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6279B -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6279B
CN107306279B CN201610243916.9A CN201610243916A CN107306279B CN 107306279 B CN107306279 B CN 107306279B CN 201610243916 A CN201610243916 A CN 201610243916A CN 107306279 B CN107306279 B CN 107306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node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net content
networ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3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6279A (zh
Inventor
朱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39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6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6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6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2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ompliance of requirements or conditions with available server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9Random or heuristic server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21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client or server lo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其中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上,该方法包括:接收常驻网关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如果否,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并将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容分发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常驻网关和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
背景技术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也称为内容传输网络。CDN是建立在现有IP网络基础结构之上的一种增值网络,是在应用层部署的一层网络架构。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用户希望访问互联网内容,可以通过网关来转发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到CDN节点,由CDN节点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
发明内容
但是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基于移动CDN架构,由于基站附近的CDN节点容量有限,因此当RGW(Residential Gateway,常驻网关)转发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到基站附近的CDN节点时,就存在CDN节点有可能没有保存用户请求访问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进一步的,如果基站附近的CDN节点1连接了CDN节点2,假设RGW将访问CDN节点2的请求也转发至CDN节点1,那么也存在CDN节点1中没有保存相应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也无法实现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了CDN节点、RGW和GSLB,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分别与常驻网关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上,该方法包括:
接收常驻网关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如果否,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并将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常驻网关上,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与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的互联网内容,并将所述互联网内容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所述常驻网关将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上,该方法包括:
分别配置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常驻网关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以及,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当前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分别与常驻网关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该节点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常驻网关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返回内容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转发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返回内容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常驻网关,所述常驻网关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该网关包括:
获取原始地址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地址转发模块,用于按照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与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第一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分别配置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常驻网关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以及,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以便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常驻网关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如果否,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并将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常驻网关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基站附近布置性能较低的CDN节点,可以在该性能较低的CDN节点有用户请求访问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直接通过RGW转发给UE,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看到自己请求的互联网内容,使得数据处理的耗费时间更短,处理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假设CDN节点1还连接了容量更大或性能更好的的CDN节点2,基于CDN节点1离基站较近,其容量和性能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CDN节点1中没有保存用户请求的互联网内容,则让CDN节点1将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发送给CDN节点2,从而可以从容量更大的CDN节点2上获得该互联网内容,因此可以使CDN节点1即便容量有限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访问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而且,CDN节点1由于离基站较近,也会使得互联网内容的传输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实体架构图;
图4是本申请中更新节点配置关系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更新互联网内容的一个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更新互联网内容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更新互联网内容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的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的CDN节点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的CDN节点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常驻网关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常驻网关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的GSLB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本申请的GSLB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间,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及相关术语先做详细的介绍。
