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9458B -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9458B
CN107589458B CN201710866399.5A CN201710866399A CN107589458B CN 107589458 B CN107589458 B CN 107589458B CN 201710866399 A CN201710866399 A CN 201710866399A CN 107589458 B CN107589458 B CN 107589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eismic
seismic profile
quality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63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89458A (zh
Inventor
吴宗蔚
郭思
陈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663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89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8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9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89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9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该处的渗透率。本发明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模型,克服了现有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直接、简单转换渗透率的方法存在的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地震剖面储层预测领域。
背景技术
储层渗透率是决定油气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围绕这一课题前人开展了大量有关渗透率求取的理论、实验研究。在应用地震剖面预测储层渗透率方面,过去基本上都采取由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与孔隙度建立孔—渗关系,再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通过该关系转换为渗透率,这种方法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但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控制因素不同,两者并非一成不变的正比关系,使得预测结果误差大,在实际应用中渗透率作用不大。
邵维志等人对某地区岩样的研究发现,尤其对于低孔低渗岩石,传统的经验公式已不再适用(邵维志,2013)。因此,不少学者开始寻找其他的地震参数来反演渗透率。Klimentos和McCann(1990年)对42块天然砂岩岩样的实验观测得出:地震波品质因子(含义为地震波从地面向地下传播时能量的衰减)和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李亚林(2001)等人对11块成分相同而孔隙度、渗透率不同的人造岩样进行实验发现,地震剖面品质因子与渗透率关系明显。Akbar等的基于喷流机理的理论模型计算也有相似结论。以上三方面说明,用Q因子来预测渗透率是可行的。
当前,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渗透率的方法还有基于地震属性的方法,基于双向介质理论的渗透率预测方法,基于函数逼近结合属性分析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没有见到推广应用和深化研究。而基于地震剖面Q因子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还未见到。并且,由于一般的地震资料渗透率预测方法大多采用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孔—渗关系计算渗透率,关系单一,仅适用于孔隙型储层,而储层类型并非简单的一种,因此计算误差大,且与孔隙度相关性强,没有实际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模型,克服了现有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直接、简单转换渗透率的方法存在的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该处的渗透率。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搜集地区或地质构造中已钻井指定储层段的岩心渗透率参数,计算平均值;
(2)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品质因子Q数据体;
(3)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
(4)在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中提取该层位内的平均Q因子;
(5)将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交会;
(6)分析交会图,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
(7)将数学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得到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数据。
所述步骤(2)中,品质因子Q数据体提取方法采用基于补偿的Q值提取方法。
所述步骤(3)中,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解释出的与储层对应的层位。
所述步骤(4)中,利用品质因子Q数据体,对钻井所在位置的储层顶界和底界之间的Q因子进行平均。
所述步骤(6)中,交会图上呈现不同分布区,根据不同的分布区分别代表不同渗透性质的储层,分类建立数学关系。
所述步骤(7)中,将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先要对地震剖面储层内的每一个点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确定其与哪一个数学关系对应,再采用对应的数学关系计算其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判断类别的方法是:对于储层中的某个位置,取其上下连续的一段地震波形,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每口钻井对应的那段地震波形进行比较,若两段地震波形最接近,说明该位置即与该井所属的类别相同,则以该类别的关系计算该位置的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计算出储层中每一个数据点的渗透率,得到整个储层的渗透率。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将地震剖面计算的孔隙度直接、简单转换渗透率的方法存在的不准确、误差大的问题。
2、本发明可以同时建立多个模型,从而克服单一模型出现的不适应问题。
3、本发明采用实验室测定的岩心渗透率,准确可靠;而求取的地震剖面品质因子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获得的渗透率客观。
综上,本发明可以克服直接由孔隙度转换渗透率的不适应问题。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其一,一般的孔隙度计算是针对孔隙型储层的,适应于孔隙型储层,对裂缝型储层不适应,因此,孔隙度计算不准,转换为渗透率即不准确;其二,由于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控制因素不同,即使是孔隙型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也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如果情况复杂,得不到真实渗透率。此外,对于裂缝型储层,由于渗透性机理复杂,还没有有效的方法直接得到准确的渗透率。因此,采用本发明能够有效反应实际情况,准确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渗透率-平均Q因子交会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包括: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该处的渗透率。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搜集地区或地质构造中已钻井指定储层段的岩心渗透率参数,计算平均值;
