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9211A -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9211A
CN107509211A CN201710801265.5A CN201710801265A CN107509211A CN 107509211 A CN107509211 A CN 107509211A CN 201710801265 A CN201710801265 A CN 201710801265A CN 107509211 A CN107509211 A CN 10750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plus noise
noise ratio
interference plus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12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9211B (zh
Inventor
彭岳峰
陈政
周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Group Inc Co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Group In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Group Inc Co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Group Inc Co
Priority to CN2017108012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9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9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上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通过选择最优调制解调策略,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eNode B(Evolved Node B,演进型NodeB)负责管理上行和下行链路信道的资源管理。eNode B对无线资源的调度一般分为资源分配和调制解调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选择两部分。在调制解调策略选择时,eNode B根据当前无线信道的实际情况,快速动态的确定当前的链路调制解调策略。
在专用通信领域,有时会出现强窄带干扰,常见为异系统的窄带干扰,例如恶意干扰。在存在窄带干扰的情况下,基站根据当前无线信道的情况进行无线资源调度时,会出现链路不匹配的问题。这种链路不匹配的问题,将导致基站无法选择最优的调制解调策略,进而导致无线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基站无法选择最优的调制解调策略问题,提供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上述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干扰功率比以及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出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以及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根据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得到缩放因子,根据缩放因子和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出对应的调制解调策略。该技术方案能够在存在强窄带干扰的场景下,选择最优的调制解调策略,并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还包括:
对上行信道进行干扰扫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以及干扰功率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当前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所连接的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
根据所述频谱效率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当前调度的资源块是否含有干扰功率;
若当前调度的资源块不含有干扰功率时,对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干扰功率检测;
若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含有干扰功率,则执行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步骤之后,还包括:保存计算获得的缩放因子,建立缩放因子表;
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
执行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当前信道质量信息,查找对应的缩放因子;
若无法查找得到对应的缩放因子,则采用中间值估算法计算相应的缩放因子。
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缩放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上述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第一计算模块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出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第二计算模块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根据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得到缩放因子,根据缩放因子和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出对应的调制解调策略;该技术方案能够在存在强窄带干扰的场景下,选择最优的调制解调策略,并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上述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在存在强窄带干扰的场景下,选择最优的调制解调策略,并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中干扰波形图;
图3为缩放因子的仿真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是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作为发射端,基站并不清楚信道条件,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来反馈信道质量,因此引入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定义见3GPP TS36.211。CQI一共4bit,取值0~15,CQI对应着信道质量,信道质量包括当前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及效率等信息。当CQI取值0时,信道质量最差,此时基站无法为用户提供服务,当CQI取值为1到15中任一值时,对应着不同的调制解调策略等级。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其中,SINR与CQI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CQI可由SINR折算得到,具体的折算方法有EESM(Exponential Effective SNR Mapping,指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映射算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1,接收基站所连接的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
S1012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
具体的,基站根据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映射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SE),定义见3GPP TS36.213。
S1013根据所述频谱效率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具体的,无强窄带干扰场景可以标记为S1,根据映射获得的频谱效率,基站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表示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E表示频谱效率。
步骤S102: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上述步骤中,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可以标记为S2。其中,在该场景下,干扰带宽载波数为n,干扰功率比值为h,h等于干扰功率比底噪功率,如图2所示。
假设系统子载波总数为N,SINR与CQI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CQI可由SINR折算得到,具体的折算方法采用EESM映射算法,公式具体如下:
其中,i表示第i个子载波;β表示缩放系数,与选择的调制解调策略对应,详细定义见3GPP TS 36.213;N表示子载波总数;n表示干扰带宽载波数;exp表示指数e。
在场景S2中,受到强窄带干扰的影响,将会恶化,其恶化因子用λ表示,可以得到:
结合公式(2~3),可以得到
式中,h为干扰功率比,即h等于干扰功率比底噪功率。
步骤S103: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具体的,由公式(3),可以推得到恶化因子λ:
即,在基站对S2场景中的干扰补偿,可以采用如下的缩放因子: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出缩放因子的仿真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当干扰功率比为1时,即没有强窄带干扰信号,缩放因子为1。从纵轴方向看,干扰带宽一定时,当干扰功率比越高时,缩放因子值越高;当干扰功率比一定是,干扰带宽越大,缩放因子值越高。从横轴方向看,当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值越高时,缩放因子越高。