CDN的核心是利用智能化策略技术,将中心的内容和服务推送到网络边缘,使得用户可以在最近的和服务质量最佳的地方获取服务,其关键技术包括高速缓存、负载均衡、内容路由、内容分发、内容存储和内容管理等。CDN的技术优点包括:(1)全局负载平衡,访问速度快,让用户连接到最近的服务器上去。(2)热点内容主动传送,自动跟踪,自动更新。(3)无缝集成、高可靠、可用性以及扩展性。(4)减少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具有智能的管理控制能力。(5)发送的内容受到保护,而且内容提供商可在本地自己决定服务的内容。基于上述的优点,CDN技术能提高宽带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普及,这些应用包括在线播放、音乐点播、电视直播、互动游戏等,大大促进Internet应用和服务的发展。CDN节点主要基于缓存服务器,也称作代理缓存,它位于靠近移动网络的互联网边缘。
eNB(eNodeB,增强的无线基站),是下一代的无线接入网的主要空口资源的控制设备,可以提供更高的上下行速率,更低的传输延迟和更加可靠的无线传输。
GW(Gateway,网关)是用户面功能实体,用于用户面数据路由处理,分为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S-GW是演进的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之间的移动锚点;P-GW是PDN(Packet Data Network,移动网络与分组数据网)的边界网关,负责PDN的接入、在移动网络与PDN间转发数据等功能。
RGW,则位于eNB和SGW之间,主要做识别需要分流的数据包,并将其分流到与其连接的CDN节点。GSLB(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全局负载均衡),其主要实现在广域网(包括互联网)上不同地域的服务器间的流量调配,保证使用最佳的服务器服务离自己最近的用户,从而确保互联网访问质量。
互联网内容,指的是用户请求访问的、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多媒体信息,例如,从互联网上可以查看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等信息。
内容标识,指的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互联网内容的一个标志信息。
参考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与RGW相连的第一CND节点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CDN节点接收所述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是用户操作的终端设备。如果用户在UE上触发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例如,输入了一个网址或者触发了查看一个互联网内容的操作等,则UE会将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RGW,RGW会再将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给与其相连的第一CDN节点,即:CDN节点1。在本实施例中,CDN节点1可以布置在靠近用户基站附近,其性能的要求不需要太高即可实现。在该CDN节点1中可以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该节点配置关系用于表示RGW与相连的CDN节点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102: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进入步骤1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104。
CDN节点1在接收到RGW转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可以获取到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该内容标识可以例如唯一标识名称为“某女明星过生日”的视频的标志信息,等等。那么CDN节点1会在自身保存的互联网内容中查找是否有该视频的内容。CDN节点1可以维护一个内容标识和互联网内容相互对应的数据表,从而依据该数据表可以进行互联网内容的查找。
步骤103: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如果CDN节点1自身保存有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则可以直接将该互联网内容通过内容访问响应发送给RGW,再由RGW发送给UE以便用户查看。
步骤104:拒绝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而如果CDN节点1自身没有保存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则可以向RGW发送一个拒绝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的通知消息,或者,告知RGW自身没有保存该互联网内容。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站附近布置性能较低的CDN节点,可以在该性能较低的CDN节点有用户请求访问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直接通过RGW转发给UE,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看到自己请求的互联网内容,使得数据处理的耗费时间更短,处理效率更高。
参考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分别与RGW和第二CDN节点相连的第一CDN节点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参考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的网络实体架构图。其中第一CDN节点301(即CDN节点1)接收RGW302转发的、UE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进入步骤20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204。
步骤203: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步骤204: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
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CDN节点1没有保存用户请求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CDN节点1将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给与其对应的第二CDN节点303(即CDN节点2),具体的,CDN节点1可以参考自身保存的第二对应关系来确定哪一个CDN节点是CDN节点2。在本实施例中,CDN节点2的性能优于CDN节点1,CDN节点1中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该节点配置关系用于表示RGW与CDN节点1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和,CDN节点1和CDN节点2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CDN节点2可以布置在比较高的网络核心位置上,其性能可以优于CDN节点1。
具体的,步骤204具体可以包括步骤A1~步骤A2:
步骤A1:确定所述第二CDN节点的目标地址。
CDN节点1先查找自身保存的第二关系,该第二关系表示了与CDN节点1相连接的CDN节点2,由此可以确定CDN节点2的目标地址。
步骤A2: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CDN节点。
然后CDN节点1再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发送给步骤A1中确定出的目标地址,从而使CDN节点2也接收到同样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步骤205:将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CDN节点2收到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如果保存有该互联网内容,则可以将该互联网内容携带于内容访问响应中发送给CDN节点1,CDN节点1在收到该互联网内容后,发送包括该互联网内容的内容访问响应给RGW,RGW再转发给UE。在实际应用中,CDN节点1还将接收到的互联网内容保存在本节点中。而如果CDN节点2也没有保存该互联网内容,则可以实时向主站服务器获取相关的互联网内容,再返回给CDN节点1。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CDN节点1离基站较近,其容量和性能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CDN节点1中没有保存用户请求的互联网内容,则让CDN节点1通过节点配置信息来找到CDN节点2,从而可以从容量更大的CDN节点2上获得该互联网内容,因此可以使CDN节点1即便容量有限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访问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而且,CDN节点1由于离基站较近,也会使得互联网内容的传输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可选的,如果GSLB配置新的第一对应关系,例如,为CDN节点1配置了另一个RGW,或者,配置了新的第二对应关系,例如,为CDN节点1配置了另一个CDN节点2,则需要将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发送给相关的CDN节点1,则在步骤203或者205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步骤401~步骤403:
