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0808A -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0808A
CN107490808A CN201710449220.6A CN201710449220A CN107490808A CN 107490808 A CN107490808 A CN 107490808A CN 201710449220 A CN201710449220 A CN 201710449220A CN 107490808 A CN107490808 A CN 107490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
wave
building
seismic prosp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92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0808B (zh
Inventor
崔庆辉
尚新民
赵胜天
柳光华
滕厚华
刁瑞
赵翠霞
潘树林
李继光
芮拥军
韩站
韩站一
李强
王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492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0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0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0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3/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V1/00 – G01V1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0/00Geomodelling in gener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完成高效高精度地震波数值模拟工作,并通过地震波数值模拟对观测系统做出合理评价,其所得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对地下岩层的成像结果也更为可靠。该建立方法包括有建立三维层状地层模型、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播路径、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况、获取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形成共炮点道集、计算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内的累加能量、对模拟共炮点道集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绘制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确定出最佳的观测系统等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 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所面临的地质目标体结构 越来越复杂,这对现有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 常规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受限于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等因素,致使其观 测覆盖次数、均匀性、方位角分布等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以地 震正演数值模拟方法为例,现有地震正演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可分为以 下三类:第一类是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波动方程模拟方法是目前 生产中计算精度最高、模拟效果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这类方法计算效 率较低,在大规模的三维高密度观测系统设计中往往因为时效问题被 放弃。第二类是射线类方法。这类方法在一般模型下计算效率较高, 但是当模型构造很复杂的时候,存在射线追踪不收敛的问题;并且由 于这类方法无法获得地震波场动力学特征,因此在黏弹性介质下的传 播波动方程与模拟结果差异十分明显。第三类是射线束类方法。射线 束是波动方程的高频近似解,可认为地震波频率足够高时所获得的一 种近似解。这类方法在地震波频率足够高时和波动方程结果类似,但 是在地震波频率较低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此类方法方程中无法 考虑介质的吸收衰减作用,因此射线束类方法在黏弹性介质下模拟也 和波动方程有较大的差异。
鉴于此,现有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利用的数值模拟存在效率 低或与地下岩层现实情况并不贴合,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和效率更高 的数值模拟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建立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利用 该方法可以完成高效高精度地震波数值模拟工作,并通过地震波数值 模拟对观测系统做出合理评价,其所得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对地下岩 层的成像结果更为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有如 下步骤:
步骤1:提取工区以往勘探成果中各目的层层位信息,建立三维层 状地层模型;
步骤2:根据地质任务以及勘探部署情况,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 探观测系统,对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层位曲面进行网格划分, 并为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置相同的正演模拟参数;
步骤3: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追踪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 传播路径;
步骤4:利用射线束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 况;
步骤5:结合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通过计算 地层对地震子波的吸收衰减,得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
步骤6:计算不同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场,作为该检波 器的模拟接收信号,提取相同炮点的检波器模拟信号形成共炮点道集;
步骤7:对于每个目的层曲面网格,按照不同的偏移距和方位角分 段,根据步骤3中传播路径的计算方式,累加所有经过该网格传播到地 表并被检波器接收到的能量;
步骤8:得到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所对应的共炮点道集和 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的累加能量;
步骤9:对共炮点道集进行抽取共中心点道集、交互速度分析、叠 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叠前深度偏移剖面;
步骤10:绘制步骤7得到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 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
步骤11:根据步骤9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和步骤10中的目的层曲 面网格累加能量分布对备选的观测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出最佳的观测 系统。
较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三维层状地层模型包含有纵波速度和品 质因子两组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每个炮检对地震波 主能量的传播路径满足公式(1):
