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3041B -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3041B
CN107403041B CN201710583071.2A CN201710583071A CN107403041B CN 107403041 B CN107403041 B CN 107403041B CN 201710583071 A CN201710583071 A CN 201710583071A CN 107403041 B CN107403041 B CN 107403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esign
photovoltaic power
current cable
pow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30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3041A (zh
Inventor
张林森
张恒
李维萍
李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830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3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3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3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3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其包括取景单元、输入单元、计算单元、查询单元、数据单元、设计单元以及输出单元;该光伏电站设计系统设置于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中,通过移动终端对房屋外景拍照,并输入房屋长、宽、朝向,即可分步骤的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设计、电气设计、平面布局图设计、立面图设计、支架设计、并网方式设计。还提供了所述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房屋或土地尺寸和方位,以及端可以对现场取景,并将输入的信息通过计算和设计形成光伏电站的设计清册和布局,相比于传统的人为设计,由智能设备自动完成,使用便捷快速,从而大大提高光伏系统设计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系统以及该系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设计行业作为一种具备新能源血统的传统行业,整个行业的设计工作流程仍然是由设计师人为完成,效率较低,费时费力。经过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已经进入瓶颈阶段,分布式光伏电站、村级光伏电站、农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将会成为发展趋势,光伏电站将向着小型、微型电站发展。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被AI所渗透。究其原因,就是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并且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能够快速的设计出光伏电站,人们不断地进行了各种尝试。为此,根据多年的光伏行业积累的经验及数据,与目前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利用数据仓库与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过一定的算法,为了快速得到建设电站所使用的材料清单,电站合理布局等,有必要研发出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系统以及该系统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机大数据的收集来完成对光伏电站进行设计,减少人为的参与,提高光伏系统设计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包括取景单元、输入单元、计算单元、查询单元、数据单元、设计单元、以及输出单元,取景单元与输入单元连接计算单元的一端,计算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查询单元和设计单元的一端,查询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数据单元和设计单元,设计单元的另一端与输出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取景单元用于拍照获得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基础实景图;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通过手动输入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地理位置、房屋或土地长宽以及朝向;
所述数据单元用于拥有全国气象数据信息、全国光伏最佳倾角数据、光伏组件技术规格参数、逆变器技术规格参数、直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和交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光伏支架结构图、以及220V/380V并网示意图;
所述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地理位置查询当地的最佳倾角和当地风压、雪压,根据确定的光伏组件数量查询符合条件的逆变器,根据光伏组件规格查询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查询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查询适合支架图,根据确定的并网方式查询并网示意图;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所查询的当地最佳倾角计算出当地的阴影遮挡距离,通过输入的房屋或者土地长宽和朝向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数量,通过查询出符合逆变器的型号计算出使用逆变器的数量,根据光伏组件规格计算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计算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
所述设计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的数量建立电站系统的平面布局图,根据查询出所在地的风压和雪压数据绘制出电站立面图,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导入相应的光伏支架图,根据所选择装机容量和逆变器规格确定电站并网方式(单项220V/三项380V)并网导入相应的并网示意图;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所计算的数据生成光伏电站设备配置清单,包括光伏组件数量规格、逆变器数量规格、支架数量规格、直流线缆规格、交流线缆规格;根据设计单元设计完成的相关图纸生成光伏电站设计图纸,包括:电站平面布局图、电站立面图、支架结构图、并网方式示意图;形成光伏电站设计所需的全套资料。
上述光伏电站设计系统设置于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中,通过移动终端对房屋外景拍照,并输入房屋长、宽、朝向,即可分步骤的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设计、电气设计、平面布局图设计、立面图设计、支架设计、并网方式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设置于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采用智能手机或者类似的智能移动终端。
