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407A -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6407A
CN107576407A CN201610523573.1A CN201610523573A CN107576407A CN 107576407 A CN107576407 A CN 107576407A CN 201610523573 A CN201610523573 A CN 201610523573A CN 107576407 A CN107576407 A CN 107576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verhead line
measurement compon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low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35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定辉
董选昌
许继葵
张耿斌
雷超平
郝金宝
刘刚
李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6105235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6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6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框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均固定于框架上,第一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第二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第三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一侧;框架用于支撑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在架空线的三个不同方向上进行温度的测量,从而实现架空线温度的实时测量,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用户的用电量日益上升。然而输电导线载流量有限,电网的工程建设速度赶不上负荷的递增。由此引申出导线增容的技术,通过控制输电导线温度,使输电导线不致于过热而降低使用寿命。
输电导线包括架空线和地埋线。一般的架空线都应当满足如下形式的热平衡方程:
QR+Qt=Ql+Qf (1);
由于导体的焦耳热公式为:
QR=I2R (2);
联系公式(1)和(2)可以得到:
其中,QR代表单位长度架空线产生的焦耳热,Qt代表单位长度架空线所受到的太阳辐射量,Ql代表单位长度架空线的对流散热量,Qf代表单位长度架空线的辐射散热量,I表示架空线的载流量,R表示架空线的电阻值。
从公式(3)中可以看到,架空线的载流量与架空线的吸热和散热关系密切相关,增大载流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大架空线的散热量,而架空线的散热中最主要的是对流散热,对流散热与架空线的表面温度关系密切,因此通常需要获取架空线的周围温度。
传统的获取架空线周围温度的方法,通常是采用仿真和数值计算等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架空线周围的温度场情况。然而,实际运行的架空线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复杂,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温度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温度测量准确度高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一种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框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所述第一测温组件、所述第二测温组件和所述第三测温组件均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所述第二测温组件位于所述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所述第三测温组件位于所述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一侧;
所述第一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温度,所述第二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温度,所述第三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的温度。
上述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框架用于支撑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分别位于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和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一侧,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在架空线的三个不同方向上进行温度的测量,从而实现架空线温度的实时测量,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正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框架110、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均固定于框架110上,第一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第二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第三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所在水平面上一侧。
第一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的温度,第二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架空线200远离地面一侧的温度,第三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架空线200所在水平面上的温度。框架110用于支撑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使得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固定保持在架空线200的周围进行温度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框架110为熔点高于预设温度的塑料框架或着火点高于预设温度的纸质框架。其中,预设温度指预估测的架空线200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通过设置熔点高于预设温度的塑料框架或者着火点高于预设温度的纸质框架,可以保证框架110不会因架空线200温度过高而熔化变形,提高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的耐热性和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框架110的枝干为圆形。具体地,框架110的枝干可以为直径等于5mm(毫米)的圆形枝干。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110的枝干也可以为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框架110的至少两个下方测温仪,各下方测温仪均位于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且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不相等。因此,使用一个第一测温组件即可测量架空线200的下方多个不同垂直距离处的温度,测量覆盖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测温组件包括两个下方测温仪。两个下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分别为0.1厘米和1厘米。如此,可以检测架空线200下方0.1厘米处和1厘米处的温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测温组件包括的两个下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距离可以根据测量需要设置为其他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下方测温仪包括下方热电偶丝1311和下方显示仪,下方热电偶丝1311固定于框架110且连接下方显示仪,下方热电偶丝1311位于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感温触头与架空线200的距离为下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下方热电偶丝1311作为下方测温仪的测温元件对架空线200下方进行温度测量,下方显示仪用于对热电偶丝测量的温度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以便工作人员查看。采用下方热电偶丝1311作为测温元件,成本低,且使用方便,利用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刚性将下方热电偶丝1311缠绕固定在框架110上即可,不需要使用时可随时拆卸,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感温触头与架空线200之间没有其他物体遮挡,测量误差小,准确性高。
