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7737A -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7737A
CN107477737A CN201710751358.1A CN201710751358A CN107477737A CN 107477737 A CN107477737 A CN 107477737A CN 201710751358 A CN201710751358 A CN 201710751358A CN 107477737 A CN107477737 A CN 107477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ir
tempering room
control device
recu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1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辉
雷朋飞
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513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77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7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77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调温室;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于调温室内;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热回收装置包括回风管道、热回收内机和送风管道,回风管道的一端与调温室内部接通、另一端与热回收内机接通,送风管道的一端与热回收内机接通、另一端与调温室内部接通;及地暖装置,地暖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由于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独立电连接,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此外,通过热回收内机对空气进行有效除湿和精确升温,能够有效控制调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在合适值,避免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

Description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革新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北方地区,人们通常给室内安装无水地暖系统用以调节室内温度,当对地板进行制冷时,经常会出现凝露现象,从而会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和体验感。鉴于此问题,某些厂家推出了无水地暖系统与除湿系统并联的系统,虽然可以很好的解决地板制冷时产生凝露的问题,但是随之又带来了其它问题:因为现有除湿系统采用的是简单的风盘进行制冷除湿,温度可控性差,容易出现除湿后房间温度偏低的情况,如此会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此外,由于两个系统是并联设计的,当其中一个系统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系统也会受到牵连而失效,导致整个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地暖装置和热回收装置的独立工作,避免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地暖装置和热回收装置的协同工作,能够有效、精准调节调温室内的环境,确保用户的居住舒适度与体验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包括:
调温室;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温室内;
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回风管道、热回收内机和送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调温室内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接通,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室内部接通;及
地暖装置,所述地暖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调温室内供给暖气/冷气;其中,所述热回收内机用于对所述调温室内的空气除湿和升温。
上述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由于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独立电连接,因而能够实现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的独立工作,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此外工作时,通过回风管道和送风管道将调温室、热回收装置、地暖装置串联接通,使得通过热回收内机对调温室内的空气进行有效除湿和精确升温,再加上地暖装置的协同温控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调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在合适值,避免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回收内机包括机壳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显热换热器、除湿换热器、风机和载热换热器,所述回风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显热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显热换热器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出风口排出的干燥低温空气送入所述显热换热器内,所述显热换热器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载热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通,所述载热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管路连接。如此,调温室内的潮湿空气能够首先进入热回收内机的显热换热器内,被吸收热量后温度降低,之后低温潮湿空气继续进入除湿换热器后经过除湿而变成干燥低温空气,紧接着在风机引导下吹入显热换热器内,使得显热换热器吸收的之前高温潮湿空气的热量再将干燥低温空气进行加热,最终经载热换热器进一步升温后由送风管道流回调温室内,如此不仅实现了空气的除湿和适宜温升,可有效提升调温室内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和舒适感,同时空气热量被充分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热回收外机、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的一端与所述载热换热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的第一进风口接通,所述冷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除湿换热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的第二进风口接通。如此载热换热器、除湿换热器和热回收外机内压缩机、节流装置形成一整套热泵系统,保证了载热换热器和除湿换热器的运行,确保系统工作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机壳开设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管道和风阀,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接通、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中。如此能够灵活、精确的向系统供给新鲜空气,以使新鲜空气与系统内流动的空气充分均匀混合以共同参与热回收与除湿作业,不仅可以补充系统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同时可以有效调节进入调温室内空气的PM值和二氧化碳含量,确保用户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暖装置包括地热管、及用于向所述地热管供暖/制冷的地暖机,所述地暖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地热管铺设于所述调温室的地面上。