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923B -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923B
CN107277923B CN201710207063.8A CN201710207063A CN107277923B CN 107277923 B CN107277923 B CN 107277923B CN 201710207063 A CN201710207063 A CN 201710207063A CN 107277923 B CN107277923 B CN 107277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uplink gra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70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923A (zh
Inventor
林克强
曾立至
欧孟晖
郭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867229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27792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77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的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的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含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其方法还包含当物理控制信息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用户设备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方法也包含当物理控制信息不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用户设备省略上行链路授权。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的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在移动通信设备上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迅速攀升,传统移动语音通信网络进化成为藉由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分组进行通信的网络。此种IP数据分组通信可提供IP电话、多媒体、多重广播以及随选通信服务给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
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E-UTRAN)为一例示的网络架构。E-UTRAN系统可提供高速传输以实现上述的IP电话与多媒体服务。用于下一代的新无线电技术(例如,5G)目前正由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组织进行讨论。因此,目前许多在原3GPP规格的主干上的改变持续地被提出并考虑,以进化和完善3GPP的规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的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含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其方法还包含当物理控制信息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用户设备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方法也包含当物理控制信息不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用户设备省略上行链路授权。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发送器系统(可视为接入网络)与接收器系统(可视为接入终端或用户设备)的方块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4为图3中一实施例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示出3GPP对应方面相应的改善的图。
图6为示出用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传输块处理的图。
图7为1位HARQ-ACK的编码的表。
图8为2位HARQ-ACK的编码的表。
图9为用于时分双工HARQ-ACK绑定的加扰码序列选择的表。
图10为1位RI编码的表。
图11为2位RI编码的表。
图12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021
至RI的映射的表。
图13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022
至RI的映射的表。
图14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023
至RI的映射的表。
图15为用于秩信息的插入的行组合的表。
图16为用于HARQ-ACK信息的插入的行组合的表。
图17为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的表格。
图19为一实施例的表格。
图20为一实施例的表格。
图21为一实施例的表格。
图22为一实施例的表格。
图23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4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5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6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7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9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0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1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 接入网络 104 天线
106 天线 108 天线
110 天线 112 天线
114 天线 116 接入终端
118 反向链路 120 前向链路
122 接入终端 124 反向链路
126 前向链路
200 多重输入多重输出系统
210 发送系统 212 数据源
214 数据发送处理器
220 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发送处理器
222a-222t 发送器/接收器 224a-224t 天线
230 处理器 232 存储器
236 数据源 238 数据发送处理器
240 解调器 242 数据接收处理器
250 接收器系统 252a-252r 天线
254a-254r 接收器/发射器 260 数据接收处理器
270 处理器 272 存储器
280 调制器 300 装置
302 输入装置 304 输出装置
306 控制电路 308 中央处理单元
310 存储器 312 程序代码
314 收发器 400 应用层
402 第三层 404 第二层
406 第一层
2300-3115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和相关方法应用支持宽带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用以提供在不同类型的通信上,像是语音、数据等等。这些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码分多重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重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重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电接入、3GPP长期演进进阶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接入(WiMax)或其他调制技术来设计。
特别地,以下所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和相关方法可被设计以支持一或多种标准,例如由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包含由Ericsson和Huawei制定的RP-150465“新研究专案提案:降低LTE延迟技术的研究”(“New SI proposal: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techniques for LTE”,Ericsson,Huawei)、由Ericsson制定的RP-150310“降低LTE延迟技术的研究”(“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LTE”,Ericsson)、TS 36.321v12.5.0(第12版)“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规格”(“E-UTRA 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2)”)、TS 36.331 v12.5.0(第12版)“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规格”(“E-UTRA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2)”)、TS 36.213 v12.5.0(第12版)“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的物理层程序”(“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TR 36.881 V0.6.0(第13版)“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的降低LTE延迟技术的研究”(“E-UTRA Study on latency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LTE(Release 13)”)以及TS 36.212 V13.0.0(第13版)“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的多工及信道编码”(“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coding(Release 13)”)。上述所列出的标准与文件在此引用,并构成本发明的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重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AccessNetwork,AN)100包含多个天线组,其中一组包含天线104和天线106,一组包含天线108和天线110,且另一组包含天线112和天线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组仅绘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组的天线数量实际上可多可少。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16和天线112及天线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天线114藉由前向链路(forward link)120发送信息给接入终端116,且藉由反向链路(reverse link)118接收来自接入终端116的信息。接入终端122和天线106及天线108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6和天线108藉由前向链路126发送信息给接入终端122,且藉由反向链路124接收来自接入终端122的信息。在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中,通信链路(即反向链路118、124以及前向链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频率通信。举例说明,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组和/或它们设计涵盖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接入网络的扇形区块(sector)。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天线组被设计与位于接入网络100所涵盖区域内的扇形区块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
在使用前向链路120与前向链路126进行通信时,接入网络100的传输天线可利用波束形成(beamforming)以分别改善接入终端116与接入终端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再者,相较于使用单一天线与其涵盖范围中的所有接入终端进行传输的接入网络,利用波束形成技术与在其涵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进行传输的接入网络可降低对位于邻近小区(cells)中的接入终端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固定机站或基站,且也可称为接入点、B节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式B节点(evolved Node B,eNB),或其他专业术语。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其他专业术语。
图2显示一实施例的发送器系统210(可视为接入网络)与接收器系统250(可视为接入终端或用户设备)应用于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200中的简化方块图。在发送器系统210中,多个数据串流(data stream)产生的流量数据(traffic data)由数据源212提供至数据发送处理器(TX Data Processor)214。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数据串流经由个别的发送天线发送。数据发送处理器214使用特别为此数据串流挑选的编码法将每一数据串流的流量数据格式化、编码与交错处理,以提供编码后的数据。
每一数据串流产生的编码后的数据可利用正交频分多工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来和引导数据(pilot data)进行多工处理。一般而言,引导数据为经由已知方法处理过后的已知数据模型,且可用在接收器系统以估算频道响应(channel response)。每一数据串流产生的编码后的数据与引导数据经过多工处理后,可使用特别为此数据串流挑选的调制方法(例如,二元相位偏移调制(Binary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位偏移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多级相位偏移调制(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M-PSK)、或多级正交振幅调制(Multiple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M-QAM))进行调制,以提供调制符元。每一数据串流的数据传输率、编码与调制由处理器230的指令所决定。
之后,所有数据串流产生的调制符元被提供至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发送处理器220,以继续处理调制符元(例如,使用OFDM)。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发送处理器220接续提供NT调制符元串流至发送器222a-222t。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发送处理器220提供波束形成的权重给数据串流的符元以及发送符元的天线。
每一发送器222a-222t接收并处理个别的符元串流以提供一至多个模拟信号,且更调节(例如,放大、过滤与上调)此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由多重输入多重输出频道(MIMO channel)所发送的调制信号。之后,发送器222a-222t所产生的NT调制信号各自经由NT天线224a-224t发送。
在接收器系统250中,被传送过来的调制信号由NR天线252a-252r所接收,且各天线252a-252r所接收的信号会被提供至各自的接收器254a-254r。每一接收器254a-254r调节(例如,放大、过滤与下调)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并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样本,且更处理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元串流。
数据接收处理器260使用特别接收处理技术接收并处理来自接收器254a-254r的NR接收符元串流,以提供“测得”符元串流。之后,数据接收处理器260对每一测得符元串流进行解调、去交错与解码以还原数据串流产生的流量数据。数据接收处理器260所执行的动作和在发送器系统210中的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发送处理器220与数据发送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动作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决定欲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留待后述)。处理器270制定反向链路讯息,其中反向链路讯息包含矩阵索引部分与秩值(rank value)部分。
反向链路讯息可包含各种相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数据串流的信息。接续,反向链路讯息被送至数据发送处理器238,且来自数据源236的多个数据串流产生的流量数据亦被送至数据发送处理器238进行处理,之后由调制器280进行调制,再经由发送器254a-254r调节后发送回发送器系统210。
在发送器系统210中,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调制信号被天线224a-224t接收后,由接收器222a-222t进行调节,再经由解调器240进行解调后送至数据接收处理器242进行处理,以提取出由接收器系统250所发送出的反向链路讯息。接续,处理器230决定欲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决定波束形成的权重后,处理被提取出的讯息。
请参阅图3,图3显示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简化功能方块图。在图3中,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可用以实现图1中的用户设备(或接入终端)116、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接入网络)100,且此无线通信系统以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为佳。通信装置300可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中央处理单元308执行存储于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藉以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通过输入装置302,如键盘或数字键来接收用户输入的信号,且也可通过输出装置304,如屏幕或喇叭来输出图像与声音。收发器314用以接收并发送无线信号、将接收的信号传送至控制电路306,且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306所产生的信号。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300也可用以实现图1中的接入网络100。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3中执行程序代码312的简化功能方块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第三层402与第二层404,且耦接于第一层406。第三层402一般执行无线资源控制。第二层404一般执行链路控制。第一层406一般执行物理连接。
数据分组延迟为性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数据分组延迟可改善系统性能。在3GPP RP-150465中,研究专案“降低LTE延迟技术的研究”旨在对一些降低延迟的技术进行研究和标准化。
根据3GPP RP-150465,研究专案的目标通常是对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系统的增强进行研究,以便显著地降低活动中的用户设备(UE)在LTE Uu空中接口中的数据分组延迟,并且显著地降低已长时间非活动中(但处于连接状态)的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往返时间延迟(transport round triplatency)。研究内容包含资源效率的研究,包含:空中接口容量、电池寿命、控制信道资源、规格影响以及技术可行性。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双工模式均被考虑。
根据3GPP RP-150465,应当研究与记录以下两个方面:
1.上行链路快速接入的解决方案—对于活动中的用户设备和长时间非活动中但仍保持RRC连接的用户设备,相较于现行标准所允许的预调度方案,无论是保持或不保持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和处理时间,重点应当在(i)降低上行链路传输调度的用户平面延迟,以及(ii)藉由协议和信令增强获得更多资源效率的解决方案。
2.缩短传输时间间隔以及减少处理时间—评估规格影响并且研究传输时间间隔长度介于0.5毫秒(ms)与一个正交频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元之间的可行性和性能,将对参考信号和物理层控制信令的影响也考虑在内。
图5阐明了对应方面相应的改善。
在3GPP RP-150310中,提出了上行链路快速接入的候选解决方案:
—预先授权→快速上行链路接入但吞吐量有限
使用(改良的)半持续性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配置资源。
—移除当缓存区中没有数据便传送填充(padding)的条件→节省非活动中的电池资源
良好的吞吐量/瓦特统计数据
—当进入活动状态时,切换至动态调度→当传送缓存区有很多数据时,优化吞吐量
详细的研究成果可在下方引用的3GPP TR 36.881 v0.6.0中找到,其确认在没有要发送数据或规律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件(ControlElement,CE)时,省略配置的授权是有益的:
8.1半持续性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
利用当前的半持续性调度,演进式B节点(evolved Node B,eNodeB)可经由专用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半持续调度周期。当前半持续性调度周期最小为10毫秒(ms)。支持一个传输时间间隔的半持续性周期是有益的,因为这可以降低初始上行链路传输的延迟。此将允许上行链路在连续子帧(subframes)中传输。
8.2上行链路授权(UL Grant)的接收
