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6127B -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6127B
CN107406127B CN201580076224.3A CN201580076224A CN107406127B CN 107406127 B CN107406127 B CN 107406127B CN 201580076224 A CN201580076224 A CN 201580076224A CN 107406127 B CN107406127 B CN 107406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fluid
hose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6127A (zh
Inventor
C·G·J·M·范德纳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Water Ener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Water Ener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Water Ener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Water Energy Servic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6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6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3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transfer at sea between ships or between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 B63B27/3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transfer at sea between ships or between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using pipe-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02Buo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oring a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2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pipe-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2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pipe-lines
    • B63B27/25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pipe-lines for fluidised bulk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1)与第二船舶(2)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其包括:使用系泊索(8)在所述第一船舶(1)与所述第二船舶(2)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3)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1)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2)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10)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1)上的流体出口(11)以及用第二端部(12)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入口(13)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15)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出口(16)以及用第二端部(17)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2)上的流体入口(18)的步骤,以及在中间流体入口(13)与中间流体出口(16)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

Description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第一方面中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样的方法的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油和天然气的离岸生产。第一船舶例如可包括所谓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船舶),油或天然气(比如液化天然气)必须被从所述FPSO船舶传递至油轮。已知的方法使用将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连接的浮式流体传递软管。这样的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它的使用受限于具有中等海况(显著的波浪高度达2-3米)的环境。对于更高的海况,由浮式流体传递软管所生成的力达到超过油轮的软管处理系统的设计值的水平。这样的油轮通常配备有船中部歧管,流体传递软管必须连接至所述船中部歧管并且这样的歧管不能应对在高海况下由流体传递软管所生成的力。当期望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传递流体时,将特别地设计的(或者“专用的”)船舶(比如专用油轮)用作第二船舶,其例如可设置有弓形装载站(bow loading station),其被特别地设计成容置流体传递软管并且能够承受在高海况下所生成的增加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替代的方法,其容许在更极端的条件(比如更高的海况)下传递流体而无需使用特别地设计的(“专用的”)第二船舶并且其容许使用标准的(“非专用的”)船舶,比如标准油轮。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以及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
所述第三船舶并不是所述第一与第二船舶之间的系泊连接的一部分,而是充当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件并且限定这样的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在该位置处处于流体连通。由于它的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特定的(以及被维持的)位置,由第二船舶上的(以及特别地它的用于处理、容置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装置上的,比如油轮上的歧管上的)第二流体传递软管所生成的力将被显著地减小,容许在更高的海况(例如达4-5米的显著的波浪高度)下继续流体传递方法而无需退回使用专用的第二船舶。
所述第二船舶被直接地系泊至所述第一船舶(例如以所谓的串联系泊构造)。所述第一船舶如在现有技术中可按任何适当的方式系泊,比如设置有被系泊至海底的转塔。
应当指出的是,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的顺序可变化。然而,通常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系泊连接以及如上所述定位和维持所述第三船舶将在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及在其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之前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流体线,该流体线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的相对的端部。这样的流体线可为第三船舶上的固定的部件,但是还可为在需要时安装至所述第三船舶的可移除的流体线。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能的是,所述流体线被设置成使得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观察时其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上。因此,所述流体传递软管于是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方通过。
替代地,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相对的(左舷/右舷或者船首/船尾)侧边处、或者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足够地遥远的部分处。结果,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线一旦连接至所述流体线就保持远离所述第三船舶。这形成其中使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彼此接合的风险最小化的构造。
作为替代,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在它的第二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在它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以及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其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其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
