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9500A -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9500A
CN107509500A CN201710697796.4A CN201710697796A CN107509500A CN 107509500 A CN107509500 A CN 107509500A CN 201710697796 A CN201710697796 A CN 201710697796A CN 107509500 A CN107509500 A CN 107509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tobiocoenose
draft
arbor
shrub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77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艳
王威
夏兵
王予婧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LINYU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77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9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9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9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对植物群落样本进行群落学调查,并对其净化空气能力、杀菌抑菌能力、降温增湿能力、释氧固碳能力等进行定量测定与分析评价,以康复功效最优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植物景观特征,构建更加合理且景观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模型。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养老院、疗养院、公园、居住区等场所的户外环境。在考虑植物造景功能的同时,本发明充分发挥植物的康复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Description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园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有助于病情恢复和增进治疗效果的康复花园。后来,以健康和疗养为主题的康复花园(Healing Garden)从一些专门的康复疗养机构被成功地引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广泛应用。
“康复”意为“复原”或“有治疗功用的”,康复花园指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能恢复或保持健康,具有康复作用的景观环境,而植物是康复花园的重要组成元素。研究表明,某些植物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体现分泌杀菌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抑制和杀死病毒、细菌;分泌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通过嗅觉和触觉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类具有康复功能的植物称之为保健植物。目前,国内对于保健植物效能的研究较多,但在园林应用中多数具有康复功能的园林植物仅考虑其造景功能,未能从发挥其康复功能出发,植物群落配置形式不适合其发挥最佳康复功能。
专利CN201310517094.5公开了一种保健园林生态群落结构布局方式方法,以美学、医学药物学和环境心理学为指导,通过生物措施、保健型植物、园艺建筑小品等的运用来营造具有保健效果的观光园林,但并未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效等提出具体的指标与要求。
专利CN201610134315.4公开了一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通过构建多树种复层混交的植物空间布局及植物配置方法,能够起到调节环境小气候、提升负离子、抑菌和净化大气等方面的生态保健作用,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景观美学功能,但其构建的植物群落呈带状,主要适用于上海等华东地区城市道路绿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当前园林绿地植物群落康复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提供一种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以充分发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改善环境功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地区植被状况;
根据所述地区植被状况确定测试地点,在所述测试地点确定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并划分所述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检测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
根据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与结构类型,确定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案。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
所述性能指标包括空气温度、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真菌浓度、空气细菌浓度、空气湿度、空气CO2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植物群落,该植物群落的占地面积不低于指定面积,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中的一种;
所述竹类—草本结构中,竹类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3:5到5:7之间;
所述乔木—灌木—草本结构中,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7:4:10之间;
所述乔木—草本结构中,乔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9到6:10之间。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呈竹类—草本结构;
所述竹类包括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青皮竹、方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麦冬和\或大叶油草。
优选地,所述竹类的胸径2-5cm,竿高4-7m,所述麦冬栽种于竹类-草本边缘,所述大叶油草铺垫于竹类-草本下方。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小叶榄仁和\或白兰;
