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27297B -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27297B
CN107327297B CN201710531847.6A CN201710531847A CN107327297B CN 107327297 B CN107327297 B CN 107327297B CN 201710531847 A CN201710531847 A CN 201710531847A CN 107327297 B CN107327297 B CN 107327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ing
hole
row
drainage holes
dr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18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27297A (zh
Inventor
宋真龙
尹光志
李铭辉
邓博知
张东明
刘超
谢志成
黄杰
刘玉冰
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5318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27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27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27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27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272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3/0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3/1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in the borehole
    • E21B33/13Methods or devices for cementing, for plugging holes, crevice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8Measuring diameters or related dimensions at the boreh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包括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依据增透半径、相邻排的钻孔对齐方式和同一抽采孔的致裂次数确定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案;抽采孔钻孔及联网;致裂孔钻孔及联网;多方案联网判断;对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多方案对比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最佳的布孔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煤层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增透半径确定,并增透半径、钻孔布置方式,致裂次数等布设多个方案的检验钻孔,致裂后通过联网后进行抽采监测瓦斯浓度和抽采流量数据,并通过多方案比较获得增透效果检验的布孔方案,为煤层二氧化碳最佳增透钻孔布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Description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瓦斯抽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我国煤矿普遍进入了深部开采阶段,深部煤层具有高瓦斯,低渗透的特性,严重制约煤矿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目前单一使用钻孔抽采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降低煤层内瓦斯压力,对后期煤矿生产安全十分不利。为了提高煤层透气性,尽快降低煤层内的瓦斯压力,我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煤层内制造裂隙,最有效的办法是开采保护层。然而保护层开采对煤层赋存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大部分矿井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因此其他造缝手段开始广泛的应用于煤矿,如煤层水利压裂,深孔预裂爆破以及松动爆破等,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作为一种新型的煤层造缝技术,凭借其安全高效的优势开始逐步在矿井中展开应用。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是利用二氧化碳气化瞬间对煤体进行冲击,造成煤体破碎,裂隙发育;由于煤层性质的不同,相变过程中对煤体的破碎效果,破碎距离也不同,增透范围和增透效果也就发生了改变。同时,煤体软硬和脆塑性的不同,煤层致裂后其增透效果的衰减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煤层中进行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布孔不仅需要考虑致裂半径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二次致裂对增透效果的提升问题,因此,在全面考察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增透效果考察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钻孔布置方式进行致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该方法通过首先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的增透半径,再根据增透半径、齐孔或错孔布置,以及单次或重复致裂等