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9970A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9970A
CN107359970A CN201710459657.8A CN201710459657A CN107359970A CN 107359970 A CN107359970 A CN 107359970A CN 201710459657 A CN201710459657 A CN 201710459657A CN 107359970 A CN107359970 A CN 107359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lock
feedback
configur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6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菊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6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9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9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9970A/zh
Priority to EP18171384.3A priority patent/EP3416323A1/en
Priority to US16/005,646 priority patent/US10554344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网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减少不必要的重传产生,节省系统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可以以一个子帧为时间传输单位,一个子帧中一般传输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
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ird Auto-Request,HARQ)反馈中,接收端会对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接收正确与否进行反馈。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HARQ反馈以一个TB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同时也以TB为单位进行重传。在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NR系统中的一个TB占用的时间传输单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一个或多个mini-slot,或一个或多个slot。而且NR中一个TB包含大量码块(Code Block,CB),若HARQ反馈还是以TB为单位,则只要一个TB中有一个或几个CB接收错误就需要重传TB中所有数据,浪费系统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可减少不必要的重传产生,节省系统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侧,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MAC信令或DCI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通过UCI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其中,所述UCI信令中的UCI格式与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是否为重传的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且所述第一传输块为重传的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HARQ反馈包括对第二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的接收结果的反馈,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为已经接收的传输块且为目标HARQ进程号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传输块,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HARQ进程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不存在目标码块组但第二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均接收错误或均接收无误的情况下,以传输块为单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MAC信令或DCI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之前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是否为重传的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具体的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具体的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的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的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接收反馈方式,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信令后根据该信令对应的反馈方式对接收到的传输块进行HARQ反馈,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网络设备可根据HARQ反馈重传TB中的部分CBG,提高传输效率,节省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是一个TB中的CB及CBG在时频资源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同一个HARQ进程中的TB包含的CBG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通常由小区组成,每个小区包含一个基站(Base Station,BS),基站向多个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其中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设备,如图1所示。其中,基站包含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和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BBU和RRU可以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例如:RRU拉远,放置于离高话务量的开阔区域,BBU放置于中心机房。BBU和RRU也可以放置在同一机房。BBU和RRU也可以为一个机架下的不同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5G系统以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传输接入点(Transmission Receiver point,TRP)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G系统中,称为下一代节点(generation NodeB,gNB),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NB)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手机(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TB进行介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TB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非重传的TB,又可以称为第一次传输的TB,或者,首次传输的TB,或者,初传的TB,等等。非重传的TB指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当前的TB之前从来没有接收过的TB。第二种,重传的TB,又可以称为非首次传输的TB,或者,再次传输的TB,或者第二次传输的TB,等等。重传的TB指终端设备在接收当前的TB之前已经接收过的TB,也即终端设备中已经存在与当前接收到的TB编号或者标识相同的TB,对重传的TB的传输是对与其有对应关系的非重传的TB的第N次传输(N为大于1的正整数),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的编号/标识相同(编号/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某个TB);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为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的HARQ进程号相同,其中,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属于同一个HARQ进程,非重传的TB为目标HARQ进程号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TB,该目标HARQ进程也为重传的TB的HARQ进程号。
下面举例来对重传的TB与非重传的TB进行说明。
例如,网络设备将5个TB发送给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将这5个TB的编号分别为1,2,3,4,5,假设终端设备中已经存在编号为1,2,3的TB,不存在编号为4,5的TB,则若网络设备当前发送的是编号为1或2或3的TB,则网络设备发送的TB为重传的TB,若网络设备发送的是编号为4或5的TB,则网络设备发送的TB为非重传的TB。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重传的TB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该TB的全部或部分时频资源被其他业务所占用,导致该TB内的部分数据没有发送给终端设备;一种是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对该TB或该TB中的CBG的HARQ反馈。相应地,重传的TB中包含的CBG也可以有两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的CBG是指网络设备已经完全发送至终端设备但是终端设备接收错误的CBG,第二种类型的CBG是指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TB的过程中该TB中CBG的时频资源被其他业务所占用而还未完全发送至终端设备的CBG。在可选方式中,重传的TB中也可只含其中一种类型的CBG。
