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3234A -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3234A
CN107483234A CN201710645109.4A CN201710645109A CN107483234A CN 107483234 A CN107483234 A CN 107483234A CN 201710645109 A CN201710645109 A CN 201710645109A CN 107483234 A CN107483234 A CN 107483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internet
backup
repeater
thing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5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3234B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51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3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3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3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本发明可避免接入点故障导致物联网瘫痪,提高物联网的抗故障能力。

Description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物联网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方便识别、控制和管理。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在现有的物联网数据传输链路中,终端通过接入点连接到物联网中,而由于接入点常常发生IP地址冲突、设备兼容性较差,出现接入点故障的情况,导致网络连接中断,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接入点故障引起物联网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可以解决接入点故障引起物联网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接入点子系统,所述接入点子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和备份接入点为同一节点处的接入点,其功能相同,均可以作为接入点连接至物联网中,且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用于备份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接入点可以是正在工作的接入点,也可以是闲置的接入点,当备份接入点仅用作备份功能时,可以关闭备份接入点的射频功能,只使用其存储功能,从而节省能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备份接入点至少是两个,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同时备份至多个备份接入点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从第一接入点的上层管理设备中获取作为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其中,上层管理设备包括网关服务器。
其中,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二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二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二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其中,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三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三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不同,第一接入点与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所建立的连接类型不同,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二接入点的设备标识码信息,则与第二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红外连接,又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则与第三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Wifi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与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一致,如均为蓝牙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可选的,在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备份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生成设备认证编码,将所述生成的设备认证编码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在接收到所述物联网终端的连接请求时,判断所述发起连接请求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是否与所述设备认证编码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接收所述发起连接请求的物联网终端进行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关闭所述备份接入点的射频功能;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开启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射频功能。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
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包括:
备份接入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优先级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接入点设置模块,用于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设备迁移管理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和备份接入点为同一节点处的接入点,其功能相同,均可以作为接入点连接至物联网中,且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用于备份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接入点可以是正在工作的接入点,也可以是闲置的接入点,当备份接入点仅用作备份功能时,可以关闭备份接入点的射频功能,只使用其存储功能,从而节省能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备份接入点至少是两个,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同时备份至多个备份接入点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从第一接入点的上层管理设备中获取作为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其中,上层管理设备包括网关服务器。
其中,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二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二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二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其中,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三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三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不同,第一接入点与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所建立的连接类型不同,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二接入点的设备标识码信息,则与第二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红外连接,又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则与第三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Wifi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与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一致,如均为蓝牙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集合划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备认证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生成设备认证编码,将所述生成的设备认证编码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在接收到所述物联网终端的连接请求时,判断所述发起连接请求的物联网终端的设备标识是否与所述设备认证编码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接收所述发起连接请求的物联网终端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射频功能管理模块,用于:
关闭所述备份接入点的射频功能;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开启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射频功能。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检测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设备迁移管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可选的,所述设备迁移管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处理性能检测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并将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大部分的物联网终端挂载到优先级较高的第二接入点上,将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小部分的物联网终端挂载到优先级较低的第三接入点上,同时,将第三接入点作为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用于备份第二接入点中的缓存数据。从而使得发生故障的第一接入点中的数据和与之连接的物联网终端得以迁移到其他正常工作的接入点上,避免接入点故障导致物联网瘫痪,提高物联网的抗故障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的组网架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接入点子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运行上述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该方法的实现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物联网接入点的驱动管理程序或虚拟设备管理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运行于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之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