tanαi-1-tanαi=εγ(δisinαii-1sinαi-1) (1);
ε为地层的平均厚度,γ为惩罚权,αi-1为射线在i-1地层中与法向方 向的夹角,αi为射线在i地层中与法向方向的夹角。δi-1为i-1地层的地层 速度的倒数,δi为i地层的地层速度的倒数。惩罚权γ是一个与地震波 频率相关的变量,频率越高γ越小。
优选的,所述步骤5结合三维层状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通过计 算地层对地震子波的吸收衰减,得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具体可描 述为:
将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傅里叶变换至频率域的地震子波;
根据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与振幅之间的关联,对频率域的地震 子波中每一频率对应的振幅值进行衰减计算;
将衰减计算后所得的频率域的地震子波反向变换至时间域的地震 子波;反向变换所得的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即可用于展现射线束核心振 幅分布。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计算不同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 场,具体可描述为:
将步骤5计算所得反向变换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向周围各方向进行 分布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在步骤4所得地震波场的范围分布情况内进行 叠加。
优选的,所述步骤10累加能量图的绘制方式为:
以大小不同的偏移距作为半径,绘制同心圆;以正上方作为0度方 位角的方向,顺时针为方位角角度增加方向,等方位角间隔绘制射线; 向被射线分隔的各个子扇形区域填充不同颜色,颜色值代表该子扇形 所表示的偏移距以及方位角范围内的累加能量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该建 立方法包括有建立三维层状地层模型、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 系统、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播路径、 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况、获取射线束核心振 幅分布、形成共炮点道集、计算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 角分段内的累加能量、对模拟共炮点道集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绘制目 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确定出最 佳的观测系统等步骤。具有上述步骤的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 建立方法在模拟过程中结合考虑了地层的吸收衰减情况,保证计算效 率的同时提高了模拟数值的精度,成像效果更好,观测结果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三维层状地质模型示意图;
图3为针对图2三维层状地质模型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示意 图;
图4为利用常规高斯束方法与本发明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图2三维 层状地质模型进行模拟后所得单炮记录对比图;
图5a为针对图2三维层状地质模型选取道距25m计算所得叠前深 度偏移剖面;
图5b为针对图2三维层状地质模型选取道距12.5m计算所得叠前 深度偏移剖面;
图5c为针对图2三维层状地质模型选取道距10m计算所得叠前深 度偏移剖面;
图6为实施例二的三维层状地质模型的垂向切片示意图;
图7为针对图6三维层状地质模型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示意 图;
图8为利用本发明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图6三维层状地质模型进行 模拟后所得单炮记录图;
图9为针对图6三维层状地质模型计算所得叠前深度偏移剖面;
图10为利用专业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所得的最终叠前深度偏移剖 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利用 该方法可以完成高效高精度数值模拟工作,其所得的地震勘探观测系 统与地下岩层的实际情况也更为接近。
下面结合下述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如图1 所示,该提取方法具体包括有:
步骤1:提取工区以往勘探成果中各目的层层位信息,建立三维层 状地层模型;
较为优选的,该三维层状地层模型是根据以往勘探成果中各目的 层层位信息所建立的。其中,优选包含有纵波速度和品质因子两组数 据。在建立完成后按照立方体网格将该三维层状地层模型离散化后输 出为二进制文件。
步骤2:根据地质任务以及勘探部署情况,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 探观测系统,对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层位曲面进行网格划分, 并为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置相同的正演模拟参数;
在完成步骤1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 统。具体的,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是在理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 工区卫星图片和针对地质任务进行的实际踏勘所设定完成的。设计形 成的备选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用于收集每条炮对应的检波线数、检波点 数、检波点编号以及检波点X、Y坐标。而为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 系统设置正演模拟参数进一步包括有地震子波主频(Hz)、每道记录 时间长度(s)、采样间隔(ms)等信息。
步骤3: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追踪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 传播路径;
在完成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追踪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 播路径。其中,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追踪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 的传播路径的过程满足下述公式(1):
tanαi-1-tanαi=εγ(δisinαii-1sinαi-1) (1)
其中,ε为地层的平均厚度,γ为惩罚权,αi-1为射线在i-1地层中 与法向方向的夹角,αi为射线在i地层中与法向方向的夹角。δi-1为i-1 地层的地层速度的倒数,δi为i地层的地层速度的倒数。惩罚权γ是一 个与地震波频率相关的变量,频率越高γ越小。
步骤4:利用射线束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 况;
在完成步骤3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 范围分布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波沿主能量路径传播时,其能量 按照偏离主能量路径的距离呈高斯分布,因此地震波传播能量和震动 影响范围均可按照该种特征进行计算。
步骤5:结合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通过计算 地层对地震子波的吸收衰减,得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
在完成步骤4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情况。具体 的,计算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的步骤可具体描述为:首先,将时间域 的地震子波傅里叶变换至频率域的地震子波;然后,根据地层模型中 的品质因子与振幅之间的关联,对频率域的地震子波中每一频率对应 的振幅值进行衰减计算;最后,将衰减计算后所得的频率域的地震子 波反向变换至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反向变换所得的时间域的地震子波 即可用于展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
