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5899B -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25899B CN107425899B CN201610350041.2A CN201610350041A CN107425899B CN 107425899 B CN107425899 B CN 107425899B CN 201610350041 A CN201610350041 A CN 201610350041A CN 107425899 B CN107425899 B CN 1074258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base station
- type
- receiving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至3GHz之间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
在未来无线通信中,将会采用比第四代(4G)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载波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这种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但是,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
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后,发射端可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某一方向上,而在其它方向上的能量很小或者没有,也就是说,每个波束具有自身的方向性,每个波束只能覆盖到一定方向上的终端,发射端的基站需要发射多个波束才能完成全方位的覆盖。对于基站而言,如果要获得较好的波束赋形权值,则需要终端进行测量并反馈下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或者发射端口信息;对于终端而言,需要基站测量并反馈上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或者发射端口信息,从而保证基站可以采用最优的发射波束或者发射端口发送下行业务,终端也可以采用最优的接收波束或者接收端口发送上行业务。
高频通信中的波束赋形与传统蜂窝网中的波束赋形在网络中的角色不同,蜂窝网中的波束赋形是在用户接入系统之后被引入,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而在高频段,全向或扇区级的同步信号的发射将很难满足覆盖需求,这要求小区在发现阶段就需要使能波束赋形,也就是说,终端需要进行基于波束的端口接入。由于收发两端均存在多个端口,在实现上下行收发端口的对准时,一种传统方式是收发两端遍历所有的收发端口对,从而找到最优的一对作为后续通信的优选收发端口对,这无疑会增加接入过程的时间和资源开销;另一种方法是,在信道互易性成立的情况下,网络节点的收发端口是相同的,或者说存在可预知的映射关系,只需要获知收发端口的一个,就可以用与之相对应的端口进行发送或者接收,从而简化了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过程。但是,在优选端口识别训练完成前,事先并不知道互易性是否成立,尤其不能获知对端的互易性状态,因此,无法有效的利用相关结论来简化优选端口识别过程。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完全遍历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过程的能耗开销过大、时延过长、效率较低,导致系统无法承受;2、盲目的利用互易性简化训练过程,会造成训练结果不准确,且无法保证通信性能。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包括:基站在至少一个下行发射端口上发送第一类信号,其中,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专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可选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在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发送携带有指定序列资源组中的序列资源的第一类信号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指定的时域位置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指定的频域位置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基站发送系统信息至终端,在系统信息中携带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信息;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经由指定的扰码序列加扰的系统信息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携带有指定的校验序列的系统信息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指定数量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可选地,在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为1时,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模式;在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大于1时,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模式。
可选地,在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向终端指示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及与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可选地,在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预定义的方式和/或系统信息的方式通知终端指示信息。
可选地,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包括:基站利用至少一个上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二类信号,其中,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第二类信号还用于指示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以及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将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信息反馈至终端。
可选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之一:基站通过第二类信号中承载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其中,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资源索引用于描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基站通过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包括:终端利用至少一个下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一类信号,其中,第一类信号还用于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识别,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专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可选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在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检测第一类信号中的序列资源所属的序列资源组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第一类信号的时域位置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第一类信号的频域位置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通过读取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内容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成功解扰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扰码序列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成功解码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校验序列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基站配置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确定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可选地,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包括: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选择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相对应第二类信号,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向基站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可选地,终端利用第二类信号向基站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二类信号中承载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其中,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资源索引用于描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预定义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对应关系,通过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可选地,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终端发送第二类信号之前,终端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获得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集合: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与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各上行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可选地,终端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包括:当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终端在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第二类信号;当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终端识别与基站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在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第二类信号。