步骤401:接收GSLB发送的节点配置通知,所述节点配置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CDN节点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了更新。
在实际应用中,GSLB可以向CDN节点1发送一个节点配置通知,该节点配置通知可以用于通知CDN节点1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了更新。具体的,GSLB304分别和RGW、CDN节点1和CDN节点2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
步骤402: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节点配置更新请求,所述节点配置更新请求用于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请求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CDN节点1在接收到节点配置通知之后,就向GSLB发送节点配置更新请求,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用来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请求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CDN节点1在上电、重启、故障恢复等触发条件下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当然,CDN节点1还可以向GSLBV周期性得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
步骤403:将当前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所述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在GSLB将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发送给CDN节点1之后,CDN节点1更新本地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将其更新为接收到的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通过上述步骤401~步骤403的实施,可以使得GSLB每一次新配置的节点配置关系,都能及时告知CDN节点1,使得用户获得互联网内容的过程不会因为节点配置关系的滞后而出现错误。
可选的,如果GSLB检测到互联网内容有更新,GSLB可以实时检测主站服务器中的互联网内容是否产生了更新,也可以是主站服务器的互联网内容产生更新的情况下告知GSLB,则为了使用户能够实时查看到更新的互联网内容,在步骤203或者205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步骤501~步骤503:
步骤501:响应于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内容更新通知,向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更新互联网内容的内容标识。
GSLB一旦发现互联网内容产生了更新,则可以将内容更新通知发送给CDN节点1,该内容更新通知中可以携带更新互联网内容的内容标识,则CDN节点1再将该内容标识发送给CDN节点2。该内容标识例如可以是HTTP网页的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统一资源定位符)。
步骤502: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与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更新互联网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CDN节点2可以与主站服务器进行实时交互,一旦主站服务器的互联网内容进行了更新,则CDN节点2中保存的互联网内容也会随之进行更新。则CDN节点2就可以在接收到CDN节点1发送的内容标识后,将与该内容标识对应的更新互联网内容发送给CDN节点。
步骤503:将与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CDN节点1再根据内容标识来将自身保存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替换为更新互联网内容。
通过步骤501~步骤503的实施,可以在互联网内容更新的情况下,CDN节点1也能通过和CDN节点2的连接实时获得更新互联网内容,从而可以使后续再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的时候,保证将实时的更新互联网内容提供给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CDN节点2中的互联网内容有更新,CDN节点2也可以将更新互联网内容主动推送给CDN节点1,那么在步骤203或者205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601~步骤602:
步骤601:响应于所述第二CDN节点中互联网内容的更新,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内容更新消息,所述内容更新消息中包括更新互联网内容及其内容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DN节点1中保存的互联网内容是CDN节点2中保存的互联网内容的子集,CDN节点2可以保存一个用于记录与其相连的CDN节点1中保存的互联网内容的内容标识列表。则CDN节点2在检测得到CDN节点1中保存的互联网内容有更新的情况下,直接将包括更新互联网内容和内容标识的内容更新消息发送给CDN节点1。
步骤602:将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CDN节点1再根据内容标识来将自身保存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替换为更新互联网内容。
通过步骤501~步骤503的实施,可以在互联网内容更新的情况下,CDN节点2实时将更新互联网内容推送给CDN节点1,从而可以使后续CDN节点1再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的时候,保证将实时的更新互联网内容提供给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CDN节点2中的互联网内容有更新,CDN节点2也可以通知CDN节点1互联网内容有更新,则在步骤203或者205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701~步骤704:
步骤701:响应于所述第二CDN节点中互联网内容的更新,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内容更新通知,所述内容更新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CDN节点向第二CDN节点请求更新互联网内容。
CDN节点2向CDN节点1发送内容更新通知,用来通知CDN节点1互联网内容有更新,需要向CDN节点2请求更新互联网内容。
步骤702:向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内容更新请求,所述内容更新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CDN节点请求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CDN节点1向CDN节点2发送内容更新请求,该内容更新请求用于向CDN节点2请求更新互联网内容。
步骤703: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的内容更新消息,所述内容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及其内容标识。
接着CDN节点2会将包括互联网内容及其内容标识的内容更新消息,返回给CDN节点1。
步骤704:将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CDN节点1再根据内容标识来将自身保存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替换为更新互联网内容。
通过步骤701~步骤704的实施,可以在互联网内容更新的情况下,CDN节点2在接收到CDN节点1的内容更新请求之后再向CDN节点1发送更新互联网内容,从而可以使后续CDN节点1再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的时候,保证将实时的更新互联网内容提供给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步骤503、步骤602或者步骤704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B:
步骤B:发送更新成功通知至所述第二CDN节点,所述更新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二CDN节点互联网内容更新完成。
CDN节点1再向CDN节点2发送更新成功通知,用来通知CDN节点1自己已经将更新互联网内容成功更新。
参考图8所示,示出了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CDN节点。
如果用户在UE上触发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例如,输入了一个网址或者触发了查看一个互联网内容的操作等,则UE会将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相应的RGW。该请求例如可以是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网页访问请求,该请求访问的原始请求地址是CDN节点2的IP地址。本实施例中的RGW中也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该节点配置关系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CDN节点和相连的第二CDN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802: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相连的第一CDN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与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因为节点配置关系中的第二对应关系涉及到了CDN节点1和CDN节点2的对应,则RGW再将步骤801获取到的CDN节点2的IP地址替换为目标请求地址,即CDN节点1的IP地址,并转发该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至该目标地址对应的CDN节点1。
