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984B -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6984B
CN107576984B CN201710622806.8A CN201710622806A CN107576984B CN 107576984 B CN107576984 B CN 107576984B CN 201710622806 A CN201710622806 A CN 201710622806A CN 107576984 B CN107576984 B CN 107576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forward modeling
reservoir
waveform
reservoir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28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6984A (zh
Inventor
卢刚臣
马跃华
朱木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228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6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6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6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基于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利用非储层样本替换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基于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根据第一正演波形和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量较小,准确性较高,可以为属性的提取选择更加合理的时窗。

Description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属性可以指的是将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从而得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地震属性可以包括:振幅、相位、频率等多种属性类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预测岩性和储层性质分析等方面。地震振幅属性的提取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地震解释层位的准确性、时窗的大小和位置。因此,如何选取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大小和位置是确定储层分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采用现有方法确定时窗时,一般可以利用人为判断和多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并且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为判断和多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时窗时,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且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利用所述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计算所述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所述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分别将所述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所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包括:计算所述第一正演波形与所述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一反射系数;
相应的,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的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二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二反射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包括:根据所述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获取所述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样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第一波形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第二样本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第二波形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时窗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振幅响应获取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之后,获取所述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振幅属性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所述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储层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所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窗位置确定模块包括: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正演波形与所述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时窗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波形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反射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第一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一反射系数;
相应的,所述第二波形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反射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第二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二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二反射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样本确定模块包括:样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地震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井震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样本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其次,基于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利用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基于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最后根据第一正演波形和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本申请利用已知样本井的砂体发育程度,通过数值正演模拟去砂实验,分析实际中砂体发育程度与地震响应的变化,进而选择合理的时窗进行属性提取,和现有技术相比,工作量较小,准确性较高,可以为属性的提取选择更加合理的时窗,最终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储层分布结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样本井合成地震记录及砂体编号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三种波阻抗模型示意图,其中,图3中(a)部分为原始波阻抗模型,图3中(b)部分为去除①号砂体(储层)波阻抗模型,图3中(c)部分为去除②号砂体(储层)波阻抗模型;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正演波形对比示意图,其中,图4中(a)部分为原始波形;图4中(b)部分右图为原始波形和去除①号砂体的正演波形,左图为原始和去除①号砂体的波形之差;图4中(c)部分右图为原始波形和去除②号砂体的正演波形,左图为原始和去除②号砂体的波形之差;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确定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的时窗时,由于采用人为判断和多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所导致的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并且准确性较差的缺陷,发明人提出了利用样本井的储层发育程度,基于去除某段地层中储层前后所得到的第一正演波形以及第二正演特征来确定储层敏感位置,从而得到工区中储层所对应的时窗位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对工区内所有样本井进行分析并分类,建立井样本集。其中,该样本集可以包括第一储层样本、非储层样本,并确定该第一储层样本在样本井中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上述第一储层样本以及第二储层样本均指的是储层样本,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道”的含义是两道或两道以上。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可以包括:
S1-1:根据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
S1-2:获取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
S1-3:根据测井数据以及地震数据,对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通过井震标定可以建立样本井与地震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记录第一储层样本的响应位置以及响应特征。该响应特征可以包括:波形形态、振幅以及频率。
S1-4: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样本井中的第一储层样本位置。相应的,也可以确定出非储层样本位置。其中,该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对应的储层样本具有地震响应,该地震响应在样本井中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位置,从而可以建立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之间的联系,为之后寻找合理的第一储层样本位置打下基础。
S102:基于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波阻抗模型以及第一正演波形分别表示波阻抗模型以及正演波形,在前面加上第一只是为了和下面步骤中的第二正演波形以及第二波阻抗模型进行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具体的,基于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可以包括:
S2-1:基于上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S2-2:根据该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第一反射系数。
