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4083A -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4083A
CN107274083A CN201710425036.8A CN201710425036A CN107274083A CN 107274083 A CN107274083 A CN 107274083A CN 201710425036 A CN201710425036 A CN 201710425036A CN 107274083 A CN107274083 A CN 107274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rement
standard
student
degree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50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维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250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74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74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4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其属于教育评价的技术领域。学业达标度为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的程度;教育增值是指学生受到教育后由教育作用产生的增值;协同度是指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该方法避免了在测量尺度不统一、评价参照标准混乱的条件下,家长只关注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武断的问题。本方法更科学化及公平化;该评价方法是明确的计算操作办法,该评价方法对规范教育评价工作会起到引导作用,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会起到指导方向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其属于教育评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需要科学标准的,但是,当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广泛使用的是以考试原始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多数人是看考试获得的分数高低,分数高即认定为好,分数低认定为不好。分高就一定是好的成绩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有的学校或区域测题出的过偏,反应不了学生阶段学习的全面状态;也有的学校或区域测题出的过于简单,绝大多数学生得分率都超过90%, 这也是不客观的高成绩;还有的学校,学生实际学习的已经很好,有的教师为了“拿住学生”,故意把考题提出的很难,致使学习好的学生也得不到高分。而家长更是凭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学业优劣。甚至有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只要见分数和原来比低了,就大打出手,有一些孩子满腹委屈,又找不出辩驳的理由,久而久之,也就默默承认自己是“差生”,导致这样的学生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
发明内容
在测量尺度不统一,评价参照标准混乱的条件下,家长又特殊关注分数的高低,我们觉得评价学生的学业,特别需要统一尺度和参照标准。公平的教育,更需要评价标准科学化,公平化。测题等价,尺度统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们又着力解决了评价参照标准问题。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从三个方面定出标准:
第一,要看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达到了国家要求的目标,我们叫做“学业达标度D达标度”,达标了才说明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学业;
第二,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否有“增值”,如果学生的成绩达标,但是增值是负数,说明这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下滑,是一种危险发展趋势,只有正向增值了才说明学生经过学习,自身的学科“知·能”水平确实有真正的提高。
第三,要看各个学科之间的发展是否是“协同”发展。
“协同”这个概念引自德国的学者哈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公发的《协同学导论》一书。书中的主要观点阐述了一个有序系统的各元素之间,若具有同步、合作、互补的功能,则元素之间是协同关系,而协同的系统会产生1+1>2的特殊功效。因为,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课程包含的“知·能”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互为基础的。如果各学科之间的“知·能”点能够具有协同功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会整体提高。在教育评价中关注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实质上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不出现短板。如果学生的各个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偏科现象较严重”,学科间不协同发展,会导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大大降低。协同发展就是各学科之间同步、正向提高水平,不偏科,无明显短板。学科之间协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素质有效发展。
总括起来说,如果学生的学业测评结果显示出是高水平达标,大幅度地增值,学科之间优化地协同,这样就说明他的学业水平提高了,否则就叫学业处于问题状态。为了研究达标、增值、协同的量化评价标准,我们运用实验总结法得出了达标度计算公式、增值计算公式和协同度计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达标、增值及协同三方面的评价;
(1)学业达标度
学业达标度为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的程度,学业达标度与试题的卷面满分、考生的卷面得分、试题的贴近度及达标参数相关;测题贴近度是衡量一份测题对课程目标的体现程度;学业达标度公式为:
f1为卷面得分,f0为卷面满分,f2为期望满分,τ为试题贴近度,0<τ<1;r,课程冗余度,r=0.15.