(2)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品质因子Q数据体;
(3)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
(4)在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中提取该层位内的平均Q因子;
(5)将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交会;
(6)分析交会图,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
(7)将数学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得到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数据。
所述步骤(2)中,品质因子Q数据体提取方法采用基于补偿的Q值提取方法。
所述步骤(3)中,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解释出的与储层对应的层位。
所述步骤(4)中,利用品质因子Q数据体,对钻井所在位置的储层顶界和底界之间的Q因子进行平均。
所述步骤(6)中,交会图上呈现不同分布区,根据不同的分布区分别代表不同渗透性质的储层,分类建立数学关系。
所述步骤(7)中,将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先要对地震剖面储层内的每一个点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确定其与哪一个数学关系对应,再采用对应的数学关系计算其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判断类别的方法是:对于储层中的某个位置,取其上下连续的一段地震波形,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每口钻井对应的那段地震波形进行比较,若两段地震波形最接近,说明该位置即与该井所属的类别相同,则以该类别的关系计算该位置的渗透率。
所述步骤(7)中,计算出储层中每一个数据点的渗透率,得到整个储层的渗透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利用Q因子与渗透率存在这样的相关性,且由于储层孔隙或裂缝的类型不同,在同一个油气区域,渗透率与Q因子的关系也会不一样,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建立不同的模型,在预测中,根据一定法则先确定储层类型,然后选取对应的模型预测渗透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1中,横轴—平均Q因子(无量纲);纵轴—渗透率(毫达西)。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搜集地区或地质构造中已钻井指定储层段的岩心渗透率参数,计算平均值;
(2)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品质因子Q数据体;
(3)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
(4)计算各口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
(5)将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交会;
(6)分析交会图,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
(7)将数学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得到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数据。
所述步骤(2)中,Q值提取方法为基于补偿的Q值提取方法,为现有方法。
所述步骤(3)中,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解释出的与储层对应的层位。
所述步骤(4)中,在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中提取该层位内的平均Q因子。即在Q因子剖面上,对钻井所在位置的储层顶界和底界之间的Q因子进行平均。
所述步骤(6)中,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由于一个地区的储层情况一般都较复杂,储层得渗透性可能会包含多种类型,如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或裂缝孔隙型等,其与Q的交会关系往往呈现不同分布区,而且各个分布区各自有规律,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区分别建立关系,分类建立渗透率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的算法,不限定于某种特定算法。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4个关系,代表不同渗透性质的储层,从下向上用f1、f2、f3、f4分别表示其对应的函数关系。
所述步骤(7)中,将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
在这里,先要对地震剖面储层内的每一个点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即与如图1所示f1、f2、f3、f4中的哪一个关系对应,则采用哪一个关系计算其渗透率。
判断类别的方法是:对于储层中的某个位置(数据点),取其上下连续的一段地震波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每口钻井对应的那段地震波形(数据)进行比较(如计算相关系数或相似系数、样本距离等),若两段地震波形最接近,说明该位置即与该井所属的类别相同,则以该类别的关系计算该位置的渗透率。储层中每一个数据点都这样计算,即可得到整个储层的渗透率。

Claims (8)

1.一种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钻井的渗透率参数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分类建立一种或几种数学关系;将数学关系应用于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根据没有钻井处的地震波数据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地震波数据的相似性确定储层类型,通过储层类型选择对应数学关系计算没有钻井处的渗透率;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搜集地区或地质构造中已钻井指定储层段的岩心渗透率参数,计算平均值;
(2)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品质因子Q数据体;
(3)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
(4)在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中提取该层位内的平均Q因子;
(5)将钻井处储层的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交会;
(6)分析交会图,分类建立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
(7)将数学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得到空间分布的渗透率数据;