在这样的替代实施例中,未使用如上所述的流体线,而是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分别在它们的第二和第一端部处直接地连接至彼此。为了确保维持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相对于第三船舶的位置,所述流体传递软管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在第三船舶上以及在流体传递软管上使用可分离的配合的附接构件或者在第三船舶与可分离的配合的附接构件之间使用支撑线)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
还可能的是,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在连接状态中位于海平面以下并且由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的提升装置支撑。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流体传递软管并不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方通过。所述提升装置例如可为提升缆绳。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由于对波浪的影响的减小的响应,这可进一步改进在更高的海况下对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处理。
作为替代,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可包括提供跨过所述第三与第二船舶之间的间隙的桥接构件的步骤以及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支撑于所述桥接构件上的步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为架空类型并且不与海面接触并且正因为这样不经受由波浪或水流所生成的力。由于第三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的减小的距离,使对这样的桥接构件的使用成为可能。
还可能的是,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塔结构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塔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架空方式朝向所述第二船舶延伸。因此,还可想到的是,在所述塔结构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提供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由于对波浪的影响的减小的响应,这同样地可进一步改进在更高的海况下对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处理。
将所述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可以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发生,并且例如可包括使用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DARPS,differential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sitioning sensor),其与第三船舶的推进构件合作。
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所限定的范围内,优选地被维持于50米的范围内、以及更优选地被维持于20米的范围内。
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可包括使用缆索。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可为单一的软管,但是还可限定多根流体传递软管。这意味着,如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所限定的流体传递软管可包括许多软管或者一束流体传递软管,或者可包括其内设置有许多单独的流体通道的单一的流体传递软管。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递流体的组件,其包括第一船舶,第二船舶,用于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装置,被定位和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第三船舶,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的流体出口并且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以及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并且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所述第三船舶可设置有流体线,其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相对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船舶上,但是替代地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相对的(左舷/右舷或者船首/船尾)侧边处、或者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足够地遥远的位置处,以便防止所述第一与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之间的以及这些软管与第三船舶之间的碰撞(在海平面以下)。
在所述组件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在它的第二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并且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在它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并且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其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其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这意味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直接地连接至彼此而无需使用中间流体线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
应当指出的是,所述第三船舶可设置有用于处理所述流体传递软管所需的任何装置,例如用于储存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软管卷盘。
可能的是,所述第三船舶包括提升装置,其用于连接至处于连接状态中的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的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组件定位于海平面以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为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的类型,以便减小所生成的力。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跨过所述第三与第二船舶之间的间隙的并且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桥接构件。这样的桥接构件可为第三船舶的(可运动的)部分、或者第二船舶的(可运动的)部分或者甚至可为单独的桥接构件,其可按需要安装和移除。
作为替代,所述第三船舶可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的塔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架空方式朝向所述第二船舶延伸。因此,进一步可能的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线在所述塔结构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为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的类型,同样以减小所生成的力。
所述第三船舶可包括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DARPS)(用于与所述第三船舶的推进构件配合)。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可限定多根流体传递软管。
根据一个特殊的实施例,当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中间流体入口位于具有预期的最小的船舶运动的位置处时,可获得对海况的影响的进一步的减小。
所述第三船舶的流体线(若应用)可包括紧急关闭阀、涌动缓解系统以及快速分离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以便在许多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以及特别地在流体传递软管的分离期间确保流体传递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与第二船舶之间的直接的系泊连接可包括缆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船舶可在随风向改变方位的构造中被系泊于系泊系统上(例如使用所谓的转塔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船舶为包括有歧管的油轮,所述歧管限定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的流体入口。这样的歧管为用于以标准化方式装载以及卸载流体的油轮的标准的部件并且现在可与本发明结合使用而无需任何修改。
所述第三船舶被定位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所限定的范围内,优选地被定位于50米的范围内、以及更优选地被定位于20米的范围内。
