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6338B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96338B CN107396338B CN201710775522.2A CN201710775522A CN107396338B CN 107396338 B CN107396338 B CN 107396338B CN 201710775522 A CN201710775522 A CN 201710775522A CN 107396338 B CN107396338 B CN 1073963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identification card
- subscriber identity
- primary user
- identit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具有多个卡槽,用于放置主、副用户识别卡,该方法包括:获取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不存在,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降低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副用户识别卡联网时的网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通话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 卡,是为移动终端提供多媒体通讯的身份识别卡,只有安装SIM卡,移动终端才可接入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短信等业务。SIM卡上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的电话簿等内容,可供移动通信网络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现在的移动终端大多都至少设置有两个卡槽,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的用户识别卡,这样用户可以同时利用两张SIM卡拨打电话。上述两个卡槽中的一个通常被设置为主卡槽,另一个被设置为副卡槽。主卡槽中插入的SIM卡被视为主卡,副卡槽中插入的SIM卡被视为副卡。主卡提供包括通话业务在内的所有通信业务,而副卡主要用于提供通话业务。也就是说,在移动终端启动后,主卡和副卡始终都要和网络保持同步,都需要不间断地执行搜网操作。然而,一张 SIM卡在执行搜网操作时,会对另一张SIM卡的网速造成影响,并且多张SIM卡不间断地执行搜网操作,还会导致终端的功耗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的网速,并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多个卡槽,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不存在,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有多个卡槽,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的多个卡槽、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主用户识别卡总是在执行搜网操作,而对其他卡槽的用户识别卡的网速带来的影响,提高移动终端的网速,另一方面禁止主用户识别卡进行徒劳的搜网操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2的实现方式一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02的实现方式二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处于移动通信网络(如:移动蜂窝网络) 之中,移动终端100具有多个卡槽,利用多个卡槽中插入的不同SIM卡,移动终端100可通过不同网络运营商的多个移动基站200,接入不同网络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短信、通话等业务。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多个卡槽且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可在移动中使用的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其中多个卡槽用于放置不同网络类型的SIM卡。如图2 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
移动终端具有一个主卡槽和至少一个副卡槽,用于放置不同网络类型的 SIM卡。其中主卡槽中的SIM卡通常为主SIM卡,副SIM卡槽中的SIM卡为副SIM卡。在实际应用中,主、副SIM卡的设置可根据用户的自定义操作随时修改。
根据网络运营商及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的不同,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可兼容或不可以兼容的2G(第二代无线蜂窝电话通讯协议) 网络、3G(第三代无线蜂窝电话通讯协议)网络以及4G(第四代无线蜂窝电话通讯协议)网络等。
其中,2G网络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制式和中国电信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制式。3G网络包括:中国移动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制式,中国联通的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制式以及中国电信的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制式。4G网络主要是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制式,根据运营商的不同,具体包括:中国移动的TD-LTE(Time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制式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制式。
具体的,在开机启动时,获取主SIM卡中存储的该SIM卡的网络参数,根据获取的参数得到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即,可以兼容或不可以兼容的哪一种网络。例如:通常情况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4G或3G网络类型的SIM 卡可向下兼容,即,中国移动的4G网络的SIM卡可降级在中国移动的3G或 2G网络中使用。但是有些不可兼容的4G网络类型的SIM卡则只能在4G网络中使用。并且,2G网络类型的SIM卡通常不可向上兼容在4G网络中使用。
步骤202、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例如移动蜂窝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同一个地区可能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移动蜂窝网络并存,如:在同一地区可以同时设置有上述的各种2G 网络、3G网络以及4G网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网络的基站。
具体的,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判断周围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是否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同或兼容。
步骤203、若不存在,则控制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可以理解的,控制主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或进行搜网操作,即控制主 SIM卡的通信模块不进行搜网操作或进行搜网操作,该通信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搜网操作功能的程序模块。该程序模块通过调用射频元件利用主SIM卡中存储的网络参数,执行搜网操作,对周围可用的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搜索。
步骤204、若存在,则控制主用户识别卡按照预设的搜网策略进行搜网操作。
具体的,若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不与任何移动通信网络同步。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SIM卡按照预设的搜网策略进行搜网操作,例如:在主卡槽支持的网络类型范围内自动选择待搜索网络,并进行搜网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该搜网策略可根据用户的自定义操作设置。
可选的,于本发明其他一实施例中,当主SIM卡的网络类型为不可兼容的移动通信网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同的移动通信网络。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同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并进一步的,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同的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SIM卡,仅在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搜网操作。像这样,进一步根据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可兼容,设置不同的匹配标准,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提高SIM卡控制的灵活性。
例如,如果主SIM卡的网络类型为不可兼容的中国电信的4G卡,而周围环境中没有中国电信的4G网络,则设置主SIM卡不与任何网络同步,不进行搜网操作。并进一步的,如果周围环境中有中国电信的2G网络、3G网络和4G 网络以及中国移动的3G网络和4G网络,则设置主SIM卡仅与中国电信的4G 网络同步,不与其他网络同步和不进行其他网络的搜网操作。
可选的,于本发明其他一实施例中,当主SIM卡的网络类型为可兼容的移动通信网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兼容的移动通信网络。若不存在,则控制主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若存在,则控制主SIM 卡在该兼容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搜网操作,如:如果主SIM卡是中国移动的3G 卡,周围存在中国移动的2G和3G网络,则按照先3G网络后2G网络的顺序,进行搜网操作。像这样,进一步根据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可兼容,设置不同的匹配标准,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提高SIM卡控制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主用户识别卡总是在执行搜网操作,而对其他卡槽的用户识别卡的网速带来的影响,提高副用户识别卡联网时的网速,另一方面禁止主用户识别卡进行徒劳的搜网操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多个卡槽且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可在移动中使用的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其中多个卡槽用于放置不同网络类型的SIM卡。如图 3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