所述灌木包括四季桂和\或黄金榕;
所述草本包括马尼拉草。
优选地,所述乔木的胸径15-17cm,株高8-10m,冠幅4-6m,郁闭度50-70%;
所述灌木株高0.6-1.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6:3:8到7:4:10之间。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荔枝;
所述灌木包括鸡蛋花、含笑、锦绣杜鹃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花叶良姜、亮叶朱蕉、紫背竹芋、巴西鸢尾、马尼拉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荔枝胸径18-20cm,株高6-7m,冠幅5-6m,郁闭度50-60%;
鸡蛋花地径13-15cm,株高2.5-3m,冠幅2.5-3m;含笑、锦绣杜鹃株高0.6-1.2m;
花叶良姜、亮叶朱蕉株高0.6-1.0m,紫背竹芋、巴西鸢尾株高0.3-0.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6:4:9之间。
优选地,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假槟榔,该假槟榔的胸径13-15cm,株高10-12m,冠幅2-3m,郁闭度50-60%;
所述草本包括大叶油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对植物群落样本进行群落学调查,并对其净化空气能力、杀菌抑菌能力、降温增湿能力、释氧固碳能力等进行定量测定与分析评价,以康复功效最优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植物景观特征,构建更加合理且景观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模型。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养老院、疗养院、公园、居住区等场所的户外环境。在考虑植物造景功能的同时,本发明充分发挥植物的康复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植物群落构建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植物群落一突出净化空气效益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植物群落一突出杀菌抑菌效益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植物群落一突出降温增湿效益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植物群落一突出释氧固碳效益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地区植被状况;
S20、根据所述地区植被状况确定测试地点,在所述测试地点确定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并划分所述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S30、检测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
S40、根据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与结构类型,确定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0、S20,主要是为了获取环境较好的地区植被状况,并选取环境评价好的地点。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人工调研的方式,另一种是采用大数据筛选的方式。
以人工调研方式为例,对深圳市重要的综合或专科医院及重点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并咨询业内人士意见,最终选择华侨城医院、协和深圳医院、眼科医院3所医院,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荔枝公园、荔香公园、梅林公园5个公园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群落学调查,并对其净化空气、杀菌抑菌、降温增湿、释氧固碳功能进行测定与评价,结合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选取其中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功能表现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本发明的基础。
也可采用大数据从网络上抓取相关的景点评价信息,再经筛选,确定调查地点。
步骤S30、S40中,本发明测量了多个地点的不同性能指标。具体性能指标的测试过程及结果分别如下:
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评价
使用CENTER342温湿度记录器。测试时间为2012年6月,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从8:00-18:00,每两小时观测一次。仪器置于植物群落中心距地面1.5m处,避免阳光直射。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读取3个数值,取平均值做为样点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选空地作为对照。用植物群落的温湿度值与空地的温湿度值的差值作为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的评价依据。
20个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
不同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见表1。日平均降温在3.5℃以上的群落有3个:分别是LX1(3.8℃)、ML2(3.7℃)、ML1(3.7℃)、LZ3(3.6℃),这4个群落中有3个为乔木-灌木-草本结构,1个为竹类-草本,日平均降温在1℃以下的群落有2个:LX2(0.6℃)、XH1(0.9℃),这2个群落均为灌木-草本结构。由此可见,乔木对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影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结构的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灌木-草本结构的植物群落,但降温效果明显的植物群落并不一定是复层结构,如ML2(竹类-草本)。降温效果显著的乔木种类有凤凰木、荔枝、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和竹类等。
20个植物群落的增湿效果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植物群落的增湿效果(%)
不同植物群落组合的降温效果见上表。增湿效益在9%以上的群落有5个:LX1(10.3%)、ML1(10.1%)、LZ3(9.5%)、LZ2(9.1%)、ML2(9%),这5个植物群落中有3个群落为乔木-灌木-草本结构,有1个群落为乔木-草本结构,还有1个群落为竹类-草本。增湿效益在4%以下的群落有3个:YK1(2.7%)、XH2(3.2%)、XH1(3.6%),这3个群落中有2个植物群落为乔木-灌木-草本结构,还有1个为灌木-草本结构,其中,群落XH2因为在测试时,美丽异木棉还未展叶,因此影响了其增湿效果,群落YK1因为散尾葵植株较小,也影响了其增湿效果。由此可见,相同结构的植物群落的降温效果不尽相同,乔木种类和植株大小都会影响其增湿效果。增湿效果显著的乔木种类有凤凰木、荔枝、大叶紫薇和竹类等。
