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6104A -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6104A
CN107466104A CN201610388690.1A CN201610388690A CN107466104A CN 107466104 A CN107466104 A CN 107466104A CN 201610388690 A CN201610388690 A CN 201610388690A CN 107466104 A CN107466104 A CN 107466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increment
increment
period
s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86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886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6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6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6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包括: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数据区间索引值;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资源请求装置和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基于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Video Broadcasting Interactive Satellite System,DVB-RCS2)协议的交互式卫星通信系统中,当终端需要上传数据时,需要向网络侧的基站(主站)发送带宽请求,对于实时性不高的业务,一般使用基于容量的动态请求/基于绝对容量的动态请求(Volume BasedDynamic Capacity/Absolute Volume Based Dynamic Capacity,VBDC/AVBDC)作为动态容量请求方法。终端将各个逻辑信缓冲区的数据增量/数据绝对量通过容量请求(CapacityRequest,CR)消息上报给基站。基站收到该容量请求后,会根据数据量的大小和优先级给终端分配一定的上行资源。
现有技术中,终端各个逻辑信道缓存区的数据增量/数据绝对量是通过CR消息中的单位(Scale)域和值(Value)域表示的。其中,单位域占2bit,对应的单位范围是1字节、8字节、64字节、256字节,值域占8bit,表示的范围是0-255。一组单位域和值域对应一个10bit的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索引值,每个BSR索引值对应一个缓冲区数据量区间。
基站收到BSR索引后,为了使终端的数据能够及时传完,基站会确定出对应的缓冲区数据量区间的上限值,然后根据确定的上限值进行资源分配。而此时如果终端的数据量不足以填满基站所分配的上行资源,将会浪费上行资源。特别地,如果使用VBDC的带宽请求方法,终端每次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都存在误差,这种误差会不断累积,上行资源的浪费将会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包括:
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
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包括: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数据增量之和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和/或,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包括:
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和/或,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1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1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的各个区间是按照对应的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包括:
判断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和/或,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请求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数据增量之和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1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1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其中,所述数据区间是按照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资源请求装置,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先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之后,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然后,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最后,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这样一来,终端每次向基站申请的资源误差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请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请求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请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请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如图1所示,应用于资源请求装置,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
这里,所述i为正整数。
具体的,判断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若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若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步骤102、根据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
具体的,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第j-1个区间是数据区间,第j-1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其中,区间是按照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索引值的取值范围是0-1023,随着索引值的增加,其对应的区间也逐渐增加,区间大小依次为1字节到8字节到64字节到512字节。
表1
序号 索引值 区间(单位:字节)
0 0 0
1 1 (0,1]
2 2 (1,2]
289 289 (256,264]
290 290 (264,272]
545 545 (2048,2112]
546 546 (2112,2176]
.
801 801 (16384,16896]
802 802 (16896,17408]
1023 1023 (130048,130560]
步骤103、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
这里,资源请求包括数据区间索引值。
步骤104、根据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数据增量之和,确定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具体的,当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数据增量之和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当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这样一来,每次都可以根据本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上个时间段剩余数据增量,就能够确定对应的数据区间,这样,每次向基站申请的资源误差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了资源浪费。
值得说明的是,初始时刻下,剩余数据增量为0。
在步骤10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如图2所示,应用于资源请求装置,假设资源请求装置从网络侧发送的广播表获取资源请求精度要求(即预设值)为100字节。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步骤202、判断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若是,则执行步骤203;若否则执行步骤213。
步骤203、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缓冲区数据增量为缓存数据的增加量。
步骤204、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
这里,所述j是正整数。
步骤205、判断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6、确定第j个区间是数据区间,第j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执行步骤208。
步骤207、确定第j-1个区间是数据区间,第j-1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执行步骤208。
步骤208、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
这里,该资源请求包括数据区间索引值。
步骤209、接收基站发送的资源。
这里,该资源的值为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步骤210、判断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是否大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1;若否,执行步骤212。
步骤211、将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第i+1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步骤212、将0作为第i+1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步骤213、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
步骤214、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数据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数据区间。
步骤215、判断第j个数据区间的上限值与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6;若否,则执行步骤217。
步骤216、确定第j个数据区间是数据区间,第j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
步骤217、确定第j-1个区间是数据区间,第j-1个索引值是数据区间索引值。
步骤218、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该资源请求包括数据区间索引值。
步骤219、接收基站发送的资源,该资源的值为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步骤220、判断数据增量之和是否大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21;若否,执行步骤222。
步骤221、将数据增量之和与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第i+1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步骤222、将0作为第i+1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示例的,初始t0时刻不需要资源,因此,初始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当(t0,t1]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的缓冲区数据增加了为2100字节,因此t1时刻需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为2100字节,通过查找BSR索引映射表(即对应关系),可以得到对应的第545个索引值为545,区间为(2048,2112],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12字节,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1时刻上报的数据区间索引值为545;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造成12字节的资源浪费;此时,剩余数据增量为0字节。当(t1,t2]时间段(第2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缓冲区数据量增加了260字节,因此,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为260字节。通过查找BSR index映射表,可以得到对应的第289个索引值为289,区间为(256,264],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4字节,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2时刻上报数据区间索引值为289。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造成4字节的资源浪费,此时,剩余数据增量为0字节。
