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4232A -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4232A
CN107394232A CN201710491843.XA CN201710491843A CN107394232A CN 107394232 A CN107394232 A CN 107394232A CN 201710491843 A CN201710491843 A CN 201710491843A CN 107394232 A CN107394232 A CN 10739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mentioned
branch road
heat
dynam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1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4232B (zh
Inventor
宋亚婷
汤浩
宋彦彬
方明
温序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Chengdu Hydrogen Fuel C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918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01Temperature
    • H01M8/04731Temperature of other components of a fuel cell or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57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both reactants being gaseous or vapori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该动力系统包括:电堆,包括第一冷却液口与第二冷却液口;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第一端与电堆的第一冷却液口连通,第二端与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冷却液管路包括至少两个支路,其中,部分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为输送管线,换热装置用于对由电堆输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该动力系统可以调整电堆的温差以及电堆的温度,保证了电堆具有较好的性能。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FCV)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目前,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为:燃料氢气沿燃料电池电堆阳极板流道分配在膜电极的阳极侧,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成电子和质子,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直接穿过膜电极到达阴极,与阴极反应气体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此过程的产物为电能、热和水。其中电能带动电动机工作,电动机再带动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而带动汽车的前桥(或后桥)等行走机械结构工作,从而驱动电动汽车前进。热和水通过热交换装置直接排放或综合利用。
对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而言,电堆发电时产生反应热约占总能量的30%~60%,热能中除了少量需要维持电堆反应温度和环境自然散失外,大部分需要借助散热设备进行系统与环境的强制对流排出,如果反应产热与散失热量不平衡,会导致电堆温度不稳定。而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与电堆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电堆温度的提高将增加电堆的反应活性,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但电堆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寿命会明显的缩短,一般情况下电池的运行温度不超过80℃。电堆在低温条件时,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增加,反应活性明显降低,使得电堆的功率密度、反应效率下降。特别地,当动力系统处于冰点以下启动时,燃料电池反应生成水有可能形成固态冰,堵塞多孔电极与气体流道,阻碍反应介质的传输,同时由于膜电极结冰处的体积膨胀作用,破坏多孔电极结构,降低燃料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要保证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动力输出性能、可靠的安全性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必须建立有效热管理策略,提高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运行温度对工况和环境的适应性。
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即氢气和空气/氧气进入电堆1'发生电化学反应,此过程产生的热量由冷却液作为传热媒介流经电堆的冷却液流场带出,通过堆外冷却液回路进入换热器2'与大气进行热量交换后再进入电堆完成持续循环,此过程中,冷却液泵3'作为输送动力源,冷却液箱4'作为补液用途设置。
为保证电堆运行处于较好的温度条件下,上述过程一般将风扇(换热器中的)的启停与电堆温度相关联,即当电堆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风扇开启,冷却液与气流形成强制对流散热,当电堆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风扇关停,对流散热停止。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电堆无法适应低温环境。当动力系统运行于低温环境时,即使发电模块有保温措施,但由于冷却液在电堆运行时一直处于循环状态,且冷却液经过换热器时与环境的接触面积非常大,加之环境温度低,造成系统对外散热速率较大,这种情况下,导致电堆的产热速率低于系统的自散热速率,使得电堆温度持续走低(称之为温匮),直至无法运行。车辆行驶速度越快、环境温度越低,温匮风险越大。特别地,当电堆处于启动过程时,电堆产热速率小,温匮风险加剧,导致电堆无法正常启动。
(2)不能保证电堆的运行温差。电堆正常运行时,堆内反应过程产生的水分随反应物沿流场进行分布,为了避免堆内高湿度处水淹或低湿度出过干现象出现,电堆需具有适宜的温差来维持电堆内部气态水平衡。现有技术的热管理方法不具备温差调控功能。
总之,现有的动力系统中,热管理技术实施过程存在电堆温度不稳定、温差无法调控和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对电堆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堆温差无法调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电堆,包括第一冷却液口与第二冷却液口;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第一端与上述电堆的第一冷却液口连通,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至少两个支路,其中,部分上述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未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的上述支路为输送管线,上述换热装置用于对由上述电堆输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两个支路,一个上述支路上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另一个上述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
进一步地,上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个暖风器。
进一步地,上述换热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两个换热器,其中一个上述换热器为暖风器。
进一步地,两个上述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上述第一三通阀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上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第二三通阀,上述第二三通阀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上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上述第一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上述第二支路与上述第三支路上均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支路上的上述换热装置或上述第三支路上的上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个暖风器。
