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2896A -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2896A
CN107352896A CN201710522655.9A CN201710522655A CN107352896A CN 107352896 A CN107352896 A CN 107352896A CN 201710522655 A CN201710522655 A CN 201710522655A CN 107352896 A CN107352896 A CN 107352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concrete
cinder powder
cinder
particl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26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明
李佳
孙红燕
刘福明
张鸿
张轩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5226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2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2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包括以下按质量比例混合的物质:0.32水、0.3~0.7水泥、0.3~0.7煤渣粉、1.3~1.35混凝土再生细骨料、2.1~2.2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0.01~0.015减水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0.3份~0.7份水泥、0.3份~0.7份煤渣粉、1.3份~1.35份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2.1份~2.2份煤渣粉再生粗骨料混合,形成混合物;S2、将0.01份~0.015份减水剂溶于0.32份水中,获得减水剂溶液;S3、将减水剂溶液与混合物混合并搅拌,获得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根据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有效再利用了废弃混凝土及煤渣等工业废产物,减少污染与浪费,降低混凝土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垃圾再生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由于已超服役周期、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被拆除,仅我国每年将产生2亿吨以上的废弃混凝土垃圾,这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废弃混凝土物的再生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废弃混凝土循环利用也是全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煤渣是工业燃煤设备产生的废渣,每年产生上亿吨,目前仅有部分用于制砖、铺路和水泥混合材,利用率低且价值低;其它的随意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并污染环境,亟需提高其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有效再利用了废弃混凝土及煤渣等工业废产物,减少污染与浪费,降低混凝土制备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以下按质量比例混合的物质:
其中,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075mm~4.75mm,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mm~31.5m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由质量百分数为38%的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62%的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为2.3%~4.6%,表观密度为2360kg/m3~2420kg/m3,压碎值均值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由质量百分数为46%的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54%的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为9%~11%,表观密度为2080kg/m3~2140kg/m3,压碎值均值为18%~22%,细度模数为2.3~3.1。
进一步地,所述煤渣粉的表观密度为2.7g/cm3~2.8g/cm3,比表面积为1140m2/kg~1155m2/kg,含水率为0.4%~0.5%。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将0.3份~0.7份水泥、0.3份~0.7份煤渣粉、1.3份~1.35份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2.1份~2.2份煤渣粉再生粗骨料混合,形成混合物;
S2、将0.01份~0.015份减水剂溶于0.32份水中,获得减水剂溶液;
S3、将所述减水剂溶液与所述混合物混合并搅拌,获得所述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
其中,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细骨料原材;
将所述细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多次破碎、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
按照质量分数为46%和54%分别挑选上述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中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0.075mm~4.75mm的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
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粗骨料原材;
将所述粗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
按照质量百分数为38%和62%分别挑选所述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中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4.75mm~31.5mm的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
进一步地,所述煤渣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挑选烧失量不超过8%的煤渣;其中,在所述煤渣中,活性SiO2、活性Al2O3和活性Fe2O3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不低于70%;
将所述煤渣经破碎、烘干、研磨,以使其45μm筛的通过率超过75%,获得所述煤渣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根据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取材便利、节能环保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28d抗压强度可达到40.49MPa~56.13MPa、56d抗压强度可达到60MPa左右,且其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也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该材料可以大量利用废弃混凝土、煤渣等固体废弃物,可解决废弃混凝土、煤渣造成的环保及占有土地等问题,并缓解日益短缺的砂石、矿物掺合料及水泥资源,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造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将混凝土废弃物经破碎加工成再生混凝土骨料,用来代替传统混凝土中的天然砂石材料等天然骨料,可有效缓解天然骨料短缺的压力、减少开采天然骨料的难度、并降低混凝土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减少混凝土废弃物堆放也能节约耕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3)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选择其中活性SiO2、Al2O3、Fe2O3三者的总质量百分数不少于70%且烧失量不超过8%的煤渣,并对该煤渣进行破碎、烘干、研磨(一般60min即可)、过筛(45μm负压筛)后并控制其通过率超过75%来得到煤渣粉;煤渣粉具有类似于火山灰的性质,将其作为水泥的矿物掺合料,可以保护矿物掺合料资源,降低矿物掺合料价格,减少水泥用量,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煤渣难处理的问题,提升煤渣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物质,但是这些物质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区分开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包括以下按表1中的质量比例混合的物质。
表1根据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组成
