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0944A - 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0944A
CN107560944A CN201710715320.9A CN201710715320A CN107560944A CN 107560944 A CN107560944 A CN 107560944A CN 201710715320 A CN201710715320 A CN 201710715320A CN 107560944 A CN107560944 A CN 107560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material
horizontal stripe
rectangular frame
contour line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53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0944B (zh
Inventor
韩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韩少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韩少鹏 filed Critical 韩少鹏
Priority to CN2017107153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0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0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0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0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0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具体工程几何相似的物理模型,实现对于围岩变形实验检测,从而确定围岩的变形特性,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论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中,在围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能够准确反映地质体固化时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还避免了竖直铸板法将模型材料成型时导致固化中的变形也相应增加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地质体模拟实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是由不同的矿物组合构成,而各种各样的岩石则是构成岩体的基础。岩体是整个地质体的一部分,由于构造作用、风化、变质等原因,岩体内部形成许多结构面,它把岩体分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岩块,整个岩体在某个初始应力状态下处于一定的相对平衡状态。
由于工程力的作用破坏了岩体原先的初始状态,使结构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原有岩体受到影响。受到影响范围内的那部分岩(土)体,即称之为围岩。结构工程在开挖之前,岩体处于一定的应力平衡状态,开挖使围岩发生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施工过程中因围岩应力状态的变化大,或因岩体强度低,以致围岩适应不了回弹应力和重分布的应力的作用而丧失其稳定性。此时,如果不加固或者虽然加固但未保证其质量,都会引起围岩的破坏,对工程的施工和营运造成危害。
围岩的性质是决定支护类型、支护时机以及支护的应力、应变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选用衬砌支护合理参数的基础。具体的说,围岩的结构特征、完整状态、围岩强度、地下水作用、蠕变等因素使得修筑工程的地质环境千变万化,对各种围岩的特性进行研究是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涉及地质力学、土木工程等多领域交叉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实验或测量、理论研究、模型实验等。相对前两者,模型实验可在短期内通过实验室环境对相似材料的力学特点进行研究,并且能较好的进行模型设计、实验条件选择及多因素综合模拟,可有效反映真实环境下的岩体蠕变规律。
与原型的力学实验相比,相似实验耗时少、费用少、样品设计及制作简单,是研究岩体工程的有效手段。在实验室环境下,可以较好的对模型材料的配比、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整控制,以使相似材料更好反映原型材料的蠕变规律。确定相似料后,进行模型相似实验。通过相似准则对相似实验的结果进行研究,以揭示原型的相似规律。
在研究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水平铸板法形成模型材料,但是其在制备过程中竖向高度都是一样的,在物理力学性质上不具有深度上差异并导致不能正确反映实际位移方向和相对大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201110309194.X的发明专利中,提出来一种模拟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验装置,采用竖直铸板法进行在竖向进行模型体的一体成型制备,从而能够准确反映地质体固化时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但是由于采用竖直铸板法仅能够将模型材料一次成型,而模型材料体积越大其在固化中的变形也相应增加,导致对于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其在生成开挖轮廓线时,需要将侧面玻璃板取出进行加工,从而导致模型材料在生成开挖轮廓线没有横向压力,从而实验影响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201110309194.X的改进,提供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包括:(1)根据需要检测的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用于模拟的矩形框架的规格;(2)根据矩形框架的参数,确定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以及高度;(3)根据矩形框架的高度以及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4.1)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4.2)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4.3)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重复步骤(4.2)以及(4.3)直到矩形框架内形成竖向软材料模板;(5)在竖向软材料模版上生成开挖轮廓线;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优选的,所述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与矩形框架的底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横条模具的高度为所述矩形框架高度的1/N,N为大于20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4.3)中,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后,在其上方设置多条标准软材料横条,直到到达矩形框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软材料由明胶、甘油和水熔融而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还根据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软材料中各种组分的比例。
作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包括:(1)根据需要观察的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用于模拟的矩形框架的规格;(2)根据矩形框架以及轮廓线的参数,确定竖向软材料部以及轮廓线部;所述竖向软材料部仅设置软材料,所述轮廓线部设置轮廓线板以及软材料;(3)根据竖向软材料部参数,确定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以及高度;(4)根据竖向软材料部的高度以及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5.1)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5.2)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5.3)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5.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重复步骤(5.2)以及(5.3)直到矩形框架内形成竖向软材料部;(6)将轮廓线板设置于轮廓线模具中,注入熔融状态的软材料后固结成轮廓线部;(7)在竖向软材料部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轮廓线部放置入矩形框架,使轮廓线部与竖向软材料部固化成竖向软材料模板;(8)通过矩形框架上方开口将所述轮廓线板以及轮廓线板上方的软材料取出,形成开挖轮廓线;(9)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优选的,所述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与矩形框架的底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横条模具的高度为所述竖向软材料部高度的1/N,N为大于20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5.3)中,将(5.