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879B -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7879B
CN107317879B CN201710650961.0A CN201710650961A CN107317879B CN 107317879 B CN107317879 B CN 107317879B CN 201710650961 A CN201710650961 A CN 201710650961A CN 107317879 B CN107317879 B CN 107317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ode
request
transit node
sourc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09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7879A (zh
Inventor
蒋辉
董曙佳
谢玉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17172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317879(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09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7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7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7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2Establishing a time schedule for servicing the requ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客户端获取用户请求,确定目标边缘节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用户请求的分发效率,并能够在分发过程中保持用户账号处于登录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内容分发网络会在整个网络架构中部署许多缓存节点服务器(包括边缘节点服务器、中转节点服务器)来达到提升用户访问体验、减轻网络拥塞的问题;然而,当用户请求的资源在缓存节点中没有缓存时,就需要回源站获取资源。为了实现最佳的回源效果,通常可以通过路由选路来动态选择最优路径回源,用户请求到达边缘节点后,可能直接回源,也可能通过中转节点后再回源。如果最优路径一直是通过某中转节点再回源,此时可能出现某个客户的回源请求一直集中在该中转节点上,这样会导致节点负载高,不仅影响回源加速效果,还可能会导致流量掉坑的问题。虽然传统轮询方式通过让用户请求在到达边缘节点后,将请求轮流转发到几个中转节点上以降低中转节点的负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传统轮询在用户请求到达边缘节点后,请求会被轮流转发到所有中转节点,这样会导致部分用户请求被转发到回源效果较差的中转节点上,虽然降低了中转节点的负载,但是影响客户回源的加速效果。
2)对于有些客户,如淘宝用户在进行购物体验时,需要保证用户一直处于自己登录账户所在的页面,而不能出现客户登出的问题,也就是需要保持登录。然而,通过传统轮询的方式来降低中转节点的负载的过程中,会导致用户账号频繁登出的问题。
由上可见,现有的进行用户请求分发的方式,无法同时实现降低中转节点的负载和保持登录这两个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客户端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并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
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
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请求标识,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的具体步骤包括:
将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散列至哈希环中,以所述客户端IP地址为索引,进行一致性哈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进一步地,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的具体步骤包括:
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
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进一步地,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
其中,σ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t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tb表示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的具体步骤包括:
提取所述用户请求中包含的请求标识,并计算所述请求标识对应的哈希值;
根据预设的哈希值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计算的所述哈希值相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所述请求标识包括统一资源定位符或者域名。
另一方面,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边缘节点、中转节点以及源服务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并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用于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
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还用于,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请求标识,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目标中转节点中均包括哈希映射单元,所述哈希映射单元用于将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散列至哈希环中,以所述客户端IP地址为索引,进行一致性哈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包括时延差比例计算单元,用于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用户请求调度至边缘节点时,如果确定的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那么可以从所有的中转节点中挑选时延符合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并由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分摊用户请求的数据量。这样处理的意义在于,
(1)可以避免使用时延较低的中转节点,从而提高用户请求分发的效率。
(2)为了在用户请求分发过程中保持用户的账号处于登录状态,可以为客户端指定固定的源服务器,这样,无论传输过程中的节点、协议是否发生变化,最终都会将客户端的用户请求发送至指定的源服务器,从而保证了在用户请求分发过程中,用户账号始终是保持登录的,提高了保持登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兼顾流量分摊和保持登录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流量分摊和保持登录的措施不能同时使用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目标边缘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目标中转节点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源服务器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客户端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并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可以是用户操作的电子设备,所述客户端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用户在所述客户端中可以发送用户请求,这样,所述客户端便可以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用户请求。所述用户请求可以由客户端发往源服务器。在所述用户请求中,可以包括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用户请求分发的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多个边缘节点,这些边缘节点可以接收各个客户端发出的用户请求。具体地,为了充分利用各个边缘节点的资源,可以采用资源均衡策略,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用于转发所述用户请求的目标边缘节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子步骤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
S11:提取所述用户请求中包含的请求标识,并计算所述请求标识对应的哈希值;
