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408A - 逆变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逆变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408A
CN107370408A CN201710765646.2A CN201710765646A CN107370408A CN 107370408 A CN107370408 A CN 107370408A CN 201710765646 A CN201710765646 A CN 201710765646A CN 107370408 A CN107370408 A CN 107370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sistance
control chip
colelctor electrode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56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祖华
尚俊
阮永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56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0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0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7/51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变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源,所述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互感器、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输入电源以及开关S;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与第一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第三整流二极管、可调电阻、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上述逆变电源电路,只用到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

Description

逆变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利用晶闸管电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这种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定义为逆变。例如:应用晶闸管的电力机车,当下坡时使直流电动机作为发电机制动运行,机车的位能转变成电能,反送到交流电网中去。又如运转着的直流电动机,要使它迅速制动,也可让电动机作发电机运行,把电动机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反送到电网中去,变流器工作在逆变状态时,如果把变流器的交流侧接到交流电源上,把直流电逆变为同频率的交流电反送到电网去,叫有源逆变。如果变流器的交流侧不与电网联接,而直接接到负载,即把直流电逆变为某一频率或可调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则叫无源逆变。交流变频调速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有源逆变除用于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外,还用于交流饶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和高压直流输电等方面。
现有的逆变电源电路,结构非常复杂,造成造价昂贵,且不易修理,生产后需花大量时间检测,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的逆变电源电路。
一种逆变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源,所述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互感器、分别设于所述互感器的两端的第一双向晶闸管和第二双向晶闸管、设于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和所述第二双向晶闸管之间的输入电源以及与所述输入电源串联的开关,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输入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二整流二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并联的第三整流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连接的可调电、依次与所述可调电阻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上述逆变电源电路,提供所述输入电路控制选择输入的电流,通过所述整流电路将输入的电流调整到预设的大小,在通过所述输出电路中的第一晶闸二极管VT1和第二晶闸二极管VT2将整流电路中输出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并过互感器将转变后的交流电放大到工作电压大小即可,这个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均为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及控制芯片,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为八引脚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4号接口和8号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1号接口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5号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2号接口与6号接口联通且与7号接口之间串联一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7号接口还与一所述可调电阻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第六电阻和一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还依次串联有一第五电容和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串联有一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与一第六电容并联;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与一第七电容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与一第八电容并联;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与一第九电容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三极管V2均为NPN型三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型号为NE55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逆变电源电路的连接电路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查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源,所述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电路10、整流电路20以及输出电路 3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用于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所述输出电路30包括依次连接的互感器T、分别设于所述互感器T的两端的第一双向晶闸管VT1和第二双向晶闸管VT2、设于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VT1和所述第二双向晶闸管VT2之间的输入电源CG以及与所述输入电源CG串联的开关SS,所述开关SS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和所述输入电路10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整流电路20用于将待逆变的直流电的电流调整到预设的大小,所述整流电路20包括第一三极管V1、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三极管V2、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V2 的基极之间的第一电阻R1、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V2V2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的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的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的第二整流二极管VD2、以及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的第一整流二极管VD1,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2 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电路10用于选择待转变的电流,所述输入电路10包括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IC1、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二控制芯片IC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4号接口和8号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2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1号接口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5号接口通过第三电容 C3C3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2号接口与6号接口联通且与7号接口之间串联一第三整流二极管VD3,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7号接口还与一可调电阻RP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的输出端依次串联一第六电阻R6和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V1和第一三极管V2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型号为NE555。
上述逆变电源电路,提供所述输入电路10控制选择输入的电流,通过所述整流电路20将输入的电流调整到预设的大小,在通过所述输出电路30中的第一晶闸二极管VT1和第二晶闸二极管VT2将整流电路20中输出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并过互感器T将转变后的交流电放大到工作电压大小即可,这个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均为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及控制芯片,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检修。
具体的,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为NE555型号的芯片,所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为八引脚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4号接口和8号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1号接口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5号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IC2的2号接口与6号接口联通且与7号接口之间串联一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 VD3,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的7号接口还与一所述可调电阻RP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P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第六电阻R6和一所述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C4接地。
