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2710A -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2710A
CN107492710A CN201710688164.1A CN201710688164A CN107492710A CN 107492710 A CN107492710 A CN 107492710A CN 201710688164 A CN201710688164 A CN 201710688164A CN 107492710 A CN107492710 A CN 107492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portion
portion piece
radiating element
reflecting plat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81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2710B (zh
Inventor
王文芬
朱向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xin Nobelium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exin Nobelium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exin Nobelium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exin Nobelium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881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2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2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2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2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频带宽、方向图性能好的辐射单元,以解决多端口天线的基础技术问题。其由金属制成,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各自具有特定形状和规格的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可实现超宽频690MHz‑3000MHz的收发,并不需要传统的由698‑960MHz和1710‑2700MHz两个振子进行合路而实现。并且可以灵活组成单端口天线或多端口天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包括有2个本发明的辐射单元,具有隔离度高、电压驻波比小、增益均匀、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施MIMO技术的辐射单元;本发明还涉及一种MIMO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布网多使用单端口天线。其不足在于随着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其一个端口的容量将成为瓶颈,难以支撑数据传输速率提升的需求。为了提升系统的容量,则需设置更多的天线,从而增加了系统建设的成本,并且多天线间容易形成干扰。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现有的其中一种多端口天线,如中国专利201180066681.6,采用了PIFA的技术,这种技术方案优点是可以实现比较小巧的产品外形,因此经常用于终端设备中,如用在网络覆盖系统中,其在方向图等指标上存在先天不足,影响网络覆盖的均匀性。
现有的另一种多端口天线,如中国专利201010221516.0,采用正交极化以保证天线的隔离度,比如垂直+水平极化的方式。而此类天线水平极化端口宽带窄,如果要实现较宽的带宽,则需要通过合路来实现,成本高;并且在使用环境中,水平极化的部分的性能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的改变了天线本身的性能,造成实际通信效果与设计效果的巨大差异。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水平极化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分担的任务比例较小,主要还是由垂直极化部分承担。
于是需要对现有的用于实施mimo技术的辐射单元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频带宽、方向图性能好的辐射单元,以解决多端口天线的基础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辐射单元,由金属制成;设有馈线连接耳和反射板连接耳;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特别地,
所述第一片的形状由边A1、边A2、边A3、边A4、边A5、边A6、边A7、边A8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A1=30~40mm、边A2=40~50mm、边A3=30±2mm、边A4=5~8mm、边A5=10±2mm、边A6=25±5mm、边A7=4±2mm、边A8=25±5mm;所述馈线连接耳连接在所述边A1上;
所述第二片的形状由边B1、边B2、边B3、边B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B1=12±2mm、边B2=(边A6+边A8)+(1~6)mm、边B3=12±2mm、边B4=边B2;第二片的边B2与第一片的边A6相连;第二片的边B3与第一片的边A5相交;所述反射板连接耳连接在所述边B1上;第二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1=90±10°;
所述第三片的形状由边C1、边C2、边C3、边C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C1=25±5mm、边C2=31±5mm、边C3=25±5mm、边C4=31±5mm;第三片的边C3与第一片的边A3相连;第三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2=90±10°;
所述第四片的形状由边D1、边D2、边D3、边D4、边D5、边D6、边D7、边D8、边D9、边D10依次排列而围成;边D1与边D2之间的夹角β1=45±3°,边D2与边D3之间的夹角β2=120~150°,边D3至边D10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D10与边D1之间互成90±2°;边D1=55±5mm、边D2=31±5mm、边D3=27±5mm、边D4=6±2mm、边D5=7±2mm、边D6=2±1mm、边D7=6±2mm、边D8=2±1mm、边D9=7±2mm、边D10=11±3mm;第四片的边D1与第一片的边A2相连;边D1与边D2的交点与第一片的边A1的一个端点相交;第四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3=145±15°;
所述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朝向第一片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的厚度优选在0.2至1.5mm之间。