S12:根据预设的哈希值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计算的所述哈希值相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所述请求标识包括统一资源定位符或者域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请求中包含的请求标识可以是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或者域名,根据所述请求标识,可以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得到该请求标识对应的哈希值。对于不同的请求标识,通常可以计算得到不同的哈希值,因此请求标识与哈希值之间可以具备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各个边缘节点都能够进行用户请求的转发,可以预先建立哈希值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凡是带.cn后缀的请求标识,其计算出的哈希值均可以指向同一个边缘节点,这样,该边缘节点便可以专用于转发带.cn后缀的用户请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预设的哈希值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便可以确定与计算的所述哈希值相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这样,从而可以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使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可以转发所述用户请求。
S2: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边缘节点在将所述用户请求转发至源服务器时,可以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可以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与所述源服务器之间的各条传输路径中,指定传输时延和/或传输丢包率最低的一条路径,并将指定的该路径作为最优回源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网络构架的不同,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可能直接是源服务器,这样,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可以通过该最优回源路径,直接将用户请求发送至源服务器处即可。此外,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也有可能是中转节点,这样,所述目标边缘节点需要将用户请求转发至所述中转节点,然后再由所述中转节点将用户请求转发至源服务器。
S3: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S4: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
在现有技术中,当需要通过中转节点转发用户请求时,通常是将网络中所有的中转节点均加入轮询列表,并将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到所有的中转节点中。然而这样就导致一部分的数据量会被分配到传输状态较差的中转节点上,从而导致整体的传输效率较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可以不使用传输状态较差的中转节点。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其中,请参阅图3,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的具体步骤可以包括以下两个子步骤。
S31: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
S32: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σ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t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tb表示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其中,“ti-tb”的值是绝对值。
这样,例如所述预设比例阈值为30%,那么则可以将计算出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30%的中转节点作为目标中转节点,并将各个目标中转节点加入轮询列表,以分摊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
S5:各个目标中转节点根据用户请求标识,如IP,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在转发用户请求时,用户账号还能够保持登录状态,可以为每个客户端均指定固定的源服务器,这样,无论用户请求转发过程如何,最终均可以将该用户请求转发到固定的源服务器处,从而能够保证用户账号保持登录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目标中转节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的数据量中,均可以包含发送该用户请求的客户端的IP地址。本申请可以通过哈希一致性算法,在客户端与源服务器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具体地,请参阅图4,计算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可以包括以下两个子步骤。
S51:将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散列至哈希环中,以所述客户端IP地址为索引,进行一致性哈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
S52: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请一并参阅图5,可以通过哈希算法,计算网络中各个源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的哈希值。由于不同的IP地址,其对应的哈希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这样,每个IP地址在哈希环中均可以对应一个位置。在图5中,圆形表示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对应的位置,三角形代表以用户IP为索引计算得到的哈希值。这样,可以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逆时针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从图5中可以看出,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为标有编号1的圆形。这样,该位置对应的源服务器便可以是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无论传输链路如何变化,从所述客户端发出的用户请求最终都会转发至该编号为1的圆形对应的源服务器处,从而能够保持用户账号登录。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请求,计算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直接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因此无需经过中转节点流量分摊的过程。可以直接采用步骤S51至S52中描述的方案,计算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直接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由上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中转节点与最优中转节点之间探测时延的差比例,对于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比例阈值的所有中转节点的IP才会被加入到轮询的待选列表里,这样边缘节点上的用户请求只会在轮询的IP待选列表里进行转发,可以保证用户请求只会被分摊到回源效果较优的几个中转节点上,而不会被转发到较差的中转节点,既降低了中转节点的负载,又保证了回源加速效果。
此外,采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在用户请求回源时,以用户IP地址为key计算得到一个哈希值,然后将所有源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一致性哈希算法将其散列映射到哈希环中,从哈希环中查找key所对应的源服务器IP地址,这样同一个用户IP地址通过一致性哈希计算会最终被固定映射到同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保证了同一用户请求最终回同一个源。改进的保持登录与边缘机器、协议类型及是否出现服务重启都无关,也无须像传统保持登录那样通过记录上一次选择的下一跳IP作为下一次的回源IP,不仅可以解决传统保持登录的问题,还可以让流量分摊与保持登录功能共用,当边缘最优下一跳为源服务器,则边缘节点直接使用一致性哈希得到的IP回源;当边缘最优下一跳为中转节点,若开启流量分摊功能,则通过流量分摊将边缘请求的流量通过轮询方式切换到几个较优中转节点上,这样中转节点在选择回源IP时,仍通过一致性哈希算法获取固定的回源IP,这样既能保证边缘的流量能够均摊到几个较优中转节点上,降低中转节点的负载,又满足保持登录功能,保证同一个用户最终回同一个源服务器。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请参阅图6,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边缘节点、中转节点以及源服务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并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用于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
