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6921A -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6921A
CN107276921A CN201710116608.4A CN201710116608A CN107276921A CN 107276921 A CN107276921 A CN 107276921A CN 201710116608 A CN201710116608 A CN 201710116608A CN 107276921 A CN107276921 A CN 107276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cp
ethernet
packet
port
inter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6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6921B (zh
Inventor
M·伦纳
T·斯塔德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76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6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a LAN segment, e.g. ring or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6Routing software
    • H04L45/566Routing instructions carried by the data packet, e.g. activ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6Integration of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and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tagging of packets, e.g. using discard eligibility [DE]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04L49/253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using establishment or releas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如下交换机,其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通过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以及将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来将以太网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以太网分组包括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本申请涉及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交换机的设备,所述设备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标记允许确定至少两个端口中的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以及为非TCP分组的每一个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的对应标记允许确定至少两个端口中的非TCP分组的对应流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

Description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尤其是,本申请涉及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其中,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另外,本申请涉及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对应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太网是最广泛安装的局域网(LAN)技术。自引入以太网以来,以太网已经被改进得支持更高且正在增长的数据速率,即,每单位时间传递数据的速度,通常以字节/秒来衡量。因此,以太网包括被布置为根据不同数据速率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分组(即,以太网分组)的设备。用于连接以太网设备的已知技术允许连接具有相同的数据速率的设备,或者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作为对应设备的连接件。已知技术中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一个高数据速率接口端口和若干低数据速率接口端口,并且操作为高数据速率传输和低数据速率传输之间的转换器。术语“高数据速率”和“低数据速率”意味着高数据速率高于低数据速率。“高数据速率”和“低数据速率”这两种数据速率之间的差值高于预定阈值。然而,已知技术中使用的以太网交换机局限于低接口端口的数据速率。
因此,依然存在对于以灵活且高效的方式连接以不同数据速率通信的以太网设备的需求。特别地,需要将具有高数据速率接口端口的以太网设备更加灵活且高效地连接至具有两个或更多低数据速率端口的另一以太网设备。此外,同时期望在以太网中分别实现用于数据分组传输或分组传输的两个或更多累加的低数据速率端口的数据速率。
发明内容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申请,以太网中的灵活的以太网分组通信(即,发送和/或接收)是使用如下设备来实现的,每一个设备都具有被布置为以不同数据速率传输以太网分组的端口。特别地,根据本申请,以太网分组通信能够满足以上描述的期望。
在本申请中,一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使用该机制,能够实现向至少两个端口灵活地转发数据分组,而与所述至少两个端口所支持的数据速率无关。在转发期间,根据在权利要求中指明并且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这种机制将数据分组分发到至少两个端口。
可以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一些目的和优点,其中,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以及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详细说明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和补充实施例。
特别地,本申请涉及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向至少两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其中,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交换机被配置为: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个;以及将非TCP分组中的每一个流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
术语“以太网分组”是指在以太网中传递(即,发送和/或接收)的分组。因为交换机被布置为在以太网中接收并且转发以太网分组,所以它还可以被称为“以太网交换机”。
TCP分组是根据传输控制协议(TCP)进行传递(即,发送和/或接收)和布置的数据分组。非TCP分组是并非根据TCP进行传递和布置的所有其他数据分组。根据本申请,以太网分组向至少两个端口的转发或分发是通过考虑以太网分组被转发到的接收侧是否将能够正确地按照发送那样重构以太网分组的原始序列来完成,因为在传输期间,分组的顺序可能改变,即,在一分组到达之前发送的另一分组是该另一分组之后被接收的。根据TCP,TCP分组被枚举(enumerate),其中,每一个TCP分组都包括对应的数字。因此,接收侧能够通过使用TCP分组的枚举来重构TCP分组的正确序列。因此,如果传输TCP分组的数据流(即,TCP分组流),则接收侧将能够通过使用TCP分组的枚举来正确识别对应TCP流中的TCP分组的对应序列。术语“数据流”或“流”是指传递(即,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分组的序列。本申请考虑到这点,没有将宝贵时间浪费到用于在交换机中对TCP分组进一步处理,例如,用于分析特定的TCP分组是否属于特定的流。TCP分组被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个。该情形与非TCP分组的情况不同。在后者情况下,不用保证非TCP分组流的序列将被接收侧正确地识别。因此,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分别被转发到一个对应端口或转发到一个特定端口。