如此能够实现向调温室内持续供暖/制冷,以调节空气温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提升舒适感,同时地热管铺设于地面,能够节约调温室内部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驱控元件和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环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如此通过第一传感器实时检测调温室内的环境温度值,从而能够将检测信号与控制装置内的预设值进行比对,从而驱控热回收装置、地暖装置等协调工作,以确保环境温度舒适、宜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PM含量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因而第二传感器能够对调温室内的空气中的PM值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驱控新风组件开启向系统内补充新鲜空气,以提升系统内空气含氧量及调温室内的居住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因而第三传感器能够对调温室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驱控新风组件开启向系统内补充新鲜氧气,以提升系统内空气含氧量及调温室内的居住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管包括位于所述调温室内部的送风段,所述送风段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调温室内。如此能够使地暖机产生的暖气均匀、快速的输送到调温室内部空间各个位置,避免产生局部温差,导致体感不适,影响居住舒适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恒温恒湿恒氧系统运行在地板制热或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检测到调温室内的露点温度大于地板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驱控热回收装置开启;
所述调温室内的高温潮湿空气经由回风管道进入热回收内机内进行除湿、升温,之后由送风管道重新送入所述调温室内;同时,所述控制装置同步检测所述调温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制热/制冷目标温度以及露点温度是否小于地板温度,若否,则所述控制装置驱控地暖装置开启向所述调温室内供给暖气/冷气;若是,则所述控制装置驱控所述地暖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关闭。
上述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由于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独立电连接,因而能够实现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的独立工作,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此外工作时,通过回风管道和送风管道将调温室、热回收装置、地暖装置串联接通,使得通过热回收内机对调温室内的空气进行有效除湿和精确升温,再加上地暖装置的协同温控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调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在合适值,避免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调温室,200、控制装置,300、热回收装置,310、回风管道,320、热回收内机,321、机壳,321a、新风进口,322、显热换热器,323、除湿换热器,324、风机,325、载热换热器,330、送风管道,331、送风段,331a、出风口,400、地暖装置,410、地热管,420、地暖机,500、热回收外机,600、冷媒进管,700、冷媒出管,800、新风组件,810、新风管道,820、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发明中调温室可以是房间、车间、游泳场馆等场所,优选是房间;地暖装置优选采用无水地暖装置,具体使用氟作为工作介质。此外,要求保护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主要应用于热泵系统、换气系统中,采用热回收装置取代传统的除湿系统,并将热回收装置和地暖装置独立运行来给房间内空气进行除湿和制冷/制热。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展示的一种实施例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包括:调温室100;控制装置200,所述控制装置200设置于所述调温室100内;热回收装置300,所述热回收装置300与所述控制装置200电性连接,且所述热回收装置300包括回风管道310、热回收内机320和送风管道330,所述回风管道310的一端与所述调温室100内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320接通,所述送风管道330的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320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室100内部接通;及地暖装置400,所述地暖装置400与所述控制装置200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调温室100内供给暖气/冷气;其中,所述热回收内机320用于对所述调温室100内的空气除湿和升温。
上述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由于热回收装置300和地暖装置400分别与控制装置200独立电连接,因而能够实现热回收装置300和地暖装置400的独立工作,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此外工作时,通过回风管道310和送风管道330将调温室100、热回收装置300、地暖装置400串联接通,使得通过热回收内机320对调温室100内的空气进行有效除湿和精确升温,再加上地暖装置400的协同温控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调温室100内的温度/湿度在合适值,避免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恒温恒湿恒氧系统运行在地板制热或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200检测到调温室100内的露点温度大于地板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200驱控热回收装置300开启;
所述调温室100内的高温潮湿空气经由回风管道310进入热回收内机320内进行除湿、升温,之后由送风管道330重新送入所述调温室100内;同时,所述控制装置200同步检测所述调温室100内的温度是否达到制热/制冷目标温度以及露点温度是否小于地板温度,若否,则所述控制装置200驱控地暖装置400开启向所述调温室100内供给暖气/冷气;若是,则所述控制装置200驱控所述地暖装置400和热回收装置300关闭。
上述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由于热回收装置300和地暖装置400分别与控制装置200独立电连接,因而能够实现热回收装置300和地暖装置400的独立工作,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出现故障而牵制另一个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此外工作时,通过回风管道310和送风管道330将调温室100、热回收装置300、地暖装置400串联接通,使得通过热回收内机320对调温室100内的空气进行有效除湿和精确升温,再加上地暖装置400的协同温控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调温室100内的温度在合适值,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用户的居住舒适度和体验感。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装置200可选是遥控器、线控器等,优选是线控器。具体的,线控器包括外壳,以及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壳内的控制部件、检测部件和显示部件,显示部件用于数显检测部件检测到的各种参数。