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用于用户的请求标识,如IP,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图6中,虚线可以表示第一个客户端的用户请求的传输路径,实线可以表示第二个客户端的用户请求的传输路径。在传输用户请求时,在中转节点处可以进行流量分摊,后续还可以将分摊的流量汇总至指定的源服务器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还用于,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根据所述用户请求,计算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目标中转节点中均包括哈希映射单元,所述哈希映射单元用于分别计算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以及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包括时延差比例计算单元,用于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用户请求调度至边缘节点时,如果确定的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那么可以从所有的中转节点中挑选时延符合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并由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分摊用户请求的数据量。这样处理的意义在于,(1)可以避免使用时延较低的中转节点,从而提高用户请求分发的效率。(2)此外,为了在用户请求分发过程中保持用户的账号处于登录状态,可以为客户端指定固定的源服务器,这样,无论传输过程中的节点、协议是否发生变化,最终都会将客户端的用户请求发送至指定的源服务器,从而保证了在用户请求分发过程中,用户账号始终是保持登录的,提高了保持登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兼顾流量分摊和保持登录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流量分摊和保持登录的措施不能同时使用的缺陷。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边缘节点查询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其中,所述用户请求用于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以及被客户端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以使得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请求标识,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的具体步骤包括:
将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散列至哈希环中,以所述客户端IP地址为索引,进行一致性哈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的具体步骤包括:
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
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其中,所述时延差比例为中转节点和所述最优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的比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
其中,σ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ti表示第i个中转节点的时延,tb表示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的具体步骤包括:
提取所述用户请求中包含的请求标识,并计算所述请求标识对应的哈希值;
根据预设的哈希值与边缘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计算的所述哈希值相对应的目标边缘节点;其中,所述请求标识包括统一资源定位符或者域名。
8.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边缘节点、中转节点以及源服务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用户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请求,从至少一个边缘节点中确定目标边缘节点,并将所述用户请求调度至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处;
所述目标边缘节点,用于查询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最优回源路径;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中转节点时,检测自身到各个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并根据检测的时延从所述各个中转节点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分摊至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上;
各个目标中转节点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的数据量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还用于,当所述最优回源路径指定的下一个目标对象为源服务器时,根据所述用户请求的请求标识,确定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并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至所述源服务器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和所述目标中转节点中均包括哈希映射单元,所述哈希映射单元用于将各个源服务器IP地址散列至哈希环中,以所述客户端IP地址为索引,进行一致性哈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映射至哈希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哈希环中,从所述客户端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出发,沿预设方向搜索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并将搜索到的第一个源服务器IP地址的哈希值位置处表征的源服务器确定为所述客户端对应的源服务器。
12.根据权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请求的分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中包括时延差比例计算单元,用于将时延最低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最优中转节点,并计算各个中转节点的时延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之间的时延差比例;将计算的时延差比例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的中转节点确定为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中转节点;其中,所述时延差比例为中转节点和所述最优中转节点之间的时延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最优中转节点的时延的比值。
CN201710650961.0A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317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0961.0A CN1073178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0961.0A CN1073178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7879A CN107317879A (zh) 2017-11-03
CN107317879B true CN107317879B (zh) 2019-07-05

Family

ID=6017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0961.0A Active CN107317879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7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4228B (zh) * 2017-12-22 2020-11-2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8769111B (zh) * 2018-04-17 2020-01-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连接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0213315B (zh) * 2018-05-30 2022-01-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971647B (zh) * 2018-09-30 2023-12-05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大数据系统的节点迁移方法
CN109639801A (zh) * 2018-12-17 2019-04-16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节点分配及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9617986B (zh) * 2018-12-27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639502B (zh) * 2018-12-30 2022-04-26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回源控制方法及内容分发网络