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后,在其上方设置多条标准软材料横条,直到到达矩形框架的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取其他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1)根据需要检测的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用于模拟的矩形框架的规格;(2)根据矩形框架的参数,确定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以及高度;(3)根据矩形框架的高度以及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4.1)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4.2)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4.3)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重复步骤(4.2)以及(4.3)直到矩形框架内形成竖向软材料模板;(5)在竖向软材料模版上生成开挖轮廓线;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其中,步骤(1)中,矩形框架作为需要检测的软岩地质体的模拟模型,其按照相似模型比例设置。矩形框架中的相似软材料由明胶、甘油和水熔融而成,根据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软材料中各种组分的比例。明胶、甘油和水的比例可以是10~20:20~30:50~60。
矩形框架可以是金属框架或者是木质框架,用于在其内容纳软材料模板,其竖向设置,底面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面封闭。矩形框架的未封闭的另外两个相对侧面设置侧面玻璃板,用于观测围岩变形。可以将侧面玻璃板进行钢化处理,从而增加其强度。玻璃板与框架的连接可以采用常规的连接方式例如使用螺丝固定连接。
步骤(2)中,横条模具用于在其内生成软材料横条,软材料横条用于在矩形框架内固结成用于实验的软材料模板。横条模具的底面和侧面封闭,底面形状与矩形框架的底面形状相同,高度为矩形框架高度的1/N,N为大于20的整数,从而在横条模具内形成的软材料横条的高度为矩形框架高度的1/N,将N个软材料横条依次固结在矩形框架内,即能够形成用于实验的软材料模板。
步骤(3)中,基于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位于矩形框架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具体的矩形框架内第i条软材料横条压强为P=ρg(H-hi),其中H为矩形框架高度, hi为该软材料横条的中心高度。
步骤(4.1)中,横条模具的底面和侧面封闭,顶面通过液压成型部施加压强,从而横条模具内生成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
步骤(4.2)中,横条模具的底面和侧面封闭,顶面通过液压成型部施加压强,从而横条模具内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
步骤(4.3)中,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其中,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后,在其上方设置多条标准软材料横条,直到到达矩形框架的顶部,从而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时,其压强与最终状态的压强一致。在步骤(4.3)进行填充熔融体软材料前,将标准软材料横条从矩形框架中取出。优选的,所述标准软材料横条的高度为横条模具生成的软材料横条的2倍。
步骤(5)中,在竖向软材料模版上生成开挖轮廓线;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可以通过例如分别取出两侧玻璃板,使用工具切除两个开挖轮廓线的方式,形成开挖轮廓线。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设置,能够实现准确反映地质体固化时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避免了竖直铸板法将模型材料成型时导致固化中的变形也相应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包括:(1)根据需要观察的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用于模拟的矩形框架的规格;(2)根据矩形框架以及轮廓线的参数,确定竖向软材料部以及轮廓线部;所述竖向软材料部仅设置软材料,所述轮廓线部设置轮廓线板以及软材料;(3)根据竖向软材料部参数,确定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以及高度;(4)根据竖向软材料部的高度以及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5.1)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5.2)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5.3)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5.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重复步骤(5.2)以及(5.3)直到矩形框架内形成竖向软材料部;(6)将轮廓线板设置于轮廓线模具中,注入熔融状态的软材料后固结成轮廓线部;(7)在竖向软材料部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轮廓线部放置入矩形框架,使轮廓线部与竖向软材料部固化成竖向软材料模板;(8)通过矩形框架上方开口将所述轮廓线板以及轮廓线板上方的软材料取出,形成开挖轮廓线;(9)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其中,步骤(1)矩形框架,侧面玻璃板以及软材料参数的设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步骤(2)中,基于轮廓线高度以及矩形框架高度确定竖向软材料部以及轮廓线部,竖向软材料部仅设置软材料,轮廓线部设置轮廓线板以及软材料,轮廓线部的高度与轮廓线的高度相同。
步骤(3)中,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与矩形框架的底面形状相同,高度为竖向软材料部高度的1/N,N为大于15的整数。
步骤(4)中,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3)相同。
步骤(6)中,通过轮廓线部生成部生成轮廓线部。轮廓线部生成部,包括轮廓线板以及轮廓线模具。轮廓线板为形状与轮廓线相同的板材组合而成,可以使用塑料或者金属制作轮廓线板。轮廓线模具为长方形模具,其水平设置,高度与轮廓线板矩形框架宽度相同,一端侧板可调节,将可调节侧板调节为轮廓线的高度,将轮廓线板设置于轮廓线模具中,注入熔融状态的软材料后固结成轮廓线软材料部。
步骤(8)中,在轮廓线板高于软材料位置设置有横向提手,围岩变形生成部通过横向提手将所述轮廓线板以及轮廓线板上方的软材料取出,形成开挖轮廓线。通过所述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公开内容之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包括:(1)根据需要检测的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用于模拟的矩形框架的规格;(2)根据矩形框架的参数,确定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以及高度;(3)根据矩形框架的高度以及软材料的密度,计算不同高度的软材料横条的压强;(4.1)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底部的软材料横条,将其置于矩形框架底部;(4.2)基于计算结果,在横条模具施加压强,生成位于矩形框架软材料横条之上的软材料横条;(4.3)在矩形框架的软材料顶面填充一层处于熔融体软材料,将(4.2)生成的软材料横条放置入矩形框架,使上下两层软材料横条固结合并;重复步骤(4.2)以及(4.3)直到矩形框架内形成竖向软材料模板;(5)在竖向软材料模版上生成开挖轮廓线;通过开挖轮廓线的观察点的位置变化,确定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模具的底面形状与矩形框架的底面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围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模具的高度为所述矩形框架高度的1/N,N为大于20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材料由明胶、甘油和水熔融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根据软岩地质体参数确定软材料中各种组分的比例。
CN201710715320.9A 2017-08-20 2017-08-20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Active CN107560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5320.9A CN107560944B (zh) 2017-08-20 2017-08-20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5320.9A CN107560944B (zh) 2017-08-20 2017-08-20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0944A true CN107560944A (zh) 2018-01-09
CN107560944B CN107560944B (zh) 2019-12-10

Family