具体来讲,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075mm~4.75mm,吸水率为9%~11%,表观密度为2080kg/m3~2140kg/m3,压碎值均值为18%~22%,细度模数为2.3~3.1;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mm~31.5mm;吸水率为2.3%~4.6%,表观密度为2360kg/m3~2420kg/m3,压碎值均值为15%~20%。
更为具体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是由质量百分数为46%的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54%的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得到的;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是由质量百分数为38%的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62%的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得到的。
优选地,煤渣粉的表观密度为2.7g/cm3~2.8g/cm3,比表面积为1140m2/kg~1155m2/kg,含水率为0.4%~0.5%。
一般地,水泥选择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且减水剂选择聚羧酸减水剂即可。
本发明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一般采用下述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0.3~0.7质量份水泥、0.3~0.7质量份煤渣粉、1.3~1.35质量份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2.1~2.2质量份煤渣粉再生粗骨料混合,形成混合物。
具体来讲,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1)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细骨料原材;(2)将细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多次破碎、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3)按照质量分数为46%和54%分别挑选上述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中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0.075mm~4.75mm的混凝土再生细骨料。
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1)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粗骨料原材;(2)将粗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3)按照质量百分数为38%和62%分别挑选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中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4.75mm~31.5mm的混凝土再生粗骨料。
更为具体地,煤渣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1)挑选烧失量不超过8%的煤渣;其中,在该煤渣中,活性SiO2、活性Al2O3和活性Fe2O3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不低于70%;(2)将煤渣经破碎、烘干、研磨,以使其45μm筛的通过率超过75%,获得煤渣粉。
根据上述方法获得的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指标如表2所示。
表2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指标
一般地,水泥选择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
步骤S2、将0.01~0.015质量份减水剂溶于0.32质量份水中,获得减水剂溶液。
优选地,减水剂选择聚羧酸减水剂即可。
步骤S3、将减水剂溶液与混合物混合并搅拌,获得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上述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实施例1-实施例5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参数列于表3中。
表3实施例1-实施例5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成分对比表
实施例1-实施例5所用的煤渣粉的指标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1-实施例5的煤渣粉的指标
对各实施例获得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将各配比煤渣粉再生混凝土制成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块,测定其在标准环境下养生2d、27d和55d并浸水1d后的强度,测试结果如表5。
表5实施例1-实施例5获得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的性能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获得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在40.49MPa~56.13MPa,而56d抗压强度在60MPa左右,且其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也满足规范要求。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质量比例混合的物质:
其中,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075mm~4.75mm,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mm~3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由质量百分数为38%的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62%的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为2.3%~4.6%,表观密度为2360kg/m3~2420kg/m3,压碎值均值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由质量百分数为46%的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质量百分数为54%的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为9%~11%,表观密度为2080kg/m3~2140kg/m3,压碎值均值为18%~22%,细度模数为2.3~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渣粉的表观密度为2.7g/cm3~2.8g/cm3,比表面积为1140m2/kg~1155m2/kg,含水率为0.4%~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0.3份~0.7份水泥、0.3份~0.7份煤渣粉、1.3份~1.35份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和2.1份~2.2份煤渣粉再生粗骨料混合,形成混合物;
S2、将0.01份~0.015份减水剂溶于0.32份水中,获得减水剂溶液;
S3、将所述减水剂溶液与所述混合物混合并搅拌,获得所述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
其中,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细骨料原材;
将所述细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多次破碎、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
按照质量分数为46%和54%分别挑选上述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骨料中粒径为0.075mm~2.36mm的第一再生细骨料和粒径为2.36mm~4.75mm的第二再生细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0.075mm~4.75mm的所述混凝土再生细骨料;
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选用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40的废弃混凝土路面板或建筑构件作为粗骨料原材;
将所述粗骨料原材经初次破碎、除筋、分拣、筛分、清洗、烘干,获得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
按照质量百分数为38%和62%分别挑选所述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骨料中粒径为4.75mm~19mm的第一再生粗骨料和粒径为19mm~31.5mm的第二再生粗骨料混合,获得粒径为4.75mm~31.5mm的所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渣粉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挑选烧失量不超过8%的煤渣;其中,在所述煤渣中,活性SiO2、活性Al2O3和活性Fe2O3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不低于70%;