在当前规范中,如果在用户设备缓存区中没有可用以传输或没有其他常规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件(MAC CE)需要发送时,用户设备响应于分配的上行链路动态或配置的授权发送包含用以填充缓存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和选择性填充位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件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如果没有数据可用以传输时,允许用户设备省略(大多数)动态与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是有益的。随着频繁的上行链路授权,允许省略上行链路授权可减少上行链路干扰且改善用户设备电池效率。如果有的话,用户设备将持续发送一或多个常规的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件。演进式B节点可经由专用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省略上行链路授权。
8.2.1已配置半持续性调度的启动与停用
半持续性调度资源是用户设备特定且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留。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此被认为是有用的,如果上行链路传输可在授权的半持续性调度资源分配情况中出现,且演进式B节点即时对准用户设备启动或停用半持续性调度资源的状态。
响应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授权指示启动的确认可,例如,由包含在第一授权半持续性调度资源上的零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SDUs)的一用户设备传输新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所组成,以在用户设备缓存区为空时指示启动成功。
如果未接收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授权指示启动,且用户设备具有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倘若演进式B节点没有执行其他动作,则视为用户设备会启动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程序。
对于停用,演进式B节点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指示半持续性调度资源的解除。同样在这些情况下,演进式B节点在某些情况下可受益于在启动或停用半持续性调度资源时和用户设备状态即时对准。
类似于启动,单一传输也可用作停用确认,如在省略传输的情况下,因为缺少上行链路传输不能用作隐式停用/解除确认机制。其他手段可能有益于下列列举。
基于确认的优点
藉由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确认授权启动或停用半持续性调度的分配,演进式B节点能分辨用户设备错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态样。
藉由启动/停用机制的高可靠性,演进式B节点可不必重复非必要的半持续性调度授权。
启用或停用确认可允许对预配置的半持续性调度资源较不保留的使用,并且因可使用较低的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而可降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负载。
半持续性调度授权资源的启动/停用确认可降低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Reception,DRX)失准。
基于确认的缺点
非必要的用户设备电池消耗在启动/停用空的用户设备缓存区的实例中;
受到包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等待时间(不活动计时器/短周期计时器的处理)的额外上行链路传输影响的非连续接收
在半持续性调度分配因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启动/停用和用户设备缓存区为空而改变的实例中所增加的上行链路干扰。
新的用户设备动作需用以停用/解除确认。
若与被正确接收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相比,确认字符的丢失更可能造成非连续接收失准的可能性增加。
在成功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后,遗失确认字符将导致半持续性调度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被使用。
免确认优点
用户设备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损失(例如1%)和非空缓存区的罕见案例中仰赖于传统行为,可启动调度请求程序(或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程序)。之后,演进式B节点将再启动半持续性调度或分配动态授权给用户设备,以补偿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损失。
在半持续性调度分配因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启动/停用和用户设备缓存区为空而改变的实例中,没有额外的上行链路传输会引起干扰。
用户设备可能提早进入非连续接收。
用户设备动作被简化,且在停用时不需新的动作。
免确认缺点
增加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聚合等级可能需要被使用,此增加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使用量。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可不被使用直到遗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用户设备启动调度请求程序。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半持续性调度的停用可能需要重复以具有健全的半持续性调度资源解除。
半持续性调度资源在解除指令后不被解除,且仅在解除信令时间点后的第一周期性授权分配机会被检测。
在当前的3GPP E-UTRA MAC规范(3GPP TS 36.321 v12.5.0)中,半持续性调度操作如下:
5.10半持续性调度
当无线资源控制启动半持续性调度时,以下的讯息被提供[8]:
—半持续性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志(Semi-Persistent C-RNTI);
—如果启动上行链路的半持续性调度,上行链路半持续性调度间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以及隐式解除之前的空传数量implicitReleaseAfter;
—无论是否对上行链路启用twoIntervalsConfig参数,只用于时分双工;
—如果启用了下行链路的半持续性调度,下行链路半持续性调度间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以及半持续性调度的配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数量numberOfConfSPS-Processes;
当无线资源控制禁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半持续性调度时,相应的配置授权或配置分配应当被舍弃。
半持续性调度只由特殊小区(SpCell)支持。
半持续性调度不支持中继节点(Relay Node,RN)和结合有中继节点子帧配置的E-UTRAN之间的通信。
注:当特殊小区配置有增强上下行干扰管理和话务适配(eIMTA)技术,如果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或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配发生在可通过eIMTA L1信令重新配置的子帧上,则不指定用户设备行为。
5.10.1下行链路
在配置半持续性下行链路分配后,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应按顺序认为第N次分配发生在满足下述公式的子帧(subframe)中: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modulo 10240。
其中,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是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配进行(重新)初始化时的系统帧数量(SFN)和子帧。
5.10.2上行链路
在配置半持续性调度上行链路授权后,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应当:
—如果上层启用twoIntervalsConfig参数:
—根据表7.4-1设置Subframe_Offset。
—否则:
—将Subframe_Offset设置为0。
—按照顺序认为第N次授权发生在满足下述公式的子帧中:
—(10*SFN+subframe)=[(10*SFNstart time+subframestart time)+N*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Subframe_Offset*(N modulo 2)]modulo 10240。
其中,SFNstart time和subframestart time分别是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进行(重新)初始化时的系统帧数量和子帧。
多工集合实体(Multiplexing and Assembly entity)在半持续性调度资源提供了implicitReleaseAfter[8]个连续的新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s)后,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应立即清除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每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包含零个媒体接入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AC SDUs)。
注:在清除了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后,可继续半持续性调度的重传。
[…]
5.4.1上行链路授权接收
为了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上进行传输,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必须具有有效的上行链路授权(除了非自适应的HARQ重传),上行链路授权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或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动态接收,或者可以半持续性地配置。为了执行所请求的传输,媒体接入控制层从低层接收HARQ信息。当物理层被配置用以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时,媒体接入控制层可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从低层接收多达2个授权(每一个HARQ程序一个授权)。
如果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具有小区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符(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半持续性调度C-RNTI(SPS C-RNTI)或暂时C-RNTI(Temporary C-RNTI),对于各个传输时间间隔、对于属于一时间校准群组(TAG)(且其时间校准计时器(timeAlignmentTimer)正在运行)的各个服务小区以及对于此传输时间间隔所接收到的各个授权,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应当:
—如果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到给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C-RNTI或暂时C-RNTI的针对此传输时间间隔与此服务小区之上行链路授权;或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中接收到针对此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上行链路授权是用于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C-RNITI,且在同一个HARQ程序传送至HARQ实体的前一个上行链路授权为给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半持续性调度C-RNTI的上行链路授权或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无论新数据指标(New Data Indicator,NDI)的数值为何,都认为新数据指标已经调整为给相应HARQ程序。
—将上行链路授权和相关的HARQ信息传输至针对此传输时间间隔的HARQ实体。
—否则,如果此服务小区是特殊小区(SpCell),且如果在
针对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半持续性调度C-RNTI的特殊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到给特殊小区的针对此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在接收到的HARQ信息中的新数据指标为1:
—认为对应的HARQ程序的新数据指标并未调整好;
—将上行链路授权和相关的HARQ信息传输至此传输时间间隔的HARQ实体。
—否则,如果在接收到的HARQ信息中的新数据指标为0:
—如果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内容指示半持续性调度解除:
—清除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如果有的话)。
—否则:
—将上行链路授权和相关的HARQ信息存储为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初始化(如果尚未处于活动状态)或重新初始化(如果已处于活动状态)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开始并且根据第5.10.2节中的规则重复;
—认为相应的HARQ程序的新数据指标位已经调整好;
—将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和相关的HARQ信息传输至此传输时间间隔的HARQ实体。
—否则,如果此服务小区为特殊小区且此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授权已配置给此特殊小区:
—认为相应的HARQ程序的新数据指标位已经调整好;
—将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和相关的HARQ信息传输至此传输时间间隔的HARQ实体。
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周期以传输时间间隔来表示。
注:如果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同时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授权和给媒体接入控制实体C-RNTI的授权或请求在特殊小区中传输的半持续性调度C-RNTI的授权,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可选择继续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符(Random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的授权或其C-RNTI的授权或半持续性调度C-RNTI的授权。
注:当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测量间隙中被指示,且指示在测量间隙中进行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传输,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处理授权但不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上传输。
详细的上行链路HARQ操作可在如下的3GPP TS 36.321 v12.5.0中找到:
5.4.2 HARQ操作
5.4.2.1 HARQ实体
在具有配置的上行链路的每一个服务小区的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中存在一个HARQ实体,HARQ实体维持若干个并行的HARQ程序,HARQ程序允许在等待上一个传输的成功与否的HARQ反馈时继续进行连续传输。
各个HARQ实体的并行的HARQ程序的数量在规定[2]第8节中。
当物理层被配置用以上行链路空间复用[2]时,存在与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关联的两个HARQ程序。否则,存在与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相关联的一个HARQ程序。
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被指示给传输时间间隔,HARQ实体识别应该进行传输的(多个)HARQ程序。此还将由物理层中继的已接收HARQ反馈(确认/否定确认信息(ACK/NACK))、调制及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与资源发送至合适的(多个)HARQ程序。
当配置了传输时间间隔(TTI)绑定(bundling),参数TTI_BUNDLE_SIZE提供传输时间间隔捆束(bundle)的传输时间间隔的个数。传输时间间隔绑定操作依赖于HARQ实体对同一捆束的一部分的每一个传输启用同一程序。在HARQ捆束中,重传为非自适应的且根据参数TTI_BUNDLE_SIZE被致动而无需等待先前传输的回馈。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无论传输是否发生(例如,当出现测量间隙时),只在捆束的最后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即,传输时间间隔对应于参数TTI_BUNDLE_SIZE)中接收捆束的HARQ反馈。传输时间间隔捆束的重传也是传输时间间隔捆束。当媒体接入控制实体被配置具有配置的上行链路的一或多个特殊小区时,不支持传输时间间隔绑定。
传输时间间隔绑定不支持中继节点和结合有中继节点子帧配置的E-UTRAN之间的通信。
传输时间间隔绑定不适用于在随机接入(见第5.1.5节)期间中Msg3的传输。
对于每一个传输时间间隔,HARQ实体应当:
—认证关联于此传输时间间隔的(多个)HARQ程序,且对于每一个认证的HARQ程序:
—如果上行链路授权被指示给此程序与此传输时间间隔:
—如果所接收的授权未被定址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暂时C-RNTI,且如果在HARQ信息中的新数据指标相比于在此HARQ程序之前次传输的数值已调整好;或
—如果在C-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且认证程序的HARQ缓存区为空;或
—如果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
—如果在Msg3缓存区中有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且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上行链路授权:
—从Msg3缓存区取得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以进行传输。
—否则:
—从“复用组合”实体取得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以进行传输;
—将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上行链路授权和HARQ信息发送至认证的HARQ程序;
—通知认证的HARQ程序以触发新的传输。
—否则:
—将上行链路授权和HARQ信息(冗余版本)发送至认证的HARQ程序;
—通知认证的HARQ程序以产生自适应重传。
—否则,如果此HARQ程序的HARQ缓存区非空:
—通知认证的HARQ程序以产生非自适应重传。
当确定新数据指标和前次传输的数值相比是否被调整好时,媒体接入控制实体应当忽略在其暂时C-RNTI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到的所有上行链路授权中的新数据指标。
5.4.2.2 HARQ程序
每个HARQ程序关联于一HARQ缓存区。
各HARQ程序应当维持用以表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在当前缓存区中已传输数量的一状态变量CURRENT_TX_NB,以及用以表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在当前缓存区中的HARQ反馈的一状态变量HARQ_FEEDBACK。当HARQ程序被建立时,状态变量CURRENT_TX_NB应当被初始化为0。
冗余版本的序列为0,2,3,1。变量CURRENT_IRV为冗余版本的序列的索引。此变量以模除(modulo)4更新。
新的传输利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调制及编码方式(MCS)或随机接入响应在资源上执行。自适应重传利用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调制及编码方式(如果提供的话)在资源上执行。非自适应重传利用相同于上一次传输尝试的调制及编码方式(MCS)在相同的资源上执行。
无线资源控制(RRC)分别配置媒体接入控制实体的HARQ的最大传输次数以及Msg3HARQ传输的最大传输次数:maxHARQ-Tx以及maxHARQ-Msg3Tx。除了存储在Msg3缓存区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在所有HARQ程序与所有逻辑信道上的传输的最大传输次数应当设定成maxHARQ-Tx。对于存储在Msg3缓存区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最大传输次数应当设定成maxHARQ-Msg3Tx。
当接收到针对此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的HARQ回馈时,HARQ程序应当:
—设置HARQ_FEEDBACK为接收到的值。
如果HARQ实体请求新的传输,HARQ程序应当:
—设定CURRENT_TX_NB为0;
—设定CURRENT_IRV为0;
—将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存储在关联的HARQ缓存区中;
—存储自HARQ实体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授权;
—设定HARQ_FEEDBACK为否定确认字符(NACK);
—产生如下所述的传输。
如果HARQ实体请求重传,HARQ程序应当:
—CURRENT_TX_NB增加1;
—如果HARQ实体请求自适应重传:
—存储自HARQ实体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授权;
—设定CURRENT_IRV为对应于HARQ信息中所提供的冗余版本值的索引;
—设定HARQ_FEEDBACK为否定确认字符(NACK);
—产生如下所述的传输。
—否则,如果HARQ实体请求非自适应重传:
—如果HARQ_FEEDBACK=NACK:
—产生如下所述的传输。
注:当仅收到HARQ确认字符(ACK)时,媒体接入控制实体保留数据在HARQ缓存区中。
注:当因为测量间隙出现而没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可被建立时,不会接收到任何HARQ反馈且接续非自适应重传。
为了产生传输,HARQ程序应当:
—如果从Msg3缓存区获得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或