S103:利用非储层样本替换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S101中所得到的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将S101中所得到的非储层样本替换至该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从而可以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具有地震响应的储层可能是多段的,所以用户可以根据具有地震相应的储层段数对样本井进行编号,然后利用该样本井中临近储层位置的非储层样本替换相应编号处的第一储层样本,从而可以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当然,如果具有地震相应的储层只存在一段,那么用户不进行编号,直接进行替换,从而可以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S104:基于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第二波阻抗模型,并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其中,上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中未进行替换的位置处的波阻抗值和原始第一波阻抗值相同,进行替换的位置处的波阻抗值用该储层样本位置临近层位的非储层波阻抗值充填。
具体的,根据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的方法和S102中类似,可以包括:
S4-1:基于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S4-2:根据第二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第二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第二反射系数。
通过上述S102至S104中正演得到的第一正演波形以及第二正演波形,
S105:根据第一正演波形和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可以利用第一正演波形和第二正演波形进行对比来分析储层的敏感响应位置及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出时窗位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1-1:计算第一正演波形与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
S5-1-2:将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2-1:计算第一正演波形与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比值;
S5-2-2:将比值大于1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时窗位置可以为上半波峰、下半波谷、上弦波等,只要满足上述实施例中差值或者比值要求的波形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在计算地震振幅属性时,仅需要计算时窗位置处的地震振幅属性,然后根据时窗位置内的地震振幅属性来确定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这样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工作量较小,并提高了计算效率。
具体的,确定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3-1:获取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
S5-3-2:计算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
S5-3-3:分别将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得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该储层分布情况绘制储层预测平面图。
本申请通过数值正演模拟的方法对储层的准确地震响应位置给出了较合理的解答。这样就可以为地震属性提取时时窗的选择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时窗,从而使地震属性在储层预测方面更加高效和准确。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进行具体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本例中,确定某地区的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的时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研究区内所有样本井进行分析并分类,建立井样本集:储层、非储层;
步骤2:针对储层样本进行井震标定;
步骤3:对井震标定后的具有地震响应的每口样本井目的层位置储层进行编号,如图2中样本井合成地震记录及砂体编号示意图所示,图2表示样本井中的各类地质曲线(地层伽马射线、伽马测井曲线、深度以及岩性曲线),图2中纵坐标表示样本井深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用户在样本井某深度处选取了两处储层,对两处储层进行编号,分别为①号和②号;
步骤4:利用每口样本井的实际测井曲线数值,建立每口样本井相应的波阻抗模型。本实例中需建立3个模型:未去砂模型,去除①号储层的模型以及去除②号储层的模型。其中,去除储层后的波阻抗值用该井临近层位的非储层波阻抗值替换。如图3所示的三种波阻抗模型,图3(a)为原始波阻抗模型,图3(b)为去除①号砂体(储层)波阻抗模型,图3(c)为去除②号砂体(储层)波阻抗模型。该实施例中,储层指的可以是砂体,当然,储层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岩石,如:碳酸盐岩、白云岩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5:对三个波阻抗模型利用褶积的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得到3条正演波形,如图4所示的正演波形对比图,其中,图4(a)为原始波形;图4(b)中右图为原始波形和去除①号砂体的正演波形,左图为原始和去除①号砂体的波形之差;图4(c)中右图为原始波形和去除②号砂体的正演波形,左图为原始和去除②号砂体的波形之差。从去砂波形与原始波形进行对比并做差来分析储层的敏感响应位置及特征。该实例分析得到的结果是:①储层、②储层最敏感变化时窗为上半波峰,并且存在砂层时振幅更强。利用上半波峰时窗进行振幅属性提取得到研究区的储层预测平面图。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第一样本确定模块501、第一波形建立模块502、第二样本确定模块503、第二波形建立模块504、时窗位置确定模块505,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样本确定模块501,可以用于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第一波形建立模块502,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第二样本确定模块503,可以用于利用所述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第二波形建立模块504,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时窗位置确定模块505,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振幅响应获取模块,可以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之后,获取所述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
振幅属性计算模块,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所述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
储层分布确定模块,可以用于分别将所述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所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窗位置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差值计算单元,可以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正演波形与所述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
时窗确定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波形建立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反射系数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第一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一反射系数;
相应的,所述第二波形建立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反射系数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第二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二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二反射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样本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样本确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
地震数据获取单元,可以用于获取所述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
井震标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
样本位置确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首先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其次,基于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利用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基于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最后根据第一正演波形和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本申请利用已知样本井的砂体发育程度,通过数值正演模拟去砂实验,分析实际中砂体发育程度与地震响应的变化,进而选择合理的时窗进行属性提取,和现有技术相比,工作量较小,准确性较高,可以为属性的提取选择更加合理的时窗,最终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储层分布结果。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计算/判断等获取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单元、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利用所述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
计算所述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所述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
分别将所述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所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正演波形与所述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一反射系数;
相应的,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的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计算雷克子波与所述第二反射系数的褶积,获得第二正演波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
获取所述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
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6.一种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样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工区内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第一储层样本以及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第一波形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一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第二样本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非储层样本替换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处的第一储层样本,得到替换后的第二储层样本;