下面举例来对两种类型的CBG进行说明,参见图2,图2是一个TB中的CB及CBG在时频资源上的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TB中有12个CB,其中CB0、CB1、CB2属于CBG0,CBG3、CB4、CB5属于CBG1,CB6、CB7、CB8属于CBG3,CB9、CB10、CBG11属于CBG4。在传输TB过程中,CB3的时频资源、CB4的时频资源、CB5的时频资源、CB6的时频资源以及CB7的部分时频资源被URLLC业务占用。终端在接收到TB后,对每个CB进行解码,发现CB0、CB3、CB4、CB5、CB6以及CB7解码错误,CB0属于CBG0,CB3、CB4以及CB5属于CBG1,CB6与CB7属于CBG2,以上解码错误的CB对应的CBG均需要重传,即该TB中CBG0、CBG1、CBG2均需要重传,在这些需要重传的CBG中,CBG0属于上述第一种类型的CBG,CBG1和CBG2均属于上述第二种类型的CBG。
应当理解的是,不论网络设备在什么时候发送TB,只要TB中携带上述两种类型的CBG中的其中一种类型的CBG,则称为重传的TB。例如,对图2中的TB,网络设备在还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CBG1和CBG2的部分时频资源被URLLC业务占用而还未完全发送至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确定CBG1和CBG2需要重传,将CBG1和CBG2携带在TB1中发送给终端设备,TB1为重传的TB;在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HARQ反馈确定CBG0,CBG1,CBG2需要重传,将CBG0、CBG1以及CBG2携带在TB2中发送给终端设备,TB2为重传的TB;在网络设备在还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CBG1和CBG2的部分时频资源被URLLC业务占用而还未完全发送至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发送优先占用指示(pre-emption indication),告知终端设备哪些时频资源被其他业务占有(或进一步网络设备将CBG1和CBG2携带在TB1中发送给终端设备,TB1为重传的TB),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正确接收CBG1和CBG2,那么网络设备接收到的HARQ反馈后,根据HARQ反馈确定只有CBG0需要重传,将CBG0携带在TB3中发送给终端设备,TB3为重传的TB。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令,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所述接收反馈方式还包括以TB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令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第一配置信令也可以为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信令,第一配置信令还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令。
可选地,在使用多个载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第一配置信令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例如,网络设备使用载波1和载波2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一配置信令可以用于指示载波1中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载波2中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TB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令携带有载波标识以及该载波标识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以告诉终端在接收载波标识对应的载波上的TB时,采用相应的接收反馈方式。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令可以用于分别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也可以用于统一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其中,当多个目标载波中承载的TB均为同一个业务的TB时,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当多个目标载波中承载的TB不为同一个业务的TB时,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多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的TB的接收反馈方式。例如,网络设备当前正在通过3个载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三个载波分别为载波1,载波2,载波3。若载波1,载波2以及载波3上的TB均属于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的数据,则第一配置信令可以统一指示3个载波上的TB的HARQ反馈方式,例如第一配置信令中携带以CBG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的指示,则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令后,确定3个载波上的TB的反馈方式均为以CBG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若载波1和载波2上的TB属于eMBB业务的数据,载波3上的TB属于高可靠低时延(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的数据,则需要分别指示3个载波上的TB的HARQ反馈方式,假设eMBB业务需要以CBG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URLLC业务需要以TB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则第一配置信令中携带以CBG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的第一指示,并携带与第一指示对应的载波1和载波2的载波标识,同时,第一配置信令中还携带以TB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的第二指示,并携带与第二指示对应的载波3的载波标识,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令后,根据载波1和载波2的载波标识及其对应的第一指示确定载波1和载波2上的TB的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根据载波3的载波标识及其对应的第二指示确定载波3上的TB的反馈方式为以TB为单位发送接收反馈。
步骤S1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TB,终端设备接收第一TB,第一TB包括至少一个CBG。
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TB有两种情况:第一TB为重传的TB;第一TB为非重传的TB,重传的TB和非重传的TB的定义已经上述描述中进行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TB的接收结果采用与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若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TB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一TB的接收结果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例如,若第一TB接收正确,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1bit的接收正确字符(Acknowledgment,ACK);若第一TB接收错误,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1bit的接收错误字符(Non-Acknowledgement,NACK)。
可选地,若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一TB中的各个CBG的接收结果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其中,终端设备针对第一TB内的每个CBG向网络设备发送1bit的ACK或NACK。