步骤6:计算不同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场,作为该检波 器的模拟接收信号,提取相同炮点的检波器模拟信号形成共炮点道集;
在完成步骤5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 波场能量。其中,计算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场能量的步骤 可具体描述为:首先,先将步骤5计算所得反向变换时间域的地震子波 向周围各方向进行分布计算;而后,并将计算结果在步骤4所得地震波 场的范围分布情况内进行叠加。
步骤7:对于每个目的层曲面网格,按照不同的偏移距和方位角分 段,根据步骤3中传播路径的计算方式,累加所有经过该网格传播到地 表并被检波器接收到的能量;
步骤8:得到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所对应的共炮点道集和 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的累加能量;
在完成步骤6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所 对应的共炮点道集。具体的,对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进行正 演模拟处理,而输出的共炮点道集优选是按照工业标准SEG-Y格式编 辑输出的,从而保证该输出的共炮点道集能用于后续的处理软件使用。
步骤9:对共炮点道集进行抽取共中心点道集、交互速度分析、叠 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叠前深度偏移剖面;
在完成步骤7、8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共炮点道集进行抽取共中心点 道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共炮点道集进行抽取共中心点道集的过程 中可利用专业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具体对共炮点道集的处理包括有 抽取共中心点道集、交互速度分析、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步骤。
步骤10:绘制步骤7得到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 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
在完成步骤9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绘制累加能量图,形成目标层的成 像。具体的,其绘制累加能量图可具体描述为:以大小不同的偏移距 作为半径,绘制同心圆;以正上方作为0度方位角的方向,顺时针为方 位角角度增加方向,等方位角间隔绘制射线;向被射线分隔的各个子 扇形区域填充不同颜色,颜色值代表该子扇形所表示的偏移距以及方 位角范围内的累加能量值。
步骤11:根据步骤9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和步骤10中的目的层曲 面网格累加能量分布对备选的观测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出最佳的观测 系统。
在保证成像效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对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 统的实现成本及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可进一步确定并 优化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效果最佳的观测系统。
为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确实有效,并对上述步骤中的特征进行 说明,下面提供两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针对胜利油田某区块进行的三维陆上地震勘探观测系 统的建立。
其中,图2为建立并使用的三维层状地质模型示意图;该模型中每 层地层速度、品质因子均为常数,品质因子是根据速度与品质因子之 间的经验公式自动计算得到。图3为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示意 图。其中,保持其他观测系统参数不变,只改变道距大小,分别设计 道距为25m、12.5m、10m的三个备选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图4为利用 常规高斯束方法(图4左边部分)和本发明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图4右 边部分)进行模拟所得单炮记录对比结果。从结果对比可以看出,高 斯射线束由于没有考虑吸收衰减的影响,正演结果在浅中深层,频率 变化不明显,能量差异不大。而本发明方法进行正演结果可以清楚的 看到地震记录在浅层频率明显高于深层。能量分布特点也更加符合实 际采集资料特点。
而后,利用专业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经过共检波点道集抽取、 交互速度分析、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处理,得到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 剖面,为便于对比,将局部特征放大,如图5a、图5b、图5c所示。其 中,图5a为道距25m计算所得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尖灭点位置基本无 法识别;图5b为道距12.5m、图5c为道距10m计算所得叠前深度偏移 剖面,两者差别不大,尖灭点位置均能很好地识别。图6为道距12.5m 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计算的目的层曲面网格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下的 累加能量分布图,从图6可以看出目的层能量分布较为均匀,考虑到经 济性因素,可进一步优选使用道距12.5m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作为最 佳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建立使用方案。
实施例二:针对胜利油田某区块进行的三维陆上地震勘探观测系 统的建立。
其中,图7为建立的三维层状地质模型的垂向切片示意图;该模型 中每层地层速度、品质因子均为常数,品质因子是根据速度与品质因 子之间的经验公式自动计算得到。在理论观测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 合工区地表情况对观测系统进行调整,得到如图8所示设计的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的示意图。
为了确定该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目的层成像效果,利用本 发明中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正演,得到如图9所示的单炮记录。具体的, 从单炮记录来看,该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能接收到来自高陡构造 等复杂构造下目的层的地震波能量,具备复杂构造成像的条件,为进 一步评价其成像效果,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进一步利用专业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对共检波点道集抽取、交 互速度分析、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叠前深 度偏移剖面,如图10所示。从结果来看,该设计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能够很好地实现工区复杂构造地质体的成像,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案 可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该建 立方法包括有建立三维层状地层模型、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 系统、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播路径、 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况、获取射线束核心振 幅分布、形成共炮点道集、计算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 角分段内的累加能量、对模拟共炮点道集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绘制目 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确定出最 佳的观测系统等步骤。具有上述步骤的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 建立方法在模拟过程中结合考虑了地层的吸收衰减情况,保证计算效 率的同时提高了模拟数值的精度,成像效果更好,观测结果更为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提取工区以往勘探成果中各目的层层位信息,建立三维层状地层模型;