可选地,第二类信号还用于向基站指示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终端利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发送第二类信号,并接收基站的反馈信息,由反馈信息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可选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终端根据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第二类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控制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控制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上述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确定单元,用于控制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控制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通过本发明,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通过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向基站发送第二类信号,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进行优选端口识别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收发端口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轮询发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进行优选端口识别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轮询发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进行优选端口识别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轮询发送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进行优选端口识别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轮询发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的轮询发送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的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口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的端口的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口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收发端口包括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关联关系是指任一侧(基站侧和终端侧)的收发端口是否是以成对的方式存在,一种关联关系是,一旦确定了收发端口的一个就确定了另一个,另一种关联关系是指收发端口并不是以成对的方式存在的,需要进行分别识别。
在收发两端的所有的收发端口对中,信号强度满足预定要求的一对或多对即为优选收发端口,可作为后续通信用的优选收发端口对,如基站侧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终端侧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和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步骤S104,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通过上述步骤,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通过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向基站发送第二类信号,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等,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在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上述的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即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如在单向选择时收发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双向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在信道互易性成立的情况下,网络节点的收发端口是相同的,或者说收发端口存在可预知的映射关系,可获知收发端口中的一个,即可以用与之相对应的端口进行发送或者接收,从而简化了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过程。上述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收发端口即满足信道互易性或者存在可预知的映射关系的端口。
上述的端口可以用于代表通过特定的数字和/或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所形成的具有方向性特征的发射(或发射端口),也可以称作“波束”。不同端口实现对不同物理方向的覆盖,利用不同端口发射的参考信号来使接收端识别优选端口信息;接收端可以通过端口号(端口索引),和/或,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索引来向发射端指示优选发射端口。可选的,接收端所反馈的优选端口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列表,即包含多个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并由发射端口信息确定最终所采用的发射端口。相应的,接收端也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不同的接收端口,识别优选发射端口的同时,接收端也确定了优选接收端口,在后续的数据通信中,收发两端以优选收发端口对完成数据传输。
当上下行链路经历了相同的无线信道,如快慢衰落,干扰等,那么当已知某一方向的信道情况后,就可以得出相对方向的信道状况,而无需重新估计,这种特性叫做信道互易性,或信道对称性。具体到,本发明的上下行优选端口识别方法中,当满足互易性条件时,即互易性可用,针对终端或基站,根据收发端口中的任一个,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另一个端口,从而节省端口识别的开销。单向选择模式与信道互易性可用相对应,双向选择模式与信道互易性不可用相对应。
在优选端口识别训练完成前,事先并不知道互易性是否成立,尤其不能获知对端的互易性状态,因此,无法有效的利用相关结论来简化优选端口识别过程。在本申请的方案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发送携带有指定序列资源组中的序列资源的第一类信号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指定的时域位置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指定的频域位置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基站发送系统信息至终端,在系统信息中携带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信息;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经由指定的扰码序列加扰的系统信息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携带有指定的校验序列的系统信息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基站通过发送指定数量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至终端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例如,在上述的最后一种方式中,在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为1时,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模式;在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大于1时,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模式。
上述的资源为时频资源(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一个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在时域上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时域单元(如符号、子帧、时隙等),在频域上包含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如子载波、资源块RB、子带sub-band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包括:基站在至少一个下行发射端口上发送第一类信号,其中,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即对同步信号进行复用)或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专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在终端接收到上述的第一类信号后,即可实现对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并实现对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向终端指示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及与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可选地,在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预定义的方式和/或系统信息的方式通知终端指示信息,以便于终端使用该资源(如指定的时域资源或频域资源)接收第二类信号。
可选地,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包括:基站利用至少一个上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二类信号,其中,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基站通过接收不同上行发射端口的第二类信号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上述的第二类信号还用于指示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具体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以及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将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信息反馈至终端。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基站通过对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之一:基站通过第二类信号中承载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其中,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资源索引用于描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基站通过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详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方式1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基站侧BS(Base Station)及终端侧UE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均为双向选择的情况,BS采用“特定的方式”向UE指示BS侧(即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此时,由于信道不具备互易性条件,需要进行完整的上下行优选收发端口训练,即独立识别反馈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下面根据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选择模式的不同方式,分为如下多种子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1.1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显式的指示。
下行优选收发端口识别: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端口识别流程中,以同步信号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即第一类信号),BS利用多个端口周期发送多个同步信号(即进行轮询发射),其中,周期指所有发射端口(如m个发射端口)完成一次同步信号发射的时间长度,即保证在整个预期覆盖区域上完成了一次同步信号的覆盖。UE以不同接收端口(如n个接收端口)轮询的接收同步信号(如接收端口1接收一个周期的同步信号后,切换为接收端口2继续接收,如此轮询),当识别出信号强度可接受的同步信号时,即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下行发射端口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下行接收端口作为下行优选接收端口,若需要完成所有下行发射端口和下行接收端口的轮询,需要的次数为m*n次。
