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2446A -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2446A
CN107362446A CN201610814233.4A CN201610814233A CN107362446A CN 107362446 A CN107362446 A CN 107362446A CN 201610814233 A CN201610814233 A CN 201610814233A CN 107362446 A CN107362446 A CN 107362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terminal
frequency
low frequency
electr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42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泰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cal Wyat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cal Wyat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586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4608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586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4609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cal Wyatt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cal Wyat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6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2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8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protecting, controlling or indic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包括:外壳;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内置于上述外壳并且生成刺激用电压;频率调制模块,针对上述刺激用电压所生成的电的频率进行调制而调节刺激强度;频率生成模块,把具有调制后的频率的电接通电极端子;电极端子,暴露于上述外壳地配置而把输出的电传递到人体皮肤;控制模块,控制上述诸多模块的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端子存在多个并且各自成对地分离配置;上述频率生成模块以不同频道的电极端子对分别输出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使得和人体皮肤通电的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互相交叉干涉而得以生成脉动波。

Description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让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之间的干涉所致干涉波刺激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多范围,发挥出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整体的有规则立体运动效果。
背景技术
皮下脂肪是由脂肪团所围绕着的脂肪颗粒层组成的。脂肪团所围绕着的脂肪不会因为运动而轻易地分解。这是因为,脂肪团层不容易传递脂肪分解酶。
另一方面,人们经过长久研究发现音压、超声波、中低频、远红外线等具有消除皮下脂肪及防止皮肤老化的效果。
其中,中低频指的是频率低的电磁波,其以电流刺激人体皮肤后得到所需皮肤美容效果。亦即,让具备了一定节奏的弱电流流经皮肤就能让肌肉舒缓而有助于恢复疲劳、缓解肌肉痛疼、改善血液循环等,更具体地说,施加在皮肤的低频能让肌肉反复进行收缩作用而促进血液流动及发挥按摩效果,从而增进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的代谢并且早就富有弹性的皮肤。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是一种管理皮肤弹力并且橡胶筋的纤维,它们互相交织成网状的皮肤不仅没有皱纹,还不会发生肉下垂现象,但是如果它们被断开就会出现皱纹。亦即,低频刺激能够解除人体皮肤的皱纹并且形成弹性魅力的身体曲线。
先前技术已经开发了利用前述中低频效果的各种消除皮下脂肪的方法及运动器材等。下面具体说明用来达到消除皮下脂肪等效果的现有运动器材。
现有运动器材可以分为以机械运动消除脂肪的方式和以超声波或电刺激消除脂肪的方式。机械运动方式的脂肪消除装置可以举例韩国注册专利第10-1117612号,超声波刺激方式和电刺激方式并用的脂肪消除装置则可以举例韩国注册专利第10-0611142号和韩国注册实用新型第20-0353660号等。
在电刺激方式中,通常把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义为低频而把1,000-4,500Hz之间定义为中频,其以上的频率则定义为高频。
通常用于医疗用途的低频类似于流经人体的生物电,其刺激肌肉与神经而得以缓解肌肉麻痹、疼痛、疲劳之类的症状。
一般的低频相关产品通常使用10-200Hz左右,利用该频率虽然可以让肌肉紧张并且给予刺激,但其不足以实现消除腹部脂肪的运动。
