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6055B -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6055B
CN107516055B CN201710565253.7A CN201710565253A CN107516055B CN 107516055 B CN107516055 B CN 107516055B CN 201710565253 A CN201710565253 A CN 201710565253A CN 107516055 B CN107516055 B CN 107516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ard
data
processing
rece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5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6055A (zh
Inventor
陆舟
于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652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6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所述非接触卡片包括:电感耦合模块、第一IC卡芯片模块和第二IC卡芯片模块;所述第一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初始化防冲突单元、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二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和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非接触卡片在非接场中能够被准确地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卡片集合了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得益于它拥有的诸多优点,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然而随着非接触式卡片的推广应用,对于非接触式卡片的生产及应用等环节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一张非接触式卡片通常只支持单一的通信协议,当非接场中存在多张非接触式卡片时,很难准确地选择到需要操作的非接触式卡片,以达到安全生产等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包括: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上电,所述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一IC卡芯片执行以下步骤A,所述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二IC卡芯片执行以下步骤B;
步骤A、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一预设协议则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否则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步骤B、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二预设协议则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否则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优选地,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若不为所述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
优选地,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所述第一IC卡芯片将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所述预设运算具体为按位与运算。
优选地,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所述第二IC卡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管理块。
进一步地,所述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若为取消选择请求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若为时间扩展响应则继续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进一步地,所述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继续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如上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接近式耦合设备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卡片处理响应。
所述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具体包括:
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的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当所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当所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包括:电感耦合模块、第一IC卡芯片模块和第二IC卡芯片模块;
所述第一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初始化防冲突单元、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电感耦合模块,用于所述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时,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给非接触卡片上电;
所述初始化防冲突单元,用于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一预设协议时丢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一预设协议时,处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二预设协议时丢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二预设协议时,处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否则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一预设协议;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不为所述预设数据则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否则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二预设协议。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按位与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
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若不等于则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四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时间扩展响应时,继续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五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取消选择请求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当所述第二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包括:
第六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第七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
第八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九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二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时,继续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包括:第十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当所述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系统,包括:接近式耦合设备和根据权利要求19-34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卡片;
所述接近式耦合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设置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
所述设置发送模块,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优选地,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的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所述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和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非接触卡片在非接场中能够被准确地选择,当所支持的通信协议中的一种是标准14443协议时,非接触式卡片能够与其它支持标准14443协议的卡片在同一非接场中共存,且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中第一IC卡芯片的工作流程图;
图4至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中第二IC卡芯片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中接近式耦合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的方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用于限定这些实体和操作之间的关系或顺序。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互相参见。并且,各个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其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可能相关之处未再进行赘述,具体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的对应部分。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单元或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各单元或模块可以是物理上分开的,也可以是物理上不分开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涉及包括接近式耦合设备(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以下简称PCD)和非接触卡片的非接通信系统,PCD具体为读卡器、移动终端、金融终端等,非接触卡片中至少设置有两个IC卡芯片——第一IC卡芯片和第二IC卡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上电;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一IC卡芯片执行步骤11至步骤15,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二IC卡芯片执行步骤21至步骤24,其中:
步骤11至步骤15的内容如下:
步骤11、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
步骤12、接收PCD下发的数据块;
步骤13、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一预设协议则执行步骤14,否则执行步骤15;
本实施例中,协议控制字节优选为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
具体地,步骤13中,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否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一预设协议。
步骤14、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PCD返回处理响应;
具体地,步骤14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管理块;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PCD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PCD返回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属性,若为取消选择请求则向PCD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若为时间扩展响应则继续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其中,可选地:
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包括:将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初始值为1;
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步骤15、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步骤21至步骤24的内容如下:
步骤21、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
步骤22、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二预设协议则执行步骤23,否则执行步骤24;
