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9674B -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9674B
CN107359674B CN201710749342.7A CN201710749342A CN107359674B CN 107359674 B CN107359674 B CN 107359674B CN 201710749342 A CN201710749342 A CN 201710749342A CN 107359674 B CN107359674 B CN 107359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 pipe
resistance
pin
pole
molex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93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9674A (zh
Inventor
马海宁
黄雨晨
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7493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9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9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9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9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9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10Control circuit supply, e.g. mean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control circui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所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并联,第一P‑MOS管Q1的S极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S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G极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D极、第二陶瓷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D极和第二P‑MOS管Q2的D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三钽电容C3的正极端、第四钽电容C4的正极端相连。本发明具有体积小、功能集成度高、能量损失小的特点,解决了立方星地面测试后的断电、入轨后自主上电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方星电源分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光电元件、材料、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低成本、高功能密度特点的立方星逐步兴起,使得卫星的研制成本和研制周期都大大减少,利用立方星进行远程测量、试验成为可能。
电源系统作为立方星重要分系统,其任务是要保证在轨能够向整星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但受限于体积和能源有限,电源系统应充分考虑高效、小体积设计方式。立方星在地面调试完毕到进厂装入分离装置中,要求整星处于断电状态;立方星入轨后弹出分离装置后要求整星能自主上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母线,位于蓄电池和供配电模块之间,实现蓄电池能量的接入与断开,使得立方星满足地面断电与入轨自主上电的要求。
传统小卫星母线多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开关,然而这种方式由于继电器体积过大、能量损耗偏大,不适用于立方星电源系统设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由于体积小、功耗小、易于控制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立方星电源母线,可以实现立方星电源母线的高集成化、低能量损耗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能集成度高、能量损失小的特点,解决了立方星地面测试后的断电、入轨后自主上电的需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包括第一Molex接插件H1,第二Molex接插件H2,第一P-MOS管Q1,第二P-MOS管Q2,第三P-MOS管Q3,第四N-MOS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陶瓷电容C1,第二陶瓷电容C2,第三钽电容C3和第四钽电容C4。
所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并联,第一P-MOS管Q1的S极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相连,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S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G极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相连,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D极、第二陶瓷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D极和第二P-MOS管Q2的D极相连,同时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三钽电容C3的正极端、第四钽电容C4的正极端相连;
所述第三钽电容C3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第四钽电容C4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第二陶瓷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P-MOS管Q3的G极,同时与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相连。
所述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二引脚2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相连;
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相连;
所述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接地,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四N-MOS管Q4的D极相连;
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同时与第一陶瓷电容C1的一端、第四N-MOS管Q4的G极相连;
所述第四N-MOS管Q4的S极接地;
所述第一陶瓷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发明实现了从蓄电池输出到供配电链路的能量损失极小,对于能量供应紧张的立方星有重大意义。
(2)本发明器件体积小、功能集成度高,只占用了电源控制板的一小部分,为板上其他功能模块提供了更多空间。
(3)本发明满足了立方星地面调试后断电和在轨释放后自主上电的要求,设计简单巧妙,并经过多次在轨飞行验证,安全可靠。
(4)本发明的研制成本低,所用器件均为市面上常见的商用器件,研制周期短,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包括第一Molex接插件H1(53261-0271),第二Molex接插件H2(53261-0471),第一P-MOS管Q1
(SI4435DBY),第二P-MOS管Q2(SI4435DBY),第三P-MOS管Q3(SI2303CDS),第四N-MOS管Q4(SI2302CDS),第一电阻R1(100KΩ),第二电阻R2(100KΩ),第三电阻R3(10KΩ),第四电阻R4(10KΩ),第五电阻R5(10KΩ),第六电阻R6(100KΩ),第七电阻R7(100KΩ),第一陶瓷电容C1(10nF),第二陶瓷电容C2(47μF),第三钽电容C3(120μF)和第四钽电容C4(120μF)。