步骤803: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如果CDN节点1保存有用户请求访问的互联网内容,则可以直接将该互联网内容返回给RGW,由RGW再通过eNB转发给用户,例如,通过内容访问响应中携带互联网内容的方式发送给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因为CDN节点2布置的离基站较远,所以数据传输的时间和速度都可能受影响,因此改由离基站较近的CDN节点1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可以使数据传输的过程更快,效率更高。
参考图9所示,示出了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CDN节点。
本实施例中的RGW中可以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该节点配置关系可以包括:用于表示所述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CDN节点和相连的第二CDN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902:按照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对应的第一CDN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步骤903: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CDN节点发送的互联网内容,并将所述互联网内容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步骤901~步骤903的实施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4: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CDN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第二CDN节点向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所述RGW接收第一CDN节点发送的所述互联网内容,并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所述用户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RGW直接将访问CDN节点2的请求转发给CDN节点1,因为CDN节点1里基站更近且容量和性能都比CDN节点2低。所以能以更低成本的CDN节点实现更高效的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如果CDN节点1没有该互联网内容,再直接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第二CDN节点向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所述RGW接收第一CDN节点发送的所述互联网内容,并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节点配置关系可以由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常驻网关,则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C1:响应于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更新后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更新通知,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所述配置更新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在GSLB的节点配置关系产生更新后,GSLB会向RGW发送一个更新通知,RGW则向GSLB发送配置更新请求,该配置更新请求用于请求GSLB返回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RGW在上电、重启、故障恢复等触发条件下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当然,RGW还可以向GSLBV周期性得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
步骤C2:将当前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的节点配置关系。
则RGW将自身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接收到的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RGW根据GSLB的通知来实时更新自身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从而可以使RGW能够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给正确的CDN节点1进行处理,从而可以使得用户请求互联网内容的过程更顺利。
参考图10所示,示出了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GSLB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配置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
GSLB为CDN节点1配置与其相连的RGW,或者,GSLB配置与RGW相连的CDN节点1。其中,CDN节点1布置在基站附近,可以采用低成本、容量小和性能低的CDN节点实现。
步骤1002: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GSLB进行节点配置关系的配置之后,可以保存该节点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的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由CDN节点1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1003: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CDN节点和RGW。
本步骤中,CDN节点1和RGW接收到节点配置关系之后进行保存。RGW再接收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的时候,就可以将发送给CDN节点2的请求转发给CDN节点1,由CDN节点1接收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CDN节点1中是否保存有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并在保存有该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转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参考图11所示,示出了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上,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分别配置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和第二CDN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在基站附近配置了CDN节点1,还在比较高的网络核心位置中配置了CDN节点2,该CDN节点2的容量和性能都比CDN节点1更好。GSLB再为CDN节点1配置与其相连的RGW和CDN节点2。
步骤1102: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CDN节点和第二CDN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GSLB进行节点配置关系的配置之后,可以保存该节点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的节点配置关系包括:CDN节点1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CDN节点1和CDN节点2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1103: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CDN节点和RGW,以及,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第二CDN节点,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接收所述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如果否,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并将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GSLB会将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都发送给RGW,并且将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都发送给CDN节点1,还会将第二对应关系发送给CDN节点2,以便CDN节点1可以在自身保存有用户请求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直接将该互联网内容发送给用户,并且没有保存的情况下,向与其相连的CDN节点2请求该互联网内容,进一步通过与其相连的RGW转发给用户,从而实现在低成本容量小的CDN节点上,实现互联网内容的获取。
在GSLB为CDN节点1更改与其连接的RGW的时候,即第一对应关系发生更新的时候,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步骤B1:当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中的第一对应关系产生更新的时候,向所述节点配置关系涉及的RGW和第一CDN节点发送更新配置通知。
