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0571B -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0571B
CN107300571B CN201710651075.XA CN201710651075A CN107300571B CN 107300571 B CN107300571 B CN 107300571B CN 201710651075 A CN201710651075 A CN 201710651075A CN 107300571 B CN107300571 B CN 107300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detection
building wall
environment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10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0571A (zh
Inventor
张进军
刘斌雄
邓伟东
卢建安
李鸿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yue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yue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yue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yue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10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0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0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0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0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0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采用双层箱体结构,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都设置有加热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通过加热器实时调整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环境箱体、检测箱体设定同温度,这样可以使检测箱体中的测试温度和环境箱体中的环境温度差可以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检测箱体边缘的热损失,如果不能够达到试验精度要求,可以通过加大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间距的方法降低检测箱体的边缘热损失偏差,有效控制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主要是热流计法,热流计法要求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差不宜小于10K(约10摄氏度),室内温度保持稳定,检测现场(特别是南方地区春、夏、秋季)一般难以达到该要求。现很多检测设备采用热流计法,为达到内外表面温差不宜小于10K(约10摄氏度)的要求,将热流计置于环境热箱中,但未能够使得室内温度保持稳定,不能消除室内整体环境影响,忽略了由此导致的墙体边缘热损失及箱体热损失对检测数据产生的重大影响,箱体内热流量有一定损失,导致热阻值偏小,传热系数偏大,设备边缘热损失及箱体热损失对检测数据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同一墙体使用市面销售的现场维护结构传热系数仪(1.2m边长的单层结构箱体)与防护热板法比对,结果偏大15%左右;使用市面销售的现场维护结构传热系数仪(1.0m边长的单层结构箱体)与防护热板法比对,结果偏大28%左右。目前暂未发现能够有效消除边缘热损失及箱体热损失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包括环境箱体、检测箱体、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检测箱体位于环境箱体内部,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箱体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加热器设于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之间,第二加热器设于检测箱体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向第一加热器发送温度检测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向第二加热器发送温度检测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境箱体、检测箱体的内层可以为PE泡沫保温层,环境箱体、检测箱体的外层可以为防锈铝合金板。由此,内层为PE泡沫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少检测箱体与环境箱体的热交换,有效减少环境箱体与外环境的热交换,有效降低检测箱体、环境箱体的热损失,外层为防锈铝合金板可以延长检测箱体、环境箱体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境箱体内可以设有对流风扇。由此,通过对流风扇的作用可以调节环境箱体内的热均衡,使环境箱体内温度与检测箱体内温度尽快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境箱体内可以设有第一散热板。由此,通过第一散热板可以调节环境箱体内的热均衡,使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内温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箱体内可以设有第二散热板。由此,通过第二散热板可以调节检测箱体内的热均衡,使检测箱体与环境箱体内温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的间距可以为5cm以上。由此,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的间距在5cm以上时可以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箱体的各边尺寸可以为0.3m以上,环境箱体的各边尺寸可以为0.4m以上。由此,各边尺寸在0.3m以上的检测箱体和各边尺寸在0.4m以上的环境箱体可以保证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环境箱体和检测箱体组合成双层箱体结构;
S2:环境箱体和检测箱体的间距设置为5cm以上;
S3:环境箱体和检测箱体的开口侧都贴靠在建筑墙体上;
S4: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并通过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实时调整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环境箱体、检测箱体设定同温度;
S5:利用温度测试仪器对建筑墙体热流传递进行检测;
S6.建筑墙体室内侧选择两个测试点a点和c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内对应选择两个测试点b点和d点,建筑墙体室内侧对应检测箱体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e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f点;
S7:计算a点和b点的温度平均值Te1,c点和d点的温度平均值Te2,e点和f点的温度平均值Tm,a点和b点的温度差值T1,c点和d点的温度差值T2;
S8: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a、b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c、d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
S9:通过加大环境箱体和检测箱体的间距降低边缘热损失偏差;
S10:在测试点b点和d点的墙面接热流量计,测量测试点b点和d点的热流量,计算建筑墙体传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边缘热损失偏差要求小于0.02时,步骤S2中,环境箱体和检测箱体间距可以设置为10cm以上。由此,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的间距设置为10cm以上时可以满足检测精度要求,边缘热损失偏差可以满足小于0.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检测箱体的各边尺寸设置可以为0.3m以上,环境箱体的各边尺寸可以设置为0.4m以上,以保证检测精度。由此,各边尺寸在0.3m以上的检测箱体和各边尺寸在0.4m以上的环境箱体可以保证检测精度。
本发明采用双层箱体结构,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都设置有加热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通过加热器实时调整环境箱体、检测箱体中的温度,环境箱体、检测箱体设定同温度,这样可以使检测箱体中的测试温度和环境箱体中的环境温度差可以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检测箱体边缘的热损失,特殊情况下,如果不能够达到试验精度要求,可以通过加大环境箱体与检测箱体间距的方法降低检测箱体的边缘热损失偏差,有效控制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包括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器4、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1。此外,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对流风扇12、第一散热板13和第二散热板24。