具体地,步骤22中,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不为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否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二预设协议。
步骤23、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具体地,步骤23中,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PCD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PCD返回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时,继续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其中,可选地,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初始值为1;
向PCD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步骤24、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PCD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返回卡片处理响应;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具体为PC机、上位机软件、移动终端应用等;
PCD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具体包括:
设置PCD自身的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设置PCD自身的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当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PCD自身的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当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PCD自身的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第一预设协议为标准14443协议,第二预设协议为不同于标准14443协议的预设协议为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涉及包括PCD和非接触卡片的非接通信系统,非接触卡片中至少设置有两个IC卡芯片——第一IC卡芯片和第二IC卡芯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上电后:
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一IC卡芯片执行以下操作,如图1至图3所示:
步骤101、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
步骤102、等待PCD下发数据,当接收到PCD下发的数据块时,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标准14443协议,则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3;
其中,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二个比特位上的数据是预设数据,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标准14443协议,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二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是预设数据,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标准14443协议;
协议控制字节具体为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103、丢弃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返回步骤102;
步骤104、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若为第一信息块,则执行步骤105,若为第一接收准备块,则执行步骤113,若为第一管理块,则执行步骤119。
其中,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将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第一预设字节数据进行按位与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所述第一预设字节数据包括0xE2、0xE6和0xF7,具体地:若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0xE2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的运算结果为0x02,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若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0xE6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的运算结果为0xA2,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若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0xF7进行按位与运算得到的运算结果为0xF2或0xC2,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
步骤105、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执行步骤106,否则执行步骤107;
其中,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初始值为预设值,预设值优选为1;
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具体为:当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为1时,将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更新为0;当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为0时,将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更新为1;
判断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具体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预设数据,则第一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为预设数据,则第一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
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106、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返回步骤102;
例如,若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为1,则向PCD返回块号为1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步骤107、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若处理超时则执行步骤108,否则当处理完成时执行步骤109;
步骤108、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返回步骤102;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为第二预设字节数据的数据块;
优选地,第二预设字节数据低位端第一个和第三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0,第二个和第五个至第八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
例如,第二预设字节数据为0xF2。
步骤109、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执行步骤110,否则执行步骤112;
具体地,预设长度优选为PCD可接收的最大帧长度。
步骤110、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
步骤111、从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返回步骤102;
具体地,向PCD返回包含当前返回数据且协议控制字节为第三预设字节数据的数据块;
优选地,第三预设字节数据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第二个和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第六个至第八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0;
例如,第三预设字节数据为0x12。
步骤112、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返回步骤102;
具体地,向PCD返回包含当前返回数据且协议控制字节为第四预设字节数据的数据块;
优选地,第四预设字节数据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第二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第五个至第八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0;
例如,第四预设字节数据为0x02。
步骤113、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是则执行步骤114,否则执行步骤115;
其中,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具体包括: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则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则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
例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为0,则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
步骤114、重新发送上一次向PCD返回的数据块给PCD,返回步骤102;
步骤115、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执行步骤117,若为指示不确认则执行步骤116;
其中,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具体包括: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是预设数据,则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是预设数据,则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
本实施例中,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116、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返回步骤102;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为第五预设字节数据数据的数据块;
优选地,第五预设字节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第二个、第六个和第八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第三个、第五个和第七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0;
例如,第五预设字节数据为0xA3。
步骤117、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判断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返回步骤111,否则执行步骤118;
步骤118、取出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返回步骤102;
步骤119、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属性,若为取消选择请求则执行步骤120,若为时间扩展响应则执行步骤121;
其中,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属性具体包括: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和第六个比特位上的数据都是预设数据,则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时间扩展响应,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和第六个比特位上的数据都不是预设数据,则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取消选择请求;
本实施例中,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120、向PCD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返回步骤101;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为第六预设字节数据的数据块;
具体地,第六预设字节数据低位端第一个、第五个和第六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0,第二个、第七个和第八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
例如,第六预设字节数据为0xC2。
步骤121、继续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若处理超时则执行步骤122,否则当处理完成时执行步骤123;
步骤122、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返回步骤102;
步骤123、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执行步骤124,否则执行步骤126;
步骤124、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
步骤125、从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返回步骤102;