上述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包含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系统的取景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有系统的查询单元、计算单元和设计单元,则数据查询、计算和设计通过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所述移动终端为最终输出和用户使用,远程控制中心为计算和设计结果的产生和归集,使其形成手机终端可以查看的文件,则系统的输出单元根据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于移动终端和远端控制中心中。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遮挡距离的计算方法为:(1)首先,利用组件长度和组件最佳倾角Z,求出组件距离地面垂直高度H,即H=cosZ*组件长度;(2)然后,利用地维角A、赤纬角B、地时角W的数据,求出太阳高度角α,即sinα=sinA*sinB+cosA*cosB*cosW,α=arcsinα;(3)求出太阳高度角α后,利用三角函数求出遮挡距离D,即D=H/tanα。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组件数量的计算方法为:(1)先根据数据单元组件规格尺寸,确定组件宽度,根据计算出的遮挡距离D,确定单块组件占地面积;(2)然后通过输入的房屋或土地长宽计算出房屋或者土地面积,用房屋或土地面积除以组件占地面积得到组件初步使用数量;(3)再根据设计单元定义的检修通道宽度和方向,在设计单元中减除检修通道的占地长宽,根据组件占地面积在绘制好的房屋或者土地的图纸上放置光伏组件,将确定好的光伏组件作为二次确定数量;(4)最后根据二次确定好的组件数量和逆变器规格技术参数作比较,确定最终的组件使用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逆变器使用数量是在确定组件使用数量和逆变器规格后,根据单台逆变器最大接入光伏组件数量来确定使用逆变器数量的。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直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组件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直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组件输出电流作比较,当组件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直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组件输出电流大于该直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直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直流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交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交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作比较,当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交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大于该交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交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交流电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房屋或土地尺寸和方位,以及端可以对现场取景,并将输入的信息通过计算和设计形成光伏电站的设计清册和布局,相比于传统的人为设计,由智能设备自动完成,使用便捷快速,从而大大提高光伏系统设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光伏电站的并网方式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光伏电站的平面布局图;
图4是实施例2光伏电站的平面布局图;
图5是实施例1光伏电站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包括取景单元、输入单元、计算单元、查询单元、数据单元、设计单元以及输出单元,取景单元与输入单元连接计算单元的一端,计算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查询单元和设计单元的一端,查询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数据单元和设计单元,设计单元的另一端与输出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取景单元用于拍照获得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基础实景图;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通过手动输入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地理位置、房屋或土地长宽以及朝向;
所述数据单元用于拥有全国气象数据信息、全国光伏最佳倾角数据、光伏组件技术规格参数、逆变器技术规格参数、直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和交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光伏支架结构图、以及220V/380V并网示意图;
所述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地理位置查询当地的最佳倾角和当地风压、雪压,根据确定的光伏组件数量查询符合条件的逆变器,根据光伏组件规格查询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查询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查询适合支架图,根据确定的并网方式查询并网示意图;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所查询的当地最佳倾角计算出当地的阴影遮挡距离,通过输入的房屋或者土地长宽和朝向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数量,通过查询出符合逆变器的型号计算出使用逆变器的数量,根据光伏组件规格计算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计算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
所述设计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的数量建立电站系统的平面布局图,根据查询出所在地的风压和雪压数据绘制出电站立面图,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导入相应的光伏支架图,根据所选择装机容量和逆变器规格确定电站并网方式(单项220V/三项380V)并网导入相应的并网示意图;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所计算的数据生成光伏电站设备配置清单,包括光伏组件数量规格、逆变器数量规格、支架数量规格、直流线缆规格、交流线缆规格;根据设计单元设计完成的相关图纸生成光伏电站设计图纸,包括:电站平面布局图、电站立面图、支架结构图、并网方式示意图;形成光伏电站设计所需的全套资料。
将该光伏电站设计系统设置于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中,通过移动终端中设置的取景单元对房屋外景进行拍照,并通过移动终端中设置的输入单元输入数据,即输入房屋长、宽、朝向等;然后,通过远端控制中心中设置的查询单元、计算单元和设计单元,分别进行数据查询、计算和设计;根据任务的不同,输出单元通过移动终端最终输出和用户使用,数据单元通过远程控制中心进行计算和设计结果的产生和归集,使其形成移动终端可以查看的文件;最终,该系统分步骤的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设计、电气设计、平面布局图设计、立面图设计、支架设计、并网方式设计。
实施例1:在房屋建设一分布式光伏电站地区:宁夏银川
先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对房屋外景进行拍照,取景单元中获得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基础实景图,并在智能移动终端中输入房屋光伏电站的地理位置:南北长度尺寸10米,东西长度20米;