如图1所示,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朝同一侧。本实施例中,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都朝右侧,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与建筑墙体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侧可以根据建筑墙体可以变换。
如图1所示,检测箱体2位于环境箱体1的内部,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构成双层箱体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1安装在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1用来实时检测环境箱体1中的温度。
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器3安装在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第一加热器3可以调节环境箱体1中的温度。
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与第一加热器3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1向第一加热器3发送温度检测信号。
如图1所示,第二温度传感器21安装在检测箱体2内,即第二温度传感器21用来实时检测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
如图1所示,第二加热器4安装在检测箱体2内,第二加热器4可以调节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21与第二加热器4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21向第二加热器4发送温度检测信号。
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一加热器3可以集成在一起,第一加热器3中集成有微控制器;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二加热器4也可以集成在一起,第二加热器4中集成有微控制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11可以实时检测环境箱体1中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1可以实时检测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并分别通过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器4实时调整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设定同温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的内层均为PE泡沫保温层22,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的外层均为防锈铝合金板23,两层防锈铝合金板23将PE泡沫保温层22夹在中间。通过PE泡沫保温层22可以有效减少检测箱体2与环境箱体1的热交换,可以有效减少环境箱体1与外环境的热交换,有效降低检测箱体2、环境箱体1的热损失,而且防锈铝合金板23可以延长检测箱体2、环境箱体1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环境箱体1的外层也可以由其他防锈材质制成,如工程塑料等,检测箱体2、环境箱体1的内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保温材料,如EPS泡沫板等。
如图1所示,环境箱体1内安装有对流风扇12。通过对流风扇12的作用可以调节环境箱体1内的热均衡,使环境箱体1内温度与检测箱体2内温度尽快一致。
如图1所示,环境箱体1内安装有第一散热板13。通过第一散热板13可以调节环境箱体1内的热均衡,使环境箱体1内温度与检测箱体2内温度一致。
如图1所示,检测箱体2内安装有第二散热板24。通过第二散热板24可以调节检测箱体2内的热均衡,使检测箱体2与环境箱体1内温度一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10cm,此位置是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最靠近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根据测量精度要求也可以设置为5cm以上的其他数值,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最靠近的位置也可以是检测箱体2的左侧位置。
本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为0.3m,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为0.5m,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10cm,以保证检测精度,即边缘热损失偏差为0.02以下。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检测精度要求,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也可以是大于0.3m的其他数值,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为0.4m以上的其他数值,当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为0.3m,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为0.4m时,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5cm,5cm的间距可以保证一般精度,即边缘热损失偏差为0.1以下。
本发明采用双层箱体结构,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分别安装有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1实时检测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通过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可以实时调整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设定同温度,这样可以使检测箱体2中的测试温度和环境箱体1中的环境温度可以达到规范要求,有效降低检测箱体2边缘的热损失,通过检测箱体2、环境箱体1内层的PE泡沫保温层22也可以有效减少检测箱体2与环境箱体1的热交换,有效减少环境箱体1与外环境的热交换,通过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可以消除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的热损失,有效控制检测精度。
如图1所示,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右侧开口都贴靠在建筑墙体5上。
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测试仪器对建筑墙体5热流传递进行检测,建筑墙体5的右侧测试点为a点和c点,建筑墙体5的左侧测试点为b点和d点,建筑墙体5右侧边缘温度测试点为e点,建筑墙体5左侧边缘温度测试点为f点,测试数据如下:
a点和b点的温度平均值为34.2度,c点和d点的温度平均值为34.1度,e点和f点的温度平均值为34.0度,a点和b点的温度差值为11.2度,c点和d点的温度差值为11.3度。
测试点e、f点相对于a、b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T=(34.2-34.0)/11.2=0.02;
测试点e、f点相对于c、d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T=(34.1-34.0)/11.3=0.01;
根据《GBT 10294-2008ISO8302:1991绝缘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2.4.5边缘热损失规定,边缘热损失偏差T不大于0.1,上述两个偏差0.02和0.01已经达到最高精度要求,说明在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10cm以上时可以满足最高试验检测精度要求,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边缘热损失及箱体热损失,从而保证试验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内设置三个检测点(外墙对应位置也有三个检测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内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检测点(外墙对应位置也设置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检测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也可以由两套以上的小型检测箱体组成,每个小型检测箱体内设置一个检测点(外墙对应位置也设置一个检测点)。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的流程。
