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058A -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0058A
CN107390058A CN201710613459.2A CN201710613459A CN107390058A CN 107390058 A CN107390058 A CN 107390058A CN 201710613459 A CN201710613459 A CN 201710613459A CN 107390058 A CN107390058 A CN 107390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salt spray
neutral salt
prese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34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0058B (zh
Inventor
吕旺燕
马存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34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0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0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3Environmental or reliability tes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工材料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状况,在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压力、温度三个试验因素,综合了影响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多个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进行多因素复合模拟试验,能更好地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带电服役性能进行评价。并且,本发明采用的试验电流小,电压低,规避了大电流、高电压的试验风险,而且试验设备容易获得。

Description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电力系统中使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电气设备之一。动、静触头作为隔离开关的关键部件,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隔离开关触头腐蚀及其引起的发热缺陷不仅会缩短隔离开关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酿成重大事故,威胁电网公司设备和人身安全。我国屡次发生因隔离开关发热缺陷而产生的设备损坏甚至大面积停电事故。
目前国内外对于刀闸触头腐蚀行为的研究尚采用传统的大气腐蚀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未考虑流通电流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未考虑流通电流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得到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s
根据预置公式计算在预置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限值Rl
对等接触面积换算后的与所述接触电阻限值Rl和所述接触电阻Rs对应的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进行比较,
若rs<rl,则所述测试材料合格;
其中,所述试样对为上下重叠固定的两个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试样块,所述预置电流为通过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预置公式为
式中,kM为触头金属材料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kA为空气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λM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λA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A1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m2;A2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 m2;α为触头闭合接触位置的数量;Ie为触头的额定电流,单位为A;Rl为触头在65℃下工作的接触电阻限值,单位为Ω。
进一步的,所述中性盐雾试验还包括:
施加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预置压力和预置温度。
优选的,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进一步的,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和所述第二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进一步的,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和所述第四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优选的,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为33~37℃、第二预置电流为0A和第二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优选的,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为63~67℃、第三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为33~37℃、第四预置电流为0A和第四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进一步的,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之前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对每个所述试样对在第五预置温度为33~37℃、第五预置压力为20~40N 和第五预置电流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五中性盐雾试验,每个所述试样对对应一个所述第五预置电流;
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所述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并测试每个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得到所述接触电阻Rn'相对于接触电阻Rn增量百分比最大值所对应的所述敏感电流。
进一步的,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所述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五中性盐雾实验和所述第六中性盐雾实验2至4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得到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s;根据预置公式计算在预置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限值Rl;对等接触面积换算后的与所述接触电阻限值Rl和所述接触电阻Rs对应的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进行比较,若rs<rl,则所述测试材料对合格;其中,所述试样对为上下重叠固定的两个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试样块,所述预置电流为通过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电流。本发明考虑了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状况,在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试验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增加电流因素进行模拟试验,能更好地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带电服役性能进行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未考虑流通电流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影响的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得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s
根据预置公式计算在预置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限值Rl
对等接触面积换算后的与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对应的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进行比较,
若rs<rl,则测试材料合格;
其中,试样对为上下重叠固定的两个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试样块,预置电流为通过两个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电流。