根据本申请,以太网分组被分发至两个或更多端口,并且使用所述两个或更多端口的累加的数据速率。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将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两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两个不同的端口;和/或将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非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同一端口。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通过在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之间交替分发TCP分组来转发TCP分组;和/或通过在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之间交替分发非TCP分组的流来转发非TCP分组的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以第一数据速率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以第二数据速率转发以太网分组,其中,第一数据速率高于第二数据速率。因此,交换机被配置为:从工作的数据速率比以太网分组被传输到的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一个都高的端口接收以太网分组。换句话说,根据实施例,接收以太网分组的端口为高数据速率端口,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一个端口或一个或更多端口为低数据速率端口。如以上所述,术语“高数据速率”和“低数据速率”意味着高数据速率高于低数据速率。“高数据速率”和“低数据速率”这两种数据速率之间的差值为例如高于预定阈值。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为虚拟局域网(VLAN)感知交换机。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从以下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接收以太网分组:千兆介质无关接口(GMII)端口、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SGMII)端口、1000BASE-X端口、2500BASE-X端口、2.5GBASE-T端口、5GBASE-T端口、10GBASE-T端口。应该注意,根据本申请的接收以太网分组的端口不限于示例性列举的端口,并且也可以从其他端口接收以太网分组。根据实施例,其他端口通常是指工作的数据速率单独比以太网分组被转发或传输到的所述至少两个数据端口高的端口。因此,根据实施例,其他端口为高数据速率端口。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从以下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接收以太网分组和/或向以下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简化的千兆介质无关接口(RGMII)端口、千兆以太网物理层(GPHY)端口、1000BASE-T端口。应该注意,端口不限于示例性列举的端口。特别地,也可以向其他端口转发或传输以太网分组。根据实施例,其他端口通常是指在较低的数据速率下工作的端口,例如,低数据速率端口。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经由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和/或转发以太网分组;和/或交换机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
根据实施例,每一个以太网分组都包括对应的标记。
根据又一实施例,每一个以太网分组的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标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和/或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的VLAN。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对于每一个以太网分组,基于对应以太网分组的标记,决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从每一个TCP分组提取对应标记,并且根据对应标记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转发每一个TCP分组;和/或从非TCP分组的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提取对应标记,并且根据对应标记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转发非TCP分组的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被配置为:在转发每一个以太网分组之前,去除对应以太网分组的标记。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以在两个或更多端口上划分以太网分组的转发并且使用两个或更多端口的累加的数据速率的方式,来标记以太网分组。
本申请还涉及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向至少两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的方法,其中,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转发每一个TCP分组;以及向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转发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通过上文中介绍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交换机来执行该方法。因此,该方法对应于或包括由上文中介绍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交换机执行的操作或动作。
本申请还对应于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计算设备执行上述方法。根据实施例,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根据又一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为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根据实施例,计算设备是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处理器或任何其他计算机。
此外,本申请还涉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被配置为在其中存储上文中介绍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根据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是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另外,本申请涉及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用于向至少两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的设备,其中,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设备被配置为: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以及为非TCP分组的每一个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的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非TCP分组的对应流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在下文中,所述设备还将被称为“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
根据实施例,设备被配置为: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两个TCP分组将被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两个不同的端口;以及为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非TCP分组将被分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同一端口。
根据实施例,设备被配置为:将每一个以太网分组的标记生成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两个的异或和(XOR-sum)的最低有效位:以太网的网络层的源地址、以太网的网络层的目的地址、以太网的传输层的源地址、以太网的传输层的目的地址。
根据实施例,每一个以太网分组的标记:标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和/或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的VLAN。
根据实施例,设备被配置为:将对应标记添加至每一个以太网分组。
根据实施例,设备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和/或设备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经由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以太网分组和/或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交换机。
本申请还涉及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用于向至少两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的方法,其中,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以及为非TCP分组的每一个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的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非TCP分组的对应流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通过上文中介绍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设备来执行该方法,即,通过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来执行该方法。因此,该方法对应于或包括由所述设备执行的操作或动作。
本申请还对应于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计算设备执行前述方法。根据实施例,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根据又一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为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根据实施例,计算设备是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处理器或任何其他计算机。
此外,本申请还涉及被配置为在其中存储前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根据实施例,计算机可读介质为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另外,本申请涉及被布置为汇聚(trunk)以太网业务的端口汇聚设备,其中,端口汇聚设备包括与上文中介绍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交换机对应的交换机。
