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2637A -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2637A
CN107332637A CN201710430456.5A CN201710430456A CN107332637A CN 107332637 A CN107332637 A CN 107332637A CN 201710430456 A CN201710430456 A CN 201710430456A CN 107332637 A CN107332637 A CN 107332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signal
earth station
satellit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04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2637B (zh
Inventor
王力军
董婧雯
白钰
王波
王时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4304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2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2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R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S
    • G04R20/00Setting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formation carried or implied by the radio signal
    • G04R20/02Setting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formation carried or implied by the radio signal the radio signal being sent by a satellite, e.g. GPS
    • G04R20/04Tuning or receiving;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9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地面站根据两路下行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得到传输路径时延,通过载波信号在星地链路往返传输,对传输路径时延进行了实时测量和动态补偿,并且同时实现了地面站向卫星的时间注入;对于传输路径时延的实时测量选择了较伪码测量更精确的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时间传递精度;通过卫星将复现的异地时钟信号传输至地面站进行时间比对,实现了异地地面站间的时间传递。

Description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时间传递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自由空间时间传递,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搬运钟法、卫星共视法、卫星全视法、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等。其中,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远距离时间比对技术之一,其时间比对准确度优于1ns,频率传输稳定度优于10-14/天。从1999年起,经国际电信联盟(ITU)推荐,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正式用于世界原子时(TAI)和世界协调时(UTC)的计算。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时间频率、电信和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我国的国家授时中心自1998年起和日本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NICT)开始构建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链路,并于2001年起正式加入UTC计算。
目前,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主要基于伪码的伪距测量,精度受限于伪随机码的带宽和长度。另外,由于传输路径的时延起伏引入的传递误差,传递精度已不能满足守时钟组的传递需求,从而构成了实现更高精度的TAI和UTC的瓶颈,亟待发展基于传输路径时延实时测量及主动补偿的新型卫星时间传递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双载波卫星双向时间传递方法,利用载波信号的高频率、高相位分辨率特征,对传输路径时延进行高精度的实时测量和动态补偿,实现地面站向卫星的时间注入,及异地地面站间的高精度时间传递。
(二)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包括:构建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第一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并经过相同传输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地面站;第一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以及第一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第一地面站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的步骤中,所述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由第一地面站参考于本地时钟产生。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的步骤中,所述两路上行信号分别与卫星的本振信号进行下混频,得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的步骤包括:第一地面站接收所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两路下行信号,并测量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和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和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传输路径时延Δta
其中,ω1、ω2分别为第一路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角频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产生误差信号Δtae=-Δta,Δta为传输路径时延,并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补偿后的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之后还包括:第二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并经过相同传输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二地面站;第二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以及第二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第二地面站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第二地面站接收卫星转发的第一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第二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第二地面站根据所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第二地面站接收卫星转发的第一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第二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第二地面站根据所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地面站接收卫星转发的第一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第二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第二地面站根据所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包括:卫星将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二地面站;第二地面站接收来自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来自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下行信号,并测量该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第二地面站接收与该第一路下行信号角频率相同的一路下行信号,测量该路下行信号的相位;由上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之差除以下行信号的角频率,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包括进行卫星双向时间传递的一颗卫星以及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为第一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为第二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角频率不同。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的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载波信号在星地链路往返传输,对传输路径时延进行了实时测量和动态补偿,并且同时实现了地面站向卫星的时间注入。
(2)对于传输路径时延的实时测量选择了较伪码测量更精确的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时间传递精度。
(3)通过卫星将复现的异地时钟信号传输至地面站进行时间比对,实现了异地地面站间的时间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用于如图1所示的卫星和地面站,其中地面站a和b均包括:天线、本地时钟(a地时钟/b地时钟)、补偿单元、传输时延计算单元和钟差计算单元等。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包括:
步骤S1:构建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包括进行卫星双向时间传递的一颗卫星以及两个地面站a、b。其中,地面站a相对于地面站b的钟差为Δtab
步骤S2:地面站a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
具体来说,地面站a产生参考于a地时钟的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a1、Va2,第一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a1的角频率为ω1、相位为第二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a2的角频率为ω2、相位为并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a1、Va2传输至卫星。
步骤S3: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并经过相同传输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地面站a。
该步骤具体包括:卫星接收上述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得到两路上行信号V′au1、V′au2,第一路上行信号V′au1的频率仍为ω1、相位包含了上行传输路径时延Δta引入的上行相位噪声,变为第二路上行信号V′au2的频率仍为ω2、相位也包含了上行传输路径时延Δta引入的上行相位噪声,变为
