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856A -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3856A
CN107453856A CN201710590878.9A CN201710590878A CN107453856A CN 107453856 A CN107453856 A CN 107453856A CN 201710590878 A CN201710590878 A CN 201710590878A CN 107453856 A CN107453856 A CN 107453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pn
fdd
data
fields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08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勤
王文博
李勇
彭木根
刘柳
佘小明
陈岚
须田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5908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3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3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本发明通过隐性或显性地扩展HPN字段,使得HPN字段从3个比特位扩展至4个比特位,这样,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能够提高系统调度的灵活性,减小调度时延,增加终端峰值速率,同时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本发明申请为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日,申请号为201110397861.4,发明名称为“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及LTE-Advanced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在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载波聚合的场景下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发送方法、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3GPP致力于研究3GPP LTE作为3G系统的演进。LTE-Advanced是3GPP为了满足IMT-Advanced的需求在LTE基础上的技术演进,其支持与LTE系统的后向兼容性。为了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支持更多的用户业务和新的服务,LTE-Advanced在频点、带宽、峰值速率及兼容性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
LTE技术定义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该PDCCH由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构成,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DCI用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资源的授权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资源的分配等。CCE为向每个用户分配相应的控制信道资源的最小单元,该CCE分为公共空间CCE和专用空间CCE。
在从LTE到LTE-Advanced系统的演进过程中,更宽频谱的需求将会成为影响演进的重要因素。为此,3GPP提出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载波聚合的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其根本目的是将多个相对窄带的载波聚合为一个更宽的频谱,从而满足LTE-A的要求。载波聚合可以分为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频带内和频带间的非连续载波聚合,最大聚合带宽为100MHz。连续载波聚合可以简化基站和终端的配置,并可应用于如3.4GHz~3.8GHz频段的频率分配。非连续载波聚合有更强的频谱聚合灵活性,需要定义频谱聚合所支持的终端能力,以便将终端大小、成本和功率损耗降到最低。
目前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围绕TDD或FDD系统内部的载波聚合。然而系统内的载波聚合也因系统的某些特性存在相应的缺点。例如在FDD系统中不能动态的配置上下行资源比例,所以FDD系统内的载波聚合不能有效的支持非对称业务;TDD系统采用不同的帧配置可以有效的支持非对称业务,但是在TDD系统中,上行子帧并不是时时存在,所以TDD系统内的载波聚合也存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时延较大等缺点(HARQ的重传基于ACK/NACK。HARQ的ACK/NACK回报,是以1比特(bit)的信号来做快速且频繁的回报)。
利用FDD系统与T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可以有效地解决FDD与TDD系统内载波聚合存在的问题,使得载波聚合更加有效的支持非对称业务,同时降低HARQ反馈时延,并且能使运营商更加灵活地利用频谱资源获得更大的带宽。图2是TDD CC(TDD成员载波)与FDD CC(FDD成员载波)聚合的一个实例,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FDD与T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能充分发挥TDD与FDD系统各自的优点,同时能克服但单系统载波聚合的缺点。所以FDD系统与T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是载波聚合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在载波聚合中需要定义主成员载波,用户只在主成员载波上与网络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除此之外,主成员载波还负责传输很多重要的消息,例如某些系统消息、寻呼消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反馈所有成员载波的ACK/NACK反馈比特。在FDD系统与T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中,在某些场景下需要配置TDD成员载波为主载波,如图3场景中的微小区(Pico)为采用TDD成员载波的TDD系统,宏基站(eNode B)为采用FDD成员载波的FDD系统。在终端接近于微小区时,为避免来自宏基站(eNode B)的干扰信号对重要的消息产生影响,可能会配置TDD成员载波为主载波(对应于图3中的PCell)。
当配置TDD成员载波为主载波时,所有成员载波的ACK/NACK反馈比特都将在此载波上进行反馈。由于TDD系统中的上行子帧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存在,所以在FDD成员载波上的最大HARQ进程数会超过8,图4示出了其中的一种场景,其中Rx、Tx分别表示发送和接收,eNB和UE分别表示基站和用户设备。而依据现有标准,FDD DCI中的HARQ进程数(HPN,HARQ Process Number)字段为3比特,因此该3比特的HPN字段不能表征完所有的HARQ进程,这将影响到基站调度的灵活性,增加调度时延,同时限制了终端的峰值速率,并且还会降低多用户分集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用以在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对FDD DCI中的HPN进行扩展,使得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提高系统调度的灵活性,减小调度时延,增加终端峰值速率,同时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方案如下: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发送方法,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填充在所述HPN字段中显式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隐式或显式发送。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包括:
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初始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生成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包括: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包括:
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得到一加扰结果;
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填入所述第二数据后得到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包括: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最低比特位进行打孔。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包括:
构建用于承载所述FDD DCI的PDCCH;
对每个CCE聚合程度下所述PDCCH的候选位置进行编号,并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
将所述PDCCH映射到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或者,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包括:
所述FDD DCI还包括一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其中,在所述HPN扩展字段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将所述FDD DCI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生成FDD DCI包括:
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并在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处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生成FDD DCI包括:
为跨载波调度的FDD成员载波分配载波指示,所述载波指示为一2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
生成FDD DCI,并在其中3比特位的CIF字段中的2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所述载波指示,在剩余一个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以及在3比特位的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
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接收到的PDCCH和/或FDD DCI获取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接收到的PDCCH和/或FDD DCI获取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包括:
确定可能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利用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CRC序列进行解扰,获得解扰结果,并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序列进行CRC校验;
在所述CRC校验通过时,获得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包括: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接收到的PDCCH和/或FDD DCI获取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包括:
对所述CRC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分别填入0和1后,得到两种打孔结果;
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两种打孔结果分别进行解扰,获得对应的两种解扰结果;
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每一种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两种序列分别进行CRC校验,如果其中一种序列能够校验通过,则将该序列中的所述解扰结果所对应的所述预定比特位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一个预定比特位为所述CRC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接收到的PDCCH和/或FDD DCI获取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包括:
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出第一数据,以及从所述FDD DCI中的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提取出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
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HPN扩展字段是所述FDDDCI的3比特位的载波指示域CIF字段中的1个预定比特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拆分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发送处理单元,被安排成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填充在所述HPN字段中显式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是隐式或显式发送。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包括: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加扰序列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初始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加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生成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所述加扰序列确定单元包括: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包括: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加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得到一加扰结果;
打孔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填入所述第二数据后得到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打孔单元进一步被安排成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最低比特位进行打孔。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生成单元,还被安排成构建用于承载所述FDD DCI的PDCCH;
所述发送处理单元包括:
编号处理单元,被安排成对每个CCE聚合程度下所述PDCCH的候选位置进行编号,并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
映射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PDCCH映射到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编号处理单元包括一候选位置选择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或者,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FDD DCI还包括一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
所述生成单元,还被安排成在所述HPN扩展字段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
所述生成单元包括第一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并在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处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网络侧装置中,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载波指示分配单元,被安排成为跨载波调度的FDD成员载波分配载波指示,所述载波指示为一2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
第二填充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并在其中3比特位的CIF字段中的2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所述载波指示,在剩余一个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以及在3比特位的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安排成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
数据获得单元,被安排成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以及根据接收到的PDCCH和/或FDD DCI获取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得单元包括:
加扰序列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可能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解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CRC序列进行解扰,获得解扰结果,并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序列进行CRC校验;
提取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CRC校验通过时,获得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优选地,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加扰序列确定单元包括一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数据获得单元包括:
打孔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CRC序列中的所述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分别填入0和1后,得到两种打孔结果;
解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两种打孔结果分别进行解扰,获得对应的两种解扰结果;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每一种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两种序列分别进行CRC校验,如果其中一种序列能够校验通过,则将该序列中的所述解扰结果所对应的所述预定比特位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优选地,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一个预定比特位为所述CRC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