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指示:如图3所示,在每个端口上,同步信号后面紧跟着广播信道(即通过广播信道传送的信息),用于向UE提供接入网络所需的接入配置信息,当终端利用接收端口2识别出发射端口3上的同步信号满足接收质量需求时,接着利用接收端口2接收发射端口3上的广播信道中的网络接入相关配置信息(如随机接入配置,还包括BS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信息),本实施例中,广播信道中可用1bit来指示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0”表示双向选择,即不能假设基站侧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就是上行优选接收端口;“1”表示单向选择,即根据终端对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与反馈,基站侧无需再通过测量上行参考信号,直接将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相对应的接收端口作为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本实施例中指示位为0,即双向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通过检测同步信号,识别对应端口的过程存在几种可选的方式:(1)预定义同步信号序列与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2)预定义同步信号的时频域位置与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3)同步信号之后的系统广播消息承载了端口信息,承载的方式包括:用信息比特显式指示,或用CRC校验序列指示,或用扰码序列指示。
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反馈:UE将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反馈给BS,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可以是端口号信息,如端口3(011);也可以通过反馈该同步信号所占的资源来间接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例如符号7上的同步信号所对应的资源索引(110),当BS收到反馈信息后,该资源索引所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即为与符号7对应的端口3。
在图2中,反馈信息可以复用上行优选端口识别信号(即第二类信号,本实施例中使用随机接入请求前导序列preamble作为上行优选端口的识别信号),即用不同的上行优选端口识别信号携带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例如,将preamble序列分组,每组内的序列对应于一个下行发射端口,具体的,preamble序列包含64条序列,分为8组,分别对应于8个下行发射端口,每组内有8条序列,当前UE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为端口3,因此,UE将在端口3所对应的preamble组内的8条序列中任选一条发送给BS。preamble序列的分组情况,以及每个分组与下行发射端口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或者,通过广播消息配置给终端的。发送preamble的时频资源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配置。因此,BS根据接收到的preamble序列后可以判断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确定BS侧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因此,UE需要在BS的多个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preamble资源上发送preamble序列;又由于UE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UE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也无法根据下行优选接收端口获得,因此需要独立的进行识别,因此UE需要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上轮询发送preamble序列(次数为m*n)。如图4所示,UE多个上行发射端口轮询发射,上行发射端口1至上行发射端口n轮流发送,BS多个上行接收端口(上行接收端口1至m)轮询接收(次数也为m*n)。从而实现BS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同时,也确定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将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反馈至UE,图4中的有斜杠的图形表示PRACH资源,后续图中相同的有斜杠的图形也表示PRACH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BS通过对preamble的接收,实现了对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获得。BS进一步将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反馈给UE,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即msg2)向UE指示。BS将用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UE将用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并从msg2中获得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在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中,下行方向为:BS利用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UE利用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上行方向为:BS利用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UE利用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
上述描述了当第一类信号(即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参考信号)为同步信号时,BS与UE侧的互易性均不可用(即均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流程。当第一类信号为专门设置的用于下行优选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时,上述方法流程也适用。另外,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参考信号,即第二类信号也不限于随机接入请求序列(preamble),也可以是专门配置的参考信号。本申请的方法主要在有一端满足互异性的条件下使用。
实施方式1.2利用同步信号的不同序列资源进行指示。
本实施例中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不同。具体的,将同步信号分组,不同组的同步信号序列代表不同的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由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存在两个选项,因此,同步信号序列可分为两组,当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不可用时,BS选择相应组内的同步信号序列,终端通过对序列的识别,以及序列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判断出当前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序列分组、序列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即终端和基站预先已知的。
本实施例中BS与UE侧均为双向选择,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1.3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
本实施例中优选端口的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子实施方式1.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不同。具体的,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收发端口选择模式,由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存在两个选项,因此,系统预先将级联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后面CRC校验序列分为两组,每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CRC校验序列,或者,系统预定义每条CRC校验序列与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
当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不可用时,BS选择相应组内的CRC校验序列,终端通过对系统广播消息利用不同的CRC校验序列尝试解码,解码成功获得系统广播消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CRC校验序列的识别,再根据CRC校验序列所处的分组,或CRC校验序列与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获知当前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本实施例中,CRC校验序列对应于BS侧的收发端口的双向选择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BS与UE侧的收发端口均为双向选择模式,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1.4利用系统广播消息的扰码序列来隐式指示。
本实施例的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不同。具体的,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扰码序列来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由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存在两个选项,因此,系统预先将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扰码序列分为两组,每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扰码序列。或者,系统预定义每条扰码序列与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
当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BS选择相应的扰码序列,来对系统广播消息加扰,终端通过对系统广播消息利用不同的扰码序列尝试解扰,如果解扰成功,在获得系统广播消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扰码序列的识别,再根据扰码序列所处的分组,或扰码序列与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获知当前BS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本实施例中,扰码序列对应于BS侧收发端口双向选择。
本实施例中BS与UE侧的收发端口均为双向选择模式,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1.5利用向终端配置的第二类信号资源的数量隐含的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选择模式。
本实施例的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选择模式的方式不同。具体的,利用向终端配置的第二类信号资源的数量隐含的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当基站向终端配置的第二类信号资源数量只有一个时,指示基站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当基站向终端配置的第二类信号资源数量多于一个时,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系统广播消息承载第二类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并且配置了多个第二类信号资源;因此,终端判断基站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
本实施例中BS与UE侧的收发端口均为双向选择,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1.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2