下面对以TB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和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进行介绍。假设接收正确时终端设备发送1,即ACK=1,接收错误时终端设备发送0,即NACK=0,第一TB包括4个CBG,分别为CBG1,CBG2,CBG3以及CBG4。当以TB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TB的接收结果进行反馈,则只要4个CBG中有其中一个CBG接收错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为0,否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为1;当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时,终端设备针对第一TB中的每个CBG的接收结果进行反馈,例如CBG1、CBG2接收正确,CBG3、CBG4接收错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为1100。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情况下,若第一TB中的所有CBG均接收正确或者均接收错误,则可以以TB为单位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例如,第一TB中有4个CBG,分别为CBG1,CBG2,CBG3以及CBG4,若4个CBG中仅有一个或两个CBG接收正确或接收错误,则终端设备以CBG为单位分别对每个CBG的接收结果进行反馈,若4个CBG均接收正确或均接收错误,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整个TB的反馈,具体可以为ACK或NACK。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接收反馈方式可以对应不同的UCI格式,终端设备根据第一TB的接收结果采用与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通过携带该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的UCI信令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TB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中包含的用于承载HARQ反馈的信息比特只有1位;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中包含的用于承载HARQ反馈的信息比特有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在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有多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要反馈的CBG的数量选择相应的UCI格式进行反馈;在以CBG为单位发送的HARQ反馈的接收反馈方式对应的UCI格式只有一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后,选择该UCI格式进行反馈。
可选地,在第一配置信令为RRC信令或MAC信令的情况下,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配置信令后接收到的所有TB均采用同一个接收反馈方式直到终端设备接收到下一个配置信令或当前的业务传输结束。例如,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则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配置信令后,对接收到第一TB以及第一TB之后的所有TB均以CBG为单位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在第一配置信令为DCI信令的情况下,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一个TB的接收反馈方式,例如,第一配置信令为调度第一TB的DCI信令,则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的接收反馈方式,若该DCI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则终端设备对第一TB以CBG为单位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在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明确指示终端设备应该以何种接收反馈方式进行HARQ反馈,有助于数据的重传,另外,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CBG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网络设备根据该种方式的方式仅重传TB中的部分CBG,提高传输效率,节省系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在通信条件较差、有较大干扰等情况下,网络设备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的过程中发生解码错误,例如将终端设备发送的ACK误解为NACK,或者将NACK误解为ACK。若以CBG为单位进行HARQ反馈,网络设备会因为解码错误而在以CBG为单位进行重传时多传或少传部分CBG。此时,需要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这些多传或者少传的CBG的情况下,对这部分CBG进行反馈。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只讨论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的情况,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终端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令,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CBG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步骤S201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相同,具体的描述可参见步骤S10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终端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令,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是否为重传的TB。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为重传的TB的情况下,第二配置信令还用于指示该第一TB中包含哪些CBG。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为重传的TB的情况下,第二配置信令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TB中的各个CBG的解码方式。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第一TB为重传的TB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置信令还可以用于调度第一TB的DCI信令中的DCI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置信令与第一配置信令可以为一个信令,即第一配置信令包括第二配置信令或第二配置信令包括第一配置信令,即第一配置信令还用于指示第一TB是否为重传的TB或第二配置信令还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情况,第二配置信令与第一配置信令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信令。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置信令可以为DCI信令。
S2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TB,终端设备接收第一TB,第一TB包括至少一个CBG。
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TB有两种情况:第一TB为重传的TB;第一TB为非重传的TB,重传的TB和非重传的TB的定义已经上述描述中进行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一TB为重传的TB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执行步骤S204。
S204,终端设备以CBG为单位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HARQ反馈包括对第二TB中的所有CBG的接收结果的反馈。
其中,第二TB为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TB之前所接收到的TB,第二TB与第一TB属于同一个HARQ进程且第二TB为该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TB,即第二TB为非重传的TB且与第一TB属于同一个HARQ进程。
在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有目标CBG同时存在于第一TB以及第二TB中,若该目标CBG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中,且在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则HARQ反馈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HARQ反馈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NACK,其中,目标HARQ进程号为第一TB的HARQ进程号,携带该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均为第一TB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TB。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已经接收的且携带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包括第一TB以及与第一TB属于同一HARQ进程的其他TB,该其他TB包括第二TB以及在接收到第一TB之前接收到的TB。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与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ACK的情况有三种:1)该目标CBG在其他TB中接收错误,在第一TB中被接收无误;2)该目标CBG在第一TB中接收错误,在其他TB中的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3)该目标CBG在第一TB中被接收无误,在其他TB中的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NACK的情况为:该目标CBG在其他TB中以及第一TB中均接收错误。