如图2所示,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的流程如下:
S1: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组合成双层箱体结构;
S2: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设置为10cm;
S3: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侧都贴靠在建筑墙体上;
S4: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1分别实时检测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并通过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实时调整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设定同温度;
S5:利用温度测试仪器对建筑墙体热流传递进行检测;
S6.建筑墙体室内侧选择两个测试点a点和c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2内对应选择两个测试点b点和d点,建筑墙体室内侧对应检测箱体2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e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2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f点(图1所示);
S7:计算a点和b点的温度平均值Te1,c点和d点的温度平均值Te2,e点和f点的温度平均值Tm,a点和b点的温度差值T1,c点和d点的温度差值T2;
S8: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a、b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c、d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
S9:通过加大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降低边缘热损失偏差;
S10:在测试点b点和d点的墙面接热流量计,测量测试点b点和d点的热流量,计算建筑墙体传热系数。
在检测箱体2中的b、d点附近墙面接热流量计,测量b、d点的热流量,按照《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计算建筑墙体传热系数。
检测点不限于a、b、c、d四个点,可以按照要求多设几个温度测点和相应热流计测点,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a点和b点的温度平均值Te1=34.2度,c点和d点的温度平均值Te2=34.1度,e点和f点的温度平均值Tm=34.0度,a点和b点的温度差值T1=11.2度,c点和d点的温度差值T2=11.3度。
测试点e、f点相对于a、b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
T=(Te1-Tm)/T1=(34.2-34.0)/11.2=0.02;
测试点e、f点相对于c、d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
T=(Te2-Tm)/T2=(34.1-34.0)/11.3=0.01;
当边缘热损失偏差要求小于0.02时,步骤S2中,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间距设置最小为10cm。
步骤S1中,本实施例中,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设置为0.3m,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设置为0.5m,以保证检测精度,即边缘热损失偏差T为0.02以下。
当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5cm以上时,可以保证边缘热损失偏差T控制在0.1以内,当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的间距L为10cm以上时,可以保证边缘热损失偏差T控制在0.02以内,可以通过加大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降低边缘热损失偏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所述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包括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所述检测箱体(2)位于环境箱体(1)内部,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检测箱体(2)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一加热器(3)设于环境箱体(1)与检测箱体(2)之间,第二加热器(4)设于检测箱体(2)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1)向第一加热器(3)发送温度检测信号,第二温度传感器(21)向第二加热器(4)发送温度检测信号;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组合成双层箱体结构;
S2:通过加大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降低边缘热损失偏差;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设置为5cm以上,边缘热损失偏差为0.1以下;
S3: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开口侧都贴靠在建筑墙体上;
S4: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1)分别实时检测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并通过第一加热器(3)和第二加热器(4)实时调整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中的温度,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设定同温度;
S5:利用温度测试仪器对建筑墙体热流传递进行检测;
S6.建筑墙体室内侧选择两个测试点a点和c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2)内对应选择两个测试点b点和d点,建筑墙体室内侧对应检测箱体(2)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e点,建筑墙体室外侧检测箱体(2)内侧边缘选择温度测试点f点;
S7:计算a点和b点的温度平均值Te1,c点和d点的温度平均值Te2,e点和f点的温度平均值Tm,a点和b点的温度差值T1,c点和d点的温度差值T2;
S8: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a、b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计算测试点e、f点相对于c、d点的边缘热损失偏差;
S9:通过加大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的间距降低边缘热损失偏差;
S10:在测试点b点和d点的墙面接热流量计,测量测试点b点和d点的热流量,计算建筑墙体传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的内层为PE泡沫保温层(22),所述环境箱体(1)、检测箱体(2)的外层为防锈铝合金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箱体(1)内设有对流风扇(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箱体(1)内设有第一散热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2)内设有第二散热板(2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为0.3m以上,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为0.4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环境箱体(1)和检测箱体(2)间距设置为10cm以上,边缘热损失偏差为0.02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检测建筑墙体传热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检测箱体(2)的各边尺寸设置为0.3m以上,环境箱体(1)的各边尺寸设置为0.4m以上,以保证检测精度。
CN201710651075.XA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Active CN107300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075.XA CN107300571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075.XA CN107300571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0571A CN107300571A (zh) 2017-10-27
CN107300571B true CN107300571B (zh) 2023-12-01

