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813A -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7813A
CN107317813A CN201710528156.0A CN201710528156A CN107317813A CN 107317813 A CN107317813 A CN 107317813A CN 201710528156 A CN201710528156 A CN 201710528156A CN 107317813 A CN107317813 A CN 107317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lient
login
server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81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超
邹贵强
魏自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81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7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7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上述终端登录方法包括: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在登录终端时,用户不用再手动输入登录信息,只需提前在移动终端和所要登录的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该终端的登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数据的安全保护,尤其是对于终端来说,其所属用户通常会为其设置唯一的登录密码以保证终端中所存储的数据安全。目前,对于设置有登录密码的终端,用户在每次启动终端时均需要用户手动输入登录信息且与预留的登录信息一致才可以对终端进行访问,倘若登录信息输入错误或出现其他故障,后续操作会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包括:
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第二客户端;
所述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检测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客户端识别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标识码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通过所述长连接直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所述长连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
对所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成功,则使用所述登录TOKEN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登录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终端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配置为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指令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指令转发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客户端;
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关系建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标识识别模块,配置为识别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标识码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指令转发模块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长连接;
第一发送单元,配置为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通过所述长连接直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指令转发模块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长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配置为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所述长连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配置为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令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
令牌验证模块,配置为对所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第一登录模块,配置为在验证成功时,使用所述登录TOKEN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信息输入模块,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第二登录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在登录终端时,用户不用再手动输入登录信息,只需提前在移动终端和所要登录的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该终端的登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示意图;
图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包括:
步骤S102,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S104,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步骤S106,将上述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使第一终端根据上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登录方法,可以先通过服务器在所要登录的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用户通过触发移动终端便可以发送登录第一终端的登录指令,当服务器接收到该指令之后就可以将其发送至第一终端,从而使得第一终端根据该指令登录第一终端。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更加智能的终端登录方案,用户不用手动输入终端的登录信息,只需在另一移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该终端的登录,可以大大提供用户的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对该一一对应关系进行存储,在后续终端登录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一对一的控制,即当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的登录指令之后,通过所存储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可以迅速地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所要登录的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各种终端上自动执行,例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本发明不做限定。
优选地,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在第一终端设置第一客户端,在移动终端设置第二客户端,当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优选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当然,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只需要首次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第一终端时建立,而以后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第一终端时,只需要用户在移动终端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了。当然,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可以由用户选择取消,或设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建立,本发明不做限定。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等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202,第一终端设置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第二客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S204,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步骤S206,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使第一终端根据上述登录指令,登录第一终端。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登录方法,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在第一终端设置第一客户端,在移动终端设置第二客户端,当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优选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进行后续的接收登录指令和发送登录指令的过程,操作更加简便,用户体验更高。也就是说,如果想要通过手机登录电脑,则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某公司安全卫士的电脑客户端,在手机上安装同一公司的安全卫士的手机客户端,只要在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建立一一关系后,电脑和手机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或者是在手机端安装一个登录应用,首次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基于蓝牙或USB将电脑绑定到手机中的登录应用上,这样也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先通过服务器检测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就可以直接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如果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使用的不是同一个账号,则可以由第一客户端生成可识别的标识码,第二客户端对该标识码进行识别即可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当二者的一一对应关系建立好之后,再将其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存储。在第一客户端生成可识别的标识码,第二客户端对该标识码进行识别即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时,可以是由第一客户端生成二维码,第二客户端进行扫描识别后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也可以同时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输入相同的字符串而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或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绑定同一手机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等,通过哪种方式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不做限定。通过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简化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建立过程,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保证服务器接收到登录指令之后能及时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优选地,可以在第一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长连接,指在一个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并且一次操作完后不断开连接,连接在一段时间保持着。也就是说,在第一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链路,当有消息需要发送至第一终端时,通过此链路发送即可。正是因为在第一终端和服务器之间有长连接的存在,服务器才可以实时地通知第一终端进行登录。
第一终端和服务器建立了长连接之后,只要服务器接收到登录第一终端的登录指令,就可以直接通过长连接将该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因为不需要经常的建立及关闭连接,因此建立长连接可以减少内存的使用以及网络的堵塞,同样还会减少后续请求的响应时间。
