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3323B -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3323B
CN107483323B CN201710712333.0A CN201710712333A CN107483323B CN 107483323 B CN107483323 B CN 107483323B CN 201710712333 A CN201710712333 A CN 201710712333A CN 107483323 B CN107483323 B CN 107483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unt
address
receiver
sender
dat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23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3323A (zh
Inventor
陆瀛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YI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23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3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3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有多个第三方业务的即时通信系统中,包括: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账户;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从而实现了不同第三方业务之间的数据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异构用户体系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系统(Instant Messaging System,简称IM系统)会允许很多第三方业务接入,例如,263通信系统下的短信业务、视频业务等。并且每个第三方业务都有自己的用户体系,例如接入的业务A的用户系统使用ldap,用户名是拼音字母,密码是字符串。接入的业务B的用户系统使用数据库,用户名是数字,密码是token。每个接入的业务的用户体系都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IM系统本身只能容纳一种用户体系,即IM系统只能实现同一业务之间的通信。如果直接让业务A的username用户发给业务B的123用户的消息是没有办法在IM系统内部处理的(IM系统无法找到消息的接收者)。如何能够做到各个业务方基于自己的用户体系使用IM服务互相连通,更进一步的,如何能够实现不同业务方用户基于各自不同用户体系使用IM服务互联互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实现接入即时通信系统的不同第三方业务之间的信息交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再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方法中,所述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通过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记为发送者账户,并将所述发送者账户与所述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方法中,所述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记为登陆账户地址;
通过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账户;
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将所述新账户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方法中,所述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方法中,所述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包括: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一种即时通信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用于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内部数据传输单元,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系统中,
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系统还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记为发送者账户,并将所述发送者账户与所述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系统中,还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记为登陆账户地址;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一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将所述新账户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系统中,还包括:
鉴权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地址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
优选的,上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所述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具体被配置为: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某一第三方业务向另一第三方业务发送数据信息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系统预存储的第一预设映射表以及所述接收者地址,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注册账户,将该信息发送给注册账户处理后,注册账户将该信息发送给用于接收该信息的另一第三方业务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第三方业务中,从而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即时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不同业务之间通过IM系统进行通信,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IM系统的即时通信方法和即时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即时通信方法,应用于接入有多个第三方业务的即时通信系统中,参见图1,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接入有多个第三方业务,当用户登录其中一个第三方业务,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向其他第三方业务或该第三方业务内的其他账户进行通信时,所发送的消息可认为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通常可以包括:发送方的地址信息、用户名,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以及用户名,当然,还包括所发送的消息。当然,传统技术方案中不同第三方业务内的两个账号的地址可能会相同,例如,某微信账户的在微信系统内的地址为AAAA,某QQ用户在QQ系统内的地址也为AAAA,如果某微信账户B需要向该QQ用户发送数据信息时,接收方的地址为AAAA,即时通信系统会发现存在两个相同的地址,即时通信系统无法知道哪个地址是正确的接收方地址。因此,所述数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接收方的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该业务标识可单独存在于所述数据信息中,当然也可以与所述接收方用户名或接收方地址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所述数据信息中。例如,数据信息中接收方的用户名可以为接收方的真实用户名+业务标识,或接收方地址信息+业务标识;即时通信系统即可通过所述接收方地址信息与业务标识快速确定一个唯一接收方的地址。
步骤S102: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当所述即时通信系统获取到某个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时,通过解析单元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接收者的地址,当然如果所述数据信息中含有所述接收方的业务标识时,需要先解析得到所述接收方的业务标识,依据业务标识确定数据信息的接收者所述的业务类型,在依据确定的业务类型确定接收者的地址;
步骤S103: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预先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接收者地址地址相对应的账户,将该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以及其业务标识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自动创建、注册的账户,当得到接收者地址以及所述接收者业务对应的业务标识(例如,QQ、微信等业务的标识)之后,依据所述业务标识确定接收者的业务类型(例如,所述业务类型可以指的是QQ或微信等),再确定所述接收者地址在该业务类型下的接收者账户,例如,通过业务标识判定接收者是qq用户还是微信用户等,依据确定的qq用户或微信以及所述数据信息中包含的接收着地址用户确定接收者在qq或微信下的目标账户。
步骤S104:通过发送者账户及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在本步骤中,所述接收者账户用于实现即时通信系统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进行数据通信,即时通信系统需要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预先将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者账户中,再通过所述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用于获取该数据信息的所述第三方业务中的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目标账户中。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当第三方业务向另一第三方业务发送数据信息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系统预存储的第一预设映射表以及数据信息中所包含的接收者地址,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注册账户(接收者账户),将该信息发送给注册账户处理后,注册账户将该信息发送给用于接收该信息的另一第三方业务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目标账户中,从而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方案中,可预先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建立与各个第三方业务的账户一一对应的账户,在建立上述账户信息时,可采用自动创建的策略,当账户登录时,判断登陆账户是否为新账户的,如果是新账户,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创建对应的注册账户,即,当一用户登录第三方业务时,所述即时通信系统自动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存在与该第三方业务的登陆账户相匹配的注册账户,如果不存在,则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自动创建与该第三方业务的登录账户一一对应的注册账户,该账户的账户名可以采用登陆账户的用户名,当然,为了防止即时通信系统内的用户名出现重复,所述注册账户的用户名可以采用第三方登录账户的用户名+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的方式,将所述第三方业务的登陆账户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注册账户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与预设映射表中。