步骤126、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块,返回步骤102。
卡片中的第二IC卡芯片执行以下操作,如图4至图6所示:
步骤201、等待PCD下发数据,当接收到PCD下发的数据块时,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预设协议,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2;
本实施例中,预设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不同于标准14443协议的私有协议;
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二个比特位上的数据是预设数据,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预设协议,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二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是预设数据,则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预设协议;
协议控制字节具体为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202、丢弃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返回步骤201;
步骤203、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若为第二信息块,则执行步骤204,若为第二接收准备块,则执行步骤212,若为第二管理块,则执行步骤218。
其中,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一预设值,则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若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二预设值,则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若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三预设值,则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优选包括0x44、0x45、0x54、0x55,第二预设值优选包括0x48、0x49,第三预设值优选为0x50。
步骤204、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6;
其中,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初始值为预设值,预设值优选为1;
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具体为: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时,将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更新为0;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0时,将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更新为1;
判断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具体包括:获取第二信息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预设数据,则第二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为预设数据,则第二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
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205、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返回步骤201;
例如,若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则向PCD返回块号为1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步骤206、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块执行当前卡片处理,若处理超时则执行步骤207,否则当处理完成时执行步骤208;
步骤207、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返回步骤201;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三预设值的数据块;
优选地,第三预设值为0x50。
步骤208、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执行步骤209,否则执行步骤211;
具体地,预设长度优选为PCD可接收的最大帧长度。
步骤209、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
步骤210、从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返回步骤201;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四预设值的数据块;
优选地,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0时,第四预设值为0x54;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时,第四预设值为0x55。
步骤211、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返回步骤201;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五预设值的数据块;
优选地,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0时,第四预设值为0x44;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时,第四预设值为0x45。
步骤212、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是则执行步骤213,否则执行步骤214;
其中,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具体包括: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则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则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
例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一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为1,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则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
步骤213、重新发送上一次向PCD返回的数据块给PCD,返回步骤201;
步骤214、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执行步骤216,若为指示不确认则执行步骤215;
其中,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具体包括: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协议控制字节,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是预设数据,则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若协议控制字节的低位端第五个比特位上的数据不是预设数据,则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
本实施例中,预设数据优选为1。
步骤215、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第二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返回步骤201;
具体地,向PCD返回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为第二预设值的数据块;
优选地,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0时,第二预设值为0x48;当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为1时,第二预设值为0x49。
步骤216、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判断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返回步骤210,否则执行步骤217;
步骤217、取出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返回步骤201;
步骤218、继续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若处理超时则执行步骤219,否则当处理完成时,执行步骤220;
步骤219、向PCD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返回步骤201;
步骤220、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执行步骤221,否则执行步骤223;
步骤221、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
步骤222、从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取出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返回步骤201;
步骤223、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PCD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返回步骤201。
本实施例中,第一IC卡芯片与第二IC卡芯片可以共用同一线圈与PCD进行通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线圈与PCD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PCD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设置非接芯片模式;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具体为PC机、上位机软件、移动终端应用等;
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标准14443协议,PCD接收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符合标准14443协议的标准14443模式;
或者,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预设协议,PCD接收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预设模式;
步骤302、PCD根据非接通信数据组织待发送数据,将待发送数据写入设备发送缓存区;
步骤303、PCD判断设备发送缓存区中数据的长度,若超过预设长度,则执行步骤304,若未超过预设长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4、PCD从设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待发送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块号等于设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待发送数据的信息块;
步骤305、PCD等待非接触卡片返回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若超时则向客户端返回相应提示;若接收到非接触卡片返回的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则更新设备当前块号,返回步骤303;
步骤306、PCD读取设备发送缓存区中的全部数据作为当前待发送数据,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包含当前待发送数据的信息块;
步骤307、PCD等待非接触卡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若接收到非接触卡片返回的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管理块,则执行步骤308,若接收到非接触卡片返回的信息块,则执行步骤309,若超时则向客户端返回相应提示;
步骤308、PCD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包含时间扩展响应的管理块,返回步骤307;
步骤309、PCD更新设备当前块号,将接收到的信息块写入设备接收缓存区,判断接收到的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执行步骤310,否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10、PCD向非接触卡片发送块号等于设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返回步骤307;
步骤311、PCD取出设备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本实施例中,PCD可仅支持标准14443模式,或仅支持预设模式,或既支持标准14443模式又支持预设模式;步骤301至步骤311中所述的:信息块包括第一信息块和/或第二信息块,接收准备块包括第一接收准备块和/或第二接收准备块,管理块包括第一管理块和/或第二管理块;
进一步地,当PCD支持标准14443模式时,步骤301之前还包括PCD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步骤301之后还包括判断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的类型,若为取消选择卡片指令则向非接触卡片发送指示取消选择的管理块,否则执行步骤302。
实施例3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42,包括:电感耦合模块421、第一IC卡芯片模块422和第二IC卡芯片模块423;第一IC卡芯片模块422进一步包括:初始化防冲突单元4221、第一接收单元4222、第一判断单元4223、第一处理单元4224和第一发送单元4225;第二IC卡芯片模块423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4231、第二判断单元4232、第二处理单元4233和第二发送单元4234,具体地:
电感耦合模块421,用于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时,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给非接触卡片上电;
初始化防冲突单元4221,用于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
第一接收单元4222,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41下发的数据块;
第一判断单元4223,用于根据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并且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一预设协议时丢弃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
第一处理单元4224,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4223的判断结果为第一预设协议时,处理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
第一发送单元4225,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处理响应;
第二接收单元4231,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41下发的数据块;
第二判断单元4232,用于根据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并且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二预设协议时丢弃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
第二处理单元4233,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4232的判断结果为第二预设协议时,处理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
第二发送单元4234,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4223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第二判断单元423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4223具体用于:判断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否则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一预设协议;第二判断单元4232具体用于:判断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不为预设数据则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否则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二语塞协议。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4224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进一步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第一预设字节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更进一步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第一预设字节数据进行按位与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4224包括: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并且当第一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相应地,第一发送单元4225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一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卡片处理结果;
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进一步地,第二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连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4224还包括: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若不等于则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并且当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
相应地,第一发送单元4225还包括:第四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41的上一个数据块;当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4224还包括: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一接收单元4222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属性,并且当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时间扩展响应时,继续根据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相应地,第一发送单元4225还包括:第五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取消选择请求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当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处理结果;当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4233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进一步地,第二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4233包括: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当第二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相应地,第二发送单元4234包括:
第六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二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第七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处理结果;
第八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进一步地,第七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连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4233还包括: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当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当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
相应地,第二发送单元4234还包括:第九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41的上一个数据块;当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第二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4233还包括: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第二接收单元4231接收到的数据为第二管理块时,继续根据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相应地,第二发送单元4234还包括:第十发送子单元,用于当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处理结果;当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41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接近式耦合设备41和如上所述的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42;
接近式耦合设备41具体包括接收模块411和设置发送模块412,其中:
接收模块411,用于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
设置发送模块412,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42发送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42返回处理响应。
本实施例中,设置发送模块412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42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42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设置发送模块412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42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42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设置发送模块412具体用于:当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42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42返回处理响应;当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接收模块411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非接触卡片42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非接触卡片42返回处理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上电,所述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一IC卡芯片执行以下步骤A,所述非接触卡片中的第二IC卡芯片执行以下步骤B;
步骤A、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一预设协议则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否则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步骤B、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若为第二预设协议则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否则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管理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具体包括: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若不为所述预设数据则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所述第一IC卡芯片将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运算具体为按位与运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具体包括:所述第二IC卡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所述第一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若为取消选择请求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若为时间扩展响应则继续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是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否则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包括: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是则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否则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若为指示确认则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若为指示不确认则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IC卡芯片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块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时,所述第二IC卡芯片继续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当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当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接近式耦合设备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卡片处理响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非接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具体包括:
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的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或者,当所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当所述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