—如果用以传输的侧链路发现间隙(Sidelink Discovery Gaps)不是由高层配置的,且在传输时没有测量间隙,且在重传的情况中,重传不与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从Msg3缓存区获取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冲突;或
—如果用以传输的侧链路发现间隙(Sidelink Discovery Gaps)是由高层配置的,且在传输时没有测量间隙,且在重传的情况中,重传不与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从Msg3缓存区获取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冲突,且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用以传输的侧链路发现间隙;或
—如果用以传输的侧链路发现间隙(Sidelink Discovery Gaps)是由高层配置的,且在传输时没有测量间隙,且在重传的情况中,重传不与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从Msg3缓存区获取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冲突,且没有用以传输的侧链路发现间隙,且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用以传输的配置的授权在侧链路发现信道(SidelinkDiscovery Channel,SL-DCH)上:
—通知物理层根据所存储且具有对应于CURRENT_IRV的值的冗余版本的上行链路授权产生传输;
—CURRENT_IRV增加1;
—如果在此传输的HARQ反馈接收时有测量间隙或用以接收的侧链路发现间隙,且如果没有从Msg3缓存区获取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在此传输的HARQ反馈接收时,设定HARQ_FEEDBACK为确认字符(ACK)。
完成前述动作后,HARQ程序应当:
—如果CURRENT_TX_NB=最大传输次数-1;
—清空HARQ缓存区;
在当前的3GPP E-UTRA RRC规范(3GPP TS 36.331 v12.5.0)中,半持续性调度配置如下:
半持续性调度配置
信息单元(Information Element,IE)半持续性调度配置(SPS-Config)用以规范半持续性调度配置。
半持续性调度配置信息单元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18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19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12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2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31
部分用户设备能同时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且部分用户设备无法同时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此种能力将会回报给演进式B节点(evolved Node B,eNB),以使得演进式B节点可决定否配置此功能。因为同时传输两个信道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即时用户设备支持此特点,若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不佳,演进式B节点可决定不配置此功能,在此种情况中,用户设备最大传输功率恐不保证每个信道的合适功率电平。用户设备可根据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否配置同时传输来决定用哪个信道来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
3GPP 36.213 v12.5.0的第10.1节记载:
10.1决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层分配的用户设备程序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用于单一服务小区,且用户设备不配置用于同步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USCH)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传输,则在子帧n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应当使用下面方式进行传输:
—如果用户设备不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使用格式1/1a/1b/3或2/2a/2b传输
—如果用户设备在子帧n传送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便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进行传输。然而,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传输对应于随机接入响应授权或作为竞争式随机存取程序一部分的相同传输块的重传的情况中,不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用于单一服务小区以及同步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则在子帧n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应当使用下面方式进行传输: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仅由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和/或调度请求(SR)组成,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使用格式1/1a/1b/3传输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仅由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组成,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使用格式2传输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由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与HARQ-ACK组成,且如果用户设备不传送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USCH),使用格式2/2a/2b/3传输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由HARQ-ACK/HARQ-ACK+SR/正SR以及周期性的/非周期性的CSI组成,且如果用户设备在子帧n中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USCH),便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进行传输。在此情况下,HARQ-ACK/HARQ-ACK+SR/正SR使用格式1/1a/1b/3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且周期性的/非周期性的CSI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USCH)上传输。然而,在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传输对应于随机接入响应授权或相同传输块的重传作为部分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程序的情况中,不传输周期性的/非周期性的CSI。
对于具有不佳信道条件的用户设备,例如在小区边缘,可藉由多次重复发送ACK/NACK来配置HARQ-ACK重复以改善HARQ-ACK反馈可靠性。由于一些重复将发生在相同资源上,且联合解调/信道估计是可能的,在此种情况下,HARQ-ACK将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而不复用到其他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PUSCH),以享有跨子帧重复的结合增益。
3GPP 36.213 v12.5.0的第10.2节记载:
10.2上行链路HARQ-ACK定时
对于时分双工(TDD),或对于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且类型2的主小区帧架构,或对于频分双工-时分双工且类型1的主小区帧架构,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服务小区的EIMTA-MainConfigServCell-r12,除非另有规定,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第10.2节中是指由参数eimta-HARQ-ReferenceConfig-r12针对服务小区所给定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对于频分双工,或对于频分双工-时分双工且类型1的主小区帧架构,用户设备应在检测到针对用户设备在子帧n-4中的PDSCH传输,并且应当提供HARQ-ACK,在子帧n中传输HARQ-ACK响应。如果启动HARQ-ACK重复,用户设备应在检测到针对用户设备在子帧n-4中的PDSCH传输,并且应当提供HARQ-ACK,且如果用户设备不在与子帧n-NANRep-3,…,n-5中PDSCH传输相对应的子帧中重复任何HARQ-ACK的传输,用户设备:
—在子帧n,n+1,…,n+NANRep-1的PUCCH上应当仅传输HARQ-ACK响应(对应于在子帧n-4中检测到的PDSCH传输);
—在子帧n,n+1,…,n+NANRep-1中应当不传输任何其他信号/信道;以及
—应当不重复传输对应于在子帧n-3,…,n+NANRep-5中任何检测到的PDSCH传输的任何HARQ-ACK响应。
<...>
对于时分双工,如果启动HARQ-ACK重复,在检测到针对用户设备在子帧n-k中的PDSCH传输,其中k∈K且K定义于表10.1.3.1-1中,并且应当提供HRQ-ACK响应,且如果用户设备不在与下行链路中的PDSCH传输或早于子帧n-k的特别子帧的子帧n中重复任何HARQ-ACK的传输,用户设备:
—在上行链路子帧n和其次的NANRep-1个上行链路子帧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5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52
的PUCCH上应当仅传输HARQ-ACK响应(对应于在子帧n-k中检测到的PDSCH传输);
—在上行链路子帧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53
中应当不传输任何其他信号/信道;以及
—应当不重复传输对应于在子帧ni-k中任何检测到的PDSCH传输的任何HARQ-ACK响应,其中,k∈Ki且Ki为定义在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ni的表10.1.3.1-1的集合。
3GPP TS 36.212 v13.0.0叙述物理层如何来自媒体接入控制层的传输块以及如何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如下:
5.2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主小区群(Master Cell Group,MCG)和次小区群(SecondaryCell Group,SCG)[6],本节所述的程序分别应用于主小区群和次小区群。当程序应用于次小区群,“主小区”一词是指次小区群的主次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PUCCH次小区(SCell)[6],本节所述的程序分别应用于关联于主小区的下行链路小区群(group of DL cells)以及关联于PUCCH次小区之下行链路小区群。当程序应用于关联于PUCCH次小区的下行链路小区群,“主小区”一词是指PUCCH次小区。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辅助授权接入次小区(Licensed-Assisted Access Scell,LAA Scell),本节所述的程序应用假设辅助授权接入次小区为频分双工次小区(FDDScell)。
5.2.1随机接入信道
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索引序列是来自高层且根据[2]处理。
5.2.2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图6显示在一个上行链路小区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L-SCH)传输信道的处理架构。数据以每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多两个传输块的形式到达编码单元。下述的编码步骤可为上行链路小区中的各个传输块所认证:
—将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附加给传输块
—编码块(code block)分段和编码块的CRC附加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速率(rate)匹配
—编码块串接(concatenation)
—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
—信道交错器(channel interleaver)
用于一UL-SCH传输块的编码步骤如下图所示。相同的通常步骤应用于具有按照[3]所规定的限制的每一上行链路小区的各UL-SCH传输块。
5.2.2.1传输块的CRC附加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实现每一UL-SCH传输块的错误检测。
整个传输块用于计算CRC的奇偶检验位(parity bits)。将传送至层1的位标示为a0,a1,a2,a3,…,aA-1,且奇偶检验位标示为p0,p1,p2,p3,…,pL-1。其中,A为传输块的大小,且L为奇偶检验位的个数。最低位的信息位a0按照[5]的第6.1.1节所定义映射至传输块的最高有效位。
根据第5.1.1节,L设定为24位且利用生成多顶式(generator polynomial)gCRC24A(D),计算奇偶检验位并附加至UL-SCH传输块。
5.2.2.2编码块分段和编码块的CRC附加
输入至编码块分段的位标示为b0,b1,b2,b3,…,bB-1,其中B为传输块(包含CRC)中的位个数。
编码块分段和编码块的CRC附加的操作是根据第5.1.2节来进行。
在编码块分段之后的位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74
其中r为编码块编号,且Kr为编号r的编码块的位个数。
5.2.2.3UL-SCH的信道编码
编码块传输至信道编码块(channel coding block)。编码块中的位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73
其中r为编码块编号,且Kr为编号r的编码块的位个数。编码块的总个数标示为C,且各编码块个别根据第5.1.3.2节进行涡轮编码(turbo code)。
经过编码后的位标示为其中i=0,1或2,且Dr为编号r的编码块的第i个编码流(coded stream)中的位个数,即Dr=Kr+4。
5.2.2.4速率匹配
涡轮编码块(turbo coded blocks)传输至速率匹配块。速率匹配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72
其中其中i=0,1或2,r为编码块编号,i为编码流索引,且Dr为编号r的编码块的每一编码流(coded stream)中的位个数。编码块的总个数标示为C,且各编码块个别根据第5.1.4.1节进行速率匹配。
经过速率匹配后的位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75
其中r为编码块编号,且Er为编号r的编码块的速率匹配位(rate matched bits)的个数。
5.2.2.5编码块串接
输入至编码块串接块的位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76
r=0,…,C-1,其中Er为第r个编码块的速率匹配位的个数。
编码块的串接是按照第5.1.5节来操作。
在编码块串接后的位标示为f0,f1,f2,f3,…,fG-1,其中,当控制信息和UL-SCH传输复用时,G为用于在NL传输层中给定的传输块进行传输的编码位的个数,且不包含用于控制传输的位。
5.2.2.6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控制数据以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和/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HARQ-ACK与秩指示(rankindication),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based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指示(CSI-RS Resource Indication,CRI)的形式到达编码单元。藉由分配不同的编码符元给其传输,来实现不同的控制信息的编码率。当控制数据在PUSCH中传输时,用于HARQ-ACK、秩指示、CRI以及信道质量信息o0,o1,o2,o3,…,oO-1的信道编码是个别完成的。
对于时分双工主小区的案例,按照[3]的第7.3节所述来决定HARQ-ACK位的数量。
当用户设备传输HARQ-ACK位、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位或CRI位时,应当根据下述决定用于HARQ-ACK、秩指示符或CRI位的每层编码调制符元的数量Q’。
对于仅有一传输块在传送HARQ-ACK位、秩指示符位或CRI位的PUSCH上进行传输的案例: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81
其中,
—O为HARQ-ACK位、秩指示符位或CRI位的数量;及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82
为用于传输块在当前子帧中PUSCH传输的调度带宽,表示为[2]的子载波的数量;及
为分别在相同传输块用于初始PUSCH传输的每一子帧SC-FDMA符元的数量,由下式给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84
其中
—NSRS等于1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用以在初始传输的相同子帧中发送PUSCH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一上行链路小区,或
—如果用户设备在用于初始传输的相同服务小区中的相同子帧中传输PUSCH和SRS,或
—如果用于初始传输的PUSCH资源分配甚至与定义在[2]的第5.5.3节中的小区-特定(cell-specific)SRS子帧与带宽配置部分地重叠,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用于初始传输的子帧为定义于[3]的第8.2节中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1的SRS子帧,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用于初始传输的子帧为定义于[3]的第8.2节中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0的SRS子帧,且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时间校准群组(TAGs)。
—否则,NSRS等于0。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1
C与Kr是从用于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DCCH或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获取。如果没有用于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DCCH或具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0的EPDCCH,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2
C与Kr应当根据下述决定:
—当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被半持续性调度时,最近的半持续性调度指派PDCCH或EPDCCH,或
—当PUSCH被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初始化时,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用于相同的传输块。
在当二传输块在传送HARQ-ACK位、秩指示符位或CRI位的PUSCH中传输时的案例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3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4
其中
—O为HARQ-ACK位、秩指示符或CRI位的个数,及
—如果O≤2,Q′min=O;如果3≤O≤1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5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6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297
x={1,2}为传输块“x”的调制顺序;且如果O>1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2
x={1,2}为分别在第一传输块与第二传输块用于初始子帧中PUSCH传输的调度带宽,表示为[2]的子载波的数量,及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4
x={1,2}为在第一传输块与第二传输块用于初始PUSCH传输的每一子帧SC-FDMA符元的数量,由下式给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5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6
等于1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用以在初始传输的相同子帧中发送PUSCH与SRS的一上行链路小区,或
—如果用户设备在用于传输块“x”的初始传输的相同服务小区中的相同子帧中传输PUSCH和SRS,或
—如果用于传输块“x”的初始传输的PUSCH资源分配甚至与定义在[2]的第5.5.3节中的小区-特定SRS子帧与带宽配置部分地重叠,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用于传输块“x”的初始传输的子帧为定义于[3]的第8.2节中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1的SRS子帧,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用于传输块“x”的初始传输的子帧为定义于[3]的第8.2节中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0的SRS子帧,且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时间校准群组(TAGs)。
—否则,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7
x={1,2}等于0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8
x={1,2}、C(x),x={1,2}与C(x),x={1,2}是从对应的传输块的初始PDCCH或EPDCCH获取。
对于HARQ-ACK,QACK=Qm·Q′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9
其中Qm为给定的传输块的调制顺序。对于配置不超过五个下行链路小区的用户设备(UEs),应当根据取决于对应的PUSCH的传输码字(codewords)的个数的[3]决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10