进一步地,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上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第二三通阀,上述第二三通阀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上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三支路的一端连通;第三三通阀,上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连通,上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连通;第四三通阀,上述第四三通阀分别与上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上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冷却液储存装置,与上述输送管线连通或者与上述换热装置和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之间的上述冷却液管路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该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为任一种上述的动力系统。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路的冷却液管路,使得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的冷却液既可以只流过其中的一个支路,也可以流过其中的几个支路,也可以流过所有的支路。当动力系统处于启动阶段时,电堆产热首先需要进行电堆预热以保证电堆快速升温,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输送管线,使得电堆的升温速度快,缩短了动力系统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效率;当动力系统处于低温环境条件时,动力系统与环境温差大,自然对流散热速率高,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输送管线,保证了电堆具有适宜的温度,使得动力系统可以适应低温的环境,保证了动力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的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2提供的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3提供的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电堆;2'、换热器;3'、冷却液泵;4'、冷却液箱;1、电堆;2、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3、换热装置;4、冷却液储存装置;30、换热器;31、暖风器;01、第一支路;02、第二支路;03、第三支路;100、第一三通阀;200、第二三通阀;300、第三三通阀;400、第四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堆温差无法调控,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如图2至图4所示,该动力系统包括电堆1与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电堆1包括第一冷却液口与第二冷却液口;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一端与上述电堆1的第一冷却液口连通,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至少两个支路,其中,部分上述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3,未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3的上述支路为输送管线,上述换热装置3用于对由上述电堆1输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本申请的动力系统中,在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路的冷却液管路,使得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的冷却液既可以只流过其中的一个支路,也可以流过其中的几个支路,也可以流过所有的支路。当动力系统处于启动阶段时,电堆产热首先需要进行电堆预热以保证电堆快速升温,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输送管线,使得电堆的升温速度快,缩短了动力系统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效率;当动力系统处于低温环境条件时,动力系统与环境温差大,自然对流散热速率高,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输送管线,保证了电堆具有适宜的温度,使得动力系统可以适应低温的环境,保证了动力系统的效率。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两个支路,一个上述支路上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3,另一个上述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这样当动力系统处于启动阶段或处于低温环境条件时,只需要使得冷却液通过输送管线,当电堆内的温度较高时,使得冷却液通过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上,进而调整电堆的温差,使得电堆内的温度更稳定性能更好。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换热装置包括一个暖风器31,在暖风器31中,冷却液与车中的冷空气进行换热,降温后的冷却液进入电堆中,升温后的冷却液进入车辆内,使得车辆内的温度升高。暖风器31的设置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由电堆输出的冷却液的热量。
为了更合理地利用由电堆输出的冷却液的热量,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换热装置3包括顺次设置的两个换热器30,其中一个上述换热器30为暖风器31。当车辆供暖需求较大时,暖风器工作,另一个换热器不工作;当车辆需求供暖量较小时,暖风器和另一个换热器同时工作或者暖风器不工作只有换热器工作。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两个上述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01与第二支路02,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00与第二三通阀200,上述第一三通阀1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当需要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同时工作时,将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一支路连接的一端以及与第二支路连接的一端均打开,且将第二三通阀的三端均打开,使得冷却液通过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进入电堆中。当需要第一支路工作时,可以将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端打开,将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端关闭;当需要第二支路工作时,可以将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二支路的连接端打开,将第一三通阀的与第一支路的连接端关闭。
为了更好地控制冷却液的流量以及温度,进而更好地控制电堆的温度,且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冷却液的热量,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是第一支路01、第二支路02与第三支路03,上述第一支路01为上述输送管线,上述第二支路02与上述第三支路03上均设置有换热装置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某些支路,关闭另一些支路。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支路02上的上述换热装置3或上述第三支路03上的上述换热装置3包括一个暖风器31,电堆反应产生的热由冷却液带出电堆,当车内温度较高时,不需要开暖风机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则将暖风机关闭或者将设置有暖风机的支路关闭,冷却液可以通过另外两个支路,当电堆处于启动阶段或者动力系统处于低温环境时,则不需要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则只打开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冷却液只通过输送管线。
为了更好地控制各个支路的打开与关闭,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00、第二三通阀200、第三三通阀300与第四三通阀400,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连通;上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三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三支路03的一端连通;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连通,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连通;上述第四三通阀400分别与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三端、第三支路03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冷却液储存装置4,冷却液储存装置4与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和上述换热装置3之间的冷却液管线连通。冷却液储存装置4为冷却液提供补液和储液保障。
本申请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冷却液储存装置为冷却液箱。
具体地,上述的冷却液储存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的冷却液箱,冷却液储存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可以存储冷却液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作为冷却液储存装置。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电堆还包括阴极入口与阳极入口,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阴极气体供给装置与阳极气体供给装置,阴极气体供给装置与上述阴极入口连通;阳极气体供给装置与上述阳极入口连通。阳极气体(如氢气)和阴极气体(如空气或氧气)分别进入电堆经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热及其副产物水,电能由负载消耗,水随阳极尾气和阴极尾气排出电堆,热由冷却液带出。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上述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为任一种上述的动力系统。
