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656A -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7656A
CN107317656A CN201710479133.5A CN201710479133A CN107317656A CN 107317656 A CN107317656 A CN 107317656A CN 201710479133 A CN201710479133 A CN 201710479133A CN 107317656 A CN107317656 A CN 107317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ncy pattern
value
terminal
latency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91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91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76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7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其中,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满足各种特定功能的应用业务。其中一些业务对数据时延要求较低,例如收发邮件,下载电影等;但另有一些业务对数据时延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网络联机游戏、抢购、抢红包等等,这类业务通常都要求用户数据的时延尽可能的短。关于如何获得更短的用户面数据时延,当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讨论中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采用更短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即数据收发间隔采用比当前的1ms更短的TTI,以降低数据处理时延;另一思路是在高版本的终端,支持在1ms TTI情况下更短的数据处理时延以降低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等待时间。例如在当前的LTE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系统中,在下行子帧n上发送的下行数据,需要等到子帧(n+4)才能收到对应的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反馈。而由于高版本的终端拥有更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因而有可能缩短这一反馈时延,例如可以在子帧n+3时就已经可以进行ACK/NACK反馈。
在未来的LTE网络中,可能出现这种既支持传统4ms时延也支持(4-l)ms(l>=1)时延的高版本终端。依据基站支持的版本以及不同的网络情况,这些高版本终端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时延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当基站支持(4-l)ms时延模式,且当前有足够的计算资源时,终端可以工作在(4-l)ms时延模式下;当基站支持(4-l)ms时延模式,但计算资源不足时,或者基站仅仅支持4ms时延模式时,终端需要使用4ms时延模式。因此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终端可能需要在4ms时延模式和(4-l)ms时延模式两者之间切换。当终端从4ms时延模式切换到(4-l)ms时延模式时,相邻下行子帧接收到数据的反馈ACK/NACK消息可能会发生资源冲突。
具体地,在LTE系统中,在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没有上行数据信息需要同时传输的情况下,UE针对基站在下行子帧n发送的下行数据,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消息是放在上行子帧(n+4)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传输的(假定使用PUCCH format 1),PUCCH占用的资源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nCCE是对应于基站在下行子帧n发给该UE的下行数据的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消息)所占用的第一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是基站高层信令配置的一个针对全小区终端通用的数值。
如果在下行子帧n上,基站向UE发送数据时使用4ms时延模式,并在下行子帧n+l时切换为(4-l)ms时延模式。在下行子帧n上,UE的DCI的第一个CCE的编号为nCCE1,在下行子帧n+l上,UE的DCI的第一个CCE的编号也为nCCE1,则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该UE的两个下行子帧数据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都将在子帧(n+4)的同一个资源进行反馈,这样就形成了该UE的两个下行子帧数据的反馈信息资源冲突。
因此,如何在终端的时延模式发生切换时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对于支持两种不同时延模式的终端,当其从一种时延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时延模式时,通过使其在对应于不同时延模式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时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即CCE)不同,可以有效地避免HARQ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该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时,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需要将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不同的值所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时,将用于承载与在第二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设置为和用于承载在第一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的,从而达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以及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确切地使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需要预先存储在下行子帧n中当终端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一值);进一步地,当终端切换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且在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即根据当终端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二值)确定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后,即可以将存储的第一值删除,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配置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该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时,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需要将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不同的值所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时,将用于承载与在第二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设置为和用于承载在第一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的,从而达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所述发送模块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以及删除模块,用于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确切地使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需要预先存储在下行子帧n中当终端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一值);进一步地,当终端切换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且在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即根据当终端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二值)确定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后,即可以将存储的第一值删除,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因此,该网络侧设备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而当切换了时延模式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后,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在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时,需要在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不同的资源处接收第二下行数据,即在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终端,能支持两种不同的时延模式,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而当切换了时延模式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后,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在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时,需要在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不同的资源处接收第二下行数据,即在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支持两种不同时延模式的终端,当其从一种时延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时延模式时,通过使其在对应于不同时延模式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时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即CCE)不同,可以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102,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步骤104,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
步骤106,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该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时,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需要将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不同的值所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基站和/或基站控制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即可以在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时,将用于承载与在第二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设置为和用于承载在第一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的,从而达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02之前,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以及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切地使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需要预先存储在下行子帧n中当终端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一值);进一步地,当终端切换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且在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即根据当终端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二值)确定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后,即可以将存储的第一值删除,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200,包括:发送模块202、控制模块204和配置模块206。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202用于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所述控制模块204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控制所述发送模块202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所述配置模块206用于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了第一下行数据,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该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时,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需要将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不同的值所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基站和/或基站控制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即可以在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时,将用于承载与在第二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设置为和用于承载在第一时延模式下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的,从而达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00还包括:存储模块208和删除模块210。