如图2所示为物联网的组网架构图,包括服务器、网关、接入点、物联网终端、中继器等。其中,服务器通过以太网或者2G、3G、4G等网络形式与网关相连,紧接着,网关与物联网终端之间通过接入点连接,部分物联网终端需要通过中继器与接入点连接。
如图3所示为物联网接入点子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和备份接入点为同一节点处的接入点,其功能相同,均可以作为接入点连接至物联网中,且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用于备份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接入点可以是正在工作的接入点,也可以是闲置的接入点,当备份接入点仅用作备份功能时,可以关闭备份接入点的射频功能,只使用其存储功能,从而节省能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备份接入点至少是两个,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同时备份至多个备份接入点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从第一接入点的上层管理设备中获取作为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其中,上层管理设备包括网关服务器。
其中,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二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二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二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包括第三接入点的蓝牙标识信息、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信息或第三接入点的设备识别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不同,第一接入点与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所建立的连接类型不同,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二接入点的设备标识码信息,则与第二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红外连接,又如获取到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为第三接入点的IP地址信息,则与第三接入点建立的连接为Wifi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到的第二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与第三接入点的接入点标识信息的类型一致,如均为蓝牙标识信息。
步骤S104: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步骤S106: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备份接入点的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计算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其中的一种计算方式为:假设备份接入点的处理单元利用率为A,内存利用率为B,传输数据量为C,优先级为W,可通过以下公式:
W=a1·A+a2·B+a3·C
计算得到,其中a1+a2+a3=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a1、a2、a3的具体取值可根据接入点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或采用推荐设置,例如,设置a1=50%,a2=30%, a3=20%。
在本实施例中,对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为了便于理解本方案,将优先级最高的备份接入点称为第二备份接入点,优先级仅次于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称为第三接入点。在第一接入点故障后,开启第二接入点的射频功能,将第二接入点连接至网络中进行通信。同时,将第三接入点作为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第三接入点,从而保证接入点正常通信,提高物联网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备份接入点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不只限于本实施例中列举的两个。在备份接入点的个数为两个以上时,仍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备份接入点作为第二接入点,将其他的备份接入点作为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例如,在一个物联网中,在一个节点处有4个接入点,分别为接入点1、接入点2、接入点3和接入点4,其中接入点3为第一接入点,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其他三个接入点都作为接入点3的备份接入点使用。在某一次的通讯过程中,接入点3发生故障,此时计算接入点1、接入点2和接入点4的优先级。假设按照上述的公式:
W=a1·A+a2·B+a3·C
进行计算,取其中的a1=50%,a2=30%,a3=20%。从而得到接入点1的优先级为89,接入点2的优先级为75,接入点4的优先级为67,对这三个计算结果进行排序,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接入点1作为第二接入点,将接入点2和接入点4 作为接入点1的备份接入点。从而保证接入点正常通信,提高物联网的可靠性。
步骤S108: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在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两个部分,即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其中可根据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确定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例如,在第一接入点上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一共有10个,在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后,检测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为89,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为70,那么根据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确定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比例为60%,确定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比例为40%,即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数量为6个,与第二接入点连接;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为4个,与第三接入点连接。按照比例分配与备份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可以避免连接至接入点的设备数量过多导致数据拥塞,使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在无线通信中,根据802.11划分的频段范围,分别为 2.4GHz和4.9/5.8GHz,每个频段又划分为多个信道,不同的国家自行制定政策使用这些频段,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对应的信道范围。其中,2.4GHz是目前常用的频段,频率范围为2.400-2.4835GHz,共83.5M带宽,划分为14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宽度为22MHz,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点间隔5MHz,相邻的多个信道存在频率重叠(如1信道与2、3、4、5信道有频率重叠),整个频段内只有3个(1、6、11)互不干扰信道,中国的国家信道码为1-13,其中当信道的频段范围发生重叠时,信道之间发生干扰,通讯质量下降。
可以根据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对信道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价,从而选择通信质量较高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假设定义的计算方式为:
Q=a×M-b×N
其中,Q为通信质量,a和b分别为占有的比例,M为信号强度,N为信道占用率。需要说明的是,上式仅为示例,具体的参数个数可以有很多个,以及,具体的参数取值、单位的设定等均可以有多种情况,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情况。例如,第一接入点接入2号信道时,由于与1、3、4等信道有一定的频率重叠,导致信道的信号强度较低为M=10,其中a=0.7,b=5,信道占用率为 0.9,那么计算出的通信质量Q=2.5,假设阈值为5,在Q小于5时,切换信道至通信质量高于5的信道进行传输,例如,选择信道6或者信道11等互相没有干扰的信道。从而避免信道之间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后,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第一接入点上的DHCP表中保存有连接至第一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而当将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第二接入点或者第三接入点时,第二接入点或第三接入点会重新为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配新的MAC地址,则就可能出现MAC地址冲突的情况,导致网络发生故障。故为了避免地址冲突,将DHCP表发送到第二接入点或者第三接入点之后,第二接入点或第三接入点按照原有的MAC地址进行分配,避免地址冲突,同时也可以分配出更多的地址给其他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入点故障后,向物联网终端广播第二接入点的MAC地址,MAC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每个接入点都有一个单独的MAC地址,物联网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第二接入点的MAC地址后,向第二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接入点故障后,获取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设备标识,这里的设备标识是指内置于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设备芯片中的用于区别于其他设备的识别信息,在设备出厂之后就不能更改,包括生产厂家序列号、设备的型号、设备的MAC地址等信息。根据设备标识信息生成设备认证编码,即将这些信息转化成字符编码的形式,例如“序列号-型号 -MAC地址”这样的特定格式,便于其他设备进行读取。之后,将生成的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设备认证编码发送至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在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接收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连接请求时,获取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设备标识,从中读取出设备信息并与之前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进行匹配,在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设备标识与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匹配成功时,可以接收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进行连接。通过保存设备认证编码,在判断匹配成功后直接进行连接,可以避免在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向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时,重新对设备进行会话信息认证及密钥配对等过程,从而提高物联网的通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设备标识与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匹配成功包含的情况可以有多种,例如,序列号、型号和MAC地址都完全相同;或者仅识别序列号相同时,即判定设备标识与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匹配成功;或者仅字符串中超过一定百分比的字符相匹配即认为匹配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陈述本发明的执行过程。在该应用场景中,物联网中的一个节点处有3个接入点,分别为接入点J、接入点K和接入点L,其中接入点J为第一接入点,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其他两个接入点都作为接入点J的备份接入点使用,只开启了存储功能。