该交通工具由于具有上述的动力系统,使得该交通工具可以更更稳定安全地运行。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动力系统包括电堆1、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换热装置3、冷却液储存装置4、第一三通阀100与第二三通阀200。
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两个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01与第二支路02,第一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第二支路上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3,上述第一三通阀1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冷却液储存装置4为冷却液箱,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冷却液泵。
当动力系统处于启动阶段,电堆产热首先需要进行电堆预热,保证电堆快速升温,在电堆温度从环境温度升高至运行温度前,只需保证电堆内部反应场的温度均匀即可,无需堆外散热,否则会延长启动时间,即控制与第二支路02连接的第一三通阀的一端关闭,与第二支路02连通的第一三通阀的一端打开,使得冷却液只经过第一支路01,不经过第二支路02。
当动力系统处于低温环境条件时,因动力系统与环境温差大,自然对流散热速率高等原因,使得动力系统短时或长时不需换热装置强制降温即可能完成系统热量平衡,即控制与第二支路02连接的第一三通阀的一端关闭,与第二支路02连通的第一三通阀的一端打开,使得冷却液只经过第一支路01,不经过第二支路02。
所以,启动阶段和/或低温环境下,电堆温度低于操作温度时,电堆冷却液沿第一支路01流动,第二支路02关闭,换热装置不工作,当电堆温度升高至操作温度或其以上时,第二支路02打开,第一支路01打开或者关闭,换热装置工作。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动力系统包括电堆1、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换热装置3、冷却液储存装置4、第一三通阀100与第二三通阀200。
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两个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01与第二支路02,第一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第二支路上设置有上述换热装置3,换热装置包括两个换热器,其中,一个换热器为暖风器,另一个换热器是其他的空冷式换热器。上述第一三通阀1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冷却液储存装置4为冷却液箱,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冷却液泵。
电堆的启动阶段和/或在低温环境下,电堆温度低于操作温度,带出反应堆中热量的冷却液沿第一支路01流动后进入电堆中,第二支路02关闭,暖风器和另一个换热器均不工作,当电堆温度升高至操作温度或其以上时,第一支路01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支路02开启,暖风器和/或另一个换热器工作,当车辆不需要供暖时,暖风器不工作,另一个换热器工作;当车辆供暖需求较大时,暖风器工作,另一个换热器不工作;当车辆需求供暖量较小时,暖风器和另一个换热器同时工作。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动力系统包括电堆1、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换热装置3、冷却液储存装置4、第一三通阀100、第二三通阀200、第三三通阀300与第四三通阀400。
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上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01、第二支路02与第三支路03,第一支路为上述输送管线,第二支路上设置有暖风器,第三支路上设置有另一个换热器。
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连通;上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上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三端、上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上述第三支路03的一端连通;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连通,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连通;上述第四三通阀400分别与上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三端、第三支路03的另一端以及上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冷却液储存装置4为冷却液箱,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冷却液泵。
电堆的启动阶段和/或在低温环境下,电堆温度低于操作温度,带出反应堆中热量的冷却液沿第一支路01流动后进入电堆中,第二支路02与第三支路03关闭,暖风器和另一个换热器不工作,当电堆温度升高至操作温度或其以上时,第一支路01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支路02或第三支路03开启,暖风器或另一个换热器工作。当车辆内室需要暖风供应时,电堆冷却液沿第二支路02流动,第三支路03可以开启也可以关闭,如果车辆内的温度较低时,第三支路03与第一支路01均关闭,只有暖风器工作;当车辆内室不需要供暖时,电堆冷却液沿第三支路03流动,第二支路02关闭,另一个换热器工作,暖风机不工作,当电堆中的温度较高时,第一支路01关闭,仅第三支路03开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动力系统中,在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设置包括至少两个支路的冷却液管路,使得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冷却液口之间的冷却液既可以只流过其中的一个支路,也可以流过其中的几个支路,也可以流过所有的支路。当动力系统处于启动阶段时,电堆产热首先需要进行电堆预热以保证电堆快速升温,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输送管线,使得电堆的升温速度快,缩短了动力系统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效率;当动力系统处于低温环境条件时,动力系统与环境温差大,自然对流散热速率高,这时需要冷却液通过少数的设置有换热装置的支路或者只通过未设置有换热装置的输送管线,保证了电堆具有适宜的温度,使得动力系统可以适应低温的环境,保证了动力系统的效率。
2)、本申请的交通工具由于具有上述的动力系统,使得该交通工具可以更稳定安全地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
电堆(1),包括第一冷却液口与第二冷却液口;以及
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第一端与所述电堆(1)的第一冷却液口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口通过冷却液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液管路包括至少两个支路,其中,部分所述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3),未设置有所述换热装置(3)的所述支路为输送管线,所述换热装置(3)用于对由所述电堆(1)输出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两个支路,一个所述支路上设置有所述换热装置(3),另一个所述支路为所述输送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一个暖风器(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顺次设置的两个换热器(30),其中一个所述换热器(30)为暖风器(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01)与第二支路(02),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通阀(100),所述第一三通阀(10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以及
第二三通阀(200),所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是第一支路(01)、第二支路(02)与第三支路(03),所述第一支路(01)为所述输送管线,所述第二支路(02)与所述第三支路(03)上均设置有所述换热装置(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02)上的所述换热装置(3)或所述第三支路(03)上的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一个暖风器(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通阀(100),所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路(01)的一端连通;
第二三通阀(200),所述第二三通阀(200)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00)的第三端、所述第二支路(02)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支路(03)的一端连通;
第三三通阀(300),所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0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路(02)的另一端连通;以及
第四三通阀(400),所述第四三通阀(400)分别与所述第三三通阀(300)的第三端、所述第三支路(0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的第二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
冷却液储存装置(4),与所述输送管线连通或者与所述换热装置(3)和所述冷却液输送动力设备(2)之间的所述冷却液管路连通。
10.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
