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8798A -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8798A
CN107308798A CN201710452260.6A CN201710452260A CN107308798A CN 107308798 A CN107308798 A CN 107308798A CN 201710452260 A CN201710452260 A CN 201710452260A CN 107308798 A CN107308798 A CN 107308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solution
flue gas
falling
hydrochloric aci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22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8798B (zh
Inventor
高自建
郎需霞
刘珍玉
张清亮
王凯
纪业
姜瑞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ulf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ulf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ulf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ulf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22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8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8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8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8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8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8Halogens or halogen compou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06Layout of treatment pl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 F23J15/04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using washing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coo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20Halogens or halogen compounds
    • B01D2257/204Inorganic halogen compounds
    • B01D2257/2045Hydrochloric ac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2215/00Preventing emissions
    • F23J2215/30Halogen; Compound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焚烧废料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并与循环酸液接触降温;降温后的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再次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稳定地产生高浓度的且纯净的盐酸,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运行,既能够节省运行成本,也能够使焚烧产生的烟气满足环保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废液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氯乙烯(VCM)生产合成过程中的焚烧单元的主要任务是焚烧氯乙烯(VCM)产生的轻组分和重组分废料,也焚烧各工序的排出尾气。这些废料在1100℃以上温度燃烧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当然还有少量氮氧化物和氯气,燃烧产物离开焚烧炉后,经过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低到550℃,然后急冷塔中用水吸收冷却。从急冷塔出来的气相中,还有少部分的氯化氢气体,在降膜吸收器中被吸收,尾气进一步去碱洗塔系统。
在这个流程中,由于急冷塔是通过加入水来对烟气尾气进行降温,所以就不能保证水量与烟气中氯化氢的量相匹配,从而只能产生低浓度盐酸(18%);同时,在急冷塔内,烟气与降温液的交换一般不能够充分进行,而且离开急冷塔时温度仍然较高,因此也影响后续降膜吸收器的吸收。另外,焚烧炉本身及余热锅炉部分是钢制设备且重组分中含有铁,高温的尾气可能会将铁离子带到吸收系统,而且焚烧炉在开停车阶段或运行不正常的阶段,很难保证燃烧完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盐酸,影响它的品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产生高浓度的且纯净的盐酸,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运行,既能够节省运行成本,也能够使焚烧产生的烟气满足环保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焚烧废料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并与循环酸液接触降温;降温后的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再次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高温烟气在急冷塔中与循环酸液接触,温度降至80℃-100℃;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至40-75℃,然后进入降膜吸收器。