步骤2:根据地质任务以及勘探部署情况,设计多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对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层位曲面进行网格划分,并为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置相同的正演模拟参数;
步骤3: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追踪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播路径;
步骤4:利用射线束计算地震波传播到地表的能量以及范围分布情况;
步骤5:结合步骤1建立的三维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通过计算地层对地震子波的吸收衰减,得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
步骤6:计算不同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场,作为该检波器的模拟接收信号,提取相同炮点的检波器模拟信号形成共炮点道集;
步骤7:对于每个目的层曲面网格,按照不同的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根据步骤3中传播路径的计算方式,累加所有经过该网格传播到地表并被检波器接收到的能量;
步骤8:得到每个备选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所对应的共炮点道集和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的累加能量;
步骤9:对共炮点道集进行抽取共中心点道集、交互速度分析、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叠前深度偏移剖面;
步骤10:绘制步骤7得到的目的层曲面网格在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分段下的累加能量图。
步骤11:根据步骤9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和步骤10中的目的层曲面网格累加能量分布对备选的观测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出最佳的观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三维层状地层模型包含有纵波速度和品质因子两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有限频率Snell定律每个炮检对地震波主能量的传播路径满足公式(1):
tanαi-1-tanαi=εγ(δisinαii-1sinαi-1) (1);
ε为地层的平均厚度,γ为惩罚权,αi-1为射线在i-1地层中与法向方向的夹角,αi为射线在i地层中与法向方向的夹角。δi-1为i-1地层的地层速度的倒数,δi为i地层的地层速度的倒数。惩罚权γ是一个与地震波频率相关的变量,频率越高γ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结合三维层状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通过计算地层对地震子波的吸收衰减,得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具体可描述为:
将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傅里叶变换至频率域的地震子波;
根据地层模型中的品质因子与振幅之间的关联,对频率域的地震子波中每一频率对应的振幅值进行衰减计算;
将衰减计算后所得的频率域的地震子波反向变换至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反向变换所得的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即可用于展现射线束核心振幅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计算不同地表各个检波器处叠加的地震波场,具体可描述为:
将步骤5计算所得反向变换时间域的地震子波向周围各方向进行分布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在步骤4所得地震波场的范围分布情况内进行叠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累加能量图的绘制方式为:
以大小不同的偏移距作为半径,绘制同心圆;以正上方作为0度方位角的方向,顺时针为方位角角度增加方向,等方位角间隔绘制射线;向被射线分隔的各个子扇形区域填充不同颜色,颜色值代表该子扇形所表示的偏移距以及方位角范围内的累加能量值。
CN201710449220.6A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Active CN107490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9220.6A CN107490808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9220.6A CN107490808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0808A true CN107490808A (zh) 2017-12-19
CN107490808B CN107490808B (zh) 2019-02-15

Family

ID=6064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9220.6A Active CN107490808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080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8309A (zh) * 2018-12-13 2019-07-26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10998369A (zh) * 2017-06-01 2020-04-10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检测地下结构
CN11244488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40878A (zh) * 2021-08-12 2021-11-12 西南石油大学 利用虚拟震源扫描构建方位角-视速度雷达图的方法
CN113640869A (zh) * 2020-05-11 2021-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真地表的观测系统自动排障量化方法
CN11391752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4185098A (zh) * 2020-09-14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元素连接到震源和接收器的方法和系统
WO2023201865A1 (zh) * 2022-04-23 2023-10-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观测系统排列长度选择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1075B1 (en) * 1999-03-12 2004-02-1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modeling seismic acquisition footprints