在某一次的通讯过程中,接入点J发生故障,根据接入点K和接入点L的优先级计算结果得到接入点K的优先级高于接入点L,将接入点K设置为第二接入点,将接入点L设置为第三接入点。且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对应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百分比为67%和33%,并将接入点L作为接入点K的备份接入点。
在接入点J发生故障之前,接入点J上连接有物联网终端1、物联网终端2 和物联网终端3,此时,开启接入点K和接入点L的射频功能。按照得到的物联网终端的数量百分比可知,接入点K连接两个物联网终端,假设为物联网终端1、物联网终端2;接入点L连接一个物联网终端,假设为物联网终端3。接入点K获取物联网终端1、物联网终端2的设备认证编码分别为“001-A1070-00010010”、“011-BC79-00101100”,接入点L获取物联网设备3 的设备认证编码为“101-DC57-01000011”,并进行保存。之后,接入点K向物联网终端1和物联网终端2广播接入点K的MAC地址“00-01-6C-06-A6-29”,接入点L向物联网终端3广播接入点L的MAC地址“00-01-6C-06-B2-39”。
物联网终端1和物联网终端2在接收到接入点K的MAC地址“00-01-6C-06-A6-29”后,根据该MAC地址向接入点K发起连接请求;物联网终端3在接收到接入点L的MAC地址“00-01-6C-06-B2-39”后,根据该MAC 地址向接入点L发起连接请求。
接入点K根据物联网终端1和物联网终端2的连接请求,获取物联网终端 1和物联网终端2的设备标识信息分别为“001-A1070-00010010”和“011-BC79-00101100”,与之前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相同,判定匹配成功,接收物联网终端1和物联网终端2的连接。接入点L根据物联网终端3的连接请求,获取物联网终端3的设备标识信息为“101-DC57-01000011”,与之前保存的设备认证编码相同,判定匹配成功,接收物联网终端3连接。在接入点K和接入点L的工作过程中,接入点K同时将缓存数据热备份至接入点L中,保证物联网通信的可靠性。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如图4所示,上述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包括备份接入点获取模块102,优先级获取模块104,接入点设置模块106,设备迁移管理模块108,集合划分模块110,信道检测模块112,其中:
备份接入点获取模块102,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优先级获取模块10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接入点设置模块106,用于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设备迁移管理模块108,用于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集合划分模块110,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检测模块112,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设备迁移管理模块108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可选的,所述设备迁移管理模块108还用于: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处理性能检测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并将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大部分的物联网终端挂载到优先级较高的第二接入点上,将与第一接入点连接的小部分的物联网终端挂载到优先级较低的第三接入点上,同时,将第三接入点作为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用于备份第二接入点中的缓存数据。从而使得发生故障的第一接入点中的数据和与之连接的物联网终端得以迁移到其他正常工作的接入点上,避免接入点故障导致物联网瘫痪,提高物联网的抗故障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展示了一种运行上述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的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的终端10。该计算机系统可以是物联网中的接入点子系统。具体的,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外部输入接口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和输出接口1004。其中,外部输入接口1001可选的可至少包括网络接口10012。存储器1003可包括外存储器10032(例如硬盘、光盘或软盘等)和内存储器10034。输出接口1004可至少包括显示屏 10042等设备。且所述处理器1002还用于执行上述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接入点子系统,所述接入点子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可选的,所述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本方法的运行基于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的程序文件存储于前述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10的外存储器10032中,在运行时被加载到内存储器10034中,然后被编译为机器码之后传递至处理器1002中执行,从而使得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系统10中形成逻辑上的备份接入点获取模块102,优先级获取模块104,接入点设置模块106,设备迁移管理模块108,集合划分模块110,信道检测模块112,。且在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执行过程中,输入的参数均通过外部输入接口1001接收,并传递至存储器1003 中缓存,然后输入到处理器1002中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数据或缓存于存储器1003中进行后续地处理,或被传递至输出接口1004进行输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接入点子系统,所述接入点子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接入点、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为: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6.一种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备份接入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备份至所述备份接入点,所述备份接入点至少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设备迁移管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将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分为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将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缓存数据发送至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的第三接入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优先级获取模块和接入点设置模块,其中,所述优先级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接入点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备份接入点的性能参数获取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
所述接入点设置模块用于对所述备份接入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在所述第三接入点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接入点的优先级时,将所述第三接入点作为所述第二接入点的备份接入点。
8.如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信道检测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信道占用率计算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在所述信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切换所述第一接入点至通信质量高于所述预设的阈值的信道进行通信。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集合划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性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百分比,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处理单元利用率、内存利用率、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百分比和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确定所述第一集合和所述第二集合中包括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迁移管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接入点保存的DHCP表发送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
