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蓝藻浆的浓缩装置,特别是涉及采用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的装置,具体地说是采用深井水压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凝沉淀,使蓝藻沉淀浓缩,与水分离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每年都会爆发蓝藻,蓝藻大量漂浮于水面腐烂发臭,污染水质和环境。为了减轻蓝藻对环境的污染,在湖泊周边建设了一批蓝藻处理站,用水泵抽取湖内蓝藻浆,送入蓝藻处理站。在处理站内对蓝藻浆进行藻水分离,将清水还湖,浓藻再利用或填埋处置。目前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气浮技术和沉淀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094311.8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二级气浮技术,充分利用蓝藻的上浮特性,辅助向水中通入微小气泡和混凝剂,将微气泡与蓝藻结合,促使蓝藻漂浮到水面,清水从下部排除,藻渣从表面刮除,实现藻水分离。该技术的存在问题是,只适用于新鲜的具有上浮能力的蓝藻处理,当蓝藻腐烂失去浮力后处理效果差,且气浮能耗大。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336673.0发明公开的一种沉淀气浮技术,包括串联的沉淀器和气浮器,在沉淀器前还有剪切破碎装置将蓝藻颗粒打碎,并破除蓝藻细胞内气囊,使蓝藻失去浮力,破碎的蓝藻容易与混凝剂结合,浮力减小,易沉淀;该技术的存在问题是,仍然有部分蓝藻不能沉淀,需要通过后续气浮法去除,另外剪切破碎装置能耗很大,成本高,工艺复杂,既有沉淀,又有气浮。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634394.6发明公开的一种沉淀浓缩分离技术,包括串联的静压加压罐和造粒沉淀池,利用罐体加压破坏蓝藻气囊,使蓝藻失去气囊浮力而沉淀浓缩,该技术存在问题是,加压装置的阀门多,启闭频繁,易出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藻水处理站蓝藻浆浓缩分离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动力、工艺简单、运行简便可靠、能耗少、蓝藻沉淀速度快以及分离效果好的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能有效减轻蓝藻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推动废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对水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包括水泵和加药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深井和混凝沉淀池,所述深井由进藻盘、外井、内井、连接板组成,所述混凝沉淀池通过进藻管与内井相连,所述水泵安装在进藻管上,进口朝向深井,出口朝向混凝沉淀池,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与所述进藻管相连。
所述深井设置在湖泊内,深井的外井和内井为同心的竖直管道,内井在外井内部,外井底部用底板封闭,顶端开口且淹没于湖泊最低水位下,内井底端开口,内井底端离开底板20cm以上,外井底距湖泊最低水位的深度大于50m,内井和外井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板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板为矩形板,安装平面与深井轴线平行,所述进藻盘由漏斗盘、导流筒、浮子、连接绳组成,漏斗盘为圆锥形漏斗状,其底部中间开口,开口处连接导流筒,导流筒为一段直筒,其外径略小于外井的内径,使导流筒能在外井内上下滑动,浮子为中空的密闭容器或具有浮力的轻质材料,浮子通过连接绳连接漏斗盘,浮子至少3个,均匀布置在漏斗盘周围,浮子的浮力应能将进藻盘悬浮在水中,漏斗盘的上沿淹没于水面下3~10cm,内井中位于湖泊最低水位以下设有止回装置,止回装置由止回坎、止回瓣、导向轴、导向管、固定板、限位挡组成,止回坎为圆环形板,四周固定在内井内壁上,止回瓣为圆形板,其直径小于内井的内径,大于止回坎的内径,导向轴为直杆,垂直固定在止回瓣中心,导向管为一段直管,其内径大于导向轴的外径,导向管位于内井的轴心位置,固定板为矩形板,导向管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内井的内壁上,限位挡为板或杆,其长度大于导向管的内径,限位挡垂直固定在导向轴上与止回瓣相对的另一端,止回瓣、止回坎、导向管、限位挡自上向下依次设置,导向轴穿过导向管。
所述混凝沉淀池为开口的水池,由混凝池和沉淀池连通构成,混凝池通过隔板与沉淀池隔开,隔板顶端淹没在水面以下,混凝池内设有搅拌桨,沉淀池底部设有排藻管,排藻管上开设有能排藻的孔,排藻管伸出沉淀池的池壁外,并设有阀门,沉淀池出口水面处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与排水管相连。