植物群落释氧固碳效益评价
使用MIC-800系列智能气体检测报警仪(CO2)。测试时间为2012年6月,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从8:00-18:00,每两小时观测一次。在植物群落中心距地面1.5m处直接观测,间隔5秒左右读数一次,如遇微风,应适当延长读数时间,每次读取5个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时间观测点的CO2浓度值。选空地作为对照。
20个植物群落的CO2浓度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植物群落的CO2浓度(mg/L)
不同植物群落组合的CO2浓度见表3,日平均CO2浓度低于空地对照的植物群落有12个,高于空地对照的植物群落有8个。日平均CO2浓度在390mg/L以下的群落有5个:LZ2(365mg/L)、LX2(367mg/L)、ML2(381mg/L)、LZ1(385mg/L)、BJS4(390mg/L),这5个植物群落的结构各不相同,有乔木-草本、灌木-草本、竹类-草本和乔木-灌木-草本,空气CO2浓度较低的植物群落的结构通常较简单,大多层次分明、林下空间开敞,从而有利于空气流通和CO2扩散,优势种有假槟榔、大叶紫薇、小叶榄仁和竹类。
植物群落的空气CO2浓度受到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除此之外,空气流通状况也会影响CO2浓度。测试结果表明,层次分明、林下空间开敞的植物群落的空气CO2较低。
植物群落净化空气效益评价
使用DLY-4G型负离子浓度监测仪,仪器检测范围调整为10-1.999×109个/cm3,最高分辨率为10万个/cm3,迁移率为0.15cm2/VS,取样空气流速为180cm/s,响应常数约为15s,误差离子浓度小于10%,迁移率小于10%。
测试时间为2012年6月,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从8:00-18:00,每两小时观测一次。测试中,直接测定植物群落中心距地面1.5m处的正、负离子浓度,同一样点的4个方向分别观测,待仪器读数稳定后,每个方向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波峰值,取平均值作为该时间观测点的正、负离子浓度。选空地作为对照。
空气质量评价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基本观测指数,以单极系数和空气离子评价系数作为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
q=n+/n-
CI=n-/(1000×q)
其中:q为单极系数,n+、n-为空气正、负离子浓度(个/cm3),CI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1000为满足人体生物学效应最低需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不同CI值对应的空气清洁等级如表4所示。
表4 空气清洁度评价标准
20个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
空气中的负离子有降尘、灭菌以及预防疾病的功能,有利于人体健康。有研究表明,1000个/cm3为满足人体生物学效应最低需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对照空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小于1000个/cm3,20个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大于1000个/cm3。日平均负离子浓度大于7400个/cm3的群落有5个:BJS3(10583个/cm3)、ML2(8192个/cm3)、LZ3(8092个/cm3)、BJS1(7500个/cm3)、ML1(7445个/cm3),这些植物群落分别为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灌木-草本和竹类-草本等结构。这些群落中的优势种有荔枝、柠檬桉、小叶榄仁和竹类,其中,植物群落ML1和LZ3的优势种均为荔枝,且空气负离子浓度均较高。
用于对照的空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大部分时间在1000个/cm3左右,且变化不大。
20个植物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和对应的空气清洁等级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差别很大。空气清洁度为A级的群落有17个。用于对照的空地的空气清洁度很低,为E2级。
植物群落抑菌杀菌效益评价
细菌取样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作细菌培养基1000毫升,其配方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17.5g,加热使溶质充分溶解后冷却至40℃,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调节pH值于7.2-7.4之间,同时补充水分至1000毫升,倒入锥形瓶,封口,于0.1Mpa,121.3℃,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条件下分装到直径9cm的平皿中,每皿15-20ml,冷却备用。
真菌取样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制作真菌培养基1000毫升。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煮沸0.5h,稍冷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依次加入琼脂17.5g、蔗糖20g,加热溶解,加水补足到1000ml。倒入锥形瓶,封口,于0.1Mpa,121.3℃,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条件下分装到直径9cm的平皿中。每皿15-20ml,冷却备用。
使用自然沉降法,于2012年6月,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从8:00-18:00,每两小时采样一次。在植物群落中心距地面1.5m处,打开装有细菌、真菌培养基的平皿的皿盖,在空气中接种10min,采集的细菌样品倒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48h;真菌样品倒置于25℃±1℃培养箱内培养72h。计算菌落数量。选空地作为对照。
菌落数量按照1991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确定的公共场所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生物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
E=50000N/(A·T)
公式中:E为单位体积内空气含菌量(CFU/m3);N为平皿中菌落数量(CFU);A为平皿的面积(cm2);T为打开平皿盖的时间(min)。