对于配置超过五个下行链路小区的用户设备,应当根据取决于对应的PUSCH的传输码字的个数和HARQ-ACK反馈位的个数的[3]决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11
对于秩指示或CRI,QRI=Qm·Q′,QCRI=Qm·Q′,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12
其中Qm为给定的传输块的调制顺序,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013
应当根据取决于对应的PUSCH以及当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子帧组是由小区的高层配置时,对应的PUSCH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子帧组上的传输码字的个数的[3]来决定。
对于HARQ-ACK
每一确认字符(ACK)编码为二进制的“1”,且每一否定确认字符(NACK)编码为二进制的“0”。
如果HARQ-ACK反馈是由讯息的1个位所组成,即先按照图7编码。
如果HARQ-ACK反馈是由讯息的2个位所组成,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2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3
对应至用于码字0的HARQ-ACK位,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4
对应至用于码字1,或如果由讯息的2个位组成的HARQ-ACK反馈作为对应于二下行链路小区具有由高层配置的用户设备的HARQ-ACK位的聚合的结果,或如果由讯息的2个位组成的HARQ-ACK反馈对应时分双工(TDD)的二子帧,先根据图8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5
如果由讯息的3≦OACK≦11位所组成的HARQ-ACK反馈作为对应于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具有由高层配置的用户设备的HARQ-ACK位的聚合的结果,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6
则利用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7
作为第5.2.2.6.4所述的信道编码块的输入来获得编码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8
接续,藉由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9
的循环重复获得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10
使得总位序列长度等于QACK
如果由讯息的11≦OACK≦22位所组成的HARQ-ACK反馈作为对应于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具有由高层配置的用户设备的HARQ-ACK位的聚合的结果,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11
则利用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12
作为第5.2.2.6.5所述的信道编码块的输入来获得编码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13
如果由讯息的OACK>22位所组成的HARQ-ACK反馈作为对应于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具有由高层配置的用户设备的HARQ-ACK位的聚合的结果,编码位序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114
HARQ-ACK的CRC的附加、信道编码与速率匹配分别按照第5.1.1节设定L为8位、第5.1.3.1节执行。CRC附加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为CRC附加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速率匹配操作的输入位序列。
在图7和图8中的“x”和“y”是[2]的占位符(placeholders),其藉由最大化携载HARQ-ACK信息的调制符元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来加扰(scramble)HARQ-ACK位。
对于频分双工,或时分双工HARQ-ACK复用,或当HARQ-ACK由信息的1或2位所组成时,包含利用频分双工的至少一个小区和利用时分双工的至少一个小区的多于一个下行链路小区的聚合(aggregation),藉由多个编码HARQ-ACK块的串接获得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21
其中,QACK为所有编码HARQ-ACK块的编码位的总个数。编码HARQ-ACK块的最后一个串接可能只有部分,使得总位序列长度等于QACK
对于由具有codebooksizeDetermination-r13=0的高层所配置的用户设备,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22
是根据如表5.3.3.1.1-2中与定义于[3]中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来决定。否则,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23
根据下述决定。
对于频分双工,当由信息的2个或更多位所组成的HARQ-ACK作为一个以上的下行链路小区的聚合时,根据以下的伪代码(pseudo-code),位序列为用于多个下行链路小区的HARQ-ACK位的串接: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25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1
对于包含利用频分双工的主小区和利用时分双工的至少一个次小区的多于一个下行链路小区的聚合,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2
为用于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的HARQ-ACK位的串接的结果。定义为由用于用户设备的高层所配置的小区的数量,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4
为用户设备需要针对第c个服务小区在上行链路子帧n反馈HARQ-ACK位的子帧的数量。对于利用时分双工的小区,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高层参数eimta-HARQ-ReferenceConfig,子帧由下行链路-参考上行/下行链路配置(DL-reference UL/DL configuration)来决定,否则由上行/下行链路配置决定。对于利用时分双工的小区,如果子帧n-4在小区中为下行链路子帧,或具有特殊子帧配置1/2/3/4/6/7/8/9与正常下行链路循环字首(Cyclic Prefix,CP)的特殊子帧,或具有特殊子帧配置1/2/3/5/6/7与延长(extended)下行链路循环字首的特殊子帧,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5
否则,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6
对于利用频分双工的小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7
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8
根据下述的伪代码操作: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39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41
对于具有时分双工主小区的情况,当HARQ-ACK用于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的聚合,且用户设备配置有PUCCH格式3、PUCCH格式4或PUCCH格式5[3]时,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42
是通过由高层和如[3]所定义的多个子帧所配置的一或多个下行链路小区的HARQ-ACK位的串接的结果。
定义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43
为由用于用户设备的高层所配置的小区的数量,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44
为用户设备需要如同[3]的第7.3节所定义反馈HARQ-ACK位的子帧的数量。
如果配置有PUCCH格式3、PUCCH格式4或PUCCH格式5,针对给用户设备进行传送的HARQ-ACK位的数量根据下述运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51
当配置PUCCH格式3时,如果k≦20,当用户设备的所有配置的服务小区使用时分双工时,或如果k≦21,当至少一个具有时分双工主小区的配置的服务小区使用频分双工时;或当配置PUCCH格式4或PUCCH格式5时,且当用户设备没有由高层在PUSCH上以空间绑定(spatial bundling)进行配置时,根据下述的伪代码执行HARQ-ACK位的复用: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61
当配置PUCCH格式3时,如果k>20,当用户设备的所有配置的服务小区使用时分双工时,或如果k>21,当至少一个具有时分双工主小区的配置的服务小区使用频分双工时,空间绑定应用于在所有小区中的所有子帧;或当配置PUCCH格式4或PUCCH格式5时,且当用户设备有由高层在PUSCH上以空间绑定进行配置时,根据下述的伪代码执行HARQ-ACK位的复用: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62
对于oACK≦11或oACK>22,藉由设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63
获取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64
对于11<oACK≦22,如果i为偶数,藉由设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65
获取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
如果i为奇数,藉由设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2
获取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3
对于具有时分双工主小区的案例,当HARQ-ACK为用于二下行链路小区的聚合,且用户设备配置有具有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时,如[3]的第7.3节所述获取位序列
对于时分双工HARQ-ACK绑定,藉由多个编码HARQ-ACK块的串接获得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5
其中,QACK为所有编码HARQ-ACK块的编码位的总个数。编码HARQ-ACK块的最后一个串接可能只有部分,使得总位序列长度等于QACK。然后,从具有索引i=(Nbundled-1)mod4的图9选择加扰码序列(scrambling sequence)其中Nbundled如[3]的第7.3节所述决定。然后,藉由如果HARQ-AK由1位组成,设定m=1,如果HARQ-ACK由2位组成,设定m=3来产生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7
并且之后根据下述加扰码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8
Set i,k to 0
while i<QACK
if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9
//占位符重复位
k=(k+1)mod4m
else
if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0
//一占位符位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1
else//编码位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2
k=(k+1)mod 4m
end if
i=i+1
end while
当HARQ-ACK在给定的PUSCH和UL-SCH复用时,HARQ-ACK信息在那PUSCH的所有传输块的所有层中被复用。对于给定的传输块,HARQ-ACK信息的信道编码的向量序列输出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3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714
i=0,...,Q′ACK-1为长度(Qm·NL)的行向量,且其中Q′ACK=QACK/Qm如下获得:
Set i,k to 0
while i<QACK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81
--temporary row vector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82
--replicating the row vector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383
NL times andtransposing into a column vector
i=i+Qm
k=k+1
end while
其中,NL为UL-SCH传输块映射到的层的数量。
对于秩指示(RI)(只有RI,RI和i1的联合报告,CRI和RI的联合报告,CRI、RI和i1的联合报告,CRI、RI和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recoding Type Indicator,PTI)的联合报告,以及RI和PTI的联合报告)或CRI
一用于PDSCH传输的CRI反馈的相应的位宽度由表5.2.2.6.1-3A、表5.2.2.6.2-3A、表5.2.2.6.3-3A、表5.2.3.3.1-3D给定
一用于PDSCH传输的RI反馈的相应的位宽度由表5.2.2.6.1-2、表5.2.2.6.2-3、表5.2.2.6.2-3B、表5.2.2.6.3-3、表5.2.2.6.3-3B、表5.2.3.3.1-3、表5.2.3.3.1-3A、表5.2.3.3.1-3B、表5.2.3.3.1-3C、表5.2.3.3.1-3D、表5.2.3.3.2-4、表5.2.3.3.2-4A、表5.2.3.3.2-4B、5.2.3.3.2-4C和表5.2.3.3.2-4D给定,其假设层的最大数量依据下述决定:
一如果maxLayersMIMO-r10配置给下行链路小区,根据下行链路小区的maxLayersMIMO-r10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否则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9,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CSI-RS端口的配置数量的最小值和在相应的频带组合中用于相同频带的报告的用户设备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容量(reported UE downlinkMIMO capabilities)的最大值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9和以K>1报告的B类CSI,且RI和CRI在相同的报告情况中传输,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配置的CSI-RS资源的天线端口的最大数量的最小值以及在相应的频带组合中用于相同频带的的报告的用户设备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容量(reported UE downlink MIMOcapabilities)的最大值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9,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不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CSI-RS端口的配置数量的最小值与用户设备分类(ue-Category)(无后缀(suffix))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9和以K>1报告的B类CSI,且RI和CRI在相同的报告情况中传输,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不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配置的CSI-RS资源的天线端口的最大数量的最小值以及用户设备分类(无后缀)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10,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用于CSI过程的CSI-RS端口的配置数量最小值以及在相应的频带组合中用于相同频带的的报告的用户设备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容量(reportedUE downlink MIMO capabilities)的最大值决定用于每一CSI过程的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10和以K>1报告的B类CSI,且RI和CRI在相同的报告情况中传输,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用于CSI过程的配置的CSI-RS资源的天线端口数量的最大数量的最小值以及在相应的频带组合中用于相同频带的的报告的用户设备下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容量(reported UEdownlink MIMO capabilities)的最大值决定用于每一CSI过程的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10,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不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用于CSI过程的CSI-RS端口的配置数量最小值以及用户设备分类(ue-Category)(无后缀(suffix))决定用于每一CSI过程的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用户设备配置有传输模式10和以K>1报告的B类CSI,且RI和CRI在相同的报告情况中传输,且supportedMIMO-CapabilityDL-r10字段不包含在UE-EUTRA-Capability中,根据用于CSI过程的配置的CSI-RS资源的天线端口数量的最大数量的最小值以及用户设备分类(ue-Category)(无后缀(suffix))决定用于每一CSI过程的层的最大数量。
一否则,根据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天线端口的数量的最小值和用户设备分类(ue-Category)(无后缀(suffix))决定层的最大数量。
一如果RI反馈由信息的1位组成,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
先根据图10进行编码。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2
至RI的映射由图12给定。
一如果RI反馈由信息的2位组成,即具有对应至2位输入的最高有效位(MSB)的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3
和对应至最低有效位(LSB)的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4
先根据图11进行编码,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6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7
至RI的映射由图13给定。
如果用于给定的下行链路小区的RI反馈是由信息的3位组成,即具有对应于三位输入的最高有效位的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8
和对应于最低有效位的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9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0
至RI的映射由图14给定。
如果RI反馈由信息的3≦ORI≦11位组成,即之后,藉由使用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3
作为第5.2.2.6.4节所述的信道编码块的输入来获取编码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4
如果由信息的11≦ORI≦22位所组成的RI反馈作为对应至多个下行链路小区或多个CSI过程的RI位的聚合的结果,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5
之后,藉由使用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6
作为第5.2.2.6.5节所述的信道编码块的输入来获取编码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7
如果由信息的ORI>22位所组成的RI反馈作为对应至多个下行链路小区或多个CSI过程的RI位的聚合的结果,即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8
之后,编码位序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19
HARQ-ACK位的CRC附加、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分别根据设定L为8位的第5.1.1节、第5.1.3.1节与第5.1.4.2节执行。CRC附加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20
CRC附加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速率匹配操作的输入位序列。
在图10和图11的“x”和“y”为[2]的占位符(placeholders),其藉由最大化携载秩信息的调制符元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来加扰(scramble)RI位。
对于RI反馈由信息的1或2位组成的案例,藉由多个编码RI块(encoded RIblocks)的串接获得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021
其中QRI为所有编码RI块的编码位的总个数。编码RI块的最后一个串接可能只有部分,使得总位序列长度等于QRI
对于由信息的3≦ORI≦11位所组成的RI反馈,藉由位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1
的循环重复获得位序列使得总位序列长度等于QRI
当秩信息和UL-SCH在给定的PUSCH上复用时,秩信息在那PUSCH的所有传输块的所有层中被复用。对于给定的传输块,用于秩信息的信道编码的向量序列输出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3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4
i=0,...,Q′RI-1为长度(Qm·NL)的行向量,且其中Q′RI=QRI/Qm。向量序列根据下述获得:
Set i,j,k to 0
while i<QRI
--temporary row vector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6
--replicating the row vector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7
NL times and transposinginto a column vector