两路上行信号V′au1、V′au2分别与卫星的本振信号进行下混频,得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ad1、Vad2,再经过相同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ad1、Vad2传输至地面站a。
卫星本振信号的角频率为ωs、相位为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ad1的角频率为ω1s、相位为第二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ad2的角频率为ω2s,相位为
步骤S4:地面站a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
该步骤具体包括:
地面站a接收上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两路下行信号V′ad1、V′ad2,并测量第一路下行信号V′ad1的相位和第二路下行信号V′ad2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和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
第一路下行信号V′ad1的相位中引入了下行传输路径时延Δta引起的下行相位噪声,变为第二路下行信号V′ad2的相位中也引入了下行传输路径时延Δta引起的下行相位噪声,变为
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即第一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为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即第二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为其中,可以表示为:
因此,由地面站a的传输时延计算模块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传输路径时延Δta
从而实现传输路径时延的实时测量。
步骤S5:地面站a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地面站a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该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传输路径时延Δta计算得到两路上行信号的上行相位噪声ω1Δta、ω2Δta,地面站a的补偿单元产生误差信号Δtae=-Δta,并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a1、Va2的相位进行补偿,补偿后的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相位分别为并传输至卫星,则卫星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V′au1、V′au2的相位分别为:
由于Δtae=-Δta,则
其频率为ω1、ω2,即
Va1=V′au1
Va2=V′au2
即卫星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与地面站a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同,实现了对传输路径时延Δta的动态补偿,同时,由于待传输上行信号Va1、Va2参考于地面站a的a地时钟,即实现了地面站a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由此可见,本公开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通过载波信号在星地链路往返传输,对传输路径时延进行了实时测量和动态补偿,并且同时实现了地面站向卫星的时间注入。同时,对于传输路径时延的实时测量选择了较伪码测量更精确的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时间传递精度。
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对地面站b和卫星执行步骤S2-S5,实现地面站b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该步骤与前述地面站a的过程类似,不再赘述。其中,地面站b产生参考于b地时钟的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Vb1、Vb2,Vb1的角频率为ω1、相位为Va2的角频率为ω2、相位为
卫星得到的两路上行信号V′bu1、V′bu2,V′bu1的频率为ω1、相位为V′bu2的频率为ω2、相位为Δtb为上行传输路径时延。
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bd1的角频率为ω1s、相位为第二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bd2的角频率为ω2s,相位为
地面站b得到的第一路下行信号V′bd1的相位为第二路下行信号V′ad2的相位为
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和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表示为:
传输路径时延
地面站b的补偿单元产生误差信号Δtbe=-Δtb,并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地面站b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其中,为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即第一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为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即第二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第一路下行信号V′ad1的相位和第二路下行信号V′ad2的相位由地面站b测量得到。
步骤S7:地面站b接收卫星转发的地面站a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地面站b的一路下行信号,地面站b根据上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地面站a和地面站b的相对钟差。
在卫星上,将来自地面站a或地面站b的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另一地面站。此处示例性的选择自地面站a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Vad1传输至地面站b;由地面站b接收到来自地面站a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来自地面站a的第一路下行信号V″ad1,并测量该路下行信号V″ad1的相位。由于传输路径时延Δtb引入相位噪声,V″ad1相位变为角频率仍为ω1s
地面站b接收到与下行信号V″ad1角频率相同的一路下行信号V′bd1,测量该路下行信号V′bd1的相位,该路下行信号V′bd1的相位为
由下式可知,
将地面站b的上述两路下行信号V″ad1和V′bd1的相位相减,再除以该路信号的角频率,即可获得地面站a时钟和地面站b时钟的相对钟差,从而实现异地地面站间的时间传递。
由此可见,本公开通过卫星将复现的异地时钟信号传输至地面站进行时间比对,实现了异地地面站间的时间传递。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公开的一种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启示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公开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公开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公开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公开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相关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公开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包括:
构建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
第一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
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并经过相同传输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地面站;
第一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以及
第一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第一地面站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的步骤中,所述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由第一地面站参考于本地时钟产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的步骤中,所述两路上行信号分别与卫星的本振信号进行下混频,得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的步骤包括:
第一地面站接收所述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两路下行信号,并测量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和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和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
根据下式计算得到传输路径时延Δta
其中,ω1、ω2分别为第一路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角频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产生误差信号Δtae=-Δta,Δta为传输路径时延,并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补偿后的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之后还包括:
第二地面站将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传输至卫星;
卫星由接收到的两路上行信号生成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并经过相同传输路径将两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二地面站;
第二地面站测量接收到的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得到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各自的传输相位延迟,并得到传输路径时延;以及
第二地面站根据传输路径时延生成误差信号,对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相位进行补偿,实现对传输路径时延的动态补偿以及第二地面站的时间信号向卫星的注入;
第二地面站接收卫星转发的第一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第二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第二地面站根据所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地面站接收卫星转发的第一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以及频率相同的第二地面站的一路下行信号,第二地面站根据所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包括:
卫星将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二地面站;
第二地面站接收来自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待传输下行信号,得到来自第一地面站的第一路下行信号,并测量该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
第二地面站接收与该第一路下行信号角频率相同的一路下行信号,测量该路下行信号的相位;