第二波形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储层样本测井数据建立的第二波阻抗模型,正演得到第二正演波形;
时窗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其中,确定出的时窗位置用于计算地震振幅属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振幅响应获取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正演波形和所述第二正演波形,确定出时窗位置之后,获取所述工区内待测地层的多道地震数据所对应的多道地震振幅响应;
振幅属性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多道地震振幅响应在所述时窗位置内的多道振幅属性值;
储层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多道振幅属性值各道振幅属性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待测地层范围,作为所述待测地层的储层分布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窗位置确定模块包括:
差值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正演波形与所述第二正演波形之间的差值;
时窗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差值大于零时所对应的时窗位置作为地震振幅属性计算时的时窗位置。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形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反射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一反射系数;
第一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射系数按照以下公式正演得到第一正演波形:
x(t)=W(t)*R(t)
上式中,x(t)表示所述第一正演波形,W(t)表示雷克子波,R(t)表示所述第一反射系数;
相应的,所述第二波形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反射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阻抗模型计算得到第二反射系数;
第二正演波形计算单元,具体用于计算雷克子波与所述第二反射系数的褶积,获得第二正演波形。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样本确定模块包括:
样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样本井中的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样本井中的非储层样本以及第一储层样本;
地震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样本井中的地震数据;
井震标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样本井进行井震标定;
样本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井震标定后的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储层样本位置。
CN201710622806.8A 2017-07-27 2017-07-27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576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2806.8A CN107576984B (zh) 2017-07-27 2017-07-27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22806.8A CN107576984B (zh) 2017-07-27 2017-07-27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984A CN107576984A (zh) 2018-01-12
CN107576984B true CN107576984B (zh) 2019-05-07

Family

ID=6103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2806.8A Active CN107576984B (zh) 2017-07-27 2017-07-27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69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8665B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小断层影响因子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835098B (zh) * 2021-01-05 2024-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储能系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313A (en) * 1997-09-30 1999-11-02 Trimble Navigaiton Limi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system
CN104133239A (zh) * 2014-07-29 2014-11-0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地震单炮记录目的层时窗的定义方法
CN104280769A (zh) * 2014-07-17 2015-01-14 赵卫军 厚层泥岩中独砂层在地震上时窗的大小及位置确定
CN105866840A (zh) * 2016-04-07 2016-08-17 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厚层泥岩中独砂层在地震上时窗的大小及位置确定方法
CN106371139A (zh) * 2016-08-16 2017-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层段振幅属性识别岩性油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2307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演约束下波形分类再检索的储层精细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2154B2 (en) * 2009-06-02 2012-12-1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stimating reservoir properties from 4D seismic dat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313A (en) * 1997-09-30 1999-11-02 Trimble Navigaiton Limi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system
CN104280769A (zh) * 2014-07-17 2015-01-14 赵卫军 厚层泥岩中独砂层在地震上时窗的大小及位置确定
CN104133239A (zh) * 2014-07-29 2014-11-0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地震单炮记录目的层时窗的定义方法
CN106842307A (zh) * 2015-12-04 2017-06-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正演约束下波形分类再检索的储层精细预测方法
CN105866840A (zh) * 2016-04-07 2016-08-17 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一种厚层泥岩中独砂层在地震上时窗的大小及位置确定方法
CN106371139A (zh) * 2016-08-16 2017-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层段振幅属性识别岩性油藏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automated time-window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seismic tomography;Alessia Maggi,et al.;《Geophys. J. Int.》;20091231;第257-281页
一种变时窗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及其应用;王春明,等;《中国海上油气》;20111031;第303-306页
分时窗提取地震子波及在合成地震记录中的应用;冯晅,等;《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0331;第71-77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984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0334B (zh) 一种预测储层分布的方法及装置
US8213261B2 (en) Method for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volumes in the domains of depth, time, and age
CA262081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ing permeability pathways of geologic fluid reservoirs using seismic emission tomography
WO2019062655A1 (zh)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772579B (zh) 一种薄煤层中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和装置
EA017246B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делей коллектор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х стратиграфических колонок
CN111596978A (zh) 用人工智能进行岩相分类的网页显示方法、模块和系统
CN108445538B (zh) 基于反射地震资料建立深度域层q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97130B (zh) 钻井方法和装置
CN102749647B (zh)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CN109115987A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流体因子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5652323A (zh) 一种储层预测方法
CN107576985B (zh) 一种地震反演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25900A (zh) 一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CN109188520A (zh) 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205239A (zh) 一种储层物性参数建模方法和装置
CN103439740A (zh) 基于偶极地震子波多重积分的相对阻抗预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76984B (zh) 地震振幅属性提取过程中时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501872B (zh) 一种裂缝储层地应力特征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505713A (zh)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
CN105301638B (zh)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42316B (zh) 裂缝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6501851B (zh) 一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装置
Guerreiro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of a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CN107688197B (zh) 薄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