i=i+Qm
k=k+1
end while
其中NL为UL-SCH映射到的层的数量。
用于RI的编码以及RI和UL-SCH在给定的PUSCH复用的相同程序被应用于CRI,且在等式中使用CRI取代RI。
对于信道质量控制信息(CQI和/或PMI标示为CQI/PMI);
当用户设备传输信道质量控制信息位,应当决定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的每层的调制编码符元的数量Q’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8
其中
—O为CQI/PMI位的个数,及
—L为CRC位的个数,由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9
给定,及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11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112
应当根据取决于相应的PUSCH的传输码字的个数以及取决于当二上行功率控制子帧组由用于用户设备的高层所配置时,对应的PUSCH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子帧组的[3]来决定。
—如果RI和CRI没有传输,则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2
中的变量“x”表示由初始上行链路授权指示对应于最高IMCS值的传输块索引。于二传输块在相应的初始上行链路授权中具有相同IMCS值的案例中,“x=1”对应第一传输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3
C(x)从用于相同传输块的PDCCH或EPDCCH获得。如果对于相同的传输块没有初始的PDCCH或具有DCI格式0的EPDCCH,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5
C(x)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6
应当根据下述决定:
—当用于同一传输块的初始PUSCH被半持续性调度时,最近的半持续性调度指派PDCCH或EPDCCH,或
—当PUSCH被随机接入响应授权初始化时,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用于相同的传输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7
为用于相同传输块的初始PUSCH传输的每一子帧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元的数量。
对于UL-SCH数据信息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8
其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9
为相应的UL-SCH传输块映射到的层的数量,及
为相同传输块在当前子帧的PUSCH传输的调度带宽,及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11
为由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212
给定的当前PUSCH传输子帧中的SC-FDMA符元的数量,其中
—NSRS等于1
—如果配置有一个上行链路小区的用户设备用以在初始传输的相同子帧中发送PUSCH与SRS,或
—如果用户设备在用于相同服务小区中的当前子帧的相同子帧中传输PUSCH与SRS,或
—如果用于当前子帧的PUSCH资源甚至和小区特定SRS子帧与在[2]的第5.5.3节中定义的带宽配置部分地重叠,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的当前子帧为如同[3]的第8.2节所定义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1的SRS子帧,或
—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的当前子帧为如同[3]的第8.2节所定义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0的SRS子帧,且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时间校准群组(TAGs)
—否则,NSRS等于0。
在用于多于一个下行链路小区的CQI/PMI报告的案例中,o0,o1,o2,...,oO-1为按照小区索引的递增顺序连接用于每一个下行链路小区的CQI/PMI报告的结果。对于用于多于一个CSI过程的CQI/PMI反馈被报告的案例,o0,o1,o2,...,oO-1为按照用于每一个下行链路小区的CSI过程索引的递增顺序,且之后按照小区索引的递增顺序连接CQI/PMI报告的结果。
—如果酬载量(payload size)少于或等于11位,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编码根据具有输入序列o0,o1,o2,...,oO-1的第5.2.2.6.4节来执行。
—如果酬载量大于11位,信道质量信息的CRC附加、信道编码与速率匹配分别根据第5.1.1节、第5.1.3.1节与第5.1.4.2节来执行。CRC附加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为o0,o1,o2,...,oO-1。CRC附加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入位序列。信道编码操作的输出位序列为速率匹配操作的输入位序列。
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编码的输出序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31
其中NL为对应的UL-SCH传输块映射到的层的数量。
3GPP TS 36.212 v13.0.0也记载:
5.2.2.7数据与控制的复用
执行控制和数据的复用(multiplexing),使得HARQ-ACK信息存在于两个时隙(slot)上且被映射至在解调参考信号周围的资源。此外,复用确保控制和数据信息被映射至不同的解调符元。
数据和控制的复用的输入是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32
的控制信息的编码位,且UL-SCH的编码位标示为f0,f1,f2,f3,...,fG-1。数据和控制的复用操作的输出被标示为g 0,g 1,g 2,g 3,...,g H′-1,其中H=(G+NL·QCQI),且H′=H/(NL·Qm),且其中g i,i=0,...,H′-1为长度(Qm·NL)的行向量。H为分配给UL-SCH数据以及跨传输块的NL传输层的CQI/PMI信息的编码位的总个数。
于在一上行链路小区的一子帧中传输多于一个UL-SCH传输块的案例下,CQI/PMI信息仅在初始授权上与数据在具有最高IMCS值的UL-SCH传输块上复用。于两个传输块在对应的初始上行链路授权中具有相同的IMCS值的案例下,CQI/PMI信息仅在第一传输块和数据复用。对于UL-SCH传输块或单个传输块传输的案例下,且假设NL为UL-SCH传输块映射到的层的数量,控制信息与数据应当被复用如下: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33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1
5.2.2.8信道交错器(Channel interleaver)
在确保HARQ-ACK与RI信息存在子帧中的二时隙时,结合在本节所述的信道交错器以及在[2]中用于PUSCH的资源元件映射来实现调制符元到传输波形的时间优先(time-first)映射。HARQ-ACK信息被映射至在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周围的资源,而RI信息被映射至被HARQ-ACK使用的周围的资源。
信道交错器的输入被标示为g 0,g 1,g 2,...,g H′-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2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3
于一上行链路小区的一子帧中传输多于一个UL-SCH传输块的案例中,HARQ-ACK与RI信息在两个UL-SCH传输块上和数据复用。
在子帧中每层的调制符元的数量由H′total=H′+Q'RI给定。来自信道交错器的输出位序列如下导出:
指派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4
为矩阵的行的数量。矩阵的行从左至右被编号为0,1,2,…,Cmux-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5
是根据第5.2.2.6节来决定。
矩阵的列的数量为Rmux=(H′total·Qm·NL)/Cmux,且定义R′mux=Rmux/(Qm·NL)。
矩形矩阵的列从上至下被编号为0,1,2,…,Rmux-1。
如果秩信息在此子帧中传输,藉由从最后一行开始并往上移的列(Qm·NL)的组合根据下述伪代码,将向量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6
写入图15所指示的行中。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47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51
其中,ColumnSet由图15给定,且从左至右索引为0到3。
藉由以在行0和列0至(Qm·NL-1)的向量y 0开始的(Qm·NL)列的组,将对于k=0,1,…H’-1的输入向量序列写入至(Rmux×Cmux)矩阵,并且省略已被占用的矩阵条目(matrixentries):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52
伪代码如下所述:
Set i,k to 0.
while k<H′,
if y i is not assigned to RI symbols
y ig k
k=k+1
end if
i=i+1
end while
如果HARQ-ACK在此子帧中传输,藉由从最后一行开始且根据下述的伪代码往上移的列的(Qm·NL)组,将向量序列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53
写入至图16所指示的行中。需注意的是,此操作复写一些从步骤(4)所获取的信道交错器条目。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54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61
其中,ColumnSet由图16给定,且从左至右索引为0到3。
区块交错器的输出为从(Rmux×Cmux)矩阵中逐行读出的位序列。在信道交错(interleaving)后的位被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62
其中NL为对应的UL-SCH传输块映射到的层的数量。
在等式中藉由使用CRI取代RI,将用于RI的相同信道交错器程序应用于CRI。
3GPP TS 212 v13.0.0也记载:
5.2.4在没有UL-SCH数据的PUSCH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当控制数据通过没有UL-SCH数据的PUSCH发送时,下述的编码步骤可被识别:
—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控制信息的映射
—信道交错器
5.2.4.1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
控制数据以信道质量信息(CQI和/或PMI)、HARQ-ACK与秩指示的形式到达编码单元。藉由分配不同的编码符元给其传输,来实现控制信息的不同的编码率。当用户设备传输HARQ-ACK位或秩指示位,应当决定用于HARQ-ACK或秩指示的编码符元的数量Q’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63
其中,O为如第5.2.2.6节所定义的HARQ-ACK位或秩指示位的个数,OCQI-MIN为包含假设用于已触发非周期性CSI报告[3]的所有服务小区的秩等于1的CRC位的CQI位的数量,为在[2]中表示为子载波数量的当前子帧中用于PUSCH传输的调度带宽,且为由给定的当前PUSCH传输子帧中的SC-FDMA符元的数量,其中,如果用户设备用以在当前子帧的相同子帧中发送PUSCH与SRS,或如果用于当前子帧的PUSCH资源分配甚至和小区特定SRS子帧部分地重叠,且带宽配置如[2]的第5.5.3节所定义,或如果当前子帧为如[3]的第8.2节所定义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1SRS子帧,或如果当前子帧为如[3]的第8.2节所定义的用户设备特定类型0SRS子帧,且用户设备配置有多个时间校准群组(TAGs),NSRS等于1。否则,NSRS等于0。
对于HARQ-ACK信息,QACK=Qm·Q′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1
对于配置不超过5个下行链路小区的用户设备,应当根据[3]来决定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2
对于配置多于5个下行链路小区的用户设备,应当根据取决于HARQ-ACK反馈位的数量的[3]来决定
对于秩指示或CRI,QRI=Qm·Q′,QCRI=Qm·Q′,且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4
其中应当根据[3]来决定。
对于CQI和/或PMI信息,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6
控制数据的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是根据第5.2.2.6节来执行。用于信道质量信息的编码输出序列被标示为q0,q1,q2,q3,...,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14
输出给HARQ-ACK的编码向量序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7
且输出给秩指示或CRI的编码向量序列标示为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8
5.2.4.2控制信号映射
被标示为的输入为信道质量信息的编码位。输出被标示为g 0,g 1,g 2,g 3,...,g H′-1,其中H=QCQI,且H′=H/Qm,且其中g i,i=0,...,H′-1为长度Qm的行向量。H为分配给CQI/PMI信息的编码位的总数量。
控制信息应当根据下述被映射:
Setj,k to 0
while j<QCQI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10
j=j+Qm
k=k+1
end while
5.2.4.3信道交错器
向量序列g 0,g 1,g 2,...,g H′-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11
Figure GDA00022225971200004712
根据第5.2.2.8节进行信道交错。在经过信道交错后的位被标示为
半持续性调度致动用户设备认为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是在其启动后周期性地出现。半持续性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可藉由接收网络信令来启动。在半持续性调度被启动后,不需要网络信令来分配下一个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基于3GPP RP-150310,快速上行链路接入可藉由半持续性调度的特定类型来实现。半持续性调度的特定类型被假定为具有小的尺寸和短的间隔,例如,小于10毫秒(ms)。
此外,半持续性调度的特定类型被假定为是预先分配好的。演进式B节点(eNB)可无需接收任何调度请求或缓存区状态区信息就将这种类型的半持续性调度资源分配给用户设备。当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时(如3GPP TS 36.321 v12.5.0所述),用户设备可使用由半持续性调度配置的资源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相比于通过调度请求(如3GPP TS36.321 v12.5.0所述)来请求上行链路资源,如果由半持续性调度配置的资源之间隔够短,那么就能降低延迟。
一般而言,图17显示出相比于3GPP TS 36.321 v12.5.0中规定的调度请求程序,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如由半持续性调度分配的)是如何改善延迟降低。由特定类型的半持续性调度配置的资源可与由传统半持续性调度配置的资源(具有较长的间隔)分开或联合使用。
此外,3GPP RP-150310还提到,当有上行链路资源但缓存区中没有数据时便发送填充(padding)的规定可以删除。删除规定的目的在于节省电池电量。
基于3GPP TS 36.321 v12.5.0,当物理控制信息(例如,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和/或HARQ反馈)需要在一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传输时,用户设备应当经由PUSCH或PUCCH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传统上,如果没有用于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或用户设备被允许在PUCCH和PUSCH上同时执行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PUCCH上传输。如果未配置HARQ-ACK重复,有可用的用于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且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PUCCH和PUSCH上同时执行传输(例如,因为用户设备容量、用户设备功率限制或演进式B节点配置),物理控制信息在和高层数据(例如,MAC PDU)复用的PUSCH上传输。如果未配置HARQ-ACK重复且有可用的用于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不管是否允许用户设备在PUCCH与PUSCH上同时执行传输与否,在PUCCH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且不传输数据。需注意的是,考虑到同时传输PUCCH与PUSCH需要合适的信道质量且其通常配置用于位于小区中心(cellcenter)的用户设备,配置有HARQ-ACK重复的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同时在PUCCH与PUSCH执行传输是合理的。
以下三种情况被考虑:
情况1-当物理控制信息需在一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如果用户设备无法在PUCCH和PUSCH上同时执行传输且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传统上,用户设备将物理控制信息和数据复用并且在PUSCH上联合传输。然而,如果用于PUSCH的一指派的上行链路资源很小(例如,假定预分配的配置的上行链路资源很小),将物理控制信息复用到PUSCH可能因为数据的编码率可能比正常的更差而危及到数据传送,使得数据传输可能失败。此外,由于在PUCCH或PUSCH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取决于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网络(例如,演进式B节点)可能不知道用户设备是在PUCCH或PUSCH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所以增加了解码用户设备传输的复杂度。
情况2-当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一物理控制信息时,如果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允许在PUCCH和PUSCH上同时传输,但用户设备不具足够的功率在控制信道(即,PUCCH)和数据信道(即,PUSCH)上同时执行传输,传统上,用户设备将PUCCH传输设定较PUSCH传输高的优先序。然而,在PUSCH上的数据可能不会在此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或较少功率用在PUSCH上,使得PUSCH传输可能会失败。
情况3-如果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在一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的数据,用户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可省略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或动态上行链路授权。因此,如果用户设备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用户设备可在PUCCH上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然而,如果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多于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需进行传输,PUCCH可能并非为用以携载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良好候选者,因为PUCCH具有有限的容量,且用户设备可能需要在舍弃一些在背景中提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再者,在PUCCH上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PUCCH上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能并非非常稳固。
一般而言,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被启动后是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是由网络信令启动。在被启动后,无需要网络信令来分配下一个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除非另有规定,如果没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用户设备可能不会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除非另有规定,用户设备可能不会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传输填充(padding)。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周期可能小于一特定值。此特定值可为10毫秒(ms)或10个传输时间间隔(TTIs)。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周期可能为1毫秒(ms)或1个传输时间间隔(TTI)。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周期可能为2毫秒(ms)或2个传输时间间隔(TTIs)。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周期可能为5毫秒(ms)或5个传输时间间隔(TTIs)
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可能为1毫秒(ms)或或多个OFDM(SC-FDMA)符元,例如1,2,3,4,5或6个符元。除非另有规定,在本案中的方法可适用于未配置HARQ-ACK重复的案例。此外,在本案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可能意味着用户设备在缓存区具有上行链路数据。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可能意味着用户设备具有用以传输的常规的MAC控制元件(MAC CE)。在本案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可能意味着用户设备在缓存区具有上行链路数据以及具有用以传输的常规的MAC控制元件。