方式布设多个方案的检验钻孔,致裂后通过联网后进行抽采监测瓦斯浓度和抽采流量数据,并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的布孔方案,从而为煤层二氧化碳最佳增透钻孔布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包括预先设定的致裂孔周围司钻多个不同距离的抽采孔;对抽采孔进行封孔,并按距离不同对抽采孔进行分组联网后汇入总网抽采;在抽采过程中对瓦斯的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在监测数据稳定后,再司钻致裂孔;在进行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后对致裂孔进行封孔和汇总抽采,并作为单独的一组对其孔内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以通过不同组致裂前后的瓦斯流量和浓度变化情况,确定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
第二步,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案确定:依据增透半径、相邻排的钻孔对齐方式和同一抽采孔的致裂次数,分别按照齐孔单次致裂、错孔重复致裂和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
第三步,抽采孔钻孔及联网:选择钻孔布设方案,按照选定的方案逐排按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顺序司钻抽采孔;对抽采孔进行“两封一注”的方式进行封孔;对抽采孔进行联网,使各排形成一个独立的抽采支网,并将多个网络进行并网形成汇总网络,且对每个抽采孔,以及汇总网络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
第四步,致裂孔钻孔及联网:在抽采孔瓦斯流量稳定后,按钻孔布设方案逐排依次司钻致裂孔;在一个致裂孔司钻完成后,进行封孔、致裂和联网,再进行下一个致裂孔司钻,同一排的致裂孔组成一个单独的网络后并入汇总网络,并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直至同一方案中的多个致裂孔全部联网完成;
第五步,多方案联网判断: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期间,或者,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完成后,判断多个方案是否全部完成所有联网工作,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复进行第二步~第四步,直至各个方案全部完成抽采联网完成;
第六步,数据处理与最佳方案确定:包括对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多方案对比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最佳的布孔方案。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通过首先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的增透半径,再根据增透半径、齐孔或错孔布置,以及单次或重复致裂等方式布设多个方案的检验钻孔,致裂后通过联网后进行抽采监测瓦斯浓度和抽采流量数据,并对各个方案进行部件,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的布孔方案,从而为煤层二氧化碳最佳增透钻孔布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本方案中的“两封一注”封孔方式是采用采用双囊袋加中间注浆封孔的方式进行封孔,里外囊袋通过注浆管连通,且里外囊袋的注浆管段上设有爆破阀,在注浆管与注浆泵相连后,封孔液因注浆泵的压力进入注浆管及膨胀囊袋中,膨胀囊袋迅速膨胀,将膨胀囊袋的外壁与钻孔相密封;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爆破阀爆破,以在里外囊袋间形成注浆封孔段。通常,封孔管采用φ32mm耐压封孔管。穿层钻孔的封孔长度根据孔深确定,封孔管里端无堵头,其中筛管段长度5m,里囊位于煤岩交界处,外囊视钻孔深度确定,但要保证里外囊之间有至少8m的注浆段。本煤层钻孔封孔管长度不低于45m,其中,筛管段长度20m,里囊位于孔口内20~23m处,外囊位于孔口内15米处,但里外囊之间应确保不低于8m的注浆段。
优选的,在所述致裂增透半径确定的步骤中,所述抽采孔和致裂孔按矩阵方式布置成三排;其中,致裂孔位于第二排中部;同一排中孔间距相等,相邻排之间的距离相等,但孔间距与排间距不等。以通过合理的间距参数和排列方式形成均匀布置,且多种间距的抽采孔,同一种间距的抽采孔至少一个构成同间距的抽采组。
优选的,所述齐孔单次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每排9个的两排布置,两排钻孔依次对齐,每排钻孔呈均匀布置的方式设置2个致裂孔和7个抽采孔,单个致裂孔与本排的2个相邻抽采孔,以及与另一排对齐的抽采孔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另一排中与本排的单个致裂孔对齐的抽采孔的2个相邻的抽采孔与该致裂孔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以形成抽采孔相对于多个致裂孔的万字形布置,并利用四个致裂孔获得四组监测数据,每组数据可获得致裂孔周边三个单次致裂抽采孔的单独监测数据和总体监测数据,提高齐孔单次致裂增透效果检验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错孔重复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以及致裂孔与紧邻抽采孔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增透半径,且致裂孔与其余抽采孔距离大于增透半径。以在第二排的致裂孔依次致裂后,第一排和第三排抽采孔可获得错孔排列时两次重复致裂增透效果检验结果;在第四排致裂孔依次致裂后,第三排的抽采孔还可获得错孔排列时三次和四次致裂增透效果检验结果。
优选的,所述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与抽采孔间隔布置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并大于二分之一增透半径,相邻排钻孔的排间距小于二分之一抽采半径。以在第二排的致裂孔依次致裂后,第一排、第三排和第四的排抽采孔均可获得错孔排列时单次致裂增透效果检验结果;第二排的抽采孔可获得两次重复致裂的增透效果检验结果;在第四排致裂孔依次致裂后,第二排的抽采孔可获得三次重复致裂的增透效果检验结果,第三排和第四排的抽采孔还可获得错孔排列时两次和三次重复致裂增透效果检验结果,且可有效避免致裂孔之间相互影响。