在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计算和设计,结果显示如下:
1)查询内容:最佳倾角35°,地理纬度38.47,风压0.65,雪压0.2,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17.5℃,挑选组件1650*991*35,组件功率260w;
2)计算单元:阴影遮挡距离2499mm,光伏组件占地面积1351mm,房屋可以用面积188㎡,组件占地面积6.3525㎡,初步组件使用数量36块,8kW逆变器,直流线缆规格4mm2,交流线缆规格4芯2.5mm2
3)设计单元:
表1设备清册
Figure BDA0001352799020000081
表2组件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1352799020000082
如图2所示,为光伏电站380V单项并网示意图;图3为光伏电站的平面布局图。
实施例2:在房屋建设一分布式光伏电站地区:广东深圳
先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对房屋外景进行拍照,取景单元中获得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基础实景图,并在智能移动终端中输入房屋光伏电站的地理位置:南北长度尺寸20米,东西长度20米;
在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计算和设计,结果显示如下:
4)查询内容:最佳倾角19°,地理纬度22.55,风压0.75,雪压0,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8℃,挑选组件1650*991*35,组件功率260w;
5)计算单元:阴影遮挡距离1642mm,光伏组件占地面积1560mm,房屋可以用面积376㎡,组件占地面积5.2833㎡,初步组件使用数量72块,2台10kW逆变器,直流线缆规格4mm2,交流线缆规格3芯2.5mm2
6)设计单元:
表1设备清册
Figure BDA0001352799020000091
表2组件技术参数
Figure BDA0001352799020000101
如图4所示,为光伏电站的平面布局图;图5为光伏电站的立面图。

Claims (6)

1.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系统包括取景单元、输入单元、计算单元、查询单元、数据单元、设计单元、以及输出单元,取景单元与输入单元连接计算单元的一端,计算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查询单元和设计单元的一端,查询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数据单元和设计单元,设计单元的另一端与输出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取景单元用于拍照获得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基础实景图;
所述输入单元用于通过手动输入设计光伏电站区域的地理位置、房屋或土地长宽以及朝向;
所述数据单元用于拥有全国气象数据信息、全国光伏最佳倾角数据、光伏组件技术规格参数、逆变器技术规格参数、直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和交流线缆规格参数表、光伏支架结构图、以及220V/380V并网示意图;
所述查询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地理位置查询当地的最佳倾角和当地风压、雪压,根据确定的光伏组件数量查询符合条件的逆变器,根据光伏组件规格查询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查询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查询适合支架图,根据确定的并网方式查询并网示意图;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通过所查询的当地最佳倾角计算出当地的阴影遮挡距离,通过输入的房屋或者土地长宽和朝向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数量,通过查询出符合逆变器的型号计算出使用逆变器的数量,根据光伏组件规格计算使用直流电缆的规格型号,根据逆变器选型计算使用交流输出线缆规格型号;
所述设计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出使用光伏组件的数量建立电站系统的平面布局图,根据查询出所在地的风压和雪压数据绘制出电站立面图,根据平面布局和立面图的绘制导入相应的光伏支架图,根据所选择装机容量和逆变器规格确定电站并网方式并网导入相应的并网示意图;
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所计算的数据生成光伏电站设备配置清单,包括光伏组件数量规格、逆变器数量规格、支架数量规格、直流线缆规格、交流线缆规格;根据设计单元设计完成的相关图纸生成光伏电站设计图纸,包括:电站平面布局图、电站立面图、支架结构图、并网方式示意图;形成光伏电站设计所需的全套资料;
所述计算单元中所涉及遮挡距离的计算方法为:
1)首先,利用组件长度和组件最佳倾角Z,求出组件距离地面垂直高度H,即H=cosZ*组件长度;
2)然后,利用地维角A、赤纬角B、地时角W的数据,求出太阳高度角α,即sinα=sinA*sinB+cosA*cosB*cosW,α=arcsinα;
3)求出太阳高度角α后,利用三角函数求出遮挡距离D,即D=H/tanα;
所述计算单元中所涉及直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组件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直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组件输出电流作比较,当组件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直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组件输出电流大于该直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直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直流电缆;
所述计算单元中所涉及交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交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作比较,当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交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大于该交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交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交流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系统设置于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中,通过移动终端对房屋外景拍照,并输入房屋长、宽、朝向,即可分步骤的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设计、电气设计、平面布局图设计、立面图设计、支架设计、并网方式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含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远端控制中心;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系统的取景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有系统的查询单元、计算单元和设计单元,则数据查询、计算和设计通过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所述移动终端为最终输出和用户使用,远程控制中心为计算和设计结果的产生和归集,使其形成手机终端可以查看的文件,则系统的输出单元根据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于移动终端和远端控制中心中;