为了消除腹部脂肪,需要通过电刺激让人体也对肌肉施力而得以凭借肌肉运动消耗能量,一般的低频产品却只能依靠电刺激让肌肉收缩而无法造成能量消耗。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施加在皮肤的电刺激深度也会不同。低频对皮肤表面施加刺激而中频可以进入皮肤内部2-3cm,高频则可以进入更深并且随着人体的电阻而发热。市面上的高频深部热产品利用的就是该发热效果。
现有的EMS(Electronic Muscle Stimulation)器材之类的运动器材在把电极附接到皮肤时刺激会集中到中心部分,改变刺激位置时需要反复进行拿掉电极后附接电极的过程或者改变频率大小。而且,连续刺激同一部位时为了改变刺激而需要逐一调整频率的形态与时间。这些问题都造成了使用者的烦恼。
因此,现有的运动器材难以满足现代人要求短时间内发挥出更多运动效果并且享受具立体感的刺激的欲求。
另一方面,使用者把现有的运动器材适用于肌肉较多的部位或水分含量相对较多的部位时,由于来自运动器材的电流量增加而发生电压降的情形。也就是说,现有运动器材随着使用位置与使用者等因素而在同一电压下给予身体的是互不相同的刺激强度。此时,需要针对电压降给予相应的补偿,上述补偿则必须能够按照人体特性可变地实现,现有运动器材却完全没有具备该补偿功能。
更何况,进来有很多使用者把金属材质的补充物施加在自己的身体上,例如,为了治疗等用途把金属成分的补充物插入人体或者为了避孕而进行腹腔镜手术或者为了美容之类的用途在肚脐部位进行穿孔饰环等,进行了上述操作的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运动器材时电流值会急剧变化而可能会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不必频繁操作运动器材也能实现立体肌肉运动,亦即,针对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整体对象施加一定规则的刺激而诱导各肌肉部位的组织进行自发性活动并且通过针对各皮下深度的刺激发挥出脂肪分解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包括:外壳;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内置于上述外壳并且生成刺激用电压;频率调制模块,针对上述刺激用电压所生成的电的频率进行调制而调节刺激强度;频率生成模块,把具有调制后的频率的电接通电极端子;电极端子,暴露于上述外壳地配置而把输出的电传递到人体皮肤;控制模块,控制上述诸多模块的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端子存在多个并且各自成对地分离配置;上述频率生成模块以不同频道的电极端子对(pair)分别输出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使得和人体皮肤通电的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互相交叉干涉而得以生成脉动波。
上述本发明不必频繁操作运动器材也能实现立体肌肉运动,亦即,针对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整体对象施加刺激而诱导各肌肉部位的组织进行自发性活动并且通过针对各皮下深度的刺激发挥出脂肪分解效果。
而且,丝毫不受使用本发明运动器材的使用者和施加刺激的位置等因素影响,对皮下肌肉与脂肪等处施加所设定的电刺激而得以期待最好的运动效果,还能保障安全性并且对身体实现EMS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一实施例情形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第一实施例的块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脉动频率现象的图形;
图4与图5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中脉动现象的主要发生位置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第二实施例的块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动作情形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其它实施情形的仰视图;
图9是图8的A-A’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动作情形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T1部分中第一伸缩条的动作情形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图9的T1部分中第一支持件的动作情形的概略图;
图13是示出图9的T2部分中第二伸缩条的动作情形的放大图;
图14是示出图9的T2部分中第二支持件的动作情形的概略。
附图标记说明
F1;第一支持件 F11;第一基座 F12;第一立柱
F2;第二支持件 F21;第二基座 F22;第二立柱
F23;织物 H;外壳 H1;第一伸缩条
H2;第二伸缩条 M:运动器材 P1、P2、P3、P4;底面面板
S;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图1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一实施例情形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第一实施例的块图。
通常把1,000Hz以下的频率定义为低频而把1,000-4,500Hz之间定义为中频。在此,低频类似于流经人体的生物电,其适用于刺激肌肉与神经而得以缓解疲劳之类的用途。因此,为了实质肌肉运动而需要把频率提高到高于低频的中低频段以上频率并刺激深层肌肉。
为此,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在抵接使用者皮肤的外壳(H)底面配置多对电极端子(51、52、53、54;以下简称“50”),如图1(b)所示,在外壳(H)的平面则配置了用来让使用者操作的输入模块(70')及用来输出运动器材(M)的动作事项的显示模块(70)。而且,外壳(H)可以采取让使用者轻易操作的人体工学形态的设计。