所述加药装置的数量为两套,每套加药装置分别由溶药箱、加药泵和加药管组成,两套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分别在水泵前后与进藻管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原理清晰,采用深井水压压破蓝藻细胞内气囊,使蓝藻失去浮力,藻类由上浮转而下沉,容易沉淀到水底与水分离;深井水压加压蓝藻浆,无机械运动部件,能耗省,故障率低,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成本低。水压作用后藻浆经混凝处理后,蓝藻结合成大而密实的颗粒,沉淀速度快,不易随清水流出,出水水质好;沉淀的蓝藻颗粒相互压实,浓藻泥的含固率高,浓缩效率高;有效减轻了蓝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积极推动了废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深井结构示意图。
图3位本发明深井止回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泵1、深井2、进藻管3、混凝池4、沉淀池5、隔板6、搅拌桨7、排藻管8、阀门9、出水槽10、出水管11、外井12、内井13、底板14、连接板15、止回装置16、漏斗盘17、导流筒18、浮子19、连接绳20、止回坎21、止回瓣22、导向轴23、导向管24、固定板25、限位挡26、溶药箱27、加药泵28、加药管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包括水泵1、加药装置、深井2和混凝沉淀池构成;深井2由进藻盘、外井12、内井13、连接板15组成;混凝沉淀池通过进藻管3与内井13相连;水泵1安装在进藻管3上,采用管道泵,进口朝向深井,出口朝向混凝沉淀池;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与进藻管3相连。
如图1-图3所示,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深井2设置在湖泊内,深井2的外井12和内井13为同心的竖直管道,内井13在外井12内部,外井底部用底板14封闭,顶端开口且淹没于湖泊最低水位下,内井13底端开口,内井底端离开底板50cm,外井12的底板距湖泊最低水位的深度60m,内井13和外井12通过上下各3个连接板15固定在一起,连接板为矩形板,安装平面与深井轴线平行,外井、内井、底板、连接板均采用钢材制作,焊接连接;进藻盘由漏斗盘17、导流筒18、浮子19、连接绳20组成,漏斗盘17为圆锥形漏斗状,其底部中间开口,开口处连接导流筒18,导流筒18为一段直筒,其外径略小于外井12的内径,使导流筒18能在外井12内上下滑动,浮子19为中空的密闭容器,浮子19通过连接绳20连接漏斗盘17,浮子共3个,均匀布置在漏斗盘17周围,浮子19、漏斗盘17、导流筒18均采用钢材制作,焊接连接,整个进藻盘悬浮在水中,漏斗盘17的上沿淹没于水面下5cm;内井13中位于湖泊最低水位以下设有止回装置16,止回装置16由止回坎21、止回瓣22、导向轴23、导向管24、固定板25、限位挡26组成,止回坎21为圆环形板,四周固定在内井13内壁上,止回瓣22为圆形板,其直径小于内井13的内径,大于止回坎21的内径,导向轴23为直杆,垂直固定在止回瓣22中心,导向管24为一段直管,其内径大于导向轴23的外径,导向管14位于内井13的轴心位置,固定板25为矩形板,导向管24通过固定板25固定在内井13的内壁上,限位挡26为板,其长度大于导向管24的内径,限位挡26垂直固定在导向轴23上与止回瓣22相对的另一端,止回瓣22、止回坎21、导向管24、限位挡26自上向下依次设置,导向轴23穿过导向管24,止回瓣22和止回坎21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止回瓣22和止回坎21接触紧密,止回装置的其他构件用钢材制作,焊接连接。
如图1所示,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混凝沉淀池为开口的水池,由混凝池4和沉淀池5连通构成,混凝池4通过隔板6与沉淀池5隔开,隔板6顶端淹没在水面以下,混凝池4内设有搅拌桨7,沉淀池5底部设有排藻管8,排藻管8上开设有能排藻的孔,排藻管8伸出沉淀池5的池壁外,并设有阀门9,沉淀池5出口水面处设有出水槽10,出水槽10与排水管11相连;混凝沉淀池用钢材焊接制作而成。
如图1所示,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加药装置的数量为两套,每套加药装置分别由溶药箱27、加药泵28和加药管29组成,两套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29分别在水泵1前后与进藻管3相连,加药泵28采用隔膜计量泵。
如图1-图3所示,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从混凝池中向进藻管3中注入清水,内井13中的止回装置16阻挡清水流入深井,直到进藻管3中充满水;开启水泵1,漂浮于湖泊水面的原藻浆依次流过深井2的进藻盘、外井12和内井13,经进藻管3进入混凝沉淀池;湖泊中蓝藻漂浮在表面,由于进藻盘能漂浮在水中,随湖泊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因而进藻盘的漏斗盘17一直能收集到湖泊表面的原藻浆;位于水泵1进口前的加药装置向进藻管3中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剂溶液,混凝剂经过水泵1搅动混合均匀,位于水泵1出口后的加药装置向进藻管3中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剂溶液;藻浆在混凝池4内被搅拌桨7搅拌反应,蓝藻结合成大而密实的颗粒,进入沉淀池5内的颗粒沉淀到池底,颗粒在池底相互压实,间歇性地打开沉淀池底部的排藻管8出口的阀门9,排出浓藻;清水连续地进入出水槽10,经排水管11排出。
该装置利用深井底部高水压使藻类气囊破裂,沉淀速度快,工艺简单,能耗省,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沉淀浓藻含固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