请查阅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当开关%闭合后电路的瞬时电流对逆变电源电路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S与所述整流电路20之间还依次串联有一第五电容C5和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V2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IC1连接,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五电容C5和所述第七电阻R7配合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请查阅图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三实施例与所述第四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防止开关S与所述整流电路20间的电压过大,进而破坏电路,所述开关S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串联有一第三三极管V3,所述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 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V2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IC1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与所述开关S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接地。
请参阅图4,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四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VT和第二晶闸二极管VT2与所述整流电路20的连接处的电压过大,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VT1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与一第六电容C6并联;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VT2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2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与一第七电容C7并联。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五实施例与所述第四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五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所述输入电路10和所述整流电路20之间的电压过大,所述第一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IC1之间还设有一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十电阻R10与一第八电容C8并联;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IC2之间还设有第十一电阻 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与一第九电容C9并联。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逆变电源电路,所述第六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经过整流电路20整流后的电流会损失,所述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VT2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2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四三极管V4,所述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V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VT2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V4的集电极接地,放大整流后的电流。
同理,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VT1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五三极管V5,所述第五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V5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VT1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V5的集电极接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逆变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输入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输出电路;
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互感器、分别设于所述互感器的两端的第一双向晶闸管和第二双向晶闸管、设于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和所述第二双向晶闸管之间的输入电源以及与所述输入电源串联的开关,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输入电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三极管、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第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二整流二极管、以及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的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地;
所述输入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的第一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二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并联的第三整流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连接的可调电、依次与所述可调电阻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为八引脚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4号接口和8号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1号接口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5号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2号接口与6号接口联通且与7号接口之间串联一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7号接口还与一所述可调电阻的调节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输出端依次串联所述第六电阻和一所述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还依次串联有一第五电容和一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与所述整流电路之间串联有一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一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与一第六电容并联;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与一第七电容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一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与一第八电容并联;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之间还设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与一第九电容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闸二极管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一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闸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型号为NE555。
CN201710765646.2A 2017-08-30 2017-08-30 逆变电源电路 Pending CN107370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5646.2A CN107370408A (zh) 2017-08-30 2017-08-30 逆变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5646.2A CN107370408A (zh) 2017-08-30 2017-08-30 逆变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408A true CN107370408A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1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5646.2A Pending CN107370408A (zh) 2017-08-30 2017-08-30 逆变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04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155A (zh) * 2019-12-24 2020-04-07 赵华勇 一种双用直流泵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66854U (zh) * 2013-04-12 2013-08-28 成都瑞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555时基电路的晶闸管触发器
CN204538697U (zh) * 2015-05-07 2015-08-05 孙元 一种台式电脑供电保护电路
CN204761328U (zh) * 2015-07-15 2015-11-11 胡群芳 一种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66854U (zh) * 2013-04-12 2013-08-28 成都瑞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555时基电路的晶闸管触发器
CN204538697U (zh) * 2015-05-07 2015-08-05 孙元 一种台式电脑供电保护电路
CN204761328U (zh) * 2015-07-15 2015-11-11 胡群芳 一种逆变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6155A (zh) * 2019-12-24 2020-04-07 赵华勇 一种双用直流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7227U (zh)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源
CN201774458U (zh) 基于mmc无变压器的四象限高压变频电源拓扑结构
CN102055347A (zh) 基于mmc无变压器的四象限高压变频电源拓扑结构
CN204613281U (zh)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检测电路
CN106602906A (zh) 三电平整流器开路故障注入方法及故障注入器
CN102611286A (zh) 高集成智能功率模块
CN103296885A (zh) Pwm功率变换器模拟仿真电路及仿真方法
CN109742961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热平衡控制方法
CN203775040U (zh) 一种三相矩阵式交交变换器
CN102097963A (zh) 三相全控整流装置及其整流限流方法
CN107370408A (zh) 逆变电源电路
CN105140950A (zh) 一种基于电网虚拟磁链定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6772128B (zh) 一种能耗型交流电子负载及其工作方法
CN201733273U (zh) 一种ffu风机变频调速控制器
CN205725554U (zh) 基于矩阵变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CN107302307A (zh) 一种降压型多电平功率变换电路及逆变器
CN206523614U (zh) 一种能耗型交流电子负载
CN206559057U (zh) 并网开关电路
CN202586867U (zh)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控制装置
CN206962731U (zh) 一种高频整流变换器
CN103078541B (zh) 简化的五电平电压源逆变器
CN205544263U (zh) 一种模块化直流潮流控制器
CN206432911U (zh) 一种直流供电系统
CN206370783U (zh) 并网逆变器和逆变系统
CN205792261U (zh) 一种单相转三相380v电压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