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遮挡距离的计算方法为:
1)首先,利用组件长度和组件最佳倾角Z,求出组件距离地面垂直高度H,即H=cosZ*组件长度;
2)然后,利用地维角A、赤纬角B、地时角W的数据,求出太阳高度角α,即sinα=sinA*sinB+cosA*cosB*cosW,α=arcsinα;
3)求出太阳高度角α后,利用三角函数求出遮挡距离D,即D=H/tanα;
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直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组件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直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组件输出电流作比较,当组件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直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组件输出电流大于该直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直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直流电缆;
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交流线缆规格的计算方法为:根据查询单元从数据单元中查询所得的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通过比较的方式,将数据单元中各个交流线缆所对应载流量和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作比较,当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小于某一个交流电缆所对应的载流量并且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大于该交流线缆低一个级别的交流线缆所对应的载流量时,确定选用该交流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组件数量的计算方法为:
1)先根据数据单元组件规格尺寸,确定组件宽度,根据计算出的遮挡距离D,确定单块组件占地面积;
2)然后通过输入的房屋或土地长宽计算出房屋或者土地面积,用房屋或土地面积除以组件占地面积得到组件初步使用数量;
3)再根据设计单元定义的检修通道宽度和方向,在设计单元中减除检修通道的占地长宽,根据组件占地面积在绘制好的房屋或者土地的图纸上放置光伏组件,将确定好的光伏组件作为二次确定数量;
4)最后根据二次确定好的组件数量和逆变器规格技术参数作比较,确定最终的组件使用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控制中心设置的计算单元中所涉及逆变器使用数量是在确定组件使用数量和逆变器规格后,根据单台逆变器最大接入光伏组件数量来确定使用逆变器数量的。
6.一种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伏电站设计系统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者类似的智能移动终端。
CN201710583071.2A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403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3071.2A CN107403041B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83071.2A CN107403041B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3041A CN107403041A (zh) 2017-11-28
CN107403041B true CN107403041B (zh) 2020-10-02

Family

ID=6040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3071.2A Active CN107403041B (zh) 2017-07-17 2017-07-17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3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361A (zh) * 2018-10-09 2019-03-12 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的布置方法
CN109193781B (zh) * 2018-10-18 2021-07-06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逆变器选择方法
CN109494803A (zh) * 2018-12-25 2019-03-19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系统的物料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957960B (zh) * 2019-12-10 2022-11-18 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集电线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光伏电站
CN116307522B (zh) * 2023-02-14 2024-01-30 广州佰仲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物料计算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564A (zh) * 2014-06-26 2014-12-03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发电站设计专家系统
CN104408537A (zh) * 2014-12-12 2015-03-11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优化设计系统
CN104657563A (zh) * 2015-03-10 2015-05-2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的智能化设计平台及其智能化设计方法
CN105022891A (zh) * 2015-08-07 2015-11-0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模型环境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6845027A (zh) * 2017-03-10 2017-06-13 陈文杰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布置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5887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Joseph Augenbraun Shading analysis software
CN103823927B (zh) * 2014-02-12 2016-08-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跟踪式光伏设备的阵列式排布方法
US9589079B2 (en) * 2014-11-17 2017-03-07 Sunedison,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sign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CN106203711B (zh) * 2016-07-14 2020-03-17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组件安装最佳倾角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564A (zh) * 2014-06-26 2014-12-03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发电站设计专家系统
CN104408537A (zh) * 2014-12-12 2015-03-11 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优化设计系统