下面针对前文所述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的结构进一步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包括: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20),生成用于中低频刺激的刺激用电压并且在刺激用电压放电时控制中低频的稳定输出;频率调制模块(30),调节中低频段频率的输出刺激强度;频率生成模块(40),输出中低频段频率的电;多对电极端子(50),暴露于外壳(H)的底面地配置;显示模块(70),输出运动器材(M)的动作事项;输入模块(70'),根据操作生成输入信号;控制模块(60),为了显示模块(70)的输出动作而发送输出信号,接收输入模块(70')的输入信号后进行运算处理并且对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20)、频率调制模块(30)及频率生成模块(40)的动作进行控制。
下面按照动作顺序依次说明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上所配置的模块。
使用者为了让运动器材(M)动作而一边查看显示模块(70)的输出内容一边操作输入模块(70'),让运动器材(M)外壳(H)的底面抵接需要进行肌肉按摩之类的运动的本身身体。此时,在抵接人体的外壳(H)底面配置多对电极(50)并且让上述电极(50)全部接触到上述人体。
控制模块(60)控制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20)并生成相应的刺激用电压,还在频率调制模块(30)以互相不同的频道(channel)生成中低频段频率的电(以下简称“中低频电”)。接着,控制模块(60)控制频率生成模块(40)并且通过电极端子(50)让频率调制模块(30)所调制的中低频的多频道频率电输出。此时,电极端子(50)接触上述人体而使得通过电极端子(50)输出的中低频电的频率刺激上述人体。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中,控制模块(60)根据使用者的输入模块(70')操作而进行动作并调节中低频电的刺激强度与频率。而且,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20)为了防止刺激用电压的生成与否、放电、突然增强的刺激而可以实行缓缓增加刺激用电压的软启动(softstart)之类的动作。
作为参考,本实施例的电极端子(50)由4个各自互相成对地以辐射形态配置在外壳(H)底面,但不限定于此,只要2对以上的电极端子(51、52、53、54)所输出的中低频段频率互相交叉干涉,就能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而且,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需要对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之类的较广范围施加刺激,因此在一般低频段也使用相对较高频段的频率或中频段的频率较佳,本实施例为了实现深层肌肉运动而使用了850-1,100Hz的中低频段的频率。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把3-4V与1,800mA左右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作为驱动源使用。
图3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脉动频率现象的图形,图4与图5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中发生脉动现象的主要位置的仰视图。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让2对电极端子(51、52、53、54)互相相对地呈辐射型配置于外壳(H)底面。
图4(a)所示互相相对的2个电极端子(51、52)(53、54)形成了+电极与-电极。因此,根据频率生成模块(40)的动作,上侧的电极端子(51)与左侧的电极端子(53)各自构成+电极而下侧的电极端子(52)与右侧的电极端子(54)则各自构成-电极。而且,上下电极端子(51、52)引起频率相对较大的中频而左右电极端子(53、54)则引起频率相对较低的低频。
然而,各对电极端子(51、52)(53、54)由于呈辐射型地互相相对配置,因此通电流在外壳(H)底面中央交叉而干涉。此时,各对电极端子(51、52)(53、54)在使用者人体的皮肤引起互相不同频率的波而使得上述干涉地点发生脉动现象。亦即,在人体的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内发生脉动现象。
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中频段的图形(y1)与低频段的图形(y2)互相干涉时,就会如图形(y1+y2)所示地发生基于脉动的振动波(以下简称“脉动波”)。在此,脉动波虽然互相不同但有规则地进行频率变化并且刺激人体的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处,尤其是有规则地改变低频刺激与中频刺激地让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处松弛及收缩而得以反复刺激使用者的深层肌肉及皮下组织等广大范围。而且,相比于使用固定或同一频率的情形,更能克服皮肤之类的电阻并且更能柔和地刺激肌肉深部。
作为参考,作为肌肉运动对象的腹部部分属于相对较广的部位而在电极端子(51、52、53、54)的形状与配置上比较不受限制,但是小臂肉部位或小腿大腿部位因为属于相对较薄较窄的部位而可能会发生4个电极端子(51、52、53、54)无法全部抵接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电极端子(51、52、53、54)的一部分接触皮肤并且只在一侧施加刺激而无法得到脉动波的效果,也无法有效地刺激。
然而,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把电极端子(51、52、53、54)之间的距离维持一定并且为了增加接触而把电极安装成具备自由形状的椭圆件,从而得以大幅提高电极端子(51、52、53、54)的本身大小与阻抗特性。而且,减少了和周边电极端子(51、52、53、54)的间距而提高接触性,为了在人体的曲折部位也能让4个电极端子(51、52、53、54)全部接触而按照产品曲面形状配置了椭圆形电极。