根据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包括与上文中介绍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描述的设备对应的设备。
根据实施例,在端口汇聚设备中,经由连接将设备连接至交换机,并且设备被配置为经由连接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交换机。
根据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和/或端口汇聚设备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经由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和/或转发以太网分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被布置为表示一个组件并且包括诸如前述交换机和/或设备的若干混合设备的典型设备。根据另一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被布置为并非指代一个组件,而是指代包括诸如前述交换机和/或设备的互连组件的系统。
注意到,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彼此结合并且不旨在单独考虑和单独实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涉及传输或转发以太网分组的设备的框图。
图2a是根据实施例的端口汇聚设备的框图。
图2b是根据实施例的端口汇聚设备的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由交换机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除非具体说明,否则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彼此结合。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涉及传输或转发以太网分组的设备的框图。根据本实施例,作为以太网的设备的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将数据分组或以太网分组141分别发送至作为以太网的另一设备的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端口101,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经由该端口发送以太网分组141。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包括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经由上述至少两个端口接收以太网分组143。根据补充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包括n个端口131、132,其中,n等于2或大于2并且为自然数。根据本实施例,端口101以比端口131、132用于以太网分组143的通信的数据速率高的数据速率传递以太网分组141(即,发送和/或接收)。根据实施例,端口101为高数据速率端口。根据补充实施例,端口101为以下端口中的一种:千兆介质无关接口(GMII)端口、串行千兆介质无关接口(SGMII)端口、1000BASE-X端口、2500BASE-X端口、2.5GBASE-T端口、5GBASE-T端口、10GBASE-T端口。根据实施例,端口131、132为低数据速率端口。根据补充实施例,端口131、132中的每一个都为以下端口中的一种:简化的千兆介质无关接口(RGMII)端口、千兆以太网物理层(GPHY)端口、1000BASE-T端口。因此,由端口101发送以太网分组141的数据速率比在端口131、132处接收以太网分组143所使用的数据速率高。
根据本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接收由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经由端口101发送的以太网分组141,上述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被配置为将以太网分组142提供给交换机12。在将以太网分组142提供给交换机12之前,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向每一个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1添加对应的标记。每一个标记使得能够确定以太网分组143将被转发到的对应端口131、132。因此,每一个标记都将端口131、132中的一个端口131、132标记为对应的以太网分组143的目的端口。
在标记每一个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1之后,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将对应标记的以太网分组142提供给交换机12。根据补充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是电路。
根据本实施例,交换机12接收标记后的以太网分组142,并且决定以太网分组143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根据补充实施例,在决定端口131、132之后并且在转发以太网分组143之前,交换机12从每一个以太网分组142去除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所添加的对应标记并且将不带有标记的以太网分组143转发给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即,转发给端口131、132中的一个端口。在这种情况下,由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发送并且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接收的以太网分组141等于或基本等于由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接收的以太网分组143。根据又一补充实施例,交换机12不从以太网分组142去除标记。在这种情况下,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提供给交换机12的以太网分组142等于或基本等于由以太网分组接收设备13接收的以太网分组143。
根据又一补充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和/或交换机12是端口汇聚设备15的一部分。在图1中以方框15对此进行指示。图2a和图2b示出了端口汇聚设备15的对应实施例。根据图2a的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包括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和交换机12两者。根据图2b的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仅包括交换机12。
根据补充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或者包括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根据补充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包括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至少一个电接口。根据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通过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和/或转发以太网分组141、143。
根据另一补充实施例,端口汇聚设备15被布置为系统,即,端口汇聚设备15不表示包括壳体和其诸如交换机12和/或以太网提供设备11的另外元件的组件,而是表示诸如交换机12和/或以太网提供设备11的互连组件的布置。
根据实施例,交换机12包括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至少一个电接口。根据实施例,交换机12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经由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和/或转发以太网分组142、143。根据又一补充实施例,交换机12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或者包括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
根据又一补充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也可以具有对应的布置。根据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包括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至少一个电接口。根据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经由至少一个光接口和/或至少一个电接口接收和/或提供以太网分组141、142。根据又一补充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被并入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中,或者包括固定的或可插拔的光学模块壳体。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根据本实施例,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在30处接收(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0发送的,具体地,由端口101发送的)以太网分组141。在31处,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验证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1是否是TCP分组。如果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1是TCP分组(见图3中的“是”分支),则在32处,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生成用于TCP分组141的对应标记。该标记被生成(32)为使得它允许确定对应以太网分组141、142、143(在这种情况下为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和/或使得它标记对应以太网分组141、142、143(在这种情况下为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根据实施例,该标记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在这种情况下为对应TCP分组的VLAN)。