所述步骤(4)中,利用品质因子Q数据体,对钻井所在位置的储层顶界和底界之间的Q因子进行平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品质因子Q数据体提取方法采用基于补偿的Q值提取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地震剖面上的储层层位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解释出的与储层对应的层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交会图上呈现不同分布区,根据不同的分布区分别代表不同渗透性质的储层,分类建立数学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将平均Q因子与渗透率关系应用于地震剖面各个位置,得到各个位置的渗透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先要对地震剖面储层内的每一个点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确定其与哪一个数学关系对应,再采用对应的数学关系计算其渗透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判断类别的方法是:对于储层中的某个位置,取其上下连续的一段地震波形,与建立数学关系所用的每口钻井对应的那段地震波形进行比较,若两段地震波形最接近,说明该位置即与该井所属的类别相同,则以该类别的关系计算该位置的渗透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计算出储层中每一个数据点的渗透率,得到整个储层的渗透率。
CN201710866399.5A 2017-09-22 2017-09-22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Active CN107589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6399.5A CN107589458B (zh) 2017-09-22 2017-09-22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66399.5A CN107589458B (zh) 2017-09-22 2017-09-22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9458A CN107589458A (zh) 2018-01-16
CN107589458B true CN107589458B (zh) 2019-07-02

Family

ID=6104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6399.5A Active CN107589458B (zh) 2017-09-22 2017-09-22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8945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518A (zh) * 2014-09-04 2016-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质心频率与频谱比联合的井中地震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CN105954801A (zh) * 2016-06-12 2016-09-2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频变属性的储层渗透率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36572B1 (fr) * 2002-02-27 2004-06-04 Earth Resource Man Services Er Procede pour la determination d'un indice de qualite spatiale de donnees regionalisees
BR112014017258B1 (pt) * 2012-01-13 2022-03-29 Ingrain, Inc Método para avaliar um reservatório e sistema para avaliar um reservatóri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518A (zh) * 2014-09-04 2016-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质心频率与频谱比联合的井中地震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CN105954801A (zh) * 2016-06-12 2016-09-2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频变属性的储层渗透率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4+5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李成 等;《石油实验地质》;20151130;第37卷(第6期);第729-236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9458A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230B (zh) 油藏水淹层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04564041B (zh)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4360415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方法
CN102455438B (zh)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体积预测方法
CN110162922A (zh) 一种水驱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综合识别方法
CN104747185A (zh)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N102041995A (zh) 复杂油藏水淹状况监测系统
CN104636819A (zh) 一种利用储层有效厚度加权系数进行储层定量产能预测的方法
CN104899411B (zh) 一种储层产能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2830442B (zh) 一种预测预报煤层气产能的潜力系数分区方法
CN107102377B (zh) 定量预测致密砂岩油气有利勘探区的方法
CN106150477A (zh) 一种确定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CN110162851A (zh) 一种电缆地层测试泵抽数值模拟及其过程的数值校正方法
US20110276270A1 (en) Method to determine current gas saturation in a near-wellbore zone in a volatile oil formation
CN103376468A (zh) 基于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算法的储层参数定量表征方法
CN105804737A (zh) 一种基于迭代算法求解地层孔隙度的方法
CN104790943B (zh) 油气储层含油性与孔隙性综合指数计算及储层判断方法
CN110295894A (zh) 一种建立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的方法
CN105484725A (zh) 一种钻井井下异常监测装置
CN107605474B (zh) 一种随钻预测气层产量的方法及装置
RU2009143585A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однородного массивного или многопластового газонефтяного или нефтегазоконденсатн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CN107589458B (zh) 基于地震剖面品质因子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Kamal et al. Use of transient testing in reservoir management
CN104675391B (zh) 计算地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09116440B (zh) 致密灰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