US8098542B2 (en) * 2009-01-05 2012-01-17 Pgs Geophysical As Combined electromagnetic and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45670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叠加响应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CN102914795A (zh) * 2011-08-05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炮检对照明度确定方法
CN104614765A (zh) * 2015-02-05 2015-05-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增强地震波激发照明的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1075B1 (en) * 1999-03-12 2004-02-1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modeling seismic acquisition footprints
US8098542B2 (en) * 2009-01-05 2012-01-17 Pgs Geophysical As Combined electromagnetic and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45670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叠加响应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CN102914795A (zh) * 2011-08-05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炮检对照明度确定方法
CN104614765A (zh) * 2015-02-05 2015-05-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增强地震波激发照明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U-SHAN WU ET AL.: "Mapping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nd Acquisition-Aperture Efficacy by Beamlet Propagators", 《SEG INT"L EXPOSITION AND 72ND ANNUAL MEETING》 *
XIAO-BI XIE ET AL.: "Wave-equation-based seismic illumination analysis", 《GEOPHYSICS》 *
徐峰等: "基于目标层反射能量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殷厚成等: "三维高斯射线束观测系统照明及优化方法研究", 《石油物探》 *
赵殿栋等: "基于模型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8369A (zh) * 2017-06-01 2020-04-10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检测地下结构
CN110998369B (zh) * 2017-06-01 2021-09-24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检测地下结构
CN110058309A (zh) * 2018-12-13 2019-07-26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1244488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40869B (zh) * 2020-05-11 2023-1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真地表的观测系统自动排障量化方法
CN113640869A (zh) * 2020-05-11 2021-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真地表的观测系统自动排障量化方法
CN11391752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3917522B (zh) * 2020-07-10 2024-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4185098A (zh) * 2020-09-14 2022-03-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元素连接到震源和接收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14185098B (zh) * 2020-09-14 2024-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元素连接到震源和接收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13640878A (zh) * 2021-08-12 2021-11-12 西南石油大学 利用虚拟震源扫描构建方位角-视速度雷达图的方法
CN113640878B (zh) * 2021-08-12 2024-03-29 西南石油大学 利用虚拟震源扫描构建方位角-视速度雷达图的方法
WO2023201865A1 (zh) * 2022-04-23 2023-10-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观测系统排列长度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0808B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0808B (zh) 一种高可靠性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建立方法
CN105022031B (zh) 一种区域岩体微震震源的分层速度定位方法
CN107526101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CN107132571B (zh) 一种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多源地震干涉法
CN103336297B (zh) 微破裂向量扫描方法
CN106597533A (zh) 一种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
CN102645670B (zh) 一种基于叠加响应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CN106154334A (zh) 基于网格搜索的井下微地震事件实时反演定位方法
CN101750626B (zh)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的数据采集设计方法
CN110687602A (zh) 浅层地震多波联合勘探方法
CN108414983B (zh) 一种基于逆时射线追踪方法的微地震定位技术
CN109884710B (zh) 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
CN103809216B (zh) 一种电阻率数据与地震数据联合速度建场方法
CN103389489B (zh) 基于大斜度井的微地震监测定位方法
CN110058309A (zh) 一种立体时移地震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02053263A (zh) 调查表层结构的方法
CN111812707A (zh) 一种基于微动和面波勘探的地铁沿线场地内孤石探测方法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5093314B (zh) 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
CN105607119B (zh) 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与静校正量求取方法
CN102877828A (zh) 一种三维多井联合井地ct成像方法
CN113376695B (zh) 一种适用于煤层底板复杂陷落柱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7015275A (zh) 陷落柱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630938A (zh) 以潜孔锤锤头为震源的井地地震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05372696A (zh) 一种微地震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