本实施例描述基站侧BS互易性可用(即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终端侧UE的互易性不可用(即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BS采用“特定的方式”向UE指示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由于BS侧信道具备互易性条件,即基站侧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与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存在确定的映射关系,此时,根据终端对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可获知相对于该终端而言,基站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由于UE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上行优选发射端口需要独立进行识别。
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也包括实施方式1中的各种指示方式,如: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显式的指示;或者,将同步信号序列分组,利用同步信号的不同序列资源来指示;或者,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或者,利用对系统广播消息的扰码序列来隐式指示。上述方式均在实施方式1中做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BS侧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BS需要进一步向终端指示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及各上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于指示信息的不同形式,分子如下几种可实现的子方式描述:
实施方式2.1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具体为:基站侧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及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
下行优选收发端口识别:在如图5所示的优选端口识别流程中,以同步信号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即第一类信号),BS利用多个端口周期发送多个同步信号,其中,周期指所有发射端口完成一次同步信号发射的时间长度,即保证在整个预期覆盖区域上完成了一次同步信号的覆盖。UE以不同接收端口轮询的接收同步信号(如接收端口1接收一个周期的同步信号后,切换为接收端口2继续接收,如此轮询),识别出信号强度最高的同步信号,即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发射端口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如下行发射端口3),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接收端口作为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如下行接收端口3)。
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指示:BS侧信道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通过同步信号序列来指示,即将同步信号序列预先分组,预定义不同的同步信号序列或不同组的同步信号序列代表不同的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由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存在两个选项,因此,同步信号序列可分为两组,当BS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可用时,BS选择相应组内的同步信号序列,终端通过对序列的识别,以及序列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判断出当前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序列分组以及序列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映射关系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即终端和基站预先已知的。
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反馈:UE将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反馈给BS,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可以是端口号信息,如端口3(011);当BS收到反馈信息后,该资源索引所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即为端口3。
上述反馈信息可以复用上行优选端口识别信号(即第二类信号),本实施例中使用随机接入请求前导序列preamble作为上行优选端口识别信号,供BS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的确定:基站在系统广播消息中向UE指示了BS侧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及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据此,UE结合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如下行发射端口3),映射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即上行接收端口3),并在上行接收端口3所对应的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处发第二类信号。
由于UE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UE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无法根据下行优选接收端口获得,因此需要独立的进行识别,因此UE需要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上发送preamble序列。如图6所示,在上行接收端口3所对应的多个上行接收资源上,UE利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端口号为1至n)轮询发射此前生成的preamble序列。BS在多个上行接收端口轮询接收,发现UE发送的preamble序列均在上行接收端口3上被接收到,从而确定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为端口3。又由BS侧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与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得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为下行发射端口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无需将preamble分组来隐含携带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由于BS侧互易性的存在,根据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指示,已经可以得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BS通过对preamble序列的接收,根据信号接收强度比较,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BS进一步将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反馈给UE,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sg2)向UE指示。BS将以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UE将以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并从msg2中获得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在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中,下行方向为:BS利用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UE利用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上行方向为:BS利用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UE利用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当第一类信号(即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参考信号)为同步信号时,BS侧为单向选择,UE侧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流程。当第一类信号为专门设置的用于下行优选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时,上述方法流程也适用。另外,上行优选发射端口识别参考信号,即第二类信号也不限于随机接入请求序列(preamble),也可以是专门配置的参考信号。
实施方式2.2
本实施例针对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方式不同。
具体的,基站可以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指示基站侧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与实施方式2.1相比,UE无需获知与下行发射端口相对应的上行接收端口是哪个,而是直接根据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找到对应的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UE在对应的位置发送的第二类信号时仍然无需携带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及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信息,这两方面信息均隐含在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上。
BS根据接收到UE的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位置,得出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根据互易性,进一步得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本实施例的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2.3
本实施例针对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方式不同。
具体的,系统预先定义同步信号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的映射关系;与实施方式2.1和实施方式2.2相比,BS侧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对UE来说是透明的,即UE无需获知与当前接收的第一类信号所属的下行发射端口信息,也就更不需要知道相对应的上行接收端口是哪个,而是直接根据识别出的信号强度中最高的同步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根据系统预定义的规则,找到对应的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UE在对应的位置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仍然无需携带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及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信息,这两方面信息均隐含在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上。
BS根据接收到的UE的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位置,得出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根据互易性,进一步得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本实施例的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2.4
