最近更新存储的BSR),这样,若本次解析出的是重传的BSR,基站将之前已经传输过的重传的BSR替换最近更新存储的BSR,则基站所维护BSR(重传的BSR)和终端维护的BSR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进一步,由于BSR不一致,所维护的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大小也将不一致,从而将导致基站在调度对应的资源执行传输时,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所导致的更新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获取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更新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时,更新上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包括:获取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在上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或者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放弃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包括:丢弃接收到的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可选地,上述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利用上述第一时间替换上述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上述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之前,还包括:获取与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缓冲索引值;根据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获取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的上述第一待传输数据量。
可选地,在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为多个时,其中,上述比对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包括:按照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获取与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匹配的逻辑信道组作为当前逻辑信道组,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遍历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的全部逻辑信道组标识:比对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与上述当前逻辑信道组在上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
可选地,上述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判断是否成功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在成功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在未成功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在重传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首次成功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更新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时,更新上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判断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在上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模块,用于比对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比对模块包括:第一比对子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或者第二比对子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讯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通讯接口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上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并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及上述第一时间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终端及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终端,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上述基站,用于接收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获取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更新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时,更新上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获取在首次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更新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时,更新上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上述根据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包括:获取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在上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上述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包括: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上述基站中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或者在上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上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更新上述基站中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
通过本发明,根据首次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基站所存储的上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也就是说,利用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时间标签对其进行重排序,以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而直接使用重传的BSR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替换最近更新的逻辑信道组,造成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保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装置中判断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装置中比对模块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数据更新方法,其中,终端102在接入基站104后,向基站104发送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该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基站104在接收到上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后,将获取首次接收该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并根据该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可以更新时,则更新上述基站中所存储的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基站通过根据首次接收到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实现根据时间对接收到的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进行重排序,以避免终端与基站维护的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不一致所导致的资源调度浪费的问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更新方法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步骤S204,获取在首次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
步骤S206,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步骤S208,在判断出更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时,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更新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重排序过程中,也就是说,根据首次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基站所存储的上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也就是说,利用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时间标签对其进行重排序,以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而直接使用重传的BSR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替换最近更新的逻辑信道组,造成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保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包括:获取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UE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中上报BSR,每个MAC PDU最多填入一个BSR的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简称CE),每个BSR的MAC CE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如逻辑信道组标号)。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首次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以下简称第一BSR)的第一时间标签,其中,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同时用于标识首次接收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时间,利用该第一时间标签与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的比对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上述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基站及时准确获取终端待传输数据量,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所导致的终端和基站两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实现的节省基站的调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BSR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可以包络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在逻辑信道组标识为多个时,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包括: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获取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匹配的逻辑信道组作为当前逻辑信道组,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遍历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的全部逻辑信道组标识:比对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与当前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
其中,上述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更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更新时间标签对应的时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包括:
S1,判断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S2,在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S3,在未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在重传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首次成功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为首次接收第一BSR的接收时间,通过比对该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实现对接收到的时序已发生变化的BSR进行重排序,从而保证在接收到新的BSR后再对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以避免数据不一致所导致的资源调度浪费的问题。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UE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中上报BSR,每个MAC PDU最多填入一个BSR的MAC控制元素CE。此外,假设BSR MAC CE1早于BSRMAC CE2传输给基站,BSR MAC CE2代表了UE最新的BSR状态。
这里,若BSR MAC CE2早于BSR MAC CE1被基站正确解析,在现有技术中基站将直接使用在后解析的BSR MAC CE1替换基站维护BSR,这样基站维护的BSR将与终端维护的BSR不一致。而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对时间标签的比对,将判断出BSR MAC CE1早于BSR MAC CE2传输给基站,从而选择放弃更新,以避免上行调度资源的浪费问题。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
S1,基站正确解析携带BSR(即第一BSR)MAC CE的PDU;
S2,获取该PDU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一时间标签);
S3,获取该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标识;
S4,选取逻辑信道组S2,最小的逻辑信道组,获取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二时间标签),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
S5,如果该逻辑信道组最近一次更新BSR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二时间标签)晚于该PDU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一时间标签),则放弃更新;否则,进入下一步S6;
S6,更新相应逻辑信道组;
S7,如果该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标识超过1个时,则选取下一个逻辑信道组,重复步骤S4-S6。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根据首次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基站所存储的上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也就是说,利用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时间标签对其进行重排序,以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而直接使用重传的BSR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替换最近更新的逻辑信道组,造成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保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包括:
S1,获取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
S2,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
S3,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首次接收第一BSR的第一时间标签,可以但不限于同时用于标识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接收时间,第二时间标签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标识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实现对接收到调度时序已发生变化的BSR进行重排序,从而避免由于调度时序变化所导致的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进而在保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进一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包括:
1)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2)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拒绝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根据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的比对结果,判断接收到的第一BSR中所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是否需要被更新,从而保证基站可以准确更新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进而实现提高基站调度资源时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包括:
S1,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
S2,利用第一时间替换第二时间。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更新基站中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及对应的时间,从而实现在保证基站对数据更新的准确性的情况下,可以使基站有效维护对应的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S1,获取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缓冲索引值;
S2,根据数据缓冲索引值获取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可以但不限于为BSR索引,由6bit信息表示,0~63,共64个索引值,每个索引值对应一个待传输数据量的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存储在缓存区的映射表格中,其中,包括待传输数据量和数据缓冲索引值(也称作BSR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的索引关系可以但不限于与3GPP协议版本关联。协议版本10之前的LTE和LTE-A系统,是通过协议定义的一张表格给定的;对于版本10及之后版本的LTE和LTE-A系统,协议定义了两张表格,一张之前的表格,一张扩展BSR表格,需要通过高层信令确定UE和基站使用的表格。BSR索引值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是一个范围,这里按照上限选取数据量大小,以免增大数据调度时延。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利用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缓冲索引值来查找获取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以便于快速对该待传输数据量进行数据更新,从而达到提高数据更新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逻辑信道组标识为多个时,其中,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包括:
S1,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获取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匹配的逻辑信道组作为当前逻辑信道组,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遍历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的全部逻辑信道组标识:比对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与当前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比对时间标签,实现有序高效地重排序过程,大大节省了比对时间,从而实现提高数据更新效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包括:
S1,判断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S2,在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S3,在未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在重传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首次成功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为首次接收第一BSR的接收时间,通过比对该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实现对接收到的时序已发生变化的BSR进行重排序,从而保证在接收到新的BSR后再对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以避免数据不一致所导致的资源调度浪费的问题。
具体结合图3所示步骤S302-S326进行说明,假设从该BSR MACCE中逻辑信道组标号最小的逻辑信道组开始,将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即第二时间)和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即第一时间)进行比较,如果该逻辑信道组最近一次更新BSR的新传时刻晚于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即该PDU中携带的BSR状态是早于基站已经更新的BSR,则丢弃该BSR MAC CE中该逻辑信道组标号(即逻辑信道组标识)的BSR索引(即数据缓冲索引值)。
如果该逻辑信道组最近一次更新BSR的新传时刻早于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即该PDU中携带的BSR状态是最新的UE侧该逻辑信道组的BSR状态,则解析该BSR MAC CE中相应逻辑信道组的BSR索引,然后依据3GPP 36.321协议中缓存区待传输数据量和BSR索引值表格,获取相应的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最后使用该BSR MAC CE解析出的该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更新基站侧维护的相应逻辑信道组的待传输数据量,并记录使用的BSR的新传传输时刻。
如果该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标号超过1个,则依次按照上面的流程处理每个逻辑信道组的BSR索引。逻辑信道组标号从0-4,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
S1,UE Index=10的UE初始接入,获取UE的协议版本号为9。
S2,T1时刻传输携带BSR MAC CE的上行PDU。
S3,基站正确解析该上行PDU。
S4,获取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为T1-8。
S5,获取该上行PDU中BSR MAC CE中逻辑信道组的标号为2和3。
S6,选取标号为2的逻辑信道组,获取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10。
S7,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10早于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T1-8,解析该BSR MAC CE中逻辑信道组标号为2的BSR索引为30。
S8,依据3GPP 36.321协议中缓存区待传输数据量和BSR索引值表格,获取该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为967bytes。
S9,更新基站侧维护的标号为2的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为967bytes,记录该BSR新传传输时刻为T1-8。
S10,选取标号为3的逻辑信道组,获取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6;
S11,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6晚于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T1-8,丢弃该BSR MAC CE中逻辑信道组标号为3的BSR索引。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
S1,UE Index=10的UE初始接入,获取UE的协议版本号为11。
S2,T1时刻传输携带BSR MAC CE的上行PDU。
S3,基站正确解析该上行PDU。
S4,获取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为T1。
S5,获取该上行PDU中BSR MAC CE中逻辑信道组的标号为3。
S6,选取标号为3的逻辑信道组,获取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10。
S7,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新传时刻T1-10早于该PDU新传的传输时刻T1,解析该BSR MAC CE中逻辑信道组标号为3的BSR索引为30。
S8,依据3GPP 36.321协议中扩展BSR索引值表格,获取该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为4017bytes。
S9,更新基站侧维护的标号为3的逻辑信道组待传输数据量为4017bytes,记录该BSR新传传输时刻为T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个示例中,虽然BSR索引均为30,但由于协议版本号不同,因而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也不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更新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1)接收单元402,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2)获取单元404,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