在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有目标CBG不存在于第一TB但是存在于第二TB中,若该目标CBG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该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中,且在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则该HARQ反馈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该HARQ反馈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NACK,其中,目标HARQ进程号为第一TB的HARQ进程号,携带该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均为第一TB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TB。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已经接收的且携带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TB包括第一TB以及与第一TB属于同一HARQ进程的其他TB,该其他TB包括第二TB以及与第一TB属于同一HARQ进程的其他TB。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与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ACK的情况为:该目标CBG在其他TB中的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与该目标CBG对应的反馈为NACK的情况为:该目标CBG在其他TB中均接收错误。
下面举例来对上述两种场景的目标CBG的反馈进行说明。参见图5,假设处于同一HARQ进程中分别有TB1,TB2以及TB3,其中TB1为该HARQ进程内的第一个TB,即TB1为第二TB,TB1有6个CBG,分别为CBG1,CBG2,CBG3,CBG4,CBG5以及CBG6,TB2和TB3均是对TB1的重传,TB2中有CB2,CBG3,CBG4,TB3中有CBG2,CBG3,CBG5,TB3为终端当前接收到的TB,即TB3为第一TB。根据6个CBG的传输情况可知,CB1,CBG4,CBG6为满足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场景的CBG;CBG2,CBG3,CBG5为满足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场景的CBG。6个CBG的HARQ反馈如下:
1)对于CBG1,CBG6的HARQ反馈:若在TB1中被接收无误,则HARQ反馈为ACK;若在TB1中被接收错误,则HARQ反馈为NACK。
2)对于CBG4的HARQ反馈:若在TB1或TB2中的至少一个TB中被接收无误,则HARQ反馈为ACK;若在TB1和TB2中均被接收错误,则HARQ反馈为NACK。
3)对于CBG2,CBG3的HARQ反馈:若在TB1、TB2或TB3中的至少一个TB被接收无误,则HARQ反馈为ACK;在TB1、TB2以及TB3中均被接收错误,则HARQ反馈为NACK。
4)对于CBG5的HARQ反馈:若在TB1或TB3中的至少一个被接收无误,则HARQ反馈为ACK;若在TB1以及TB3中均被接收错误,则HARQ反馈为NACK。
例如,ACK=1,NACK=0,CBG1在TB1中被接收无误,CBG2在TB1、TB2以及TB3中均被接收错误,CBG3在TB2中被接收无误,CBG4在TB1中被接收无误,CBG5在TB1与TB3中均被接收错误,CBG6在TB1中被接收错误,则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反馈为10110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CBG为单位进行重传,且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TB为重传的TB,则HARQ反馈为对第二TB中的所有CBG的反馈,第二TB为第一TB所在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TB,也即非重传的TB,在网络设备因对HARQ解码错误而多传或少传部分CBG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对第二TB中的所有的CBG进行HARQ反馈可以准确反馈第一TB和第二TB所在的HARQ进程中CBG的传输情况,以减小网络设备多传或少传CBG的几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网络设备至少包括:
发送单元6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MAC信令或DCI信令。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610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是否为重传的传输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对于网络设备的相应描述。
在图6所描述的网络设备中,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明确指示终端设备该用哪种方式进行HARQ反馈,以CBG为单位的HARQ反馈有助于提高传输效率,节省系统资源。
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以及收发器73。处理器71连接到存储器72和收发器73,例如处理器7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72和收发器73。
处理器71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图3或图4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7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7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7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7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7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收发器73用于传输数据。
处理器71可以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71还可以执行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网络设备的一部分。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发送单元8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MAC信令或DCI信令。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8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通过UCI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其中,所述UCI信令中的UCI格式与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对应。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810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传输块是否为重传的传输块。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且所述第一传输块为重传的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HARQ反馈包括对第二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的接收结果的反馈,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为已经接收的传输块且为目标HARQ进程号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传输块,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HARQ进程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不存在目标码块组但第二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820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均接收错误或均接收无误的情况下,以传输块为反馈单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对于终端设备的相应描述。
在图8所述的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进行反馈,网络设备可以基于CBG进行重传,提高传输效率。
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以及收发器93。处理器91连接到存储器92和收发器93,例如处理器91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存储器92和收发器93。
处理器91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图3或图4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9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9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9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9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9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收发器93用于传输数据。