示例的,初始t0时刻,由于缓冲区数据增量为0,所以资源请求装置不需要进行上行资源申请;当(t0,t1]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缓冲区数据量增加了16643字节,因此t1时刻需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为16643字节。通过查找BSR index映射表,可以得到对应的第801个索引值为801,区间为(16384,16896],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253字节,不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1时刻上报数据区间索引值为800,该索引对应的数据区间为(15872,16384]。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由于该区间上限比实际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小了259字节,则剩余数据增量为259字节;当(t1,t2]时间段(第2个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缓冲区数据量增加了0字节,而第1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259字节,因此,t2时刻需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应该为259字节。通过查找BSR index映射表,可以得到对应的索引值为289,该索引对应的数据区间为(256,264],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5字节,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2时刻上报数据区间索引值289,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只造成5字节的资源浪费。此时,缓冲区数据增量剩余值为0字节。
示例的,初始t0时刻,由于缓冲区数据增量为0,所以资源请求装置不需要进行上行资源申请;当(t0,t1]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缓冲区数据量增加了17300字节,因此t1时刻需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为17300字节。通过查找BSR index映射表,可以得到对应的第802个索引值为802,区间为(16896,17408],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108字节,不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1时刻上报数据区间索引值为801,数据区间为(16384,16896]。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由于该区间上限比实际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小了404字节,则缓冲区数据增量剩余值为404字节。当(t1,t2]时间段(第2个时间段)时,资源请求装置缓冲区数据量增加了1700字节,而t1时刻缓冲区数据增量剩余值为404字节,因此,t2时刻需要上报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应该为2104字节。通过查找BSR index映射表,可以得到对应的第545个索引值为545,该索引对应的区间为(2048,2112],缓冲区数据增量和该区间上限的误差值为8字节,满足100字节的精度要求。因此,资源请求装置在t2时刻上报数据区间索引值为545,基站按照该区间的上限为资源请求装置分配上行资源,只造成8字节的资源浪费。此时,缓冲区数据增量剩余值为0字节。
这样,每次分配的资源都不会超过缓冲数据增量太多,这样就不会有过多的资源无用,从而节约了资源。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上一次没有剩余数据增量时,可以将剩余数据增量作为0,代入下一次的循环,从而减少步骤202的判断。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请求装置30,如图3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
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发送单元303,用于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这样一来,每次都可以根据本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上个时间段剩余数据增量,就能够确定对应的数据区间,这样,每次向基站申请的资源误差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了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302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数据增量之和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单元302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1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1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其中,所述数据区间是按照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资源请求装置30还包括:
接收单元304,用于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获取单元301、确定单元302、发送单元303、接收单元30均可由位于资源请求装置30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实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40,如图5所示,包括:
资源请求装置30,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这样一来,每次都可以根据本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上个时间段剩余数据增量,就能够确定对应的数据区间,这样,可以一次性处理本次的数据增量和累计的数据增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
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包括: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数据增量之和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和/或,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包括:
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和/或,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1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1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其中,所述对应关系的各个区间是按照对应的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包括:
判断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和/或,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6.一种资源请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大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所述数据增量之和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的差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当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时,将0作为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缓冲区数据增量、索引值和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对应的第j个索引值和对应的第j个区间,所述j是正整数;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所述数据增量之和处在第j个区间内,且所述第j个区间的上限值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的差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j-1个区间是所述数据区间,所述第j-1个索引值是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
其中,所述数据区间是按照索引值的大小依次增大上限值和下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分配的资源,所述资源的值为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是否为0;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不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
若所述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为0,则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资源请求装置,用于获取第i+1个时间段的缓冲区数据增量和第i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的数据增量之和,所述i为正整数;根据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与所述数据增量之和最接近的数据区间和数据区间索引值;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包括所述数据区间索引值;根据所述数据区间的上限值和所述数据增量之和,确定所述第i+1个时间段的剩余数据增量。
CN201610388690.1A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Pending CN107466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8690.1A CN107466104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8690.1A CN107466104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6104A true CN107466104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44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8690.1A Pending CN107466104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61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9649A (zh) * 2018-12-28 2019-05-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16403A1 (zh) * 2021-12-25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9649A (zh) * 2018-12-28 2019-05-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16403A1 (zh) * 2021-12-25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通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4221B (zh) 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59894B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2011017196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5227489B (zh) 一种带宽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309460B (zh) 多用户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7449B (zh) 一种视频转码分配方法、装置及视频转码系统
CN112887228B (zh) 云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9851A (zh) 基于gpon系统的业务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428883B (zh)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8810052A (zh) 直播服务器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309102A (zh) 在频率环境中扫描空闲频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28560A1 (zh) 一种数据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7466104A (zh)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0874314A (zh) 压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1534542A (zh) 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34808B (zh) 一种网络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34A (zh) 一种认知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时间均衡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9688171B (zh) 缓存空间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43046B (zh) 产生压力流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792258B1 (en)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51882B (zh) 上报rsrp的方法、终端、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系统
CN103795653B (zh)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及光网络单元
CN102123506A (zh) 多用户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22968A (zh)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资源分配获取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7820319A (zh) 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的装置、方法及上行资源分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