优选的,在所述增透半径确定步骤中,在致裂孔致裂前,以及致裂后的连续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5天,监测频率应不大于2天,且最后一个致裂孔致裂3天后的监测频率为1天。以通过致裂前后不同分组监测孔内直接监测的瓦斯流量和浓度变化情况。通常规律是,流速和浓度增量越大,表明增透效果越明显,最终可以根据煤气表测得各组的总流量并转化为甲烷纯量,以更加直观、准确的确定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首先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的增透半径,再根据增透半径、齐孔或错孔布置,以及单次或重复致裂等方式布设多个方案的检验钻孔,致裂后通过联网后进行抽采监测瓦斯浓度和抽采流量数据,并通过方案比较获得增透效果检验的布孔方案,从而为煤层二氧化碳最佳增透钻孔布置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实施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确定煤层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的钻孔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齐孔单次致裂布置方案的钻孔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错孔重复致裂布置方案的钻孔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布置方案的钻孔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参见图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包括按附图2预先设定的致裂孔周围司钻多个不同距离的抽采孔;其中,抽采孔和致裂孔按矩阵方式布置成三排;其中,致裂孔位于第二排中部;同一排中孔间距相等,相邻排之间的距离相等,但孔间距与排间距不等,具体是,第一排布置7个抽采孔,编号从左至右为1#~7#,第二排布置6个钻孔,编号依次为8#~13#,其中8#和9#依次与1#和2#对齐,10#~13#依次与4#~7#对齐,且位于第二排中部的10#钻孔为致裂孔;第三排布置7个抽采孔,编号从左至右为14#~20#,依次与1#~7#对齐,其中,每一排中除8#与9#之间的距离为6m外,其余相邻孔间距均为3m;相邻排即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第二排与第三排之间的排间距离为4m;以在10#孔即致裂孔周围形成间距3m、4m、5m、6m、7.2m和9.8m的至少一个抽采孔,其中,3m间距的抽采孔为11#;4m间距的抽采孔为4#和17#;5m间距的抽采孔为3#、5#、16#和18#;7.2m间距的抽采孔为2#、6#、15#和19#;9.8m间距的抽采孔为1#、7#、14#和20#。对抽采孔进行封孔,并按距离不同对抽采孔进行分组联网后汇入总网抽采;在抽采过程中对瓦斯的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在监测数据稳定后,再司钻致裂孔;在进行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后对致裂孔进行封孔和汇总抽采,并作为单独的一组对其孔内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以通过不同组致裂前后的瓦斯流量和浓度变化情况,确定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R;在步骤中的致裂孔10#致裂前,以及致裂后的连续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5天,监测频率应不大于2天,且最后一个致裂孔致裂3天后的监测频率为1天。
根据致裂前后不同分组观测孔内直接监测的瓦斯流量和浓度变化情况,流速和浓度增量越大,表明增透效果越明显,可以更加直观的确定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R大小。
第二步,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案确定:依据增透半径、相邻排的钻孔对齐方式和同一抽采孔的致裂次数,分别按照齐孔单次致裂、错孔重复致裂和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其中,
齐孔单次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每排9个的两排布置,如图3所示,第一排和第二排钻孔编号依次为1#~9#和10#~18#,两排钻孔依次对齐,即1#与10#对齐,2#与11#对齐,如此,直至9#与18#对齐;每排钻孔呈均匀布置的方式设置2个致裂孔和7个抽采孔,第一排的致裂孔编号为2#和6#,第二排的致裂孔编号为13#和17#,其余均为抽采孔;单个致裂孔与本排的2个相邻抽采孔,以及与另一排对齐的抽采孔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如2#孔与1#和3#的距离,6#孔与5#和7#的距离,13#孔与12#和14#的距离,17#孔与16#和18#孔的距离,图中均用A表示,其值小于增透半径R;如11#孔与2#孔的距离、4#孔与13#孔的距离、15#孔与6#孔的距离、8#孔与17#孔的距离,图中均用B表示,其值也小于增透半径R。另一排中与本排的单个致裂孔对齐的抽采孔的2个相邻的抽采孔与该致裂孔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如第二排中与第一排单个致裂孔2#对齐的抽采孔11#的2个相邻的抽采孔10#和12#与该致裂孔2#的距离C大于增透半径R;相应抽采孔14#和16#与致裂孔6#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R;抽采孔3#和5#与致裂孔13#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R;抽采孔7#和9#与致裂孔17#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R。