进一步的方案,进入冷凝器中的烟气降温冷凝,形成稀酸液,所述的稀酸液回流到急冷塔中作为循环酸液与烟气接触,对烟气进行降温。进一步的方案,急冷塔中的循环酸液与高温的烟气接触后,经过换热装置进行降温;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保持在40-75℃,然后回到急冷塔中再次与烟气接触降温;
优选的,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大于75℃时,换热装置的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增大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低于40℃时,则降低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
进一步的方案,经过换热装置换热的部分循环酸液进入冷凝器中进行降温冷凝,然后回流到急冷塔中。
进一步的方案,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或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尾气排入碱洗塔处理。
进一步的方案,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低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
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高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的混合物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
进一步的方案,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的盐酸溶液排入酸液储罐,酸液储罐中的酸液由循环泵输入降膜吸收器中再次吸收烟气,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进一步的方案,部分循环酸液间断地排放到排污酸罐中,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及组分平衡;
优选的,当循环酸液的含铁量大于0.1%时,排放到排污酸罐中。进一步的方案,烟气在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高浓度的盐酸溶液,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5%-31%;
优选的,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非常稳定地产生高浓度的盐酸副产物,盐酸副产物的浓度达到25-31%,优选的盐酸的浓度达到31%,且能够生产纯净的盐酸,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因此,既能够将废料转变为高浓度副产物,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利益;氯的较为彻底的去除又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毒害,为污水和废气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提供了前提保证。
(2)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可以根据焚烧的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运行,燃烧负荷低,产生的烟气中氯化氢气体少时,直接利用稀酸液吸收,收集低浓度(15%以下)的盐酸;燃烧负荷重,产生的烟气中氯化氢气体多时,在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或浓度低于15%的盐酸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备高浓度(15%以上)的盐酸;既能够节省运行成本,也能够使焚烧产生的烟气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急冷装置,2降膜吸收装置,3降温装置,301烟气进口,302烟气出口,303循环水入口,304循环水出口,4回流管路,5酸液排出管路,6酸液储罐,7酸液循环管路,8换热装置,801酸液进口,802酸液出口,9循环泵,10温度控制装置,11排污酸罐,12分液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急冷装置1和降膜吸收装置2,焚烧装置焚烧废料产生烟气,烟气经过急冷装置1,进入降膜吸收装置2中吸收,所述的急冷装置1与所述的降膜吸收装置2之间设有降温装置3。
目前,氯乙烯合成后产生的废料在焚烧装置中在1100℃以上温度燃烧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氯化氢,还有少量氮氧化物和氯气,经过余热装置后温度降至550℃左右,烟气经过急冷塔进行降温,同时烟气中的部分氯化氢气体、水蒸汽等被急冷塔的急冷介质吸收。一般经过急冷塔输出的烟气直接进入降膜吸收器进行吸收,但此时的烟气温度仍然较高,一般均在80℃以上,同时烟气中仍然含有其他的杂质,温度高的烟气不利于降膜吸收器的吸收,也会造成制备的盐酸不够纯净。
而本方案在急冷装置1与降膜吸收装置2之间设置降温装置3,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进入降膜吸收器的烟气的温度,冷凝部分水汽,以利于降膜吸收器的吸收;另一方面,在降温装置3冷凝的过程中,冷凝的部分水汽还可以进一步带走固体或者气体杂质,如高温的烟气从焚烧炉本身或余热装置上带出的铁离子等,便于生产纯净的高浓度的盐酸副产物。
降温装置3可以为冷凝器,也可以为换热管、换热片等,或者也可以采用间接风冷的形式,能够在烟气排出急冷塔,进入降膜吸收器之前再次对烟气进行降温即可,便于降膜吸收器更好的吸收,产生高浓度的盐酸,冷凝的部分水汽还可以进一步带走固体或者气体杂质,便于产生较纯净的盐酸。
所述的降温装置3为冷凝器,包括烟气流通管路和冷凝介质流通管路,烟气经过烟气流通管路与冷凝介质换热降温,然后进入降膜吸收装置2吸收。
采用间接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烟气在烟气流通管路中流通,同时冷凝介质,包括冷凝水或者冷却风,经过冷凝介质流通管路,两者进行热交换,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冷凝,吸收部分氯化氢气体,也带走杂质,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便于降膜吸收器更好的吸收。