本发明考虑了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状况,在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试验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增加电流因素进行模拟试验,能更好地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带电服役性能进行评价。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得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s
根据预置公式计算在预置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限值Rl
对等接触面积换算后的与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对应的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进行比较,
若rs<rl,则测试材料合格;
其中,试样对为上下重叠固定的两个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试样块,预置电流为通过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电流。
预置公式为
式中,kM为触头金属材料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kA为空气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λM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λA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A1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m2;A2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 m2;α为触头闭合接触位置的数量;Ie为触头的额定电流,单位为A;Rl为触头在65℃下工作的接触电阻限值,单位为Ω。
本实施例中,中性盐雾试验还包括:
施加两个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预置压力和预置温度。
本实施例中,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将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进一步的,将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进一步的,将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本实施例中,将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将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为33~37℃、第二预置电流为0A和第二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本实施例中,将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将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为63~67℃、第三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为33~37℃、第四预置电流为0A和第四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将试样对s1、s2、s3在30N下,置于盐雾箱中,在(50 ±2)℃下,通敏感电流Is 1A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h;然后在(35±2)℃、电流为0、压力为0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4h,其中NaCl质量浓度为5%,盐雾沉降量为1.0~2.0ml/80cm2*h。以此作为1个循环,共进行3个循环,共试验72h。
将试样对s1、s2、s3在30N下,置于盐雾箱中,在(65±2)℃下,通敏感电流Is 1A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h;然后在(35±2)℃、电流为0、压力为0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4h,其中NaCl质量浓度为5%,盐雾沉降量为 1.0~2.0ml/80cm2*h。以此作为1个循环,共进行3个循环,共试验72h。
需要说明的是,将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为33~37℃、第二预置电流为0 A和第二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及将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为33~37℃、第四预置电流为0A和第四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时,将试样对打开。
将试样对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冷风吹干。将两片样品重叠,在 30N下,采用直流电流测试每一个试样对试验后的接触电阻Rs1,Rs2,Rs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Rs为R65℃,根据下式计算试验后的平均接触电阻:
计算隔离开关触头的接触电阻限值。假设隔离开关触头在65℃下稳定工作,且触头温度保持65℃,根据下式计算隔离开关触头的接触电阻限值:
根据下式将R65℃和Rl换算为接触面积1cm2的接触电阻:
rl=Rl×A1
r65℃=R65℃×A3
式中,rl为Rl对应的接触面积1cm2的接触电阻,单位为Ω;r65℃为R65℃对应的接触面积1cm2的接触电阻,单位为Ω;A3为试样对的接触面积,单位为m2
在本实施例中,测得Rs1,Rs2,Rs3分别为2.0mΩ、1.5mΩ、2.2mΩ,由此可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置压力的施加具体为将试样对打孔,插入绝缘螺钉,在试样对与螺母之间的绝缘螺钉上添加弹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试样块和第二试样块的尺寸为30mm*10mm*2 mm;打孔的孔径为3mm。
Rl=0.85mΩ
根据下式将R65℃和Rl换算为接触面积1cm2的接触电阻:
rl=Rl×A1
r65℃=R65℃×A3
rl=0.85×8=6.8mΩ
r65℃=1.9×2.86=5.43mΩ
因为r65℃<rl,所以额定电流为600A的隔离开关纯铜触头的带电服役性能合格。
将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之前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对每个试样对在第五预置温度为33~37℃、第五预置压力为20~40N和第五预置电流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五中性盐雾试验,每个试样对对应一个第五预置电流;
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并测试每个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得到接触电阻Rn'相对于接触电阻Rn增量百分比最大值所对应的敏感电流。
进一步的,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五中性盐雾实验和所述第六中性盐雾实验2至4次。
本发明实施例中,取9个试样对,依次编号1、2、……、8、9,并分为 A、B、C三组,其中1-3号试样对为A组,4-6号试样对为B组,7-9号试样对为C组。采用直流电流测试9个试样对的原始接触电阻R1,R2,……,R9。测试电流I应小于100mA,试样对两端电压V应不超过20mV。保持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大小一致,分别测得正向接触电阻Rn正和反向接触电阻Rn反,其中n=1、2、……、8、9,并根据下式计算每一个试样对的原始接触电阻Rn
试样对的原始接触电阻Rn测试应在样品取出恒温恒湿箱1h内进行。然后根据下式计算A、B、C三组试样对的平均原始接触电阻:
测得R1,R2,……,R9分别为0.15mΩ、0.18mΩ、0.21mΩ、0.16mΩ、 0.20mΩ、0.12mΩ、0.17mΩ、0.22mΩ、0.19mΩ。由此可得:
筛选敏感电流Is,步骤包括:
1)选取三种直流电流I1、I2、I3,I1<I2<I3<5A。将A、B、C三组试样对置于盐雾箱中,A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I1,B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I2、C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I3
2)在(35±2)℃和30N下,A、B、C三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h;然后在(35±2)℃、电流为0、压力为0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4h,其中NaCl浓度为5%,盐雾沉降量1.0-2.0ml/80cm2*h。以此作为1 个循环,共进行3个循环,共试验72h。
需要说明的是,在(35±2)℃和压力为0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时,试样对打开。
3)将试样对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冷风吹干。将两片样品重叠,在30N下,采用直流电流测试每一个试样对试验后的接触电阻R'n,n=1、 2、……、8、9。根据下式计算A、B、C三组试样对试验后的平均接触电阻:
然后计算A、B、C三组试样对的接触电阻增量百分比:
比较ΔRA、ΔRB、ΔRC,选取最大值者对应的电流值作为敏感电流Is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三种直流电流0.01A、0.1A、1A,0.01A<0.1A<1A<5A。将A、B、C三组试样对置于盐雾箱中,A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0.01A,B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0.1A、C组试样对通直流电流1A。
测得R1',R'2,……,R9'分别为0.25mΩ、0.38mΩ、0.30mΩ、0.47mΩ、 0.55mΩ、0.53mΩ、0.68mΩ、0.77mΩ、0.72mΩ,由此可得:
比较ΔRA、ΔRB、ΔRC,取最大值者ΔRC对应的电流值1A作为敏感电流Is。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试样对的两端打孔,用绝缘螺钉和绝缘螺母通过试样对两端的孔进行固定。在试样对与螺母之间的绝缘螺钉上添加抗疲劳的不锈钢弹簧,通过弹簧加载一定的压力P,压力P为30N。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非镀层测试样品,依次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S1a、用240号金相砂纸加润滑蜡对测试样品进行研磨;
步骤S1b、用400号金相砂纸加润滑蜡对测试样品进行研磨;
步骤S1c、用600号金相砂纸加润滑蜡对测试样品进行研磨;
步骤S1d、用棉花蘸试剂级丙酮对测试样品进行擦洗;
步骤S1e、将测试样品浸入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进行超声清洗10分钟;
步骤S1f、用冷风吹干样品,然后将测试样品置于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恒温恒湿箱内预处理至少24h。
对于镀层测试样品,依次按照上述步骤S1d至步骤S1f进行表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了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的状况,在采用中性盐雾试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压力、温度三个试验因素,综合了影响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多个因素,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进行多因素复合模拟试验,能更好地对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带电服役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试样对闭合通电,打开断电模拟隔离开关的实际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控制温度的逐渐上升模拟隔离开关工作温度随接触电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的情况。此外,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试验电流小,电压低,规避了大电流、高电压的试验风险,而且试验设备容易获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得到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s
根据预置公式计算在预置最高温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限值Rl
对等接触面积换算后的与所述接触电阻限值Rl和所述接触电阻Rs对应的接触电阻限值rl和接触电阻rs进行比较,
若rs<rl,则所述测试材料合格;
其中,所述试样对为上下重叠固定的两个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的试样块,所述预置电流为通过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公式为
<mrow> <mn>2</mn> <msub> <mi>k</mi> <mi>M</mi> </msub> <msub> <mi>&amp;lambda;</mi> <mi>M</mi> </msub> <msub> <mi>A</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k</mi> <mi>A</mi> </msub> <msub> <mi>&amp;lambda;</mi> <mi>A</mi> </msub> <msub> <mi>A</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row> <mo>(</mo> <mfrac> <msub> <mi>I</mi> <mi>e</mi> </msub> <mi>&amp;alpha;</mi> </mfrac> <mo>)</mo> </mrow> <mn>2</mn> </msup> <msub> <mi>R</mi> <mi>l</mi> </msub> </mrow>
式中,kM为触头金属材料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kA为空气在65℃下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λM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λA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温度梯度,单位为K/m;A1为触头闭合处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m2;A2为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的面积,单位为m2;α为触头闭合接触位置的数量;Ie为触头的额定电流,单位为A;Rl为触头在65℃下工作的接触电阻限值,单位为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盐雾试验还包括:
施加两个所述试样块的相互接触面预置压力和预置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试样对在预置电流下进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测试材料制备成的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和所述第二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和所述第四中性盐雾试验2至7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第一预置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一中性盐雾试验;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第二预置电流和第二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二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二预置温度为33~37℃、第二预置电流为0A和第二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二中性盐雾试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第三预置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下进行第三中性盐雾试验;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第四预置电流和第四预置压力下进行第四中性盐雾试验具体包括: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三预置温度为63~67℃、第三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三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三中性盐雾试验;
将所述试样对在第四预置温度为33~37℃、第四预置电流为0A和第四预置压力为0N下,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四中性盐雾试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试样对在第一预置温度为48~52℃、第一预置电流为敏感电流和第一预置压力为20~40N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一中性盐雾试验之前还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对每个所述试样对在第五预置温度为33~37℃、第五预置压力为20~40N和第五预置电流下进行时长为18~22h的第五中性盐雾试验,每个所述试样对对应一个所述第五预置电流;
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所述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并测试每个所述试样对的接触电阻Rn';
得到所述接触电阻Rn'相对于接触电阻Rn增量百分比最大值所对应的所述敏感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六预置温度为33~37℃、第六预置电流0A和第六预置压力0N下,对每个所述试样对进行时长为2~6h的第六中性盐雾试验之后还包括:
重复执行所述第五中性盐雾实验和所述第六中性盐雾实验2至4次。
CN201710613459.2A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Active CN107390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3459.2A CN107390058B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3459.2A CN107390058B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058A true CN107390058A (zh) 2017-11-24
CN107390058B CN107390058B (zh) 2020-08-14

Family