错孔重复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以及致裂孔与紧邻抽采孔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增透半径,且致裂孔与其余抽采孔距离大于增透半径。如图4所示,第一排布置7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1#~7#,第二排布置6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8#~13#;第三排布置5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14#~18#;第四排布置6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19#~24#;第一排布置7个钻孔和第三排5个钻孔均为抽采孔,第二排6个和第四排6个钻孔均为致裂孔;第一排和第三排的钻孔逐个对齐,即14#钻孔与2#钻孔对齐,15#钻孔与3#钻孔对齐,其余依次对齐,直至18#钻孔与6#钻孔对齐;第二排钻孔与第一排钻孔错位,即8#钻孔错位至1#和2#钻孔之间,依次,直至13#位于6#和7#钻孔之间,相应第四排钻孔与第二排钻孔依次对齐,即19#钻孔与8#钻孔对齐,依次直至24#钻孔与13#钻孔对齐,其中,8#致裂孔与紧邻的1#、2#和14#抽采孔的距离,以及9#致裂孔与紧邻的2#、3#、14#和15#抽采孔的距离均小于增透半径R,相应与其他抽采孔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R。
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与抽采孔间隔布置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并大于二分之一增透半径,相邻排钻孔的排间距小于二分之一抽采半径。如图5所示,第一排布置8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1#~8#,第二排布置7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9#~15#;第三排布置6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164#~21#;第四排布置7个钻孔,从左至右编号为22#~28#;第一排布置8个钻孔和第三排6个钻孔均为抽采孔,第二排7个钻孔按致裂孔和抽采孔交错布置,并从左至右首先布置致裂孔;第四排7个钻孔按致裂孔和抽采孔交错布置,并从左至右首先布置抽采孔;以形成致裂孔9#、13#、15#、23#、25#和27#的均匀布置,第一排和第三排的钻孔逐个对齐,即16#钻孔与2#钻孔对齐,17#钻孔与3#钻孔对齐,其余依次对齐,直至21#钻孔与7#钻孔对齐;第二排钻孔与第一排钻孔错位,即9#钻孔错位至1#和2#钻孔之间,依次,直至15#位于7#和8#钻孔之间,相应第四排钻孔与第二排钻孔依次对齐,即22#钻孔与9#钻孔对齐,依次直至28#钻孔与15#钻孔对齐,其中,每一排中各钻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R,并大于二分之一增透半径R,8#致裂孔与紧邻的1#、2#和14#抽采孔的距离,各钻孔排中紧邻相邻排的排间距小于二分之一增透半径R。
第三步,抽采孔钻孔及联网:选择钻孔布设方案,按照选定的方案逐排按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顺序司钻抽采孔;对抽采孔进行“两封一注”的方式进行封孔;对抽采孔进行联网,使各排形成一个独立的抽采支网,并将多个网络进行并网形成汇总网络,且对每个抽采孔,以及汇总网络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
第四步,致裂孔钻孔及联网:在抽采孔瓦斯流量稳定后,按钻孔布设方案逐排依次司钻致裂孔;在一个致裂孔司钻完成后,进行封孔、致裂和联网,再进行下一个致裂孔司钻,同一排的致裂孔组成一个单独的网络后并入汇总网络,并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直至同一方案中的多个致裂孔全部联网完成。即在齐孔单次致裂方案中,每列中的抽采孔作为一个监测单位单独连接煤气表和流量计,致裂孔作为一个监测单位连接煤气表和流量计;在错孔重复致裂方案中,致裂孔施工顺序为逐排完成,排内顺序为从左到右;其中每排作为一个监测单位单独连接煤气表和流量计;在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方案中,致裂孔施工顺序为逐排完成,排内顺序为从左到右;每排的抽采孔作为一个监测单位单独连接煤气表和流量计;第二排和第四排中的致裂孔分别作为一个监测单位连接煤气表和流量计。
第五步,多方案联网判断: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期间,或者,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完成后,判断多个方案是否全部完成所有联网工作,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复进行第二步~第四步,直至各个方案全部完成抽采联网完成。
第六步,数据处理与最佳方案确定:包括对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多方案对比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最佳的布孔方案。
本发明在致裂孔施工时,致裂孔施工至见煤后向下再钻进4m后停止打钻,致裂孔施工完成后,采用高压空气将孔内水吹干、孔内废渣排净,随即进行液态CO2致裂;致裂后,应立即对该孔实施封孔并接抽瓦斯,随后转入下一个致裂钻孔施工。
根据三种不同钻孔布置方案的监测结果,将各个方案之间的流量与浓度数据进行换算,并以每一种类型为单位,在本发明中共涉及了4种方式:齐孔单次致裂,错孔单次致裂,错孔双次致裂和错孔多次致裂。通过对比可以得到齐孔和错孔钻孔布置的优劣,同时可以得出单次致裂,二次致裂以及多次致裂对增透效果的提升程度。计算各种类型的布孔方式在稳定后的所抽采的总瓦斯纯量。通过对各种方案之间总瓦斯纯量比较,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增透效果检验的布孔方式。
