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4379A -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4379A
CN107424379A CN201710467612.5A CN201710467612A CN107424379A CN 107424379 A CN107424379 A CN 107424379A CN 201710467612 A CN201710467612 A CN 201710467612A CN 107424379 A CN107424379 A CN 107424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chip
triod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76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676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4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3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9/00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 G08B19/005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combined burglary and fire alarm system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3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by means of a passwo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用于信息综合处理的总控制器和用于后台系统管理的管理端,所述总控制器分别连接服务端、管理端、监控室、网络摄像机和门禁控制器,本发明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集中管理技术将消防检测、入侵监测、门禁控制以及监控录像等功能集于一体,其入侵监测具有微波探测和红外探测两种方式,消防检测具有温度检测和烟雾检测两种方式,还具有主动报警的功能,门禁控制部分可以通过电子门禁卡、密码和钥匙多种方式开启门禁,方便了业主的使用,采用网络摄像机代替传统的监控摄像头,实现自动记录的功能,减少了人力物力。

Description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平台,具体是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公众对安全防范的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视频监控系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企业、学校、银行、居民区中。但是目前,多数的视频监控系统都只是提供实时图像给工作人员,由人工监视处理。这样的监控方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第一,绝大多数的此类系统不可能在数量上按照1:1的比例配置摄像机和监视器,那么大部分的监视点都不能时刻处于监控状态;第二,有试验显示,人如果连续观察2个以上的监视器,10分钟后,将错过45%的场景,22分钟后,会错过95%的场景,效率极其低下;第三,既然实时监看不符合人的心理与生理特征,为了不漏掉没有发现的情况,只好进行24小时视频录像,以便事后调阅。这就产生了大量无用信息,少量的有用信息淹没在其中,想获取这些有用信息变得更加困难;第四,业务功能单一,由于不具备智能分析能力和联动处理能力,只能“监”视,而缺少防“控”处置的能力。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采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概率论和图像处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分析视频数据,过滤掉图像中的无用信息或干扰信息、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信息、判断有无异常情况,并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处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及时取证,是全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用于信息综合处理的总控制器和用于后台系统管理的管理端,所述总控制器分别连接服务端、管理端、监控室、网络摄像机和门禁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还通过I/O控制器分别连接微波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主动报警模块,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检测器和电磁锁,检测器上接有读卡器、密码器和机械开关,所述网络摄像机分别连接存储器、前端处理器和摄像头,所述服务端与SQL数据库和信息存储器相连接。
微波探测模块包括芯片IC1、芯片IC2、电容C1和继电器J,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继电器J的触点J-1和电源E的正极,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容C4、继电器J、芯片IC1的3引脚,芯片IC2的3引脚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和中央处理器,整流桥T的2端口连接继电器J的触点J-1、电容C1和电阻R2,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芯片IC1的1引脚、芯片IC1的2引脚和芯片IC2的1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IC1的5引脚和芯片IC2的2引脚,芯片IC1的4引脚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芯片IC2的型号为TX982。
消防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三极管V1、二极管D1和三极管V2,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5、三极管V4的集电极和电源VCC,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阻R4和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输出端OUT。