移动终端具有一个主卡槽和至少一个副卡槽。其中主卡槽中的SIM卡通常为主SIM卡,副SIM卡槽中的SIM卡为副SIM卡。在实际应用中,主、副卡槽的设置可根据用户的自定义操作随时修改。
根据网络运营商及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的不同,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可以兼容或不可以兼容的2G网络、3G网络以及4G网络等。其中,2G网络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制式和中国电信的CDMA 制式。3G网络包括: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中国联通的W-CDMA制式以及中国电信的CDMA2000制式。4G网络主要是LTE制式,根据运营商的不同,具体包括:中国移动的TD-LTE制式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FDD-LTE 制式。
具体的,在开机启动时,或者,检测到执行指令被触发时,开始执行步骤 301,获取副SIM卡中存储的副SIM卡的网络参数,根据获取的网络参数得到副SIM卡的网络类型,即,可以兼容或不可以兼容的哪一种网络。其中,该执行指令可以基于用户对预设的快捷图标的点击操作,或者,按压预设物理快捷键,或者,到达指定的触发时间点等被触发。
步骤302、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例如移动蜂窝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同一个地区可能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移动蜂窝网络并存,如:在同一地区可以同时设置有上述的各种3G 网络、3G网络以及4G网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网络的基站。
可选的,本步骤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如图4所示,实现方式一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步骤402、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
步骤403、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移动终端在开机启动后,获取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并判断当前是否接入无线网络。于本实施例中,无线网络包括:通过无线热点接入的无线网络。若接入无线网络,则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获取当前位置。若没有接入无线网络,则在副SIM卡注册到网络后,从副SIM卡注册的网络所属基站获取当前位置。在获取到当前位置之后,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其中记录文件的类型可以是数据库文件也可以是文档文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然后,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据主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可以兼容,相匹配包括查找到的类型中包括主 SIM卡的网络类型,以及查找到的类型中包括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兼容的网络类型。
可选的,若接入无线网络,移动终端也可通过接入的无线网络将当前的位置消息发送给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实现步骤402和403。或者,步骤401至步骤403还可以通过基站实现,移动终端将主SIM卡的网络类型发生给副SIM卡注册的网络所属的基站,并指令基站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3,然后将判断结果返回给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于本发明其他一实施例中,在步骤401之前还包括:对记录文件进行获取。若获取到记录文件,则执行步骤401: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副SIM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若未获取到记录文件,则控制主 SIM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当预置时长内主SIM卡未成功驻留小区时,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首先在本地查找该记录文件,若未查找到,则通过无线网络对该记录文件进行获取。若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3。若没有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控制主SIM卡进行全频段的搜网操作,并当预置时长内未搜索到合适的小区并成功驻留该小区时,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如图5所示,实现方式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依次对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对应频段内的每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号进行获取;
步骤502、若获取不到任一个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根据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确定与该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网络对应的频段,获取该频段内的每一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各小区的信号进行获取。可选的,可只获取每一个频点上信号最强的小区的信息。若获取不到任意一个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获取到任意一个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可选的,可控制主SIM卡或者副SIM卡,或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SIM卡,执行步骤501。
步骤303、若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并在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后,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
若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则控制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不与任何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同步。同时,判断副SIM卡是否成功注册到网络,若副SIM卡成功注册到网络,则将原主SIM 卡设置为副SIM卡,将原副SIM卡设置为主SIM卡。像这样,在周围无适合于主SIM卡的网络,而副SIM卡成功注册到网络时,通过自动将主、副SIM 卡对调,使得用户可直接通过原副SIM卡进行包括通话业务在内的所有通信业务,从而省去了用户手动设置的操作,并进一步提高原副SIM卡的利用率。
步骤304、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发生位移时,判断位移后的位置是否为国外。
步骤305、若位移后的位置是国外,则控制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步骤306、若位移后的位置不是国外,则判断位移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
若位移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则执行步骤307: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若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执行步骤308:继续控制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则执行步骤309:控制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若位移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执行步骤308:继续控制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可以理解的,通过利用步骤303将主、副SIM卡对调后,当前的副SIM卡即为原主SIM卡,当前的主SIM卡即为原副SIM卡。移动终端是在不断移动中的,为了保持移动通信网络不中断,当移动终端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当前的主SIM卡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在当前的主SIM卡进行小区切换时,从切换后的小区对应的基站获取该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移动到了国外。若移动了国外,由于国外的网络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可能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网络,所以控制当前的副SIM 卡恢复搜网操作,并在当前的副SIM卡成功注册网络后,将当前的副SIM卡恢复为主SIM卡。
若未移动到国外,则根据获取的基站的位置信息判断移动终端位移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一方面,若移动的距离不大于预设的距离,则继续控制当前的副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另一方面,若移动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说明可能存在新的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控制当前的副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可选的,还可定期从基站,或者,通过无线网络,或者,全球定位系统,或者,通过当前的主SIM卡接入的移动互联网,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步骤310、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则控制主用户识别卡按照预设的搜网策略进行搜网操作。