处理器91可以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91还可以执行参照图3或图4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终端设备的一部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信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Claims (18)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通过UCI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其中,所述UCI信令中的UCI格式与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且所述第一传输块为重传的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HARQ反馈包括对第二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的接收结果的反馈,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为已经接收的且为目标HARQ进程号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传输块,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HARQ进程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不存在目标码块组但所述第二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均接收错误或均接收无误的情况下,以传输块为单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9.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通过UCI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其中,所述UCI信令中的UCI格式与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对应。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为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且所述第一传输块为重传的传输块的情况下,所述HARQ反馈包括对第二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的接收结果的反馈,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块为已经接收的传输块且为目标HARQ进程号对应的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传输块,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为所述第一传输块的HARQ进程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不存在目标码块组但所述第二传输块中存在目标码块组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码块组存在于已经接收的且携带所述目标HARQ进程号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中,且在至少一个传输块中被接收无误,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ACK;否则,所述HARQ反馈中与所述目标码块组对应的反馈为NACK。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的所有码块组均接收错误或均接收无误的情况下,以传输块为反馈单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HARQ反馈。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包括所述第一传输块。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分别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或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统一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载波中的各个目标载波承载的传输块的接收反馈方式。
1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接收反馈方式,所述接收反馈方式包括以码块组为单位发送HARQ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包括至少一个码块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块的接收结果采用与所述第一配置信令对应的接收反馈方式发送的HARQ反馈。
CN201710459657.8A 2017-06-16 2017-06-1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07359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57.8A CN107359970A (zh) 2017-06-16 2017-06-1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EP18171384.3A EP3416323A1 (en) 2017-06-16 2018-05-09 A feedback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an apparatus thereof
US16/005,646 US10554344B2 (en) 2017-06-16 2018-06-11 Feedback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an apparatu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57.8A CN107359970A (zh) 2017-06-16 2017-06-1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9970A true CN107359970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7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657.8A Pending CN107359970A (zh) 2017-06-16 2017-06-16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4344B2 (zh)
EP (1) EP3416323A1 (zh)
CN (1) CN107359970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1500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90991A (zh) * 2018-01-02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20130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10011761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重传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01176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120855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harq信息的传输和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9154003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063638A1 (en) * 2018-09-25 2020-04-0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procedur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1525984A (zh) * 2018-04-04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242886A (zh) * 2017-11-28 2021-01-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非授权频谱的基站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07691A1 (en) * 2019-07-12 2021-01-2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ack feedback for configured grant pusch
CN112997433A (zh) * 2018-11-12 2021-06-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harq传输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3439399A (zh) * 2019-02-15 2021-09-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自适应
WO2022027491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5085873A (zh) * 2019-09-30 2022-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式的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777689B2 (en) 2016-12-30 2023-10-0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WO202403171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harq反馈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7726A1 (en) * 2016-10-24 2018-05-03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ast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1404646B (zh) * 2019-01-02 2022-02-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2769527B (zh) * 2020-12-30 2022-05-20 鹏城实验室 基于码块组的harq-ack反馈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26643A1 (en) * 2015-02-03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US20160233999A1 (en) * 2015-02-05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ck/nack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336B (zh) * 2017-03-08 2022-09-2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的方法、設備、媒體、裝置、及基地臺