所述的烟气流通管路包括烟气进口301和烟气出口302,所述的烟气进口301通过管路与急冷装置1连通,所述的烟气出口302通过管路与降膜吸收装置2连通。
降温装置3可以为冷凝器,烟气进口301设置在冷凝器的上部,优选顶部;烟气出口302设置在冷凝器的下部,以便于来自急冷装置1的烟气在冷凝器的烟气流通管路中自上而下流动,进行降温冷凝,然后由降膜吸收装置2的顶部进入,被吸收,如此,降温冷凝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酸液储罐6,所述的降温装置3的底部设有酸液排出管路5,所述的酸液排出管路5与酸液储罐6连通,部分烟气在降温装置3中冷凝形成的酸液通过酸液排出管路5排放到酸液储罐6中;
优选的,所述的酸液储罐6与降膜吸收装置2连接,酸液储罐6中的酸液通入降膜吸收装置2中吸收烟气。
更优选的,酸液储罐6分别通过管路与降膜吸收装置2的底部和上部连接,形成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不断的将酸液泵至降膜吸收装置2的上部,吸收烟气后,从底部流回酸液储罐6。
冷凝器中酸液进入酸液排出管路5,经检测酸液浓度达到一定的值后,经酸液排出管路5排至酸液储罐6中备用。
酸液储罐6通过管路与降膜吸收装置2连通,酸液储罐6中的酸液通过循环泵9通入降膜吸收装置2,可以单独吸收降膜吸收装置2中烟气,也可以与新鲜的工业用水混合,一起吸收降膜吸收装置2中烟气,以便形成高浓度的纯净的盐酸。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酸液排出管路5上还设有回流管路4,回流管路4与急冷装置1连接;降温装置3排出的酸液可通过回流管路4回到急冷塔中作为急冷介质使用。
部分烟气中的水蒸汽和氯化氢气体在降温装置3中冷凝成溶液,冷凝器中酸液进入酸液排出管路5,当检测其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由于温度也较低,可以通过回流管路4回到急冷装置1中,可以用于再次对急冷塔中的较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同时也会再次吸收氯化氢气体,使溶液的浓度提高,便于形成较高浓度的盐酸溶液。
所述的降温装置3的下部设有循环水入口303,降温装置3的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304。
温度低的循环水从循环水入口303进入降温装置3,从降温装置3上部的循环水出口304排出,自下而上流动,与自上而下流动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以便于烟气降温冷凝,有利于进入降膜吸收器进行吸收。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的限定,本实施例的急冷装置1为急冷塔,急冷塔上设有用于冷却燃烧产物烟气的酸液循环管路7,酸液循环管路7的一端与急冷塔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急冷塔的顶部连接。
一般的急冷塔是通过加入水来对焚烧炉产生的烟气尾气进行降温,所以就不能保证水量与烟气中氯化氢的量相匹配,从而只能产生低浓度盐酸,其浓度低于15%。本实施例的急冷塔上设有用于冷却燃烧产物烟气的酸液循环管路7。所述的酸液循环管路7上设有循环泵9,使得酸液也可循环,多次进入急冷塔,饱和的稀酸不再吸收氯化氢气体,而使大部分氯化氢气体在降膜吸收器中被吸收,便于形成高浓度的盐酸。
酸液循环管路7中充满稀盐酸,饱和的稀盐酸与高温的烟气充分接触,既能够对烟气进行降温,且仅能够吸收部分水蒸汽和少量氯化氢气体,将大部分氯化氢气体留在烟气中,为生产高浓度的盐酸提供基础。酸液循环管路7中的稀盐酸可以是急冷塔运行初始时通入急冷水,与烟气接触后形成的稀盐酸,然后进入酸液循环管路7,多次循环进入急冷塔;也可以是直接向酸液循环管路7中通入储备的饱和稀盐酸,对急冷塔中的烟气进行循环接触降温。
所述的酸液循环管路7上还设有换热装置8,换热装置8的底部设有酸液进口801,顶部设有酸液出口802。
换热装置8可以为换热器,从急冷塔底部输出的循环酸液在循环泵9的作用下,由换热装置8的底部的酸液进口801进入,与循环水换热降温后,从顶部的酸液出口802经过管路回流到急冷塔中,再次与较高温的烟气接触,对烟气降温,并带走部分杂质。
所述的换热装置8上设有循环水管路,用于与经过换热装置8的酸液进行热交换。换热装置8的循环水的进口设置在上部,循环水出口304设置在下部,循环水的流动方向与酸液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起到良好的换热效果,使回流至急冷塔的酸液降至预设温度。
优选的,酸液循环管路7中的循环酸液经过换热装置8后保持温度在40-75℃,以便于回流到急冷塔中,进一步与急冷塔中的烟气接触,使烟气降温。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分液管路12,所述的分液管路12一端与换热装置8的酸液出口802与急冷塔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与降温装置3的上部连通,用于将部分循环酸液输送至冷凝器,用于对循环酸液降温后回流到急冷塔,和/或将循环酸液排放至酸液储罐6。
酸液循环管路7中的循环酸液经过多次与烟气接触吸收后,部分水被蒸发到气相中,循环酸液的浓度提高,或者温度提高,此时,部分循环酸液经过分液管路12进入到冷凝器中,进行再次降温,之后进入过酸液排出管路5,当检测酸液的浓度高于一定值时,排放至酸液储罐6;当检测酸液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再经过回流管路4回流到急冷塔中,再次作为急冷介质使用。如此,可以灵活调整,也能够充分利用冷凝器,因此冷凝器不仅能够对进入的烟气降温,便于降膜吸收器吸收,还可以充当循环酸液管路的二次降温装置3。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换热装置8的酸液出口802与急冷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回流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10。
优选的,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10与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10将检测的温度信号反馈给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调节循环水的进水量。
换热装置8的酸液出口802与急冷塔之间的管路上,也就是酸液经过换热后回流到急冷塔的管路,设置的温度控制装置10实时检测换热后的酸液的温度,使其保持在40-75℃,以便进入急冷塔后对烟气达到好的降温效果。