达标度在90%以上,为优秀水平上的达标;达标度在80%以上,为良好水平上的达标;达标度在60%以上,为基本达标;达标度在60%以下,为待达标;
(2)学业水平增值
学生在不同时点上的“知·能”发展,包含了两部分增值: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增值称为自然增值,另一部分是受到教育后由教育作用产生的增值为教育增值,在没进行分离之前的增值叫做拟增值;
Z教育增值=Z拟增值-z自然增值
z自然增值=yn+1-yn
yn+1…………后一次的理论值
yn…………前一次的理论值
其中:T为发展的时段等分成时点总数;t为发展的时点序数;y为某一时点相对于总体发展的百分比;
其中:f为测试卷面得分;τ为测题贴近度,0<τ<1;r为课程冗余度0<r<1;γ为达标参数,γ=0.85;
教育增值指数≤0,增值呈下滑趋势,已逾越下警线;教育增值指数在0~1之间,呈现增值不明显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1~3之间呈现增值比较明显的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3~4之间呈现增值明显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4以上呈现增值非常明显水平;
(3)协同度
协同度是指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协同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协同度是指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协同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ι…………代表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中一个学科各次测试成绩;
yι…………代表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中另一个学科各次测试成绩;
例如五年级小学生M,一个学期中语文、数学、英语参加了八次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成绩为:
语文(87,79,93,69,88,90 85,93,86,93)
数学(84,79,96,98,87,85,84,83,90,89)
英语(94,96,89,88,87,86,92,91,92,90)
经过计算,r语数=0.79
r语英=0.78
r数英=0.73
由于r值都在4~8之间,所以该生的学业发展不偏课,学科间的发展是协同的。
rxy>0.8为高度相关;0.4≤rxy<0.8为中度相关;0≤rxy<0.4为低度相关,即之间的影响不大;rxy<0为负相关,之间有影响,是互相起反作用。但高度相关协同度不一定高。为什么会是则样的结论呢?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六年中参加了期中、期末共24次测试,每次的成绩都比较低,并且是各个学科都很低,这时学科之间的测试成绩相关系数会很高,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说该生的学习过程各学科之间是在低水平时空内是协同的。因此,看学科之间的发展是否高度协同,还要看在某一个时点增值水平怎样。
学生各学科的每个时点的增值数都在1~3之间(或大于3),各学科增值是同正向、同步增值,并且各学科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4的范围内,则反应学生的的学习过程不偏科,该生的学习过程各个学科发展是高水平协同的。
(4)评价
学生各学科的达标度≥60%,各学科的每个时点的教育增值指数Z教育增值>1,且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度rxy≥4,则反应学生的的学习过程不偏科,该生的学习过程各个学科发展是高水平协同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学业达标度为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的程度;教育增值是指学生受到教育后由教育作用产生的增值;协同度是指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以上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方法更科学和公平。该方法避免了在测量尺度不统一、评价参照标准混乱的条件下,家长只关注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武断的问题。该评价方法是明确的计算操作办法,该评价方法对规范教育评价工作会起到引导作用,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会起到指导方向的作用。
本方法对参加测试的2000多名学生进行回访,学生对达标水平和增值水平的认可程度为99.94%。对参加测试2000多名学生中,达标水平高,增值水平高,学科之间发展协同度高的100名学生(实验组),与各个单学科前100名的学生(对比组)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实验组优胜,呈现出差异非常显著的结果。对参与测试实验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共发出138分问卷,回收138 份问卷,对达标、增值、协同这三项评价参照标准认同其科学性的是100%。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中增值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学业达标度的计算
测题贴近度是衡量一份测题对课程目标的体现程度。贴近度不同的测题,反应被试所得的测试成绩达标水平是不同的。我们根据大数据归纳得出的经验公式为:
f1——卷面得分;
f0——卷面满分;
τ——试题贴近度;
r——课程冗余度r=0.15
例1,一位学生用的测题的贴近度是0.78,卷面满分120分,测试得分为102 分,期望满分为100,他的达标度为:
例2,另一位学生用的测题的贴近度是0.84,卷面满分120分,测试得分为 98分,期望满分为100,达标参数为0.85,他的达标度为:
例3一位学生用的测题的贴近度是0.84,卷面满分80分,测试得分为78 分,期望满分为150,他的达标度为:
例3另一位学生用的测题的贴近度是0.84,卷面满分40分,测试得分为 39分,期望满分为150,他的达标度为:
这个公式的作用,无论你设定卷面满分多少,只要需要比较达标度,在贴近度确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您所需要的任何期望满分下的达标度进行比较。
显然,用贴近度低的测题,尽管得了较高的分数,达标度也会很低。
用贴近度越高的测题,测试结果越能反映被试学习状态是否真的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目标。我们根据正态分布理论及教育领域评价约定俗成的标准,确定出了达标水平常摸:
达标水平是指学生参加测试,用作答测题取得的成绩来标志学习状态水平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我们根据大群体学习状态水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把学生学习的达标水平分为四个层次。即:
达标度在90%以上,为优秀水平上的达标;
达标度在80%以上,为良好水平上的达标;
达标度在60%以上,为基本达标;
达标度在60%以下,为待达标。
实施例2:学业水平增值的计算
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需要把教育的作用分离出来,这样会有利于公平地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工作。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否达标,还要看学生的知能水平经过学习是否真正有提高。提高了我们叫做教育产生了“增值”。产生了正向增值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为了能够科学地分离出教育的作用,我们对计量教育增值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并找出了计量的算法模型。
(1)确定了教育增值理论函数