步骤S104: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具体的,获得缩放因子后,基站可以对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基站根据调整后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上述实施例中,在无强窄带干扰场景,根据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出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利用无强窄带干扰场景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推导在存在强窄带干扰的场景中,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恶化情况,计算出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从而计算得出缩放因子α。利用此缩放因子修正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选择更加匹配当前链路质量的调制解调策略,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参见图4所示,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对上行信道进行干扰扫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以及干扰功率比。
具体的,基站通过上行干扰扫描,获知干扰带宽比、干扰功率比。其中,干扰带宽比等于干扰带宽比系统带宽,干扰功率比等于干扰功率比底噪功率。
步骤S402: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作为发射端,基站并不清楚信道条件,可以通过户终端来反馈信道质量,因此引入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定义见3GPP TS36.211。CQI一共4bit,取值0~15,CQI对应着信道质量,信道质量包括当前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及效率等信息。当CQI取值0时,信道质量最差,此时基站无法为用户提供服务,当CQI取值为1到15中任一值时,对应着不同的调制解调策略等级。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其中,SINR与CQI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CQI可由SINR折算得到,具体的折算方法有EESM(Exponential Effective SNR Mapping,指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映射)算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21,接收基站所连接的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
S4022,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
具体的,基站根据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可以映射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SE),定义见3GPP TS36.213。
S4023,根据所述频谱效率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具体的,无强窄带干扰场景可以标记为S1,根据映射获得的频谱效率,基站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为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E为频谱效率。
步骤S403: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上述步骤中,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可以标记为S2。其中,在该场景下,干扰带宽载波数为n,干扰功率比值为h,h等于干扰功率比底噪功率,如图2所示。
假设系统子载波总数为N,SINR与CQI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CQI可由SINR折算得到,具体的折算方法采用EESM映射算法,公式具体如下:
其中,i表示第i个子载波;β表示缩放系数,与选择的调制解调策略对应,详细定义见3GPP TS 36.213;N表示子载波总数;n表示干扰带宽载波数;exp表示指数e。
在场景S2中,受到强窄带干扰的影响,将会恶化,其恶化因子表示λ为
结合公式(7~9),可以推导出
式中,h为干扰功率比。
步骤S404: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具体的,由公式(3),可以得到恶化因子λ:
即,在基站,对S2场景中的干扰补偿,可以采用如下的缩放因子:
步骤S405:保存计算获得的缩放因子,建立缩放因子表;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405是可选择执行的步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执行或不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上行干扰扫描获得的干扰带宽比以及干扰功率比,离线计算缩放因子,保存计算得到的缩放因子,建立缩放因子表;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基站离线计算出缩放因子,并保存计算得到的缩放因子,建立缩放因子表,在后续需要用到缩放因子时,通过查表获得缩放因子,将复杂的计算转化为查表处理,可以大大降低运算量以及实现难度,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当前信道质量信息,查找对应的缩放因子。
具体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作为当前检索值,在缩放因子表中查找对应的缩放因子。
(2)若无法查找得到对应的缩放因子,则采用中间值估算法计算相应的缩放因子。
具体的,若不能通过检索值直接在缩放因子表中查找得到对应的缩放因子,可以采用中间值估算法,例如插值法,计算得到相应的缩放因子。
步骤S406:检测当前调度的资源块是否含有干扰功率;若当前调度的资源块不含有干扰功率时,对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干扰功率检测;若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含有干扰功率,则执行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具体的,基站对当前调度资源块以及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干扰功率检测,若基站调度的资源块不含干扰功率,且用户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含有干扰功率,则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步骤S407: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具体的,获得缩放因子后,基站可以对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基站根据调整后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上述实施例中,在无强窄带干扰场景,根据用户端反馈的质量信道信息,计算出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利用无强窄带干扰场景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推导存在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中,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恶化情况,计算出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从而,计算得出缩放因子α,利用此缩放因子修正没有被干扰的资源快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更加匹配当前链路质量的调制解调策略,提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信息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计算模块501、第二计算模块502,缩放因子计算模块503、策略选择模块504,其中:
第一计算模块501,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基站所连接的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根据所述频谱效率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第二计算模块502,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缩放因子计算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策略选择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本发明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与本发明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一一对应,在上述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的实施例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执行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步骤,包括如下公式:
<mrow>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2</mn> </mrow> </msubsup> <mo>=</mo> <mi>&amp;beta;</mi> <mo>&amp;times;</mo> <mi>l</mi> <mi>n</mi> <mrow> <mo>(</mo>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i>&amp;beta;</mi> </mfrac> </msup> <mo>-</mo> <mo>(</mo> <mrow> <mfrac> <mi>n</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i>&amp;beta;</mi> </mfrac> </msup> <mo>-</mo>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row> <mi>&amp;beta;</mi> <mo>&amp;times;</mo> <mi>h</mi> </mrow> </mfrac> </msup> </mrow> <mo>)</mo> </mrow>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式中,表示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β表示缩放系数,与选择的调制解调策略对应,N表示子载波总数;n表示干扰带宽载波数,h表示干扰功率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的步骤,包括如下公式:
<mrow> <mi>&amp;alpha;</mi> <mo>=</mo> <mfrac> <mrow>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row> <mi>ln</mi> <mrow> <mo>(</mo>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i>&amp;beta;</mi> </mfrac> </msup> <mo>-</mo> <mo>(</mo> <mrow> <mfrac> <mi>n</mi> <mi>N</mi> </mfrac> <mrow> <mo>(</mo> <mrow>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i>&amp;beta;</mi> </mfrac> </msup> <mo>-</mo> <msup> <mi>e</mi> <mfrac> <mrow> <mo>-</mo> <msubsup> <mi>SINR</mi> <mrow> <mi>e</mi> <mi>f</mi> <mi>f</mi> </mrow> <mrow> <mi>S</mi> <mn>1</mn> </mrow> </msubsup> </mrow> <mrow> <mi>&amp;beta;</mi> <mo>&amp;times;</mo> <mi>h</mi> </mrow> </mfrac> </msup> </mrow> <mo>)</mo> </mrow>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其中,α表示缩放因子,表示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β表示缩放系数,与选择的调制解调策略对应,N表示子载波总数;n表示干扰带宽载波数,h表示干扰功率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上行信道进行干扰扫描,获取所述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以及干扰功率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当前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所连接的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获取相应的频谱效率;
根据所述频谱效率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当前调度的资源块是否含有干扰功率;
若当前调度的资源块不含有干扰功率时,对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干扰功率检测;
若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含有干扰功率,则执行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步骤之后,还包括:保存计算获得的缩放因子,建立缩放因子表;
所述根据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
转去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缩放因子表获取缩放因子,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和用户终端反馈的当前信道质量信息,查找对应的缩放因子;
若无法查找得到对应的缩放因子,则采用中间值估算法计算相应的缩放因子。
9.一种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无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的干扰带宽比和干扰功率比以及所述有效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存在强窄带干扰场景下的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缩放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所述实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计算缩放因子;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缩放因子和有效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选择相应的调制解调策略。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的步骤。
CN201710801265.5A 2017-09-07 2017-09-07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07509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1265.5A CN107509211B (zh) 2017-09-07 2017-09-07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1265.5A CN107509211B (zh) 2017-09-07 2017-09-07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9211A true CN107509211A (zh) 2017-12-22
CN107509211B CN107509211B (zh) 2020-09-08

Family

ID=60695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1265.5A Active CN107509211B (zh) 2017-09-07 2017-09-07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92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810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上行调度修正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31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142227A (zh) * 2015-03-24 2015-1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等级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WO2016119128A1 (zh) * 2015-01-27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及基站
WO2016165095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31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6119128A1 (zh) * 2015-01-27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编码方式的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05142227A (zh) * 2015-03-24 2015-1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等级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WO2016165095A1 (zh) * 2015-04-16 2016-10-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志勇等: "一种抗干扰链路自适应算法", 《广东通信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810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上行调度修正方法和系统
CN109246810B (zh) * 2018-10-30 2021-03-3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系统的上行调度修正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9211B (zh)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5695B2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full-duplex radio
US20190199409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11936580B2 (en) Uplink OFDMA processing in WLANs
US842242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for cooperat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35559B (zh) 產生成束向量的方法及提供用以產生成束向量之資訊的方法
CN108667579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4272691B (zh) 支持高级无线接收器的信令以及相关设备和方法
CN107925429A (zh) 干扰相位估计系统和方法
CN109600826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010021229A1 (en) Method for matching transport channels within a composite channel,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2017763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干扰估计的空导频
CN1193534C (zh) 估计信号中残留噪声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设备
WO2009123938A1 (en)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N101507216A (zh) 与在sc-fdma中在频域中插入导频音调相关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72817B (zh) 用于亚千兆赫频带中的无线通信以确保频谱平坦性的装置
US93865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 limited feedback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a distributed antenna (DA) technique
CN105915312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5992343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756402A (zh) 用于带内载波聚合的增益控制
CN102447529B (zh)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8923A (zh) 包括有载波恢复电路的接收机的数字传输系统
CN107509211A (zh) 基站调制解调策略的选择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09246828A (zh) 多子带系统中下行业务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20253419A1 (zh) 一种实现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51957B (zh) 信道质量指示推导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