优选地,上述用户设备中,所述数据获得单元包括:
解析单元,被安排成对接收到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出第一数据,以及从所述FDD DCI中的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提取出第二数据。
优选地,上述用户设备中,
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HPN扩展字段是所述FDDDCI的3比特位的载波指示域CIF字段中的1个预定比特位。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通过隐性或显性地扩展HPN字段,使得HPN字段从3个比特位扩展至4个比特位,这样,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能够获得以下的有益效果:
1)增加了网络侧(基站)调度的灵活性,网络侧可以在任何子帧对用户终端进行调度。
2)增加了用户终端的峰值速率。
3)减少了用户终端的调度时延。
4)可以获得多用户的分集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载波聚合的基本概念的示意图;
图2为TDD成员载波与FDD成员载波的一种聚合示意图;
图3为TDD系统和FDD系统间载波聚合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为FDD成员载波上的最大HARQ进程数超出8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生成加扰CRC序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用户设备的处理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应用在网络侧和终端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应用在网络侧和终端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三中利用PDCCH对候选位置的选择隐性指示1比特位的扩展HPN字段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四中所述HPN扩展字段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四中所述HPN扩展字段的另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网络侧装置与用户终端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FDD系统与T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还没有被广泛讨论,发明人认为由于这种载波聚合方式兼备FDD系统内载波聚合和TDD系统内的载波聚合的优势,势必将成为载波聚合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然而这一新技术在实施上也存在相应地问题,例如在设置TDD成员载波为主载波的典型场景中,FDD成员载波上的最大HARQ进程将超过8个,导致FDD DCI中原始的3比特HPN字段不能表征完所有的HARQ进程,进而导致系统性能的降低。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对现有的3比特的HPN字段进行扩展,使之能够传递更多信息。以下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利用对CRC加掩码,来隐性指示扩展的1比特HPN,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的DCI的发送方法,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被配置为TDD成员载波。请参考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装置,具体可以是eNB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UE)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这里,由于在FDD成员载波上的最大HARQ进程数可能超过8,因此采用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来表示当前FDD成员载波的HPN的实际数值。
步骤12,所述网络侧装置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这里,可以按照不同方式对所述二进制数据进行拆分。具体的拆分可以是将所述二进制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此时,假设所述二进制数据为“1000”,那么拆分后的第一数据为“000”,第二数据为“1”。
所述拆分还可以是将所述二进制数据的最低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此时,假设所述二进制数据为“1000”,那么拆分后的第一数据为“100”,第二数据为“0”。
当然,所述拆分还可以选取所述二进制数据的中间比特位(如从最高比特位开始的第2或第3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用户终端需要预先获得网络侧装置的拆分方式,从而在后续接收时,能够根据拆分方式,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组合,恢复为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因此,网络侧装置可以通过信令指示用户终端具体的拆分方式,或者网络侧装置采用用户终端已获知的、某种默认的拆分方式。
步骤13,所述网络侧装置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这里,所述3比特位的HPN字段仍然是现有标准(如3GPP R10版本)中定义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其在FDD DCI中的位置也与现有标准相同,从而该HPN字段与现有的标准兼容,本实施例在该HPN字段填充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
步骤14,所述网络侧装置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处理,得到初始CRC序列。
步骤15,所述网络侧装置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初始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这里,第二数据为1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即要么是“0”,要么是“1”。在生成上述加扰序列时,可以在第二数据为0时,生成一“0,0,0,0,0,0,0,0,0,0,0,0,0,0,0,0”的加扰序列;在第二数据为1时,生成一“0,0,0,0,0,0,0,0,0,0,0,0,0,0,0,1”的加扰序列。可以看出,所述预定比特位为最低比特位,该加扰序列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都为0。通常,加扰序列的比特位数为16。
以上给出的仅是一个加扰序列的举例。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加扰序列,例如,在第二数据为0时,生成一“1,1,1,1,1,1,1,1,1,1,1,1,1,1,1,0”的加扰序列;在第二数据为1时,生成一“1,1,1,1,1,1,1,1,1,1,1,1,1,1,1,1”的加扰序列,可以看出,该加扰序列的最低比特位等于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都为1。
本实施例还可以选择其它比特位作为所述预定比特位,如将最高比特位作为所述预定比特位,或将某个中间比特位作为预定比特位,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用户终端需要预先获得网络侧装置的可能采用的加扰序列,从而在后续接收时,能够根据这些加扰序列进行解扰。因此,网络侧装置可以通过信令指示用户终端生成加扰序列的具体方式或者其可能采用的加扰序列,或者网络侧装置采用用户终端已获知的方式生成加扰序列。
步骤16,所述网络侧装置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生成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这里,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具体可以是:对所述加扰序列、所述RNTI和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所述加扰CRC序列。所述RNTI通常为小区RNTI(C-RNTI)。
基于上述加扰序列的模二加运算生成加扰CRC序列,因此,所述加扰CRC序列携带有加扰序列的信息,进而携带有第二数据的信息,也就是说,上述步骤16中所生成的所述加扰CRC序列,是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以使得用户终端能够根据所述加扰CRC序列,确定第二数据,进而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以及从FDD DCI的HPN字段提取的第一数据,得到一4比特位的HPN的数值。
步骤17,所述网络侧装置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这里,网络侧装置在获得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后,即可生成对应于所述用户终端的PDCCH;然后,将PDCCH映射到CCE,最终被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用户终端。
通过以上步骤,本实施例网络侧装置利用对CRC加掩码的方式,隐性指示1比特额外的HPN,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使得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提高系统调度的灵活性,减小调度时延,增加了终端峰值速率,同时能够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与以上发送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侧的DCI检测方法,用以获得4比特的HPN的数值。该检测方法同样是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请参考图7,图7中还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检测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时,该检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1,用户设备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这里,FDDDCI对应的CRC序列通常是位于FDD DCI后的预定长度的序列。