ID=6033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3459.2A Active CN107390058B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00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994A (zh) * 2018-10-30 2019-02-19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作用下电气设备用铜材料的腐蚀加速测试评价方法
CN113624672A (zh) * 2021-08-16 2021-11-09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拨码开关触点的高加速组合式盐雾试验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7174A (en) * 1991-07-03 1994-09-13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converting a voltage drop tapped from a test object from a predetermined input voltage range to a desired output voltage range
CN204666735U (zh) * 2015-02-27 2015-09-23 上海和伍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绝缘材料对电接触性能影响的可标准化的测试装置
US9322880B2 (en) * 2012-05-10 2016-04-26 Omicron Electronics Gmbh Measurement of a resistance of a switching contact of an electrical circuit breaker
CN106443235A (zh) * 2016-08-28 2017-02-22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触头材料电接触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06556796A (zh) * 2016-10-21 2017-04-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sf6断路器弧触头失效检测方法
CN106969894A (zh) * 2017-02-09 2017-07-21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电动头接触器故障模拟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7174A (en) * 1991-07-03 1994-09-13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converting a voltage drop tapped from a test object from a predetermined input voltage range to a desired output voltage range
US9322880B2 (en) * 2012-05-10 2016-04-26 Omicron Electronics Gmbh Measurement of a resistance of a switching contact of an electrical circuit breaker
CN204666735U (zh) * 2015-02-27 2015-09-23 上海和伍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绝缘材料对电接触性能影响的可标准化的测试装置
CN106443235A (zh) * 2016-08-28 2017-02-22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触头材料电接触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06556796A (zh) * 2016-10-21 2017-04-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sf6断路器弧触头失效检测方法
CN106969894A (zh) * 2017-02-09 2017-07-21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电动头接触器故障模拟检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994A (zh) * 2018-10-30 2019-02-19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作用下电气设备用铜材料的腐蚀加速测试评价方法
CN109357994B (zh) * 2018-10-30 2023-06-06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作用下电气设备用铜材料的腐蚀加速测试评价方法
CN113624672A (zh) * 2021-08-16 2021-11-09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拨码开关触点的高加速组合式盐雾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058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7291B (zh) 一种变压器油纸绝缘多因素联合老化试验装置及其寿命预测方法
Chakraborty Performance of silicone rubber insulators under thermal and electrical stress
CN111707971A (zh) 一种避雷器绝缘状态检测方法
CN101660985B (zh) 在加载过程中实现同步干湿交替加速腐蚀设备的应用
CN107390058A (zh) 一种评价隔离开关触头材料带电服役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3923768B (zh) 一种用于带电绝缘设备的复合阻燃有机去污剂
CN105785235B (zh) 一种评定绝缘子交流闪络电压特性的试验方法
Wang et 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n we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ors
CN112069693B (zh) 一种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陷阱电荷密度测算方法
Banik et al.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overhead line insulator by measuring surface leakage current
Gouda et al.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naturally polluted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insulators
CN114325176B (zh) 一种氧化锌避雷器电阻阀片受潮老化的性能评估方法
Yuan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on FDS of power transformer by FEM approach
CN114400118A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芯棒的老化方法
CN107782660B (zh) 一种评价刀闸触头材料环境耐久性的测试方法
Schwardt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leakage current and surface conductivity during salt fog tests [power line insulator applications]
Zixia et al. Investigation on composite insulators in contaminated areas
Huang et al. Influence of CaSO4 content in contamination on the leakag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rcelain insulator string
Khan et al. A study of flashover voltage of artificially polluted porcelain disc insulator under natural fog conditions
Borzenkov et al. Investigation changes in the values of leakage currents of plate insulators from the time of applied voltage
Thipprasert et al.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Insulator under IEC/TR 62730 Standard Testing for 22 kV Distribution System.
Bi et al. Study on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 and Critical Flashover Current of icing and polluted 110kV Composite Insulators
CN220543036U (zh) 一种用于复合绝缘子的电、热复合应力老化测试装置
Gebremichael et al. Flashover Voltage Variations of Glass and Porcelain Insulators with Different Contaminants
Liu et al. Research on rapid diagnosis technology after the oil-paper bushing insulation da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