我们对三所学校的150名学生跟踪了1~9年级的全过程,记录了各个学期期中、期末学业测试成绩,对所获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大多数数据分布形近似于生长曲线,因此,我们猜想,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符合生长曲线揭示的规律,我们从研究皮尔函数入手研究学生学业等各方面素质发展服从的规律问题。找出皮尔函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运用拟合法,尝试调整m、n,得出了下列公式:
T—发展的时段等分成时点总数;
t—发展的时点序数;
y—某一时点相对于总体发展的百分比。
(2)确定增值的计算公式
这个函数曲线,能够贴切地反应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的规律。但是不便于研究某个时点上学生素质发展状态的增值情况。学生在不同时点上的“知·能”发展,包含了两部分增值。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自然增值,另一部分是受到教育后,由教育作用产生的教育增值,在没进行分离之前的增值,叫做拟增值。学生自身具有自然成长、发展的特点。我们把排除接受教育作用得到的发展增值,叫做叫自然增值。把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获得的拟增值数去掉自然增值剩下的部分叫增值。
例如,在图1中,CD两点的距离是拟增值,MD是自然增值,CM是增值。
按照这种推理思路,我们构建的拟增值计算公式为:
f——测试卷面得分;
τ——所用测题贴近度;
r——课程冗余度(课程相关文件规定);
γ——达标参数(根据目标常摸确定)当前γ=60°
我们根据算出各个时点的理论
值和自然增值常摸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理论值(y) 0.257 1.022 2.284 4.019 6.199 8.787 11.737 15.00 18.52 22.24 26.084 30.00
自然增值 0.00 0.77 1.26 1.74 2.18 2.59 2.95 3.24 3.52 3.72 3.85 3.92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理论值 33.92 37.77 41.48 45.00 48.26 51.21 53.80 55.08 57.72 58.98 59.24 60.00
自然增值 3.92 3.85 3.52 3.26 2.97 2.59 2.18 1.74 1.26 0.765 0.765 0.257
接着再根据这个表和如下公式计算出实际增值。
z自然增值=yn+1-yn
Z实际增值=Z拟增值-z自然增值
增值的数值大小,反应被试的时点增值水平。增值水平是把测试时点状态的拟增值,减去自然增值,剩下的增值部分所显现出的课堂教学真实水平。
我们根据正态分布理论,把学生学习过程的增值分为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增值指数≤0,增值呈下滑趋势,已逾越下警线,说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严重问题。
第二种情况:增值指数在0~1之间,呈现增值不明显水平。说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三种情况:增值指数在1~3之间呈现增值比较明显的水平。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好。
第四种情况:增值指数在3~4之间呈现增值明显水平。说明教师应该总结教学经验,学生应该总结学习经验,上升理性思考,应该在班级范围内交流使用。
第五种情况:增值指数在4以上呈现增值非常明显水平。说明教师应该总结教学经验,学生应该总结学习经验,上升理性思考,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的先进策略要点,研究优化的方法模式,教师应向较大范围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实施例3:学科之间的协同度
怎样判学生个学科之间发展是否协同呢?我们根据教育现象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首先选择看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学科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算出相关系数。把相关系数用在分析协同关系上,算是我们的一个创造。
rxy>0.8为高度相关;0.4≤rxy<0.8为中度相关;0≤rxy<0.4为低度相关,即之间的影响不大;rxy<0为负相关,之间有影响,是互相起反作用。但高度相关协同度不一定高。为什么会是则样的结论呢?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六年中参加了期中、期末共24次测试,每次的成绩都比较低,并且是各个学科都很低,这时学科之间的测试成绩相关系数会很高,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说该生的学习过程各学科之间是在低水平时空内是协同的。因此,看学科之间的发展是否高度协同,还要看在某一个时点增值水平怎样。
学生各学科的每个时点的增值数都在1~3之间(或大于3),各学科增值是同正向、同步增值,并且各学科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4的范围内,则反应学生的的学习过程不偏科,该生的学习过程各个学科发展是高水平协同的。
实施例4评价系统的应用
我们把达标度、增值、协同水平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测评的三项标准,在大连地区八所小学五所初中学校进行评价验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验证。
第一,对参加测试的2000多名学生进行回访,学生对达标水平和增值水平的认可程度为99.94%;
第二,对参加测试2000多名学生中,达标水平高,增值水平高,学科之间发展协同度高的100名学生(实验组),与各个单学科前100名的学生(对比组)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实验组优胜,呈现出差异非常显著的结果;
第三,对参与测试实验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共发出 138分问卷,回收138份问卷,对达标、增值、协同这三项评价参照标准认同其科学性的是100%。
这三项评价标准是我们首次明确提出计算操作办法,这三项标准对规范教育评价工作会起到引导作用,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会起到指导方向的作用。

Claims (1)

1.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达标模块、增值模块、协同模块和评价模块;
(1)达标模块
达标模块用于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的程度,学业达标度与试题的卷面满分、考生的卷面得分、试题的贴近度及达标参数相关;测题贴近度是衡量一份测题对课程目标的体现程度;学业达标度公式为:
f1为卷面得分,f0为卷面满分,τ为试题贴近度,0<τ<1;r为课程冗余度,r=0.15;
达标度在90%以上,为优秀水平上的达标;达标度在80%以上,为良好水平上的达标;达标度在60%以上,为基本达标;达标度在60%以下,为待达标;
(2)增值模块
增值模块用于评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结果;学生在不同时点上的“知·能”发展,包含了两部分增值: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增值称为自然增值,另一部分是受到教育后由教育作用产生的增值为教育增值,在没进行分离之前的增值叫做拟增值;
Z教育增值=Z拟增值-Z自然增值
Z自然增值=yn+1-yn
其中:T为发展的时段等分成时点总数;t为发展的时点序数;y为某一时点相对于总体发展的百分比;
其中:f为测试卷面得分;τ为测题贴近度,0<τ<1;r为课程冗余度,r=0.15;γ为达标参数,γ=60;
教育增值指数≤0,增值呈下滑趋势,已逾越下警线;教育增值指数在0~1之间,呈现增值不明显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1~3之间呈现增值比较明显的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3~4之间呈现增值明显水平;教育增值指数在4以上呈现增值非常明显水平;
(3)协同模块