除了监控第三方业务的登陆账户以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内部创建与登录账户对应的注册账户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业务发送数据信息的动作触发即时通信内部的账户注册。当有数据信息需要向其他第三方业务发送时,判断发送信息的登陆账户是否为新账户,如果登陆账户是新账户,即时通信系统中是没有与其对应的发送者账户的,因此需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新账户对应的发送者账户,即,当即时通信系统获取到所述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时,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该发送者地址可以包括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当前登录账户以及该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依据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当前登录账户以及所述业务标识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创建对应的注册账户,将所述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以及其业务标识与注册账户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预设映射表中。
具体的: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以及发送该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获取与所述业务标识所对应的映射表,通过调取到的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一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和业务标识相对应的注册账户,将所述注册账户与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现有的即时通信系统接入第三方业务时,均需要第三方业务的用户在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账号。造成的问题是,第三方业务的用户如果使用即时通信系统需要做一次注册和多次登录,非常不方便。
参见图2,而在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当获取到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02对该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步骤S1031:依据与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得到即时通信单元中注册的与该数据信息的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发送者账户,依据与用于接收该数据信息第三方业务对应的第一映射表得到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对应的接收者账户,本申请中,可以预先针对每种第三方业务建立与其一一对应的第一映射表,例如与qq或微信对应的第一映射表;
步骤S1032:将所述数据信息中的发送者映射为所述发送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的接收者映射为所述接收者账户,并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将所述数据信息由所述发送者账户发送到所述接收者账户中,数据消息处理完成后执行步骤S1033;
步骤S1033:再将所述数据信息中的发送者映射为所述原发送者账户(发送该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账户),接收者映射为用于获取该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中的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目标账户,最后执行上述步骤S104。
从而完成了将数据信息由某个第三方业务发送给另一个第三方业务的操作,并且在该过程中,用户无需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主动注册账户,无需知晓目标账户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注册账户,数据信息的发送者只需要知道接收者的第三方业务的地址即可实现数据信息在不同或相同第三方业务之间的传递。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方案中,关于将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登录账户映射为与该账户对应的即时通信系统内的注册账户时,需要对其进行鉴权操作,由于第三方业务已经对登陆账户进行过鉴权,因此,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即可直接自动响应所述第三方业务的鉴权结果即可,用户不需要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进行二次鉴权。即,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然后将接收者映射为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使得所述数据信息由所述发送者账户传送至所述接收者账户,再将该数据信息的发送者映射为原发送者地址,将接收者映射为原接收者地址,通过所述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第三方业务中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目标账户。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方业务下的账户与即时通信系统内的注册账户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预设映射表中,依据接收和发送数据信息的状态不同,该映射表在不同时刻可以称之为第一预设映射表或第二预设映射表,例如,当该第三方业务是数据信息的发送者时,该预设映射表称之为第二预设映射表,当该第三方业务是数据信息的接收者时,该预设映射表称之为第一预设映射表。由于每个即时通信系统可接入多个第三方业务,每个第三方业务下又可具备多个账户,因此,需要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大量的、与各个第三方业务的注册账户一一对应的账户,为了方便对这些账户进行管理,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方案中,可针对每一第三方业务配置一预设映射表,该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与该第三方业务的注册账户一一对应的账户,此时,所述依据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可以包括: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接收者地址中可以包含第三方业务标识)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预设映射表,记为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将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登录账户映射为与该账户对应的即时通信系统内的注册账户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依据所述发送者地址(发送者地址中可以包含第三方业务标识)判断发送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二预设映射表;
依据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对应的第二映射表获取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将所述发送者地址映射为所述发送者账户的地址。
与上述即时通信方法相对应,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系统(即时通信系统),参见图3,该系统可以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100,用于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解析单元200,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300,用于用于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内部数据传输单元400,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数据发送单元500,用于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所述数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接收方的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该业务标识可单独存在于所述数据信息中,当然也可以与所述接收方用户名或接收方地址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所述数据信息中,所述解析单元200可以通过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方的地址信息、用户名、业务标识,接收方的地址信息、用户名以及业务标识,当然,还包括所发送的消息。
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述解析单元200还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上述即时通信系统还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通过与发送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所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一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记为发送者账户,将所述发送者账户与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上述即时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通过与发送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所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地址信息相对应的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一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将所述新账户与所述地址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上述系统中还可以包括鉴权单元,所述鉴权单元具体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将其数据信息的接收者映射为所述接收者地址对应的接收者账户,当所述数据信息经处理传递到所述接收者账户后,在将所述数据信息的发送者映射为原发送者地址对应的账户,接收者映射为接收者地址对应的目标账户。
与上述方法相对应,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所述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具体可被配置为:获取解析单元解析得到的发送方的地址信息、业务标识,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业务标识,依据与发送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对应的第二预设映射表得到即时通信单元中注册的与该数据信息的发送者对应的发送者账户,依据与接收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映射表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与该数据信息的接收者对应的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的发送者映射为所述发送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的接收者映射为所述接收者账户,并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数据消息处理完成后,再将所述数据信息的发送者映射为原发送者,接收者映射为用于获取该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中的接收者地址,从而完成了将数据信息由某个第三方业务发送给另一个第三方业务的操作。
当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预设映射表为与各个第三方业务一一对应的预设映射表时,所述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对应的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内部数据传输单元,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依据所述发送者地址(发送者地址中可以包含第三方业务标识)判断发送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二预设映射表;