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包括驱控元件和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100内环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如此通过第一传感器实时检测调温室100内的环境温度值,从而能够将检测信号与控制装置200内的预设值进行比对,从而驱控热回收装置300、地暖装置400等协调工作,以确保环境温度舒适、宜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100内PM含量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因而第二传感器能够对调温室100内的空气中的PM值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200,由控制装置200驱控新风组件800开启向系统内补充新鲜空气,以提升系统内空气质量及调温室100内的居住条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100内二氧化碳含量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因而第三传感器能够对调温室100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200,由控制装置200驱控新风组件800开启向系统内补充新鲜氧气(空气),以提升系统内空气含氧量及调温室100内的居住条件。
请继续参阅图1,此外,所述热回收内机320包括机壳321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壳321内的显热换热器322、除湿换热器323、风机324和载热换热器325,所述回风管道310的出风口与所述显热换热器322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显热换热器322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除湿换热器323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风机324用于将所述除湿换热器323的出风口排出的干燥低温空气送入所述显热换热器322内,所述显热换热器322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载热换热器325的进风口管路连通,所述载热换热器325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330的进风口管路连接。如此,调温室100内的潮湿空气能够首先进入热回收内机320的显热换热器322内,被吸收热量后温度降低,之后低温潮湿空气继续进入除湿换热器323后经过除湿而变成干燥低温空气,紧接着在风机324引导下吹入显热换热器322内,使得显热换热器322吸收的之前高温潮湿空气的热量再将干燥低温空气进行加热,最终经载热换热器325进一步升温后由送风管道330流回调温室100内。如此不仅实现了空气的除湿和适宜温升,还可有效提升调温室100内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和舒适感,同时空气热量被充分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回收外机500、冷媒进管600和冷媒出管700,所述冷媒进管600的一端与所述载热换热器325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500的第一进风口接通,所述冷媒出管700的一端与所述除湿换热器323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500的第二进风口接通。如此载热换热器325、除湿换热器323和热回收外机内压缩机、节流装置形成一整套热泵系统,保证了载热换热器325和除湿换热器323的运行,确保系统工作可靠。
还包括新风组件800,所述机壳321开设有新风进口321a,所述新风组件800包括新风管道810和风阀820,所述新风管道810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321a接通、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风阀820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810中。如此能够灵活、精确的向系统供给新鲜空气,以使新鲜空气与系统内流动的空气充分均匀混合以共同参与热回收与除湿作业,不仅可以补充系统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使系统处于恒氧状态,同时可以有效调节进入调温室100内空气的PM值和二氧化碳含量,确保用户使用需求。
所述地暖装置400包括地热管410、及用于向所述地热管410供暖/制冷的地暖机420,所述地暖机420与所述控制装置200电性连接,所述地热管410铺设于所述调温室100的地面上。如此能够实现向调温室100内持续供暖/制冷,以调节空气温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提升舒适感,同时地热管410铺设于地面,能够节约调温室100内部空间。
所述送风风管包括位于所述调温室100内部的送风段331,所述送风段331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出风口331a,多个所述出风口331a均匀分布于所述调温室100内。如此能够使地暖机420产生的暖气均匀、快速的输送到调温室100内部空间各个位置,避免产生局部温差,导致体感不适,影响居住舒适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温室;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温室内;
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回风管道、热回收内机和送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调温室内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接通,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内机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调温室内部接通;及
地暖装置,所述地暖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调温室内供给暖气/冷气;其中,所述热回收内机用于对所述调温室内的空气除湿和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内机包括机壳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显热换热器、除湿换热器、风机和载热换热器,所述回风管道的出风口与所述显热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显热换热器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除湿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接,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出风口排出的干燥低温空气送入所述显热换热器内,所述显热换热器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载热换热器的进风口管路连通,所述载热换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的进风口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回收外机、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的一端与所述载热换热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的第一进风口接通,所述冷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除湿换热器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回收外机的第二进风口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机壳开设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管道和风阀,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口接通、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风阀设置于所述新风管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装置包括地热管、及用于向所述地热管供暖/制冷的地暖机,所述地暖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地热管铺设于所述调温室的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驱控元件和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环境温度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PM含量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调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驱控元件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管包括位于所述调温室内部的送风段,所述送风段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调温室内。