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探测采用SE470型红外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械开关设置与门锁内部,与锁簧配合使用,在钥匙打开门锁时,机械开关被触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总控制器为STC89系列单片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V2为光敏三极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理端为后台计算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存储器为SD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集中管理技术将消防检测、入侵监测、门禁控制以及监控录像等功能集于一体,其入侵监测具有微波探测和红外探测两种方式,消防检测具有温度检测和烟雾检测两种方式,还具有主动报警的功能,门禁控制部分可以通过电子门禁卡、密码和钥匙多种方式开启门禁,方便了业主的使用,采用网络摄像机代替传统的监控摄像头,实现自动记录的功能,减少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图2为微波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消防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用于信息综合处理的总控制器和用于后台系统管理的管理端,所述总控制器分别连接服务端、管理端、监控室、网络摄像机和门禁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还通过I/O控制器分别连接微波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主动报警模块,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检测器和电磁锁,检测器上接有读卡器、密码器和机械开关,所述网络摄像机分别连接存储器、前端处理器和摄像头,所述服务端与SQL数据库和信息存储器相连接。
微波探测模块包括芯片IC1、芯片IC2、电容C1和继电器J,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继电器J的触点J-1和电源E的正极,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容C4、继电器J、芯片IC1的3引脚,芯片IC2的3引脚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和中央处理器,整流桥T的2端口连接继电器J的触点J-1、电容C1和电阻R2,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芯片IC1的1引脚、芯片IC1的2引脚和芯片IC2的1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IC1的5引脚和芯片IC2的2引脚,芯片IC1的4引脚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芯片IC2的型号为TX982。
消防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三极管V1、二极管D1和三极管V2,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5、三极管V4的集电极和电源VCC,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阻R4和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输出端OUT。
红外探测采用SE470型红外传感器。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机械开关设置与门锁内部,与锁簧配合使用,在钥匙打开门锁时,机械开关被触发。总控制器为STC89系列单片机。三极管V2为光敏三极管。
管理端为后台计算机。存储器为SD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网络摄像机:由镜头、图像/声音采集器、数字图像/声音编码器、网络控制服务器等部分组成。它内置SD卡等储存设备,有一定的存储能力;图像视频/音频输出信号质量较好,支持流行的M-JPEG/H.264编解码。最重要的是网络摄像机拥有内置处理器,能够借助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目标识别、提取、分类及行为分析,一旦检测到出现异常状况,能通过网络及时向系统服务端发出告警信息。
I/O控制器:即输入输出控制器,它能接收并转换其他设备发来的电信号,也能向这些设备发送适当的电信号序列;具有网络通信接口,支持TCP/IP等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能与其他设备通过网络交换信息;拥有一定容量的报警数据存储功能,在网络不通畅的情况能够在本地记录报警信息;接口较为丰富,拥有RS-232/RS-485等通讯接口,能够兼容市场上常见的报警设备。本系统采用多重检测技术对住宅楼内部进行监控,其中入侵监测是以微波探测和红外探测的方式实现的,微波探测电路如图2所示,TX982芯片能在一定繁为的空间内辐射电磁场,当有人进入TX982型微波感应控制器的空间范围内,人体进入电场时就会反射回波,TX982型微波感应控制器利用微波多普勒效应,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进行处理,TX982型微波感应控制器的输出端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出,当微波电路检测到有人在监控范围内活动时内部三极管导通10秒,将C3上的电荷泄放掉。555电路组成单稳延时电路,当第2脚低于1/3电源电压时,第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J吸合,继电器J的触点J-1吸合,信号通过电位器RP1传输出去,此信号经过I/0接口传输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通过其内部单片机向监控室、管理端和服务端发送入侵信号,红外探测模块基于SE470型红外传感器实现,其发出的红外探测信号被入侵者触发后同样会发出入侵信号,后面的步骤和微波探测相同。
消防检测采用温度检测和烟雾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如图3所示,其中电阻R3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正常情况下,三极管V1截止,发光二极管D1点亮发光,光敏三极管V2导通,三极管V4截止,输出端OUT2输出低电平,整个系统不工作,如果出现火灾情况,环境温度上升将会造成电阻R3的阻值降低,三极管V1的基极电压增加,V1导通,从而使发光二极管D1熄灭,三极管V2断开,V4基极得电,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通过I/0控制器向总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如果火灾发生时温度上升不严重,但是烟雾产生剧烈,则当遇到烟雾浓度超出一定限度时,三极管V2的基极光路被阻断,V3截止,因此V4导通,OUT同样输出高电平,同样单片机启动,后续步骤和上述相同,达到双重防护报警的功能。
主动报警模块用于实现主动报警功能,如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等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时,只需通过主动报警模块即可向监控室发送报警信号。