20个植物群落的空气真菌浓度测定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真菌浓度(CFU/cm3)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真菌浓度差异较大。空气真菌浓度在18000CFU/cm3以下的群落有4个:BJS3(13374CFU/cm3)、XH2(14403CFU/cm3)、BJS1(14403CFU/cm3)、LHS2(17490CFU/cm3),这些植物群落分别为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灌木和乔木-草本结构。这些群落中的优势种有白兰、四季桂、鸡蛋花、柠檬桉。这些植物的部分挥发物质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20个植物群落的空气细菌浓度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植物群落的空气细菌浓度(CFU/cm3)
不同植物群落组合的空气细菌浓度差异较大,远大于真菌浓度。空气细菌浓度小于空地对照的植物群落有15个。空气细菌含量在40000CFU/cm3以下的植物群落有3个:BJS3(26749CFU/cm3)、BJS1(37037CFU/cm3)、ML2(39095CFU/cm3),这3个植物群落分别为乔木-灌木、乔木-草本和竹类-草本结构。这些群落中的优势种有白兰、四季桂、柠檬桉和竹类。这些植物的部分挥发物质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利用上述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植物群落,该植物群落的占地面积不低于指定面积,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中的一种;
所述竹类—草本结构中,竹类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3:5到5:7之间;
所述乔木—灌木—草本结构中,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7:4:10之间;
所述乔木—草本结构中,乔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9到6:1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植物群落,可呈斑块状、带状或块状,面积不低于400m2,长度或宽度为10-30m。群落结构上分别呈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等结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与应用需求,构建分别突出净化空气效益、突出杀菌抑菌效益、突出降温增湿效益、突出释氧固碳效益的植物群落,提出植物配置组合,并规定各个群落的群落结构及植物的种类组成。
可选地,参照图2,具有净化空气效益的植物群落呈竹类—草本结构;
所述竹类包括青皮竹5、黄金间碧玉竹2、小琴丝竹3、方竹4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麦冬1和\或大叶油草6。
上述竹类的胸径2-5cm,竿高4-7m,上述麦冬1栽种于竹类-草本边缘,所述大叶油草6铺垫于竹类-草本下方。
本实施例中,可使用青皮竹+黄金间碧玉竹+小琴丝竹+方竹—麦冬的植物群落组合。该群落净化空气效益显著,空气负离子含量提升率达720.8%。一天中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最高达14500个/cm3,日均负离子含量达8192个/cm3
图2所示的为一25m*16m的矩形平面,平面栽种有32平方米麦冬1,43株黄金间碧玉竹2,76株小琴丝竹3,20株方竹4,94株青皮竹5,313平方米大叶油草6。
可选地,参照图3,具有突出杀菌抑菌效益的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小叶榄仁11和\或白兰7;
所述灌木包括四季桂8和\或黄金榕10;
所述草本包括马尼拉草9。
上述乔木的胸径15-17cm,株高8-10m,冠幅4-6m,郁闭度50-70%;
上述灌木株高0.6-1.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6:3:8到7:4:10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使用小叶榄仁+白兰—四季桂+黄金榕的植物群落组合。该群落杀菌抑菌效益显著,空气真菌浓度下降率为38.1%,空气细菌浓度下降率为43.5%,日均空气真菌浓度为13374CFU/cm3,日均空气细菌浓度为26749CFU/cm3
图3所示的为一25m*16m的矩形平面,平面栽种有7株白兰7,115株四季桂8,245平方米马尼拉草9,47株黄金榕10,4株小叶榄仁11。
可选地,参照图4,具有突出降温增湿效益的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荔枝14;
所述灌木包括鸡蛋花15、含笑17、锦绣杜鹃16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花叶良姜18、亮叶朱蕉13、紫背竹芋12、巴西鸢尾19、马尼拉草9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荔枝14胸径18-20cm,株高6-7m,冠幅5-6m,郁闭度50-60%;
鸡蛋花15地径13-15cm,株高2.5-3m,冠幅2.5-3m;含笑17、锦绣杜鹃16株高0.6-1.2m;
花叶良姜18、亮叶朱蕉13株高0.6-1.0m,紫背竹芋12、巴西鸢尾19株高0.3-0.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6:4:9之间。
本实施例中,可使用荔枝—鸡蛋花+含笑+锦绣杜鹃—花叶良姜+亮叶朱蕉+紫背竹芋+巴西鸢尾+大叶油草的植物群落组合。该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显著,日均降温3.7℃,日均增湿10.1%。
图4所示的为一25m*16m的矩形平面,平面栽种有58株紫背竹芋12,19株亮叶朱蕉13,3株荔枝14,5株鸡蛋花15,10株锦绣杜鹃16,5株含笑17,25株花叶良姜18,38株巴西鸢尾19,134平方米马尼拉草9。
可选地,参照图5,具有突出释氧固碳效益的植物群落呈乔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假槟榔20,该假槟榔20的胸径13-15cm,株高10-12m,冠幅2-3m,郁闭度50-60%;
所述草本包括大叶油草6。
本实施例中,可使用假槟榔—大叶油草的植物群落组合。该群落释氧固碳效益显著,日均CO2浓度为下降率为4.5%,日均CO2浓度为385mg/L。
图5所示的为一25m*16m的矩形平面,平面栽种有25株假槟榔20,400平方米大叶油草6。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对植物群落样本进行群落学调查,并对其净化空气能力、杀菌抑菌能力、降温增湿能力、释氧固碳能力等进行定量测定与分析评价,以康复功效最优的植物群落为构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植物景观特征,构建更加合理且景观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模型。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养老院、疗养院、公园、居住区等场所的户外环境。在考虑植物造景功能的同时,本发明充分发挥植物的康复功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地区植被状况;
根据所述地区植被状况确定测试地点,在所述测试地点确定一个或多个植物群落,并划分所述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检测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