所述第一Molex接插件H1外接立方星RBF端口,第二Molex接插件H1外接立方星分离开关。立方星装入分离机构之前,分离开关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KS2)短接,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KS1)短接;RBF插头插入RBF端口,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RBF)与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二引脚2(GND)短接。第三P-MOS管Q3的G极接地,第三P-MOS管Q3的S极接蓄电池输入端口BUS_IN(标称电压为7.4V),使得第三P-MOS管Q3导通,第三P-MOS管Q3的D极电压为7.4V,即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均为7.4V,等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7.4V),因此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截止,蓄电池与供配电模块断开,整星断电。此过程中第一电阻R1(100KΩ)、第三电阻R3(10KΩ)和第四电阻R4(10KΩ)均起到分流作用,第二电阻R2(100KΩ)起到上拉作用。
立方星装入分离机构后,分离开关处于压紧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KS2)断开,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KS1)断开;将RBF插头从RBF端口拔除,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RBF)浮空。第三P-MOS管Q3的G极电压经第一电阻R1(100KΩ)上拉至7.4V,等于第三P-MOS管Q3的S极电压(7.4V),导致Q3截止;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KS1)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KS2)均浮空,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二电阻R2(100KΩ)上拉至7.4V,等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7.4V),使得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截止,蓄电池与供配电模块断开,整星断电。
立方星在轨从分离机构释放后,分离开关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KS2)短接,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GND)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KS1)短接;RBF插头已从RBF端口拔除,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RBF)浮空。第三P-MOS管Q3的G极电压经第一电阻R1(100KΩ)上拉至7.4V,等于第三P-MOS管Q3的S极电压(7.4V),Q3截止;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三电阻R3(10KΩ)和第四电阻R4(10KΩ)下拉至0V,小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7.4V),引起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导通,蓄电池接入供配电模块,整星上电。此过程中第二电阻R2(100KΩ)起到分流作用。
立方星在轨运行期间,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处于导通状态,由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产生0.2V压降,使得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D极电压均为7.2V,经第六电阻R6(100KΩ)和第七电阻R7(100KΩ)分压后,加载在第四N-MOS管Q4的G极电压为3.6V,高于第四N-MOS管Q4的S极电压(0V),第四N-MOS管Q4导通,第四N-MOS管Q4的D极电压为3.6V;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五电阻R5(10KΩ)下拉至0V,此时即使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KS1)和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KS2)因分离开关机械故障而浮空,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0V)仍然小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7.4V),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依然能处于导通状态。大大增强了母线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了整星供电的正常。
所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正向导通电阻均为30mΩ,能量损耗极小。
所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采用热备份方式,增强了母线可靠性。
所述第一陶瓷电容C1(10nF)接地滤波,第二陶瓷电容C2(47μF)接地滤波,第三钽电容C3(120μF)和第四钽电容C4(120μF)并联接地滤波。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lex接插件H1、第二Molex接插件H2、第一P-MOS管Q1、第二P-MOS管Q2、第三P-MOS管Q3、第四N-MOS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陶瓷电容C1、第二陶瓷电容C2、第三钽电容C3和第四钽电容C4;所述第一Molex接插件H1外接立方星RBF端口,第二Molex接插件H2外接立方星分离开关;第三P-MOS管Q3的S极接蓄电池输入端口BUS_IN,标称电压为7.4V;
所述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并联,第一P-MOS管Q1的S极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S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G极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P-MOS管Q3的D极、第二陶瓷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P-MOS管Q1的D极和第二P-MOS管Q2的D极相连后再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三钽电容C3的正极端、第四钽电容C4的正极端相连;
所述第三钽电容C3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第四钽电容C4的负极端接地;
所述第二陶瓷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P-MOS管Q3的G极和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相连;
所述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二引脚2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相连;
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相连;
所述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接地,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接地;
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四N-MOS管Q4的D极相连;
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一陶瓷电容C1的一端、第四N-MOS管Q4的G极相连;
所述第四N-MOS管Q4的S极接地;