10.一种应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恒湿恒氧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恒温恒湿恒氧系统运行在地板制热或制冷模式下,控制装置检测到调温室内的露点温度大于地板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驱控热回收装置开启;
所述调温室内的高温潮湿空气经由回风管道进入热回收内机内进行除湿、升温,之后由送风管道重新送入所述调温室内;同时,所述控制装置同步检测所述调温室内的温度是否达到制热/制冷目标温度以及露点温度是否小于地板温度,若否,则所述控制装置驱控地暖装置开启向所述调温室内供给暖气/冷气;若是,则所述控制装置驱控所述地暖装置和热回收装置关闭。
CN201710751358.1A 2017-08-28 2017-08-28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ending CN1074777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1358.1A CN107477737A (zh) 2017-08-28 2017-08-28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1358.1A CN107477737A (zh) 2017-08-28 2017-08-28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7737A true CN107477737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1358.1A Pending CN107477737A (zh) 2017-08-28 2017-08-28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77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4653A (zh) * 2018-11-05 2019-04-09 阳明传媒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的压力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8454A (en) * 1978-02-15 1979-08-25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s Wet type dehumidifier
CN203010764U (zh) * 2012-12-14 2013-06-19 厦门中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路地暖温控装置
CN203132034U (zh) * 2013-03-26 2013-08-14 广东冠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装置
CN205090544U (zh) * 2015-10-29 2016-03-16 成都市海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制冷供暖系统
CN205878363U (zh) * 2016-08-09 2017-01-11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冷却除湿调温型新风处理机组
CN207230809U (zh) * 2017-08-28 2018-04-13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08454A (en) * 1978-02-15 1979-08-25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s Wet type dehumidifier
CN203010764U (zh) * 2012-12-14 2013-06-19 厦门中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路地暖温控装置
CN203132034U (zh) * 2013-03-26 2013-08-14 广东冠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装置
CN205090544U (zh) * 2015-10-29 2016-03-16 成都市海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制冷供暖系统
CN205878363U (zh) * 2016-08-09 2017-01-11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冷却除湿调温型新风处理机组
CN207230809U (zh) * 2017-08-28 2018-04-13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4653A (zh) * 2018-11-05 2019-04-09 阳明传媒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的压力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4097B2 (en) Economizer controller plug and play system recognition with automatic user interface population
CN103582786B (zh) 服务器室管理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及空气调节控制方法
CN106440262A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00242507A1 (en) Dynamic outside ai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36731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US20200200413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08012005U (zh) 空气调和机以及具备该空气调和机的空气调和系统
CN103471197B (zh) 通风系统及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
CN207881045U (zh) 基于热舒适性的地板辐射供冷送风系统
CN109945355A (zh) 送风末端与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联合控制系统
CN103245036A (zh) 一种微处理空气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09140651A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空气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03830993A (zh) 环境试验机及其除湿装置及方法
CN105757858B (zh) 防结露型空调辐射板及其工作方法
CN108006867A (zh) 基于热舒适性的地板辐射供冷送风系统
CN103134110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7230809U (zh)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
CN107477737A (zh) 恒温恒湿恒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20180110753A (ko) IoT센서와 공조기를 활용한 에너지절감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134107A (zh) 一种单外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4776636B (zh) 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供热混水系统及其供冷供热方法
CN206709326U (zh) 基于双冷源热回收除湿新风的户式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207797333U (zh) 一种通过露点温度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
CN106369703A (zh) 一种洞库空调机组
KR20110120070A (ko) 외기전담시스템 기반 초고층 공동주택의 중앙집중식 환기 시스템 설계 방법 및 이와 같은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