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2292A -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2292A
CN107542292A CN201710647548.9A CN201710647548A CN107542292A CN 107542292 A CN107542292 A CN 107542292A CN 201710647548 A CN201710647548 A CN 201710647548A CN 107542292 A CN107542292 A CN 107542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ventilation duct
pipe
base station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75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475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2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2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2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包括机体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柱、通风机构、热交换机构、出风管、空调和状态指示电路,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转轴、第一圆齿轮、第二转轴、第二圆齿轮、第三转轴、皮带、第二风扇、侧通风管、第三通风管、出风板和主通风管,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箱、水泵、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首先通风机构把高处的冷空气导入热交换机构,在热交换机构中与室内的热通气进行热交换,通过第三通风管是空调中的风从下向上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的堆积状态指示电路中,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机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为了能够保证通信基站正常工作,在通信基站的一旁通常会设有通信基站机房
随着现在通信基站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房内的设备也不断增多,随着设备地长期工作,机房内的热量会迅速升高,特别是在天气闷热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对热量进行处理,往往会出现意外事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现有的基站机房中,大多都是通过空调来进行恒温处理,这样通过外部设备的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处理热量,但是也提高了机房的能耗,降低了机房的实用价值,而且,由于现有的机房的机构比较单一,采用了墙体结构,不易于散热,影响了机房内热量的处理,目前由于状态指示电路的效率较低,从而降低了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包括机体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柱、通风机构、热交换机构、出风管、空调和状态指示电路;
所述空调的外机设置在机体外,所述空调的内机设置在机体内,所述支撑柱位于机体的上方;
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转轴、第一圆齿轮、第二转轴、第二圆齿轮、第三转轴、皮带、第二风扇、侧通风管、第三通风管、出风板和主通风管,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风扇的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与第一支撑柱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圆齿轮与第二圆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与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皮带与第三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有三个,三个第三转轴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三转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风扇有三个,三个第二风扇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三转轴上,所述主通风管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主通风管竖直设置,所述侧通风管有三个,三个侧通风管均设置在主通风管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扇通过侧通风管与主通风管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与空调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设置在机体的下方,所述出风板设置在第三通风管上,所述出风板水平设置,所述出风板上设有出风孔,所述第三通风管通过出风板与机体内部连通;
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所述热交换机构设置在机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通风管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风管呈矩阵排列,各第一通风管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的一端与主通风管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另一端与出风管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风管呈矩阵排列,各第二通风管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中,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导通时,电流流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电容C1和电感L1。当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达到集成电路U1的电感电流感应输入端的阈值电压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L1中的能量流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返。其中,该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3D打印设备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实用价值。
状态指示电路中,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导通时,电流流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电容C1和电感L1。当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达到集成电路U1的电感电流感应输入端的阈值电压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L1中的能量流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返。
作为优选,为了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所述空调为精密空调。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通风量,提高热交换效果,所述第二通风管的一侧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第二通风管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导热,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的制作材料均为不锈钢管。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散热,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上均设有翅片,所述第一水管上的翅片位于第二通风管内。
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一风扇正对风向,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尾翼,所述第二转轴下方还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柱上。
风吹动尾翼,使第三转轴旋转,当尾翼与风向水平使,尾翼对风的阻力最小,此时风扇正好正对风向。