在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的附近可设置有浮力构件,用于防止这些端部的沉没以及用于减小所述流体传递软管的所谓的悬挂重量。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以及组件中使用的第三船舶。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在参考附图时阐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布局;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相似的细节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相似的细节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相似的细节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相似的细节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相似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以示意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传递流体的组件的总体布局。图1仅仅用于阐明所述组件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用于给定与构造细节或尺寸有关的具体细节。
用于传递流体的组件基本上包括第一船舶1、第二船舶2以及第三船舶3。第一船舶1例如包括FPSO,其可按随风向改变方位的方式通过转塔4的已知的组件通过系泊索6系泊至海底。生产线或者提升管7(例如用于油或天然气)经由浮筒5以及转塔4进入船舶1并且(以众所周知的且此处未具体示出的方式)连接至第一船舶1上的管道或其它设备。
应当指出的是,还可将其它系泊理念用于第一船舶1,比如多点系泊或者使用动态定位系统。进一步地,第一船舶1还可为另一种类型,例如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船舶)。
第一船舶1和第二船舶2通过用于在其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装置(比如,缆索8)连接。结果,在所示构造中获得所谓的串联系泊。然而,其它系泊构造可为可能的。
第三船舶3(其可为离岸船舶、OSV,并且其在本发明的上下文内作为流体软管传递船舶运行)被定位以及(以稍后要描述的方式)维持成比至第一船舶1更靠近至第二船舶2。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其用第一端部10连接至第一船舶1的流体出口11,其位置可被选择成在第一船舶1上的任何方便的位置处;例如这样的流体出口11还可位于第一船舶的端部处,以减小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长度。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在它的第二端部12处连接至位于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入口13,其细节稍后说明。
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其用第一端部15连接至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16(其细节稍后将出现)并且其用第二端部17连接至第二船舶2的流体入口18(例如,如存在于标准的或者非专用的油轮上的船中部歧管)。以稍后要描述的方式,在中间流体入口13与中间流体出口16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当必须在第一船舶1与第二船舶2之间传递流体(例如油、天然气或者LNG)时,执行以下步骤(不一定以所描述的顺序):使用比如缆索8的系泊索在第一与第二船舶1、2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3定位并维持成比至第一船舶1更靠近至第二船舶2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并且使它用它的第一端部10连接至第一船舶1上的流体出口11以及用它的第二端部12连接至位于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入口13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并且使它用它的第一端部15连接至位于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出口16以及用它的第二端部17连接至第二船舶2上的流体入口或歧管18的步骤,以及在中间流体入口13与中间流体出口16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
图2示出所述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细节图。在此图中(而且在下面的图3和4中),未示出第一船舶1。在此实施例中,第三船舶3设置有流体线19,其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13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16的相对的端部。该流体线19(其可为刚性的或柔性的线)可以永久的状态或者以可移除的方式附接至第三船舶3。在此实施例中,流体线19的相对的端部或者中间流体入口/出口13、16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考虑时位于第三船舶3的外部,以及特别地流体线19的这些相对的端部13、16位于第三船舶3的相对的(左舷和右舷)侧边处。
流体线19可为更大的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更大的系统在中间流体入口13与中间流体出口16之间输送流体,所述系统可包括另外的构件,如在下文中将出现的。
在图2中,已经通过20示出海平面,并且可以看出的是,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以及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都为在海平面20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的类型。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软管中的至少一根还可为浮动型。甚至可考虑的是,软管9、14为混合型(部分地浸没以及部分地浮动)。
如前所述,第三船舶3被定位和维持(优选地尽可能地稳定的)成比至第一船舶1更靠近至第二船舶2。由于这个原因,第三船舶3可设置有定位装置,例如包括有连接至用于控制第三船舶3的推进装置或者推进器23的控制装置22的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DARPS)21。使用这样的装置,可将第三船舶3定位和维持于距离第二船舶2的流体入口18的所限定的范围d内或者限定的范围d处、优选地在50米的范围“d”内、以及更优选地在20米的范围“d”内。
为了使海况对流体传递软管9、14以及特别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运动的影响最小化,将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出口16以及中间流体入口13定位或者设置于具有预期的最小的第三船舶运动的位置处可能是有利的。
进一步地,如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第三船舶3的流体线19可包括(例如,作为关闭系统的部分)紧急关闭阀、涌动缓解系统以及快速分离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24示意性地示出)。通常,使用所谓的“绿线(green line)”方法的遥测连接部可用来控制这样的关闭系统。这样的装置的构造和功能在离岸技术的相应的领域中本身为已知的并且此处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第一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9、14的端部10、12以及15、17中的至少一个的附近,可分别设置有浮力构件25。应当指出的是,在图1中示出这些浮力构件25的位置并不用来表示其精确的定位而是仅仅为示意性的。图2还示意性地示出设置于第三船舶3上的、用于储存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一部分)的软管卷盘29。也可设置用于处理软管9、14的其它设备(比如起重机)。
参考图3,示出所述组件的第二替代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未使用流体线19,而是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的、在它的第二端部12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第三船舶3(例如使用连接器26),而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在它的第一端部15附近的一部分也附接至第三船舶3(例如使用连接器27)。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的第二端部12现在直接地连接至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第一端部15。在此实施例中,因此,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的第二端部12基本上限定中间流体出口16,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第一端部15连接至所述中间流体出口16;同样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第一端部15因此基本上限定第三船舶3处的中间流体入口13,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的第二端部12连接至所述中间流体入口13。
连接器26和27可包括设置于第三船舶3上的以及软管9、14上的配合构件。
现在参考图4,示出所述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提供跨过第三船舶3与第二船舶2之间的间隙的桥接构件28。该桥接构件28支撑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在所示实施例中,桥接构件28附接(可能地以可移除的方式)至仅仅第三船舶3,但是它还可按类似的方式附接至仅仅第二船舶2。由于所述两艘船舶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相对运动(尽管基本理念是相对于第二船舶2尽可能地保持第三船舶3稳定),桥接构件28至船舶2和3两者的连接通常将为不可能的。将桥接构件28附接至船舶2和3中的任何一个的方式可变化,并且甚至可被设计成容许桥接构件相对于附接有它的相应的船舶运动,以容许桥接构件28的补偿运动。