18.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耦合模块、第一IC卡芯片模块和第二IC卡芯片模块;
所述第一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初始化防冲突单元、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IC卡芯片模块具体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电感耦合模块,用于所述非接触卡片进入非接场时,通过电感耦合获取能量给非接触卡片上电;
所述初始化防冲突单元,用于执行初始化和防冲突;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一预设协议时丢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信息块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一信息块保存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并且当所述第一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卡片处理结果;
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近式耦合设备下发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当判断结果不为第二预设协议时丢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二预设协议时,处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第一个字节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为预设数据则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一预设协议,否则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一预设协议;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的预设比特位上的数据,若不为所述预设数据则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为第二预设协议,否则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类型不为第二预设协议。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预设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协议控制字节与预设字节数据进行按位与运算,根据运算结果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中的协议控制字节上的数据的值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的类型。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否则将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一信息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接收准备块时,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若不等于则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一卡片当前块号;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四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一卡片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一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一接收准备块。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一管理块时,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时间扩展响应时,继续根据所述第一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五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一管理块的属性为取消选择请求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取消选择响应的第一管理块;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当所述第一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一管理块。
2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信息块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将所述第二信息块保存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是否带有链接标识,当所述第二信息块未带有链接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包括:
第六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信息块带有链接标识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第七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
第八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发送子单元具体用于:判断卡片处理结果的长度是否超过预设长度,是则将卡片处理结果写入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从所述第二卡片发送缓存区中取出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数据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链接标识和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否则将所述卡片处理结果作为当前返回数据,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且包含当前返回数据的第二信息块。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接收准备块时,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是否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更新第二卡片当前块号;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九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块号不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时,重新发送返回给接近式耦合设备的上一个数据块;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确认时,继续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所述第二发送缓存区中的数据;当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处理子单元判断所述第二接收准备块的属性为指示不确认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块号等于第二卡片当前块号的指示确认的第二接收准备块。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非接触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块为第二管理块时,继续根据所述第二卡片接收缓存区中的数据执行当前卡片处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包括:第十发送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完成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处理结果;当所述第二管理块处理子单元处理超时时,向接近式耦合设备返回包含等待时间扩展请求的第二管理块。
33.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近式耦合设备和根据权利要求18-32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卡片;
所述接近式耦合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设置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下发的非接通信数据;
所述设置发送模块,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非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的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或者,所述设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符合所述第二预设协议时,设置非接芯片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非接通信数据向所述非接触卡片发送协议类型为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的数据块,等待所述非接触卡片返回处理响应。
CN201710565253.7A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516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5253.7A CN1075160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5253.7A CN1075160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055A CN107516055A (zh) 2017-12-26
CN107516055B true CN107516055B (zh) 2019-03-05

Family

ID=6072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5253.7A Active CN1075160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605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4170A1 (en) * 2003-02-25 2004-08-26 Marcelo Krygier Multi-protocol memory card
CN101916351B (zh) * 2010-06-29 2014-06-04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智能卡多协议自适应方法及智能卡
JP6009883B2 (ja) * 2012-09-21 2016-10-19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055A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3619B2 (en) NFC “split stack” architecture
US9407331B2 (en) NFC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notifications
JP2018531565A6 (ja) Nfc「分割スタック」アーキテクチャ
EP268541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optimized priority order generation method
CN109240947A (zh) 智能卡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372898A (zh) 移动通信装置及云计算机系统
CN105809231B (zh) 多频多用途电子标签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16055B (zh) 一种支持多协议的非接触卡片、非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06485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1019720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612531A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rfid标签、电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
CN106997479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库存管理系统
EP2757503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contact security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CN109345213A (zh) 数字货币的转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408516B (zh) 一种新型双芯片智能卡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20731B (zh) 一种通用型通讯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77863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049784B (zh) 一种射频sim卡及其stk菜单选择及应用方法
CN109977050A (zh) 一种usb复合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5117761A (zh) 一种标签信息处理方法
CN111314448B (zh) 基于cpa的现场保护来适配的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KR20130082643A (ko) 금융 거래를 위한 고객 단말, 금융 거래 처리 장치, 그리고 이들을 이용한 금융 거래 처리 방법
CA2548042A1 (en) Grouping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204926071U (zh) 双接口nfc标签
CN109409800A (zh) 物流策略验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