由上述两路下行信号的相位之差除以下行信号的角频率,获得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的相对钟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卫星双向时间传递链路包括进行卫星双向时间传递的一颗卫星以及第一地面站和第二地面站。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为第一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一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第二路信号的传输相位延迟为第二路待传输上行信号与第二路下行信号的相位差。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其中,所述两路待传输上行信号的角频率不同。
CN201710430456.5A 2017-06-08 2017-06-08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Active CN107332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0456.5A CN107332637B (zh) 2017-06-08 2017-06-08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0456.5A CN107332637B (zh) 2017-06-08 2017-06-08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637A true CN107332637A (zh) 2017-11-07
CN107332637B CN107332637B (zh) 2019-08-02

Family

ID=6019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0456.5A Active CN107332637B (zh) 2017-06-08 2017-06-08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263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097A (zh) * 2018-07-13 2019-01-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高精度分布式光纤宽带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N110608745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清华大学 卫星的测定轨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064532A (zh) * 2019-12-23 2020-04-24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平台遥控、遥测数据系统传输延时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464397A (zh) * 2020-04-08 2020-07-28 清华大学 一种双向距离和钟差测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3098582A (zh) * 2021-03-25 2021-07-09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CN113452502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主被动复合相位补偿的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003A (zh) * 2010-01-14 2010-10-06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基于速度改正的使用非geo卫星的双向时间传递方法
CN101908920A (zh) * 2010-07-22 2010-12-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单路单载波时分多址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2545993A (zh) * 2011-12-20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方法
CN103533632A (zh) * 2013-10-09 2014-01-22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自由空间频率信号传输系统
US20160165562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Nextnav,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rf signals at an rf beacon
CN105911858A (zh) * 2016-04-11 2016-08-3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亚纳秒级远程时间比对/传递系统误差测试方法
CN106209290A (zh) * 2016-07-14 2016-12-07 清华大学 一种传输时延和传输距离测量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3003A (zh) * 2010-01-14 2010-10-06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基于速度改正的使用非geo卫星的双向时间传递方法
CN101908920A (zh) * 2010-07-22 2010-12-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单路单载波时分多址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2545993A (zh) * 2011-12-20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方法
CN103533632A (zh) * 2013-10-09 2014-01-22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自由空间频率信号传输系统
US20160165562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Nextnav,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rf signals at an rf beacon
CN105911858A (zh) * 2016-04-11 2016-08-3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亚纳秒级远程时间比对/传递系统误差测试方法
CN106209290A (zh) * 2016-07-14 2016-12-07 清华大学 一种传输时延和传输距离测量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8745A (zh) * 2018-06-15 2019-12-24 清华大学 卫星的测定轨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257097A (zh) * 2018-07-13 2019-01-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高精度分布式光纤宽带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N111064532A (zh) * 2019-12-23 2020-04-24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平台遥控、遥测数据系统传输延时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064532B (zh) * 2019-12-23 2022-08-12 北京航天益森风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平台遥控、遥测数据系统传输延时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1464397A (zh) * 2020-04-08 2020-07-28 清华大学 一种双向距离和钟差测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1464397B (zh) * 2020-04-08 2021-04-30 清华大学 一种双向距离和钟差测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3098582A (zh) * 2021-03-25 2021-07-09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CN113098582B (zh) * 2021-03-25 2022-06-2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一种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CN113452502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主被动复合相位补偿的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637B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2637A (zh) 基于双载波相位实时补偿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CN105959091B (zh) 基于卫星共星rdss与rnss信号的高精度授时与校频方法
Fujieda et al. Carrier-phase two-way satellite frequency transfer over a very long baseline
CN105871495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通信地面站和用户终端
CN104898129B (zh) 通用gps室内外定位系统和方法
US1118780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orbit and clock augmentation and position determination
CN104133221B (zh) 一种基于通用接收机的伪卫星定位系统
CN101487882A (zh) 位置网络中的频率相干
CA2554336A1 (en) Transfer of calibrated time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terminal
CN107797127A (zh) 高精度定位云端解算方法和系统
CN109901206A (zh) 一种基于低轨卫星无线电测距信号的单星定位与授时方法
CN103533632A (zh) 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自由空间频率信号传输系统
CN103675804A (zh) 一种基于双星时间同步的星间测距方法
CN106054223A (zh) 流动站定位方法、基准站和流动站定位系统
CN104237915A (zh) 定位方法、数据中心、客户端及定位系统
Tolman et al. Microsecond clock comparison by means of TV synchronizing pulses
CN112286038A (zh)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的共视时间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72516A (zh) 基于混合云的厘米级实时定位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3671544A (zh) 一种基于同频模式的高精度星地时间比对方法及系统
CN107037463A (zh) 一种地基长波授时系统与gnss系统的组合定位授时方法
ITMI20101504A1 (it) Sistema per la sincronizzazione dei segnali su una rete ditelecomunicazioni
CN110515104A (zh) 一种差分式伪卫星网络时间同步系统与方法
CN107635280A (zh) 基于信号比对和频差在线估计的信号源时间同步方法
CN115603847A (zh) 基于北斗短报文和PPP-B2b服务的亚纳秒级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459682A (zh) 自动剔除动态距离零值的测距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