GSLB可以分别向第一对应关系涉及的RGW和第一CDN节点发送更新配置通知。
步骤B2:响应于RGW或/和第一CDN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更新配置通知后发送的更新配置请求,将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所述RGW和/或第一CDN节点。
如果RGW在接收到更新配置通知后向GSLB发送了更新配置请求,则GSLB将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发送至该RGW。同样的,如果CDN节点1在接收到更新配置通知后向GSLB发送了更新配置请求,则GSLB将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发送至该CDN节点1。
在GSLB为CDN节点1更改与其连接的CDN节点2的时候,即第二对应关系发生更新的时候,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步骤C1:当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中的第二对应关系产生更新的时候,向所述节点配置关系涉及的RGW、第一CDN节点和第二CDN节点发送更新配置通知。
因为第二对应关系不仅涉及CDN节点1和CDN节点2,还涉及与CDN节点1相连的RGW,则GSLB向该第二对应关系涉及的RGW、CDN节点1和CDN节点2发送更新配置通知。
步骤C2:响应于RGW、第一CDN节点和/或第二CDN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更新配置通知后发送的更新配置请求,将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所述RGW、第一CDN节点和/或第二CDN节点。
如果RGW在接收到更新配置通知后向GSLB发送了更新配置请求,则GSLB将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该RGW。同样的,如果CDN节点1在接收到更新配置通知后向GSLB发送了更新配置请求,则GSLB将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该CDN节点1。
如果CDN节点2在接收到更新配置通知后向GSLB发送了更新配置请求,则GSLB将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该CDN节点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CDN节点2在上电、重启、故障恢复等触发条件下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当然,CDN节点2还可以向GSLBV周期性得发起该节点配置更新请求。
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与上述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见图12,本申请还提供了CDN节点实施例1,所述CDN节点与RGW相连,所述CDN节点中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用于表示所述RGW与所述第一CDN节点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1201,用于接收所述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判断模块1202,用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返回内容模块1203,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站附近布置性能较低的CDN节点,可以在该性能较低的CDN节点有用户请求访问的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直接通过RGW转发给UE,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看到自己请求的互联网内容,使得数据处理的耗费时间更短,处理效率更高。
与上述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1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CDN节点实施例2,当前的第一CDN节点分别与RGW和第二CDN节点相连,所述第二CDN节点的性能优于所述第一CDN节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1201,用于接收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
判断模块1202,用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返回内容模块1203,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转发请求模块1301,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
所述转发请求模块,包括:确定目标地址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CDN节点的目标地址;和,转发请求子模块,用于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目标地址对应的第二CDN节点。
触发模块1302,用于在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返回内容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CDN节点1离基站较近,其容量和性能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CDN节点1中没有保存用户请求的互联网内容,则让CDN节点1通过节点配置信息来找到CDN节点2,从而可以从容量更大的CDN节点2上获得该互联网内容,因此可以使CDN节点1即便容量有限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访问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而且,CDN节点1由于离基站较近,也会使得互联网内容的传输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其中,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发送更新标识模块,用于响应于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内容更新通知,向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更新互联网内容的更新标识;接收更新内容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与所述更新标识对应的更新互联网内容;和,更新模块,用于将与所述更新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其中,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接收内容更新消息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CDN节点中互联网内容的更新,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内容更新消息,所述内容更新消息中包括更新互联网内容及其更新标识;和,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更新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其中,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接收内容更新通知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CDN节点中互联网内容的更新,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的内容更新通知,所述内容更新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CDN节点向第二CDN节点请求更新互联网内容;发送内容更新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CDN节点发送内容更新请求,所述内容更新请求用于向所述第二CDN节点请求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接收内容更新消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的内容更新消息,所述内容更新消息中包括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及其更新标识;和,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更新标识对应的原有互联网内容,更新为所述更新互联网内容。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发送更新成功通知模块,用于发送更新成功通知至所述第二CDN节点,所述更新成功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二CDN节点互联网内容更新完成。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接收节点配置通知模块,用于接收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节点配置通知,所述节点配置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第一CDN节点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了更新;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模块,用于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节点配置更新请求,所述节点配置更新请求用于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请求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和,更新配置关系模块,用于将当前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所述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与上述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见图1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RGW实施例1,所述RGW与第一CDN节点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该网关可以包括:
获取原始地址模块1401,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CDN节点。
地址转发模块1402,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对应的第一CDN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与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第一内容转发模块1403,用于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CDN节点2布置的离基站较远,所以数据传输的时间和速度都可能受影响,因此改由离基站较近的CDN节点1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可以使数据传输的过程更快,效率更高。
与上述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见图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RGW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该网关可以包括:
获取原始地址模块1401,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CDN节点。
地址转发模块1402,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对应的第一CDN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与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第一内容转发模块1403,用于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内容转发模块1501,用于在所述第一CDN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CDN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第二CDN节点向所述第一CDN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发送更新请求模块1502,用于响应于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更新后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更新通知,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所述配置更新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更新配置关系模块1503,用于将当前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的节点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RGW根据GSLB的通知来实时更新自身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从而可以使RGW能够将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给正确的CDN节点1进行处理,从而可以使得用户请求互联网内容的过程更顺利。
与上述本申请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见图1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可以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1601,用于配置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
第一保存模块1602,用于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1603,用于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CDN节点和RGW,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接收所述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与上述本申请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相对应,参见图17,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装置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可以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1701,用于分别配置与第一CDN节点相连的RGW和第二CDN节点。
第二保存模块1702,用于保存所述配置产生的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包括:第一CDN节点和RGW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一CDN节点和第二CDN节点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三发送模块1703,用于将所述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第一CDN节点和RGW,以及,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第二CDN节点,以便所述第一CDN节点接收所述RGW转发的、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后,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所述第一CDN节点中是否保存有所述内容标识对应的互联网内容;如果是,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如果否,则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CDN节点,并将所述第二CDN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通过所述RGW返回给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更新通知模块,用于当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中的第一对应关系产生更新的时候,向所述节点配置关系涉及的RGW和第一CDN节点发送更新配置通知;和,第一发送更新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RGW或/和第一CDN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更新配置通知后发送的更新配置请求,将更新后的节点配置关系发送至所述RGW和/或第一CDN节点。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第二发送更新通知模块,用于当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中的第二对应关系产生更新的时候,向所述节点配置关系涉及的RGW、第一CDN节点和第二CDN节点发送更新配置通知;和,第二发送更新配置模块,用于响应于RGW、第一CDN节点和/或第二CDN节点在接收到所述更新配置通知后发送的更新配置请求,将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发送至所述RGW、第一CDN节点和/或第二CDN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常驻网关上,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与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发送的互联网内容,并将所述互联网内容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所述常驻网关将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驻网关中保存有节点配置关系,所述节点配置关系由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给所述常驻网关,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节点配置关系产生更新后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的更新通知,向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发送配置更新请求,所述配置更新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更新的节点配置关系;
将当前保存的节点配置关系更新为所述全局负载均衡服务器返回的节点配置关系。
3.一种常驻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驻网关与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该网关包括:
获取原始地址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设备触发的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获取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原始请求地址,所述原始请求地址对应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地址转发模块,用于按照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相连的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目标请求地址,以便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依据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中的内容标识,判断是否保存有与对应的互联网内容;