温度控制装置10与换热装置8的循环水路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根据检测的循环酸液的温度,调节进入换热装置8的循环水的流量,以便于控制回流的酸液的温度。若检测的回流的温度高于75℃,则增大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若检测的回流的温度低于40℃,则降低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
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排污酸罐11,所述的排污酸罐11通过管道与酸液循环管路7连接;所述的排污酸罐11接收浓度低于15%的盐酸和排污酸。
当焚烧装置低负荷运转,或者产物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极少时,循环酸液循环多次,也不能产生高浓度的盐酸,此时,溶液中的各种杂质(包括不完全燃烧的一些产物)不断增多,部分循环酸液通过管道间断地排污到排污酸罐11中,以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及组分平衡,另外通过水管路对急冷塔进行液位补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焚烧:焚烧氯乙烯合成后的废料,产生高温烟气;
(2)急冷: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与循环酸液接触降温;
(3)冷凝:降温后的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
(4)吸收:再次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步骤(1)中,焚烧废料产生的高温烟气的温度为1100℃-1200℃;高温烟气经过余热炉进行换热,温度降至550℃-600℃,再进入急冷塔。
所述的高温烟气在急冷塔中与循环酸液接触,温度降至80℃-100℃,接触后离开的烟气包括水汽、氯化氢气体。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至40-75℃,然后进入降膜吸收器。
步骤(2)中,急冷塔中的循环酸液与高温的烟气接触后,经过换热装置8进行降温;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保持在40-75℃,然后回到急冷塔中再次与烟气接触降温;
优选的,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大于75℃时,换热装置8的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增大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低于40℃时,则降低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
经过换热装置8换热的部分循环酸液进入冷凝器中进行降温冷凝,然后排入酸液储罐6或回流到急冷塔中。
经过换热装置8换热后的部分循环酸液间断地排放到排污酸罐11中,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及组分平衡;优选的,当循环酸液中的含铁量大于0.1%时,排放到排污酸罐中。循环酸液在对急冷塔中的烟气进行降温的同时,将烟气中携带的铁离子等杂质吸收到循环酸中,避免烟气携带杂质进入降膜吸收装置,影响副产物盐酸的纯净度。含铁量过高时,则说明循环酸中的杂质量过大,则排放到排污酸罐中,使循环酸始终保持能够吸收较多的杂质的能力。步骤(3)中,进入冷凝器中的烟气降温冷凝,形成稀酸液,所述的稀酸液回流到急冷塔中与烟气接触,对烟气进行降温。稀酸液的浓度不大于15%。此时的稀酸液浓度较低,温度低,可以作为循环酸液对烟气进行降温。如此,可以节省成本,避免浪费。
步骤(4)中,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或酸液储罐6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尾气排入碱洗塔处理。
进一步的方案,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低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酸液储罐6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
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高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酸液储罐6中的盐酸溶液的混合物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此时的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浓度较高,吸收能力有限,需要与新鲜的水混合,进一步吸收氯化氢气体。
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的盐酸溶液排入酸液储罐,酸液储罐中的酸液由循环泵输入降膜吸收器中再次吸收烟气,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烟气在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高浓度的盐酸溶液,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5%-31%,优选的,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1%。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三的进一步限定,焚烧后产生的烟气离开焚烧炉后,经过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低到550℃,然后进入急冷塔,急冷塔中的烟气用循环酸液冷却到80℃左右。循环酸液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回流到急冷塔,再次对烟气进行降温。温度控制装置检测回流温度,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大于75℃时,换热装置8的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增大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低于40℃时,则降低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
以下按上述工况分两种控制方法:
①不燃烧或低负荷燃烧氯代烃,从急冷塔出来的烟气中,只有少部分的氯化氢气体,循环酸液在急冷塔中与烟气接触,大量水汽被冷凝下来,会使急冷塔的液位增加,接触后的离开的烟气中还有一部分水汽和氯化氢气体,进入冷凝器,烟气再次降温,一部分水汽和氯化氢凝结成稀酸,回流到急冷塔中。降膜吸收器中不加新鲜水,而是利用循环泵将酸液储罐6中的酸输送至降膜吸收器进行循环,吸收的烟气中的水分和氯化氢,吸收后的尾气去碱洗塔系统。
部分循环酸(浓度低于15%)连续或间断地排到排污酸罐中,以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
②高负荷燃烧氯代烃,从急冷塔出来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而水汽较少,循环酸在急冷塔中与烟气接触,由于循环酸是饱和的,烟气较干,循环酸中的水被蒸发到烟气中,可能会使急冷塔的液位减少,接触后的离开的烟气中还有一部分水汽和氯化氢气体,进入冷凝器,烟气再次降温,一部分水汽和氯化氢凝结成稀酸,回到急冷塔中。离开冷凝器的烟气中氯化氢相对水分较多,降膜吸收器中加新鲜水,与循环泵输送的酸液储罐6中的酸液混合,在降膜吸收器中进行吸收,吸收后的尾气去碱洗塔系统。
循环酸液在循环中不断在酸液循环管路7上的换热装置中被循环水冷却,以保持40-75℃的温度,在循环中,循环酸液中有部分水被蒸发到气相中,同时液相中的各种杂质(包括不完全燃烧的一些产物)不断增多,部分循环酸间断地排污到排污酸罐11中,以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及组分平衡(含铁及有机物)。过程中可以通入工业用水实现液位补水。
比较例
在同样的燃烧负荷下,将本发明的装置和现有技术的装置进行了对比,其中现有技术的装置一是没有降温装置,急冷塔中的烟气直接进入降膜吸收装置,装置二是仅增加循环酸管路,利用循环酸降冷,没有降温装置。本发明的装置为实施例1增加冷凝器,实施例2增加冷凝器并利用循环酸液降冷的装置,结果见下表显示:
表1本发明的装置和现有技术装置的比较
指标 副产物盐酸浓度% 含有杂质% 尾气中氯化氢%
现有技术装置一 18% 5% 0
现有技术装置二 18% 5% 0
本发明实施例一 31% 0.1% 0
本发明实施例二 31% 0.1% 0
本发明酸液为盐酸溶液,浓度均为体积浓度。
由表1中可知,与现有技术装置一和装置二相比,本发明增加冷凝器后,副产物盐酸的浓度由18%提高到了31%,含有的杂质由5%降低到了0.1%,因此,说明本发明的废料处理装置能够非常稳定地产生高浓度的盐酸副产物,盐酸副产物的浓度达到25-31%,优选的达到31%,且能够生产纯净的盐酸,保证副产物盐酸的质量。因此,既能够将废料转变为高浓度副产物,变废为宝,为企业带来利益;氯的较为彻底的去除又能够大大减少污水的毒害,为污水和废气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提供了前提保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焚烧废料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并与循环酸液接触降温;降温后的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再次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烟气在急冷塔中与循环酸液接触,温度降至80℃-100℃;烟气进入冷凝器再次降温至40-75℃,然后进入降膜吸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冷凝器中的烟气降温冷凝,形成稀酸液;所述的稀酸液再回流到急冷塔中,作为循环酸液与烟气接触,对烟气进行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急冷塔中的循环酸液与高温的烟气接触后,经过换热装置进行降温;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保持在40-75℃,然后回到急冷塔中再次与烟气接触降温;
优选的,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大于75℃时,换热装置的循环水管路的控制装置增大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换热后的循环酸液的温度低于40℃时,则降低进入的循环水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换热装置换热的部分循环酸液进入冷凝器中进行降温冷凝,然后回流到急冷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进入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或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尾气排入碱洗塔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低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
当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浓度高于30%时,降膜吸收器中通入新鲜的水和酸液储罐中的盐酸溶液的混合物吸收烟气中的水汽和氯化氢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的盐酸溶液排入酸液储罐,酸液储罐中的酸液由循环泵输入降膜吸收器中再次吸收烟气,吸收后的尾气进入碱洗塔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循环酸液间断地排放到排污酸罐中,保持急冷塔中的液位平衡及组分平衡;优选的,当循环酸液的含铁量大于0.1%时,排放到排污酸罐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在降膜吸收器中吸收后,产生高浓度的盐酸溶液,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5%-31%;
优选的,所述的高浓度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31%。
CN201710452260.6A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308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2260.6A CN107308798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2260.6A CN107308798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8798A true CN107308798A (zh) 2017-11-03
CN107308798B CN107308798B (zh) 2019-12-20