本实施例针对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优选端口识别的整体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区别在于,BS向UE指示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方式不同。实施方式2.1至2.3中,各个上行接收端口有各自独立的第二类信号的接收资源,本实施例中,各个上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是公共的。
具体的,基站在系统广播消息中向终端指示了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该资源位置并不区分上行接收端口,而是各端口共用的。在这些资源位置上,BS采用准全向进行接收,或者各个端口轮询接收。另外,在系统广播消息中还将第二类信号序列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映射关系指示给终端,终端通过第一类信号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后,在公共的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上发送相对应的第二类信号序列。
BS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类信号序列,识别出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再根据互易性,得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本实施例的其余流程与实施方式2.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将第二类信号序列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做了映射,也可以将第二类信号序列与接收到的第一类信号(如第一类信号的时频域位置,或者序列)进行映射,这样,当UE识别出质量最优的第一类信号后,可根据它所占用的时频域资源位置,或者序列映射出第二类信号序列。
实施方式3
本实施例描述了基站侧BS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终端侧UE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BS采用“特定的方式”向UE指示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由于BS侧信道不具备互易性条件,即基站侧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与上行优选接收端口需要独立的识别;又由于UE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则UE根据对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识别,可以得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整体端口识别流程如图7所示,下面做详细描述:
下行优选收发端口的识别:以同步信号作为下行优选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即第一类信号),BS利用多个端口周期发送多个同步信号,其中,周期指所有发射端口完成一次同步信号发射的时间长度,即保证在整个预期覆盖区域上完成了一次同步信号的覆盖。UE以不同接收端口轮询的接收同步信号(如接收端口1接收一个周期的同步信号后,切换为接收端口2继续接收,如此轮询),当识别出信号强度可接受的同步信号时,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发射端口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如下行发射端口3),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接收端口作为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如下行接收端口2)。
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指示: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也包括实施方式1中的各种指示方式,如: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显式的指示;或者,将同步信号序列分组,利用同步信号的不同序列资源来指示;或者,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或者,利用对系统广播消息的扰码序列来隐式指示。上述方式均在实施方式1中做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随机接入配置:BS在各个下行发射端口的同步信号后面,紧接着发送广播信道,向UE指示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请求序列(即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等。
UE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由于终端侧收发端口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UE根据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映射得出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为上行发射端口2。
UE生成第二类信号:UE需要在第二类信号中向BS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如端口3),以及指示UE侧的收发端口选择模式。可以采用将preamble分组的方式进行指示,即首先将preamble分为两大组,分别指示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或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在两大组内,按照下行发射端口数量进一步分组,如下行发射端口有m个,需要将每大组内的preamble序列进一步分成m小组,每组的preamble序列用于指示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在本实施例中,UE在对应于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大组内,选取对应于下行发射端口3的preamble序列作为第二类信号。
确定发射资源:如图8所示。UE需要在各个上行接收端口的第二类信号的接收资源上重复发送上面生成的第二类信号,UE所用的上行发射端口为上行发射端口2。
BS识别上行优选接收端口:BS利用各个上行接收端口接收UE发送的preamble序列(第二类信号),识别接收强度最强的接收端口为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本实施例中可为上行接收端口6。
BS通过preamble序列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映射关系得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为下行发射端口3。
同时,preamble序列同时指示了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因此BS无需识别上行优选发射波束。
在后续的数据交互过程中,下行方向为:BS利用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UE利用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上行方向为:BS利用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接收,UE利用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
实施方式4
本实施例描述基站侧BS与终端侧UE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BS采用“特定的方式”向UE指示BS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由于BS侧信道具备互易性条件,即基站侧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与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存在确定的映射关系,此时根据终端对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即可获知相对于该终端而言,基站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由于UE侧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UE在识别出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后,即可获知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如图9所示的优选端口识别流程,下面做详细描述:
下行优选收发端口识别:以同步信号作为下行优选端口识别的参考信号(第一类信号),BS利用多个端口周期发送多个同步信号,其中,周期指所有发射端口完成一次同步信号发射的时间长度,即保证在整个预期覆盖区域上完成了一次同步信号的覆盖。UE以不同接收端口轮询的接收同步信号(如接收端口1接收一个周期的同步信号后,切换为接收端口2继续接收,如此轮询),当识别出信号强度可接受的同步信号时,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发射端口作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如下行发射端口3),将当前同步信号对应的接收端口作为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如下行接收端口2)。
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指示:BS向UE指示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方式也包括实施方式1中的各种指示方式,如: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显式的指示;或者,将同步信号序列分组,利用同步信号的不同序列资源来指示;或者,利用系统广播消息序列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或者,利用对系统广播消息的扰码序列来隐式指示。上述方式均在实施方式1中做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集合的指示:在BS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情况下,BS需要进一步向终端指示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及各上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具体指示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各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UE生成第二类信号:UE以preamble信号作为第二类信号发送给BS。
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的确定:如图10所示,基站在系统广播消息中向UE指示了BS侧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的映射关系,及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据此,UE结合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如下行发射端口3),映射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即上行接收端口3),并在上行接收端口3所对应的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位置处发第二类信号。
UE根据自身收发端口选择模式,由下行优选接收端口映射到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为上行发射端口2,UE只利用上行发射端口2,在BS侧上行接收端口3所对应的preamble接收资源上发射preamble序列。
由于BS可以根据接收到preamble序列的资源,获知上行优选接收端口信息,并根据互易性进一步获得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因此,UE所发送的第二类信号(preamble序列)无需携带端口指示信息,仅依靠时频资源位置隐式的向BS指示即可。
实施方式5
本实施例描述基站侧BS与终端侧UE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为了允许BS有更灵活的端口配置空间,UE不限于只针对最优的端口反馈,可以选取接收质量满足质量的多个下行发射端口分别反馈,并由BS确定利用哪个端口接入UE。如图11所示,UE通过对同步信号的测量,得到下行发射端口2、3为信号接收质量最高的两个端口,分别对应于UE侧的下行接收端口1和2。UE分别针对这两组下行收发端口对,进行独立的反馈,即:利用上行发射端口1在上行接收端口2所对应的第二类信号接收资源上发送一次preamble;利用上行发射端口2在上行接收端口3所对应的第二类信号接收资源上发送一次preamble。BS可以根据负荷等因素决定允许UE接入哪个端口。