所述第二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所述第三接入点根据所述DHCP表获取所述连接至所述第三接入点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的MAC地址;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二接入点,将所述第二集合中的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切换至所述第三接入点之前,向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发送广播信息,使得所述物联网终端或中继器在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时,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发起连接请求;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接入点和所述第三接入点的MAC地址。
CN201710645109.4A 2017-08-01 2017-08-01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483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5109.4A CN107483234B (zh) 2017-08-01 2017-08-01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5109.4A CN107483234B (zh) 2017-08-01 2017-08-01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234A true CN107483234A (zh) 2017-12-15
CN107483234B CN107483234B (zh) 2021-06-22

Family

ID=60598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5109.4A Active CN107483234B (zh) 2017-08-01 2017-08-01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32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4158A (zh) * 2017-12-20 2018-03-30 北斗七星(重庆)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50106A (zh) * 2018-03-12 2018-10-12 江苏创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站点设备、接入点设备及系统
WO2020001575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ab节点的切换方法、iab节点和宿主基站
CN114938376A (zh) * 2022-06-21 2022-08-23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先级处理数据的工业物联网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624A (zh) * 2008-08-18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点应用级容灾系统及容灾方法
CN101867963A (zh) * 2010-06-29 2010-10-2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与无线接入点
CN102291794A (zh) * 2011-09-27 2011-12-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中的信道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3237355A (zh) * 2013-04-25 2013-08-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信道的自动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3596228A (zh) * 2013-11-19 2014-02-1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023045A (zh) * 2014-05-06 2014-09-03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4185178A (zh) * 2013-05-22 2014-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一种对移动终端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52205A (zh) * 2013-03-15 2015-11-11 思科技术公司 提供无服务中断的备份网络拓扑
CN105099793A (zh) * 2015-09-24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热备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624A (zh) * 2008-08-18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点应用级容灾系统及容灾方法
CN101867963A (zh) * 2010-06-29 2010-10-2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与无线接入点
CN102291794A (zh) * 2011-09-27 2011-12-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中的信道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5052205A (zh) * 2013-03-15 2015-11-11 思科技术公司 提供无服务中断的备份网络拓扑
CN103237355A (zh) * 2013-04-25 2013-08-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信道的自动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4185178A (zh) * 2013-05-22 2014-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一种对移动终端鉴权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96228A (zh) * 2013-11-19 2014-02-1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023045A (zh) * 2014-05-06 2014-09-03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5099793A (zh) * 2015-09-24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热备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4158A (zh) * 2017-12-20 2018-03-30 北斗七星(重庆)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50106A (zh) * 2018-03-12 2018-10-12 江苏创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站点设备、接入点设备及系统
CN108650106B (zh) * 2018-03-12 2022-08-16 上海捷锐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站点设备、接入点设备及系统
WO2020001575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ab节点的切换方法、iab节点和宿主基站
CN110662266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ab节点的切换方法、iab节点和宿主基站
CN110662266B (zh) * 2018-06-29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ab节点的切换方法、iab节点和宿主基站
US11671883B2 (en) 2018-06-29 2023-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AB node switching method, IAB node, and donor base station
CN114938376A (zh) * 2022-06-21 2022-08-23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先级处理数据的工业物联网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38376B (zh) * 2022-06-21 2023-06-20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优先级处理数据的工业物联网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234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8373B (zh)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483234A (zh) 物联网接入点拆分式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05447B (zh)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N10904126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396416B (zh) 一种基于数据类型的通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658756B (zh) 一种终端设备与热点连接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318168B (zh) 一种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69047A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2843A (zh) 一种网关和终端配对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872308A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0290024A (zh) 策略上线前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52602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83236A (zh) 物联网接入点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33973A (zh)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055692A (zh) 一种无线网络扩展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7949071A (zh) 终端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521397B (zh) 一种访问资源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64541B (zh) 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789561A (zh) 基于内网服务平台的终端物理地址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07592660A (zh) 移动wifi热点优选接入的方法、热点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719744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891900B (zh) 一种在流量卸载时域名解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16093B (zh) 一种防蹭网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7659966A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网关设备
CN107548019B (zh) 无线传感网络中网络信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