协同模块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协同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ι代表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中一个学科各次测试成绩;
yι代表一位学生一个学期中另一个学科各次测试成绩;
rxy>0.8为高度相关;0.4≤rxy<0.8为中度相关;0≤rxy<0.4为低度相关;rxy<0为负相关;
(4)评价模块
评价模块用于综合达标度、教育增值及协同度的相关性;
学生各学科的达标度≥60%,各学科的每个时点的教育增值指数Z教育增值>1,且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度rxy≥0.4,则反应学生的的学习过程不偏科,各个学科发展是高水平协同的。
CN201710425036.8A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Pending CN107274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5036.8A CN107274083A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5036.8A CN107274083A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4083A true CN107274083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6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5036.8A Pending CN107274083A (zh) 2017-06-06 2017-06-06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740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8379A (zh) * 2021-12-08 2022-01-04 北京一起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学业增值评价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8379A (zh) * 2021-12-08 2022-01-04 北京一起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学业增值评价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o et al. Validation of automated scoring for a formative assessment that employs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Sajja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
Bentley et al. Are live ultrasound models replaceable? Traditional versus simulated education module for FAST exam
Strachota The use of survey research to measure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online courses
Schmidt et al. Classroom climate in regular primary school settings with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Gamst-Klaussen et al. Comparability of the social skills improvement system to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A Norwegian study
Sagoo et al. Assessment of anatomical knowledge by practical examinations: The effect of question design on student performance
Kolen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raw and scale scores on mixed‐format tests
Tang et al. Validating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observation measure in first and third grade classrooms
Say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Web 2.0 Rapid Content Development Self-Efficacy Belief Levels and Their Views on Web 2.0 Tools.
CN107274083A (zh) 一种达标、增值、协同的评价系统
Cox Does Statecraft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A controlled comparison
CN102568265A (zh)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van Vuuren-Cassar et al. The assessment of athletics ‘knowledge’with written and video tests
Manaf et al. Is there a correlation between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study
Yoshida et 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xiety in online cooperative learning
Soetan et al. Undergraduate awareness and utilization of simulation for learning
Ndlovu Understanding factors support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Expo for Young Scientists
Sicat et al. High school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Wolf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United Stat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TOEFL® JuniorTM
Kaur et al. Effect of Peer Connection on Attitude towards School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during the Pandemic
Neill The effects of selected teacher variables on the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f academically talented junior high school pupils
TAN et al. Adaptation of the Digital Learning Games Scale Into Turkish and Examining the Attitude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wards the Digital Learning Games.
Nekoufar TEACHERS'ASSESSMENT LITERACY: THE CASE OF IRANIAN K-12 MATH TEACHERS
Dawood Board 237: Classroom Skills Desired by Stud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