步骤22,确定可能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这里,所述预定比特位可以是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高比特位或最低比特位。由于第二数据仅包括“0”或“1”这两种可能的数值,因此,用户设备能够确定出两种可能的加扰序列,分别对应于第二数据的不同取值。这两种可能的加扰序列,可以预先保存在用户设备中。
步骤23,利用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CRC序列进行解扰,获得解扰结果,并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序列进行CRC校验。
这里,解扰是通过将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和所述CRC序列一起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解扰结果。
步骤24,在所述CRC校验通过时,获得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在校验通过时,说明所述FDD DCI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此时,从参与解扰运算的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中提取预定比特位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步骤25,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通过以上步骤,用户终端能够从接收到的PDCCH获得隐含的第二数据的信息,从而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以及从FDD DCI的HPN字段提取的第一数据,得到一4比特位的HPN的数值,实现了HPN字段的扩展。
下面再通过一个更为具体的实例对以上方法进行说明。
基站端:
假设:
初始CRC序列为Cinitial_k(k=0,...,15)
用于加扰的RNTI序列为Rk(k=0,...,15)
在第二数据的不同取值的情况下,根据下表选择加扰序列Hk(k=0,...,15):
请参照图5,最后生成的加扰CRC序列由下面的公式得到:
Ck=(Cinitial_k+Rk+Hk)mod2(k=0,...,15)
用户终端:
执行如图6所示的步骤:
S301,获得接收到的某个FDD DCI后的CRC序列;
S302,对所述CRC序列与用户终端的RNTI序列进行模二加;
S303,根据第二数据可能的取值,确定可能的加扰序列:例如在第二数据取值为0时,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0,0,0,0,0,0,0,0,0,0,0,0,0,0,0>;在第二数据取值为1时,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0,0,0,0,0,0,0,0,0,0,0,0,0,0,1>,这里将S302中获得的模二加结果,与加扰序列<0,0,0,0,0,0,0,0,0,0,0,0,0,0,0,0>再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解扰结果;
S304,对所述FDD DCI和S303中获得的解扰结果进行CRC校验,判断校验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进入S305;若校验未通过,则进入S306;
S305,说明此DCI是发送给此用户终端的,并且待指示的第二数据为0,然后跳转到S310;
S306,将S302中获得的模二加结果,与加扰序列<0,0,0,0,0,0,0,0,0,0,0,0,0,0,0,1>再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解扰结果;
S307,对所述FDD DCI和S305中获得的解扰结果进行CRC校验,判断校验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进入S309;否则进入S308;
S308,说明此FDD DCI不是传输给此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需要继续尝试下一个FDD DCI,此时返回S301;
S309,说明此DCI是发送给此用户终端的,并且待指示的第二数据为1,然后跳转到S310;
S310,用户终端解析出FDD DCI中3比特的HPN填充的第一数据,并且与S305或S309得到的第二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完整的HARQ进程数的信息。
基于以上所述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相应的网络侧装置和用户设备。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拆分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加扰序列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初始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所述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有填充预定值;
加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生成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加扰序列确定单元包括: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安排成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
加扰序列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可能的加扰序列,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初始CRC序列具有相同的比特位数,且所述加扰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有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其它比特位填充有预定值;
解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和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CRC序列进行解扰,获得解扰结果,并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序列进行CRC校验;
提取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CRC校验通过时,获得所述可能的加扰序列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其中,所述加扰序列确定单元包括一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加扰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填充所述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利用对加扰结果进行打孔,从而将扩展的1比特HPN携带在加扰CRC序列中,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的DCI的发送方法,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被配置为TDD成员载波。请参考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装置(如eNB)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UE)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这里,由于在FDD成员载波上的最大HARQ进程数可能超过8,因此采用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来表示当前FDD成员载波的HPN的实际数值。
步骤82,所述网络侧装置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这里,可以按照不同方式对所述二进制数据进行拆分。具体的拆分可以是将所述二进制数据的最高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此时,假设所述二进制数据为“1000”,那么拆分后的第一数据为“000”,第二数据为“1”。
所述拆分还可以是将所述二进制数据的最低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此时,假设所述二进制数据为“1000”,那么拆分后的第一数据为“100”,第二数据为“0”。
当然,所述拆分还可以选取所述二进制数据的中间比特位(如从最高比特位开始的第2或第3比特位)作为第二数据,将剩余的三个比特位作为第一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用户终端需要预先获得网络侧装置的拆分方式,从而在后续接收时,能够根据拆分方式,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组合,恢复为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因此,网络侧装置可以通过信令指示用户终端具体的拆分方式,或者网络侧装置采用用户终端已获知的、某种默认的拆分方式。
步骤83,所述网络侧装置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这里,所述3比特位的HPN字段仍然是现有标准(如3GPP R10版本)中定义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其在FDD DCI中的位置也与现有标准相同,从而该HPN字段与现有的标准兼容,本实施例在该HPN字段填充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