CN110572687A (zh) * 2019-08-09 2019-12-1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直播回源聚合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50258A (zh) * 2021-03-30 2022-10-04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Cdn节点配置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24876B (zh) * 2021-10-15 2023-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拨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8871B (zh) * 2021-12-23 2023-11-03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dn的数据反馈选路方法及系统
CN114598897A (zh) * 2022-02-28 2022-06-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直播调度方法、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5102986B (zh) * 2022-06-15 2023-12-01 之江实验室 一种边缘环境下物联网数据分发、存储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915A (zh) * 2015-12-25 2016-04-20 厦门网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探测方法及装置、路径选取方法及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5812255A (zh) * 2016-05-06 2016-07-2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线路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812328A (zh) * 2014-12-30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发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97836A (zh) * 2015-12-07 2016-08-24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59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dn节点回源路由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56800A (zh) * 2017-02-21 2017-05-1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取方法及系统、网络加速节点及网络加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2328A (zh) * 2014-12-30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分发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1459A (zh) * 2015-02-15 2016-10-05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dn节点回源路由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97836A (zh) * 2015-12-07 2016-08-24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15915A (zh) * 2015-12-25 2016-04-20 厦门网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探测方法及装置、路径选取方法及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5812255A (zh) * 2016-05-06 2016-07-27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线路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656800A (zh) * 2017-02-21 2017-05-10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取方法及系统、网络加速节点及网络加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7879A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7879B (zh) 一种用户请求的分发方法及系统
US11290418B2 (en) Hybrid content request routing system
US11811657B2 (en) Upda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client location
US20220272146A1 (en) Point of presence management in request routing
EP2975820B1 (en) Reputation-based strategy for forwarding and responding to interests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CN106031130B (zh) 具有边缘代理的内容传送网络架构
US9906436B2 (en) Scalable name-based centralized content routing
US10757011B2 (en) Context-aware path computation and selection
EP2985970B1 (en) Probabilistic lazy-forwarding technique without valid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US10404790B2 (en) HTTP schedu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10225322B2 (en) Point of presence management in request routing
CN113472852B (zh) 一种cdn节点的回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02567B (zh) 信息为中心的网络中基于中心性的缓存
JP6601784B2 (ja) 情報指向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コンテキスト認識型コンテンツ要求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ポーネント、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112877A1 (zh) 路径计算和访问请求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246507A1 (en) Relay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733290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EP338924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ache cluster service
CN10987385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资源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8401040B (zh) 用于ndn的内容接收方法、内容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47512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9120953A (zh) 基于sdn及ec技术的自适应流视频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025042B (zh) 一种确定数据信息的方法及系统、代理服务器
CN110247847B (zh) 节点之间回源选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91795A1 (en) Redirect processing for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10518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invalidation of part of the invention patent No. 2017101-6501, the technical claim is maintained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10105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474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user reques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Patentee: WANGSU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