依据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对应的映射表获取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将所述发送者地址映射为所述发送者账户的地址,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发送者账户。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接入所述即时通信系统的不同的第三方业务之间的数据交互,且无需用户主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账户,在通信时无需主动登录即时通信系统中的账户,且无需在即时通信系统中进行二次鉴权。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有多个第三方业务的即时通信系统中,方法包括:
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再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所述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通过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记为发送者账户,并将所述发送者账户与所述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所述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记为登陆账户地址;
通过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账户;
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将所述新账户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包括: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4.一种即时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第三方业务发送的数据信息;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接收者的接收者地址;
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用于依据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账户,记为接收者账户,所述接收者账户为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账户;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中存储有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接收者账户;
内部数据传输单元,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预注册的与发送数据信息的账户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发送者账户和接收者账户将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对应的第三方业务;
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者的发送者地址;
系统还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通过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发送者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记为发送者账户,并将所述发送者账户与所述发送者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当前登录账户的地址信息,记为登陆账户地址;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判断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与发送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账户,如果不存在,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建立一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相对应的新账户,将所述新账户与所述登陆账户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二预设映射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时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鉴权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方业务对登陆账户的鉴权结果,依据所述鉴权结果将所述数据信息所包含的发送者地址映射为与所述发送者地址对应的、在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注册的发送者账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时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者账户确定单元,具体被配置为:
依据所述接收者地址判断用于获取所述数据信息的第三方业务的业务标识;
调取与所述业务标识相匹配的第一预设映射表;
依据所述第一预设映射表获取与所述接收者地址相匹配的、即时通信系统中与所述发送者地址相对应的接收者账户。
CN201710712333.0A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483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2333.0A CN107483323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2333.0A CN107483323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323A CN107483323A (zh) 2017-12-15
CN107483323B true CN107483323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60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2333.0A Active CN107483323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33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053A (zh) * 2009-12-23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工具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2202015A (zh) * 2011-06-09 2011-09-28 张李影 实现不同种类即时通信工具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36767A (zh) * 2012-12-07 2013-04-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即时通讯工具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21555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跨网络即时通信的用户账号定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8053A (zh) * 2009-12-23 2010-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工具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2202015A (zh) * 2011-06-09 2011-09-28 张李影 实现不同种类即时通信工具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36767A (zh) * 2012-12-07 2013-04-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即时通讯工具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21555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跨网络即时通信的用户账号定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323A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7407B2 (en) Account hijacking counter-measures
US95715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online accounts
US8788657B2 (en)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enabling designating a peer
US946029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peer communications
US740942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an e-mail account via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171997B (zh) 用于创建网络帐户和以其来配置设备进行使用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78023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reputation service
US200801960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an electronic message system
US2007012438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message based in part on a registrar reputation
US20100318614A1 (en) Displaying User Profile and Reputation with a Communication Message
US200201886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electronic mail address
EP195677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 electronic message
CN108337210B (zh)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系统
KR20090017629A (ko) 프레즌스 서버의 사용자 상태 원격 업데이트
US9197646B2 (en) Verifying source of email
CN110661670A (zh) 一种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方法及装置
JP2012511842A (ja) 電子メッセージング統合エンジン
CN104426742B (zh) 群组访问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6470145B (zh) 即时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8862671B2 (en) Aggregate communications with intelligent sourcing
US100510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ata and command request processing
CN104394066A (zh) 以短信方式发送匿名消息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13839966A (zh)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安全管理系统
US10243900B2 (en) Using private tokens in electronic messages associated with a subscription-based messaging service
CN107483323B (zh)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