步骤84,所述网络侧装置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处理,得到初始CRC序列。
步骤85,所述网络侧装置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得到一加扰结果。
这里,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具体可以是:对所述RNTI和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模二加运算,得到所述加扰结果。所述RNTI通常为小区RNTI(C-RNTI)。
步骤86,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填入所述第二数据后得到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这里,通过打孔,将该预定比特位的数值替换为所述第二数据。具体的,可以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最低比特位或最高比特位或其它的某个预定位置进行打孔。
步骤87,所述网络侧装置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这里,网络侧装置在获得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后,即可生成对应于所述用户终端的PDCCH;然后,将PDCCH映射到CCE,最终被映射到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用户终端。
通过以上步骤,本实施例网络侧装置利用对打孔方式在CRC序列中加入1比特额外的HPN,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使得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提高系统调度的灵活性,减小调度时延,增加了终端峰值速率,同时能够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与以上发送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侧的DCI检测方法,用以获得4比特的HPN的数值。该检测方法同样是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请参考图8,图8还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检测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如UE)时,该检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91,用户设备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这里,FDDDCI对应的CRC序列通常是位于FDD DCI后的预定长度的序列。
步骤92,对所述CRC序列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分别填入0和1后,得到两种打孔结果。
具体的,所述预定比特位可以是所述加扰结果中的最低比特位或最高比特位或其它的某个预定位置。
步骤93,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两种打孔结果分别进行解扰,获得对应的两种解扰结果,每一种解扰结果分别对应于所述预定比特位填入不同的数据。
步骤94,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每一种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两种序列分别进行CRC校验,如果其中一种序列能够校验通过,则将该序列中的所述解扰结果所对应的所述预定比特位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步骤95,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通过以上步骤,用户终端能够确定CRC校验通过的序列,进而确定该序列中所包括的所述解扰结果,进而将该解扰结果所对应的所述预定比特位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从而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以及从FDD DCI的HPN字段提取的第一数据,得到一4比特位的HPN的数值,实现了HPN字段的扩展。
基于以上所述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相应的网络侧装置和用户设备。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拆分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FDD DCI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得到初始CRC序列;
加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初始CRC序列进行加扰,得到一加扰结果;
打孔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一个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填入所述第二数据后得到所述FDD DCI的加扰CRC序列;
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FDD DCI以及所述加扰CRC序列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打孔单元进一步被安排成对所述加扰结果中的最低比特位进行打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安排成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
打孔单元,被安排成对所述CRC序列中的所述预定比特位进行打孔,并分别填入0和1后,得到两种打孔结果;所述一个预定比特位可以是所述CRC序列中的最低比特位;
解扰单元,被安排成利用所述用户设备的RNTI,对所述两种打孔结果分别进行解扰,获得对应的两种解扰结果;
校验单元,被安排成对包括所述FDD DCI和每一种所述解扰结果在内的两种序列分别进行CRC校验,如果其中一种序列能够校验通过,则将该序列中的所述解扰结果所对应的所述预定比特位的数据作为第二数据,并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利用PDCCH的映射位置,来隐性指示扩展的1比特HPN,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DCI的发送方法,同样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被配置为TDD成员载波。本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步骤42,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步骤43,生成FDD DCI,并构建用于承载所述FDD DCI的PDCCH,其中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步骤44,对每个CCE聚合程度下所述PDCCH的候选位置进行编号,并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
这里,所述预定规则用于指示第二数据与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预定规则在网络侧装置与用户设备之间共享。网络侧装置可以将其采用的所述预定规则发送给用户设备,或者网络侧装置和用户设备均采用事先配置的、相同的预定规则。
这里,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的编号,是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以使得用户设备能够根据检测获得的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的编号,确定所述第二数据,进而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以及从FDD DCI的HPN字段提取的第一数据,得到一4比特位的HPN的数值。
步骤45,将所述PDCCH映射到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上述步骤44中,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具体可以是: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或者,
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
与以上发送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侧的DCI检测方法,用以获得4比特的HPN的数值。该检测方法同样是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该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51,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FDD PDCCH进行盲检测,并在盲检测成功后,提取PDCCH所处的PDCCH候选位置的第一编号;
步骤52,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步骤53,对PDCCH所承载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步骤54,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上述步骤52中,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具体可以是:
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奇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0;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偶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1;或者,