Family

ID=6018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2260.6A Active CN107308798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87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538A (zh) * 2017-12-25 2018-05-29 武汉科技大学 焦化脱硫含盐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1701427A (zh) * 2020-06-10 2020-09-25 聊城鲁西氯甲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乙烯残液焚烧废气中NOx的去除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943A (en) * 1993-07-15 1996-06-18 Enichem Synthesis S.P.A. Method for removing acid and saline contaminants from a gaseous stream leaving a dimethylcarbonate synthesis reactor
CN201246751Y (zh) * 2008-04-29 2009-05-27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含氯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装置
CN201858651U (zh) * 2009-11-03 2011-06-08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含氯含硅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回收系统
CN102824820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安徽常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酰氯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7943A (en) * 1993-07-15 1996-06-18 Enichem Synthesis S.P.A. Method for removing acid and saline contaminants from a gaseous stream leaving a dimethylcarbonate synthesis reactor
CN201246751Y (zh) * 2008-04-29 2009-05-27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含氯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装置
CN201858651U (zh) * 2009-11-03 2011-06-08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含氯含硅废液、废气无公害处理回收系统
CN102824820A (zh) * 2012-08-27 2012-12-19 安徽常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酰氯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处理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538A (zh) * 2017-12-25 2018-05-29 武汉科技大学 焦化脱硫含盐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1701427A (zh) * 2020-06-10 2020-09-25 聊城鲁西氯甲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乙烯残液焚烧废气中NOx的去除工艺
CN111701427B (zh) * 2020-06-10 2022-05-31 聊城鲁西氯甲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四氯乙烯残液焚烧废气中NOx的去除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8798B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6037B1 (ko) 배기가스의 폐열 회수 및 백연 저감 방법 및 장치
CN107337245A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浓缩脱硫废水的喷雾系统
CN104180523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7308798A (zh)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控制方法
CN210198116U (zh) 一种黄磷电炉洗气塔尾气降温装置
CN107281899B (zh)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
CN204134250U (zh) 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CN206911070U (zh) 一种氯乙烯合成的废料处理装置
CN110115929A (zh) 一种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碱洗工艺
CN108151045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4114981U (zh) 锅炉烟气的处理装置
CN209411916U (zh) 一种dmf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CN203568958U (zh) 利用烟气余热的低温带式干化装置
CN107606632A (zh) 一种消除工业排放气白烟污染的工艺方法及系统
CN109442452A (zh) 用于烟气余热和水分回收的烟气处理系统
CN108314241A (zh) 凝结水处理系统及凝结水处理方法
CN104531177A (zh) 一种熄焦水蒸汽冷却循环方法及装置
CN208649030U (zh) 一种含氯、含氟废液处理系统
CN107673531A (zh) 一种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热膜耦合分盐零排放处理工艺
CN206613202U (zh) 一种烟气脱白装置以及烟气处理设备
CN208620373U (zh)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11362339A (zh) 一种用于脱硫废水的浓缩雾化蒸干设备
CN204311034U (zh) 一种基于重油吸收的气化气焦油深度脱除系统
CN110627098A (zh) 一种固体聚氯化铝的高效环保生产系统
KR20170014080A (ko) 다중열원 동시 열회수를 위한 응축형 물 유동층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열회수 시스템 및 열회수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No.66 Gangfeng Road, Boli Town,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409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WAN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61, 29 floor, China 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Building, 8 Quling Ling Road, Laoshan,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WAN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66 Gangfeng Road, Boli Town,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409

Patentee after: Qingdao Gulf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Gangfeng Road, Boli Town,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409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WAN CHEM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yu

Inventor after: Zhang Qingliang

Inventor after: Gao Zijian

Inventor after: Lang Xuxia

Inventor after: Wang Kai

Inventor after: Ji Ye

Inventor after: Jiang Ruixia

Inventor before: Gao Zijian

Inventor before: Lang Xuxia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ng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Kai

Inventor before: Ji Ye

Inventor before: Jiang Ruixi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