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主SIM卡按照预设的搜网策略进行搜网操作,例如:在主卡槽支持的网络类型范围内自动选择待搜索网络,并进行搜网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该搜网策略可根据用户的自定义操作设置。
进一步的,于本发明其他一实施例中,也可在检测到当前的主SIM卡进行位置更新操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不存在,则继续控制当前的副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若存在,则控制当前的副SIM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当前的副SIM卡注册到网络时,将当前的副SIM卡恢复设置为主SIM卡,将当前的主SIM卡恢复设置为副SIM卡。当移动终端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当前的主SIM卡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并进行位置更新的操作,此时存在出现新的与当前的副SIM 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可能,因此执行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操作,以便在减少功耗的同时,帮助副SIM卡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尽快注册到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主用户识别卡总是在执行搜网操作,而对其他卡槽的用户识别卡的网速带来的影响,提高移动终端联网时的网速,另一方面禁止主用户识别卡进行徒劳的搜网操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6示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是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图6示例的移动终端,主要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
判断模块702,用于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控制模块703,用于若判断模块702判断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当判断模块702判断周围环境中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主用户识别卡按照预设的搜网策略进行搜网操作,例如:在主卡槽支持的网络类型范围内自动选择待搜索网络,并进行搜网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该搜网策略可根据用户的自定义操作设置。
本实施例未尽之细节,请参阅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6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以下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主用户识别卡总是在执行搜网操作,而对其他卡槽的用户识别卡的网速带来的影响,提高副用户识别卡联网时的网速,另一方面禁止主用户识别卡进行徒劳的搜网操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请参阅图7,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7示例的移动终端可以是前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图7示例的移动终端,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进一步的,判断模块702,还包括:
获取子模块7021,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该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查找子模块7022,用于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该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
确认子模块7023,用于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该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移动终端在开机启动后,通过获取模块701获取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然后通过获取子模块7021判断当前是否接入无线网络。于本实施例中,无线网络包括:通过无线热点接入的无线网络。若接入无线网络,则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获取当前位置。若没有接入无线网络,则在副SIM卡注册到网络后,触发获取子模块7021从副SIM卡注册的网络所属基站获取当前位置。在获取到当前位置之后,通过查找子模块7022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其中记录文件的类型可以是数据库文件也可以是文档文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然后,通过确认子模块7023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可选的,若接入无线网络,移动终端也可触发确认子模块7023通过接入的无线网络将当前的位置消息发送给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并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进一步的,获取子模块7021,还用于对该记录文件进行获取,以及若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该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控制模块703,还用于若获取子模块7021未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确认子模块7023,还用于当该主用户识别卡在预置时长内未成功驻留小区时,确认该周围环境中不存在该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在通过查找子模块7022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之前,通过获取子模块7021 在本地查找该记录文件,若未查找到,则通过无线网络,对该记录文件进行获取。若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触发查找子模块7022从该记录文件中,查找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若没有获取到该记录文件,则通过控制模块 703控制主SIM卡进行全频段的搜网操作,并当预置时长内主SIM卡未搜索到合适的小区并成功驻留该小区时,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进一步的,获取子模块7021,还用于依次对该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对应频段内的每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号进行获取;
确认子模块7023,还用于若获取不到该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该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的,通过获取模块701根据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确定与该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网络对应的频段,获取该频段内的每一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息。可选的,也可只获取信号最强的小区的信息。然后通过获取子模块7021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各小区的信号依次进行获取。若获取不到各小区的信号,则通过确认子模块7023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若获取到任意一个小区的信号,则通过确认子模块7023确认周围环境中存在与主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
进一步的,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模块801,用于在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后,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
进一步的,判断模块702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7024,用于当检测到该移动终端发生位移时,判断位移后的位置是否为国外;
控制模块703,还用于若判断子模块7024判断该位移后的位置是国外,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恢复搜网操作;
设置模块801,还用于在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判断子模块7024,还用于若该位移后的位置不是国外,则判断移动终端位移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以及在该位移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当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继续控制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当周围环境中存在与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可以理解的,在周围环境中没有适合于原主SIM卡的移动通信网络,且副 SIM卡注册到网络时,将原主SIM卡与原副SIM卡进行调换。调换后,当前的主SIM卡即注册到网络的原副SIM卡,当前的副SIM卡为不进行搜网操作的原主SIM卡。移动终端是在不断移动中的,为了保持移动通信网络不中断,当移动终端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当前的主SIM卡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在当前的主SIM卡进行小区切换时,通过判断子模块7024从切换后的小区对应的基站获取该基站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移动到了国外。
一方面,若移动了国外,由于国外的网络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可能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网络,所以触发控制模块703控制当前的副SIM卡恢复搜网操作。并在当前的副SIM卡注册到网络时,将当前的副 SIM卡恢复设置为主SIM卡,将当前的主SIM卡恢复设置为副SIM卡。