本实施例中,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延伸方向与架空线200平行。根据无限长架空线200的对流传热的对称性,放置与架空线200平行的下方热电偶丝1311,测温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下方热电偶丝1311为T型热电偶丝。T型热电偶丝测温效果好,精度高,可以进一步提高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的测温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下方热电偶丝1311为Ⅰ级精度T型热电偶丝。Ⅰ级精度T型热电偶丝误差度数为±0.5℃,测量范围-40℃-+125℃,通过使用Ⅰ级精度T型热电偶丝,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测温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下方显示仪为无纸温度记录仪。无纸温度记录仪具体具有多路输入,可以同时连接多个下方热电偶丝1311,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多个下方热电偶丝1311均连接到同一个无纸温度记录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下方热电偶丝1311也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的下方显示仪。
本实施例中,下方显示仪为SY5000无纸温度记录仪。SY5000无纸温度记录仪含有40路通道,能够采集多路信号的温度进行存储,进一步减少器件使用以降低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测温组件的下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不相等。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测温组件,可以实现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多个不同垂直距离处的温度测量,测量覆盖范围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各第一测温组件的下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相等,且各第一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此时多个第一测温组件可以实现与架空线200垂直距离相同、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量,同样具有测量覆盖范围广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框架110的至少两个上方测温仪,各上方测温仪均位于架空线200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且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不相等。因此,使用一个第二测温组件即可测量架空线200的上方多个不同垂直距离处的温度,测量覆盖范围广。
在一实施例中,上方测温仪包括上方热电偶丝1511和上方显示仪,上方热电偶丝1511固定于框架110且连接上方显示仪,上方热电偶丝1511位于架空线200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上方热电偶丝1511的感温触头与架空线200的距离为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上方热电偶丝1511作为上方测温仪的测温元件对架空线200上方进行温度测量,上方显示仪用于对上方热电偶丝1511测量的温度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以便工作人员查看。
本实施例中,上方热电偶丝1511与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摆放方式相同,均与架空线200平行,多个上方热电偶丝1511均连接到同一个上方显示仪,在此不做赘述。具体地,多个上方热电偶丝1511连接的上方显示仪与多个下方热电偶丝1311连接的下方显示仪为同一个,可减少使用的显示仪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测温组件有多个,各第二测温组件的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均不相等。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测温组件,可以实现架空线200远离地面一侧多个不同垂直距离处的温度测量,测量覆盖范围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各第二测温组件的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相等,且各第二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此时多个第二测温组件可以实现与架空线200垂直距离相同、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量,同样具有测量覆盖范围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第二测温组件的数量为3个,各第二测温组件均分别包括两个上方测温仪。第一个第二测温组件的两个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为0.1厘米和1厘米,第二个第二测温组件的两个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为3厘米和5厘米,第三个第二测温组件的两个上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10厘米和17厘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框架110的至少两个侧方测温仪,各侧方测温仪均位于架空线200所在水平面上一侧,且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不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测温组件有多个,各第三测温组件的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均不相等。因此,使用一个第三测温组件即可测量架空线200一侧多个不同水平距离处的温度,测量覆盖范围广。
在一实施例中,侧方测温仪包括侧方热电偶丝1711和侧方显示仪,侧方热电偶丝1711固定于框架110且连接侧方显示仪,侧方热电偶丝1711位于架空线200所在水平面上一侧,侧方热电偶丝1711的感温触头与架空线200的距离为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侧方热电偶丝1711作为侧方测温仪的测温元件对架空线200侧方进行温度测量,侧方显示仪用于对侧方热电偶丝1711测量的温度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以便工作人员查看。
本实施例中,侧方热电偶丝1711与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摆放方式相同,均与架空线200平行,多个侧方热电偶丝1711均连接到同一个侧方显示仪,在此不做赘述。具体地,多个侧方热电偶丝1711连接的侧方显示仪与多个下方热电偶丝1311连接的下方显示仪、多个上方热电偶丝1511连接的上方显示仪为同一个,可减少使用的显示仪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测温组件有多个,各第三测温组件的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均不相等。通过设置多个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实现架空线200一侧多个不同水平距离处的温度测量,测量覆盖范围广。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各第三测温组件的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相等,且各第三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200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此时多个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实现与架空线200水平距离相同、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量,同样具有测量覆盖范围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第三测温组件的数量为2个,各第三测温组件均分别包括两个侧方测温仪。第一个第三测温组件的两个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为0.1厘米和1厘米,第二个第三测温组件的两个侧方测温仪与架空线200的测温距离为3厘米和5厘米。
在一实施例中,框架110为空心框架。本实施例中,下方热电偶丝1311、上方热电偶丝1511和侧方热电偶丝1711可以穿插在框架110上,并从框架110的一个端口引出。参考图2,框架110能够固定在架空线200上,框架110引出的端口与架空线200的上表面的距离为5cm。具体地,框架110上引出下方热电偶丝1311、上方热电偶丝1511和侧方热电偶丝1711的部位使用带有圆孔的塑料板堵住,并且将下方热电偶丝1311、上方热电偶丝1511和侧方热电偶丝1711穿过圆孔,以此进行更好的固定。圆孔的直径大小取决于从该圆孔穿过的下方热电偶丝1311、上方热电偶丝1511和侧方热电偶丝1711的直径大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组件的个数为1个,第二测温组件的个数为3个,第三测温组件的个数为2个,且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二测温组件分别包括两个下方测温仪、两个上方测温仪和两个侧方测温仪。三个第二测温组件的上方热电偶丝1511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3cm、5cm和3cm、3.9cm和3cm;两个第三测温组件的侧方热电偶丝1711的长度分别为5cm和3cm、3.9cm和3cm,一个第一测温组件的下方热电偶丝1311的长度为3.9cm、3cm。两个测温仪的下方热电偶丝1311相互缠绕固定形成一个“T”形的分叉,然后沿着每个大于3cm的分叉的末端量出3cm的距离并且弯折成直角两根下方热电偶丝1311相互平行,如图1-3所示。如此,得到所有的测量位置与架空线200的距离为:
上方:0.1cm、1cm、3cm、5cm、10cm、17cm。
侧方:0.1cm、1cm、3cm、5cm。
下方:0.1cm、1cm。