第一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的互联网内容转发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内容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的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访问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第二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返回所述互联网内容的情况下,将所述互联网内容转发给所述用户设备。
CN201610243916.9A 2016-04-18 2016-04-18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Active CN107306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3916.9A CN107306279B (zh) 2016-04-18 2016-04-18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3916.9A CN107306279B (zh) 2016-04-18 2016-04-18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279A CN107306279A (zh) 2017-10-31
CN107306279B true CN107306279B (zh) 2020-08-04

Family

ID=6015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3916.9A Active CN107306279B (zh) 2016-04-18 2016-04-18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6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882A (zh) * 2018-03-05 2018-08-17 北京云端智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n网络内容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08924879B (zh) * 2018-06-22 2021-07-30 北京格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物联网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9688138B (zh) * 2018-12-27 2021-07-20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00443B (zh) * 2019-04-08 2022-04-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7917884A (zh) * 2022-10-21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273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请求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320410A (zh) * 2014-11-11 2015-01-28 南京优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ttp的全业务cdn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486350A (zh) * 2014-12-24 2015-04-0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内容加速方法
CN104967651A (zh) * 2015-03-02 2015-10-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cdn架构的数据推送、存储、下载方法和装置
CN105227535A (zh) * 2014-07-01 2016-01-06 思科技术公司 Cdn缩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7979B2 (en) * 2013-03-15 2017-12-19 Verimatrix, Inc. Security and key management of digital cont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273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请求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27535A (zh) * 2014-07-01 2016-01-06 思科技术公司 Cdn缩小
CN104320410A (zh) * 2014-11-11 2015-01-28 南京优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ttp的全业务cdn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486350A (zh) * 2014-12-24 2015-04-0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内容加速方法
CN104967651A (zh) * 2015-03-02 2015-10-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cdn架构的数据推送、存储、下载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基于CDN网络的数据同步方法";高凯;《测绘科学与工程》;20150830;第35卷(第4期);全文 *
"基于CDN的流媒体服务研究与实现";秦安亮;《中国优秀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200704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279A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62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和常驻网关
CN107250999B (zh) 具有网络内缓存的分布式内容发现
US85047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ntext layer switch
EP2104287A1 (en) A method for client node network topology construction and a system for stream media delivery
WO2021218718A1 (zh) 确定用户面功能及信息提供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087390B (zh) 一种网络路由方法及装置
GB2494472A (en) Caching of cont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333108A (zh) 业务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75970A1 (zh) 一种获取媒体内容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140021372A (ko) 컨텐츠 식별 정보를 이용한 컨텐츠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및 로컬 캐싱 장치
CN107925845B (zh) 用于高效内容递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07589B (zh) 系统版本的更新方法、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远程网关
KR20210007231A (ko) 서버 부하 분산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로컬 도메인 네임 서버의 동작 방법 및 콘텐츠 전송 서비스 시스템
CN109644160B (zh) 通过分类在icn中进行名称解析和制作者选择的混合方法
KR20130039652A (ko) 콘텐츠 중심 네트워크의 부하분산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35112B (zh) 一种实现终端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50049200A (ko) 컨텐츠 제공을 위한 장치,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EP3574677A1 (en) Methods and network entities for handover
CN115665262A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43014B (zh) 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业务分流方法和远程网关
CN106533760B (zh) 一种在cm网络中构建cdn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96843B (zh) 一种缓存数据请求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497402B (zh) 一种内容注入方法及系统、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
US945102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centric services using ultra-peer
Alghamdi et al. Fog-Based CDN Architecture Using ICN Approach for Efficient Large-Scale Content Distrib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