因此,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在人体较薄的曲折部位也能让4个电极端子(51、52、53、54)轻易地接触人体皮肤并且由于使用时不受人体部位的限制而得以施加能够实现高效运动的电刺激。
而且,以能够让电极端子(51、52、53、54)互相相邻的形状进行配置,对Positive(+)与Negative(-)极性给予变化而使得相邻电极端子(51、52、53、54)之间也能施加中低频并改变极性,以该方法在运动器材(M)的周边部施加刺激给予宛如旋转的感觉,中心部则较深地施加基于脉动波的刺激,从而得以在使用者所施术的皮肤整体上均匀地施加刺激。
下面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的动作例。
在本实施例中,图4(a)所示脉动波的主要发生地点是外壳(H)的中央,和该部分相对的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处就会得到相对较高的运动效果。此外,在第一电极端子(51)与第四电极端子(54)之间、第二电极端子(52)与第三电极端子(53)之间则发生相对较低的脉动波,和该部分相对的皮下组织与深层肌肉等处就会得到相对较低的运动效果。
图4(b)改变了第三、第四电极端子(53、54)的+电极与-电极,其改变了得到相对较低的运动效果的位置而扩大了使用者的运动对象地点。因此,有规则地改变第一、第二电极端子(51、52)与第三、第四电极端子(53、54)的+电极与-电极。
图4(c)把第一、第二电极端子(51、52)作为+电极而把第三、第四电极端子(53、54)作为-电极地让第一、第三电极端子(51、53)与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之间发生脉动波,让第二、第三电极端子(52、53)与第二、第四电极端子(52、54)之间发生脉动波。此时,在第一、第三电极端子(51、53)与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之间、第二、第三电极端子(52、53)与第二、第四电极端子(52、54)之间发生的脉动波相比于图4(a)所示第一、第四电极端子(51、54)与第二、第三电极端子(52、53)的脉动波及图4(b)所示第一、第三电极端子(51、53)与第二、第四电极端子(52、54)的脉动波更能引起相对较大的振动波。
此外,如图5(a)所示地只在第一、第三电极端子(51、53)接通+电极与-电极后输出,接着,如图5(b)所示地只在第三、第二电极端子(53、52)接通+电极与-电极后输出,接着,如图5(c)所示地只在第二、第四电极端子(52、54)接通+电极与-电极后输出,接着,如图5(d)所示地只在第四,1电极端子(54、51)接通+电极与-电极后输出。
其结果,只要按序改变相邻的电极端子(51、52、53、54)的极性地接通,就能让使用者根据时间差享受电刺激旋转的感觉而得以感受到立体运动感,改变了电刺激的方向就能感受到逆向旋转的电刺激而得以享受到充满活力的运动感。
其结果,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如前所述地实现了予人移动感的刺激、予人旋转感的刺激及宽广部位的二维刺激,因此在同一部位连续使用时能让使用者体验到充满活力的运动感。
另一方面,刺激强度通常受到所用电压大小的影响。因此,电压高时刺激强度增加而电压低时刺激强度减弱。作为参考,一边增加电压一边调节强度的配置方式在运动器材(M)的驱动安全性方面会出现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的控制模块(60)与输入模块(70')在各阶段固定电压地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以下列方式使用,亦即,以频率波形与时段给予运动样式地调节同一电压下的频率强度。从1,100Hz开始并且把所使用的频率减低到850Hz的话,肌肉所承受的体感强度增加并且发生从深部往表皮上升的感觉刺激,因此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能向使用者传递三维立体刺激。
图6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第二实施例的块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动作情形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还包括:接触检测模块(80),检测出和使用者人体皮肤(S)的接触;电补偿模块(90),检测输出电流并控制其不要在最大值以上流动,根据使用者的皮肤电导率以设定的电流及电压进行补偿。
在人体特性上,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用于肌肉较多的部位或水分含量相对较多的部位时电流量增加而发生电压降。因此,在运动器材(M)的同一驱动电压下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而发生不同刺激强度并且导致运动效率也不同。在这种情形下,像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一样的便携式装置需要对电压降量进行补偿,必须进行符合人体特性的补偿。
另一方面,近来在人体置入金属成分补充物的情形逐渐增加,尤其是,诸如女性为了避孕而进行腹腔镜手术或者在肚脐部位进行穿孔饰环之类地插入金属性材质时,运动器材(M)所输出的电流的电流值会变大而危险。
为此,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中的电补偿模块(90)把频率生成模块(40)的电流值在10-15mA范围的变化电流量识别为人体电阻值所致电流变化量,并且控制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20)进行基于电压降的补偿。然而,电补偿模块(90)把人体内具有金属性成分时的电流值限制在最大20Ma内,在接通人体的电流超过15mA时不进行电压补偿而维持15mA。
而且,本实施例的电补偿模块(90)让电极端子(51、52、53、54)中一对电极端子接通电流并测量人体的电阻值,作为测量结果的电阻值介于800欧姆-200K欧姆范围内时对电压降进行电压补偿,电阻值在400欧姆以下时尽量减少对电压降的补偿。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电补偿模块(90)向作为运动对象的人体施加均匀的电刺激,也能减少刺激偏差,从而获得双重的电气安全预防效果。