尽管桥接构件28在图4中被显示为梁或者类似物,但是其它构造也为可能的,比如由金属丝所构造的非刚性的构造,如在下文中相对于图6将出现的。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不必一定安放于桥接构件28的顶部上(如所示出的)而是可按任何方便的方式悬挂于它的下方。
在图5中,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船舶包括连接至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第一端部15的塔结构30,结果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以架空方式朝向第二船舶2延伸。
图6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类似,但是用于支撑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另外的支撑线31在塔结构30与第二船舶2之间延伸。
最后,在图7中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船舶3包括提升装置32(例如包括有具有绞盘34的提升缆绳33),其用于连接至在处于连接状态中时的第一流体传递软管9的第二端部12以及第二流体传递软管14的第一端部15的组件,以及用于将该组件定位于海平面以下。
本发明并不限于之前所描述的实施例,其可在本发明的、如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变化。这样,应当指出的是,当在本文中使用时,“船舶”的定义还包含除传统意义上的船舶之外的其它浮动物体。

Claims (42)

1.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其包括: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将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以及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流体线,其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的相对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被设置成使得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观察时其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相对的侧边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足够地遥远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处或者船首和船尾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在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在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以及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在连接状态中被定位于海平面以下并且由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的提升装置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在海平面以下的悬链式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跨过所述第三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的间隙的桥接构件的步骤以及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支撑于所述桥接构件上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塔结构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塔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架空方式朝向所述第二船舶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所述塔结构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提供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在海平面以下的悬链式姿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包括使用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所限定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50米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20米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包括使用缆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限定多根流体传递软管。
19.一种用于传递流体的组件,其包括第一船舶,第二船舶,用于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定位和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第三船舶,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的流体出口并且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以及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并且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设置有流体线,其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的相对的端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船舶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相对的侧边处、或者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足够地遥远的位置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左舷和右舷处或者船首和船尾处。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在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并且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在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并且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包括提升装置,其用于连接至处于连接状态中的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的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组件定位于海平面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9-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为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在海平面以下的悬链式姿态的类型。
27.根据权利要求19-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进一步包括跨过所述第三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的间隙的并且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桥接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的塔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架空方式朝向所述第二船舶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线在所述塔结构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延伸。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为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在海平面以下的悬链式姿态的类型。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包括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限定多根流体传递软管。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中间流体入口位于具有预期的最小的船舶运动的位置处。
3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的流体线包括紧急关闭阀、涌动缓解系统以及快速分离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的直接的系泊连接包括缆索。
3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舶在随风向改变方位的构造中被系泊于系泊系统上。
3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船舶为包括有歧管的油轮,所述歧管限定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的流体入口。
3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被定位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所限定的范围内。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50米的范围内。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20米的范围内。
4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和/或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的附近设置有浮力构件。