本发明通过4组非对称的布孔方式,同时使用了多种监测手段,能够通过少量钻孔,快速而准确的确定不同煤层的最佳效果检验的钻孔布置方式,为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在不同煤层的快速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包括预先设定的致裂孔周围司钻多个不同距离的抽采孔;对抽采孔进行封孔,并按距离不同对抽采孔进行分组联网后汇入总网抽采;在抽采过程中对瓦斯的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在监测数据稳定后,再司钻致裂孔;在进行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后对致裂孔进行封孔和汇总抽采,并作为单独的一组对其孔内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进行监测;以通过不同组致裂前后的瓦斯流量和浓度变化情况,确定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半径;
第二步,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案确定:依据增透半径、相邻排的钻孔对齐方式和同一抽采孔的致裂次数,分别按照齐孔单次致裂、错孔重复致裂和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致裂效果检验钻孔布置;
第三步,抽采孔钻孔及联网:选择钻孔布设方案,按照选定的方案逐排按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顺序司钻抽采孔;对抽采孔进行“两封一注”的方式进行封孔;对抽采孔进行联网,使各排形成一个独立的抽采支网,并将多个网络进行并网形成汇总网络,且对每个抽采孔,以及汇总网络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
第四步,致裂孔钻孔及联网:在抽采孔瓦斯流量稳定后,按钻孔布设方案逐排依次司钻致裂孔;在一个致裂孔司钻完成后,进行封孔、致裂和联网,再进行下一个致裂孔司钻,同一排的致裂孔组成一个单独的网络后并入汇总网络,并进行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直至同一方案中的多个致裂孔全部联网完成;
第五步,多方案联网判断: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期间,或者,在一个布设方案的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与记录完成后,判断多个方案是否全部完成所有联网工作,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复进行第二步~第四步,直至各个方案全部完成抽采联网完成;
第六步,数据处理与最佳方案确定:包括对瓦斯流量、浓度和负压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多方案对比以获得增透效果检验最佳的布孔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致裂增透半径确定的步骤中,所述抽采孔和致裂孔按矩阵方式布置成三排;其中,致裂孔位于第二排中部;同一排中孔间距相等,相邻排之间的距离相等,但孔间距与排间距不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齐孔单次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每排9个的两排布置,两排钻孔依次对齐,每排钻孔呈均匀布置的方式设置2个致裂孔和7个抽采孔,单个致裂孔与本排的2个相邻抽采孔,以及与另一排对齐的抽采孔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另一排中与本排的单个致裂孔对齐的抽采孔的2个相邻的抽采孔与该致裂孔的距离大于增透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孔重复致裂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以及致裂孔与紧邻抽采孔之间的距离均小于增透半径,且致裂孔与其余抽采孔距离大于增透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孔单次与重复致裂相结合的布置方案是按设定间距布置4排钻孔,按一排抽采孔,一排致裂孔与抽采孔间隔布置的方式每排至少布设5个钻孔,相邻排钻孔相互错位;同排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小于增透半径并大于二分之一增透半径,相邻排钻孔的排间距小于二分之一抽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透半径确定步骤中,在致裂孔致裂前,以及致裂后的连续监测时间应不少于15天,监测频率应不大于2天,且最后一个致裂孔致裂3天后的监测频率为1天。
CN201710531847.6A 2017-06-29 2017-06-29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27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1847.6A CN107327297B (zh) 2017-06-29 2017-06-29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1847.6A CN107327297B (zh) 2017-06-29 2017-06-29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27297A CN107327297A (zh) 2017-11-07
CN107327297B true CN107327297B (zh) 2019-05-21

Family

ID=60199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18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27297B (zh) 2017-06-29 2017-06-29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27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4962B (zh) * 2019-12-27 2021-04-0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流态化瓦斯抽采监测方法
CN111237007A (zh) * 2020-02-19 2020-06-05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深部低透气性煤储层的水力压裂方法
CN111929422A (zh) * 2020-07-13 2020-11-1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层高压电脉冲致裂增渗范围的测定方法
