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0180A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0180A
CN107270180A CN201710505952.2A CN201710505952A CN107270180A CN 107270180 A CN107270180 A CN 107270180A CN 201710505952 A CN201710505952 A CN 201710505952A CN 107270180 A CN107270180 A CN 107270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secondary light
mobile terminal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5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建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59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70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70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0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21V23/0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arranged on a substrate, e.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200/00Use of light guides, e.g. fibre optic devices, in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200/20Use of light guides, e.g. fibre optic devices, in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of light guides of a generally plan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在背光模组中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使得多个第二光源位于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并且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边缘切角处的暗区问题,使得背光模组出光均匀,移动终端在显示的时候,显示面板亮度一致,不会出现暗区。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或移动终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和电脑等。
在移动终端普及的同时,用户对移动终端所具备的功能种类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上网功能、音频功能、拍摄功能和大屏等都已经成为智能终端或移动终端的必备功能及特色。
目前,移动终端的外形越来越趋向于高屏占比设计,外观设计要求在面板和背光模组的边角处进行切角设计,但是,随着屏占比要求的变高,面板的切角不断变大,并且面板的切角比背光模组的切角大,而随着背光模组边角处的切角变大,以及板的切角比背光模组的切角大,导致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亮度不均匀,显示屏的边缘出现显示暗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进行切角设计,导致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亮度不均匀,显示屏的边缘出现显示暗区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的入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的入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的入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在背光模组中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使得多个第二光源位于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并且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第二光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边缘切角处的暗区问题,使得背光模组出光均匀,移动终端在显示的时候,显示面板亮度一致,不会出现暗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III处所示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的移动终端中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III处所示的放大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背光模组120及电路板130,所述显示面板110与所述背光模组120层叠设置,且所述背光模组120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10,所述显示面板110部分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20中,所述显示面板110与所述背光模组120共同组成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显示模组,所述电路板130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110连接,且所述电路板130的另一端从所述背光模组120中伸出,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或者处理器连接,以接收显示信号并传输给所述显示面板110以实现显示功能。此外,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外壳、主板和电池等常规组件,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显示面板110的一端边缘的两个顶角处设置有切角a,且所述背光模组120与所述显示面板110向对应的一端边缘的两个顶角处设置有切角b,并且切角a的角度大于切角b的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任何例如: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的移动终端。
所述背光模组120包括胶框121、光源122、导光板123及光学膜片组124。所述光源122、所述导光板123及所述光学膜片组124收容于所述胶框121中。
所述胶框121包括围成一框状的四个侧壁1211及底壁1212,所述侧壁1211与所述底壁1212垂直连接,共同围成一没有盖的盒子状,所述侧壁1211靠近所述胶框121内部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台阶部,用于承载所述光学膜片组124及所述显示面板110。其中一个侧壁1211的台阶部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凹槽1211a,用于放置所述光源122。
所述光源122与所述导光板123位于所述胶框121中,所述导光板123位于所述底壁1212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123包括出光面1231及入光面1232,所述出光面1231位于所述导光板123上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10的侧面,所述入光面1232与所述出光面1231相邻,所述光源122位于所述导光板123的入光面1232一侧。所述导光板123的入光面1232的两端设置有切角c,并且切角c与所述背光模组120的切角b大小相同。
所述光学膜片组124收容于所述胶框121中,且所述光学膜片组124位于所述导光板123与所述显示面板110之间,所述光学膜片组124的四周边缘可以放置于所述侧壁1211上的台阶部的底面上。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124可以包括扩散片、增光片及微结构膜片等功能性膜片,在此不一一例举。
所述显示面板110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124远离所述导光板123的一侧,并与所述光学膜片组124层叠设置,并可以与所述光学膜片组124共同放置在所述侧壁1211上的台阶部的底面上。
所述电路板130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110连接,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10与所述光学膜片组124之间,所述侧壁1211上与所述电路板13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1211b,所述电路板130上未与所述显示面板110连接的一端从所述开口1211b伸出所述胶框121。
所述光源12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源1221及多个第二光源1222,所述多个第二光源1222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光源1221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1221之间,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且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发光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1221和/或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发光角度,可以是指与所述第一光源1221和/或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灯座垂直的方向上,可以使光线向两侧扩散,允许照亮的最大范围所成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为简单清晰的说明,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数量为2,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数量为4,并且4个第二光源1222位于两个第一光源1221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或者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的数量。
所述第一光源1221与相邻的第二光源1222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光源1222之间的距离。