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阐释在32处的标记生成。
根据实施例,标记被生成为对应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的标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端口131、132都被配置为接收与对应端口131、132相关联的对应VLAN的以太网分组143。因此,为以太网分组141、142、143决定端口131、132取决于该以太网分组的VLAN。所生成的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的标记将标记对应端口131、132,因为每一个端口131、132都与至少一个对应VLAN相关联。因此,每一个以太网分组141、142、143都被传输至与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相关联的对应端口131、132。例如,端口131与VLAN A相关联,并且端口132与VLAN B相关联。如果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是VLANA,则以太网分组141、142、143将被转发到端口131,并且生成识别VLAN A且因此标记端口131的对应标记。如果以太网分组141、142、143的VLAN是VLAN B,则以太网分组141、142、143将被转发到端口132,并且生成识别VLAN B且因此标记端口132的对应标记。
根据补充实施例,通过使用与对应以太网分组141有关的和/或被体现在或包括在对应以太网分组141中的信息来生成每一个标记。根据实施例,每一个标记被生成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两个的异或和的最低有效位(LSB):以太网的网络层的源地址、以太网的网络层的目的地址、以太网的传输层的源地址、以太网的传输层的目的地址。对应的地址信息是在32处生成标记所针对的对应以太网分组141的信息。根据实施例,对应的地址信息被体现在或包括在对应的以太网分组141中。
在33处,为对应以太网分组141(在目前情况下是为对应TCP分组141)所生成的标记被添加至以太网分组141。因此,33处的操作得到标记后的以太网分组142(在目前情况下为,得到标记后的TCP分组142)。在37处,标记后的以太网分组142(在目前情况下是标记后的TCP分组142)被提供给交换机12。
如果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1不是TCP分组(见图3中的“否”分支),则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转到34,并且确定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的流。此外,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确定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是否是已经被传输的流中的分组,即,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的流中的其他非TCP分组是否已经被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接收并且提供给交换机12。
取决于34处的确定结果,在35处执行用于非TCP分组141的对应标记的生成。
如果非TCP分组141的流中的分组已经被传输,即,非TCP分组141的流中的其他非TCP分组已经被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接收并且提供给交换机12,则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针对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再次)使用已经为非TCP分组141的流中的先前非TCP分组生成了的(即,为所述流中的先前接收的非TCP分组生成了的)标记。因此,对于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生成如下标记,该标记等于已经为非TCP分组141的流中的先前的非TCP分组生成的(即,为所述流中的先前接收的非TCP分组生成的)标记。
如果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是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所接收的非TCP分组流中的第一分组,则在35处为非TCP分组141生成对应的(新的)标记。以上面关于32所描述的相同方式,即,使用相同的操作来执行标记的生成(35),其中,在所述操作中,接收到的非TCP分组141替换接收到的TCP分组。
在36处,分别将标记添加至以太网分组141或非TCP分组141。因此,36分别得到标记后的以太网分组142或标记后的非TCP分组142。在37处,标记后的以太网分组142或标记后的TCP分组142分别被提供给交换机12。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由交换机12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40处,交换机12接收由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发送的并且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提供的以太网分组142。在41处,交换机12确定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2将被提供到的端口131、132。出于此目的,交换机12从被并入或体现在以太网分组142中的以太网分组142提取标记。特别地,所述标记已经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添加(33、36)至以太网分组142。如以上所述,该标记允许确定对应以太网分组142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根据实施例,该标记将标记对应以太网分组142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
通常,根据实施例,交换机12管理以太网分组142的标记至以太网分组142将被转发到的对应端口131、132的映射。基于该映射,交换机12为每一个以太网分组142识别以太网分组142的标记映射到的对应端口131、132。
根据实施例,该标记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142的VLAN。交换机12管理与不同VLAN至不同端口131、132的映射有关的信息。特别地,根据实施例,每一个端口131、132都与至少一个VLAN相关联。根据又一实施例,每一个VLAN都与一个或多个端口131、132相关联。因此,交换机12确定标记所识别的VLAN。此外,交换机识别所确定的VLAN(由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142的标记识别)至端口131、132中的一个端口的对应映射。随后,交换机确定根据所确定的VLAN的映射所指向的端口131、132,作为接收到的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
此外,在41处的所述端口确定中,交换机12验证以太网分组142是TCP分组还是非TCP分组。如果以太网分组142是非TCP分组,则交换机12验证以太网分组142是否是交换机12转发的以太网分组142的流中的第一分组。如果以太网分组142不是转发的以太网分组142的流中的第一分组,即,如果所述流中的先前的分组已经由交换机12转发到特定的端口131、132,则交换机12将以太网分组142的流中的先前的分组也已经被转发到的同一端口131、132确定为以太网分组142也将被转发到的端口131、132。
在42处,交换机12将以太网分组142、143转发到所确定的端口131、132。根据实施例,交换机12从以太网分组142去除标记并且将不带标记的以太网分组143转发(42)到所确定的端口131、132。在这种情况下,所转发的以太网分组143的布置对应于由以太网分组发送设备10所发送的以太网分组141的布置。根据另一实施例,交换机12不去除标记,并且将以太网分组142、143如接收到地那样提供给所确定的端口131、132。在这种情况下,所转发的以太网分组143的布置对应于由以太网分组提供设备11所提供的以太网分组142的布置。
通过执行41和42处的操作,交换机12将每一个TCP分组143都转发(42)到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中的任一端口,并且将非TCP分组143的每个流都转发(42)到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中的一个对应端口131、132。此外,通过执行41至42处的操作,交换机12将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两个TCP分组143转发(42)到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中的两个不同的端口131、132,和/或将非TCP分组143的同一流中的非TCP分组143转发(42)到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中的同一端口131、132。另外,通过执行41至42处的操作,交换机12能够通过在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之间交替分发TCP分组143来转发(42)TCP分组143,和/或通过在至少两个端口131、132之间交替分发非TCP分组143的流来转发(42)非TCP分组的流。
因此,本申请涉及如下交换机,其接收以太网分组,包括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通过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以及将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来将以太网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此外,本申请涉及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交换机的设备,所述设备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标记允许确定至少两个端口中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以及为非TCP分组的每一个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的对应标记允许确定至少两个端口中非TCP分组的对应流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