3)判断单元406,用于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4)更新单元408,用于在判断出更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时,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更新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重排序过程中,也就是说,根据首次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基站所存储的上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也就是说,利用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时间标签对其进行重排序,以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而直接使用重传的BSR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替换最近更新的逻辑信道组,造成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保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包括:获取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UE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中上报BSR,每个MAC PDU最多填入一个BSR的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简称CE),每个BSR的MAC CE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如逻辑信道组标号)。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首次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以下简称第一BSR)的第一时间标签,其中,上述第一时间标签同时用于标识首次接收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时间,利用该第一时间标签与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的比对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上述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基站及时准确获取终端待传输数据量,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所导致的终端和基站两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实现的节省基站的调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提高数据传输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包括:1)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或者2)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其中,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之前,还包括:获取与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缓冲索引值;根据数据缓冲索引值获取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可以但不限于为BSR索引,由6bit信息表示,0~63,共64个索引值,每个索引值对应一个待传输数据量的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存储在缓存区的映射表格中,其中,包括待传输数据量和数据缓冲索引值(也称作BSR索引值)的对应关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缓冲索引值的索引关系可以但不限于与3GPP协议版本关联。协议版本10之前的LTE和LTE-A系统,是通过协议定义的一张表格给定的;对于版本10及之后版本的LTE和LTE-A系统,协议定义了两张表格,一张之前的表格,一张扩展BSR表格,需要通过高层信令确定UE和基站使用的表格。BSR索引值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是一个范围,这里按照上限选取数据量大小,以免增大数据调度时延。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BSR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可以包络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在逻辑信道组标识为多个时,比对模块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的比对: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获取与逻辑信道组标识匹配的逻辑信道组作为当前逻辑信道组,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遍历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的全部逻辑信道组标识:比对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与当前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
其中,上述按照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小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先选逻辑信道组标识最大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时间比对。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更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待传输数据量,更新时间标签对应的时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判断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在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在未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在重传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首次成功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标签为首次接收第一BSR的接收时间,通过比对该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实现对接收到的时序已发生变化的BSR进行重排序,从而保证在接收到新的BSR后再对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以避免数据不一致所导致的资源调度浪费的问题。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假设UE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中上报BSR,每个MAC PDU最多填入一个BSR的MAC控制元素CE。此外,假设BSR MAC CE1早于BSRMAC CE2传输给基站,BSR MAC CE2代表了UE最新的BSR状态。
这里,若BSR MAC CE2早于BSR MAC CE1被基站正确解析,在现有技术中基站将直接使用在后解析的BSR MAC CE1替换基站维护BSR,这样基站维护的BSR将与终端维护的BSR不一致。而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对时间标签的比对,将判断出BSR MAC CE1早于BSR MAC CE2传输给基站,从而选择放弃更新,以避免上行调度资源的浪费问题。
具体结合以下示例进行说明:
S1,基站正确解析携带BSR(即第一BSR)MAC CE的PDU;
S2,获取该PDU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一时间标签);
S3,获取该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标识;
S4,选取逻辑信道组S2,最小的逻辑信道组,获取基站最近一次更新该逻辑信道组BSR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二时间标签),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
S5,如果该逻辑信道组最近一次更新BSR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二时间标签)晚于该PDU的首次传输时刻(即第一时间标签),则放弃更新;否则,进入下一步S6;
S6,更新相应逻辑信道组;
S7,如果该BSR MAC CE中包含的逻辑信道组标识超过1个时,则选取下一个逻辑信道组,重复步骤S4-S6。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根据首次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需要利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基站所存储的上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进行更新。也就是说,利用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时间标签对其进行重排序,以避免因为调度时序变化,而直接使用重传的BSR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替换最近更新的逻辑信道组,造成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实现保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使基站可以有效调度对应资源用于传输,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如图5所述,判断单元406包括:
1)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
2)比对模块504,用于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
3)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首次接收第一BSR的第一时间标签,可以但不限于同时用于标识第一BSR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接收时间,第二时间标签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标识上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实现对接收到调度时序已发生变化的BSR进行重排序,从而避免由于调度时序变化所导致的终端与基站两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进而在保证两侧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数据更新的准确率,进一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如图6所示,比对模块504包括:
1)第一比对子模块602,用于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或者
2)第二比对子模块604,用于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拒绝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丢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根据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的比对结果,判断接收到的第一BSR中所携带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是否需要被更新,从而保证基站可以准确更新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进而实现提高基站调度资源时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器706、处理器704和通讯接口702,其中:
1)通讯接口702,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2)处理器704,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并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3)存储器706,用于存储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及第一时间标签。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更新系统,包括终端及基站,其中,
1)终端,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2)基站,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获取在首次接收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根据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判断出更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时,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更新系统可以但不限于参考上述图1所示,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S2,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S3,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S4,在判断出更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时,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获取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
S2,比对第一时间标签与第二时间标签;
S3,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基站中的逻辑信道组;或者在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更新基站中存储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获取在首次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