ID=6097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5320.9A Active CN107560944B (zh) 2017-08-20 2017-08-20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09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964A (zh) * 2021-07-20 2021-10-19 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冲击地压巷道软岩体置换的深度探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799A (en) * 1983-04-26 1985-04-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of measuring material properties of rock in the wall of a borehole
CN102175831A (zh) * 2010-12-30 2011-09-07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用侧盖板
CN202153223U (zh) * 2011-07-22 2012-02-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质软材料的复杂变形的模拟加载及测量系统
CN102507899A (zh) * 2011-10-13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模拟开挖引起围岩(土)变形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验装置
CN202351234U (zh) * 2011-10-13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模拟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799A (en) * 1983-04-26 1985-04-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Method of measuring material properties of rock in the wall of a borehole
CN102175831A (zh) * 2010-12-30 2011-09-07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用侧盖板
CN202153223U (zh) * 2011-07-22 2012-02-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质软材料的复杂变形的模拟加载及测量系统
CN102507899A (zh) * 2011-10-13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模拟开挖引起围岩(土)变形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验装置
CN202351234U (zh) * 2011-10-13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模拟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的实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964A (zh) * 2021-07-20 2021-10-19 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冲击地压巷道软岩体置换的深度探测装置
CN113513964B (zh) * 2021-07-20 2023-03-17 淮北市平远软岩支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冲击地压巷道软岩体置换的深度探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0944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8770B (zh) 一种充填开采岩层位态精准控制设计方法
Jeon et al. Effect of a fault and weak plane on the stability of a tunnel in rock—a scaled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CN107526873A (zh)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坍塌模式识别及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CN103983742B (zh) 煤层覆岩破断煤岩体瓦斯运移及抽采实验系统
CN108763725A (zh) 基于采空区压实效应的工作面开采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
Rawat et al. An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slope stability by soil nailing
Onur et al. Behavior of soil reinforcements in slopes
Tian et al.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failure mechanism for the roadway under deviatoric pressure form mining disturbance
CN111553101A (zh) 一种隧道开挖上覆岩层开裂预报方法及围岩支护方法
CN111767593A (zh) 一种基于地应力场类型确定井下巷道合理布置方位的方法
Zhang et al. Soil arch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slope anchored anti-slide pile
CN111814234A (zh) 一种破碎岩体泄洪隧洞施工处理的方法
CN107560944A (zh) 一种围岩变形实验检测方法
Liu et al. Dynamic response simulation of lining structure for tunnel portal section under seismic load
CN106682267A (zh) 一种潮汐荷载下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的计算方法
Moussaei et al. Physical modeling of soil arching around shallow tunnels in sandy grounds
CN105005667B (zh) 劈裂注浆复合土体等效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计算方法
CN107422099A (zh) 围岩变形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
Al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stress distribution during tunneling in clay stone rock
We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damage to rock surrounding an underground coal roadway excavation
CN108797658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管桩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handouzi et al. Soil Arching and Ground Deformation around Tunnels in Sandy Grounds: Review and New Insights
CN106503360A (zh)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剪设计配筋计算方法
Fei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geosynthetic reinforcement used in pile supported embankments
Amagu et 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Long-Term rock slope deformation at Higashi-Shikagoe limestone quarry, Jap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9

Address after: 430000 No.1 xiajiawan, Shilipu, Hanyang,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054000 Xingtai Province, Gao Qiao Road, No. 79, Hebei

Applicant before: Han Shaope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00 xiajiawan No.1, Shilipu, Hanyang,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xiajiawan No.1, Shilipu, Hanyang,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GEOL ENGINEERING INVEST INS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298, Jiangcheng Avenue, Hany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1, xiajiawan, Shilipu, Hanyang, Wuh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Wuh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