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的方式也可以是在步骤S206之后,由服务器实时接收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并且响应于该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长连接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也就是说,服务器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可以是服务器在接收到上述登录指令后直接下发至第一终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实时向服务器查询是否需要登录,并由服务器进行响应。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指令发送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定。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登录指令之后,并根据登录指令进行登录时,可以有多种登录方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等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302,第一终端设置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第二客户端,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S304,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步骤S306,在第一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通过长连接直接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
步骤S308,第一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获取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步骤S310,第一客户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并对其进行验证;
步骤S312,如果验证成功,则使用登录TOKEN登录第一终端。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登录方法,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由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指令之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服务器接收到这一请求后对其进行响应,将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发送至第一终端。这时,第一终端便可以对服务器发送的登录TOKEN进行,如果验证成功,则可以登录第一终端。整个登录过程简单快捷,且具有安全保障。
TOKEN在计算机身份证认证中是令牌的意思,说的更通俗点可以叫暗号,在一些数据传输之前,要先进行暗号的核对,不同的暗号被授权不同的数据操作。比起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TOKEN扩展性更强,也更安全。TOKEN机制支持跨域访问,且TOKEN自身包含了所有用户的登录信息,只需要在终端的cookie或本地介质存储状态信息。
第一终端采用验证TOKEN信息的方式实现自动登录之前,应该提前将该第一终端的登录账户和/或密码等用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建立TOKEN字符串和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表并保存,并将与该第一终端对应的TOKEN字符串返回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把这个TOKEN字符串保存起来,作为登录的验证。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登录指令之后,会向服务器提交登录信息获取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会将对应关系表中的TOKEN发送至第一终端,由第一终端进行验证后登录。这个TOKEN中可以包含用户信息,这样可以直接确定用户,减少服务端的压力。服务器在发送TOKEN的时候,可以对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加密,第一终端接收到TOKEN之后再对其进行解密,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一个TOKEN其实就是一些信息的集合,而在TOKEN中包含足够多的信息,可以便于在后续请求中减少查询数据库的几率。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306之后,即服务器将登录第一终端的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后,设置在第一终端上的第一客户端可以在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中模拟用户输入预存的账号和/或密码,并基于上述账号和/或密码登录第一终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登录指令之后还可以直接将预存的账号和/或密码复制到登录界面对应的框内或是通过其他方式登录第一终端,本发明不做限定。
下面通过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以用户想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该用户的私人电脑为例,其中,移动终端为用户的手机,则电脑的登录过程可以为:
1.电脑上安装有程序A,手机上安装有程序B,程序A为某公司杀毒软件的电脑版客户端,程序B为同一款杀毒软件的手机版客户端;
2.首次通过手机登录电脑时,需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电脑和手机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优选地,可以通过程序A和程序B使用同一账号在程序A和程序B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或是由程序A生成一个二维码,通过在程序B中开启摄像头对程序A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也可以在程序A和程序B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该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存储;
3.当用户想登录电脑时,通过在手机上操作程序B,如图4所,触发程序B中的“登录电脑”按钮;
4.检测到用户触发了“登录电脑”的按钮时,手机就会向服务器发送登录电脑的登录指令,而当服务器接受到该登录指令之后便直接通过长连接将该指令发送至电脑;
5.电脑接收到登录指令之后,会向服务器发送获取登录TOKEN的请求,获取电脑的登录TOKEN;
6.服务器响应电脑的获取登录TOKEN的请求,将电脑的登录TOKEN下发至电脑,电脑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登录TOKEN会对其进行验证,验证成功之后即可登录电脑。
上述实例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登录方法的典型应用场景,在上述登录电脑的过程中,只要预先电脑上的程序A和手机上的程序B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以后登录电脑时,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上的程序B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电脑的登录,而不用再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电脑接收的登录指令之后,还可以选择模拟输入电脑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登录,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不做限定。
对应于上述的终端登录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应的终端登录系统。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登录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0、第一终端20及移动终端30。
其中,服务器10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11,配置为在第一终端20和移动终端30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指令接收模块12,配置为接收移动终端30发送的登录指令;
指令转发模块13,配置为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20,使第一终端20根据上述登录指令,登录第一终端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终端登录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一终端20包括第一客户端21,移动终端30包括第二客户端31;
关系建立模块11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客户端21和所述第二客户端31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关系建立模块11包括:
关系建立单元111,配置为检测第一客户端21和第二客户端31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在第一客户端21和第二客户端31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30还可以包括:
标识识别模块32,配置为识别第一客户端21生成的标识码在第一客户端21和第二客户端31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上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服务器1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里中,如图6所示,指令转发模块13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131,配置为与第一终端20建立长连接;
第一发送单元132,配置为接收到登录指令后,通过长连接直接将上述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里中,如图7所示,指令转发模块13还可以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133,配置为与第一终端20建立长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134,配置为接收到上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第一终端20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长连接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里中,如图8所示,第一终端20还可以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22,配置为向服务器10发送获取第一终端20的登录TOKEN的请求;
令牌接收模块23,配置为接收服务器10返回的登录TOKEN;
令牌验证模块24,配置为对上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第一登录模块25,配置为在验证成功时,使用上述登录TOKEN登录第一终端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里中,如图9所示,第一终端20还可以包括:
信息输入模块26,配置为向第一终端20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第二登录模块27,配置为基于上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第一终端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加智能的终端登录方法,在登录终端时,用户不用再手动输入登录信息,只需提前在移动终端和所要登录的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该终端的登录。并且通过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长连接,服务器可以及时将登录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满足用户的登录需求。且在进行第一终端登录时,可以先向服务器获取登录TOKEN再登录,保证用户的登录信息的安全,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登录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A1.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包括:
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第二客户端;
所述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检测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A4.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客户端识别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标识码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A5.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通过所述长连接直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A6.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所述长连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A7.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
对所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成功,则使用所述登录TOKEN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A8.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B9.一种终端登录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终端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配置为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指令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指令转发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B10.根据B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客户端;