作为优选,为了简约能源,创造新能源,所述机体上方还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机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机体的牢固度且减少机体的成本,所述机体的外壁的制作材料为混凝土。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的截面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二风向正对风,从而使第二风扇处的进风量更大,所述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位于支撑柱的同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中,首先通风机构把高处的冷空气导入热交换机构,在热交换机构中与室内的热通气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通风管与第二通风管之间不连通,使热交换时不会是粉尘进入机体,且保持机体内的湿度,通过第三通风管是空调中的风从下向上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的堆积,再通过状态指示电路能使储藏在地下的水与机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空调的输出功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状态指示电路中,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热交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状态指示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空调、第三通风管和出风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的出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风扇,2.第一转轴,3.第一圆齿轮,4.第二转轴,5.第二圆齿轮,6.皮带,7.侧通风管,8.第二风扇,9.主通风管,10.尾翼,11.出风管,12.水箱,13.热交换机构,14.第一通风管,15.第二通风管,16.第三通风管,17.出风板,18.第一水管,19.翅片,20.水泵,21.第二水管,22.第三转轴,23.空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述,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包括机体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柱、通风机构、热交换机构13、出风管11、空调23和状态指示电路;
所述空调23的外机设置在机体外,所述空调23的内机设置在机体内,所述支撑柱位于机体的上方;
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扇1、第一转轴2、第一圆齿轮3、第二转轴4、第二圆齿5轮5轮、第三转轴22、皮带6、第二风扇8、侧通风管7、第三通风管16、出风板17和主通风管9,所述第一转轴2设置在第一风扇1的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2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一支撑柱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二圆齿5轮5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4与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一转轴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通过皮带6与第三转轴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2有三个,三个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三转轴22之间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风扇8有三个,三个第二风扇8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所述主通风管9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主通风管9竖直设置,所述侧通风管7有三个,三个侧通风管7均设置在主通风管9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扇8通过侧通风管7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与空调23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设置在机体的下方,所述出风板17设置在第三通风管16上,所述出风板17水平设置,所述出风板17上设有出风孔,所述第三通风管16通过出风板17与机体内部连通;
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14和第二通风管15,所述热交换机构13设置在机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通风管14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风管14呈矩阵排列,各第一通风管14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一端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另一端与出风管11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15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风管15呈矩阵排列,各第二通风管15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中,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导通时,电流流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电容C1和电感L1。当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达到集成电路U1的电感电流感应输入端的阈值电压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L1中的能量流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返。其中,该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3D打印设备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实用价值。
状态指示电路中,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导通时,电流流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电容C1和电感L1。当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达到集成电路U1的电感电流感应输入端的阈值电压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L1中的能量流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返。
作为优选,为了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所述空调23为精密空调。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通风量,提高热交换效果,所述第二通风管15的一侧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第二通风管15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导热,所述第一水管18与第二水管21的制作材料均为不锈钢管。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散热,所述第一水管18与第二水管21上均设有翅片19,所述第一水管18上的翅片19位于第二通风管15内。
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一风扇1正对风向,所述第一转轴2上设有尾翼10,所述第二转轴4下方还设有第三转轴22,所述第三转轴22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柱上。
风吹动尾翼10,使第三转轴22旋转,当尾翼10与风向水平使,尾翼10对风的阻力最小,此时风扇正好正对风向。
作为优选,为了简约能源,创造新能源,所述机体上方还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机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机体的牢固度且减少机体的成本,所述机体的外壁的制作材料为混凝土。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通风管14和第二通风管15的截面为三角形。
作为优选,为了使第二风向正对风,从而使第二风扇8处的进风量更大,所述第一风扇1与第二风扇8位于支撑柱的同侧。
在工作时,通过风吹动第一风扇1旋转,使第一圆齿轮3旋转,因第一圆齿轮3与第二圆齿5轮5轮啮合,这样就驱动第二转轴4旋转,第二转轴4通过皮带6驱动第三转轴22和设置在第三转轴22上的第二风扇8旋转,第二风扇8把空气通过侧通风管7吹入主通风管9,然后在热交换机构13内与机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机构13中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交错设置,即一层第一通风管14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一层第二通风管15,这样就提高的热交换效率,水冷组件中的水箱12设置在地下,水温比较低,通过水泵20使水流动进机体和第二通风管15内,和机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中,首先通风机构把高处的冷空气导入热交换机构13,在热交换机构13中与室内的热通气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之间不连通,使热交换时不会是粉尘进入机体,且保持机体内的湿度,通过第三通风管16是空调23中的风从下向上吹,能有效的防止灰尘的堆积,再通过状态指示电路能使储藏在地下的水与机体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空调23的输出功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状态指示电路中,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实用价值。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柱、通风机构、热交换机构(13)、出风管(11)、空调(23)和状态指示电路;