例如,BS决定利用端口2接入终端,则将利用下行发射端口2向UE反馈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此时,UE应在下行接收端口1和2上分别监测BS的响应消息,在下行接收端口1上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确定后续数据交互将在如下端口上进行,上行为UE侧上行发射端口1和BS侧上行接收端口2;下行为UE侧下行接收端口1和BS侧下行发射端口2。
与之类似的,实施方式1至4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的端口,均只描述了基于1个进行反馈的方式,可以反馈多个符合质量要求的多个端口,供发射端做选择处理。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指示发射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以及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的收发端口的映射信息,使得接收端可以灵活利用互易性结论,完成上下行收发端口训练,以及初始接入过程。通过灵活利用互易性结论,可减小收发端口训练中终端对上行收发端口训练参考信号的发射次数,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能量开销,及接入时延。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如图1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2,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在收发两端的所有的收发端口对中,信号强度满足预定要求的一对或多对即为优选收发端口,可作为后续通信用的优选收发端口对,如基站侧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终端侧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和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步骤S124,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
步骤S126,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通过上述步骤,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通过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基站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在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在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在信道互易性成立的情况下,网络节点的收发端口是相同的,或者说收发端口存在可预知的映射关系,可获知收发端口中的一个,即可以用与之相对应的端口进行发送或者接收,从而简化了优选端口的识别训练过程。上述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收发端口即满足信道互易性或者存在可预知的映射关系的端口。
上述的端口可以用于代表通过特定的数字和/或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所形成的具有方向性特征的发射(或发射端口),也可以称作“波束”。不同端口实现对不同物理方向的覆盖,利用不同端口发射的参考信号用于接收端识别优选端口信息;接收端可以通过端口号(端口索引),和/或,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索引来向发射端指示优选发射端口。可选的,接收端所反馈的优选端口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列表,即包含多个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并由发射端口信息确定最终所采用的发射端口。相应的,接收端也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不同的接收端口,识别优选发射端口的同时,接收端也确定了优选接收端口,在后续的数据通信中,收发两端以优选收发端口对完成数据传输。
当上下行链路经历了相同的无线信道,如快慢衰落,干扰等,那么当已知某一方向的信道情况后,就可以得出相对方向的信道状况,而无需重新估计,这种特性叫做信道互易性,或信道对称性。具体到,本发明的上下行优选端口识别方法中,当互易性满足条件时,即互易性可用,针对终端或基站,根据收发端口中的任一个,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另一个端口,从而节省端口识别的开销。单向选择模式与信道互易性可用相对应,双向选择模式与信道互易性不可用相对应。
在优选端口识别训练完成前,事先并不知道互易性是否成立,尤其不能获知对端的互易性状态,因此,无法有效的利用相关结论来简化优选端口识别过程。在本申请的方案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检测第一类信号中的序列资源所属的序列资源组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第一类信号的时域位置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第一类信号的频域位置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通过读取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内容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成功解扰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扰码序列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成功解码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校验序列来获得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预定义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终端通过接收基站配置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确定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例如,在上述的最后一种方式中,在资源的数量为1时,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模式;在资源的数量大于1时,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包括:终端利用至少一个下行接收端口接收第一类信号,其中,第一类信号还用于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识别,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专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可选地,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包括: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选择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相对应第二类信号,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向基站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上述的终端利用第二类信号向基站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二类信号中承载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其中,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资源索引用于描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预定义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对应关系,通过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在终端发送第二类信号之前,终端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获得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集合: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与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基站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各上行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具体地,终端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包括:当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终端在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第二类信号;当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终端识别与基站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在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接收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第二类信号。
上述的第二类信号还用于向基站指示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在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具体地,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终端利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发送第二类信号,并接收基站的反馈信息,由反馈信息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当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终端根据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确定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第二类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发射端向接收端指示发射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以及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的收发端口的映射信息,使得接收端可以灵活利用互易性结论,完成上下行收发端口训练,以及初始接入过程。通过灵活利用互易性结论,可减小收发端口训练中终端对上行收发端口训练参考信号的发射次数,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能量开销,及接入时延。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口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31和第一接收单元133。
第一发送单元131,用于控制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收发端口包括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
在收发两端的所有的收发端口对中,信号强度满足预定要求的一对或多对即为优选收发端口,可作为后续通信用的优选收发端口对,如基站侧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终端侧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和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第一接收单元133,用于控制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一发送单元控制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通过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识别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向基站发送第二类信号,第一接收单元控制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实施例3中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41、确定单元143以及第二发送单元145。
第二接收单元141,用于控制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确定单元143,用于控制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