一部分产品为了避免在没有准备好的状态下施加刺激时发生的不舒感而使用近距离传感器检测是否接触到皮肤,还使用了以该近距离传感器测量光线的受光率的光照传感器。然而,光照传感器在使用时只要稍微倾斜而导致光线稍微泄漏时随时让动作停止并且无法区分人体与事物,因此即使置于地板等处也会识别成人体而发出现错误动作。更何况,如果地板是金属之类的具备优异导电性的地板的话,从运动器材施加的电流急剧增加而发生机器故障之类的安全问题。
鉴于该类问题,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配置了用来检测人体皮肤(S)的接触检测模块(80)。
人体各部位的电阻值是不同的,其分布在800欧姆-200K欧姆之间。因此本实施例的接触检测模块(80)让微电流接通电极端子(51、52、53、54)后测量人体的电阻值。其测量结果确认了800欧姆-200K欧姆之间的电阻时就向控制模块(60)传输信号,即使接通了电源,只要电阻测量值没有进入容许范围内,控制模块(60)就不准施加电刺激,必须在接通了所容许的电阻时才准许运作。
因此,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即使在使用后置于地板也不会动作,只有准确地接触到人体皮肤(S)时才会动作而得以防止错误动作,即使使用后放置不管也能避免非必要的电力消耗。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把使用的电压分成两类后使用。小臂肉(二头肌下面的部位)或大腿肉等处通常肌肉分布相对较少而皮肤柔软并且水分含量较高,该部位也是对电刺激非常敏感的部位。在该部位的高电压会对人体造成冲击,因此把7-14V的电压分成10个阶段后逐步实现,让使用者逐渐适应刺激地使用较佳。
为了进行其它腹部肌肉运动等而把15V-39V的电压分成10个阶段后逐步使用。这种电压使用方式是无负荷时的输出电压,在没有过电流危险的范围内,凭借着基于电压降的电压补偿电路维持一定电压。
图8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其它实施情形的仰视图,图9是图8的A-A’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运动器材的动作情形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外壳(H)中,电极端子(51、52、53、54)所在的底面面板(P1、P2、P3、P4)被分割成多个,所分割的底面面板(P1、P2、P3、P4)各自以弹性第一伸缩条(H1)形成境界并且互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底面面板(P1、P2、P3、P4)以外壳(H)底面的中央为基准呈辐射型地分割成4个,第一伸缩条(H1)以上述中央为中心形成十字形态的辐射型并且把底面面板(P1、P2、P3、P4)互相连接。因此,分隔成4个的底面面板(P1、P2、P3、P4)互相独立并且通过第一伸缩条(H1)成一体地连接,还以第一伸缩条(H1)为中心回旋。
接着,连接到外壳(H)侧端的底面面板(P1、P2、P3、P4)的边缘以弹性第二伸缩条(H2)形成境界并且连接。本实施例中底面面板(P1、P2、P3、P4)所构成的一体以形成椭圆形地构成了外壳(H)的一部分,因此第二伸缩条(H2)构成了椭圆形,该椭圆形则和互相连接成一体的底面面板(P1、P2、P3、P4)的周围边缘连接。
其结果,4个底面面板(P1、P2、P3、P4)以第一、第二伸缩条(H1、H2)为媒介构成了外壳(H)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互相连接却独立运动的分离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底面面板(P1、P2、P3、P4)呈电极端子(51、52、53、54)和底面面板(P1、P2、P3、P4)一起被分割的形态。亦即,以第一伸缩条(H1)为基准,第一电极端子(51)构成2个端子面板(51a、51b),第二电极端子(52)构成2个端子面板(52a、52b),第三电极端子(53)构成2个端子面板(53a、53b),第四电极端子(52)则构成2个端子面板(54a、54b),而且各自连接到相应的底面面板(P1、P2、P3、P4)。因此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运动器材(M)底面接触到曲折的人体皮肤(S)时,底面面板(P1、P2、P3、P4)也跟着皮肤(S)的曲折互相回旋,电极端子(51、52、53、54)也跟着底面面板(P1、P2、P3、P4)的回旋进行回旋,从而让电极端子(51、52、53、54)沿着该人体皮肤(S)的曲折有效地曲折。
下面结合附图更具体说明前述本实施例的底面面板(P1、P2、P3、P4)连接结构。
图11是示出图9的T1部分中第一伸缩条的动作情形的放大图,图12是示出图9的T1部分中第一支持件的动作情形的概略图。
把互相分割的底面面板(P1、P2、P3、P4)互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条(H1)可以凭借本身的弹性力把多个底面面板(P1、P2、P3、P4)加以连接并给予支持,但上述支持力不足以支持因自重而朝下下垂的底面面板(P1、P2、P3、P4)。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伸缩条(H1)采取上宽下窄的截面形态以通过其形状防止底面面板(P1、P2、P3、P4)的下垂,更进一步,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底面面板(P1、P2、P3、P4)下垂,第一伸缩条(H1)的上面还配置了支持第一伸缩条(H1)的第一支持件(F1)。
第一支持件(F1)用来辅助第一伸缩条(H1)只朝一个方向弯曲,如图所示,2个端子面板(54a、54b)以第一伸缩条(H1)为中心互相只朝下方下垂地曲折,至于上方,则阻止其以第一伸缩条(H1)为中心互相朝上方曲折。
为此,第一支持件(F1)包括:和第一支持件(F1)接触地固定的面板状第一基座(F11);沿着第一基座(F11)横向对齐贴紧并且竖立地固定于第一基座(F11)的多个第一立柱(F12)。因此,第一支持件(F1)由于上端互相分离的结构而在结构力学上只朝一方弯曲,在另一方则让第一立柱(F12)之间互相贴紧而尽量减少弯曲。