CN114753820B (zh) * 2022-04-06 2023-12-05 重庆大学 一种超声波辅助煤层增透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3783B1 (en) * 1999-05-17 2001-01-16 John Abbott-Brown Method of completing and producing hydrocarbons in a well
CN102383828A (zh) * 2011-07-08 2012-03-21 中国矿业大学 深孔水力致裂驱赶瓦斯浅孔抽采的增透与消突方法
CN105201481A (zh) * 2015-10-17 2015-12-30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液态co2相变多点致裂增透方法
CN106194244A (zh) * 2016-08-04 2016-12-07 重庆大学 低透气煤层液相co2相变致裂增透网格式瓦斯抽采方法
CN106285609A (zh) * 2016-08-04 2017-01-04 重庆大学 一种高瓦斯低渗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石门揭煤方法
CN106837406A (zh) * 2016-11-28 2017-06-13 田成林 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3783B1 (en) * 1999-05-17 2001-01-16 John Abbott-Brown Method of completing and producing hydrocarbons in a well
CN102383828A (zh) * 2011-07-08 2012-03-21 中国矿业大学 深孔水力致裂驱赶瓦斯浅孔抽采的增透与消突方法
CN105201481A (zh) * 2015-10-17 2015-12-30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液态co2相变多点致裂增透方法
CN106194244A (zh) * 2016-08-04 2016-12-07 重庆大学 低透气煤层液相co2相变致裂增透网格式瓦斯抽采方法
CN106285609A (zh) * 2016-08-04 2017-01-04 重庆大学 一种高瓦斯低渗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石门揭煤方法
CN106837406A (zh) * 2016-11-28 2017-06-13 田成林 一种含瓦斯煤体多级增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27297A (zh)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7297B (zh) 用于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的增渗效果检验钻孔布置方法
Mohammed et al. Cas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failure modes in a range of well types-a review
CN105631102B (zh) 一种深部高应力巷道钻孔卸压参数的数值模拟确定方法
CN104390537B (zh) 一种基于爆破振动测试的边坡预裂爆破开挖损伤控制方法
CN107861157B (zh) 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运营期微震监测方法
Portis et al. Searching for the optimal well spacing in the eagle ford shale: A practical tool-kit
CN101424181B (zh)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通道确定、贯通方法和系统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ariations in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 fault zone in Western Shandong, China
CN104500034A (zh) 一种评价压力变化对水泥环完整性影响的装置及方法
CN104295289B (zh) 一种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半径测定方法
WO2015158153A1 (zh) 一种用于采煤过程中的保水方法
CN104373118B (zh) 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测定方法
SA518391548B1 (ar) مستشعر سدادة جسرية لقياسات أسفل البئر
CN110056342B (zh) 一种钻孔注气判定蹬空开采可行性的注气装置及方法
CN107035366A (zh) 一种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
CN110543745A (zh) 一种热采井水泥环封固完整性的评价方法
CN104358559B (zh) 一种测定煤矿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的方法
CN105443071A (zh) 封堵顶水下窜工艺方法
Zhang et al. How can casing deformation be prevented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shale gas?—A case study of the Weiyuan area in Sichuan, China
CN109113705A (zh) 一种煤矿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影响区渗透率分布确定方法
CN105403590B (zh) 隔热管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032750B (zh) 一种基于钻探能谱的地质编录仪
CN107327291B (zh) 一种确定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煤层增渗最佳布孔方式的方法
CN109723424A (zh) 一种井下钻孔放水量预测方法
CN115420662A (zh) 一种斜孔高压压水实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