第二发送单元145,用于控制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通过上述实施例,第二接收单元控制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通过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单元控制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侧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第二发送单元控制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基站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对优选端口的识别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实施例5中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1,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S12,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2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S22,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
S23,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终端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基站接收由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终端根据对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终端按照发射资源发送第二类信号至基站,其中,第二类信号用于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包括:
所述基站在至少一个下行发射端口上发送所述第一类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专用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
在所述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所述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在所述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指定方式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
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发送携带有指定序列资源组中的序列资源的所述第一类信号来指示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通过指定的时域位置发送所述第一类信号至所述终端来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通过指定的频域位置发送所述第一类信号至所述终端来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通过发送经由指定的扰码序列加扰的系统信息至所述终端来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通过发送携带有指定的校验序列的系统信息至所述终端来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通过发送指定数量的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至所述终端来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所述基站发送系统信息至所述终端,在所述系统信息中携带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为1时,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模式;在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大于1时,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向所述终端指示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
所述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及与所述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
与所述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
所述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所述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所述基站的各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预定义的方式和/或系统信息的方式通知所述终端所述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包括:
所述基站利用至少一个上行接收端口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信号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
在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所述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所述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在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所述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所述基站通过对所述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以及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将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信息反馈至所述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所述基站通过对所述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对所述第二类信号的接收确定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二类信号中承载的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确定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其中,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所述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所述资源索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
所述基站通过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确定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13.一种端口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用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
所述终端按照所述发射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类信号用于所述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利用至少一个下行接收端口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还用于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的识别,所述第一类信号为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专用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单向选择和双向选择,其中,
在所述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所述基站的接收端口与发射端口之间存在固定的映射关系,通过所述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或通过基站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在所述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指定方式获取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包括:
预定义每个序列资源组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检测所述第一类信号中的序列资源所属的序列资源组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时域位置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的时域位置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频域位置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的频域位置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扰码序列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成功解扰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扰码序列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每个校验序列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成功解码系统信息所使用的校验序列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预定义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与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通过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的数量确定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所述终端通过读取所述基站发送的系统信息中的内容来获得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选择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相对应所述第二类信号,其中,所述第二类信号用于向所述基站指示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利用所述第二类信号向所述基站指示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第二类信号中承载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其中,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信息包括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端口号,和/或,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承载的所述第一类信号对应的资源索引,其中,所述资源索引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类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
预定义所述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指示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信号包括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序列或专用于识别上行优选发射端口的参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之前,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之一获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集合:
所述基站的下行发射端口与上行接收端口间的映射关系,与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
与所述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