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持件(F1)如图11及图12(b)所示地让2个端子面板(54a、54b)顺利地朝下方曲折。与此相反地,如图11及图12(a)所示地由于第一支持件(F1)的弯曲被阻止而使得2个端子面板(54a、54b)的朝上曲折受到限制。
作为参考,第一支持件(F1)能在金属材质或合成树脂等坚硬材质板(panel)的一面排列整齐地形成多个槽地制成。
图13是示出图9的T2部分中第二伸缩条的动作情形的放大图,图14是示出图9的T2部分中第二支持件的动作情形的概略图。
把外壳(H)与底面面板(P1、P2、P3、P4)互相连接的第二伸缩条(H2)可以凭借本身的弹性力把多个底面面板(P1、P2、P3、P4)加以连接并给予支持,但上述支持力不足以支持因自重而朝下下垂的底面面板(P1、P2、P3、P4)。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伸缩条(H2)的上面还配置了支持第二伸缩条(H2)的第二支持件(F2)。
第二支持件(F2)用来辅助第二伸缩条(H2)只朝一个方向弯曲,如图所示,连接到外壳(H)侧端的第二电极端子(52)的端子面板(52a)以第二伸缩条(H2)为中心只朝下方下垂地曲折,至于上方,则阻止其以第二伸缩条(H2)为中心朝上方曲折。
为此,第二支持件(F2)包括:面板状第二基座(F21);沿着第二基座(F21)横向对齐贴紧并且竖立地固定于第二基座(F21)而且末端固定在第二伸缩条(H2)的多个第二立柱(F22)。因此,第二支持件(F2)由于下端互相分离的结构而在结构力学上只朝一方弯曲,在另一方则让第二立柱(F22)之间互相贴紧支持而尽量减少弯曲。
其结果,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持件(F2)如图13及图14(b)所示地连接到外壳(H)侧端的端子面板(52a)顺利地朝上方曲折。与此相反地,如图13及图14(a)所示地由于第二支持件(F2)的弯曲被阻止而使得端子面板(52a)的朝下曲折受到限制。
作为参考,第二支持件(F2)能在金属材质或合成树脂等坚硬材质板(panel)的一面排列整齐地形成多个槽地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到外壳(H)侧端的是端子面板,但这只限于上述端子面板被分割的情形,底面面板与外壳(H)的侧端通常是互相连接的,权利要求书就记载了底面面板与外壳(H)的侧端互相连接。但该记载还包括了关于端子面板与外壳(H)侧端之间的连接的技术思想。
另一方面,第二支持件(F2)的第二立柱(F22)相互之间虽然反复进行着分开与会合,但末端却和第二伸缩条(H2)互相固定。由于第二伸缩条(H2)是反复进行伸缩与松弛的弹性材质,因此第二立柱(F22)与第二伸缩条(H2)之间固定状态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以伸缩性相对较大的纤维材质织物(textile)(F23)为媒介把第二立柱(F22)的末端固定在第二伸缩条(H2),从而在图14(a)让织物(F23)起皱纹而在图14(b)则让织物(F23)扩展。为此,织物(F23)只以一定间距固定在第二伸缩条(H2)。
在前面所述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所属领域的熟练人士或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述所述思想与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对本发明实行各种修改及变化。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包括:外壳;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内置于上述外壳并且生成刺激用电压;频率调制模块,针对上述刺激用电压所生成的电的频率进行调制而调节刺激强度;频率生成模块,把具有调制后的频率的电接通电极端子;电极端子,暴露于上述外壳地配置而把输出的电传递到人体皮肤;控制模块,控制上述诸多模块的动作;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端子存在多个并且分离配置;
上述频率生成模块以不同频道分别输出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使得和人体皮肤通电的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互相交叉干涉而得以在人体生成脉动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端子存在多个并且各自成对地配置,配置成同一对的电极端子之间则以相对的方式呈辐射型配置,由不同频道的电极端子对分别输出的低频段频率的电与中频段频率的电相互干涉而在电极端子所围绕的中央发生脉动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端子存在多个并且呈辐射型地配置;
上述频率生成模块改变电极端子,该改变电极端子用来把选自低频段频率电与中频段频率电的一个以上的电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频率生成模块把电的+电极与-电极只接通到相邻的一对电极端子地定期改变上述构成一对的电极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频率生成模块定期改变输出电的电极端子对的+电极与-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补偿模块,当上述频率生成模块的电流值在预设范围内发生电流量变化时控制上述刺激用电压生成模块而对电压降进行电压补偿,超过了所设定的极限电流值时不进行电压补偿并且维持着既定大小的电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补偿模块在电极端子中的一对电极端子接通微电流并且测量人体的电阻值,对于作为上述测量结果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发生的电压降进行电压补偿,如果作为上述测量结果的电阻值为既定大小以下则限制电压降补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触检测模块,其在上述电极端子接通微电流并且测量电极端子与接触对象的电阻值后确认上述电阻值是否在容许范围内;