Family

ID=6013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1075.XA Active CN107300571B (zh) 2017-08-02 2017-08-02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0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8345A (zh) * 2020-05-11 2020-07-10 滁州银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筒型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检测仪
CN112730511A (zh) * 2020-12-28 2021-04-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测量内含通风管道的壁面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501A (zh) * 2004-02-27 2007-02-28 威尔斯-Cti股份有限公司 老化测试设备和方法
CN101241091A (zh) * 2007-02-08 2008-08-13 北京秦润玻璃有限公司 建筑玻璃稳态热阻测定装置
CN101576519A (zh) * 2009-06-16 2009-11-11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外墙隔热涂料隔热性能室外动态测试方法
CN201673133U (zh) * 2010-05-21 2010-12-15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
CN102685936A (zh) * 2012-06-04 2012-09-19 句容市博远电子有限公司 自控温加热器
CN202795095U (zh) * 2012-08-17 2013-03-13 德阳智科电子有限公司 可控硅集成式加热器
CN104990952A (zh) * 2015-07-02 2015-10-21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 墙体材料当量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及其测定设备
CN205538773U (zh) * 2016-02-01 2016-08-3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不同厚度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检测设备
CN205607902U (zh) * 2016-04-19 2016-09-28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保温板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
CN10601847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重庆大学 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036744U (zh) * 2017-08-02 2018-02-23 广东建粤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2501A (zh) * 2004-02-27 2007-02-28 威尔斯-Cti股份有限公司 老化测试设备和方法
CN101241091A (zh) * 2007-02-08 2008-08-13 北京秦润玻璃有限公司 建筑玻璃稳态热阻测定装置
CN101576519A (zh) * 2009-06-16 2009-11-11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外墙隔热涂料隔热性能室外动态测试方法
CN201673133U (zh) * 2010-05-21 2010-12-15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
CN102685936A (zh) * 2012-06-04 2012-09-19 句容市博远电子有限公司 自控温加热器
CN202795095U (zh) * 2012-08-17 2013-03-13 德阳智科电子有限公司 可控硅集成式加热器
CN104990952A (zh) * 2015-07-02 2015-10-21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 墙体材料当量导热系数测定方法及其测定设备
CN205538773U (zh) * 2016-02-01 2016-08-3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不同厚度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检测设备
CN205607902U (zh) * 2016-04-19 2016-09-28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保温板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
CN106018470A (zh) * 2016-05-19 2016-10-12 重庆大学 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7036744U (zh) * 2017-08-02 2018-02-23 广东建粤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等.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294-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第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0571A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wbi et al. Natural convection from heated room surfaces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suspended metal ceiling radiant panel with inclined fins
US20050209813A1 (en)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Piotrowski et al. Tests of thermal resistance of simulated walls with the reflective insulation
Wan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a ventilated enclosure with underfloor ventilation systems.
CN107300571B (zh)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及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Clark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from windows with Venetian blinds
Võsa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emission efficiency of parallel and serial connected radiators in EN442 test chamber
CN110726751B (zh) 一种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899519B1 (en) Temperature sensing apparatus
Risberg et 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of indoor climate in low energy buildings: Computational set up
Kato et al. Method of in-situ measurement of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lements using infrared camera
CN103995018A (zh) 辐射换热法测量相变构件相对导热系数的装置与方法
Gustavsen et al. Natural convection eff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window frames with internal cavities
CN207036744U (zh) 一种建筑墙体传热系数检测装置
Asdrubali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omogenous materials
Griffith et al. Improving computer simulatiosn of heat transfer for projecting fenestration products: Using radiation view-factor models/Discussion
CN201041557Y (zh) 现场检测建筑物围护结构热阻/传热系数的温控箱
Kurtbaş et al. Unsteady heat transfer by natural convection in the cavity of a passive heating room
Belov et al. Application of CFD modelling for energy efficient humidity management of an electronics enclosure in storage under severe climatic conditions
Huynh Effects of Entrance Geometry on Solar Chimney’s Performance
Gustavse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conjugate CFD simulations of internal window frame cavities validated using IR thermography
Fissore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hermal balance of a window, design description
Bruzgevičius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rmal capacitance of the building envelope
Kersten et al. Modeling the heat exchange in caviti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s using comsol multiphys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jun

Inventor after: Liu Binxiong

Inventor after: Deng Weidong

Inventor after: Lu Jianan

Inventor after: Li Hongyun

Inventor after: Jiang Xiang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jun

Inventor before: Liu Binxiong

Inventor before: Deng Weidong

Inventor before: Lu Jianan

Inventor before: Li Ho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