另一方面,若未移动到国外,则通过判断子模块7024根据获取的基站的位置信息判断移动终端位移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若位移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说明可能存在新的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触发判断模块702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SIM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控制当前的副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若位移的距离不大于预设的距离,则通过控制模块703继续控制当前的副SIM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可选的,还可定期从基站,或者,通过无线网络,或者,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或者,通过当前的主SIM卡接入的无线互联网,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判断子模块7024,还用于当检测到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进行位置更新操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在判断子模块7024判断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继续控制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以及在判断子模块7024判断周围环境中存在与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当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不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在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控制模块703,还用于当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在该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兼容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本实施例未尽之细节,请参阅前述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该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主用户识别卡总是在执行搜网操作,而对其他卡槽的用户识别卡的网速带来的影响,提高移动终端联网时的网速,另一方面禁止主用户识别卡进行徒劳的搜网操作,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
用于放置不同网络类型的用户识别卡的多个卡槽55、存储器51、处理器52及存储在存储器51上并可在处理器5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2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多个卡槽55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SIM卡和至少一个副SIM卡。
进一步地,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至少一个输入设备53;至少一个输出设备54。
上述存储器51、处理器52、输入设备53、输出设备54和卡槽55,通过总线56连接。
其中,输入设备53具体可为摄像头、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等等。输出设备54具体可为显示屏。
存储器51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存储器,也可为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1用于存储一组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52与存储器51耦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设置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存储介质还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多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多个卡槽,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
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若不存在,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其中,所述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所述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
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记录文件进行获取;
若获取到所述记录文件,则执行所述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的步骤;
若未获取到所述记录文件,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预置时长内未成功驻留小区时,确认所述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依次对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对应频段内的每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号进行获取;
若获取不到任一个所述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之后,包括:
在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后,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发生位移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位移后的位置是否为国外;
若所述位移后的位置是国外,则控制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若所述位移后的位置不是国外,则判断位移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
若大于预设距离,则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并当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继续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当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之后,包括:
当检测到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进行位置更新操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若不存在,则继续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若存在,则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并在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不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兼容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8.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多个卡槽,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
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查找子模块,用于从预置的位置与网络类型对应关系的记录文件中,查找所述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类型;
确认子模块,用于判断查找到的类型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匹配,若不相匹配,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记录文件进行获取,以及若获取到所述记录文件,则通过无线网络从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副用户识别卡从基站,获取当前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获取子模块未获取到所述记录文件,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所述确认子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预置时长内未成功驻留小区时,确认所述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获取子模块,还用于依次对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对应频段内的每个频点上的小区的信号进行获取;
所述确认子模块,还用于若获取不到任一个述小区的信号,则确认周围环境中不存在所述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后,将原主用户识别卡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将原副用户识别卡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
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发生位移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位移后的位置是否为国外;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判断子模块判断所述位移后的位置是国外,则控制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所述设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注册到网络时,将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主用户识别卡,将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恢复设置为副用户识别卡;