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可为预先分配的。当没有数据可用以传输时,用户设备可被分配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用户设备传输调度请求或缓存区状态报告之前,用户设备可被分配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为了解决情况1,一个解决方案通常为当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且在一传输时间间隔中需要传实输体控制信息时,如果用户设备无法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且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用户设备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实施例列于图18和图19中。
为了解决情况1,一个第二解决方案通常为当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且在一传输时间间隔中需要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时,如果未配置HARQ-ACK重复,以及如果用户设备无法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且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用户设备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并且,如果已配置HARQ-ACK重复且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用户设备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
为了解决情况1,一个第三解决方案为根据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数据信道上的上行链路授权来决定在传输时间间隔中要在哪一个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一实施例中,决定要在哪一个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是指决定在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HARQ-ACK、CQI/PMI/RI、SR,其决定可能会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是根据上行链路授权的类型来决定。在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授权的类型可为一周期性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或一用于特定的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链路授权。更特别的是,基于上行链路授权来决定是指如果上行链路授权为周期性可用的,则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且如果上行链路授权是用于特定的传输时间间隔,则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是基于上行链路授权的目的来决定。一例示的目的为无论上行链路授权用于降低延迟与否。上行链路授权的目的可根据一指示、一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一周期或用于定址上行链路授权的指示符来得知。举例而言,如果上行链路授权由一个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定址,用户设备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上行链路授权的可用资源来决定。更特别的是,上行链路授权的可用资源是上行链路授权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或者,上行链路授权的可用资源是上行链路授权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对)的数量。或者,上行链路授权的可用资源是上行链路授权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以及上行链路授权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在一实施例中,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少于一特定值,则用户设备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且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多于一特定值,则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更特别的是,特定值为固定的或由用户设备配置。或者,根据酬载量大小或物理控制信息的数量来导出特定值。或者,根据物理控制信息的类型,例如HARQ-ACK/CQI/PMI/RI/SR来导出特定值。或者,根据上行链路授权的调制及编码方式(MCS)来导出特定值。此外,如果在数据信道上携载有物理控制信息,特定值是设定用以确保物理控制信息的编码率。
如果用户设备的行为可以一致,无论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例如,在如图19所列的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网络解码可因网络不需假定不同的用户行为而被简化。
为了解决情况2,一解决方案通常是当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且需在一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时,如果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传输被启用,但用户设备不具有足够的功率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用户设备可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功率不足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数据信道的计算功率和控制信道的计算功率的总量超过用户设备的最大功率所致。
更特别的是,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复用物理控制信息和数据。用户设备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数据。此外,当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且没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时,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无需传输物理控制信息,用户设备不使用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实施例列于图18和图20中。
如果用户设备是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而并非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时,更多的功率可被用在数据信道传输且数据信道传输更可能成功。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多于一个的物理控制信息需要传输,如果用户设备优先执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则一些物理控制信息可能因控制信道的配置而被舍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控制信息的动作允许传输所有物理控制信息。
为了解决情况3,一个解决方案通常为用户设备根据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是否需要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来决定是否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省略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或省略动态授权。举例而言,当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且如果用户设备不具有用以传输的数据时,如果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传输,用户设备省略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省略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是指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不执行传输。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利用包含填充(或填充MAC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更特别的是,在用户设备中的物理层可指示是否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至MAC层,使得MAC层可决定是否省略授权。或者,用户设备不利用填充(或不利用填充MAC控制元件)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更特别的是,MAC层可指示可用于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或动态授权,以及指示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数据可传输,使得在用户设备中的物理层可决定是否使用授权来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或省略上行链路授权,并且决定如何使用授权来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于此,有用户设备如何不利用填充(或不利用填充MAC控制元件)在数据信道传输物理控制信息的多个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将所有物理控制信息作为来自MAC层的常规的传输块且对所有物理控制信息执行常规的编码,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附加、交错(interleaving)、信道编码。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执行数据信道传输,如执行没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数据的PUSCH传输。更特别的是,用户设备将第一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例如,CQI和/或PMI)作为来自MAC层的常规的传输块,且对第一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执行常规的编码(例如,CRC附加、交错、信道编码)。此外,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的一些资源上复用第二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例如,HARQ-ACK和/或RI)。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在数据信道上指示物理控制信息的酬载量。更特别的是,酬载量的指示被携载在数据信道的一些特定资源上。或者,酬载量的指示通过遮蔽(masking)数据信道的CRC来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假定特定的酬载量以在数据信道上携载物理控制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指示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更特别的是,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的指示是携载在数据信道的一些特定资源上。或者,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的指示是藉由遮蔽数据信道的CRC来完成。此外,演进式B节点可假定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以及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的两种假设以进行解码。
在上述实施例中,藉由遮蔽数据信道的CRC来指示信息是指在CRC产生后利用不同序列来遮蔽CRC。为了指示1位信息,需要两个序列。需注意的是,一个具有全部为1的序列是一个特殊案例且可意味着没有完成任何遮蔽。在一实施例中,遮蔽CRC可意味着利用序列对CRC执行异或(exclusive OR,XOR)操作或其他操作。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反向操作可利用不同的序列来执行且仅有其中之一可通过CRC检验,以根据哪一个序列可用以通过CRC检验来实现指示。
物理控制信息可为CQI。时体控制信息可为PMI、RI、和/或HARQ反馈。用户设备可能无法同时传输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例如,因为用户设备能力或功率限制)。数据信道可为PUSCH。控制信道可为PUCCH。
图23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300。在步骤23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3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步骤2315中,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其中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3)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其中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24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400。在步骤S24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4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步骤2415中,如果未配置HARQ-ACK重复,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步骤S2420中,如果已配置HARQ-ACK重复,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其中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3)如果未配置HARQ-ACK重复,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以及(4)如果已配置HARQ-ACK重复,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其中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复参阅图22与图23所示的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不传输可用的数据。
图25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500。在步骤S25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5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步骤2515中,用户设备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且其中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是被允许的,但用户设备不具有足够的功率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将物理控制信息和数据复用。如果没有数据可用以传输,用户设备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传输,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填充。
在一实施例中,物理控制信息为CQI和/或HARQ反馈。在启动后,无需网络信令以分配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可由网络信令启动或可为预分配的。网络信令可为半持续性调度启动或重启动。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在传输调度请求前接收信令。用户设备可在传输BSR控制元件前接收信令。用户设备可在没有数据可用于传输时接收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不经由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传输仅具有填充的MAC PDU。填充可包含:(1)填充位,(2)关联于填充位的至少一子标头(subheader),(3)对应至一填充BSR的MAC控制元件,(4)关联于对应至填充BSR的MAC控制元件的子标头,(5)对应至填充侧链路(Sidelink)BSR的MAC控制元件,和/或(6)关联于对应至填充侧链路(Sidelink)BSR的MAC控制元件的子标头。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为可用的周期是短于一特定值,例如10毫秒(ms)。或者,周期可为1毫秒(ms)、2毫秒(ms)或5毫秒(ms)。
在一实施例中,信令可在PDCCH上传输。信令可被定址至半持续性调度C-RNTI。信令可为RRC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授权可在数据信道或UL-SCH上。可用于传输的数据可指属于可利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的逻辑信道的数据可用于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网络配置,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控制信道可为PUCCH。数据信道可为PUSCH。用户设备不具有足够功率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意味着数据信道的计算功率与控制信道的计算功率的总量超过用户设备的最大功率。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上行链路授权的信令,其中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且有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3)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且其中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是被允许的,但用户设备不具有足够的功率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此外,中央控制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26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600。在步骤S26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6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在步骤2615中,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步骤2620,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物理控制信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3)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及(4)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27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700。在步骤S27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7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在步骤2715中,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用户设备使用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步骤2720中,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用户设备在控制信道层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传输是被允许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物理控制信息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将物理控制信息与数据复用。如果没有数据可用以传输,用户设备使用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没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传输,用户设备使用第二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填充。如果数据可用于传输,用户设备使用第二上行链路授权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物理控制信息可为CQI和/或HARQ反馈。在启动后,无需网络信令以分配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可由网络信令启动或可为预分配的。网络信令可为半持续性调度启动或重启动。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在传输调度请求前接收信令。用户设备可在传输BSR控制元件前接收信令。用户设备可在没有数据可用于传输时接收信令。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不经由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传输仅具有填充的MACPDU。填充可包含:(1)填充位,(2)关联于填充位的至少一子标头(subheader),(3)对应至一填充BSR的MAC控制元件,(4)关联于对应至填充BSR的MAC控制元件的子标头,(5)对应至填充侧链路(Sidelink)BSR的MAC控制元件,(6)关联于对应至填充侧链路(Sidelink)BSR的MAC控制元件的子标头。