所述空调(23)的外机设置在机体外,所述空调(23)的内机设置在机体内,所述支撑柱位于机体的上方;
所述通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扇(1)、第一转轴(2)、第一圆齿轮(3)、第二转轴(4)、第二圆齿轮(5)、第三转轴(22)、皮带(6)、第二风扇(8)、侧通风管(7)、第三通风管(16)、出风板(17)和主通风管(9),所述第一转轴(2)设置在第一风扇(1)的轴线上,所述第一转轴(2)通过轴承设置在支撑柱的上方,所述第一转轴(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一支撑柱同轴固定,所述第一圆齿轮(3)与第二圆齿轮(5)啮合,所述第二转轴(4)与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一转轴(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通过皮带(6)与第三转轴(2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与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2)有三个,三个第三转轴(22)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三转轴(22)之间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风扇(8)有三个,三个第二风扇(8)分别设置在三个第三转轴(22)上,所述主通风管(9)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主通风管(9)竖直设置,所述侧通风管(7)有三个,三个侧通风管(7)均设置在主通风管(9)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扇(8)通过侧通风管(7)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与空调(23)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风管(16)设置在机体的下方,所述出风板(17)设置在第三通风管(16)上,所述出风板(17)水平设置,所述出风板(17)上设有出风孔,所述第三通风管(16)通过出风板(17)与机体内部连通;
所述热交换机机构包括第一通风管(14)和第二通风管(15),所述热交换机构(13)设置在机体的上部,所述第一通风管(14)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风管(14)呈矩阵排列,各第一通风管(14)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一端与主通风管(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管(14)的另一端与出风管(11)连通,所述第二通风管(15)有若干个,所述第二通风管(15)呈矩阵排列,各第二通风管(15)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14)与第二通风管(15)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中,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导通时,电流流过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一电容C1和电感L1;
当第一电阻R1两端的压降达到集成电路U1的电感电流感应输入端的阈值电压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关断并保持一个固定时间,电感L1中的能量流过第二稳压二极管D2、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
经过这个固定时间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Q1重新导通,如此循环往返;
其中,该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ZXSC310,其转换效率达到94%,从而大大降低了3D打印设备状态指示的功耗,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实用价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23)为精密空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管(15)的一侧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第二通风管(15)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8)与第二水管(21)的制作材料均为不锈钢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8)与第二水管(21)上均设有翅片(19),所述第一水管(18)上的翅片(19)位于第二通风管(15)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上设有尾翼(10),所述第二转轴(4)下方还设有第三转轴(22),所述第三转轴(22)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转轴(2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柱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方还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机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外壁的制作材料为混凝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14)和第二通风管(15)的截面为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1)与第二风扇(8)位于支撑柱的同侧。
CN201710647548.9A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Pending CN107542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7548.9A CN107542292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7548.9A CN107542292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2292A true CN107542292A (zh) 2018-01-05

Family

ID=6097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7548.9A Pending CN107542292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22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14816U (zh) 储能集装箱
CN108375149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104833031A (zh) 一种用于数据通信机房的节能降温系统
CN201585233U (zh) 一种智能恒温工控柜
CN104033985A (zh) 一种基于风光互补技术的通风系统
CN206743022U (zh) 永磁同步电机降温散热装置
CN206503393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CN209571304U (zh) 一种变压器用高效散热底座
CN107542292A (zh) 一种智能化的高效散热的通信基站机房
CN2930221Y (zh) 便于散热的可编程控制器箱
CN104006468A (zh) 基于蒸发冷却与水幕外墙相结合的蓄冷空调装置
CN20804240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空调墙
CN206439901U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供暖装置
CN201688523U (zh) 横向安置菱形交叉流换热机芯的智能换热节能系统
CN206888641U (zh) 一种抗冻能力强的电力塔
CN103366927A (zh) 变压器自生风冷却系统
CN209763390U (zh) 具有除湿功能的制冷装置
CN101865618B (zh) 高效复合风道智能换热系统
CN204859856U (zh) 基于蓄冷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数据中心节能空调系统
CN210425246U (zh) 太阳能取暖机
CN203757923U (zh) 基于太阳能烟囱发电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装置
CN201918886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06330245U (zh) 适用于高大空间建筑的分层冷却式节能空调系统
CN206554551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冬暖夏凉岗亭
CN202024636U (zh) 超窄型双复合风道智能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