上述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框架110用于支撑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分别位于架空线200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和架空线200所在水平面上一侧,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可以在架空线200的三个不同方向上进行温度的测量,从而实现架空线200温度的实时测量,准确度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第一测温组件、第二测温组件和第三测温组件,所述第一测温组件、所述第二测温组件和所述第三测温组件均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测温组件位于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所述第二测温组件位于所述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所述第三测温组件位于所述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一侧;
所述第一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温度,所述第二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温度,所述第三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两个下方测温仪,各所述下方测温仪均位于所述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且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测温仪包括下方热电偶丝和下方显示仪,所述下方热电偶丝固定于所述框架且连接所述下方显示仪,所述下方热电偶丝位于所述架空线靠近地面一侧的正方向,所述下方热电偶丝的感温触头与所述架空线的距离为所述下方测温仪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热电偶丝为T型热电偶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显示仪为无纸温度记录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两个上方测温仪,各所述上方测温仪均位于所述架空线远离地面一侧的正方向,且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二测温组件的上方测温仪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均不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测温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两个侧方测温仪,各所述侧方测温仪均位于所述架空线所在水平面上一侧,且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不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测温组件有多个,各所述第三测温组件的侧方测温仪与所述架空线的测温距离均不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熔点高于预设温度的塑料框架或着火点高于所述预设温度的纸质框架。
CN201610523573.1A 2016-07-04 2016-07-04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7576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3573.1A CN107576407A (zh) 2016-07-04 2016-07-04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3573.1A CN107576407A (zh) 2016-07-04 2016-07-04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407A true CN107576407A (zh) 2018-01-12

Family

ID=6104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3573.1A Pending CN107576407A (zh) 2016-07-04 2016-07-04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64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4815A1 (de) * 2005-03-09 2006-09-14 Imks Innovative Mess- Und Kontrollsysteme Gmbh Überwachung des belastungsverhaltens von hochspannungsfreileitungen
CN10268013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温度及载流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2818643A (zh) * 2012-07-11 2012-12-1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
CN202836786U (zh) * 2012-08-10 2013-03-27 安徽埃克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式漏钢预报热电偶
CA2864764A1 (fr) * 2012-03-12 2013-09-19 Nexans Cable de transport electrique en particulier pour ligne aerien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4815A1 (de) * 2005-03-09 2006-09-14 Imks Innovative Mess- Und Kontrollsysteme Gmbh Überwachung des belastungsverhaltens von hochspannungsfreileitungen
CN102680132A (zh) * 2011-03-17 2012-09-19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温度及载流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CA2864764A1 (fr) * 2012-03-12 2013-09-19 Nexans Cable de transport electrique en particulier pour ligne aerienne
CN102818643A (zh) * 2012-07-11 2012-12-1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
CN202836786U (zh) * 2012-08-10 2013-03-27 安徽埃克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式漏钢预报热电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9888B (zh) 一种利用微带线法校准近场探头修正因子的系统及方法
CN104048776B (zh) 用于三维温度梯度的多信道热电偶补偿
CN105698963B (zh) 基于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电缆导体温度测量系统及算法
US20150100267A1 (en) Heat Transfer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Method
US20100312498A1 (en) Three Dimensional Air Flow Sensors for Data Center Cooling
CN105466326B (zh) 一种采用电导探针测量液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7255534B (zh) 一种热电阻测温仪的误差测量方法
CN107300364A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敷设方法
CN102478439A (zh) 温度检测装置用自动校准系统
CN111458049A (zh) 一种阵列式柔性温度传感器无线采集系统
CN110174526A (zh) 一种热式光纤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Liu et al. Measurements of wind speed and convective coefficient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a low-rise building
CN106441369A (zh) 光纤环的测试系统
US20180368702A1 (en) Sensor arrangement and catheter comprising a sensor arrangement
CN105628242A (zh) 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和梯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12451A (zh) 常温输出端口微波变温噪声源
CN107576407A (zh) 架空线温度检测装置
CN105973499A (zh) 一种外覆绝缘材料导体的温度测量方法
Torzyk et al. Second-harmonic contactless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RMS current using a standard infrared camera
CN108956686A (zh) 一种非规则固体壁面实时传热量的测量方法
CN103336024A (zh)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系统
CN203364999U (zh) 一种地源井温度测量系统
CN203217007U (zh) 拉管敷设中电缆载流量的监测装置
CN206223808U (zh) 一种气体流速传感器
CN110108751A (zh) 一种可测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触觉传感器及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