请同时参阅图4,图4为图2中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光源1221连接于第一驱动线K1上,所述第二光源1222连接于第二驱动线K2上,所述第一光源1221及所述第二光源1222别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线K1及所述第二驱动线K2与同一驱动电路140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亮度档位高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亮度档位。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光源1221及所述第二光源1222连接于同一驱动电路140上,并且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亮度档位高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亮度档位,这样,当所述驱动电路140向所述第一光源1221及所述第二光源1222供电进行驱动,虽然所述第一光源1221及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电流大小相同,但由于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亮度档位高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亮度档位,所以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亮度要大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亮度,由于亮度大,所以所述第一光源1221的发光角度也要大于所述第二光源1222的发光角度。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的移动终端中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光源2221连接于第一驱动线L1上,所述第二光源2222连接于第二驱动线L2上,所述第一光源2221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线L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路240上,所述第二光源2222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线L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50上,所述第一光源2221与所述第二光源2222处于同一亮度档位,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40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50的驱动电流。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光源2221及所述第二光源2222分别连接于第一驱动电路240及第二驱动电路250上,并且所述第一光源2221与所述第二光源2222处于同一亮度档位,这样,当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40向所述第一光源2221供电进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50向所述第二光源1222供电进行驱动,虽然所述第一光源2221及所述第二光源2222处于同一亮度档位,但由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40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50的驱动电流,所以所述第一光源2221的亮度要大于所述第二光源2222的亮度,由于亮度大,所以所述第一光源2221的发光角度也要大于所述第二光源2222的发光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在背光模组中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使得多个第二光源位于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并且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第二光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边缘切角处的暗区问题,使得背光模组出光均匀,移动终端在显示的时候,显示面板亮度一致,不会出现暗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邻的入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所述多个第二光源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光源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光源之间,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光源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连接于第一驱动线上,所述第二光源连接于第二驱动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线及所述第二驱动线与同一驱动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的亮度档位高于所述第二光源的亮度档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线与第一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线与第二驱动电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处于同一亮度档位,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
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组。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710505952.2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270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5952.2A CN107270180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5952.2A CN107270180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0180A true CN107270180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5952.2A Pending CN107270180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7018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2066Y (zh) * 2008-07-30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背光模组中的胶框
CN201555153U (zh) * 2009-12-01 2010-08-18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201651946U (zh) * 2010-05-11 2010-11-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US20120229728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Kyuoh Kwon Back 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705744A (zh) * 2012-06-15 2012-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2066Y (zh) * 2008-07-30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背光模组中的胶框
CN201555153U (zh) * 2009-12-01 2010-08-18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均匀高亮度侧光式背光源
CN201651946U (zh) * 2010-05-11 2010-11-24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US20120229728A1 (en) * 2011-03-09 2012-09-13 Kyuoh Kwon Back 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705744A (zh) * 2012-06-15 2012-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4781B (zh) 背光单元
CN100381911C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78537C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EP3893046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920625B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KR20110031008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니터
CN203455561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571328A (zh) 电子设备
US1155602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00319395A1 (en)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398832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1126861A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10270454U (zh) 显示装置以及终端
CN203324499U (zh) 组合式导光板构造
KR101133756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09227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CN103823271B (zh) 导光板
EP2530375A1 (en) Light guide design for edge-illumination in a backlight unit
CN114578617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37330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89637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979244B1 (ko) 탑샤시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207281424U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模组
KR102135611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179632A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