所述基站的各下行发射端口的发射所述第一类信号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与各上行接收端口对应的一个序列或一组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包括:
当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所述终端在所述基站的各上行接收端口所对应的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
当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所述终端识别与所述基站的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所对应的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并在所述上行优选接收端口的接收所述第二类信号的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信号还用于向所述基站指示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
在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下行优选接收端口对应的上行优选发射端口,或通过所述终端的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识别出的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对应的所述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在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的情况下,需要分别识别出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和所述下行优选接收端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双向选择时,所述终端利用多个上行发射端口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并接收所述基站的反馈信息,由所述反馈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为单向选择时,所述终端根据识别出的所述下行优选接收端口确定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所述上行优选发射端口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
25.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控制基站发送第一类信号至终端,并通过指定方式向所述终端指示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用于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所述选择模式用于描述收发端口间的关联关系;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基站接收由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类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类信号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2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5所述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27.一种端口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类信号,识别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并通过指定方式获取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类信号用于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的识别;
确定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根据对所述第一类信号的接收确定第二类信号,并根据所述基站的收发端口的选择模式确定第二类信号的发射资源;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终端按照所述发射资源发送所述第二类信号至所述基站,其中,所述第二类信号用于所述基站确定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下行优选发射端口和上行优选接收端口。
2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7所述的端口的确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50041.2A CN107425899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7/085528 WO2017202303A1 (zh) | 2016-05-24 | 2017-05-23 | 基站、终端、存储介质、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50041.2A CN107425899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5899A CN107425899A (zh) | 2017-12-01 |
CN107425899B true CN107425899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6041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50041.2A Active CN107425899B (zh) | 2016-05-24 | 2016-05-24 |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25899B (zh) |
WO (1) | WO20172023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41660B2 (en) * | 2018-12-28 | 2024-07-1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2182A (zh) * | 2009-01-05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201849A (zh) * | 2011-06-17 | 2011-09-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和反馈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4202073A (zh) * | 2014-03-04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导频及波束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04702B1 (ko) * | 2010-01-25 | 2016-03-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828256A (zh) * | 2011-09-26 | 2014-05-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EP2876955B1 (en) * | 2012-08-10 | 2017-11-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bs for random access |
CN105245310B (zh) * | 2014-07-09 | 2020-01-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
2016
- 2016-05-24 CN CN201610350041.2A patent/CN10742589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23 WO PCT/CN2017/085528 patent/WO201720230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2182A (zh) * | 2009-01-05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201849A (zh) * | 2011-06-17 | 2011-09-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和反馈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4202073A (zh) * | 2014-03-04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导频及波束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5899A (zh) | 2017-12-01 |
WO2017202303A1 (zh) | 2017-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59808B2 (ja) | セルラ時分割複信(tdd)ミリ波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srs)設計 | |
CN113439470B (zh) | 用于组播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 |
EP3530056B1 (en) | Method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andom access | |
US10530548B2 (en) | Unifying message to support downlink beam management over multiple groups of beam paired links (MGBPL) | |
KR102306800B1 (ko) |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피드백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8966355B (zh) | 信道侦听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
CN114710247A (zh)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 |
JP201718894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最適のビームを選択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
US9084221B2 (en) |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 | |
US8861624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in a wireless system | |
EP3636037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494484B (zh) | 下行波束形成方法 | |
KR20130043078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70215127A1 (en) | Beam Set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 |
CN108633029B (zh) | 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8023694B (zh) | 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
JP2020505826A (ja) | 動作チャネルインジケ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KR20200017481A (ko) | 빔 관리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기 | |
EP3641150B1 (en) | Beam training method, initiator device, and responder device | |
CN107666682B (zh) | 通信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 |
WO2018059309A1 (zh) | 接入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07888355B (zh) | 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7425899B (zh) | 基站、终端、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WO2018083551A1 (en) | Flexible beam configurations for disparate deployment scenarios | |
KR101226044B1 (ko) | 멀티캐리어 모바일 디바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