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偶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0;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奇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1。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由于PDCCH的位置并不固定,在每个CCE聚合程度下有多个候选位置,因此本实施例利用PDCCH对候选位置的选择,隐性指示1比特位的扩展HPN字段,从而将HPN字段扩展成4个比特位。此方法的基本思想如图9所示。
下面再通过一个更为具体的实例对以上方法进行说明。
基站端
执行以下步骤:
1)将4比特位的HPN的信息依次分为1比特位与3比特位的两部分;
2)将3比特位的部分放入FDD DCI中原始的HPN位置;
3)将每个CCE聚合程度下,对PDCCH对应的候选位置进行编号,该PDCCH用于承载FDD DCI;
4)根据待隐性指示的1比特位的部分,基站基于下表将PDCCH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后进行发送:
待隐性指示的1比特位部分的数值 PDCCH映射位置
0 奇数编号PDCCH候选位置
1 偶数编号PDCCH候选位置
用户终端
执行以下步骤:
1)用户对FDD PDCCH进行盲检测,待盲检测成功后,提取PDCCH的位置信息,即PDCCH所处的PDCCH候选位置编号。
2)根据PDCCH的位置信息,基于下表确定1比特位部分的具体数值:
PDCCH映射位置 1比特位部分的数值
奇数编号PDCCH候选位置 0
偶数编号PDCCH候选位置 1
3)对FDD DCI进行解析,提取出FDD DCI中包含的3比特位的原始HPN字段;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两部分数据,从而得到完整的4比特位的HPN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拆分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并构建用于承载所述FDD DCI的PDCCH,其中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第一数据;
编号处理单元,被安排成对每个CCE聚合程度下所述PDCCH的候选位置进行编号,并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进而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编号,选择出对应的候选位置;
映射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PDCCH映射到所述对应的候选位置后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编号处理单元包括一候选位置选择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或者,在所述第二数据为0时,选择出偶数编号的候选位置;在在所述第二数据为1时,选择出奇数编号的候选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盲检测单元,被安排成对接收到的FDD PDCCH进行盲检测,并在盲检测成功后,提取PDCCH所处的PDCCH候选位置的第一编号;
第二数据确定单元,被安排成根据预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第一数据提取单元,被安排成对PDCCH所承载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第一数据;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确定单元包括一分析确定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奇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0;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偶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1;或者,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偶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0;在所述第一编号为奇数时,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为1。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通过直接在FDD DCI中增加1个比特位的HPN,从而显性指示扩展的1比特HPN,从而使得HPN由3比特扩展至4比特,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DCI的发送方法,同样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被配置为TDD成员载波。本实施例所述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步骤62,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步骤63,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和一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其中,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HPN扩展字段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这里将第一数据填充在现有标准在FDD DCI定义的HPN字段中,同时额外地在FDDDCI中定义了1个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将第二数据填充在其中。所述HPN扩展字段中填充有所述第二数据,以使得用户设备能够从中提取第二数据,进而基于所述第二数据以及从FDD DCI的HPN字段提取的第一数据,得到一4比特位的HPN的数值。
步骤64,所述网络侧装置将所述FDD DCI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HPN扩展字段具体可以是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例如,与所述HPN字段最高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或者是与所述HPN字段最低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此时上述步骤63具体包括: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并在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处填充所述第二数据。图10中,由于增加了额外的1个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因此DCI的长度较现有标准的DCI长度增加了1个比特。
由于DCI的长度较现有标准的DCI长度增加了1个比特,因此在后续基于DCI生成的冗余比特的长度也可能大于现有技术中的冗余比特的长度,进而在后续的对数据进行整形处理中,可以通过打孔去除一定数量的冗余比特,使整形后的数据长度与现有技术中对DCI及其冗余数据整形后的数据长度相同。
如图11所示,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时,还可以利用FDD DCI的3比特位的载波指示域CIF字段中的1个预定比特位作为所述HPN扩展字段。由于CIF具有3个比特位,在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时,只需要其中2个比特位即可指示所有FDD成员载波,从而可以利用剩余的1个比特位作为所述HPN扩展字段。此时上述步骤63具体包括:
步骤631,为跨载波调度的FDD成员载波分配载波指示,由于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因此所述载波指示为一2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
步骤632,生成FDD DCI,并在其中3比特位的CIF字段中的2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所述载波指示,在剩余一个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以及在3比特位的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
上述步骤631中,在为FDD成员载波分配载波指示时,通常将较小数值的载波指示分配给各个FDD成员载波,具体的是将0~3的载波指示数值分配给各个FDD成员载波,这样只需CIF字段中的2个比特位的二进制数即可表示上述0~3,从而将剩余的1个比特位作为所述HPN扩展字段。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需要预先获知所述HPN扩展字段在FDD DCI中的位置,从而能够据此提取出所述第二数据。具体的,网络侧装置可以通过信令方式将所述HPN扩展字段在FDD DCI中的位置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具体如图12所示,网络侧装置通过RRC信令通知用户终端配置处理4比特的HPN的行为,在该RRC信令中指示了HPN包括4个比特位以及各个比特位的具体位置,用户终端接收到上述RRC信令后进行配置,然后向网络侧装置反馈配置完毕的信令。之后,网络侧装置即可向用户终端发送包括4个比特位HPN的PDCCH了。当然,也可以预先在网络侧装置和用户终端侧都配置所述HPN扩展字段在FDD DCI中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RRC信令过程。
与以上发送方法相对应,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侧的DCI检测方法,用以获得4比特的HPN的数值。该检测方法同样是应用于一TDD系统和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该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71,用户设备对接收到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出第一数据,以及从所述FDD DCI中的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提取出第二数据。
