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5608A -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5608A
CN107425608A CN201610343127.2A CN201610343127A CN107425608A CN 107425608 A CN107425608 A CN 107425608A CN 201610343127 A CN201610343127 A CN 201610343127A CN 107425608 A CN107425608 A CN 107425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mobile phone
charg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harg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31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i Ping Me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anguang Gravity Networ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anguang Gravity Network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anguang Gravity Network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431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5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5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5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5
    • H02J5/00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通过外部电子设备接口连接上接收端,接收端是一个微型接收器,此接收器连接到电源接口上面,发射器为一个超薄的电子设备发射壳,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实现电感耦合技术。根据手机的不同尺寸可以选择对应的不用的手机设备发射壳,这种无线充电方式非常便捷,省略了电子设备充电线这一部件。很多电子设备短路着火不是因为电子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全是因为充电的接口和充电线有问题,导致了电子设备的损毁。本无线充电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充电电压稳定,比以往任何用数据线连接方式的充电方便、快捷、稳定、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方法,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涉及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1890年,物理学家兼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就已经做了无线输电试验,实现了交流发电。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特斯拉构想的无线输电方法,是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放大发射机以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Hz的低频共振,再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但因财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胆构想并没有得到实现。后人虽然从理论上完全证实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但世界还没有实现大同,想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能量广播和免费获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伟大的科学设想就这样胎死腹中。
2007年6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这项被他们称为“无线电力”的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这项技术的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但研究者相信,电源已经可以在这范围内为电池充电。而且只需要安装一个电源,就可以为整个屋里的电器供电。
2014年2月,电脑厂商戴尔加盟了A4WP阵营,当时,阵营相关高层就表示,会对技术进行升级,支持戴尔等电脑厂商的超极本进行无线充电。市面上的传统笔记本电脑,大部分电源功率超过了50瓦,不过超极本使用了英特尔的低功耗处理器,将成为第一批用上无线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在此之前,无线充电技术,一直只和智能手机、小尺寸平板等“小”移动设备有关。不过,无线充电三大阵营之一的A4WP(“无线充电联盟”)日前宣布,其技术标准已经升级,所支持的充电功率增加到50瓦,意味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大功率设备,也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m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国外现状
目前在国际上,汽车厂商如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丰田等,通信公司如高通等都已经开始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其中奥迪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传输过程中效率流失的问题,该方案通过一种可升降的无线充电系统,使得电缆端的发射线圈更靠近电动汽车底部的接收线圈,从而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宝马与奔驰合作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经过了测试,并应用到了宝马i8车系上。至于沃尔沃则已经完成了电动汽车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测试,据说整个充电过程用时3个小时都不到。由于无线充电技术相对较成熟,目前在国外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投入使用,2014年韩国铺设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无线充电路段,车辆行驶在路上可边开车边充电。
国内现状
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
目前在国内,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没有国外成熟,但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2015年一季度达2.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充电难题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已有车企和充电公司投入兴建充电桩,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而且相比较于充电桩,无线充电的建设成本更低,据了解中兴的一套无线充电设施建设下来成本大概2万元左右,并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面前,无线充电此时不分一杯羹还待何时?也许步入商业化还需要时间,但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切入并不晚。
本发明是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现在的无线充电技术要求指定手机大小和型号,本发明解决了以上所有提到的手机无线充电的缺点,发明出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这种充电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硬件电子产品。
本发明是通过外部电子设备接口连接上接收端,接收端是一个微型接收器,此接收器连接到电源接口上面,发射器为一个超薄的电子设备发射壳,此原理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实现电感耦合技术。耦合电感元件属于多端元件,在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中周线圈、振荡线圈,整流电源里使用的变压器等都是耦合电感原件,熟悉这类多端元件的特性。掌握包含这类多端元件的电路问题的方法。根据手机的不同尺寸可以选择对应的不用的手机设备发射壳,这种无线充电方式非常便捷,省略了电子设备充电线这一部件。很多电子设备短路着火不是因为电子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全是因为充电的接口和充电线有问题,导致了电子设备的损毁。本无线充电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充电电压稳定,比以往任何用数据线连接方式的充电更方便、快捷、稳定、安全。只要把电子设备的接收器安装到电子设备上,后面安装发射器的电子设备壳,可以随时充电,没有开启和关闭充电的动作,并且可以边使用电子设备边充电,以前的有线充电必须用数据线连接到电源,不能超过数据线长度的范围,现在的无线充电没有距离限制。一旦手机电量充满,自动停止充电,起到了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电流及短路保护的三大作用。而且有了这个无线充电的设备以后,社会上面不需要充电宝了。现在社会上面的充电宝体积都是非常的大,不方便携带。本方法中的无线充电方法中的接收器和发射器都非常的小巧和秀珍。接收器只是一个U盘前端的体积大小。发射器只是一个手机壳的体积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了本发明提到的手机无线充电方法以后,社会上不需要充电宝了,人们不用带充电数据线了,可以随时随地充电,充电的时候只需要安装接收端和发射端电子设备壳,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手机接口连接上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把发射端的手机发射壳安装到手机后面。
给平板电脑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平板电脑接口连接上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把发射端的平板电脑壳安装到平板电脑后面。
给其它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电子设备连接上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把发射端的电子设备壳安装到电子设备后面。

Claims (5)

1.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接收端为一个微型接收器,体积大小为U盘前端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器为一个超薄的电子设备发射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起到了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电流及短路保护的三大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无线充电方法适用于适合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实现电感耦合技术。
CN201610343127.2A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Pending CN107425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3127.2A CN107425608A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3127.2A CN107425608A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5608A true CN107425608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2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3127.2A Pending CN107425608A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560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89782U (zh) * 2013-11-11 2014-05-07 深圳市松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CN204258401U (zh) * 2014-11-22 2015-04-08 湖北翔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手机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89782U (zh) * 2013-11-11 2014-05-07 深圳市松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CN204258401U (zh) * 2014-11-22 2015-04-08 湖北翔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手机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10519A (ja) 無線充電用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02104503U (zh) 无线充电桌
CN103714953A (zh) 无线充电线圈
CN108092417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40940B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
CN205265378U (zh) 太阳能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CN201904628U (zh) 无线充电及网络整合装置
CN203338206U (zh) 无线充电笔记本电脑及鼠标
CN102652630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座椅
CN208433808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3871896U (zh) 桌面贴合式无线充电器
CN107425608A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方法
CN103368215B (zh) 一种基于磁感应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4064874A (zh) 一种集成式应用于无线充电收发天线
CN205160218U (zh)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发射器
CN204652018U (zh) 一种无线电源适配器
CN205335871U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非接触式充电装置
CN204334000U (zh) 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
CN202309125U (zh) 手机之间无线充电装置
CN203368078U (zh) 一种具有接触式充电结构的设备
CN202341426U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座椅
CN205141779U (zh) 一种便携式外接无线充电器装置
CN203951274U (zh) 一种平面无线输电装置
CN206558681U (zh) 一种无线充电天线
KR20180131114A (ko) 자기공명을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충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4

Address after: 100085 No. 8, No. 8, four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501-18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lack snai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1, building 1, 9 East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9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LANGUANG GRAVITY NETWORK INC.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2, 2 building, 1 building, No. 28, Hou T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at disk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501-18, 8 street, four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lack snail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9

Address after: 10008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nning Zhuang 9 West 1, 5, 3, unit 509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Mei Ping Media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room 2, 2 building, 1 building, No. 28, Hou T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at disk technology Co.,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