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即可实现超宽频690MHz-3000MHz的收发,并不需要传统的由698-960MHz和1710-2700MHz两个振子进行合路而实现。并且可以灵活组成单端口天线或多端口天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MIMO全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反射板、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反射板均由金属制成;特别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的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反射板上;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与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之间的距离L1=120±10mm;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与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之间的距离L2=26±6mm;第一辐射单元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第二辐射单元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与反射板互相垂直,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也与反射板互相垂直;第一馈线的内导体与第一辐射单元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一馈线的外导体与反射板电导通;第二馈线的内导体与第二辐射单元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二馈线的外导体与反射板电导通。
作为改进,在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还可以设有由金属制成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反射板导通。所述隔离件的结构优选如下:包括底支架以及与底支架相连的第一构部和第二构部;
所述第一构部包括第一构部片、第二构部片、第三构部片和第四构部片;
第一构部片的形状由边E1、边E2、边E3、边E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E1=17±2mm、边E2=18±2mm、边E3=17±2mm、边E4=18±2mm;
第二构部片的形状由边F1、边F2、边F3、边F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F1=15±2mm、边F2=17±2mm、边F3=15±2mm、边F4=17±2mm;
第三构部片的形状由边G1、边G2、边G3、边G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G1=18±2mm、边G2=18±2mm、边G3=18±2mm、边G4=18±2mm;
第四构部片的形状由边H1、边H2、边H3、边H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四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H1=13±2mm、边H2=18±2mm、边H3=13±2mm、边H4=18±2mm;
第二构部片的边F1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3相连,第三构部片的边G4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2相连,第四构部片的边H2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4相连;
所述第二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1=90±5°;第三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2=135±15°;第四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3=135±15°;
所述第二构部片、第三构部片和第四构部片朝向第一构部片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构部包括第五构部片、第六构部片、第七构部片和第八构部片;
第五构部片的形状由边J1、边J2、边J3、边J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五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J1=17±2mm、边J2=18±2mm、边J3=17±2mm、边J4=18±2mm;
第六构部片的形状由边K1、边K2、边K3、边K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六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K1=15±2mm、边K2=17±2mm、边K3=15±2mm、边K4=17±2mm;
第七构部片的形状由边M1、边M2、边M3、边M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七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M1=18±2mm、边M2=18±2mm、边M3=18±2mm、边M4=18±2mm;
第八构部片的形状由边N1、边N2、边N3、边N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八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N1=13±2mm、边N2=18±2mm、边N3=13±2mm、边N4=18±2mm;
第六构部片的边K1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3相连,第七构部片的边M4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2相连,第八构部片的边N2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4相连;
所述第六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1=90±5°;第七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2=135±15°;第八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3=135±15°;
所述第六构部片、第七构部片和第八构部片朝向第五构部片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构部通过第一构部片的边E1与底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构部通过第五构部片的边J1与底支架相连;所述第一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互相平行,该两者之间的距离W1=64±4mm;所述第二构部片、第六构部片均与所述反射板平行;第二构部片与反射板之间的距离W2=38±3mm;第二构部片与第六构部片互相远离;
所述底支架通过其连接脚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反射板电导通;第一构部片还与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互相平行。
本发明的MIMO全向天线具有以下优点:1)两端口设计,提升了通信容量;2)方向图圆度较好,信号均匀;3)两个端口均为垂直极化,安装后受环境影响较小,通讯效率高;4)隔离度高,电压驻波比小,体积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向视图逆时针旋转180°后的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逆时针旋转90°后的视图;
图13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16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3中隔离件9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辐射单元;11-第一片;12-第二片;13-第三片;14-第四片;15-馈线连接耳;16-反射板连接耳;
2-第一辐射单元;3-第二辐射单元;4-反射板;5-第一馈线;6-第二馈线;7-第一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9-隔离件;
91-第一构部;92-第二构部;93-底支架;911-第一构部片;912-第二构部片;913-第三构部片;914-第四构部片;921-第五构部片;922-第六构部片;923-第七构部片;924-第八构部片;931-连接脚;22-第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该辐射单元1由金属制成,设有馈线连接耳15和反射板连接耳16,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片11、第二片12、第三片13和第四片14。