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208用于所述发送模块202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所述删除模块210用于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所述存储模块208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切地使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和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不同,需要预先存储在下行子帧n中当终端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一值);进一步地,当终端切换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且在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即根据当终端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时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单元的编号的值(即第二值)确定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后,即可以将存储的第一值删除,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300,包括如上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200,因此,该网络侧设备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200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该网络侧设备300可以包括基站和/或基站控制设备。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402,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步骤404,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实施例中,当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而当切换了时延模式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后,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在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时,需要在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不同的资源处接收第二下行数据,即在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基站和/或基站控制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500,能支持两种不同的时延模式,所述终端500包括收发器502,所述收发器502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在该实施例中,当工作在第一时延模式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而当切换了时延模式工作在第二时延模式后,为了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在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第二时延模式向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时,需要在用于承载与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不同的资源处接收第二下行数据,即在用于承载与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时所映射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从而确保终端对工作在不同时延模式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HARQ ACK/NACK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行反馈资源冲突的情况,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基站和/或基站控制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ms,而相较而言时长较短的第二时延模式的时延时长可以取为(4-l)ms,其中l可以取1、2、3,进一步地优选地可以取为1,即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进一步地,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支持两种不同时延模式的终端,当其从一种时延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时延模式时,通过使其在对应于不同时延模式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时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即CCE)不同,可以有效地避免HARQ ACK/NACK反馈资源冲突,操作简单高效,且无需增加大量内存,对网络侧设备调度算法影响很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
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还包括: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以及
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
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
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
配置模块,用于将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其中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所述发送模块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之前,存储在所述下行子帧n中当所述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时占用的所述第一值;以及
删除模块,用于当在所述下行子帧n+l上完成对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资源映射后,将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一值删除。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
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1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12.一种终端,能支持两种不同的时延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上采用第一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其中承载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一值;
当所述终端由工作在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切换至第二时延模式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下行子帧n+l上采用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承载在其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的编号为第二值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处,所述第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ms;
所述第二时延模式对应的时延时长为(4-l)ms,其中l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
CN201710479133.5A 2017-06-22 2017-06-22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Pending CN1073176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9133.5A CN107317656A (zh) 2017-06-22 2017-06-22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9133.5A CN107317656A (zh) 2017-06-22 2017-06-22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7656A true CN107317656A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8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9133.5A Pending CN107317656A (zh) 2017-06-22 2017-06-22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76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2994A (zh) * 2019-06-10 2019-10-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09483A1 (en) * 2020-05-22 2021-06-10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harq-ack feedbac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550A (zh) * 2010-05-12 2013-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a中交叉子帧资源分配情况下的确认传输
CN106357372A (zh) * 2016-11-15 2017-01-2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6465355A (zh) * 2014-06-24 2017-02-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6507493A (zh) * 2016-11-22 2017-03-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上行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550A (zh) * 2010-05-12 2013-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a中交叉子帧资源分配情况下的确认传输
CN106465355A (zh) * 2014-06-24 2017-02-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6357372A (zh) * 2016-11-15 2017-01-2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6507493A (zh) * 2016-11-22 2017-03-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上行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2994A (zh) * 2019-06-10 2019-10-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09483A1 (en) * 2020-05-22 2021-06-10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harq-ack feedba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6866B (zh) 利用不连续的周期性pusch传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CN102291767B (zh) 为用户分配应答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0259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URLLC和eMBB传输间下行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84172A (zh) 用于上行链路免授权传输方案的系统和方法
CN107566096A (zh) 一种终端到终端d2d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5050189A (zh)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289331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
CN106850129A (zh) 非预期的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ack处置方法
CN107113756A (zh) 用于支持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的调度指配传输定时
CN106165330A (zh) 通信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定时
EP356532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of power control
CN107251627A (zh) 用户设备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和随机接入响应检测
CN103312462B (zh) 解决tdd上行资源配置信息和harq应答消息冲突的方法
CN105612711B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573074A (zh) 回传链路上的半持续调度方法、接收方法及系统和装置
CN105323857A (zh) 一种harq信息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357372A (zh)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427434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as repe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72892A (zh)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87230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507493A (zh) 避免上行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15204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104485A (zh) 一种d2d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731765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07154842A (zh) Harq反馈方法及harq反馈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