所述判断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位移后的位置不是国外,则判断位移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以及在所述位移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继续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当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子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当前的主用户识别卡进行位置更新操作时,判断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断周围环境中不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继续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不进行搜网操作,以及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断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时,控制所述当前的副用户识别卡进行搜网操作。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不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为可兼容的网络时,若周围环境中存在与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相匹配的移动通信网络,则控制所述主用户识别卡,在所述主用户识别卡的网络类型兼容的网络进行搜网操作。
13.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用于放置至少一个主用户识别卡和至少一个副用户识别卡的多个卡槽、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5522.2A CN107396338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5522.2A CN107396338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96338A CN107396338A (zh) | 2017-11-24 |
CN107396338B true CN107396338B (zh) | 2019-02-12 |
Family
ID=60347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5522.2A Active CN107396338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963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1838B (zh) * | 2017-12-20 | 2022-02-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3316226B (zh) * | 2021-05-21 | 2022-10-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搜索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515205A (zh) * | 2021-06-22 | 2022-12-23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专网卡的搜网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674516A (zh) * | 2021-08-24 | 2021-11-19 | 江苏威兰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控箱在线监测的火灾预警系统及操作步骤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1453A (zh) * | 2013-10-31 | 2014-02-0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搜索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
CN105282830A (zh) * | 2015-11-20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5282325A (zh) * | 2015-09-14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终端sim卡首选网络类型的设置方法和系统 |
CN105611605A (zh) * | 2015-08-31 | 2016-05-2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搜网控制方法、搜网控制装置及终端 |
CN105636173A (zh) * | 2016-01-27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搜索控制方法与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5560B (zh) * | 2012-02-17 | 2015-04-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搜网和选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140200048A1 (en) * | 2013-01-17 | 2014-07-17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automatic sim card selection according to network environment |
CN105792319B (zh) * | 2014-12-24 | 2019-11-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多模双卡终端的接入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4899275A (zh) * | 2015-05-27 | 2015-09-09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搜索方法及终端 |
CN105307240B (zh) * | 2015-09-29 | 2018-10-02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位置搜索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70318523A1 (en) * | 2015-12-15 | 2017-11-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selecting cell an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75522.2A patent/CN1073963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1453A (zh) * | 2013-10-31 | 2014-02-0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搜索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
CN105611605A (zh) * | 2015-08-31 | 2016-05-2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搜网控制方法、搜网控制装置及终端 |
CN105282325A (zh) * | 2015-09-14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终端sim卡首选网络类型的设置方法和系统 |
CN105282830A (zh) * | 2015-11-20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5636173A (zh) * | 2016-01-27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搜索控制方法与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96338A (zh) | 2017-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96338B (zh)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09240B (zh)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888932B (zh) | 一种智能卡及其支持多运营商号码切换的方法 | |
US20140298187A1 (en) | Dialing method, dialing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4980557A (zh) | 一种手机端的多卡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KR101842558B1 (ko) | 로밍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399794A (zh) | 移动终端切换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668331B (zh) | 一种多模设备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468397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 | |
CN105916144A (zh) | 用于动态地支持不同认证算法的技术 | |
CN108958730A (zh) | 应用程序组件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076479A (zh) |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切换方法、装置 | |
CN106255098B (zh) | 终端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04768142A (zh)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终端 | |
CN107466021A (zh) | 网络漫游的方法、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18120B (zh) | 用户识别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96435B (zh) | 射频电路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53062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6102083A (zh) | 配置方法及设备 | |
CN101605378A (zh) | 一种多模终端自动选择主叫号码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30035137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adding contact information | |
CN106357865B (zh) | 删除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208537B (zh) | 一种呼叫转移状态查询方法及系统 | |
CN103200516B (zh) | 实现短信/语音通话业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
CN106572236A (zh) | 终端间转移使用习惯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