其中,第一片11的形状由边A1、边A2、边A3、边A4、边A5、边A6、边A7、边A8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片11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A1=36mm、边A2=45mm、边A3=30mm、边A4=6mm、边A5=10mm、边A6=25mm、边A7=4mm、边A8=25mm。所述馈线连接耳连接在所述边A1上。
其中,第二片12的形状由边B1、边B2、边B3、边B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片12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B1=12mm、边B2=(边A6+边A8)+2=52mm、边B3=12mm、边B4=边B2=52mm。第二片12的边B2与第一片11的边A6相连;第二片12的边B3与第一片11的边A5相交。反射板连接耳16连接在边B1上;第二片12与第一片11之间的夹角α1=90°。
其中,第三片13的形状由边C1、边C2、边C3、边C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片13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C1=25mm、边C2=31mm、边C3=25mm、边C4=31mm;第三片13的边C3与第一片11的边A3相连;第三片13与第一片11之间的夹角α2=90°。
其中,第四片14的形状由边D1、边D2、边D3、边D4、边D5、边D6、边D7、边D8、边D9、边D10依次排列而围成。边D1与边D2之间的夹角β1=45°,边D2与边D3之间的夹角β2=135°,边D3至边D10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D10与边D1之间互成90°;边D1=55mm、边D2=31mm、边D3=27mm、边D4=6mm、边D5=7mm、边D6=2mm、边D7=6mm、边D8=2mm、边D9=7mm、边D10=11mm。第四片14的边D1与第一片11的边A2相连;边D1与边D2的交点与第一片11的边A1的一个端点相交;第四片14与第一片11之间的夹角α3=145°。
第二片12、第三片13和第四片14朝向第一片11的同一侧。
第一片11、第二片12、第三片13和第四片14的厚度为1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MIMO全向天线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8、图9所示,包括2个如实施例1所述结构的辐射单元,分别称为:第一辐射单元2和第二辐射单元3,还包括有反射板4、第一馈线5和第二馈线6。第一辐射单元2、第二辐射单元3和反射板4均由金属制成。第一辐射单元2和第二辐射单元3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反射板4上。第一辐射单元2的第一片与第二辐射单元3的第一片之间的距离L1=120±10mm;第一辐射单元2的第二片与第二辐射单元3的第二片之间的距离L2=26±6mm。第一辐射单元2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4,第二辐射单元3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4。
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单元2的第三片与反射板4之间还设有第一支撑件7,第二辐射单元3的第三片与反射板4之间还设有第二支撑件8。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是绝缘件。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辐射单元2和第二辐射单元3稳固地与反射板4连接在一起。
第一辐射单元2的第一片与反射板4互相垂直,第二辐射单元3的第一片也与反射板4互相垂直。第一馈线5的内导体与第一辐射单元2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一馈线5的外导体与反射板4电导通。第二馈线6的内导体与第二辐射单元3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二馈线6的外导体与反射板4电导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MIMO全向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第一辐射单元2与第二辐射单元3之间还设有由金属制成的隔离件9。
隔离件9的结构如下:包括底支架93以及与底支架93相连的第一构部91和第二构部92。
其中,第一构部91包括第一构部片911、第二构部片912、第三构部片913和第四构部片914。
第一构部片911的形状由边E1、边E2、边E3、边E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构部片911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E1=17mm、边E2=18mm、边E3=17mm、边E4=18mm。
第二构部片912的形状由边F1、边F2、边F3、边F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构部片912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F1=15mm、边F2=17mm、边F3=15mm、边F4=17mm。
第三构部片913的形状由边G1、边G2、边G3、边G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构部片913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G1=18mm、边G2=18mm、边G3=18mm、边G4=18mm。
第四构部片914的形状由边H1、边H2、边H3、边H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四构部片914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H1=13mm、边H2=18mm、边H3=13mm、边H4=18mm。
第二构部片912的边F1与第一构部片911的边E3相连,第三构部片913的边G4与第一构部片911的边E2相连,第四构部片914的边H2与第一构部片911的边E4相连。
第二构部片912与第一构部片911之间的夹角γ1=90°;第三构部片913与第一构部片911之间的夹角γ2=135°;第四构部片914与第一构部片911之间的夹角γ3=135°。
第二构部片912、第三构部片913和第四构部片914朝向第一构部片911的同一侧。
其中,第二构部92包括第五构部片921、第六构部片922、第七构部片923和第八构部片924。
第五构部片921的形状由边J1、边J2、边J3、边J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五构部片921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J1=17mm、边J2=18mm、边J3=17mm、边J4=18mm。
第六构部片922的形状由边K1、边K2、边K3、边K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六构部片922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K1=15mm、边K2=17mm、边K3=15mm、边K4=17mm。
第七构部片923的形状由边M1、边M2、边M3、边M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七构部片923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M1=18mm、边M2=18mm、边M3=18mm、边M4=18mm。
第八构部片924的形状由边N1、边N2、边N3、边N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八构部片924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N1=13mm、边N2=18mm、边N3=13mm、边N4=18mm。