上述控制模块在接触检测模块确认为容许范围以内时把选自中频段频率的电与低频段频率的电的一个以上电刺激输出到电极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8之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可实现立体肌肉运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中配置了电极端子的底面由互相分割的多个底面面板组成,相邻的上述底面面板以弹性材质的第一伸缩条为媒介可回旋地连接,由多个上述底面面板一体形成的底面则沿着周缘以弹性材质的第二伸缩条为媒介和外壳成为一体地连接,上述第一伸缩条具有呈上宽下窄截面的形态,在第一伸缩条的上面配置第一支持件以阻止相邻的上述底面面板松弛曲折,在上面配置第二支持件并且和外壳侧端及第二伸缩条接触以阻止连接到上述外壳侧端的底面面板松弛曲折;
上述第一支持件包括:和相邻的第一伸缩条接触地固定的第一基座;沿着上述第一基座横向对齐贴紧并且竖立地固定于第一基座的多个第一立柱;
上述第二支持件包括:第二基座;沿着上述第二基座横向对齐贴紧并且竖立地固定于第二基座的多个第二立柱;连接到上述第二立柱的末端并且第二伸缩条接触地固定的伸缩性材质的织物。
CN201610814233.4A 2016-05-13 2016-09-09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Pending CN1073624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58628 2016-05-13
KR10-2016-0058624 2016-05-13
KR1020160058628A KR101646086B1 (ko) 2016-05-13 2016-05-13 입체적인 근육운동이 가능한 휴대형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KR1020160058624A KR101646092B1 (ko) 2016-05-13 2016-05-13 전류량 보상 기능의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2446A true CN107362446A (zh) 2017-11-21

Family

ID=6026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4233.4A Pending CN107362446A (zh) 2016-05-13 2016-09-09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2446A (zh)
WO (1) WO20171959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0008A (zh) * 2018-08-22 2018-12-18 深圳瑞格美科技有限公司 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及其主机
CN111053973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785A (zh) * 2018-09-11 2021-04-16 感性丝绸株式会社 电刺激装置
USD855193S1 (en) 2019-02-22 2019-07-30 Guy Levi Wireless EMS, TENS and NMES devic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5A (zh) * 1993-05-28 1994-11-30 机械电子工业部北京玉泉医院 神经肌肉损伤治疗仪
JPH07275373A (ja) * 1994-04-05 1995-10-24 Sharp Corp 低周波治療器
CN1194872A (zh) * 1997-03-31 1998-10-07 北京路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产生保健治疗电信号的设定方法及其装置
US20020016616A1 (en) * 2000-05-08 2002-02-07 Mcgraw Michael B. Electro-medical device for use with biologics
CN101041101A (zh) * 2007-03-15 2007-09-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便携式自适应功能电刺激系统及电刺激方法
KR100839673B1 (ko) * 2007-01-17 2008-06-19 유서종 출력신호 자동 보상조절이 가능한 고주파 치료기
CN101495180A (zh) * 2006-07-28 2009-07-29 欧姆龙健康医疗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91715A (zh) * 2009-02-19 2009-07-29 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频磁刺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KR20130003394A (ko) * 2011-06-30 2013-01-09 (주)메가메디칼 셀룰라이트 교정 방법 및 기구
KR101300769B1 (ko) * 2011-07-21 2013-08-29 고영산 전극의 피부 접촉을 판별하고 피부의 부하 변동에도 일정 전력을 전달하는 rf 심열 발생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46086B1 (ko) * 2016-05-13 2016-08-05 주식회사 지티지웰니스 입체적인 근육운동이 가능한 휴대형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KR101646092B1 (ko) * 2016-05-13 2016-08-05 주식회사 지티지웰니스 전류량 보상 기능의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5A (zh) * 1993-05-28 1994-11-30 机械电子工业部北京玉泉医院 神经肌肉损伤治疗仪