在一实施例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为可用的周期是短于一特定值,例如10毫秒(ms)。或者,周期可为1毫秒(ms)、2毫秒(ms)或5毫秒(ms)。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可在PDCCH上传输。第一信令可被定址至半持续性调度C-RNTI。第一信令可为RRC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信令可在PDCCH上传输。此外,第二信令可被定址至C-RNTI。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授权与第二上行链路授权可在数据信道或UL-SCH上。此外,可用于传输的数据是指属于可利用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逻辑信道的数据可用于传输。基于网络配置,用户设备不被允许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控制信道可为PUCCH。数据信道可为PUSCH。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3)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使用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及(4)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其中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上同时传输是被允许的。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28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800。在步骤S2805中,用户设备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步骤2810中,用户设备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在步骤2815中,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步骤2820中,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接收用以配置第一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一信令,其中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是可周期性地用于上行链路传输,(2)在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3)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有可用的配置的第一上行链路授权,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及(4)如果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接收到用以指示特定传输时间间隔的第二上行链路授权的第二信令,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29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2900。在步骤S2905中,上行链路授权在用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为可用的。在步骤2910中,用户设备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在步骤2915中,用户设备根据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决定要在哪个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显示于步骤2915中)决定在哪个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是指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少于特定值,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以及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多于特定值,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上行链路授权在用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内为可用的,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在传输时间间隔中准备物理控制信息传输,及(2)根据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来决定在哪个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复参阅显示于图28与图29的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少于一特定值,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如果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多于一特定值,用户设备于传输时间间隔中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授权的可用资源可为上行链路授权的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或上行链路授权的物理资源块(PRB)(对)的数量。上行链路授权可在用于特定的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被接收。上行链路授权可被配置为可周期性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不同数量/酬载量的物理控制信息,特定值可不相同。对于不同调制及编码方式,特定值可不相同。特定值可确保物理控制信息的编码率可在一阈值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物理控制信息在控制信道上传输,用户设备不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于数据信道上的传输。用户设备不允许在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上同时执行传输。
图30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3000。在步骤S3005中,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在步骤3010中,用户设备根据是否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来决定是否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省略上行链路授权。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且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根据是否需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来决定是否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省略上行链路授权。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图31为根据用户设备角度来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3100。在步骤S3105中,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于传输的数据。在步骤3110中,如果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用户设备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在步骤3115中,如果没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用户设备省略上行链路授权。
复参阅图3与图4,在用户设备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且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设备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致动用户设备(1)如果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根据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以及(2)如果没有物理控制信息需要在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省略上行链路授权。此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与步骤或其他于此所述。
复参阅显示于图30与图31的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省略上行链路授权是指用户设备不在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用户设备以包含填充或填充MAC(Medium Access Control)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授权可为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上行链路授权可为特定于传输时间间隔的动态授权。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不利用填充(或不利用填充MAC控制元件)在数据信道上传输物理控制信息。为了在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用户设备将所有物理控制信息作为来自MAC层的常规的传输块并对所有物理控制信息执行常规的编码。用户设备可在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如用户设备可执行不具有UL-SCH数据的PUSCH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将第一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例如,CQI和/或PMI)作为来自MAC层的常规的传输块,并对第一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执行常规的编码(例如,CRC附加、交错和/或信道编码)。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的一些资源上复用第二类型的物理控制信息(例如,HARQ-ACK和/或RI)。用户设备在数据信道上指示物理控制信息的酬载量。酬载量的指示被携载在数据信道的一些特定资源上。酬载量的指示是藉由遮蔽数据信道的CRC来完成。用户设备指示用户设备是否在数据信道上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用于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的指示是被携载在数据信道的一些特定资源上。用于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的指示是藉由遮蔽数据信道的CRC来完成。
基于上述解决方案或实施例,可更有效地传输物理控制信息。
以上实施例从多种角度来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教示可以各种形式来实现,而在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何特定的架构和/或功能仅能为代表例示。基于本发明的教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所呈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他某种型式或综合多种型式来实现。举例而言,装置的实施或方法的执行可利用前文中所提到的任何方式来实现。此外,所述的装置的实施或方法的执行可利用其他任何架构和/或功能性或和本发明于前述所揭的一或多个层面来实现。再举例说明以上观点,在某些情况,共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所建立。在某些情况,共频道可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量所建立。在某些情况,共频道可基于时序跳频所建立。在某些情况,共频道可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量,以及时序跳频所建立。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信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与技巧来展现。例如,在以上叙述中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元以及码片(chips)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了解关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各种例示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处理器、手段、电路与演算步骤可以电子硬件(例如,利用来源编码或其他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并入指令的设计码(为了方便,于此可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为清楚说明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可互换性,上述的多种例示的元件、块、模块、电路以及步骤大体上以其功能为主。不论此功能性以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将视加注于整体系统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为每一特定应用以各种作法来实现所述的功能性,但此种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
此外,关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各种例示性的逻辑块、模块以及电路可实现在或由集成电路(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来执行。集成电路可包含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装置(discrete gate)、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元件、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已完成本发明所述的功能,并且可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和/或集成电路外的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由计算机设备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或多个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内核的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类似的配置。
须了解的是,在本发明所公开的程序中的任何具体顺序或步骤分层纯为例示方法的一实施例。基于设计上的偏好,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步骤分层可在本发明所揭的范围内重组。伴随的方法项以一范例顺序呈现出各步骤的元件,且不应被限制至具体顺序或步骤分层。
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以硬件、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来实现。软件模块(例如,包含执行指令与相关数据)和其他数据可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可抹除可编程式只读存储器(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EPROM)、暂存器、硬盘、便携式硬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或其他本领域所熟知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格式。一例示存储介质可耦接至一机器,举例来说,如计算机/处理器(为了方便说明,在此以“处理器”称之),所述的处理器可自存储介质读取信息或写入信息至存储介质。一例示存储介质可整合于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介质可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中。特定应用集成电路可在用户设备中。换句话说,处理器与存储介质可如同离散元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与本发明所公开的一或多个层面相关的程序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封装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以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其特征是,包含:
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及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是否需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来决定是否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特定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动态授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指所述用户设备不在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以包含填充(padding)或填充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所述数据信道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用户设备,其特征是,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所述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且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包含: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及
存储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且操作地耦合至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以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含:
根据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是否需传输物理控制信息来决定是否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特定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动态授权。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指所述用户设备不在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含:
以包含填充(padding)或填充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所述数据信道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其特征是,包含:
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
当物理控制信息需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中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及
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不需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特定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动态授权。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指所述用户设备不在所述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以包含填充(padding)或填充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所述数据信道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
1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用户设备,其特征是,在传输时间间隔中所述用户设备有可用的上行链路授权,且所述用户设备不具有可用以传输的数据,所述用户设备包含: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及
存储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中,且操作地耦合至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以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含:
当物理控制信息需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根据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在数据信道中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及
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不需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中传输时,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周期性可用的配置的上行链路授权。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特定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动态授权。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省略所述上行链路授权是指所述用户设备不在所述数据信道上执行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含:
以包含填充(padding)或填充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件的传输块在所述数据信道传输所述物理控制信息。
CN201710207063.8A 2016-04-0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7277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6799P 2016-04-01 2016-04-01
US62/316,799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923A CN107277923A (zh) 2017-10-20
CN107277923B true CN107277923B (zh) 2020-01-14