获取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在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
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
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弃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包括:
丢弃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包括:
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
利用所述第一时间替换所述第二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一待传输数据量替换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待传输数据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与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对应的数据缓冲索引值;
根据所述数据缓冲索引值获取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的所述第一待传输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为多个时,其中,所述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包括:
按照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大小顺序,依次获取与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匹配的逻辑信道组作为当前逻辑信道组,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遍历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的全部逻辑信道组标识:
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与所述当前逻辑信道组在所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包括:
判断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
在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在未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则在重传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的过程中,利用首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7.一种数据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标签判断是否更新基站中所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组;
更新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更新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时,更新所述基站中所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在所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模块,用于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的结果确定是否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比对模块包括:第一比对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或者第二比对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8.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讯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接口,用于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在首次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并获取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在所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及所述第一时间标签。
9.一种数据更新系统,包括终端及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用于发送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中携带有逻辑信道组标识;
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获取在首次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时的第一时间标签;并获取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在所述基站最后一次更新的第二时间标签;比对所述第一时间标签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早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放弃更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或者在所述第一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一时间晚于所述第二时间标签所指示的第二时间时,则利用接收到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标识所指示的所述逻辑信道组更新所述基站中存储的所述逻辑信道组。
CN201610548886.2A 2016-07-12 2016-07-12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Active CN107613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886.2A CN107613524B (zh) 2016-07-12 2016-07-12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PCT/CN2017/092673 WO2018010667A1 (zh) 2016-07-12 2017-07-12 数据更新方法、装置、系统、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8886.2A CN107613524B (zh) 2016-07-12 2016-07-12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3524A CN107613524A (zh) 2018-01-19
CN107613524B true CN107613524B (zh) 2022-08-19

Family

ID=60951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8886.2A Active CN107613524B (zh) 2016-07-12 2016-07-12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3524B (zh)
WO (1) WO2018010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68840A1 (en) * 2018-04-04 2021-06-0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packet duplication
CN113015247B (zh) * 2019-12-20 2023-08-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处理方法、终端及介质
US20230239730A1 (en) * 2020-06-16 2023-07-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hanced Procedures for Transmission of Timing Inform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511A (zh) * 2008-08-11 2011-07-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及用于其的次站和系统
CN102802263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c层上行动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5305A (zh) * 2011-07-25 2013-01-3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34400B2 (en) * 2005-09-15 2014-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tatus report comprising received status of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4196B2 (en) * 2013-09-30 2018-07-24 Alcatel Lucent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mprov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wideband wireless networks
CN105592554B (zh) * 2014-10-23 2020-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的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5636098B (zh) * 2014-10-30 2020-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等待时延的估算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511A (zh) * 2008-08-11 2011-07-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及用于其的次站和系统
CN102802263A (zh) * 2011-05-25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c层上行动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5305A (zh) * 2011-07-25 2013-01-3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的上报方法及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3524A (zh) 2018-01-19
WO2018010667A1 (zh) 2018-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6123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940741B (zh) 涉及灵活子帧操作期间的系统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节点
CN114208100B (zh) 每监测跨段的非重叠cce和盲解码的最大数量
CN113517967B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KR102528125B1 (ko) 정보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US884861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N110943815B (zh) 一种harq-ack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861961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in multi-carrier system
US11546894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apparatus
CN110661560B (zh) Csi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US2015035813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easuring CSI
EP343921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N107852265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US10939459B2 (en) Scheduling-fre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613524B (zh)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及系统、基站
CN110168998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0512064B1 (en) Alloc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resources in a control channel
CN106817774B (zh) 用户终端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8400806B (zh) 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8631927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52746B2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788562B (zh) 一种上行信息的传输方法、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CN110798290B (zh) Pucch资源的发送方法、终端及可读介质
CN109983818B (zh) 用于发送/接收调度命令的方法和设备
CN113630224A (zh) 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