CN201710491843.XA 2017-06-21 2017-06-21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Active CN10739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1843.XA CN107394232B (zh) 2017-06-21 2017-06-21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1843.XA CN107394232B (zh) 2017-06-21 2017-06-21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4232A true CN107394232A (zh) 2017-11-24
CN107394232B CN107394232B (zh) 2020-02-07

Family

ID=6033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1843.XA Active CN107394232B (zh) 2017-06-21 2017-06-21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423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154A (zh) * 2019-07-04 2019-10-08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系统
CN111619307A (zh) * 2020-04-21 2020-09-04 清华大学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1988957A (zh) * 2020-07-31 2020-11-2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放疗设备的风冷散热系统及放疗系统
CN113300059A (zh) * 2021-05-13 2021-08-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液加注结构及方法与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DE102020119136A1 (de) 2020-07-21 2022-01-27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ssystem mit Ventileinrichtung für Brennstoffzellen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Aufwärmen von Kühlmittel
CN114079062A (zh) * 2020-08-19 2022-02-22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水热散热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4328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losed Coolant Loop with Expansion Device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06299411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374122A (zh) * 2016-10-08 2017-02-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54328A1 (en) * 2007-04-13 2008-10-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losed Coolant Loop with Expansion Device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06299411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374122A (zh) * 2016-10-08 2017-02-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154A (zh) * 2019-07-04 2019-10-08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系统
CN111619307A (zh) * 2020-04-21 2020-09-04 清华大学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DE102020119136A1 (de) 2020-07-21 2022-01-27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ssystem mit Ventileinrichtung für Brennstoffzellen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Aufwärmen von Kühlmittel
DE102020119136B4 (de) 2020-07-21 2024-05-02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ungssystem mit Ventileinrichtung für ein Brennstoffzellen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Aufwärmen von Kühlmittel
CN111988957A (zh) * 2020-07-31 2020-11-2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放疗设备的风冷散热系统及放疗系统
CN114079062A (zh) * 2020-08-19 2022-02-22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水热散热系统
CN114079062B (zh) * 2020-08-19 2023-10-31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水热散热系统
CN113300059A (zh) * 2021-05-13 2021-08-2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液加注结构及方法与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4232B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4232A (zh)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CN106945537B (zh) 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Zhang et al.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active cooling/heating method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extreme conditions
US6673481B1 (en) Initiating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or other load powered by a fuel cell at sub-freezing temperature
CN107394234A (zh) 燃料电池的动力系统与交通工具
CN110165247A (zh) 具有冷启动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25237A (zh)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22447A (zh) 空调控制系统
CN103229348A (zh) 用于机动车电动机的电池组
CN110400945A (zh) 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工作方法
CN10823223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01210750A (zh)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废热驱动空调的方法
CN114347867B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2053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低温快速启动系统和启动方法
KR102496802B1 (ko) 연료전지용 공기 냉각장치
CN208570863U (zh) 一种基于相变耦合风冷的冷热两用电池包热管理结构
CN108808035B (zh) 能-40℃以下超低温冷启动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
CN114678562B (zh)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366488B1 (ko) 수압 분산 효율이 우수한 물 탱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연료전지 시스템
KR20170079315A (ko) 차량용 열관리계 시스템
CN216507994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4043772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Zhang Heat pump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for future zero-emission vehicles
CN115101777B (zh) 高效稳定回收能量的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9164041U (zh) 一种储能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1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18 West core road,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Electric (Chengdu) Hydrogen Fuel Cel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No. 18, West core road, hi tech West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DONGFANG ELECTRI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