CN108988984B (zh) * 2017-05-31 2021-07-09 株式会社Kt 用于新无线电的重传传输块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26643A1 (en) * 2015-02-03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US20160233999A1 (en) * 2015-02-05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ck/nack 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Consideration on CB group based HARQ-ACK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7662》 *
MEDIATEK INC.: "On multiple HARQ bits per TB and feedback mechanis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1702738》 *
NTT DOCOMO, INC.: "CBG based (re)transmission, preemption indication and subsequent transmission in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8384》 *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7689B2 (en) 2016-12-30 2023-10-0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WO2018121500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42886A (zh) * 2017-11-28 2021-01-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非授权频谱的基站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42886B (zh) * 2017-11-28 2022-03-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非授权频谱的基站设备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20130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US11258550B2 (en) 2018-01-02 2022-02-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or receiving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
EP3534557A4 (en) * 2018-01-02 2019-10-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OF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690991A (zh) * 2018-01-02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11761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重传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01176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120855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harq信息的传输和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9154003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138524A (zh) * 2018-02-09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818714B2 (en) 2018-02-09 2023-1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134668A (zh) * 2018-02-09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525984B (zh) * 2018-04-04 2021-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304202B2 (en) 2018-04-04 2022-04-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1525984A (zh) * 2018-04-04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063638A1 (en) * 2018-09-25 2020-04-02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procedur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2997433A (zh) * 2018-11-12 2021-06-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harq传输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2997433B (zh) * 2018-11-12 2024-01-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harq传输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3439399A (zh) * 2019-02-15 2021-09-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链路自适应
WO2021007691A1 (en) * 2019-07-12 2021-01-2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Harq-ack feedback for configured grant pusch
CN115085873A (zh) * 2019-09-30 2022-09-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式的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2027491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5280700A (zh) * 2020-08-06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403171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harq反馈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54344B2 (en) 2020-02-04
EP3416323A1 (en) 2018-12-19
US20180367258A1 (en)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970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294667B (zh) 数据收发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235398B (zh) 接收和执行部分重传的方法以及相关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14270758B (zh) 用于确定harq-ack码本的方法及设备
EP3562221A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CN113613331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39348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US1157080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997686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4348604A (zh) 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16405167A (zh)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21227A1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31665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and terminal device
EP40250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resource
WO2019056369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9005007A (zh) 重传调度方法和相关装置
TW201342843A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JP2020503776A (ja) 複数のキャリア上で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1141253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data is damaged
CN109150380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02369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498205B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0220537A1 (en)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41752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CN115379500A (zh) 信息反馈方法和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