尽管关于某些优选实施例示出并且描述了本申请的主题,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和理解说明书之后将想到等同物和修改。本申请的主题包括所有这样的等同物和修改,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交换机,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向至少两个端口转发以太网分组,其中,所述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并且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
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以及
将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
将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两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两个不同的端口;和/或
将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非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同一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
通过在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之间交替分发TCP分组,来转发TCP分组;和/或
通过在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之间交替分发非TCP分组的流,来转发非TCP分组的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以第一数据速率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以第二数据速率转发以太网分组,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速率高于所述第二数据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每一个以太网分组都包括对应标记,其中,每一个以太网分组的标记:
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
标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和/或
识别对应以太网分组的VLA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对于每一个以太网分组,基于对应以太网分组的标记,决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对应以太网分组将被转发到的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
从每一个TCP分组提取对应标记,并且根据所述对应标记,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和/或
从非TCP分组的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提取对应标记,并且根据所述对应标记,将非TCP分组的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交换机被配置为:在转发每一个以太网分组之前,去除对应以太网分组的标记。
9.一种用于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的方法,其中,所述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每一个TCP分组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任一端口;以及
将非TCP分组的每一个流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对应端口。
10.一种设备,被布置为:接收以太网分组并且将以太网分组提供给用于将以太网分组转发到至少两个端口的交换机,其中,所述以太网分组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组和/或非TCP分组,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为:
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所述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TCP分组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以及
为非TCP分组的每一个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所述对应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的对应标记允许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非TCP分组的对应流将被转发到的一个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为:
为每一个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两个TCP分组将被转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两个不同的端口;以及
为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每一个非TCP分组生成对应标记,使得非TCP分组的同一流中的非TCP分组将被分发到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同一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为:将每一个以太网分组的标记生成为以下项中的至少两个的异或和的最低有效位:
以太网的网络层的源地址;
以太网的网络层的目的地址;
以太网的传输层的源地址;
以太网的传输层的目的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对应标记添加至每一个以太网分组。
CN201710116608.4A 2016-03-30 2017-02-28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07276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2814.4 2016-03-30
EP16162814.4A EP3226494B1 (en) 2016-03-30 2016-03-30 Switch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forwarding ethernet packe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6921A true CN107276921A (zh) 2017-10-20
CN107276921B CN107276921B (zh) 2021-01-15

Family

ID=5564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6608.4A Active CN107276921B (zh) 2016-03-30 2017-02-28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289045A1 (zh)
EP (1) EP3226494B1 (zh)
CN (1) CN1072769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69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载波整体解调的fdma体制卫星专网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3365B1 (en) * 2016-08-04 2020-12-22 Marvell Asia Pte., Ltd. Alien crosstalk cancellation for a multiport ethernet system
CN109688071B (zh) * 2017-10-18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971531B (zh) 2018-09-28 202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7377B1 (en) * 1999-03-18 2003-05-20 3Com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load balancing of outbound internet protocol traffic over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US2008015189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Corrigent Systems Ltd. Forwarding multicast traffic over link aggregation ports
CN101404619A (zh) * 2008-11-17 2009-04-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和一种三层交换机
US8018943B1 (en) * 2009-07-31 2011-09-13 Anue Systems, Inc. Automatic filter overlap processing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30148546A1 (en) * 2011-12-07 2013-06-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converged traffic over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lag)