JPH07275373A (ja) * 1994-04-05 1995-10-24 Sharp Corp 低周波治療器
CN1194872A (zh) * 1997-03-31 1998-10-07 北京路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产生保健治疗电信号的设定方法及其装置
US20020016616A1 (en) * 2000-05-08 2002-02-07 Mcgraw Michael B. Electro-medical device for use with biologics
CN101495180A (zh) * 2006-07-28 2009-07-29 欧姆龙健康医疗株式会社 低频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KR100839673B1 (ko) * 2007-01-17 2008-06-19 유서종 출력신호 자동 보상조절이 가능한 고주파 치료기
CN101041101A (zh) * 2007-03-15 2007-09-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便携式自适应功能电刺激系统及电刺激方法
CN101491715A (zh) * 2009-02-19 2009-07-29 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频磁刺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KR20130003394A (ko) * 2011-06-30 2013-01-09 (주)메가메디칼 셀룰라이트 교정 방법 및 기구
KR101300769B1 (ko) * 2011-07-21 2013-08-29 고영산 전극의 피부 접촉을 판별하고 피부의 부하 변동에도 일정 전력을 전달하는 rf 심열 발생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0008A (zh) * 2018-08-22 2018-12-18 深圳瑞格美科技有限公司 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及其主机
CN111053973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刺激腹部穴位和肌肉的刺激信号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5938A1 (ko)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9757B2 (en) Therapeutic muscle stimulation such as for lymphedema
KR101646086B1 (ko) 입체적인 근육운동이 가능한 휴대형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CN110464347B (zh) 一种盆底肌治疗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0400732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urophysiologic performance
CN107362446A (zh) 便携式中低频肌肉运动器材
TW202120141A (zh) 用於標靶及適應性經皮脊髓刺激的方法及系統
US10987508B2 (en) Medical therapy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a human or animal subject
JP7463659B2 (ja) 電気刺激装置
KR20190042394A (ko) 저주파 마사지기
CN114904140A (zh) 理疗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理疗系统
US20210204867A1 (en) Monitoring physiologic parameters for timing feedback to enhance performance of a subject during an activity
KR101872819B1 (ko) 생체전극발열체를 이용한 직접 발열 방식의 온열 저주파치료기
CN106924027A (zh) 一种多功能检测理疗一体机
KR102123082B1 (ko) 전기 자극 장치
CN106964066A (zh) 穿戴式电子骨盆带
KR101646092B1 (ko) 전류량 보상 기능의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CA2398530A1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771888B2 (en) Medical therapy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a human or animal subject
KR102196663B1 (ko) 고주파와 기계적 자극을 이용한 지방분해 기기
US20200197689A1 (en) Medical therapy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a human or animal subject
KR20190009657A (ko) 복합 에너지 체형 관리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체형 관리 시스템
CN113271907A (zh) 美容仪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158716A (ja) 低周波にバースト波及び高周波を組み合わせた波形を用いた痩身器具
KR102319227B1 (ko) 운동보조 벨트
KR200365815Y1 (ko) 허벅지용 저주파 벨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