42.一种第三船舶,其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使用以及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9-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中使用。
CN201580076224.3A 2015-02-19 2015-02-19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Active CN107406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53482 WO2016131486A1 (en) 2015-02-19 2015-02-19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transferring fluids between a first vessel and a second vess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6127A CN107406127A (zh) 2017-11-28
CN107406127B true CN107406127B (zh) 2019-10-18

Family

ID=5257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224.3A Active CN107406127B (zh) 2015-02-19 2015-02-19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524B2 (zh)
CN (1) CN107406127B (zh)
AU (1) AU2015383615B2 (zh)
BR (1) BR112017017022A2 (zh)
GB (1) GB2549903B (zh)
MX (1) MX2017010172A (zh)
NO (1) NO20171263A1 (zh)
RU (1) RU2659159C1 (zh)
WO (1) WO20161314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481B (zh) * 2018-05-17 2020-03-27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一种全方位浮式燃油补给系统及其作业方法
CN112339915B (zh) * 2020-10-10 2021-10-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海上应急救援过驳系统
RU2757696C1 (ru) * 2020-11-02 2021-10-20 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Жуков Способ швартовки судна 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е швар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6528A1 (en) * 1995-05-16 1996-11-21 Marotec A/S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fluid
US5803779A (en) * 1997-02-26 1998-09-08 Deep Oil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positioned loading buoy
WO2001002242A1 (en) * 1999-07-02 2001-01-11 Single Buoy Moorings, Inc. Simplified storage barge
CN101646596A (zh) * 2007-03-29 2010-02-10 雪佛龙美国公司 利用柔性导管和可释放的系泊系统在浮动式船舶之间输送流体的方法、船舶和系统
KR20110097090A (ko) * 2010-02-24 2011-08-31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대선 액화가스 이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229128A2 (ru) * 1984-11-01 1986-05-07 Войсковая Часть 27177-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ередачи грузов в море
GB0124610D0 (en) * 2001-10-12 2001-12-05 Alpha Thames Ltd Early hydrocarbon extraction system
NO330076B1 (no) * 2004-03-10 2011-02-14 Moss Maritime As Flytende konstruksjon
AU2005290196A1 (en) * 2004-09-28 2006-04-0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Combined riser, offloading and mooring system
US7993176B2 (en) * 2008-02-19 2011-08-09 Seahorse Equipment Corp Submersible mooring system
NO335242B1 (no) * 2010-09-01 2014-10-27 Aker Pusnes As Lasteslange
RU2502628C1 (ru) * 2012-05-30 2013-12-27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услов Система добычи, хранения и выгрузк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36528A1 (en) * 1995-05-16 1996-11-21 Marotec A/S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fluid
US5803779A (en) * 1997-02-26 1998-09-08 Deep Oil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Dynamically positioned loading buoy
WO2001002242A1 (en) * 1999-07-02 2001-01-11 Single Buoy Moorings, Inc. Simplified storage barge
CN101646596A (zh) * 2007-03-29 2010-02-10 雪佛龙美国公司 利用柔性导管和可释放的系泊系统在浮动式船舶之间输送流体的方法、船舶和系统
KR20110097090A (ko) * 2010-02-24 2011-08-31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대선 액화가스 이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7017022A2 (pt) 2018-04-10
GB2549903B (en) 2020-09-02
MX2017010172A (es) 2018-02-21
US10160524B2 (en) 2018-12-25
AU2015383615B2 (en) 2020-03-12
CN107406127A (zh) 2017-11-28
US20180022425A1 (en) 2018-01-25
GB2549903A (en) 2017-11-01
NO20171263A1 (en) 2017-07-28
RU2659159C1 (ru) 2018-06-28
AU2015383615A1 (en) 2017-08-10
GB201711951D0 (en) 2017-09-06
WO2016131486A1 (en)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3723B2 (en) Submerged loading system
US9032892B2 (en) Mooring system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A2246686C (en) System for anchoring ships
US6517290B1 (en) Loading arrangement for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vessel
US6851994B2 (en) Disconnectable mooring system and LNG transfer system and method
CN103906681B (zh) 流体输送软管操纵器以及输送流体的方法
US8231420B2 (en) Submersible mooring system
US6415828B1 (en) Dual buoy single point mooring and fluid transfer system
CN107406127B (zh) 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CN1356945A (zh) 用于卸料系泊浮筒的水下管道歧管及安装方法
Rutkowski A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buoy mooring CBM, single point mooring SPM and single anchor loading sal systems considering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limits for safe ship’s operation offshore
EP3261922B1 (en) Water intake system and floating vessel equipped with such a system
GB2206144A (en) Underwater oil production
US8282433B2 (en) Buoy-to-riser connector
EP2398695B1 (en) Deep water and ultra deep water mooring system
US9688362B2 (en) Arc loading system
CN117622381A (zh) 一种同时具有系泊和流线系统的油田开发设施
CN109415107B (zh) 可断开的船首转塔
GB1581325A (en) Single point mooring and fluid handling system
JPS6034398A (ja) 海上流体荷役用ホ−スラ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