US20130163426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Ludovic Beliveau Forwarding element for flexible and extensible flow process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US20140153570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Multicast spray over lag
EP2924934A1 (en) * 2014-03-28 2015-09-30 Airbus Operations GmbH Ethernet switch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orwarding patterns in an Ethernet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4572A1 (de) * 2005-07-13 2007-01-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Übertragung von Ethernet-Paketen über eine CPRI-Schnittstelle
US9686180B2 (en) * 2013-11-05 2017-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routing information for tunnel endpoints in overlay networks
US10608926B2 (en) * 2014-01-10 2020-03-31 Fox Broadcast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ely source-timed network flow switching
US9900253B2 (en) * 2014-08-28 2018-02-20 Cavium, Inc. Phantom queue link level load balancing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US9509616B1 (en) * 2014-11-24 2016-11-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gestion sensitive path-balanci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7377B1 (en) * 1999-03-18 2003-05-20 3Com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load balancing of outbound internet protocol traffic over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 cards
US2008015189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Corrigent Systems Ltd. Forwarding multicast traffic over link aggregation ports
CN101404619A (zh) * 2008-11-17 2009-04-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和一种三层交换机
US8018943B1 (en) * 2009-07-31 2011-09-13 Anue Systems, Inc. Automatic filter overlap processing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30148546A1 (en) * 2011-12-07 2013-06-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converged traffic over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lag)
US8942139B2 (en) * 2011-12-07 2015-0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converged traffic over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LAG)
US20130163426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Ludovic Beliveau Forwarding element for flexible and extensible flow process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US20140153570A1 (en) * 2012-12-03 2014-06-05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Multicast spray over lag
EP2924934A1 (en) * 2014-03-28 2015-09-30 Airbus Operations GmbH Ethernet switch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orwarding patterns in an Ethernet switc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NH CHUNG NGUYEN.ETC: "Evaluation of Multipath TCP Load Sharing with Coupled Congestion Control Op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EEE》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69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载波整体解调的fdma体制卫星专网系统
CN110247698B (zh) * 2019-06-18 2021-08-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多载波整体解调的fdma体制卫星专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9045A1 (en) 2017-10-05
US20210288909A1 (en) 2021-09-16
EP3226494B1 (en) 2020-12-23
CN107276921B (zh) 2021-01-15
EP3226494A1 (en) 2017-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6921A (zh) 用于接收和转发以太网分组的交换机、设备及方法
CN104322014B (zh) 用于100Gbps以太网的链路训练和训练帧
US94910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est packet handling
CN105376158B (zh) 基于mpls报文中exp值的sdn流转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56361A (zh) 实现远程调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23813A (zh)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272684A (zh) Fabric交换机中的动态服务插入
US20020133629A1 (en) Encapsulating fibre channel signals for transmission over non-fibre channel networks
CN110505161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4579695A (zh) 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和方法
CN105556916B (zh) 网络流的信息统计方法和装置
EP2924934B1 (en) Ethernet switch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forwarding patterns in an ethernet switch
SE525271C2 (sv)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överföring av privat information inom ett gruppkommunikationssystem
CN106982180A (zh) 网络流量监控方法、交换机设备以及报文分析系统
CN105323137B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34994A (zh) 一种基于sdn框架的流标签控制方法
CN105743687A (zh) 节点故障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5634959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表项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9120732A (zh) 分布式nat系统中的业务板热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8369223B2 (en) Pack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nterface unit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123880A (zh) 组播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16154861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02841B (zh) 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8881064A (zh) 报文信息获取方法和发送方法
CN108965093A (zh) 一种vlan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