Family

ID=5867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7063.8A Active CN107277923B (zh) 2016-04-0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7878B2 (zh)
EP (1) EP3226639B1 (zh)
JP (1) JP6435007B2 (zh)
KR (1) KR101953969B1 (zh)
CN (1) CN107277923B (zh)
TW (1) TWI643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0056B2 (en) * 2015-01-27 2017-08-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
US11218254B2 (en) 2015-01-29 202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3989466B1 (en) 2015-09-17 2024-03-20 Apple Inc.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178692B2 (en) * 2016-01-29 2021-1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CN107204825B (zh) * 2016-03-16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CN107231217B (zh) * 2016-03-25 2020-08-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A3043347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2019149592A (ja) * 2016-07-15 2019-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9153824A (ja) * 2016-07-22 2019-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7734684B (zh) * 2016-08-12 2023-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EP3536079B1 (en) * 2016-11-04 2020-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mi-persisten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US11304228B2 (en) * 2017-03-08 2022-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tilization of unused long-term UL assignments
CN110603872B (zh) * 2017-05-05 2022-08-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11652522B2 (en) * 2017-08-11 202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RS antenna switch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9392152B (zh) * 2017-08-11 2023-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677371B (zh) * 2017-10-11 2020-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56987B (zh) * 2017-11-03 2021-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缓冲区状态上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03404B2 (en) * 2017-11-14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JP2019092063A (ja) * 2017-11-15 2019-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11277792B2 (en) * 2017-11-17 2022-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periodic CQI in a new SCell state of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9095284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reof
US10645610B2 (en) 2017-11-24 2020-05-0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kipp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0958383B2 (en) * 2017-12-06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based redundancy version determination for grant-free signaling
CN108401517B (zh) 2017-12-08 2022-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传输和装置
CN108476432B (zh) * 2017-12-08 2021-12-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传输和装置
KR102609731B1 (ko) 2018-01-05 2023-1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상향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34945B (zh) * 2018-01-09 2021-09-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次小区停用定时器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22608B (zh) * 2018-01-09 2021-05-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139361A1 (en) * 2018-01-11 2019-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ased on configured gra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20007836A (es) * 2018-01-24 2020-09-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para transmision de datos, dispositivo, programa informatico y portador del mismo.
WO2019153125A1 (zh) * 2018-02-06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57721A1 (zh) * 2018-02-14 2019-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传输参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263715B1 (en) * 2018-02-14 2019-04-16 M31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a post-cursor compensation system thereof
CN112055995A (zh) * 2018-03-13 202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候选资源或候选资源组的传输
US20190327064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transmissions for uplink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KR102600387B1 (ko) * 2018-05-10 2023-11-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변 셀의 기준 신호로 준지속적 사운딩 기준 신호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U2018427424A1 (en) * 2018-06-15 2021-01-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385282A (zh) * 2018-06-29 2021-02-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期间的上行链路跳过
CN110831161B (zh) * 2018-08-07 2021-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EP3834545A1 (en) * 2018-08-08 2021-06-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b size mismatch during a random-access procedure
CN109155703B (zh) * 2018-08-08 2022-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212843B2 (en) * 2018-08-08 2021-12-2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kipp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llocated by RACH procedure
CN110831173B (zh) * 2018-08-09 2023-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元素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586632B1 (ko) * 2018-09-28 2023-10-11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Nr v2x 시스템을 위한 harq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010264B (zh) * 2018-10-04 2022-07-1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无线通信中的侧链路重新传送的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56250B (zh) * 2018-12-20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134437A1 (en) * 2018-12-29 2020-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radio nod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enhanced grant skipping
US11539475B2 (en) * 2019-01-04 2022-12-27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3615111A (zh) 2019-01-10 2021-11-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侧链路中的高级反馈
CN111431674A (zh) * 2019-01-10 2020-07-17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EP3718367A1 (en) * 2019-01-11 2020-10-07 Google LLC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5g nr system
KR20200095879A (ko) 2019-02-01 2020-08-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랜트 프리 방식에 기초한 상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329781B2 (en) * 2019-02-12 2022-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SRS symbols in a subframe
CN113615112B (zh) * 2019-02-15 2024-04-09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V2x harq进程管理
JP6934965B2 (ja) * 2019-02-20 2021-09-15 華碩電腦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および上りリンクharq−ackフィードバック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412497B2 (en) 2019-03-27 2022-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70609B2 (en) 2019-06-28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layer 1 cross-carrier repetition
WO2021022518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309642B1 (ko) * 2019-08-08 2021-10-07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27873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of same
CN111800802B (zh) * 2019-08-23 2022-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修改方法及设备
US11452123B2 (en) 2019-09-17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with dynamic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kipping
US11265908B2 (en) * 2019-10-02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 skipping
EP4011018A4 (en) * 2019-10-10 2022-09-28 LG Electronics Inc. DELETING A HARQ-ACK BASED RETRANSMISSION SOURCE
CN112738891B (zh) * 2019-10-29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上行传输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US11558904B2 (en) * 2019-11-06 2023-01-1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grant overridde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762412A (zh) * 2019-12-20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099547B (zh) * 2020-01-09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Msg3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540313B2 (en) * 2020-02-12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er equipment (UE) assisted uplink resource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26243A (zh) * 2020-03-03 2022-10-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06496A1 (ko) * 2020-04-09 2021-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에서 모드 1 sl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645660B (zh) * 2020-05-11 2022-10-2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上行链路空间复用和上行链路跳过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13766565B (zh) * 2020-06-04 202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165482B1 (en) * 2020-08-20 2021-11-02 Nxp Usa, Inc. Efficient engine and algorithm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in 5G NR devices
US20220086874A1 (en) * 2020-09-14 2022-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s of multiplexing or prioritization of conflicting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108A (zh) * 2006-02-10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装置
CN101932116A (zh) * 2010-08-0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13938A (zh) * 2009-12-07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3149B2 (en) * 2008-12-05 2013-07-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lanking
KR101692072B1 (ko) * 2010-02-24 2017-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203559B2 (en) * 2012-01-27 2015-12-0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UL/DL TDD configurations
JP5940850B2 (ja) * 2012-03-19 2016-06-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3172753A1 (en) * 2012-05-16 2013-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uplink scheduling timing
US20160242176A1 (en) * 2013-09-27 2016-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heduling
US10361833B2 (en) * 2013-12-11 2019-07-23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89526B1 (en) * 2013-12-27 2022-08-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EP3509362A1 (en) * 2014-01-29 2019-07-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GB2524597A (en) 2014-03-25 2015-09-30 Conversant Ip Man Inc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3190850B1 (en) * 2014-09-29 2019-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ccess device
WO2016182486A1 (en) * 2015-05-12 2016-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108A (zh) * 2006-02-10 2007-08-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装置
CN102013938A (zh) * 2009-12-07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2116A (zh) * 2010-08-0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739A (zh) 2017-10-16
CN107277923A (zh) 2017-10-20
TWI643510B (zh) 2018-12-01
KR20170113462A (ko) 2017-10-12
US20170289995A1 (en) 2017-10-05
JP2017188897A (ja) 2017-10-12
EP3226639A1 (en) 2017-10-04
EP3226639B1 (en) 2018-09-19
US10187878B2 (en) 2019-01-22
JP6435007B2 (ja) 2018-12-05
KR101953969B1 (ko) 201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792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善使用配置资源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708004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CN10947931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EP3487243B1 (en)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code points for indica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EP2360864A1 (en)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7166195A1 (en)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latency reduction
CN109155704B (zh) 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WO201819885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WO201800391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2409539A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057440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JP2020511895A (ja) 第2のサービスの送信における第1の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データのパンクチャバンドルの構成
CN113645660B (zh) 使用上行链路空间复用和上行链路跳过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JP2019502321A (ja) 下りリンク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EP3909362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s of operating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12840722A (zh) 通信装置、操作通信装置的方法、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WO201800390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20098946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21193840A (ja) 装置、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Kejiang

Inventor after: Zeng Lizhi

Inventor after: Ou Menghui

Inventor after: Guo Yuxuan

Inventor before: Lin Kejiang

Inventor before: Zeng Lizhi

Inventor before: Ou Menghui

Inventor before: Guo Yuxu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Kejiang

Inventor after: Zeng Lizhi

Inventor after: Ou Menghui

Inventor after: Guo Yuxuan

Inventor before: Lin Kejiang

Inventor before: Zeng Lizhi

Inventor before: Ou Menghui

Inventor before: Guo Yuxu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Keqiang

Inventor after: Zeng Lizhi

Inventor after: Ou Menghui

Inventor after: Guo Yuxuan

Inventor before: Lin Kejiang

Inventor before: Zeng Lizhi

Inventor before: Ou Menghui

Inventor before: Guo Yuxu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