步骤72,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这里,所述HPN字段和HPN扩展字段的具体位置是可以事先配置或事先通过与网络侧进行信令交互获得的。具体的,所述HPN扩展字段可以是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例如,与所述HPN字段最高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或者是与所述HPN字段最低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
在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时,所述HPN扩展字段还可以是所述FDD DCI的3比特位的载波指示域CIF字段中的1个预定比特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拆分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二进制数据拆分为3比特位的第一数据和1比特位的第二数据;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一3比特位的HPN字段和一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其中,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HPN扩展字段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发送单元,被安排成将所述FDD DCI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成单元包括第一填充单元,被安排成在所述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并在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处填充所述第二数据。
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载波指示分配单元,被安排成为跨载波调度的FDD成员载波分配载波指示,所述载波指示为一2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
第二填充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并在其中3比特位的CIF字段中的2个预定比特位填充所述载波指示,在剩余一个比特位填充所述第二数据;以及在3比特位的HPN字段填充所述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解析单元,被安排成对接收到的FDD DCI进行解析,从所述FDD DCI中的3比特位的HPN字段提取出第一数据,以及从所述FDD DCI中的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提取出第二数据;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组合所述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得到4比特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
这里,所述HPN扩展字段是与所述HPN字段相邻的1个比特位。在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FDD成员载波数量不超过4个时,所述HPN扩展字段还可以是所述FDD DCI的3比特位的载波指示域CIF字段中的1个预定比特位。
以上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隐性或显性地扩展HPN字段,使得HPN字段从3个比特位扩展至4个比特位,这样,扩展后的HPN能表征更多的HARQ进程,从而能够实现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
1)增加了网络侧(基站)调度的灵活性,网络侧可以在任何子帧对用户终端进行调度。
2)增加了用户终端的峰值速率。以图2所示场景为例进行仿真,可以发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峰值速率的增幅约为37.5%。
3)减少了用户终端的调度时延。以图2所示场景为例,调度时延能够减少3ms。
4)可以获得多用户的分集增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发送方法,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装置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预定长度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有所述预定长度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HPN的数值;
所述网络侧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长度为4比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为一连续的长度为4比特位的字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包括一3比特位字段和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所述HPN扩展字段是与所述3比特位字段最高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或者是与所述3比特位字段最低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FDD DCI是:直接将所述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填充在所述FDD DCI中的4比特位的HPN字段中。
6.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所述FDD DCI包括一预定长度的HPN字段;
用户设备直接从所述FDD DCI提取所述预定长度的HPN字段;
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预定长度的HPN字段,得到HP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长度为4比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为一连续的长度为4比特位的字段。
9.一种网络侧装置,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网络侧装置包括:
HPN确定单元,被安排成确定用户设备所对应的FDD成员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HPN的数值,所述数值由一预定长度的二进制数据表示;
生成单元,被安排成生成FDD DCI,所述FDD DCI包括所述预定长度的HPN字段,所述HPN字段填充有所述HPN的数值;
发送处理单元,被安排成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FDD DCI。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长度为4比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为一连续的长度为4比特位的字段。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包括一3比特位字段和1比特位的HPN扩展字段,所述HPN扩展字段是与所述3比特位字段最高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或者是与所述3比特位字段最低比特位相邻的1个比特位。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直接将所述4比特位的二进制数据填充在所述FDD DCI中的4比特位的HPN字段中。
14.一种用户设备,应用于一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间的载波聚合场景中,且所述载波聚合场景中的主成员载波为TDD成员载波,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安排成从接收到的PDCCH中提取FDD DCI及对应的CRC序列,所述FDD DCI包括一预定长度的HPN字段;
数据获得单元,被安排成直接从所述FDD DCI提取所述预定长度的HPN;
组合单元,被安排成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预定长度的HPN字段,得到HPN。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长度为4比特。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HPN字段为一连续的长度为4比特位的字段。
CN201710590878.9A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7453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0878.9A CN107453856A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7861.4A CN10313888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CN201710590878.9A CN107453856A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7861.4A Division CN10313888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856A true CN107453856A (zh) 2017-12-08

Family