将所述煤渣经破碎、烘干、研磨,以使其45μm筛的通过率超过75%,获得所述煤渣粉。
CN201710522655.9A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352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2655.9A CN107352896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2655.9A CN107352896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2896A true CN107352896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7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655.9A Pending CN107352896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289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756A (zh) * 2018-07-17 2018-09-28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硫氧镁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758A (zh) * 2018-06-11 2018-09-28 南昌工程学院 煤渣粉氯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0635A (zh) * 2018-06-11 2018-10-12 南昌工程学院 煤渣粉硫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8569A (zh) * 2018-07-24 2018-10-16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氯氧镁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及制备方法
CN109020351A (zh) * 2018-10-09 2018-12-18 淮北市腾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配方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08910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上海浦盈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09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深圳市京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性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342A (zh) * 2022-12-07 2023-06-09 山东高速舜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道路路基的水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6444218A (zh) * 2023-05-04 2023-07-18 华侨大学 一种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5758A (zh) * 2018-06-11 2018-09-28 南昌工程学院 煤渣粉氯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0635A (zh) * 2018-06-11 2018-10-12 南昌工程学院 煤渣粉硫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756A (zh) * 2018-07-17 2018-09-28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硫氧镁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756B (zh) * 2018-07-17 2020-06-23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硫氧镁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8569A (zh) * 2018-07-24 2018-10-16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氯氧镁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及制备方法
CN109020351A (zh) * 2018-10-09 2018-12-18 淮北市腾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配方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08910A (zh) * 2020-11-20 2021-02-26 上海浦盈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09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深圳市京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性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342A (zh) * 2022-12-07 2023-06-09 山东高速舜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道路路基的水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6444218A (zh) * 2023-05-04 2023-07-18 华侨大学 一种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2896A (zh) 一种煤渣粉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hukla et al. Development of green concrete using waste marble dust
CN105152609B (zh) 用生活垃圾焚烧后的飞灰或渣制备的建筑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39193B (zh) 再生混凝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2058B (zh) 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混凝土及其生产方法
CN103708787B (zh) 一种公路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CN104072066B (zh) 一种利用陶瓷废料和建筑垃圾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664B (zh) 一种利用石灰赤泥稳定废旧混凝土类建筑垃圾骨料生产的道路基层材料
CN109020430A (zh) 一种二灰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786B (zh) 一种再生活性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2497A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微粉制备方法
CN108640635A (zh) 煤渣粉硫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Supekar et 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by replacement of natural sand with artificial sand
CN108395128B (zh) 城市建筑垃圾全循环的回收利用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机制砂、混凝土及其砌块
CN108996971A (zh) 一种道路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89659A (zh) 一种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Malik et al.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ement by saw Dust Ash in concret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CN103588440A (zh) 一种道路工程用水泥与建筑垃圾再生粉体复合无机结合料
CN109761554A (zh) 一种建筑固废制备的再生混凝土路缘石
CN108585758A (zh) 煤渣粉氯氧镁水泥稳定再生混凝土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62518A (zh) 一种海卵石海砂海水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Alabi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stainable concrete made with ceramic and sandcrete block wastes
CN104692771B (zh) 用建筑垃圾复合淤泥制得的道路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deh et al. Cassava peel ash stabilized lateritc soil as highway pavement material
CN103172312A (zh) 一种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