第六构部片922的边K1与第五构部片921的边J3相连,第七构部片923的边M4与第五构部片921的边J2相连,第八构部片924的边N2与第五构部片921的边J4相连。
第六构部片922与第五构部片921之间的夹角θ1=90°;第七构部片923与第五构部片921之间的夹角θ2=135°;第八构部片924与第五构部片921之间的夹角θ3=135°。
第六构部片922、第七构部片923和第八构部片924朝向第五构部片921的同一侧。
第一构部91通过其第一构部片911的边E1与底支架93相连。第二构部92通过第五构部片921的边J1与底支架相连。第一构部片911与第五构部片921互相平行,该两者之间的距离W1=64mm。第二构部片912、第六构部片922均与反射板4平行。第二构部片912与反射板4之间的距离W2=38mm。容易得知,第六构部片922与反射板4之间的距离也是38mm。第二构部片与第六构部片互相远离。
底支架93通过其连接脚931与反射板4连接在一起且与反射板4电导通。第一构部片911与第一辐射单元2的第二片22互相平行。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辐射单元,由金属制成;设有馈线连接耳和反射板连接耳;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片的形状由边A1、边A2、边A3、边A4、边A5、边A6、边A7、边A8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A1=30~40mm、边A2=40~50mm、边A3=30±2mm、边A4=5~8mm、边A5=10±2mm、边A6=25±5mm、边A7=4±2mm、边A8=25±5mm;所述馈线连接耳连接在所述边A1上;
所述第二片的形状由边B1、边B2、边B3、边B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B1=12±2mm、边B2=(边A6+边A8)+(1~6)mm、边B3=12±2mm、边B4=边B2;第二片的边B2与第一片的边A6相连;第二片的边B3与第一片的边A5相交;所述反射板连接耳连接在所述边B1上;第二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1=90±10°;
所述第三片的形状由边C1、边C2、边C3、边C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C1=25±5mm、边C2=31±5mm、边C3=25±5mm、边C4=31±5mm;第三片的边C3与第一片的边A3相连;第三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2=90±10°;
所述第四片的形状由边D1、边D2、边D3、边D4、边D5、边D6、边D7、边D8、边D9、边D10依次排列而围成;边D1与边D2之间的夹角β1=45±3°,边D2与边D3之间的夹角β2=120~150°,边D3至边D10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2°,边D10与边D1之间互成90±2°;边D1=55±5mm、边D2=31±5mm、边D3=27±5mm、边D4=6±2mm、边D5=7±2mm、边D6=2±1mm、边D7=6±2mm、边D8=2±1mm、边D9=7±2mm、边D10=11±3mm;第四片的边D1与第一片的边A2相连;边D1与边D2的交点与第一片的边A1的一个端点相交;第四片与第一片之间的夹角α3=145±15°;
所述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朝向第一片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片、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的厚度在0.2至1.5mm之间。
3.一种MIMO全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反射板、第一馈线和第二馈线;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反射板均由金属制成;其特征是: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均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的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反射板上;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与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之间的距离L1=120±10mm;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与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之间的距离L2=26±6mm;第一辐射单元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第二辐射单元通过其反射板连接耳电导通地固定到反射板;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与反射板互相垂直,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片也与反射板互相垂直;第一馈线的内导体与第一辐射单元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一馈线的外导体与反射板电导通;第二馈线的内导体与第二辐射单元的馈线连接耳电导通,第二馈线的外导体与反射板电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是:在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还设有由金属制成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反射板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MIMO全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隔离件的结构如下:包括底支架以及与底支架相连的第一构部和第二构部;
所述第一构部包括第一构部片、第二构部片、第三构部片和第四构部片;
第一构部片的形状由边E1、边E2、边E3、边E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一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E1=17±2mm、边E2=18±2mm、边E3=17±2mm、边E4=18±2mm;
第二构部片的形状由边F1、边F2、边F3、边F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二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F1=15±2mm、边F2=17±2mm、边F3=15±2mm、边F4=17±2mm;
第三构部片的形状由边G1、边G2、边G3、边G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三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G1=18±2mm、边G2=18±2mm、边G3=18±2mm、边G4=18±2mm;
第四构部片的形状由边H1、边H2、边H3、边H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四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H1=13±2mm、边H2=18±2mm、边H3=13±2mm、边H4=18±2mm;
第二构部片的边F1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3相连,第三构部片的边G4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2相连,第四构部片的边H2与第一构部片的边E4相连;
所述第二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1=90±5°;第三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2=135±15°;第四构部片与第一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γ3=135±15°;