CN104657563A (zh) * 2015-03-10 2015-05-2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的智能化设计平台及其智能化设计方法
CN105022891A (zh) * 2015-08-07 2015-11-0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模型环境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6845027A (zh) * 2017-03-10 2017-06-13 陈文杰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布置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徐建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10715;第2011年卷(第7期);第2.2.3、3.5、4.2-4.3节 *
基于BIM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辅助设计平台开发;何侃;《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60715;第2016年卷(第7期);C042-270 *
寒冷地区钢结构工业建筑与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研究;唐哲;《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51215;第2015年卷(第12期);第4.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3041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3041B (zh) 一种光伏电站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5760590B (zh) 一种基于阴影辐射分析的屋顶式光伏阵列间距优化方法
Barua et al. Rooftop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and assessment for the academic campus using PVsyst software
CN109888835A (zh)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规划方法
CN103810753A (zh) 一种可视化展示电网调度业务的方法
Nguyen et al. Automated quantific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tential in cities Overview: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a city's solar electric potential by analysis of a distribution feeder given the solar exposure and orientation of rooftops.
CN107241743B (zh) 电网专网布局建设方法
CN106712079A (zh) 一种区域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方法
CN113221222A (zh) 建筑物屋顶光伏板排布方法
CN107464038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US20230031196A1 (en) Photovoltaic system creation
CN111783298A (zh) 一种智能光伏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15310655A (zh) 一种虚拟电厂电力聚合与调控优化方法
Dewanto et al. Application of web 3D GIS to display urban model and solar energy analysis using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data (Case stud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buildings)
CN106649943B (zh) 一种建筑集成光伏系统斜面总辐射量的估算方法
CN111460361B (zh) 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748399A (zh) 一种基于多pd接收机的可见光三维定位系统及方法
Huva et al. Optimising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for the Australian NEM (National Electricity Market) and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length scales
CN115239178A (zh) 农村低压台区分布式光伏选址定容方法、系统及介质
Nørgaard et al. Perspectives on solar power in dense urban areas–with 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School as case study
Sarr et al.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of 50 kWp self-consumption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for four Senegalese typical climatic zones using PVsyst software
Barry et al. Power fluctuations in solar-storage cluster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battery response times
Hafeez et al. 3D Rooftop photovoltaic potential calculation using GIS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of F-11 sector Islamabad
Bhanja et al. Top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Challenges in Dissemination of Solar Technologies: An Overview of Leh, India
CN111177872A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力线路的建模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design system and design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Pledgee: Bank of Ningxia Co.,Ltd. Hongsibao Sub branch

Pledgor: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64000001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Pledgee: Bank of Ningxia Co.,Ltd. Hongsibao Sub branch

Pledgor: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64000001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design system and its desig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Pledgee: Bank of Ningxia Co.,Ltd. Hongsibao Sub branch

Pledgor: NINGXIA ZHONGKE KA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64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