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B11.根据B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关系建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B12.根据B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标识识别模块,配置为识别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标识码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B13.根据B9-B1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转发模块包括:
第一建立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长连接;
第一发送单元,配置为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通过所述长连接直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B14.根据B9-B1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转发模块包括:
第二建立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长连接;
第二发送单元,配置为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所述长连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B15.根据B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配置为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令牌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
令牌验证模块,配置为对所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第一登录模块,配置为在验证成功时,使用所述登录TOKEN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B16.根据B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信息输入模块,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第二登录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登录方法,包括:
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置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第二客户端;
所述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器检测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使用同一账号,如果是,则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客户端识别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标识码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通过所述长连接直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长连接;
接收到所述登录指令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登录指令获取请求,通过所述长连接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TOKEN的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登录TOKEN;
对所述登录TOKEN进行验证;
如果验证成功,则使用所述登录TOKEN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客户端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登录界面输入预存的登录账号和/或密码;
基于所述登录账号和/或密码,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9.一种终端登录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终端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配置为在第一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指令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登录指令;
指令转发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登录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使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登录指令,登录所述第一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客户端;
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CN201710528156.0A 2017-06-30 2017-06-30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317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8156.0A CN107317813A (zh) 2017-06-30 2017-06-30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8156.0A CN107317813A (zh) 2017-06-30 2017-06-30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7813A true CN107317813A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8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8156.0A Pending CN107317813A (zh) 2017-06-30 2017-06-30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78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3378A (zh) * 2018-05-31 2018-11-16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帐号登陆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84818A (zh) * 2018-11-28 2019-04-26 熵加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机主登录密码泄露的跨终端式的服务器登录方法
CN109831463A (zh) * 2019-03-29 2019-05-31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520A (zh) * 2006-04-21 2007-10-24 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Token的SSO认证系统
CN103152399A (zh) * 2013-02-07 2013-06-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3475476A (zh) * 2013-09-02 2013-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终端登录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84811A1 (zh) * 2014-11-20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云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4560A (zh) * 2016-10-12 2016-12-21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520A (zh) * 2006-04-21 2007-10-24 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Token的SSO认证系统
CN103152399A (zh) * 2013-02-07 2013-06-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系统和云端服务器
CN103475476A (zh) * 2013-09-02 2013-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终端登录服务器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84811A1 (zh) * 2014-11-20 2015-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云桌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54560A (zh) * 2016-10-12 2016-12-21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3378A (zh) * 2018-05-31 2018-11-16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帐号登陆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684818A (zh) * 2018-11-28 2019-04-26 熵加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机主登录密码泄露的跨终端式的服务器登录方法
CN109831463A (zh) * 2019-03-29 2019-05-31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CN109831463B (zh) * 2019-03-29 2021-02-12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14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US20210336955A1 (en) Universal Digital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ervice
US20180295137A1 (en) Techniques for dynamic authenti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in applications and sessions
Dasgupta et al.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ore secure approach towards authenticating individuals
CN108064440A (zh) 基于区块链的fido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89944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44548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of joint account login
CN107342984A (zh) 一种用于设备绑定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5592014B (zh) 一种可信终端验证方法、装置
CN105099707B (zh) 一种离线认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9101795A (zh) 一种帐号安全登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06978B (zh) 一种可信数据授权方法、亮证授权方法及业务接入方法
CN107846414A (zh)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及系统、统一认证系统
CN107317813A (zh)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CN106302332A (zh) 用户数据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1003A (zh) 一种云桌面上应用门户系统的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6104546A (zh) 提供多级密码和网络钓鱼保护
CN108140079A (zh) 设备认证系统
CN105187417B (zh) 权限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8712376A (zh) 一种用于服务器登录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0166471A (zh) 一种Portal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06774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2418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s and/or identifying imposters and/or confirming authentic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affiliation claim/assertion
CN107844290B (zh) 基于数据流安全威胁分析的软件产品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09933974A (zh) 密码初始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