ID=4849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7861.4A Active CN10313888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CN201710590878.9A Pending CN107453856A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7861.4A Active CN10313888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1388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10A (zh) * 2021-04-06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信息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582B (zh) * 2013-08-07 2018-10-3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49475B (zh) * 2013-08-11 2019-01-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78831B (zh) * 2013-08-16 2018-11-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IMTA系统的上行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944701B (zh) 2013-08-26 2017-08-0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712239B (zh) * 2013-09-30 2022-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5042973A1 (zh)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50173102A1 (en) * 2013-12-12 2015-06-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5196483A1 (zh) * 2014-06-27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58561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harq进程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US10575324B2 (en) * 2016-11-04 2020-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blind decoding of a search space
CN110190928B (zh) 2017-03-10 2020-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7473B (zh) * 2017-04-27 2021-01-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811133A (zh) * 2017-05-05 2018-1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97B (zh) * 2017-12-18 2020-10-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lte-a空中接口监测仪的dci解扰分析方法
US10904910B2 (en) * 2018-04-12 2021-01-26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System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and acquisition procedure
WO2022075343A1 (en) * 2020-10-07 2022-04-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support of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706A1 (zh) * 2009-01-05 2010-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0105542A1 (zh) * 2009-03-16 2010-09-23 阿尔卡特朗讯 基于同步harq的无线中继网络中防止信号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07674A2 (en) * 2009-03-16 2010-09-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rq process number manage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00312994A1 (en) * 2009-06-08 2010-12-09 Mcbeath Sean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098152A (zh) * 2010-12-30 2011-06-15 电子科技大学 载波聚合下harq的跨载波重传方法
CN102263623A (zh) * 2010-05-26 201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5706A1 (zh) * 2009-01-05 2010-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双工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0105542A1 (zh) * 2009-03-16 2010-09-23 阿尔卡特朗讯 基于同步harq的无线中继网络中防止信号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07674A2 (en) * 2009-03-16 2010-09-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rq process number manage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00254328A1 (en) * 2009-03-16 2010-10-07 Mcbeath Sean Harq process number manage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00312994A1 (en) * 2009-06-08 2010-12-09 Mcbeath Sean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263623A (zh) * 2010-05-26 2011-11-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2098152A (zh) * 2010-12-30 2011-06-15 电子科技大学 载波聚合下harq的跨载波重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10A (zh) * 2021-04-06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确定、信息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8885A (zh) 2013-06-05
CN103138885B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885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网络侧装置及用户设备
EP3664329B1 (en) Method, ue and bs for reporting/receiving harq ack/nack for pdsch in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s
CN10461903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5611637B (zh) 信道发送状态的指示方法和终端
CN104285399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04257B (zh) 用于监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2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178942B (zh)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105203B (zh) 上下行资源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75914A (zh) 对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
CN103516499B (zh) 一种ack/nack反馈比特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468950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5940630A (zh) 增强harq机制的方法
CN107332646A (zh)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293268A (zh) 非授权带中的信道接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300664B2 (en) Enhanced allocation and signaling of radio frames contain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subframes
CN107210888A (zh)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复用的harq 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052068A (zh) 使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5708A (zh) Pusch中的harq-ack复用
CN10460235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7113787A (zh) 用于未许可载波上的发送的改进的资源分派
CN10655918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基站
CN103119886A (zh)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KR20150034584A (ko)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21849A (zh) 子时隙捆绑和确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