根据所述植物群落的性能指标与结构类型,确定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
所述性能指标包括空气温度、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真菌浓度、空气细菌浓度、空气湿度、空气CO2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3.一种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该植物群落的占地面积不低于指定面积,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包括竹类—草本、乔木—灌木—草本、乔木—草本中的一种;
所述竹类—草本结构中,竹类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3:5到5:7之间;
所述乔木—灌木—草本结构中,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7:4:10之间;
所述乔木—草本结构中,乔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9到6: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呈竹类—草本结构;
所述竹类包括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青皮竹、方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麦冬和\或大叶油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类的胸径2-5cm,竿高4-7m,所述麦冬栽种于竹类-草本边缘,所述大叶油草铺垫于竹类-草本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小叶榄仁和\或白兰;
所述灌木包括四季桂和\或黄金榕;
所述草本包括马尼拉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的胸径15-17cm,株高8-10m,冠幅4-6m,郁闭度50-70%;
所述灌木株高0.6-1.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6:3:8到7:4: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灌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荔枝;
所述灌木包括鸡蛋花、含笑、锦绣杜鹃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草本包括花叶良姜、亮叶朱蕉、紫背竹芋、巴西鸢尾、马尼拉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荔枝胸径18-20cm,株高6-7m,冠幅5-6m,郁闭度50-60%;
鸡蛋花地径13-15cm,株高2.5-3m,冠幅2.5-3m;含笑、锦绣杜鹃株高0.6-1.2m;
花叶良姜、亮叶朱蕉株高0.6-1.0m,紫背竹芋、巴西鸢尾株高0.3-0.5m;
乔木、灌木与草本的覆盖面积比例在5:3:8到6:4:9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群落,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呈乔木—草本结构;
所述乔木包括假槟榔,该假槟榔的胸径13-15cm,株高10-12m,冠幅2-3m,郁闭度50-60%;
所述草本包括大叶油草。
CN201710697796.4A 2017-08-15 2017-08-15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Pending CN107509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7796.4A CN107509500A (zh) 2017-08-15 2017-08-15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7796.4A CN107509500A (zh) 2017-08-15 2017-08-15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9500A true CN107509500A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2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7796.4A Pending CN107509500A (zh) 2017-08-15 2017-08-15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950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111A (zh) * 2017-12-28 2018-06-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050660A (zh) * 2019-04-10 2019-07-26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140469A (zh) * 2019-05-29 2019-08-20 东盛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区植物养生园林的构建方法
CN110150044A (zh) * 2019-05-08 2019-08-23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构建一种防尘、降噪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663439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攀枝花学院 用鸡蛋花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1802159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993A (zh) * 2014-07-09 2014-10-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5724030A (zh) * 2016-03-09 2016-07-06 上海商学院 一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993A (zh) * 2014-07-09 2014-10-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蓄水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05724030A (zh) * 2016-03-09 2016-07-06 上海商学院 一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功富等主编: "《厦门城市森林研究》", 30 September 2008,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杨期和等主编: "《园林生态学》", 31 March 2015,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杨维菊主编: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30 June 201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111A (zh) * 2017-12-28 2018-06-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构建根系促渗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050660A (zh) * 2019-04-10 2019-07-26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050660B (zh) * 2019-04-10 2021-06-25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植物群落性状功能配比的亚热带东部碳汇林构建方法