所述第二构部片、第三构部片和第四构部片朝向第一构部片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构部包括第五构部片、第六构部片、第七构部片和第八构部片;
第五构部片的形状由边J1、边J2、边J3、边J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五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J1=17±2mm、边J2=18±2mm、边J3=17±2mm、边J4=18±2mm;
第六构部片的形状由边K1、边K2、边K3、边K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六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K1=15±2mm、边K2=17±2mm、边K3=15±2mm、边K4=17±2mm;
第七构部片的形状由边M1、边M2、边M3、边M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七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M1=18±2mm、边M2=18±2mm、边M3=18±2mm、边M4=18±2mm;
第八构部片的形状由边N1、边N2、边N3、边N4依次排列而围成;第八构部片的相邻的边之间互成90°;边N1=13±2mm、边N2=18±2mm、边N3=13±2mm、边N4=18±2mm;
第六构部片的边K1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3相连,第七构部片的边M4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2相连,第八构部片的边N2与第五构部片的边J4相连;
所述第六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1=90±5°;第七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2=135±15°;第八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之间的夹角θ3=135±15°;
所述第六构部片、第七构部片和第八构部片朝向第五构部片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构部通过第一构部片的边E1与底支架相连;所述第二构部通过第五构部片的边J1与底支架相连;所述第一构部片与第五构部片互相平行,该两者之间的距离W1=64±4mm;所述第二构部片、第六构部片均与所述反射板平行;第二构部片与反射板之间的距离W2=38±3mm;第二构部片与第六构部片互相远离;
所述底支架通过其连接脚与所述反射板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反射板电导通;第一构部片还与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二片互相平行。
CN201710688164.1A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Active CN107492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8164.1A CN107492710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8164.1A CN107492710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2710A true CN107492710A (zh) 2017-12-19
CN107492710B CN107492710B (zh) 2023-03-14

Family

ID=6064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8164.1A Active CN107492710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271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8527U (zh) * 2012-05-23 2013-01-16 深圳市华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3895609U (zh) * 2014-04-17 2014-10-22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频双极化小型振子及天线
CN206992297U (zh) * 2017-08-14 2018-02-09 佛山科新锘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8527U (zh) * 2012-05-23 2013-01-16 深圳市华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3895609U (zh) * 2014-04-17 2014-10-22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频双极化小型振子及天线
CN206992297U (zh) * 2017-08-14 2018-02-09 佛山科新锘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2710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910B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1699136U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KR101711150B1 (ko) 이동통신 기지국용 이중편파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중대역 안테나 시스템
CN203013940U (zh) 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CN102694237B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2709673B (zh) 宽频带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886864B (zh) 多频带双极化阵列天线
CN101777704B (zh) 一种室内全向天线
CN102117967A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6935962B (zh) 终端设备及天线
CN102683825B (zh) 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1916910A (zh) 基站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5305073B (zh) 多入多出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3956564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3943970A (zh) 一种双极化宽频阵列天线
CN203826542U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WO2017000215A1 (zh) 辐射装置
CN202678527U (zh)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6992297U (zh)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CN104300233B (zh) 超宽频双极化多入多出天线
CN201927708U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WO2021098673A1 (zh) 天线和电子设备
CN201820883U (zh) 一种宽带高性能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206116609U (zh) 一种分体式超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7492710A (zh) 一种辐射单元及其组成的mimo全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