所述第一陶瓷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立方星装入分离机构之前,分离开关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短接,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短接;RBF插头插入RBF端口,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与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二引脚2短接;第三P-MOS管Q3的G极接地,第三P-MOS管Q3的S极接蓄电池输入端口BUS_IN,使得第三P-MOS管Q3导通,第三P-MOS管Q3的D极电压为7.4V,即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均为7.4V,等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因此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截止,蓄电池与供配电模块断开,整星断电;此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均起到分流作用,第二电阻R2起到上拉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立方星装入分离机构后,分离开关处于压紧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断开,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断开;将RBF插头从RBF端口拔除,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浮空;第三P-MOS管Q3的G极电压经第一电阻R1上拉至7.4V,等于第三P-MOS管Q3的S极电压,导致Q3截止;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均浮空,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二电阻R2上拉至7.4V,等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使得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截止,蓄电池与供配电模块断开,整星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当立方星在轨从分离机构释放后,分离开关处于释放状态,此时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一引脚1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短接,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三引脚3与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短接;RBF插头已从RBF端口拔除,此时第一Molex接插件H1的第一引脚1浮空;第三P-MOS管Q3的G极电压经第一电阻R1上拉至7.4V,等于第三P-MOS管Q3的S极电压,Q3截止;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下拉至0V,小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引起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均导通,蓄电池接入供配电模块,整星上电;此过程中第二电阻R2起到分流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立方星在轨运行期间,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处于导通状态,由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产生0.2V压降,使得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D极电压均为7.2V,经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分压后,加载在第四N-MOS管Q4的G极电压为3.6V,高于第四N-MOS管Q4的S极的0V电压,第四N-MOS管Q4导通,第四N-MOS管Q4的D极电压为3.6V;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经第五电阻R5下拉至0V,此时即使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四引脚4和第二Molex接插件H2的第二引脚2因分离开关机械故障而浮空,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G极电压为0V,仍然小于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的S极电压7.4V,第一P-MOS管Q1和第二P-MOS管Q2依然能处于导通状态,大大增强了母线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了整星供电的正常。
CN201710749342.7A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Active CN107359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49342.7A CN107359674B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49342.7A CN107359674B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9674A CN107359674A (zh) 2017-11-17
CN107359674B true CN107359674B (zh) 2019-07-02

Family

ID=60289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9342.7A Active CN107359674B (zh) 2017-08-28 2017-08-28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9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629B (zh) * 2020-04-02 2021-09-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制动帆的供电与控制电路
CN112018869B (zh) * 2020-08-07 2021-12-28 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星箭分离自主上电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9040B (zh) * 2016-06-23 2018-07-24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立方星的电源系统及能源分级调控方法
CN106059266B (zh) * 2016-08-03 2019-03-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供配电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9674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674B (zh) 一种应用于立方星的电源母线电路
CN101860188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7147073A (zh) 一种可调节可再启动的空间计算机电源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CN104184116A (zh) 保护电路及具有该保护电路的电子装置
CN106134498B (zh) 一种卫星载荷电源欠压保护控制电路
CN104714618A (zh) 复位电路
CN106253455B (zh) 一种供电电路
CN103823358B (zh) 电源控制电路
CN201854021U (zh) 一种用于usb无线上网卡的软启动电路
CN204376859U (zh) 实现gnss接收机断电后自动重启的系统
CN204290917U (zh) 硬触发开机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4156834U (zh) 一种基于隔离设计的抗干扰复位电路
CN108628788A (zh) 防烧卡控制装置及防烧卡控制方法
CN203443974U (zh) 一种强弱电切换及测试电路
CN208028978U (zh) 超级电容装置
CN207367198U (zh) 防烧卡控制装置
CN103746358B (zh) 浪涌抑制电路、开关装置和机顶盒
CN207995057U (zh) 共卡槽防烧卡电路及主板
CN106851025A (zh) 一种防止电源短路的开关放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5945678U (zh) 实现唤醒模块自保持的电路
CN216517392U (zh) 一种前后面板分离断电的智能门锁
CN205005158U (zh) 一种电视电源控制电路
CN203103938U (zh) 用于无线上网卡的启动电路
CN205427622U (zh) 遥控飞行器超高速清洁装置
CN204441869U (zh) 一种可二次启动的启动电源用锂电池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