CN110150044A (zh) * 2019-05-08 2019-08-23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 构建一种防尘、降噪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140469A (zh) * 2019-05-29 2019-08-20 东盛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区植物养生园林的构建方法
CN110663439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攀枝花学院 用鸡蛋花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1802159A (zh) * 2020-07-21 2020-10-23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9500A (zh) 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Zaid et al. Vertical Greenery System in urban tropical climate and its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A review
GUIDE Understanding weather and climate
Agize et al. Indigenous knowledge on management of home gardens and plants in Loma and Gena Bosa districts (weredas) of Dawro Zone, Southern Ethiopia: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N110345577A (zh) 一种室内生物增氧减碳方法及系统
Pochettino et al. Local botanical knowledge and agrobiodiversity: homegardens at rural and periurban contexts in Argentina
Cousins et al. Indigenous plants: key role players in community horticulture initiatives
Larcher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living wall systems through an ecosystem services lens
Goud et al. Is variation in inter-annual precipitation a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plant metabolic diversity?
CN111802159B (zh) 一种湿热地区降温导风型植物群落及其构建方法
Su et al. Carbon exchange responses of cyanobacterial-algal crusts to dehydration, air tempera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Hebinck et al. Formal and informal knowledge networks in conservation forestry in Zimbabwe
Dove Bitter shade: throwing light on politics and ecology in contemporary Pakistan
Wang et al. Moss-indoor vertical greenery system design protocol: Using moss as an indoor vertical greenery system in the tropics
Mahyuddin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indoor plants towards physical indoor office building environment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s
Smith et al. The vegetational history of the Oaxaca Valley and Zapotec plant knowledge
Tian et al.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services of roof greening plants in beijing based on functional traits
CN110313394A (zh) 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草药植培系统及装置
Akkar Ercan et al. Developing Urban Design Inputs to Enhance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Green Areas in Cities from Ecosystem Services Perspective: The Case of Çankaya District in Ankara
CN108702990A (zh) 一种使用中草药熏蒸土壤控制烟草青枯病的方法
Butler Ecology and physiology of green roof plant communities
Blancas et al. Ethnobotany of the Nahua Peoples: Plant Use and Management in the Sierra Negra, Puebla, Mexico
Molebatsi An assessment of the useful plant diversity in homegardens and communal land of Tlhakgameng, North–West
Krogmeier Impacts of Polyploidy and Subsequent Natural Selection on the Ecophysiology of Solidago Altissima
Rodríguez et 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uba through Family Farming of Mulberry Plants: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