门禁控制器用于处理检测器采集到的读卡器、密码器、机械开关的信号,使用者可以通过钥匙开锁、密码开锁以及电子门禁卡开锁三种方式进入,门禁控制器在收到正确的开门信号时会通过电磁锁开启门,便于人们进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用于信息综合处理的总控制器和用于后台系统管理的管理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分别连接服务端、管理端、监控室、网络摄像机和门禁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还通过I/O控制器分别连接微波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烟雾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主动报警模块,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检测器和电磁锁,检测器上接有读卡器、密码器和机械开关,所述网络摄像机分别连接存储器、前端处理器和摄像头,所述服务端与SQL数据库和信息存储器相连接;所述微波探测模块包括芯片IC1、芯片IC2、电容C1和继电器J,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继电器J的触点J-1和电源E的正极,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容C4、继电器J、芯片IC1的3引脚,芯片IC2的3引脚和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和中央处理器,整流桥T的2端口连接继电器J的触点J-1、电容C1和电阻R2,继电器J的触点J-1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固定端和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芯片IC1的1引脚、芯片IC1的2引脚和芯片IC2的1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IC1的5引脚和芯片IC2的2引脚,芯片IC1的4引脚连接继电器J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芯片IC1的型号为NE555,芯片IC2的型号为TX982;所述消防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三极管V1、二极管D1和三极管V2,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5、三极管V4的集电极和电源VCC,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电阻R4和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输出端OU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采用SE470型红外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开关设置与门锁内部,与锁簧配合使用,在钥匙打开门锁时,机械开关被触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器为STC89系列单片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2为光敏三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端为后台计算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为SD卡。
CN201710467612.5A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Withdrawn CN107424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7612.5A CN107424379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7612.5A CN107424379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379A true CN107424379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26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7612.5A Withdrawn CN107424379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43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966A (zh) * 2018-08-31 2019-03-22 安徽恒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区安全的单元门处用监控系统
CN110022465A (zh) * 2019-04-19 2019-07-16 贵州理工学院 基于社区组网的夜间可疑人员监管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966A (zh) * 2018-08-31 2019-03-22 安徽恒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区安全的单元门处用监控系统
CN110022465A (zh) * 2019-04-19 2019-07-16 贵州理工学院 基于社区组网的夜间可疑人员监管系统
CN110022465B (zh) * 2019-04-19 2020-12-01 贵州理工学院 基于社区组网的夜间可疑人员监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9428U (zh) 多识别方式智能门禁控制系统
WO2016150045A1 (zh) 一种非法入室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3268680A (zh) 一种家庭智能监控防盗系统
CN103236097B (zh) 一种音视频远程互动的安全监护系统及监护方法
CN110349360B (zh) 一种楼宇窗户区域布防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6805660U (zh) 档案室智能门禁监控装置
CN110390785A (zh) 一种智能家居安防联动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8171911A (zh) 一种防窃电系统
CN106447873A (zh) 基于物联网的5g基站的在线管理系统
CN208207842U (zh) 配电房安全管理系统
CN109767594A (zh) 一种家用监控视频智能联动预警系统
CN11041546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居智能安全防盗系统
CN105357503B (zh) 一种金融网点的综合智能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7424379A (zh) 一种住宅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CN11216416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网络的具有人脸识别的安防门禁系统
CN205847453U (zh) 一种基于智能视频技术的智慧金睛人和物的行为识别系统
CN106056836A (zh) 一种家庭安防系统
CN106910318A (zh) 一种进出行为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6757820U (zh) 一种机房防盗监控系统
CN108010235A (zh) 一种社区物业防盗系统
WO2024027330A1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实时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5211111U (zh) 计算机机房的安防监控系统
CN205558639U (zh) 联网报警保险柜
CN112263057A (zh) 一种监管智能腕带系统
CN107219770A (zh) 一种住房智能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